尿道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结石疾病,其危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仅会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但是很多人惧怕手术,希望通过体外碎石让结石排出来,以为这样简便无创,其实碎石手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以下情况不推荐体外碎石:情况一:肾盂扩张超过2~2.5cm、输尿管上段扩张超过1cm的严重积水患者。解释:对于此类患者,不建议碎石或者仅建议碎石一次,且应在24小时内未见明显的碎石渣排出需尽快住院行钬激光手术,继续等待碎石会导致积水性肾功能减退、肾萎缩等严重后果。情况二:碎石机看不清楚的结石。解释:即便是CT已经明确结石位置和大小的患者,必须在碎石机上能看清楚才能行,碎石机看不清楚的结石,只能依据CT的位置大致推断,精准性比较低,碎石效果比较差。情况三:结石小于0.5cm的石头。解释:此类自然排石的可能性很大,碎石额外增加输尿管暂时性损伤,尤其是0.3cm以下的石头。情况四:1cm以内尿酸性肾结石。解释:尿酸性结石是少数几种可以被药物溶解掉的结石,尤其是肾结石一般不会形成梗阻,结石对肾脏危害较小,口服排石药1~3个月后结石被溶解的概率非常大,免去了体外碎石的痛苦和对肾脏的损害,还清理的比较彻底。情况五:同一石头三次以上的体外碎石解释:已经进行了三次体外碎石,但结石的位置及大小变化不明显,这种情况往往已经形成了输尿管对结石的炎性包裹,继续碎石成功的可能性较低,且可能会导致输尿管局部瘢痕及狭窄。情况六:体重超过90kg,皮石距超过10cm甚至14cm的壮胖患者解释:一般碎石机治疗深度为13~15cm,中间还需要水囊厚度约1~4cm,也就是说皮肤石头距离超过14cm的患者冲击点基本就不可能到达结石,超过10cm则冲击点聚焦效果明显欠佳甚至偏移。对于体重超过90kg的壮胖患者,皮石距超过10cm非常常见,尤其是中下段结石。情况七:CT结石密度值大于800~1000HU或者碎石机X线下结石密度明显高于骨密度的结石。解释:此类硬度较高的结石三次以内碎掉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碎掉。情况八:大小超过1cm的输尿管结石,超过2cm的肾结石。解释:此类过大结石如果是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后形成石街的可能性很大,结石流散后需多处多点碎石,三次以内解决掉的可能性比较小,或者需要再次钬激光碎石的概率很大。情况九:结石及远端存在包裹或者其他梗阻性因素解释:结石及远端有包裹或其他梗阻性因素,诸如包裹、畸形、狭窄、压迫、紧勒、反折、肿瘤等梗阻性因素,导致碎石或排石效果不佳。情况十:存在泌尿系感染、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解释:具体表现为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超15×10^9/L;血肌酐(Scr)>178μmol/L;血尿素氮(BUN)>9mmol/L。
很多患者希望能够非手术疗法排出体内结石,但什么情况下结石才能排出来呢?教科书多数将直径0.6cm作为结石排出的界限,说是0.6cm以上的结石不能排石,0.6cm以下的结石可以自己排出。这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些患者排出过1.0cm甚至直径更大的结石,为什么呢?这里你一定要知道每个人输尿管的直径是关系到能否排石的重要因素,管腔粗的输尿管可以排出更大的石头,而管腔细的输尿管结石直径很小也可能排不出来。因此结石的直径与能否排石并不是绝对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输尿管有3个狭窄,分别是输尿管肾盂连接部,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和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其中第三个狭窄内径最小,排出最困难,但实际上输尿管结石引起严重肾积水的结石并不在输尿管下段,经常在输尿管上段,为什么呢?因为上段的输尿管狭窄如果不能通过结石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肾绞痛,且结石经常会返回肾脏,很少引起输尿管痉挛,疼痛反到不明显,而反复的梗阻引起局部输尿管炎症可能会在患者没有明显疼痛的情况下形成严重的肾积水。而输尿管中段或下段结石因为卡在输尿管内,更容易引起输尿管痉挛,反倒经常会引起严重的腰部疼痛。但输尿管痉挛是否一定对你有害呢?未必,输尿管痉挛说明输尿管剧烈收缩,证明输尿管有蠕动的力量,说明你的输尿管有“勇气”向下排石。因为末端输尿管最狭窄,因此结石卡在输尿管末端的可能性最大。实际上这时就是我们排石的最佳时机,只差一步之遥,我们应发挥我们所有治疗方案的优势,进行这一次“顺产”样的排石。本文系周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热毒壅盛型:多见于急性前列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口渴喜冷饮,会阴部热痛,常向两侧股骨沟或药物放射,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淋漓涩痛,可见脓尿或血尿,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前列腺肿大,表面光滑,可有波动感,有明显触痛治法:泄热解毒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木通、泽泻、甘草、黄柏、生大黄、野菊花、败酱草2. 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排尿灼热,遗精早泄,尿末滴白或有血精,头昏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前列腺体积不大,表明欠规则,质地偏硬,无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治法:滋阴清热知柏地黄汤: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3. 湿热下注型:可见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小便短赤、浑浊、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滴白量多,会阴部胀痛,口苦而黏,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前列腺体积可有肿大,表面欠光滑,常有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严重者成堆出现,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治法:清热利湿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大黄、栀子、滑石、甘草4. 湿热瘀滞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较常见。表现为腰骶、小腹、会阴部胀痛不适,小便频数,热涩疼痛,尿道口滴白量多,阴囊及会阴部潮湿;舌暗红苔黄腻,脉涩或濡数。前列腺腺体饱满,或有炎性结节,表面欠光滑,常有压痛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不多,而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剂:黄柏、连翘、白芍、甘草、当归、三七、薏苡仁、柴胡、路路通5.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病程较长者,病情相对顽固。可见小便淋漓涩痛,尿末滴白量少,主诉以疼痛为主,表现为会阴、小腹、睾丸、腰骶、尿道等部位的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舌紫暗有瘀斑,脉涩。前列腺腺体硬韧或缩小或有结节,前列腺液不宜取出。前列腺液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方剂:前列腺汤加减:丹参、泽兰、赤芍、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川楝子、青皮、小茴香、败酱草、蒲公英、白芷。6. 肾阳亏虚型: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则发,尿频质清,尿道滴白,小腹、会阴、睾丸、腰骶部实感冷痛,或伴阳痿早泄,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列腺腺体不大,表面欠规则,质地偏软,无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治法:温补肾阳: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7. 肾虚夹湿热型:病程较长,多有手淫或房劳过度史,小便余沥不尽或感淋漓热痛,腰骶及会阴部坠胀不适,尿道口滴白,或见阳痿、早泄,阴囊及会阴潮湿,腰膝酸软,大便溏泄,舌红少津,脉细弱。 前列腺腺体不大,质软,常无明显压痛。 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治法:补肾通淋 首选方剂:萆薢分清饮和菟丝子丸加减:萆薢、车前子、茯苓、薏苡仁、厚朴。白术、滑石、甘草、黄柏、青黛、石菖蒲、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沙苑子、益智仁、续断、远志、山药。8. 肾虚夹血瘀型:病程较长,多有手淫或房劳过度史,小便余沥不尽或尿道疼痛,会阴、小腹、睾丸、腰骶、尿道等部位隐痛、痛,或见遗精、阳痿、早泄,腰膝酸软,大便溏泄,舌暗红少津,脉细涩。前列腺腺体不大,质硬韧或缩小或有结节,可有轻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治法:补肾活血通淋。首选方剂:四物汤和兔丝子丸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兔丝子、生地黄、熟地黄、沙苑子、益智仁、续断、远志、山药。
1.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全身各处疾病与感染,防止转移,有症状时及时治疗,防止疾病发展2多饮水每天多饮水,排尿课冲刷尿道没较少细菌的滋生3不憋尿。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前列腺,诱发前列腺炎症,因此一旦有尿意就应小便。4.规律性生活有节制、规律的性生活或掌握适度的手淫频度,定期排放前列腺液,可以缓解前列腺的胀满感,促进前列腺液的不断更新,有助于前列腺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前列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性生活不节制或手淫过多,容易造成前列腺过度充血,诱发前列腺炎的发生。因此男人要学会“有规律”地性生活,切记犯“左倾”或“右倾”错误,而要把握一个合适的“中庸之道”。5.不要长时间久坐或骑车男人经常久坐或骑车等可以造成对前列腺的直接压迫导致前列腺充血,使前列腺液排除不畅,进而诱发或加重前列腺炎。6.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以避免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反复充血,可以诱发或加重前列腺炎。多吃富含锌类元素的食物或水果,如:南瓜子、牡蛎、腰果、苹果等,因为锌是前列腺内重要的抗病元素。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饭后散步等等,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增强机体内在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补气的药物时,不宜服用萝卜。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3,何时服用中药较佳,如果肠胃不好,可选择饭后半小时服用药物,如果肠胃较好,可选择饭前,饭后都可以服用。4,可以同时喝几个医生的中药吗?不可以,由于不同医生开的中药可能有重复的部分,会产生不良效果,建议治疗时选择一个医生坚持治疗。5,中药可以和中成药一起服用吗?可以一起服用,中成药有时与汤药之间起辅助作用。
中药煎煮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转自网络
中医治疗前列腺癌的辨证分型1.血虚湿热证证见小便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点滴状排尿,口中黏腻或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为和血利湿,采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2.阴虚内热证证见尿频、尿急、尿痛,夜尿频,伴有腰痛,纳眠可。大便2~3天一次,质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为滋阴清热,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滋阴清热、利湿通淋、行气散结。3.肝肾两虚证证件腰骶痛,骨痛,纳差,眠一般,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舌蛋白,苔薄,脉弱。治法以滋水清肝饮加减应用。滋补肝肾、补髓壮骨、行气通络止痛之效。用药特色:在以上辨证基础上可随证加减用药:山慈菇、猫爪草、浙贝母、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天龙等抗癌抑癌,解毒散结。发生骨转移可加补骨脂、骨碎补、透骨草、片姜黄等补肾止痛,大剂量延胡索、片姜黄、土鳖虫缓解疼痛。注意事项:1、慎用补阳药2、忌用增加激素的药物3、适当选择增加雌激素的药物: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麦冬等。
随着生活习惯及方式的改变,泌尿系结石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肾结石,而很多结石患者形成结石并未引起注意,因为肾结石没有掉到输尿管引起梗阻,没有引起剧烈的疼痛,没有引起肾脏的积水。而这种疏忽导致结石逐渐增大,一旦出现了结石进入输尿管或合并感染,患者只能被迫到医院就诊,而这时很多结石导致了梗阻需要手术治疗。尽管目前结石的手术一般是微创手术居多,但微创并不等于无创,麻醉、激光、穿刺、置管无一例外会引起一些创伤,有时甚至是危重和致命的。 我们能不能在结石形成梗阻之前甚至更早的阶段给予积极预防呢?这是很多医生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在这方面总结了一些治疗经验,配合目前越来越进步的溶石治疗药物,实际上是可以根除大部分结石的!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很早就体现在结石的治疗上,防止结石的形成及进展是中医很早就关注的问题。很多患者体检彩超发现小结石并未引起注意,而到医院问诊医生的回答也是小结石不影响生活,没必要处理。真的是这样吗?你想一想,结石出现了,它增大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有其出现的原因必然有其增大的原因,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结石梗阻,必然的结石手术或者痛苦的排石,怎么能无关痛痒呢?其实告诉你小结石没什么事的医生一般是西医生或受西医思维影响的西医生,他们对于结石的预防没有成熟的药物,因此没有什么办法。其实,中医对于结石的预防是有办法的,我们医院很早就开展了中药预防和治疗结石的工作,而且为该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肾结石在古代并非很明确的疾病,其预防和治疗需要重新进行辨证分析,因此预防效果有时不明显,也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近几年,我们详细分析了结石的病机和以前的中药排石方,形成了新型的排石汤,根据辨证用药对结石患者的有效率不断提高。而西医结石溶石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酶化石、友来特、消石素等药物,我们将其与中药结合使用更加明显的提高了疗效。 结石的发病,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对于结石复发的患者更应该小心,不要等结石把你逼得非手术不可才考虑到保守治疗。让结石静悄悄的消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前列腺癌属中医“积聚”、“症瘕”等范畴,其病机总属正虚邪实。正虚:从脏腑辨证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多属脾肾两虚之症。肾为先天,主骨生髓,肾主水,老年男性年事已高,肾元亏虚,累及五脏阴阳;晚期前列腺癌邪常侵犯膀胱颈部或出现骨转移,直接破坏肾主骨、肾主水的功能。脾主运化、生清、统血,前列腺癌多见乏力、食少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等脾气亏虚之症,而放疗、化疗术后患者脾虚更甚。邪实:邪实主要包括:湿、痰、瘀、热、毒,他们与前列腺癌的产生关系密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脾肾两虚,脾虚则运化失职,肾虚则蒸腾气化不利,导致水湿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痰湿阻滞脉道,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湿、瘀互结,郁而生热;痰、湿、瘀热壅结,生成湿毒、痰毒、瘀毒、热毒,相互搏结,酿成癌毒,引起肿瘤的发生。湿毒、痰毒、瘀毒、热毒不断流注脏腑。经络而导致肿瘤的转移。因此,基于以上病机,我们以扶正培本为治则,采用补益脾肾、清热利湿、祛瘀解毒为主要治法。将前列腺癌分为湿热蕴结型、瘀毒互结型和脾肾亏虚型进行辨证施治,并随诊加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