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肿瘤的筛查、协助诊断和判断预后,但是它们的器官特异性和准确性又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复杂。我们就按照人体从头到脚的解剖顺序来一一解说常见的肿瘤标记物。 1.垂体 垂体瘤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颅内常见肿瘤,因此它的临床表现和垂体瘤具体分泌的激素类型有关。 其涉及到的首选标记物是人生长激素(H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催乳素,每一种内分泌激素都对应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需要知道得是,垂体瘤大多为良性,一般采用内分泌或手术治疗,只有极少数的病人会得垂体腺癌,恶性程度高,容易远处转移。 2.甲状腺、甲状旁腺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涉及到的首选肿瘤标记物有如下三种: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 TG 虽然是甲状腺产生的特异性蛋白,但它对疾病病因诊断缺乏特异性,故而一般临床上不会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但它的变化情况却是判断肿瘤残存或复发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甲状旁腺瘤临床比较少见,其主要涉及到 CT、PTH 等内分泌激素,甲状旁腺瘤也主要影响钙磷调节,出现骨质的疏松和血钙的升高。 甲状腺癌为恶性肿瘤,手术是基本治疗方法,TG、CT、CEA 可用于术后的随访,检测肿瘤的残存和复发情况。甲状旁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内分泌肿瘤,但因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对骨骼系统和泌尿系统(主要是泌尿系结石)有严重损害,所以其治疗原则上是手术切除。 3.头颈部区域 头颈部恶性肿瘤首选的肿瘤标记物是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EA。 SCC 的特异性很不错,是很有效的鳞癌标记物,而 CEA 属于广谱性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其诊断作用不强。 4.食管 食管癌涉及的肿瘤标记物有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CEA、SCC、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 上述肿瘤标记物一般需要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监测随访观察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对于食管癌的肿瘤标记物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并不成熟。 5.肺 对于原发性肺癌所涉及到的肿瘤标记物,美国临床生化委员会和欧洲肿瘤标记物专家组推荐有 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SCC。 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NSE 和 ProGRP 是理想的指标,而 SCC、CEA、CYFRA21-1 则有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当然了,上述指标均具备随访价值,对判断复发或转移有意义。 6.胃 胃癌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非常常见,并且现在具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其涉及到的肿瘤标记物是糖类抗原 72-4(CA72-4)、CEA、CA19-9、CA50,其中首选的是 CA72-4,它对胃癌的敏感性较高,但是其它消化道肿瘤和卵巢癌时该指标亦可升高。 7.乳腺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涉及到的首选肿瘤标记物是 CA15-3 和 CEA,此二者在乳腺癌中应用价值较高,他们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检测敏感度。 但是上述两个指标并不适合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因它们对局部病变敏感度低,且在某些良性病变中也可以出现。 8.胰腺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常用的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有 CA19-9、CEA、CA125,这三者中应用最广泛价值最高的就是 CA19-9,因此,它也是胰腺癌首选的肿瘤标记物。 CA19-9 可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检测和协助判断复发转移情况,未经治疗的胰腺癌 CA19-9 可逐步增高,其测定值通常和临床病程有较高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得是,虽然 CA19-9 对胰腺癌来讲是首选肿瘤有标记物,但它也有局限性,即在胆道感染、炎性时可出现假阳性。另外,部分(大约在 3%~7%)胰腺癌患者为 Lewis 抗原阴性血型结构,是不表达 CA19-9 的。 9.肝脏 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标记物当然是甲胎蛋白(AFP),其数值也用于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且在早期筛查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 AFP ≥ 400ug/L,排除活动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即可达诊断标准。 此外,α-L-岩藻苷酶、异常凝血酶原也是常用的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 10.胆囊、胆道 胆囊癌和胆管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侵袭力强,预后差,其涉及到的首选肿瘤标记物是 CA19-9 和 CEA 等。 特别是在胆管癌的诊断、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CA19-9 有一定意义,据文献报道,其特异性为 92.7%,敏感性为 50%。此外,CA19-9 和 CEA 也可用于病情监测。 11.结直肠 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有 CEA,CA19-9,有肝转移的还需查 AFP,有卵巢转移的需要查 CA125。 12.肾脏 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发现肾癌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后来人们认识到在正常肾组织中 M2 肾丙酮酸激酶(M2-PK)主要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其对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一种肾癌标志物。 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具有 L、R、M1、M2 几种同工酶。M2-PK 是指 M2 型丙酮酸激酶。当细胞恶变时,M2 同工酶表达上升会导致肿瘤细胞中 M2-PK 含量的增高,进而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其首选的肿瘤标记物是 M2-PK、组织多肽抗原(TPA),次选 CEA。 13.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首选的肿瘤标记物是肾上腺素类物质(血浆)、儿茶酚胺(尿)、嗜铬素蛋白 A ( CgA) ,次选高香草酸(尿)、香草扁桃酸(尿)、NSE 等。 CgA 的血浆浓度可作为 PPGL 和术前 MN(甲氧基肾上腺素)、 3MT(3-甲氧基酪胺)水平正常患者功能活性的替代标志物。其具体临床意义是, 在产生 MN 或 3MT 的肿瘤患者中, 手术恢复后 2 ~ 6 周,出现 MN 或 3MT 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复发。 14.类癌 这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德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组织结构像癌,有恶变倾向,但很少发生转移,故此得名类癌,属少见病范畴。 其可分泌大量 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会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道症状等,统称为类癌综合征。 因此其首选标记物是 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尿)。 15.卵巢 卵巢癌首选的肿瘤标记物是 CA125 和人附睾蛋白 4(HE4),二者在卵巢上皮癌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CA125 是最常用的卵巢肿瘤标记物,特别是浆液性卵巢癌的首选肿瘤标记物。有文献研究发现,CA125 在绝经人群的应用价值更高。 HE4 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 CA125,而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其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和绝经状态的影响。 需要知道的是,临床上常用的 ROMA 指数是将 CA125 和 HE4 结合的一个模型,它的具体数值取决于 CA125 及 HE4 水平、激素、绝经状态。 当然了,与卵巢恶性生殖肿瘤有关的肿瘤标记物还有 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NSE、乳酸脱氢酶(LDH)、CA19-9 等。 16.膀胱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 FDA 批准的膀胱癌尿液标志物检查方法有核基质蛋白 22(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B/FDP)等。 上述标记物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其特异度较低。 17.子宫 子宫内膜癌目前其无特异敏感的标记物,可选择 CA125、CA19-9、CA153 等作为肿瘤标记物,上述指标对诊断和疾病的术后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18.前列腺 前列腺癌首选肿瘤标记物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 PSA、前列腺癌基因 3(PCA3)(尿)。 PSA 对前列腺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其正常值一般小于 4ng/mL,但当 PSA 大于 10ng/mL 时对前列腺癌具有临床诊断的显著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会有 PSA 增高,这时候就需要行游离 PSA 检测。 19.睾丸 睾丸癌为罕见癌症,其主要表现是睾丸里出现硬肿块,可增大、转移扩散,其涉及到的首选标记物有 AFP、β-hCG、LDH、胎盘碱性磷酸酶等。 睾丸癌被认为是一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 多数患者治疗后可长期生存。
导 语 甲状腺功能报告上都有哪些项目和指标?它们偏高或者偏低都代表着什么意义?一起看一下吧! 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介绍:T3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及分泌的激素。FT3约占T3的0.5%,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浓度与组织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一致,也与机体代谢状态一致,对非甲状腺疾病也有诊断价值。 正常参考值:4~10 pmol/L 增高:见于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游离甲状腺素(FT4) 介绍: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功能体外试验的灵敏指标,即使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引起血浆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结合力和浓度改变时,也能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31 pmol/L 增高:甲状腺中毒症、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无痛性甲状腺炎伴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亢、甲状腺制剂服用过量、甲状腺受体不应症、慢性甲状腺炎伴甲亢。 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垂体性或者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功能减退期、低白蛋白血症。 三、促甲状腺激素(TSH) 介绍:促甲状腺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正常参考值:2~10 mU/L 增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人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降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降低。 四、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 介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甲状腺微粒体的主要抗原成分,其功能与甲状腺素的合成有关。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可能使甲状腺细胞损伤。检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方法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类似。测定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也大致相同,主要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辅助诊断、疗效考核价值。 临床意义: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ATG检出率可达90%~9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检出率40%~90%不等,检出率高的可能与部分病例属于桥本甲亢有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者检出率65%左右。 五、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介绍:10%~20%T3由甲状腺合成与释放,80%~90%来自于周围组织T4的脱碘转化成T3。T3为主要发挥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血清中T3的绝大多数(99.5%)与血浆中特异蛋白结合,仅极少数处于游离状态(0.5%)。血清中TT3浓度的改变,表示甲状腺功能的异常,TT3浓度的改变常和TT4平行,但有时存在差异,如T4型甲亢,TT3则正常。因此,临床上常同时测定TT3和TT4值。 正常参考值:血清TT3值与年龄有关,出生后TT3水平高于正常成人,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老年人TT3常低于正常人。成人:1.54~3.08 nmol/L(100~200 ng/dl)。 增高:TT3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最灵敏的指标,甲亢时TT3可高出正常值4倍;同时TT3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 六、总甲状腺激素(TT4) 介绍: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正常参考值:4.5~12 ug/dl 增高:甲亢,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 降低:甲减,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七、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介绍: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又称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TRAb是一种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根据生理学作用不同也分为: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和甲状腺阻断性抗体(TBAb),是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刺激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测定TRAb有利于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的研究。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多用ELISA法测定。 正常参考值:ELISA:
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笔者总结了常见的 6 种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01、厌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厌食常为放疗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 B6 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高致吐的化疗方案常推荐在化疗前采用三药联合方案,包括单剂量的 5-HT3 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和 NK-1 受体拮抗剂; 中度致吐化疗方案推荐第一天采用 5-HT3 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第 2 和第 3 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 低度致吐化疗方案建议单一止吐药物如地塞米松、5-HT3 受体拮抗剂或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乳腺癌禁用甲氧氯普胺)预防呕吐。 同时注意适当补液或静脉营养。输液应注意晶体和胶体比例( 3 : 1)以维持正常生理渗透压。补液不宜过多 上述症状较重、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疗。 02、发热 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因此出现发热,首先寻因。 低于 38℃ 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体温超过 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体温持续升高达 38.5℃ 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及适量肾上腺素。 03、外周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 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 3×109/L,血小板小于 70 ×109/L 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在小于 3×109/L,但大于 2×109/L,血小板小于 70×109/L,但大于 50×109/L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 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 B4。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04、放射治疗区的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放疗中和放疗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好发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 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 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内衣要宽松、柔软,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 (1)皮肤瘙痒 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烧灼感和刺痒感时,可用手掌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涂 0.2% 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在此期间患者应将放射野内皮肤暴露、透气并保持干燥,忌用凡士林软膏或湿敷。放射野内皮肤尽量减少涂抹肥皂和用力搓擦。忌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 (2)皮肤脱皮、糜烂、渗出 放疗期间定期检查放射野内的皮肤反应,一旦出现皮肤红肿或干性脱皮,可停照 2~3 日以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发展而产生湿性脱皮。 照射区域的皮肤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渗液和糜烂时,应暂停放疗。 要保持患部清洁,严防感染,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软膏,如氯地霜外敷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以使皮损尽快愈合恢复治疗,可用庆大霉素、康复新湿敷后行暴露疗法,可起到抗感染、消除炎症、水肿、加速病损组织修复的作用。 禁止使用酒精擦拭。对于皮肤破溃同时合并的细菌感染,若较轻较局限,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 05、口咽疼痛、口干 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温热软饭,以减轻食物刺激,必要时饭前用 0.2% 普鲁卡因液含漱,以达到表面麻醉,利于进食的目的。 采用庆大霉素 24 万 U,地塞米松 5 mg,生理盐水 20 mL 雾化吸入,每日 2 次。 疼痛严重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液体,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正常人的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尤其是腮腺分泌的,以保持口腔湿润,帮助食物的消化,而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上述腺体大都在放射野内。在接受了高剂量的放疗后,正常腺体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故病人会觉得口干。 这种情况在放疗中便开始出现并可能伴随终生。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 的办法可以使唾液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但可以在放疗中注意、多饮水、补充营养等使症状减轻。 06、脱发 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那么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 放疗引起脱发为可逆性的,脱发一般发生于首剂化疗后 2-3 周,在停止化疗后 6-8 周再逐渐长出,不过每个人头发长出来的时间不同。有报道称,对使用阿霉素的患者可用特制的冰帽,有一定的防脱发的作用。
医生,说好的我甲状腺素片要终生服用,为什么现在复查前还要停药? 答:因为国内外的甲状腺癌诊疗规范,都提出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手术和131I清甲后)的DTC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清Tg水平。对血清Tg的长期随访一般从131I清甲治疗后6个月起开始,此时检测基础Tg(TSH抑制状态下)或TSH刺激后(TSH >30mU/L)的Tg。131I治疗后12个月,复查测定TSH刺激后的Tg。随后,每6~12个月复查基础Tg。复发危险度中、高危者可在清甲治疗后根据病情,定期复查TSH刺激后的Tg。而所谓的刺激状态,甲状腺术后患者一般需要通过停服甲状腺片3周左右,使人体处于一个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状态,即甲减状态,以便促进TSH水平升高再进行Tg的测定。 停甲状腺素片不到一个月,我长胖十几斤,我们的病友群里,有好几个人跟我一样,复查的时候,血脂有几项指标也比平时高,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因为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之一就是,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主要是促进体内的能源物质即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分解,使耗氧量增加,能量同时释放出来。据计算,每毫克甲状腺素可使体内产生一大卡(1000卡)的热量。 甲减状态下,出现血脂异常机制。 其一,甲减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肝细胞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导致血液中LDL的清除率减低 ;而LDL主要脂质成分是胆固醇,因此LDL与胆固醇均升高。 其二,肝细胞表面有TSH受体表达,TSH与其受体结合,可以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而甲减状态,甲状腺激素缺失,TSH升高,进而促进胆固醇升高,引起血脂异常。 而且甲减状态下,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水平也会下降。 总之,甲减状态下,机体处于代谢降低状态,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的情况。 停甲状腺素片除了会让人长胖,还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答:因为停药的时间为3周,因此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也会有个别患者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 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在干冷的天气情况下,尤为明显。 2.神经精神系统: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 3.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 4.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但是对于那些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孕;男性阳痿,性欲减退。 7.未成年患者(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可能出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发育延迟。 另外,你是一个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突然停掉了甲状腺素片,造成体内TSH增高,如果体内有尚未清除的病灶,这样就会刺激病灶生长,加重病情。 既然停药有这些不良反应,我能不能不停药? 答:在这里我要谈到一个最优化原则(择优原则):是指在选择诊疗方案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决策。在有效诊疗条件下,采取的诊疗措施应使患者的痛苦最小、费用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安全度最高。 现在有一种注射针剂叫做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可安全并快速提升人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减轻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同时提升甲状腺癌球蛋白检查的敏感性以及提升肿瘤组织对放射性碘的吸收量。现在国内还没有正式上市,多家公司联合有关医院正在进行rhTSH的临床试验,预计到2021年会申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上市申请。 因此在国内而言,通过停服甲状腺素片,促进TSH水平逐渐升高至临床要求范围内,测定血清Tg水平是积极稳妥的方法。而且在第三个问题当中我讲的那些情况,症状都很轻微,重新服用甲状腺片后均可得到明显改善和消失。 谢谢医生,原来停药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恐怖,我会积极配合治疗的! 答:谢谢您的理解和配合,祝您早日康复。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对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脑和骨骼的发育。怀孕的前期,胎儿完全从母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怀孕12周之后,胎儿还会自己生产一部分甲状腺激素,因此,孕期不同,TSH控制水平不同。对于正常的孕妇来说,一般妊娠早期TSH的理想值是0.1~2.5mlU/L,孕中期0.2~3.0mlU/L,孕晚期是0.3~3.0mlU/L。而对于甲状腺癌的患者来说,还需要考虑TSH抑制治疗的问题,与一般孕妇不同。 甲状腺癌手术后,甲状腺没有了,因此需要终身服用优甲乐“替代”原来甲状腺产生的激素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但是,对于甲癌的患者来说,单纯的“替代”治疗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利用超生理剂量的优甲乐将TSH压低到正常值以下。这也就是看甲功报告的时候容易产生疑惑,明明TSH的值在正常范围内,为何医生还要调整优甲乐剂量的原因。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癌细胞表面有TSH受体的表达,TSH与TSH受体结合后可能刺激甲状腺癌的复发,TSH值压的越低,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也就越低。但是,TSH抑制治疗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在制定TSH抑制目标值的时候,需要兼顾甲状腺癌复发危险度分层与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 基于妊娠期和产后分化型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甲状腺癌复发风险低危且治疗反应良好者,血清TSH目标可放宽至2.0 mU/L以下,对于中危患者,TSH可控制在0.1~0.5mlU/L,对于高危的患者,TSH应在副反应可耐受的前提下保持<0.1 mU/L。概括之,对于妊娠前已确诊且已接受治疗的甲癌患者,怀孕后继续维持既定的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目标。 在怀孕前半期(1~20周)每2~4周监测1次甲功;血清TSH稳定后,可每4周检测1次甲功一直到怀孕20周;然后26~32周至少检测1次。
甲亢和甲减都是甲状腺疾病,两者完全相反,一个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一个是甲状腺激素过少引起的一系列激素失调症。为啥同时都需要使用优甲乐这种药呢? 优甲乐也是激素药?长期用药会出现哪些副作用?该咋办? 优甲乐是啥?为什么能用在两种相反的病症上? 严格的讲,甲亢和甲减都不是疾病,而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偏高或偏低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统称。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甲状腺激素异常。 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甲状腺激素是T4和T3。而优甲乐其实就是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钠(T4),从分子结构上来讲,跟人体自身合成的T4相同。 缺少T4,人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以,缺啥补啥,甲减患者需要口服T4来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这很好理解。 而甲亢患者之所以有时也要使用优甲乐是因为:以甲亢为主要病症的患者,在病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甲减问题,此时就需要短期服用优甲乐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 常吃优甲乐要警惕4种副作用 1.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甲状腺激素就是让代谢更快、让人更兴奋的激素,优甲乐让这种功能发挥的更好。服用剂量多时,人就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的反应。 这种副作用作用到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等心脏病患者身上的时候,就可能引起危险。 建议:在使用优甲乐期间,尤其是上述人群,要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2.出血 甲状腺素可以增强抗凝药物的疗效,引发出血。经常使用抗凝药的人,如有房颤、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两药同服,更容易出现这种副作用。 建议:用药时一定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凝血指标异常,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3.提高血糖 优甲乐可能会降低降糖药的疗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要用到优甲乐,要多注意监测血糖。 建议:刚开始服药或调整剂量时,更频繁的测量血糖,观察血糖是否升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降糖药。 4.骨质疏松 大剂量优甲乐可能引起骨质进一步下降,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如绝经后女性来说,是雪上加霜。能提高人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建议:绝经后女性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无论何种药物,要减少副作用,都能用到两句话:小剂量吃起、常复查指标 为了降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服用优甲乐可以从小剂量开始吃,并缓缓加量。比如普通人可以从50μg/天吃起,而老年人则可以从25μg/天甚至是12.5μg/天吃起(老年人对药效更加敏感)。 吃优甲乐要注意两点,否则达不到起效所需的血药浓度 优甲乐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容易受胃酸影响。进食后,胃酸分泌量会加多,这都会导致人吸收到的药物减少。 空腹吃优甲乐比就餐时吃优甲乐吸收率更高,能达到80%。 建议:空腹用药,最好是早餐前半小时到1小时。此外,最好每天在大致固定的时间吃优甲乐,这样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水平容易保持平稳。 另外,优甲乐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如人们早餐常吃的牛奶、豆浆等,因为蛋白质含量高,在胃肠道分化后会粘附到吃进去的药物上,就容易降低药物浓度。 建议:服药时最好用清水送服,早餐尽量不要吃奶制品、豆制品。想吃此类食物,可在用药4小时后再吃。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80%的患者因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就诊,随着肿瘤普查的开展,患者防癌意识增强,通常自我检查,多数女性将乳腺小叶误认为肿块而忧心忡忡,究其原因当为不正确的自检方法。下面就自检做一下简单的介绍:1、首先面对镜子,仔细观察乳房的形状、表面的肤色、有无凹陷、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溢液,如图一。2、张开五指,用指腹拈拈乳房,检查有无肿块。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右手检查左侧乳房,如图二。3、并拢除拇指外的其余4指,在乳房上滑动,以划圈的方式或先从内侧滑动到外侧、再从外侧滑动到内侧(如同看表一样,顺时针或逆时针检查乳房,最后查乳头乳晕)。如果滑动时被卡住,可能有肿块,如图三。4、采取仰卧的姿势平躺在床上,四指并拢后,顺时钟方向揉压乳房,仔细查找有无肿块。如果摸到有散在的颗粒状物,就应该去请教医生,如图四。5、把四指放到腋下,检查有无肿块。然后稍稍用力抓乳晕,检查有无溢液,如图五。本文系赵成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关于甲状腺手术以后的饮食问题大家总是在不停的提问。而各位患者在网上搜出来的东西又说法不一致,甚至有的地方说的完全是相反的,令人疑惑。其实,术后饮食这种讲法是我们中国人的特色;因为中医中药的缘故,国人对于“饮食保健”特别重视,总是觉得饮食对于术后康复、长期复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实际上在西方国家,没有针对饮食的特别的说法。目前的国际上的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也没有对于术后的饮食有着任何规定。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掌握甲状腺癌术后的饮食问题呢?总的来说,且前没有任何的研究可以证明、任何一种食物/食品,会导致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率增高。因此,不需要太过迷信所谓术后某某东西一定不能沾,吃了就会导致复发的假说。饮食分为:术后“短期饮食”注意事项和“长期饮食”注意事项两大类。1.术后短期饮食注意(手术后两周):手术后的两周之内,建议两点:第一,以低脂饮食为主。所谓低脂饮食,就是暂时不要吃油腻、大荤的东西,诸如:肥肉、炒菜的油等等;另外一个就是注意相对的低蛋白饮食,主要包括:鸡蛋、牛奶、豆浆这类含蛋白较高的食物。上述建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这些食物.1.长期饮食(手术后两周以后)一般手术后两周左右,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可以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正常饮食了。对于单侧腺叶切除的患者,由于保留了对侧甲状腺腺体。术后长期饮食需要平衡碘的摄入。一般建议少吃海带、紫菜等植物性海产品;而对于动物性海产品,如海参、带鱼等等,并不做硬性的要求。实际上,动物性海产品的含碘量并非很高。据统计,成人一天吃三斤半的带鱼才能达到每日“高碘摄入”的标准,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换句话说,动物性海产品的摄入含碘量不一定非常高。对于全甲状腺切除的患者,反而基本没有任何的忌讳。因为甲状腺腺体已经全部切除,食物对于甲状腺的影响已经微乎常见的食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另外,我的患者人群中很多人都购买一些补品:比如灵芝孢子粉、燕窝等等,问我能不能吃。其实这些东西本身不作为西方医学甲状腺癌治疗中的辅助治疗,这些都是中医的理论。这些东西是否有用,说实话作为西医大夫我没有研究过,确实不太清楚;可能也没有人能够讲清楚。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正式的研究结论。总之一句话,西医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就是优甲乐为主,至于其他“补品”,作用大小,自己掌握。
甲状舌管囊肿是小颈部常见病之一,本病虽为先天性,但并一定在出生后立即发病。其好发部位在颈部正中。病因: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形成。临床表现: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一般在舌骨前下方、甲状舌骨膜或甲状软骨部位最常见。一般为1-50px直径的圆形肿物,边缘清楚,可呈囊性或实性感。肿块可随伸舌运动向上下移动。感染时表现为疼痛、压痛或皮肤发红,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治疗:甲状舌管囊肿在诊断确定后,应争取在感染发生前手术切除。无感染的囊肿可与病儿2岁后手术。有感染在患儿最好在感染控制后2-3月手术。期间可用抗生素软膏外敷,预防感染。手术需切除舌骨中段25px骨质,避免瘘管残留导致的复发。本病复发率不到10%,复发常见于之前有感染或行切开引流的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