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于产妇出院后一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访视的内容除常规测血压、体温、脉搏外主要包括: 1、询问分娩的情况。分娩方式、是否顺利、有无难产、产后出血的情况。 2、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诊断及其治疗的经过。 3、产后的恶露情况,颜色及量、有无异味。 4、母乳喂养情况。发现母乳喂养困难,要及时的给予指导,乳房乳头有无红肿、硬结。 5、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 。6、询问睡眠二便的情况,指导合理饮食。产后便秘的要鼓励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有痔疮的要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7、观察精神状况。情绪是否异常以排除产后抑郁症的可能。 防控时期发现异常情况也要及时转诊。产后发热怎么办? 因为疫情的原因,各医院都进入警戒状态,能择期手术或延后就诊的患者都被要求疫情过后再就诊。但是产褥期出现以下异常情况要认真对待、做好防护及时转诊。 一、反复和突然的阴道流血、伤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 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产后抑郁等 二、产后发热是产褥期常见的症状,特殊时期有效鉴别产后发热原因,及时救治变得尤为重要。 1、生殖系统感染 ● 病因:胎膜早破、产程过长、助产、组织物残留等;卫生习惯不良。 ● 发生时间:产后0-7d。 ● 临床表现:发热、下腹痛、恶露异味腥臭;T:38.5-41℃。 2、呼吸系统感染 ●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吸入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 ● 发生时间:产后0-3d。 ●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及胸痛等;T:38.5-41℃。 3、泌尿系统感染 ● 病因:阴道炎、导尿及5%-10%的妊娠期无症状菌尿。 ● 发生时间:产后2-5d。 ● 临床表现:尿急、尿片 、尿痛、血尿及腰痛,严重感染者出现高热、寒战及肋脊角叩痛;T:38.5-41℃。 4、伤口感染 ● 病因:分娩时产道、会阴部裂伤或剖宫产伤口引起感染。 ● 发生时间:产后2-7d。 ● 临床表现:伤口局部灼热、疼痛、下坠感,伤口化脓、感染等;T:38-39℃。 5、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 ● 病因:产后血流滞缓、高凝及血管壁损伤为产后DVT三大生理高危因素;少动等为诱因。 ● 发生时间:产后1-6d。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各异;DVT常见为一侧下肢疼痛、肿胀;T:37.5-39℃。 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发展为肺栓塞及猝死! 6、泌乳热 ● 病因:由于乳汁增多、乳房极度充盈、胀大。 ● 发生时间:产后2-4d。 ● 临床表现;乳房均匀胀大、板石样,触痛明显;T:37.8-39℃,一般持续4-16h下降,不属病态。若T>39℃,持续时间>24h,则考虑乳腺炎。 7、药物热 ● 病因:常见于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时间较长的产妇。 ● 发生时间:产后7d以后。 ● 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的体温升高;心率正常,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 ●鉴别方法:停用可疑药物,体温多于停药后2d内恢复正常。 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防控时期围保人员多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多媒体手段进行产后访视。产妇要如实回答医生所提的问题及异常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指导就诊、转诊。
防控新冠肺炎期间建议孕妇在家自我监测,除测体温、血压外监测胎动更重要。胎动很早就出现,最早的话在12周做NT的时候就能看到胎动,但一般孕妇感觉不到,大多数的情况下,胎动出现在16~20周,一般情况下,在28周以后就要检测胎动,有高危因素的话会早两周26周就开始检测。胎动是一种自我感觉,不同的人群存在个体差异,要根据胎位、胎盘位置、孕妇的细心程度以及皮下脂肪厚度综合考虑。每个胎儿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胎动昼夜相差很大,每天早上胎动较少到中午逐渐增多到晚上6到10点胎动频繁。 根据胎动的情况可以分为: 1、全身运动即胎儿在翻身的时候胎动力量较强,时间也长,一般在3~30秒。 2、肢体运动比如伸胳膊扭身体时间较短1~15秒。 3、下肢运动即踢腿这个力量也比较弱,时间也短,一般在一秒以内。胸壁运动这个力量也比较弱,时间也比较短孕妇不易感觉到。 胎动检测的方法有: 1、每天早中晚各测一个小时若每小时大于3次为正常小于三次为异常要及时就诊。 2、每天晚饭后记录两个小时若两小时内大于10次胎动正常如果两个小时小于10次或者没有胎动,要及时就诊。 3、白天检测自我感觉有10次以上即为正常。防控疫情期间若无异常情况尽量减少产检次数,学会自我检测胎动,发现胎动过多或过少。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