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消化道支架,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消化道方面相关疾病的支架。自1901年Grottstem采用食管腔内置管治疗食管狭窄以来,消化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了。 由于早期支架的制作材料及工艺等问题,放置支架较困难,并发症较高,制约了内支架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 “最初的消化道支架多是由塑料制成,比较容易折断且放置困难,患者的舒适度差,因此,临床应用中并不广泛。消化道支架在临床中真正的应用是从支架材料的改变开始。 大约在上世纪80年,金属支架逐渐代替塑料支架,不过这个时候的金属支架主要以钢制支架为主。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不锈钢支架逐渐被合金支架所代替。 “现在临床中应用的消化道支架主要为合金支架。这种支架操作简便,可通过胃镜或介入等微创手段放置,创伤小。而且,相比不锈钢支架,合金支架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柔韧性较好,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热胀冷缩)和几何稳定性,容易被推送到病变部位,放置后不易移位且病人的舒适度较好。再者,合金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在X线下比较容易观测,便于了解置入支架的状态。现在消化道支架已经相继应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结直肠等部位疾病的治疗,为传统手术不治或难治的疾病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 消化道支架的主要应用范围 具体来说,消化道支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疾病。 第一类是食管方面的疾病。食管方面的疾病主要包括食管癌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两大类。 先说食管癌。“晚期且无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食管梗阻现象,造成进食困难,因而很多患者往往不是因为疾病死亡而是因为饥饿。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在食管中肿瘤的位置放支架,将食管撑开缓解梗阻现象。虽然不能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但可以让患者顺利饮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尚有治疗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来说,难免会出现因放疗、化疗、肿瘤侵犯等造成的食管、气管漏。进而出现饮食通过漏口进入气管、胸膜的现象。放入支架后,支架中的膜会覆盖着漏口,将食管与气管、胸膜隔离,缓解食物漏出的现象。 对于各种原因(如异物灼伤、手术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可以在食管中放置支架,给予病变位置支撑和扩张,等1到2个月后病变位置重新长好后,再取出支架。 第二类是胃癌引起的幽门梗阻。这类患者的表现主要为进食后呕吐、进食困难,食物积聚在胃中。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在幽门的位置放入支架,将幽门部撑开,使胃中的食物可以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不过,这种方法只是起到了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的作用,并不具有治疗胃癌的作用。因而,一般应用在胃癌晚期的姑息患者中。 第三类是肠道疾病,主要分为结肠癌和肠梗阻两种情况。 对于无手术机会或者年纪较大不耐受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肠梗阻,大便排泄不畅的现象。过去,对于这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进行人工造瘘(经由腹壁形成人工肛门,外接一个粪袋。)造瘘后挂着“人工肛门”既不便于生活,也不雅观。而支架问世后,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支架可通过结肠镜放入,既减少了开刀手术的风险,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免去人工肛门的尴尬,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了上述这类患者外,还有一类肠癌患者是因肠梗阻发病就医。这类患者往往因为梗阻的位置有大量的粪便而无法马上进行手术。对于这类患者,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肠镜在梗阻的位置放置支架排出粪便,等到肠道的水肿消退后,再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第四类是胆道支架。“胆道支架主要应用于胆管癌和胰腺癌的患者。这类患者经常会出现胆汁分泌不畅、黄疸的现象。通过十二指肠镜放置支架后,胆汁通路放开,可以有效缓解黄疸的现象。 “总的来说就是,消化道支架让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了,解决了很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消化道支架有一定的局限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消化道支架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传统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消化道支架也有一些不足和局限需要解决。 消化道支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肠道比较弯曲,支架放置后不容易从套管中释放出来。 其次,支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由于病变位置的增生,容易形成支架内部的再狭窄。 再者,恶性肿瘤患者的支架一般都是永久性的,且与食管壁、肠壁的贴合很紧,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良性疾病患者的支架要把握好取出的时机,一般放置支架后1到2个月内需取出支架,超过两个月后,再取支架就会非常困难。 放置支架后患者应注意饮食问题 由于消化道支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避免或减少支架出现问题的概率,放置支架后患者应注意这些饮食问题。 “由于合金支架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建议患者不要食用过热或过凉的饮食,避免支架移位;由于支架中有网眼,因此不建议患者食用过多纤维较多,渣滓较多的食物(如芹菜、笋等),以免阻塞网眼;患者在进食时应当细嚼慢咽,以免出现大块食物堵住网眼的现象。 相关 国产支架就可以满足患者需要,在临床中经常有患者来咨询关于消化道支架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支架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关于支架选择进口还是国产的问题,不同部位的支架是不一样的。对于消化道的支架而言,进口支架和国产支架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国产的支架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需要了。临床应用中的国产支架无论是从材质、柔韧性还是释放容易性等方面来说,均与进口支架无明显差异。而且,国产支架在费用方面要远远低于进口支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新鲜芦荟外涂对改善阻塞性黄疸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链接: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xdhlxzz/0823/2009-08-24-601429.shtml 全身性皮肤瘙痒是阻塞性黄疸病人的常见临床表现,虽然它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却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瘙痒剧烈时,需要用铁刷子刷皮肤或热水洗烫,直至皮肤出血而感觉疼痛及灼痛,瘙痒感才暂时缓解,由于剧烈瘙痒不断搔抓,全身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皮损,有时可有湿疹样改变或色素沉着,抓伤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尤其在夜间,由于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可引起头晕、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阻塞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直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难题。目临床上使用的针对止痒方法各异,现将新鲜芦荟用于全身皮肤瘙痒的治疗,它有止痒抑菌促进组织恢复生长的功效,我科经过2年时间临床研究应用新鲜芦荟汁液外涂抹,止痒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阻塞性黄疸引起全身皮肤瘙痒的病例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48.7岁。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28例,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阻塞性黄疸引起全身皮肤瘙痒的常规方法有:消胆胺、去氧胆汁酸等口服药治疗,止痒地霜外涂。根据美国的某些药品科研等权威机构对芦荟有效成分做了深入研究,已开发出应用于皮肤疾患的系列粘剂、药液等。现试验组采用新鲜芦荟给予全身皮肤涂抹,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止痒地霜外涂。均为外涂止痒的方式。 1.2 入选标准 63例阻塞性黄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患者,黄疸指均在288~402 mmol/L;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在2~3分;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均为3天。 1.3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阻塞性黄疸引起全身皮肤瘙痒患者给予止痒地霜涂抹3次/24 h,治疗3天。试验组治疗方法:阻塞性黄疸引起全身皮肤瘙痒患者采用新鲜芦荟全身涂抹3次/24 h,治疗3天。 1.4 新鲜芦荟涂抹全身治疗阻塞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的护理 (1)在芦荟植株下剪取一片芦荟叶片,应选择肥而厚的叶片,表皮撕去,轻轻地将芦荟汁液涂抹全身,每隔一段时间涂抹一次,芦荟汁液具有良好的渗透性。(2)防止芦荟叶的表面干涸应随用随取,保证芦荟新鲜无污染。(3)实用中注意事项:一般新鲜芦荟叶汁外用都比较安全,但因芦荟鲜叶汁内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钙和植物蛋白质,对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先做过敏试验。使用前先取一小块(2 cm×2 cm)芦荟叶敷于上肢前臂内侧皮肤上,15~20 min后观察皮肤是否有红、痒、皮疹等过敏反应,若无反应,则可应用,本组未见有过敏现象。 1.5 皮肤瘙痒评估的方法 根据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标准如下:无瘙痒0分,轻度瘙痒1分,明显瘙痒使人烦躁2分,影响睡眠的剧烈瘙痒3分。 1.6 评价指标 有效:三天内瘙痒减轻至0~1分,皮肤受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无效:3天内瘙痒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临床症状加重,评分≥2分。 2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见表1。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注:χ2=3.9375,P<0.05 3 讨论 阻塞性黄疸引起的皮肤瘙痒的原因:由于胆道梗阻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增高,些血液中胆红素胆盐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皮肤瘙痒。阻塞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的特性:瘙痒类型为全身性瘙痒,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影响情绪,使人受到不良刺激,造成睡眠浅表甚至改变人的性格易于烦躁不安,不断搔抓,破坏了皮肤的保护层,可继发感染产生脓疮、毛囊炎、丹毒等。 新鲜芦荟全身外涂抹的优越功效:(1)芦荟中所含的成分约30多种,包括多种芦荟多糖、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糖矿物质、缓基态酶、活性酶、胆碱等。(2)汁液含有安特拉归农综合体(Anthraquinonecomplex)有消毒杀菌止痒的明显功效,还有芦荟的缓基态酶与血管紧张素来联合抵御炎症。(3)芦荟多糖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安定的作用,能加强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弱兴奋性,减弱平滑肌痉挛,用于失眠,可用治疗阻塞性黄疸所引起瘙痒导致睡眠浅表或失眠。(4)芦荟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黏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也是一种天然的湿润剂,芦荟中还含有芦荟熊果苷,可以促进组织修复,芦荟中含有胆碱有助于组织生长,可用于治疗因搔抓所引起的皮肤破损。 用新鲜芦荟治疗阻塞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劳动强度,还避免了因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 芦荟易于大面积全身的涂抹,外用涂抹方法比较安全,也简单易行。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解决痛苦,并且芦荟成本低,天然产品无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采用新鲜芦荟外涂抹阻塞性黄疸引起的全身性皮肤瘙痒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促进皮肤破损的愈合,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鲁 东,吕维富.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3):279-281. 对肝硬化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传统的方法是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由于外科脾切除术减少了抗体的生成,涉及较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败血症、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脾切除后无脾状态、免疫抑制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可能是OPSI的基础[1]。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可达到非手术性脾切除目的, Pinto等[2]研究证实经导管动脉栓塞60%~70%脾脏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而残余30%~40%脾组织具有免疫保护功能防止败血症的发生。PSE也为不能手术者提供了生存机会,成为替代外科性脾切除术的重要方法。1. PSE适应证与禁忌证:1.1 PSE适应证: PSE早期主要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实践证明[2~28]对于各种疾病导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均适于介入治疗。①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疾病:可单独或与其它方法联合治疗,如内镜静脉曲张结扎术 (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经皮经肝曲张血管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等;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肿瘤性疾病:肝癌合并肝硬化脾肿大的支持治疗,及脾脏肿瘤性疾病的靶向治疗;④肝移植辅助治疗:治疗肝移植前后的脾功能亢进,可减少脾切除所致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以及治疗脾动脉盗血综合征以改善移植后肝脏灌注;⑤脾外伤及脾血管性病变;⑥其它:巨脾所致疼痛综合征,及患者不愿手术而要求非手术治疗者。1.2 PSE禁忌证: 主要包括[3]:①碘过敏;②凝血机制明显障碍;③有严重黄疸;④血浆白蛋白极度低下;⑤顽固性腹水伴原发性腹膜炎;⑥肝功能Child C级,极度衰竭;⑦心肺肾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⑧继发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其原发性疾病已达终末期患者;⑨脓毒血症,脾栓塞有发生脾脓肿的高危险性患者;⑩脾动脉超选择插管失败时不可在腹腔动脉干注入栓塞剂。2. PSE基本操作: 2.1 PSE相关的脾脏应用解剖[3]: 脾动脉81.2%起自腹腔干,沿胰腺上缘走行,呈波浪形弯曲,其节段性分布特征为PSE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通常在距脾门1.5~2.5cm处发出脾叶动脉。脾叶动脉呈上、下两支型占93.8%,呈上、中、下3支型占6.2%。每支又进一步分为2~3支脾段动脉,后者再逐渐分支。脾动脉发出许多分支供应胰体尾部,最大分支为胰背动脉,其次为胰大动脉,他们均发自脾动脉中段,在作脾栓塞计划时,必须使胰腺动脉显影以减少异位栓塞的风险。2.2 栓塞方法的选择[3~5]: 常用的方法有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法和非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法。可超选择性插管至部分脾动脉远端分支并使之完全栓塞。为了准确估计栓塞面积,减轻栓塞后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内外学者现在多采用超选择插管脾中下极动脉后注入栓塞剂。同轴微导管的应用可减低脾动脉严重迂曲时的操作难度,使超选择性的插管成为可能,达到精确栓塞、防止反流的目的。非选择性脾动脉栓塞为将导管头端放置于脾动脉主干后注入适量栓塞剂,栓塞剂随血流随机栓塞相应直径的脾动脉分支。该方法易使脾脏各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梗死灶,操作中难以精确判断及控制栓塞面积,容易造成过度栓塞及脾上极大面积梗死而出现严重反应。2.3 栓塞材料的选择: 国内外学者应用多种栓塞材料研究并比较了栓塞效果,大多数学者选择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朱康顺等[5]指出虽然明胶海绵颗粒为可吸收性栓塞剂,但在其吸收前脾组织早己发生梗死,应用其行PSE可不考虑术后血管再通的可能性。Han等[4]以1~2mm明胶海绵颗粒100~150颗为安全栓塞的上限,不论脾动脉分支血流是否减慢,脾实质栓塞面积大多数可达50%~70%。不锈钢圈能永久闭塞较大的血管,用于脾动脉主干或较大分支的栓塞[3,6]。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为永久性末梢栓塞材料,易于经微导管释放和掌控,栓塞水平可达脾窦水平,使脾功能区完全梗死,不易发生再通,但术后疼痛较显著且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5]。此外尚有应用可脱球囊、无水乙醇、碘化油、鱼肝油酸钠、真丝线段等作为栓塞剂的应用研究。3. PSE术后并发症: 在PSE术应用早期,Trojanowski等[7]于1980年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30%~40%,死亡率20%~30%。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日渐深入及治疗方法、操作技术的改进,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已大大降低,Drooz等[8]2003年总结脾外伤及脾机能亢进的栓塞成功率达87%~100%,栓塞后总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22%。3.1 常见并发症:3.1.1 穿刺部位血肿:多为局部压迫止血时间短或凝血机制异常所致。3.1.2 栓塞后综合征:Sakai等[9]报道最常见副反应是腹痛(82.4%)和发热(94.1%),及恶心呕吐,通常可以忍受。Han等[4]观察左上腹痛可持续8~18天,而严重疼痛仅2~6天。如突然持续高热应排除脾脓肿及其他感染灶。3.2 严重并发症:3.2.1 肺炎、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及胸腔积液:脾上极梗死刺激左膈和胸膜产生反应性炎症。患者因脾区疼痛致呼吸运动受限、支气管引流不畅致左肺炎、肺不张等。Pinto等[2]研究在过度栓塞病人中超过50%可出现肺栓塞综合征(pulmonary embolic syndrome, PES)相关的发热及白细胞增多症,一般持续3~5天。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辨别PES与感染,CRP特征性高峰在术后4~5天出现,第10天降至正常,感染时CRP高峰不会下降或持续增高。3.2.2 脾周围炎、短暂腹水:系脾梗死表面渗出和刺激所致。3.2.3 脾脓肿:是PSE较严重的并发症,系无菌操作不严格,及含肠道细菌的门静脉系统血液沿脾静脉返流入脾脏栓塞区导致。一旦出现脾脓肿,则应采取局部穿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3.2.4 脾破裂:术后第4周是脾包膜破裂最危险的时期[10]。3.2.5 脾静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红细胞、血小板急剧升高,脾静脉血流缓慢所致。3.2.6 误栓:导管插入深度不够,选择性不强或注射压力过高致栓塞剂反流而误栓肝、胰及胃肠道脏器等。3.2.7 其它:如麻痹性肠梗阻、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EVL-PSE时[11]可出现EVL相关心绞痛和(或)胸骨后疼痛,通常3~5天后自发性缓解。3.3 并发症的防治: 防治并发症产生总的指导原则为[3]: ①术前8~12小时始应用广谱抗生素至术后1~2周,且局部应用栓塞物质与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混合,严格的无菌操作;②选择性插管越过主要胰腺动脉分支开口防止误栓;③有效的疼痛控制;④避免过度栓塞。4. PSE应用及疗效评估: PSE削弱了脾吞噬血细胞功能,抑制肝硬化患者之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从而纠正脾功能亢进,同时减低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论近期或远期疗效均显著,且与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治疗前血小板基数无关。Palsson等[12]随访26例患者(总共随访时间为1715个月) 综合评估其体质状况、血液学指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次数,19例好转(至少2项指标改善),5例维持现状(1项指标改善或恶化而其它指标无变化或3项指标均无变化),2例恶化(至少2项指标下降)。4.1 脾脏改变: PSE术后2天CT即显示脾脏不均一的多灶性外周梗死形成,2周内脾脏体积增大为PSE前的110%~140%,2~4周CT扫描可显示梗死形成和液化,为分界清楚的花斑状梗塞灶,1个月内几乎没有脾脏皱缩,2个月后显示液化组织吸收,整个脾脏体积显著减小并保持稳定。大体上脾脏出现灰色的节段性梗塞形成区域,显微镜检查提示脾实质变性坏死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11,13]。Watanabe等[10]研究一组小儿脾脏体积在PSE前是正常脾脏的7.2~14.2倍,PSE后脾脏体积并不是减小到正常大小,而是仍然比正常脾脏大2~7倍。Killeen等[14]研究钝性脾外伤PSE术前后CT扫描:近端脾动脉主干栓塞有63%发生脾脏梗死,梗死多较小、多发、位于脾脏外周;而远端栓塞则100%发生梗死,梗死多更大、单发;统计学显示远端栓塞较近端栓塞更易于形成梗死。脾脏体积缩小程度与栓塞面积相关,小于20%则没有脾脏缩小[4]。4.2 外周血象改变:4.2.1 血小板: 血小板值于术后24小时即可升高,1周左右达高峰,2周时可较术前升高3倍,1个月和6个月后可分别升高185%和95%[15,16],此后持续稳定升高或缓慢下降至正常水平。PSE后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的增加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下降,可促进血小板修复致血小板计数增加[17]。Rios等[18]研究33例肝硬化行PSE或肝移植前后TPO的作用,血浆TPO水平与脾脏体积呈负相关,PSE后TPO半衰期延长,在90天时TPO和血小板数显著增加,大部分病例TPO水平在第7天就迅速升高,TPO和血小板之间的生理学关系得到恢复。4.2.2 白细胞: 术后一周因炎性反应可升高至正常,3周后下降至(4.0~7.0)×109/L并维持稳定,1个月和6个月后可分别升高51%和30%[15]。Sakai等[9]报道17例中16例白细胞与血小板数升高且持续至少1年。而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则可致白细胞数波动或下降[4]。4.2.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术后近期升高不明显,6个月后红细胞数显著增加,可持续7.5年[4]。PSE后红细胞破坏和清除率减慢,血红蛋白值虽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输血等因素混杂出现而评估困难,但也随时间的延长而轻度升高[12,19]。4.3 肝功能改变: PSE术后脾动脉血流量减少,肝动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同时由于门静脉压力降低,肠系膜上静脉回流量增加,从而提高肝组织的营养,增强蛋白质合成能力,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Child分级标准[4,16,17]。Tajiri等[20]随访结果示血AST、ALT无显著增加,PSE后6个月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显著增加,且分别持续6年和7年。4.4 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门静脉血流量有60%~70%来自脾静脉,故PSE减少了经脾流入门静脉的血流量而部分降低门脉压力。Han等[4]测定肝静脉楔压(hepatic wedge venous pressures,HWVP)从术前的19.6±8 mmH2O下降到14.2±7 mmH2O,减少了30%~50%肝窦状隙压力。EVL-PSE联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超声检查显示门静脉主干直径无明显变化,但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显著减少,胃左静脉及奇静脉血流量及血流速度亦减少[11]。4.4.1 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频率: PSE后HWVP、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的降低,可显著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频率[12]。应用EVL-PSE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长期完全根除食管静脉曲张[11]。崔屹等[21]应用PTVE联合PSE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活动性出血止血率达100%。4.4.2 改善门体循环性脑病: PSE可作为肝硬化门体分流(portal-systemic shunts,PSS)所致门脉体循环性脑病的补充治疗,PSS的闭塞可恢复门脉灌注,逆转肝性脑病。PSE后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的等级均在术后6个月、9个月、1年、2年较非PSE组为低[22]。4.4.3 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 PSE后胃黏膜血流动力学评估表明,尽管血氧饱和度无增加,但血红蛋白含量可恢复11%(P < 0.01),71%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症状明显改善[19]。4.5 脾脏疾病4.5.1 脾脏创伤: PSE的应用使脾外伤的处理发生了从外科手术到非手术治疗的根本性转变。止血方法简便,易于耐受,是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23]。外伤后血流动力学正常的钝性脾外伤病人约30%需行PSE,成功率约93%~97%[14]。在高等级(4~5级)脾外伤中PSE术亦可达超过80%的有效率[6]。应根据脾动脉损伤特点选择栓塞方法,造影剂外渗超出脾实质时应超选择栓塞以确保完全止血,当多支损伤和(或)脾实质内出血及动静脉瘘时宜联合应用超选择栓塞及脾动脉主干栓塞。4.5.2 脾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 门脉高压患者脾动脉瘤发生率大大增加,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约7%~20%。PSE较外科手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24]。必须精确选择闭塞位置,以保留经胃、网膜、和胰腺血管的侧支血流,推荐的治疗方法为夹心法填塞动脉瘤囊消除动脉瘤颈部[3,25]。4.5.3 脾肿瘤: 经脾动脉释放钇-90微球可行放射治疗充血性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症,副反应较小,但术后血小板峰值明显较低[3]。近来有学者应用PSE联合射频消蚀治疗脾实质恶性肿瘤,射频消蚀前应用PSE术有助于提高实验及临床栓塞的效果[26]。4.6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3,25]: 肝衰竭原位肝移植时常并发供肝血流转向,受者本身疾病如肝炎或移植排斥反应均可致肝动脉抵抗增加,最终导致血流自腹腔干分流入脾脏,称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可于术后数小时至数周发生,发生率约3%~4%。PSE可显著逆转脾动脉盗血,改善肝功能。5. 影响PSE疗效的因素:5.1 栓塞面积: 栓塞范围过小,疗效欠佳,复发及再次栓塞的机率明显增高;栓塞范围过大,术后反应严重,且达不到保留脾脏功能的目的。Palsson等[12]指出血小板升高水平与脾实质栓塞面积之间呈正相关(r = 0.53, P = 0.003)。但栓塞面积直接关系到并发症的发生,故栓塞50%~70%是适当的[4]。PSE不影响肝癌的治疗,但需控制脾动脉栓塞的程度[15]。体质弱、瘤体大及肝功能受损明显者,一次脾栓塞面积不应过大,可采取反复、多次限制性脾栓塞来达到或接近有效栓塞面积。5.2 肝功能Child分级: 严重并发症与栓塞面积及肝功能有关,Child B级和C级肝硬化可增加手术期间死亡率和长期败血症风险[2]。Sakai等[9]对失代偿性肝硬化行PSE后严重并发症均发生在Child B级。但Han等[4]报道4例Child C级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以在适当控制栓塞面积时肝功能较差并非绝对禁忌证。6. 关于PSE术后复发: PSE术后脾脏再生较常见,术后远期脾脏肿大常意味着脾功能亢进复发。Kimura等[27] 研究术后复发率达30%,与脾切除术相似。栓塞程度大小直接影响术后脾脏增生,必要时可重复PSE纠正血细胞减少症以达到理想效果。朱康顺等[5]采用低压流控法在脾动脉主干远端缓慢注入明胶海绵或PVA颗粒,可较均匀地栓塞外周脾组织,形成“盔甲”样的纤维化限制术后脾脏增生而减少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术后常有复发,此时则需完全性脾栓塞以消除脾脏功能[28]。参考文献:略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发病率与死亡率基本一致,中位生存期4~10个月,5年生存率仅5%,预后较差[1,2]。因此,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治性切除手术是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延长胰腺癌生存期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待肿瘤侵及或压迫胆管出现黄疸或侵及周围组织出现疼痛症状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属晚期,仅12% ~15%的患者可行根治术[3,4]。对大多数手术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各种体内、体外放疗和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由于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系统性全身化疗无论单药或联合方案对胰腺癌的疗效均不佳。常规放射治疗虽然对胰腺癌有一定的疗效,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尤其可缓解病人的疼痛;但是由于胰腺位置较深,瘤死量偏高,而胰腺周围如胃、小肠、肝、肾、脊髓等的放射耐受性偏低,限制了放疗的剂量,因而不能有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 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设备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目的。125I粒子植入属于近距放射治疗的一种,通过持续发出的低能量(27~35keV)γ射线,毁灭杀伤肿瘤,而不损伤正常组织[5],这一新型微创靶向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肯定疗效[6]。研究表明,125I粒子植入后72 h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术后2周肿瘤细胞凋亡率达到峰值并维持高水平[7]。胰腺癌属低氧性肿瘤,对放射线有较强的抵抗性,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乏氧细胞放射护抗性降低,同时在持续低剂量照射条件下乏氧细胞再氧合。另外125I粒子有效半径为1.7 cm,半衰期为59.6天,植入多粒粒子,释放的γ射线能有效覆盖肿瘤以及亚肿瘤区域,能持续对肿瘤起放疗作用。这些特点致使肿瘤细胞因辐射效应遭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由于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距离的平方反比的方式下降,邻近的周围组织,如肠道、肠系膜动、静脉等受到的影响较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8]。 相比之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外照射所不具备的优势:(1)治疗定位精确,与肿瘤形状非常吻合;(2)粒子种植范围之外,照射剂量迅速减少;(3)靶区剂量很高,且不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4)计算机制定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合理;(5)与手术、化疗配合有互补作用;(6)保护机体功能及形态的效应。谢小西等[9]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共48例,全部患者125I粒子均植入成功,其中43例患者追踪复查1~1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72%,且有较多病例在125I粒子植入后一个半衰期内(1~2个月)肿瘤就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证明了125I粒子对多种恶性肿瘤有着良好肿瘤局控制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对26例胰腺癌进行了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后病灶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近期有效率为57.7%,效果令人满意。罗开元等[10]报道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对晚期肿瘤疼痛的缓解亦有显著的效果。由于瘤体细胞在多次和多种化疗药物作用下处于休眠或耐药状态,对化疗不敏感,而植入的粒子可在植入范围内大量杀伤肿瘤细胞,并对未杀灭的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同时由于肿瘤负荷减少,将可能增加这些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对肿瘤患者再作进一步综合治疗[11,12]。王忠敏等[13]对31例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后1周联合吉西他滨和氟尿嘧啶动脉灌注治疗,共3~4个周期,治疗后共随访2~25个月观察其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术后2个月CT随访总有效率为61.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31个月。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上消化管出血、胰腺炎、胰瘘等不良反应。 125I粒子可以手术直视下、CT、超声或腔镜引导下进行植入[14],近年来,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为CT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是目前胰腺穿刺引导的最佳方法。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3,15]:(1)充分利用了放射性粒子TPS,根据CT图像数据对肿瘤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位置,为选定穿刺点、设计进针路线做好术前准备,确定进针方向和深度,避开胰腺内血管、胰管和周围重要器官;(2)将粒子植入的处方剂量、所使用的125I粒子活度输入TPS,计算理想的靶区内粒子分布图;(3)根据CT实时图像通过改变不同体位来调节进针方向,尽可能避免血管和重要脏器的损伤,以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4)在粒子植入术后,再通过CT对已植入的肿瘤靶体积进行扫描检查,发现粒子分布不均匀或存在空白靶区时,可适时补充粒子,以尽可能减少靶体积的缺失;(5)肿瘤局部治疗的持续时间较长,放射治疗的剂量相对较低,因此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 总之,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技术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技术操作简单,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肯定。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术中引导下的放射性粒子种植技术精确度不够高,粒子空间分布与术前治疗计划仍有误差较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粒子分布出现过密(间隔<1>1.5 cm),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分析植入粒子发生位置偏差的原因有:(1)CT引导下并不是真正的实时,如果使用B型超声引导下,也许能减少误差,但是由于胰腺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为胃肠遮挡,这也是使用超声引导的缺陷;(2)当穿刺针遭遇胰管和血管时,迫使改变穿刺方向;(3)植入的粒子发生游走,特别是在囊性病灶中,容易发生。胰腺作为腹膜间位器官,位置深在,穿刺针反复穿刺,亦易导致针道转移及腹膜转移。因此125I粒子植入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略
肝癌病人术后饮食需注意: 1. 有腹水的病人饮食不要过咸,限制食盐入量,以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工业腹胀、腹水,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一般食盐用量不超过每日2克。 2. 肝脏手术后,短期内肝功能不全,影响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因此以易消化、低脂肪、低蛋白饮食为宜,并要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 3. 肝癌常伴有肝硬化,因此不要吃过硬的粗纤维食物,少吃过热、过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以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2004年11月19日,全球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当时刚刚被提名为下任国务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接受子宫肌瘤介入手术(子宫肌瘤栓塞手术)的报道,在广大子宫肌瘤患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手术是由介入放射科医生詹姆斯斯皮斯完成的,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半小时,于当日上午10:15结束,赖斯安返病房。按照医生的要求,赖斯在医院内度过一个晚上,然后于当地时间20日回到家中,并于22日返回工作岗位。 赖斯接受的手术为何让介入放射科医生主刀,而不是妇产科医生?为什么只在医院住一个晚上?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系统的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20%~25%[1]。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子宫出血、腹胀、膀胱直肠等压迫症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① 药物治疗。主要是激素治疗,对缩小肌瘤、减轻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见效慢,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② 手术治疗。肌瘤摘除术,复发率高,为25%~30%;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大,痛苦多,而且对内分泌也有影响,特别是年轻患者希望保留子宫者对手术难以接受。 赖斯接受的子宫肌瘤栓塞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法不同,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手术无需开刀。医生在患者大腿股动脉切一个2毫米小创口,将极细的导管沿血管送入子宫动脉,然后超选至子宫肌瘤供血动脉,随即注入栓塞剂。这样,就阻断了子宫肌瘤的血液和营养供应,使肌瘤逐渐缩小或消除,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术后不留疤痕,并发症少,恢复快,病人易于接受,手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医院就开展了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介入”一词是外来词,许多患者对“介入”疗法知之甚少,本可以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因为医疗知识缺乏而动起了“大刀”,与子宫切除术相比,对良性的肌瘤施行栓塞治疗可使创伤程度减到最低,治疗后可以迅速康复,并且更易控制。哪种子宫肌瘤患者适合做子宫动脉栓塞术?① 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② 子宫肌瘤引起的腰、腹部疼痛③ 子宫肌瘤引起的盆区胀痛,直肠压迫症状④ 子宫肌瘤摘除术后复发出现症状除外恶性变者。哪种子宫肌瘤患者不适合做子宫动脉栓塞术?①存在血管造影检查的禁忌证,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②妇科急慢性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③其他相对禁忌证包括绝经后、严重动脉硬化及高龄患者④子宫动静脉瘘。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① 疼痛。疼痛是术中、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栓塞剂进入肌瘤病理血管床被栓塞的程度有关,为有效地减轻术中疼痛,术前予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经导管缓慢推注,肌注度冷丁。术后盆腔疼痛是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术后最突出的反应,对症处理一般2~14天症状消失,疼痛程度、时间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2] 。②恶心、呕吐和发热。对症处理3~5天后好转、消失。③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子宫内膜炎、积脓及子宫穿孔是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其关键要控制感染,常规给予抗生素3~6天,对肌瘤大者可延长时间。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每当看着妇产科病房一个一个子宫肌瘤患者在那里等着被拿去子宫,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这些患者绝大多数都可以采用安全的、不留疤痕的、不摘除子宫的方法治疗,但是,我国商业化的医疗运行体制,使得很多患者为了医生的、医院的利益买单。 子宫肌瘤,很常见的疾病,几乎每个女性一生当中都会有子宫肌瘤,只是,引起症状的患者只占少数,但,这个少数也绝对不少。这种疾病本来可以在腹股沟处穿刺一个2毫米小孔进入股动脉,然后将很细的导管(直径2毫米左右)送进去,通过多条血管进入子宫动脉,然后用更细的导管(直径1毫米左右)
2006年12月30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刻,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王先生高高兴兴地从安徽省立医院介入放射科出院回家了,准备与家人团聚,欢度新年。这也标志着安徽省立医院介入放射科在神经介入放射学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王先生今年52岁,近半年来反复头晕,语言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于今年12月20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介入放射科,经专家会诊怀疑患有颈动脉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经与患者家属和本人沟通,决定施行“大脑中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2月26日,安徽省立医院介入放射科的专家在王先生右侧大腿根部作了一个约米粒大小的切口,将一根3毫米粗的导管送入王先生的左侧大脑中动脉,随后将一枚2.5毫米粗,6毫米长的金属支架释放至大脑中动脉狭窄段(见图)。支架释放后再次造影,证实王先生的大脑中动脉完全恢复正常,术后第二天王先生就可下床自由活动。王先生逢人就夸:“是安徽省立医院介入科的专家救了我!”。安徽省立医院介入放射科自2000年开展神经介入至今,先后成功开展了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狭窄、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等百余例。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有关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 吕维富 综述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1,2,3]。由于 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死亡率极高[2],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处于死因的第三位[4],我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PE占死因的第四位。本文着重就其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作一综述。一、PE的流行病学改变根据欧美国家的资料,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每年新发生PE分别为65~70万、6.5万、10万和6万[4]。我国尚无确切的PE流行病学资料,但根据我国“急性PE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报告:1997~1999年仅2年时间22家医院就诊治了PE患者297例[5]。自1997年以来,PE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态势,表明临床医师诊断意识提高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北京协和医院一组52例报道PE病死率为19.2%,其中未治疗者为77.8%,治疗者为 7.0%。在髋部骨折、腹部外科大手术和脑卒中后,DVT的发生率分别高达50%~70%、15%~30%和30%~60%[5]。由国内35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研究表明,约有90%的PE是由DVT引起的[3]。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采取措施预防DVT形成至关重要。二、病理生理学改变PE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等。(一)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当人处在高危因素和高发因素作用下而形成栓子进入肺微循环,栓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血管,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致使肺动脉压骤增[3],右心室急性扩大,负荷增加,出现周围静脉曲张,肝充血等右心衰表现,同时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引起缺氧,呼吸困难,呼吸增快,血压下降,休克或心脏猝死等[3,6]。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还包括肺部侧支循环形成。正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侧支血管开放,主要是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间吻合支形成以及肺内动静脉分流,使氧合血减少[6]。神经一体液因素和循环内分泌激素对肺血管阻力上升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6]。PE发生后,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出大量缩血管因子,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使肺血管收缩。此外,新鲜血栓含有大量血小板及凝血酶;栓子在肺血管内移动时,血小板活化脱颗粒,释放出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包括二磷酸腺苷、组织胺、5-羟色胺、多种前列腺素等,导致广泛的肺小动脉收缩,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发挥收缩效应,在肺血管处形成第一个恶性循环。大面积PE时,肺动脉压力上升,右心室心肌作功和氧耗增加,右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与右心室压力阶差缩小,冠状动脉灌注下降。加之PE时体内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在冠状动脉局部转化为内皮素量也明显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在冠状动脉处形成第二个恶性循环[3,6]。因此患者心电图可表现出V1-4导联、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表现。以上几方面改变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不能及时治疗,则可形成致死性恶性循环[6]。(二)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改变 发生时,栓塞部位有通气但无血流灌注,使肺泡不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死腔增大;而阻塞血管血流转流到未阻塞的肺血管,虽然通气正常,但处于高血流灌注状态,从而导致肺通气/灌注比例失调。严重者可致肺内分流显著增加,右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开放。PE面积较大时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3,6]。此外,5一羟色胺、组织胺、血小板激活因子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引起肺通气不良。由于应激性受体受到刺激,可反射性引起肺泡高通气。5一羟色胺、血栓素、组织胺等化学介质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当肺毛细血管血流严重减少或终止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缩,出现肺不张[6]。同时,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局部甚至弥漫性肺水肿、肺出血。肺泡细胞功能下降又引起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及丢失,引起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一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6]。 以上几方面机制导致急性PE、特别是大面积PE时发生低氧血症,同时机体过度通气导致代偿性低碳酸血症,加重心肺血管的恶性循环[3,6]。三、临床表现和分型目前把 PE分为 7种类型,其标准分别为[1-6]:①轻型:临床上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呼吸困难、胸闷或轻度咯血等症状,易被误诊,误诊率为30%~50%。②肺梗死型:由中等大小的栓子引起,多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③急性肺心病型:由于巨大栓子或多个栓子同时引起,且50%~58%肺动脉横断面受阻。④急性心源性休克型:此型多有巨大栓子而引起,心排出量锐减,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呈休克状态。⑤猝死型:多由巨大栓子突然阻塞肺动脉瓣,肺动脉主干或肺动脉分叉处或同时阻塞肺动脉的几个大分支所致。⑥矛盾型:多因矛盾栓子(反弹栓子)进人体循环后引起,这种类型易发生MODS。⑦腹痛型:此型多由小栓子、大栓子、微栓子联合阻塞肺循环所致急性反射性腹痛、恶心、呕吐,同时伴发肺动脉高压,但查体没有腹部压痛点及腹膜炎体征,此型极易误诊。绝大多数PE患者都有发病诱因,如下肢和盆腔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长期卧床或不活动(乘机、乘车)、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创伤、恶性肿瘤、肥胖症、血液病、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在询问病史时要特别注意[3,6]。在症状中特别要认真询问和辨别患者“胸憋闷”的主诉是呼吸困难还是心绞痛;晕厥是心源性的还是肺源性的;胸痛是胸膜痛还是心绞痛。需特别指出的是,临床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1](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的患者不足l/3,多数仅有一两个症状,以原因不明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在呼吸和循环系统体征中,绝不能忽视重要的呼吸(>20次/分)和心跳(>90次/分)次数。要重视颈静脉(充盈、搏动),特别是下肢静脉的检查,前者反映右心室负荷增加,后者是PE的标志。如患肢浅静脉扩张、僵硬度增加、肿胀,一侧大腿或小腿周径较对侧大1 cm,即有诊断意义[1,3,6]。四、PE的影像学诊断(1) 胸部平片 既往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典型病例可见到区域性肺血管纹理的稀疏、纤细,肺透亮度增加,未受累部分可呈现纹理相应增多[1,7]。如果发生肺梗死,可有特征性影像,累及范围较大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但是,平片检出或提示的PE常是临床典型的病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低。但X线胸片对于评价心、肺全面情况及鉴别诊断仍有重要价值[1,3,5-7]。(2) CT检查 螺旋CT和电子束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新技术,增强扫描可以直接显示肺血管。电子束CT由于扫描速度快,没有移动伪影,图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三维重建,直接显示到肺段血管。可以清楚显示血栓部位、形态、与管壁关系及内脏受损状况[9-11]。与有创性肺动脉造影对比研究,CT对中央型P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10,11]。对累及到肺段者,敏感性平均为98%(91%~l00%),特异性平均97%(78%~100%)[3,10,11]。其最大的优点是无创、诊断率高,对急症尤为有价值。增强CT检查除碘过敏外几乎没有并发症。CT可以很好地鉴别出胸肺疾病对PE诊断带来的影响,对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已经可以替代常规肺动脉造影,可以作为一线检查方法[10,11]。其缺点是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资料,对肺段以下的外围PE诊断有困难。(3)MRI检查常规采用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扫描,对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主干的栓塞诊断有一定价值[12]。平扫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包括时间飞跃法和相位对比法,使肺动、静脉同时显示,影响因素多,诊断有一定限度。采用静脉注射Gd-DTPA增强MRA,由于扫描时间长,肺动、静脉同时显影,呼吸、心动伪影,使诊断受到限制。目前采用闭气超高速扫描序列,应用首次通过造影增强法,仅采取肺动脉期影像,是有前途的无创检查方法。MRA对中央型PE的敏感性仅为36%,特异性为65%。可见,到目前为止,对PE的诊断,螺旋CT血管造影效果明显优于MRA。在没有CT设备时,MRI可以作为二线检查方法用于诊断[3,6,12]。 (4)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无创伤性诊断PE的方法,应用广泛[13]。文献报道其敏感性在95%以上,特异性在90%以上。多种影响因素如胸肺疾患、肺动脉不全梗阻等都是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的主要原因。肺通气/灌注扫描常见的结果包括[14]:(1)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缺损,高度怀疑PE。(2)病变部位无通气,也无血流灌注,应怀疑肺实质性病变,不能诊断PE。(3)肺通气扫描异常,而灌注正常,为肺实质疾病。(4)通气/灌注扫描均正常,可排除症状性PE。新近在研究新型核素血栓显像剂—锝标记的抗人体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能鉴别新鲜血栓或陈旧血栓,大大提高了急性PE的诊断率[1,14]。(5)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检查对于中央型PE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同时可以评价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对于急诊患者,可以作为院前筛选检查方法,但其受到检查方法及机器质量限制较大。经胸超声检查空间分辨率低,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受到限制,检出率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好探测到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对P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0%~90%[1]。但是,经食管超声检查重症患者几乎不能接受。(6)肺动脉造影 是经右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作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完全闭塞及缺支等,是诊断PE的“金标准”[1,3,5]。但在临床上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1,3,5],在英国也只有1/3的医院可以做此项检查,我国则更少,且有创的导管造影检查有6%的并发症,0.5%的死亡率[14] 。对于急性PE,因患者处于紧急状态下,此项检查几乎不可能实现。血管的重叠使外围肺动脉栓塞显影受到限制,合并胸肺疾病可产生假阳性是其缺点。作为有创性检查方法,目前仅用于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获得血流动力学资料或拟行经导管溶栓前的评估性造影[3,5] 。 (7)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检查①超声检查:可以发现95%以上的近端下肢静脉内的血栓。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内无血流信号为DVT的特征征象。②MRI:对有症状的DV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0%-100%,有资料显示,MRI可用于检测无症状性DVT,并对盆腔和上肢静脉血栓检查也有优势。③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属无创检查方法,常与肺灌注/通气扫描同步进行,尤其适合于碘剂过敏者。④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可评估血栓位置、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和静脉功能状况,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100%[3,6]。五、PE的介入治疗 PE治疗的目的包括[2]:(1)度过危急期。(2)缩小或消除血栓。(3)缓解栓塞引起心肺功能障碍。(4)防止再发。PE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内溶栓、导管血栓捣碎术、局部机械消散术、球囊血管成形术、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其适应证包括[2,5,15-18]:(1)急性大面积PE。(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溶栓疗效不佳或有禁忌证。(4)经皮心肺支持(PCPS)禁忌或不能实施者。(5)急性大面积PE伴进展性低血压。(5)严重呼吸困难、休克、晕厥、心跳骤停者。(6)溶栓禁忌症者。(7)开胸禁忌证者和/或伴有极易脱落的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者[19]。1. 导管内溶栓[20-22]:导管溶栓时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于锁骨内端上缘之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点处与颈部皮肤呈引y角刺入右侧颈内静脉,刺入后迅速撤除抽回血的注射器,依次进入扩张器及导管,至肺动脉后先行造影,观察左右主肺动脉、叶、段肺动脉以及肺段动脉的第1、2级分支,并以造影剂的中断或充盈缺损作为判断和证实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栓塞,造影剂确定栓塞的肺动脉后进行溶栓。溶栓时以导管插入血栓内进行效果好,如果达不到栓塞部位则可于相应的肺动脉进入,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链激酶或rt-PA,具体剂量根据栓子的大小、部位、新鲜或陈旧而定。最近,Thabut等对9个随机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认为:与肝素相比溶栓治疗在非选择性PE患者中不能带来治疗受益但却增加了严重出血的风险【22】。 2.导丝引导下导管血栓捣碎术[18]: Thomas等报道可用旋转猪尾导管对较大的肺动脉血栓进行碎裂。并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证明该方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Schmitz-Rode等【20】应用该导管治疗20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块肺栓塞的病人,15例加用溶栓,5例未加用溶栓。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平均碎栓时间17±8分钟,单独碎栓再通率32.9±11.8%,加用溶栓再通率更高,可迅速而安全的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右心衰竭的高危病人更有益,可作为外科取栓的替代方法。总死亡率仍为20%,较心源性休克及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率(25%-65%)有所降低。Zwaan等(1999)进行了一组体外实验,包括猪尾导管、clot buster导管、hydrolyser导管以及改良的hydrolyer导管4种装置,结果发现在PE的治疗中,这4种装置均有效。猪尾导管虽然较简便,但同其他3种装置比较,它相对费时,粉碎栓子的效果弱,而且Miller积分也下降的不多。该作者认为在4种装置中,hydrolyser导管是最有希望的。 3.局部机械消散术[6,18]:该方法是一种机械性的血栓切除装置,将血栓块溶解成微粒。适用于:①致命性急性PE者。②循环低血压者。③不低血压的急性右心扩张者。④有溶栓禁忌证者。该方法最适于中心型栓子,对新鲜血栓有较好疗效且无需完全溶解血栓。近来英国学者报道在对5例大面积PE患者的治疗中有4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例死于无关的并发症。 4.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通过球囊扩张挤压血栓使得血栓碎裂成细小血栓,利于吸栓或溶栓。若急性PE合并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还可使管腔扩大,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18],但由于肌体对肺动脉内支架长期反应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仅当危机生命情况下,需即刻疏通肺循环来降低肺循环阻力提高肺灌注血流而其他方法无效时才推荐应用[21]。5.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用来预防有绝对抗凝禁忌证者和虽经充分抗凝治疗仍再发静脉血栓者PE的发生[18]。值得注意的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此外还有一些介入治疗的方法,如电解取栓术、负压吸引取检术等。 参考文献1. 房芳,温绍君,张维君,等。肺栓塞诊断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9(3):159-161。2. 程显声。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治疗。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1,21(7):394-395。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4. Han D, Lee KS, Franquet T. Thrombotic and nonthrombotic pulmonary arterial embolism: spectrum of imaging findings.Radiographics. 2003; 23:1521-1539.5. 程显声。肺栓塞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257-258。6. 时启标,孙东立,赵敏。肺栓塞急诊救治进展。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5):308-310。7. Worsley DF,Alavi A,Aronchick JM,et al.Chest Radi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observations from the PIOPED study.Radiology.1993,189(10): 133-136.8.Rode TS,Janssens U,Schild HH,et al.Fragmentation of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a pigtail rotation catheter.Chest 1998,114(5):1427-1436.9. 张少雄,戴汝平,程显声,等。电子束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5):306-308。10. Boiselle PM, Dippolito G, Copeland C. Multiplanar and 3D imaging of the central airways: comparison of 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 of single– detector row CT and multi–detector row CT at differing tube currents in dogs.Radiology ,2003;228:107-111.11. Patel S, MRCP, Ella AMF, Philip N, et al.Pulmonary embolism: optimiz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artery visualization at multi–detector row CT.Radiology,2003;227:455-46012.李坤成,杜冬泽,宋云龙,等。肺动脉栓塞的MR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5):299-302。13.刘秀杰。肺栓塞的核素显像检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64-265。14.Schoepf UJ, Costello P.CT Angi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State of the art.Radiology , 2004;230:329-337.15.许俊堂,翁心植。急性肺栓塞的溶栓疗法。中华内科杂志,1999,38(2):137-138。16.程显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初步诊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262-263。17.胡大一。肺栓塞的药物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266-267。18.张维君,温绍君,马涵英,等。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268-269。19.吴清玉,吴永波。慢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269-270。20.Schmitz-Rode T, Janssens U, Duda SH, et al.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Percutaneous Emergency Treatment by Pigtail Rotation Cathet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0;36(2):375-380.21.Uflacker 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ulmonary embolism.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1; 12: 147-164.22.Thabut G, Thabut D, Myers R.P.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pulmonary embolism:A meta- analysis. ACC Current Journal Review . 2003;12(2):18-48.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吕维富 张行明 张学彬 王伟昱 侯昌龙【摘要】 目的 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病人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片和胸部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在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并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 释放支架。结果 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人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月,l例良性气管狭窄病人随访5年仍无再狭窄。结论 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气管;主支气管;气道狭窄;镍钛合金支架;疗效评价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xperiences analyses of the implant of tracheal st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cheal stenosis..LV Weifu,Zhang Xingming,Zhang Xuebin,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230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implant of tracheal st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cheal stenosis.Materials and Methods 13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cheal stenosis for various causes. The higher kilovolt radiograms and computed tomograms were taken before implant for evaluating the locus, forms and ranges of the stenosis.The stenosis were located at trachea in ten patients,right main bronchus in one,left main bronchus in two.The C2 catheter assisted with ultra-slipping guide wire was inserted into the tracheal under fluoroscopy. The higher shoring guide wire was exchanged and was pushed into the stenosis segment. Then,the stents were implanted. Results All of stents were implanted successfully.The technic success rate was 100%. Dyspnea were apparently improved in all patients.The mean survival time was 6.2 months i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neoplasm.One patient with benign tracheal stenosis has been followed-up for 5 years and no restenosis. Conclusions The implant of tracheal stent i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severe tracheal stenosis.【Key words】 Tracheal stenosis; Stent;Radiology,interventional;Therapeutic effects evaluation各种原因引起的大气道狭窄是常见临床急症,病人痛苦异常并常危及生命[1,2]。笔者自1999年4月~2002年7月间应用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13例严重良恶性气道狭窄,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病例来源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3.8±7.3岁(40~78岁)。其中11例为笔者所在医院病例,其余2例分别为笔者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会诊病例。病因包括肺癌6例,食道癌侵犯和压迫气管支气管4例,颈部铁丝勒伤1例(曾先后14次行胶质导管扩张,疗效不佳),化学药物烧伤1例,气管粘液腺瘤1例(因出现急性大气道阻塞症状,急诊行支架置入术)。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排痰困难、面容紫绀等。6例体检可见“三凹征”。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气促评级标准[1]:(1)无呼吸困难,0级,0例;(2)快步行走时气促,1级,0例;(3)平常速度步行时气促,2级,3例;平常速度步行时因气促而停止,3级,4例;(4)轻微活动就有气促,4级,6例。二、术前准备支架置入术前所有患者均摄高千伏正侧位胸片或/和胸部CT扫描,观察气管狭窄段部位、形态和范围(图1)。必要时在体表相当于气管狭窄的近端和远端做金属标记或根据相应的骨性标记确定狭窄部位。根据影像学表现,本组病例狭窄段位于气管上段2 例,中段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若病情许可,作血气分析和心电图检查,术前肌注654-2 10 mg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三、支架置入方法全部病人均由介入放射科医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术前用2%利多卡因行咽部喷雾麻醉,置牙托,给予氧气吸入,仰卧于检查床,取左前斜约50度位,尽可能将气管影暴露于心脏(或大血管)和脊柱的间隙内,同时进一步确认气道狭窄的部位、范围和骨性标记。对于严重呼吸困难,不能耐受短暂缺氧的病人,先在透视下经口置入14 F大腔导管并越过狭窄段,同时经导管给氧以维持大气道通气,随后再行支架置入术;部分能耐受短暂缺氧的病人直接行支架置入术。在透视下,先将5F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即撤去导丝,快速经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4 ml,以进一步行气管黏膜麻醉。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并尽可能将其送至支气管远端。撤除导管,保持导丝不动,然后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气管,使支架中点位于狭窄段中间,保持置入器内鞘不动,使支架保持在理想位置上,后撤外鞘使之释放。支架释放后立即摄片,观察其展开的情况(图2,3)。四、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等处理。2例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在术后第2天缝合气管切口,1周后拆线。2例肺癌、3例食管癌和1例气管黏液腺瘤病人在支架置入术后分别行放射治疗或/和化疗,其余7例未作进一步治疗。术后通过临床、电话或书信等随访,观察术后反应、疗效、并发症和生存期等。结 果一、治疗效果 全部病人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全部病人术后气促症状立即改善。术前呼吸困难评分为2级的3例中,支架置入后全部降为0级;术前为3级的4例患者,3例降为0级,1例降为1级;术前为4级的6例患者,4例降为0级,1例降为1级,1例降为2级。二、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支架安装后病人均有轻重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咳嗽,4例有痰中带血丝,经对症治疗消失。2例患者出现发热,咳痰困难,考虑为痰液稠厚导致支架远端分泌物堵塞,经雾化吸入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三、 随访结果1例肺癌病人术后出现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经对症治疗无效,2周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人在支架置入术后5个月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経胸部CT检查发现肿瘤压迫支架,使支架塌陷、变扁,再狭窄(图4-6),死于呼吸衰竭。其余5例肺癌和3例食管癌病人均在1年内死于与支架置入无关的肿瘤转移和恶液质。死亡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月。1例气管粘液腺瘤和1例化学烧伤病人在1年后失访,另1例气管外伤病人已随访5年,生活状况良好,无呼吸困难发生。讨 论一、 支架的选择及其特性气管内外良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大气道狭窄是临床危重病症[2-5],病人常合并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外科手术难度大,化疗效果不佳,放疗早期因肿瘤组织水肿可导致狭窄加重。内镜下采用激光、微波、高频电刀等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有需反复多次施行,且有易出血、气管壁穿孔及短期内复发等缺陷[2,3,5]。镍钛记亿台金支架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有形状记忆效应等特性。在-10℃时变软,可任意塑形,在30~35℃时复形,是治疗气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它可撑开狭窄的气道、立即解除呼吸困难的症状[2-6]。动物实验证实[7],支架对气管无损伤,可长时间起支撑作用。形状记忆合金支架不需球囊扩张即自行膨胀,不致于产生球囊扩张时人为导致的窒息或支架移位。从理论上来说,对于恶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覆膜支架应为首选,但覆膜支架易阻塞气管、支气管壁的纤毛运动,使分泌物不易排出,造成堵塞和感染。而裸支架的网眼内还存在一定的纤毛运动,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其缺点是网眼让不断生长的肿瘤或气管黏膜组织长入,造成支架堵塞,各有优缺点[3]。本组13例病人均采用裸支架,无1例出现支架移位或折断等并发症,避免了因气道严重狭窄而导致的窒息,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国内报告裸支架出现再狭窄得时间多为6~10个月[2-6],本组病例主要为恶性肿瘤,病人平均生存时间6.2个月,因此,对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情况未能观察到。1例良性气管狭窄者,已观察5年无再狭窄出现。二、 适应症的把握一般地说,所有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恶性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均可用支架治疗[2-6]。但是,笔者认为,除非为了救命,以下几种情况须慎重对待:(1)儿童病人,因儿童气管的长度和宽度在不断发育变化,即增长和增宽,而支架内径,长度一经选择就定形,不会适应气管的生长。(2)气管、支气管存在严重感染的病人宜在感染控制后,再考虑安装支架。(3)病人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支架安装手术者。(4)对于良性气道狭窄的病人,除非其它方法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有把握将支架回收,否则尽可能不予行支架置入治疗。因为目前对于支架再狭窄问题尚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三、 支架置入方法气管支架置入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即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和介入放射学置入法[2-6,8]。经纤维支气管镜方法简便易行,可在病床旁进行,但在严重狭窄的病人,纤维支气管镜不能通过狭窄部则支架安装困难。介入放射学置入法是在电视透视下将纤细的导管和导丝送入气管,较容易越过狭窄段,用较小外径的置入器,经导丝导引释放支架,痛苦较小,严重的狭窄也能安装。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后一种方法,效果满意。另外,安装过程中最好有心电监护,介入手术室必须有供氧设备和气管切开器械以防意外。四、 疗效分析 Bolliger等[9]报告一组27例气管狭窄置入支架后病情的改善情况,发现病人的WHO呼吸困难积分、卡氏积分及肺通气功能都显著改善。Belleguic等[10]给51例食道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患者置入了66个支架。其中气管支架40个,左主支气管支架16个,右主支气管支架10个.平均存活108天,最长存活587天。本组病例在支架置入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达到6.2个月,1例气管外伤后狭窄的病人已随访5年无再狭窄和并发症出现。表明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确实是缓解大气道狭窄病人呼吸困难、控制肺感染、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最有效的方法。五、 并发症防治支架必竟是外源性物质,对恶性狭窄而言仅是一种姑息治疗,因而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并发症,而且治疗作用是局限性的。在支架置入成功的报告中多数也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不良发应[11-13],主要是感染、分泌物堵塞、呛咳、出血、再狭窄、气管或血管穿孔、气胸、肺炎等[10-14]。尽管对于技术熟练的操作者,支架置人是一项较为安全的介入放射学技术,但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仍高达3%[13-16]。本组除1例出现严重的哮喘外,其他病人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这主要得益于我们严格掌握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在术中治疗组密切配合。就本组资料来看,内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的疗效是肯定的。参考文献1 Murry JF, Nadal JA.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Philadelphia: Sauders, 1994,511-528.2 吴雄,葛荣,陈宝华,等.覆膜气管支架治疗气管狭窄伴气管瘘。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5):354-355。3 伍筏梅. 大气道狭窄的支架治疗.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4):278-280.4 傅建华,马刚,许梅曦,等.自扩金属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恶性狭窄.癌症,1999,18(3):193-195.5 沈策,罗文侗.气管支气管支架临床应用现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7):427- 429.6 韦国桢,殷小伟,仲向东,等.经纤维支气管镜放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11):681-682.7 Song HY,Shim TS,Kang SG,et al. Tracheobronchial Strictures: Treatment with a Polyurethane-covered Retrievable Expandable Nitinol Stent-Initial Experience. Radiology, 1999,213(5):905-912.8 陈正贤,高兴林,赵国栋,等.气道内支架治疗器质性气道阻塞18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5):301-302.9 Bolliger CT,Wyser C,Wu X,et a1.Evaluation of a new self-expandable silicone stent in an experimental tracheal stenosis.Chest,1999,115(2):496-501.10 Belleguic C,Lena H,Briens K,et a1.Tracheobronchial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vo1ving the central airways.Endoscopy,2000,12(1):24-26.11胡定中,高新成,孙德魁,等.支架内置术治疗双侧多段支气管狭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5):262.12刘巍,李龙芸,张福泉,等.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0):680-682.13 葛荣,吴雄.气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2):117-119.14杨仁杰,李二生,丁永年,等.气管恶性狭窄的内支架介入治疗.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9):621-623.15 Sawada S, Tanigawa N, Kobayashi M, Furui S, Ohta Y. Malignant tracheobronchial obstructive lesions: treatment with Gianturco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Radiology 1993; 188(2):205-208.16陈正贤,高兴林,郭纪全.良性器质性气管狭窄患者的气管支架置人术.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0):685-687.
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科成功为门静脉主干血栓伴海绵样变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施实TIPS治疗近日,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又传来喜讯,成功完成一例超声内镜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血栓伴海绵样变,为以往被认为很难治疗的患者提供新的机会。至今3个月已过,患者状态良好。25岁的小庞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及腹泻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就诊。此前小庞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家三甲医院就诊,确诊小庞为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指肝门部或者是肝内静脉分支,部分或者是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这种病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就诊医院均对其进行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 面对小庞及家属的期盼,中国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决定收治其入院!面对复杂的病情,介入科团队充分评估病情,拟定数套介入手术方式。在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后,吕维富、侯昌龙主任带领介入科团队决定为小庞行经皮经肝穿刺球囊辅助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手术全程局麻下进行,历时1个半小时,团队先是经肝脏穿刺,从错综复杂的海绵状血管中找到并打通原本已经闭塞的门静脉主干。再经颈静脉穿刺到达肝静脉,从肝静脉穿刺门静脉,成功建立分流道,同时将出血血管成功栓塞,手术获得成功!术后5天,小庞平安出院。至今3个月已过,小庞状态良好,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症状。 科普小课堂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脾大等一系列并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就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高难度介入手术。这项技术需要医生在X光引导下采用极微创方式在人体的肝静脉与肝脏的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通道,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以达到控制出血和腹水的目的。这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并发症多,需要医护人员拥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难以广泛开展。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主干血栓及海绵样变会导致正常血管管腔结构消失,极大增加了分流道建立的难度和风险。以往手术成功率仅为67%~78%,且危险高并发症多,一度成为TIPS手术禁忌证,全国多数医院对于此类患者束手无策。在吕维富主任带领下,侯昌龙主任医师、周春泽副主任医师及团队成员创新性采用多途径(经皮经肝、经脾、经侧枝血管、联合经腹经肠系膜静脉等)精准分流的理念和技术,将该类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提升至95.2%,1年支架通畅率从50%~68.4%提升至95%以上,极大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近10余年来,中科大附一院介入团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至今已成功完成TIPS手术1200余例,近3年年均手术量超过200例,成功率99.5%以上,手术死亡率低于0.5%,均位于全国先进行列。中科大附一院介入科团队在医院领导下,科室多年来不断追求医疗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该项技术,为更多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侯昌龙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介入科主任。擅长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腹水)介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综合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消融及碘粒子植入治疗;各种管腔良、恶性狭窄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肌瘤腺肌症、布加综合征、肝血管瘤等;。门诊时间:周三上午(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