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的评估和处理原则📢👣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占运动损伤的30%,且1/5患者在初次扭伤后6-18个月内会再次扭伤😣。💥很多人第一次崴脚后不重视,认为是小伤,没及时处理或就医,结果导致长期疼痛、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运动障碍等更严重问题😫。-需要就医的情况:局部不可缓解或持续加重的疼痛;局部皮肤瘀紫;局部进行性肿胀🧐。-切忌:即刻泡脚热敷;使用活络油红花油;继续剧烈运动🚫。🌟2019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新的处理原则:PEACEandLOVE💕,涵盖从伤后即时保护到后续康复管理。PEACE(急性期)-Protection保护患处-受伤1-3天内制动,减少负荷,避免疼痛动作,防止肌纤维拉长,减低再次损伤风险。但也不能休息太久,在可忍受疼痛下慢慢增加活动😉。-Elevation抬高患肢-患肢尽量高于心脏,促进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Avoidanti-inflammatorymodalities慎用消炎药物-急性期1-2天可能适合,无明显「红、肿、热、痛」可不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会影响修复🙅♀️。-Compression加压包扎-用医用八字绑带护具加压固定,改善关节肿胀和组织出血🤕。-Educate认知教育-不能只依赖医生和药物,要主动参与康复。听从建议,适当活动有助于恢复,康复包括主动治疗(运动治疗、康复训练等)和被动治疗(电疗、热敷等)😎。⚠️韧带恢复需6-8周,严重损伤、年纪大或慢性问题恢复时间更长,不痛不代表伤好,要让身体和组织恢复到原来状态才能运动🤗。LOVE(亚急性期)-伤口无红肿、发热等现象,可进入亚急性期处理-Load适当负重-初期疼痛和肿胀控制后,佩戴专业护具循序渐进承受负重,刺激组织修复,重塑肌肉、肌腱和韧带功能😜。-Optimism保持乐观-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会影响恢复,保持乐观可提高恢复几率🥰。-Vascularisation保持血液循环畅通-适量有氧心肺运动刺激血液循环,有助于伤口复原,减少止痛药需求🚴♀️。-Exercise运动-运动疗法可降低再次受伤风险,遵循无痛原则进行训练,有助于恢复活动能力和体力,恢复本体感觉🏃♀️。#崴脚#踝关节扭伤#运动损伤#康复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人认为踝关节扭伤后只要没有出现踝关节骨折,就没事了,那么是这样吗?本文将详细讲解,踝关节扭伤后的正确处理办法!什么是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占所有运动创伤的20%~40%。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踝关节骨折。踝关节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因此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活和运动质量。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我们在踮脚时,往往脚会内翻,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所以,在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容易失去平衡,引起踝关节内翻导致损伤,随即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周围韧带断裂,皮肤肿胀淤青。认识踝关节的解剖我们的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距骨以及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组成的。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距骨体前宽后窄,外侧前后径比内侧长,以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外侧宽内侧窄等特殊解剖结构造成了崴脚的高发生率。其中大约85%的踝关节损伤发生在外侧。踝关节外侧韧带主要是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发生扭伤后,外侧各韧带以及起止点均有机会发生损伤及撕脱骨折。其中距腓前韧带是防止距骨向前移位的主要结构,该韧带最薄弱,踝关节内翻损伤中最容易伤及,可造成距骨止点处撕脱骨折。踝关节扭伤休息两天就好了?许多人认为踝关节扭伤休息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受伤后继续行走以及外用任何活血消肿的药物都是错误的,均会加重损伤及软组织肿胀。如果未经正确治疗造成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将直接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出现习惯性扭脚(踝关节不稳)及踝关节退变(力线改变)。同时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几率会增加3~5倍。踝关节扭伤正确的处理原则踝关节扭伤紧急处理“PRICE原则”:P:Protect(保护)—受伤部位及时保护固定,首先我们最好的固定方法是石膏,但是石膏相对不透气且很多患者不能接受,因此还有一种替代方法就是护踝(硬护踝)或踝关节支具,固定的时间一般是3-4周。R:Rest(休息)—受伤的踝关节休息制动,避免下地过多负重活动,减少进一步损伤。I:Ice(冰敷)—受伤部位在48小时内进行冰敷,低温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收缩局部毛细血管,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注意不要冻伤。C: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受伤的踝关节,以减轻肿胀。注意加压过度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E: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当我们出现踝关节扭伤后如果即刻出现关节畸形或按照“PRICE”原则处理3日后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的,需立即前往医院由骨科医师予以详细查体、X线片及MRI检查明确损伤情况,根据损伤情况正确处理。严重的患者者需行踝关节镜微创手术、韧带修复重建手术或者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以治疗踝关节的骨折和修复重建断裂的韧带。结语 踝关节扭伤在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由于目前医疗健康科普的局限,很多患者简单把它当成了“小毛病”,自己去处理,但治疗方式却仅限于卧床、冰敷和各种市面活络油等治疗,但这样不科学的方式往往会加剧踝关节损伤程度,本来简单的“崴脚”渐渐发展为长期反复的踝关节功能不稳定,本来可以挽救的运动功能也被耽误,昔日的运动健将也不复当年之勇。所以,一旦发生踝关节扭伤,一定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干预治疗,不要让所谓的经验疗法成为脚踝杀手!
骨折术后内固定去除适应症1.骨折愈合,但有不适的症状出现,比如局部疼痛、感染、功能受限等;2.特殊部位的固定,比如股骨的钢板固定;固定下胫腓关节的钢板螺钉;3.内固定周围发生腐蚀性骨吸收或有松动、断裂迹象;4.特定职业,比如运动员、杂技舞蹈演员等,内固定材料有引起应力骨折的风险,应考虑取出;5.不愿意面对内固定材料长期滞留体内的不确定,主动要求取出者。
什么是关节游离体关节游离体也称“关节鼠”,是指关节内有可移动的软骨或骨软骨碎片。箭头所指即是游离体来自哪里?关节内游离体可来自软骨,骨软骨或滑膜,可以是完全游离,也可以还有软组织束带相连。常见形成关节游离体的原因有,剥脱性骨软骨炎、骨关节炎、关节内骨软骨骨折。好发于膝、髋、踝、肘等各大关节。游离体对人体有何影响?临床上关节腔内有游离体,如果没有出现交锁现象可以继续观察,不进行干预。当游离体被夹挤在关节面之间,出现关节交锁现象,会有剧烈疼痛,且交锁体位常不固定,有时屈曲位,不能伸;有时伸直位,不能屈。此外,在交锁解锁时,患者可以听到或感到响声、错动感,有的还可能以引起跪跌现象。当反复的交锁,会引起关节软骨损伤,加快关节的退变,加重关节炎的病情。关节游离体的治疗对于引起交锁现象、以及影响患者生活的关节游离体,我们可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破碎的软骨等。由于关节镜手术是目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手术切口仅1cm,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关节镜下可见多个游离体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半月板是介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内外侧各一个。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近似呈"O"形。什么是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是膝关节半月板的一种异常(畸形)表现,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病因及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有较大争论。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疾病,是胚胎期半月板组织在结构卷曲过程中出现异常所致。核磁共振(MRI)是诊断盘状半月板的主要手段,绝大多数发生在外侧,极少发生在内侧,且绝大部分为双侧膝关节发病!盘状半月板的治疗由于过于肥厚的盘状半月板不利膝关节的负荷传导,压力集中于盘状半月板的中央,经常没有任何外伤也容易发生退变、损伤、撕裂及囊变。盘状半月板未撕裂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不主张手术切除。撕裂以后,会引起膝关节疼痛甚至交锁,可通过微创膝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的颈腰椎保健细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生活、工作中无不充斥着压力,各种“文明病和办公室综合症”也随之而来,因而有句顺口溜就这样说道“工资不高,生活水平不高,血压血脂血糖高;政绩不突出,学习成绩不突出,椎间盘突出”。研究表明脊柱退变性疾病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有将之纳入职业病范畴的趋势,那么我们的脊柱为什么会退变呢?200多万年前猿是爬行动物,全身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整个脊柱上,当进化为类人猿时则逐步演变为两条腿走路的步行动物,然而工业革命以后,科技的进步发展,农耕文明逐渐减少,信息文明逐步发展,使我们站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坐着的机会越来越多,本来可以爬楼梯,偏要坐电梯,本来可以走路,偏要坐汽车,于是乎问题就出现了。从解剖上看,我们的脊柱是由颈、胸、腰、骶、尾五部分26块椎体组成的柱状结构。新生儿的脊柱是由胸椎后凸和骶骨后凸形成的向前弯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胸腔、盆腔以容纳脏器。婴儿生后3个月,婴儿抬头向前看时形成了颈椎前凸以保持头在躯干上的平衡。在生后的18个月幼儿学习走路时,出现腰椎前凸使身体在骶部以上直立。这样就形成了我们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脊柱的负荷为某段以上的体重、肌肉张力和外在负重的总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柱节段承担着不同的负荷。脊柱的负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时脊柱所承受的负荷及内在平衡,动态则指身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这些负荷需要相应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来维持。当我们脊柱所受负荷超过其内在平衡时,会引起椎间盘病变、椎间关节病变、椎体滑脱、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压迫神经根硬膜囊等病理改变,从而产生疼痛、麻木甚至肌力下降等症状。 为了减缓脊柱的退变,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有许多需要关注的细节。比如:坐、立、行,大家可能会想到,这谁不会啊!那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坐——说到“坐”可能大家会想,这谁不会呢?坐是我们在出生后6个月就学会的姿势,但是我们看看下面几张图,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是不是就是这样坐的呢?这样的坐姿坐久了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脊柱力学失衡,继而引发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椅背要顶住腰部,保持腰椎前凸的曲度,且连续坐位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需要连续久坐的工作者应该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一些腰部拉伸操来放松紧张的腰部肌肉。立——说到立我们联想到最好看的立姿是不是“军姿”呢?但我们大家最常见立姿是不是驼背松腹,一站三道弯?其实这样姿势长时间站立我们的腰部会容易出现酸胀、疲劳、疼痛。此时脊柱主要依赖韧带的张力维持静力平衡,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曲加深,腰背肌负荷加大,腰肌劳损,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同样,穿高跟鞋的女性也会出现相似的问题,鞋跟过高会使脊柱重心前移,腰曲加深,以使臀部翘起,突显姿态的曲线美,但同样会引起腰部退变。卧——在这个信息和互联网时代,我们无论男女老少,最多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最舒服的姿势就是躺着看电视、玩手机,悠哉乎,但其实不正确的卧姿是最损伤颈椎的。我们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因而正确的睡觉姿势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知道高枕无忧,但多高才无忧呢?根据生理解剖研究表明,枕头一般不应超过13cm也就是一拳高,枕头过高或过低会引起颈部肌肉的疲劳,造成颈曲变直甚至反张。还有些人爱趴着睡觉,趴着时颈椎处于旋转状态,躯干脊柱也随之出现扭转,引起颈肩部及胸部的痉挛僵硬。正确的卧姿应该是平卧、侧卧,使用合适的枕头会让你的睡眠更轻松。今天就先跟大家聊聊坐、立、卧这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注意这些小细节,你就可能会避免颈腰椎退变的烦恼。l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亲爱的患者,您好:微信扫一扫,和我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