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导致的腹腔粘连所引发的相关病症,主要表现有慢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机械性小肠梗阻两种类型。粘连伴随腹膜的创伤炎症愈合过程而形成,有手术就有术后粘连,问题由来已久。其诊疗一直处于落后的停滞状态,是现代医学待开垦的处女地。由于术后慢性腹痛病因广泛,难以探寻其真正原因,而粘连性肠梗阻,有较稳定的病程和发病规律,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突破口。 术后发生腹腔粘连的脏器、组织,其本身结构正常,粘连只涉及表面的浆膜层,因此不会形成容积性改变,各种影像形态学检查,无法区隔是正常的脏器贴附,还是粘连。钡餐,超声依据些间接征象判断粘连的存在,既不直观,也不可靠,且操作繁琐费时。或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的临床直视检查,尽管有较大的创伤性,实施条件要求高,无法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仍是当前腹腔粘连诊断的金标准。 现行的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本质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并无多少涉及病因特异性的内容。粘连诊断是基于概率的判断,无法提供粘连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缺乏粘连引发梗阻机制的实质性信息,病因诊断对临床处置只是原则性指导,难有具体针对性措施,尤其是手术干预的技术环节,帮助有限。术后肠粘连,医家不作为,尚不构成大的社会问题。协商性的平诊医疗,是医患间的你情我愿。然而患者机械性肠梗阻急诊发作,诊疗需求和问题解决成为医患绕不过的坎。粘连性肠梗阻,虽是手术适应症,但轻易手术结局并不乐观。医生手术忙乎半天,限于腹腔病理状态,术后往往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近期再粘连的不幸结局,更是医患双方难以承受的隐忧。因此在病情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是普遍采取的医疗对策。 粘连性肠梗阻,多半是肠内容物“别住”的梗阻机制,有较大的自发性缓解倾向,使得保守治疗盛行其道。治疗首先是绝对化的停止胃肠道摄入,并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置入,抽吸梗阻近端集聚的胃肠道内容物,进一步减轻梗阻近端的胃肠道负担,期待肠道梗阻的自然缓解。同时静脉输注水电解质能量物质,用支持替代治疗维持生命的持续。由于这种梗阻解除是不可控的概率事件,因此手术治疗成为不可或缺的后备手段。小肠减压管的普遍应用,提高了保守治疗的缓解率。然而保守治疗,患者要承受长时间的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这些代价并不总能带来好运。梗阻最终难以自行缓解,或是肠道血运障碍的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求得是更恶劣条件下进行的最后一搏。 手术治疗的困境在于腹腔粘连病理信息的缺失,手术操作的针对性预判差,而梗阻时肠管扩张充盈,肠壁充血水肿脆弱,均使得术中处置的技术难度加大,创伤性大而安全性低,术后再发腹腔粘连往往难以避免。保守治疗无望的手术,局面则更加困难,要承担更差的预后风险,医患双方均有悔不当初的纠结。因此,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无论手术治疗抑或非手术治疗,医患双方均是煎熬和考验。 规避此种尴尬困局最简明的方法,是手术治疗窗口的前移,在非梗阻的静息期,进行腹腔粘连的手术松解。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干预方式和腹腔粘连的检查诊断技术突破,使得这一方案有了现实的可行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愿景。术后肠粘连的择期手术治疗和粘连性肠梗阻的急症手术治疗,基本操作虽然相同,都是松解腹腔粘连,但工作环境、目标要求和产出效能是有泥云之别。二者区别可形象比作冬修水利和夏季抗洪。冬修水利,规划设计从容,施工条件优良,资源投入少,工程质量高,易达到预期目标。洪水来临的抢险,投入不计成本,任务紧迫,分秒必争,稍有迟疑,错失战机,则损失更大。冬修水利是长远利益的努力和付出,短期不易感受即时到效益,却是无上功德。抗洪抢险虽然损失惨重,常留有后患,但生死已然看淡,现场获得感丰富。 手术松解粘连,本质上是以暴易暴,术后仍存在再粘连的风险。手术松解粘连,越做越粘。这样的认知,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的。尤其是过去开腹手术的年代,这样的问题更加突出,给医患双方留下强烈的整体印象。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到来,为肠粘连的外科治疗开创新局面。只需腹部数个穿刺孔,替代剖腹手术腹壁完整性破坏的手术入路,对腹腔有较大机动性观察和操作的能力。粘连松解一般不涉及重要的解剖结构,较少发生风险性出血,也不涉及标本移出腹腔的强制性要求。因此腹腔镜下局限性粘连松解术,有较高的性价比,迎来肠粘连手术治疗的希望。然而术前检查诊断技术的落后,腹腔粘连诊疗一体化的捆绑模式,手术台上转圜空间小。此外腹腔镜手术入路的盲行风险,腹腔粘连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超出了镜下处置能力,使腹腔镜手术成为碰运气的下注,弄不好目标不能达到,反添创伤,结局和开腹手术无异。诊断技术上的缺陷,成为限制腹腔粘连外科发展的短板。 气腹造影CT扫描是专为解决腹腔粘连而设计的检查方法。人工气腹是传统的临床操作,通过腹壁微细针管穿刺完成腹腔充气,腹壁膨隆形成气腹空间。与腹壁粘连的组织脏器,即被拉伸展开,形成穿越气腹空间的异常悬挂结构,而成为CT影像的诊断基础。而气腹空间改变了腹腔脏器生理性的分布固定状态,在多体位扫描时,脏器组织显著的重力位移,气腹空间的形态变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腹腔形态学信息。尤其是依照3D打印技术原理的气腹空间VR成像,实现了腹膜腔形态结构的可视化,其整体环境和局部细节,和腹腔镜手术时的气腹环境高度吻合。这种腹膜腔三维成像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很好地解决了腹腔粘连精准诊断难题。随着知识的传播普及,更多的医家和患方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理念,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去。 主动性的腹腔粘连择期手术,挑战医学难题,满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期待,绝非易事。不仅医者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探索态度,患方也要有奉献和牺牲合作精神。手术治疗能否取得预期结果,是无法确认的实践性活动。若患者对医学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将医者视为神人,术前全然听凭医生处置,效果好心安理得地享受成果,效果不好,则抱怨医闹,发泄负面情绪,全无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将严重挫伤医者探求真理的积极性。透明行医是保证探索研究过程平顺的重要临床制度。 透明行医,是已故医学大家张金哲院士大力提倡的行医理念,其内容有二,一是循证。诊疗步步规范,有依据有出处,都是当前最认可的方式方法。其二是公开。诊疗过程步骤完全向病家公开,并寻求患方的认可支持,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透明行医,对医疗行为的程序和落实起到了监督作用,让不负责任的粗心大意无所藏匿。医方的压力和要求大增,但它同时消除了患方的猜疑,身心舒畅地积极主动配合诊疗工作,打消不良的主观执念和妄想。当效果和努力一致时,医患共同喝彩,分享喜悦。困难时相互安慰,不生怨望,理解支持。创造出有利于业务进取,不断探索求精的医疗环境。 肠粘连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的认识误区,是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严重阻碍了术后肠粘连临床探究工作的开展。透明行医对公众的知识普及和宣教,正是对错误认知的针对性破解。它使得术后肠粘连临床探索研究中,医患双方各自严守底线,充分保障彼此权益,成为化解临床风险的金钟罩和护身符。
现在和大家交流一下对术后肠粘连诊断的看法。腹腔粘连,是腹膜发生炎症、创伤后的愈合反应过程,其过程如同皮肤破损后结疤一样,不是什么病态。但瘢痕有日后挛缩的可能性,引起容貌的改变,就其本身没有什么危害。正常胃肠道是自动化运行的传送带,通过协调方向一致的蠕动,将胃肠道内容物,推送到肛门,自动产生便意,排出体外。这口腔、咽喉是意识可控的,吞咽后的食道、胃肠就不是主观意识能管控的,是自动化运行的,医学上叫植物神经。其中胃是个大储袋,有很大的拉伸弹性,能可以装下很多食物,所以我们只要一日三餐,不必时时刻刻进食。胃以额定小量的食糜不间断地送入小肠,进行消化、吸收。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中十二指肠固定在后腹壁,所以它就没有粘连一说。十二指肠是胆汁胰液汇聚的地方,和食糜混合后,再下送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就是基本小肠,总共有3~4米长,靠系膜固定在后腹壁,如裙边一样,在腹腔里有一定的摆动空间。正常的小肠里差不多就是些肠液,偶有少量气体,食物基本上消化好,液化成肠液的一部分,肠液一般都不会将肠管充盈膨胀,肠壁不断分泌些成分进入肠腔,同时又吸收肠液中的有益成分,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运转。一旦机械性地堵塞肠腔,肠内的液体就会集聚,气体也会产生。梗阻以上的肠管就会扩张,积气积液。X光摄片或CT检查均以此作为肠梗阻的诊断指标。只有小肠才有腹腔粘连梗阻的说法,肠管粘连折角或是粘连带卡压,使肠腔变窄,容易在不消化饮食时,或肠管运行不协调时造成梗阻。小肠过来的肠内容物,就进入大肠,大肠粘膜将其中水分大部吸收,留下的残渣就是粪便。粪便水分太多就是腹泻,太少干结不易排出就是便秘。结肠系膜很短,半固定在后腹壁,临床极少见有粘连引发的结肠梗阻。结肠发生机械性梗阻的原因主要是长肿瘤,或是粪块干硬堵塞。大肠分为起始端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直肠末段叫肛管,外口就是肛门。结直肠一般没有粘连的说法,或者说肠粘连不关结直肠什么事。腹腔手术后粘连发生是创伤生理性愈合的伴随过程,有些完全吸收了,有些残留下来。粘连范围有大有小,有厚有薄,形态各异,不打开腹壁,谁也看不见。不给人惹麻烦,谁也不知道它是否存在。医学上认识腹腔粘连,主要是腹腔粘连引发了小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术后腹腔粘连,又专称粘连性肠梗阻。至于粘连是否会引发慢性腹痛,这是一个待考证的问题。肯定不是所有的腹腔粘连都会引起腹痛,腹腔粘连与腹痛相关性还缺乏有深度的系统研究。究竟是怎样的粘连会引起腹痛,这类腹痛有怎样的性质特点,都是术后肠粘连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术后肠粘连的核心实质是腹部术后形成的腹腔粘连引发的病痛和不适。这种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笼统而不严谨,带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贴标签性的思维懒惰,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所以正规的医疗机构不认可这样的病种,也限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所以临床服务有意无意地淡化忽略了。正规医疗机构没去承担解救患者的病痛,患者只能自找途径去化解病痛。疑似术后肠粘连的病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求救于偏方、神医、巫医,总体来说都是无奈的自我救赎。本人为解决腹腔镜下腹腔粘连松解适宜病例选择的临床难题,设计了气腹CT检查的技术方法,以人工气腹为造影手段,取得腹腔粘连的客观影像诊断的成功。2007年初首例应用,获得预期的理想结果,开始对腹腔粘连的诊疗发生兴趣。术后腹腔粘连引发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例,临床疾病谱在文献中归属于普外领域的粘连性肠梗阻,可参考的临床资料相对较多,容易达成共识和标准,这里暂且放下,重点讨论令人迷惑的慢性腹痛型术后肠粘连。首先,须根据术后肠粘连实质内容的指向,以严密的逻辑推论来表述该诊断应达到的标准。先决条件是由于腹部手术或创伤后,有腹腔粘连存在的实体,限于检查实施的条件或能力,暂不能确认。患者术后出现慢性腹痛,是新发病症,和术前原发病并无关联。病痛若是粘连导致,通过手术松解粘连,症状理应得到缓解和改善。即使这样,逻辑上还是不完善的,可能粘连松解手术并无直接功效,整个治疗流程起到心因性暗示作用,收获无心插柳的意外功效。简单的归因有贪夺天功之嫌。上述思考表明,肠粘连的术前确诊断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是自欺欺人。它不仅要提供患者腹腔存在粘连的客观证据,还要证明粘连和腹痛的因果关系。在气腹造影CT检查方法问世前,腹腔粘连存在的证据确认,只能是直视的开腹探查或是腹腔镜检。气腹CT检查完成部分腹腔粘连的形态诊断问题,术后肠粘连喻说的因果关系,只能是事后诸葛亮,无法先知先觉予以答复。不知道病友们听明白了没有。因此现今所有的肠粘连病人,即使确认腹腔粘连的事实,最多只能算是肠粘连的疑似病例。进行外科干预后,并有客观证据证实原来的腹腔粘连不再形成。根据转归的因果关系,完善诊断的后一部分,这才接近事实的真相。分析研究具体病例的粘连形态特点,症状特点,二者时相、位置等诸多相关性,才是有意义的临床研究。现在患者只要是术后出现的病痛,一时查不清具体原因,就归结于肠粘连,连腹腔存在不存在粘连都说不清,就希望能有好的治疗和疗效。即使莫名其妙好了,也不知怎么一回事,漏诊误诊因素掺杂其中,连诊断标准都没有的案例、经验,能给术后肠粘连临床研究有多大的推动?从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研究,要遵循正确的道路和原则,积累大量可比较可参照的资料,进行比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问题,形成假说,进行临床假设、验证,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逐渐走向目标。首先要对先前做手术的原因认真分析,即促成手术的疾患,须是诊断明确,没有误诊误治,手术成功,而且这种疾患必须是手术去治愈,没有留下其它后患,完全翻篇了。最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剖腹产,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溃疡病是否得到继续治疗,已完全愈合了。若之前做的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病诊断本身就不靠谱,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好,是术后存留症状原发病的问题,还是术后粘连惹得祸,就难分清楚。又比如阑尾切除术后慢性右下腹痛,自我认定术后肠粘连的患者,若是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的病例,病史典型诊断明确,分析起来相对清晰,但仍要考虑有无腹腔残余感染的致病因素。可许多外观大致正常的阑尾标本,术后诊断慢性阑尾炎,这里原发病的鉴别诊断就有不充分的嫌疑。有些功能性疾患,如便秘、内脏下垂,手术治疗的方法本就不成熟,术后后续问题就更混沌不清了。其次,是将腹腔粘连的形态诊断确认下来,选择这样的病例进行腹腔镜探查,确认粘连的部位、范围、形态和其它特点,采用最微创的手段进行松解,力争不形成新的粘连。观察术后的症状改善或变化情况,分析它们间的相关性。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术后的复查,确认腹腔粘连的存在与否,这就需要病友们的配合,而病友们只在意症状的好与坏,不在意因和果,这就是医患追求的差异。没有病友们的支持和帮助,肠粘连的研究能进步吗?说得有些啰嗦,是希望病友们理解,肠粘连是医学待解的谜团和难题,人们对它没有多少了解。我们认识它研究它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事先给自己贴标签戴帽子。我们只是查找术后慢性腹痛可能的原因,未知的世界大的去了,人类只晓得的东西很少很少,尤其是医学。谢谢大家,晚安。自注:昨晚一时兴起,给患者的QQ答复,罗列如下,算是作一篇文章,望有助于病友对术后肠粘连的理解。2018-3-6
腹腔粘连源于腹腔炎症手术创伤的愈合过程,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慢性腹痛、反复发作的机械性小肠梗阻而称作术后肠粘连。腹腔粘连无理想检查方法和确切防治手段,手术松解粘连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因手术创伤术后再发粘连的风险,以及探查性手术的盲目性,制约了腹腔粘连外科的开展,以致肠粘连近乎是临床不治之症,成为患者伴随终生的巨大痛苦。细读了张清华老前辈《我的肠粘连亦师亦友》,深深敬佩张前辈为克服肠粘连顽疾,进行的艰苦探索过程。他是医生术后肠粘连研究者,同时也是亲身体验病痛的患者,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局部热疗缓解症状的现象,触类旁通,发掘中医药宝库,研制出“复方莪术丸”,用实效为术后肠粘连的临床探索做出了贡献。他也幸运得到得到中医研究院、卫生部等高层的重视,得到媒体的宣传支持。张前辈探究临床难题的事迹,值得我辈后人学习仿效,是进取人生的榜样。放眼当下,国内专注研究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医生寥寥无几,从学术流派来分析,主要有唐山丰润的清华医院的中药口服,陕西西安西京医院放射科董军强的放射介入治疗以及北京武警总医院蔡晓军(本人)的外科手术。术后肠粘连诊疗的临床探索,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诊断标准。不能把发生在手术后的腹痛,都归结于肠粘连,否则相关的研究,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清华医院的肠粘连研究,就有这方面的缺陷。疗效满意者千恩万谢,效果不理想者切齿訾骂。此等现象想必有之,张前辈也无可奈何。术后肠粘连的疼痛发生机制尚不明了,除了肠道痉挛性腹痛外,还有相当多的其它因素,当下临床不能除外非粘连的混杂问题。中医中药治疗的切入点是自身的一套阴阳五行学说,对路者自圆其说,不对路者便无下文。临床研究难以深入,这是时代的局限,张前辈概不能外。至于粘连性肠梗阻,张前辈文章“肠梗阻期间禁食禁水,口服复方莪术丸,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肠梗阻症状。患者的肠梗阻在短时间内不恢复就必须选择手术,而手术又可能会导致肠粘连,从而加剧肠粘连进入恶性循环。”如实地反映了中医药治疗的困境。张前辈运用内病外治的理论,基于复方莪术丸组方寻求突破,外敷用药-通肠散,达成不手术治疗肠粘连的体系闭环,此观点结论不敢苟同。粘连引发肠道梗阻,发生机制仅涉及机械因素,研究分析相对简单。肠道好比一条宽畅的食物通行高速路,虽说九曲回肠,再弯弯绕的肠子,也不会造成食物的堵塞发生肠梗阻,其原因在于肠管是柔软可变形的,就如一件长袖,无论多扭曲,胳膊伸出去一点问题也没有。试想袖子弯曲被定死的后果,粘连引发肠道梗阻的机制便不难理解。肠道就像宽敞的四车道,在粘连处突然变成了一条车道,车流量大时,能不堵车吗?行车至此,讲文明按规矩,小心驾驶,相互谦让,或许勉强通过。霸道行车,不堵才怪。堵了怎么办,只能自行错车避让,重新形成通路,缓缓解困。这里很关键一点就是要实行来车限流,才能避免拥堵局面的更加恶化。肠梗阻禁食禁饮的临床治疗原则,也是不再添堵。必要时胃肠减压,将梗阻近端淤积的气体液体抽出来,减轻堵点的压力。粘连性肠梗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肠道完全闭锁,恰似混乱的车辆堵塞道路,进行有效的疏导,多半是能恢复通行的。肠梗阻患者进行输液,补充水电解质,替代胃肠道的营养补充,能争取更多的肠道自通机会。这样保守治疗最后还是通不了,只有手术一条路。至于术后还会不会粘连梗阻,这时还计较的过来吗?不是说中医中药不能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无所贡献,要看它能在哪个环节发挥有益的作用,而不是帮倒忙。西京医院的董军强大夫,我和他没有过交流。从他好大夫网站的文章介绍,大致了解其放射介入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原理,在X光机的指导下,将胃肠减压管准确地放置到梗阻点,然后在体外挤压揉搓,促进肠道的复通。这较文革期间天津介绍的中西医结合颠簸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技术上有进步。董大夫十分严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过长期探索,运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治疗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即采用一种物理的方法,通过人型数字化胃肠机引导下精确定位,在造影下发现粘连梗阻准确位置,在体外通过压迫器及手法,利用肠管本身动度,对粘连肠管进行松解分离,效果良好。但这不是万能的,千万不要迷信,它仅仅多轻度及中度肠粘连适应,对于重度肠粘连也无能为力。对于肠粘连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由于特别凶险,还是以手术为唯一方式。”这是原文的关键段落,它表明介入治疗属于较为积极的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有其优点也有局限,需根据实际病情灵活掌握。外科治疗术后肠粘连,通过手术松解粘连,性质是以暴易暴,绝非以毒攻毒那么简单了事,术后再粘连再梗阻是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故而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医患双方都不会贸然行之。以往开腹手术都是要切开腹壁,最后缝合腹壁,这是手术松解粘连,引发再粘连的重要环节,因为术后再粘连大多是以腹壁粘连为主要形式。而今不切开腹壁的腹腔镜手术,将腹壁损伤降到极致,是否能显著减少术后再粘连,成为粘连性肠梗阻积极手术治疗的希望所在。本人致力于探究腹腔镜松解粘连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由于研发出气腹CT腹膜腔三维成像技术的腹腔粘连形态精准诊断方法,犹如腹腔的三维导航地图,手术按图索骥地针对性实施,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损伤,术后再粘连显著降低,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术后的疗效评价,不局限于笼统的身体感受症状复发层面,而可以再度气腹CT复查甚至是腹腔镜检确认,这将大力推进腹腔粘连发生发展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气腹CT腹膜腔三维成像检查,结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松解粘连的术后肠粘连精准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规范了诊治对象的收治标准,排除了非粘连因素混杂人群对诊疗结论的干扰误导。其次这是针对粘连病因,尤其是粘连梗阻机制的特异性有效干预,并保持对干预目标的持续关注,气腹CT腹膜腔三维成像检查功居至伟,由此得出的科学结论,经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国首家腹膜腔三维成像检查体验门诊开诊了。这为广大群众近距离现场体验人体腹腔三维空间结构,理解最先进的医疗科技成果,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对于深陷术后肠粘连困境的病友,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推广宣传术后肠粘连精准微创外科诊疗技术,将起到积极的正能量。地点:北京海淀区永定路69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门诊4楼外科13诊室。挂号方式时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周三下午),或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蔡晓军专家门诊(周三上午)未能预约挂号者,蔡晓军大夫愿提供协助。该中心的门诊已取消,请关注术后肠粘连诊疗的患者,前往北京华信医院普外科咨询。每周五上午,肠粘连专病门诊,蔡晓军为您服务。
乳腺增生是什么乳房是一个动态的器官,随着我们身体的性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变化。体内的性激素包含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泌乳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巢生成素。乳房在激素的调节下,月经前变大胀痛,月经后变小疼痛消失。乳腺增生发生发展的过程乳腺增生的发生首先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样。春天万物复苏,就像月经过后7天以后,乳腺慢慢生长出的枝叶---乳腺小叶。夏天枝繁叶茂,就像月经过后14天以后,乳腺小叶越来越多的生长,乳房开始胀痛。秋天果实累累,就像月经前7天左右的样子,乳腺小叶丰富,但是呈衰败之势,胀疼的更明显。冬天秋风瑟瑟,月经来潮的时候,乳腺小叶在没有激素的刺激下,逐渐凋零,松软起来。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相差甚远,乳腺增生是病理学名词,揭示的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乳腺癌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的某一部位,不受控制的生长,最后蔓延至全身,危及生命。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发生变化。而女性的一生中95%以上的增生一直是良性,永远也成不了癌。乳腺增生治疗方法乳腺增生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但是有一些患者合并结节或者疼痛严重影响生活的工作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一些检查来确定疼痛的原因以及这些疼痛伴随着良性的乳腺病变的情况。1西药治疗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西药大多是激素相关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有特殊人群在医生的建议下才可以服用。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分为以下两种途径: (1)中医辨证施治理气散结法;化瘀散结法;祛痰散结法;疏风散结法;解毒散结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2)中成药治疗目前中成药比较多,西医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用一些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调理内分泌的搭配应用,达到治疗的目的。按摩能治疗增生吗说到理疗不得不说到按摩,按摩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能够治疗乳腺增生,但是对于乳房的疼痛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就像我们走的路长了,按摩一下脚,也会感觉到舒适。对水肿的部位进行按摩,比如乳房有肿块的地方,在医院检查排除肿瘤之前,切不可随意按摩。发现肿块第一时间找医院的专业医生检查,才是正确的方法。胸罩的钢圈与乳腺增生有没有关系乳房每个月都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每个月来月经前胀痛的时候,感觉胸罩的钢圈勒的难受。这并不是钢圈的问题,而是乳房胀大。正确色方法是:每一位女性都应该准备两个尺寸的胸罩,月经前穿宽松的胸罩,月经后穿合适的胸罩。胸罩不是乳腺增生的罪魁祸首!!乳腺增生能治好去根吗当然不能!只要乳房还存在,女性激素不断的刺激,每月的乳腺组织的春夏秋冬都会周而复始的出现。哪怕断经后,女性开始发胖,脂肪内还是能产生雌激素刺激残存的一些乳腺组织出现胀疼。期待乳腺增生去根,不如了解乳房的增生的原理,科学的面对这个问题。与其担心乳腺增生,不如了解乳腺增生的预防知识。1保持身心愉快,情绪是导致乳腺不适的主要原因。2定期乳腺的自我检查3每年一次乳腺医生的检查4乳腺增生疼痛严重,可以服用中药成分的药物治疗。
据统计,大约15%的乳腺癌是三阴性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为什么大家都怕三阴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多为40岁以下的女性细胞分化差,易转移易复发,多发生在1~3年无病生存期比较短,整体生存率较差治疗手段有限,仅化疗肿瘤侵袭性强,容易耐药以上这些特点,将三阴性乳腺癌TNBC称为最“毒”乳腺癌真是实至名归!虽然三阴性乳腺癌仍然难以治疗,但是仍然有一些临床试验结果非常振奋人心。其中包括抗PD-L1抗体,PARP抑制剂和新型的抗体-偶联药物。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下,2019年,究竟有哪些新药物,能给TNBC 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免疫治疗突破进展(TNBC首次获FDA批准免疫治疗)IMpassion130-阿特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进军一线治疗在2018年11月,根据III期IMpassion 130试验的数据,FDA正授予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Tecentriq)和nab-paclitaxel(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的组合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优先审批。(该组合优先考虑该指征用于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L1阳性肿瘤患者。)FDA已于女王节当日(2019年3月8日)公布审批结果,atezolizumab成为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passion130(NCT02425891)研究是第一项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得到阳性结果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试验设计:该研究是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研究入组902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在所有意向治疗(ITT)人群和PD-L1阳性人群中进行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N = 902)患者随机1:1分配到接受抗PD-L1抗体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加白蛋白-紫杉醇(n = 451)或白蛋白-紫杉醇加安慰剂(n = 451),其中40%患者为PD-L1阳性(肿瘤或免疫细胞表达≥1%)。该研究有两个主要终点:意向治疗人群和PD-L1阳性亚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实验结果:在中位随访12.9个月时,两个亚组中的atezolizumab治疗患者具有统计学显着的PFS益处。在意向治疗人群中,atezolizumab组的中位PFS为7.2个月,而安慰剂组为5.5个月。在PD-L1阳性人群中,atezolizumab组的中位PFS为7.5个月,安慰剂组为5.0个月,同时减少40%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小结:意向治疗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atezolizumab组的中位OS为21.3个月,安慰剂组为17.6个月)。然而,PD-L1阳性亚组的总生存期显著改善,延长9.5个月!(atezolizumab治疗组25.0个月,安慰剂组15.5个月),这是前所未有的!确定最佳获益人群:使用PD-L1作为生物标志物存在挑战,因此难以确定适合这种治疗的候选者。原因是是PD-L1阳性和阴性可以由多种生物学机制产生,每种生物学机制都可以影响抗PD-L1疗法的功效。一项亚组分析发现只有9%的肿瘤细胞表达PD-L1,而免疫细胞有40%。既往,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已被用于判定免疫疗法效果,但在TNBC患者中,发现免疫细胞的PD-L1是对atezolizumab加nab-紫杉醇的反应的最强有力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免疫细胞PD-L1作为TNBC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关于这个药,你要知道的: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目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价格昂贵,国内还未上市;白蛋白紫杉醇目前在国内已获批用于乳腺癌,虽在不少地方已进医保,但价格仍比普通紫杉醇昂贵。因此目前临床试验还在进行atezolizumab与其它化疗药物的组合探索,如吉西他滨/紫杉醇/卡铂等。IMpassion130数据的发表引起了全球关注,我们期待早日获批上市。PARP抑制剂OlympiAD和EMBRACA试验2018年1月,FDA批准olaparib(奥拉帕尼 Lynparza)用于治疗转移性BRCA基因突变型HER2阴性乳腺癌。如果接受过内分泌治疗或不适合进行内分泌治疗,那么BRCA 阳性患者可考虑进行olaparib治疗。在2018年10月,FDA批准了talazoparib(他拉唑帕尼Talzenna)用于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系BRCA突变,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的患者乳腺癌。这两种药物的关键试验是类似设计的随机III期研究,评估PARP抑制剂对BRCA突变患者的影响。OlympiAD(NCT02000622)用于比较olaparib与化疗(卡培他滨,艾日布林或长春瑞滨)治疗BRCA阳性,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在OlympiAD中,205名患者接受了olaparib,97名患者接受了化疗。奥拉帕尼组的中位PFS为7.0个月,化疗组为4.2个月。最终的OS和耐受性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奥拉帕尼的中位OS无统计学显着改善(分别为19.3 vs 17.1个月)。在一项亚组分析中,olaparib在未接受化疗的患者中OS的中位数差异为7.9个月(中位OS为22.6 vs14.7个月)。因此,先前未接受铂类化疗的患者更能获益。EMBRACA(NCT01945775)比较talazoparib(他拉唑帕尼)与化疗(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BRCA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在EMBRACA中,287名患者接受了talazoparib,144名患者接受了化疗。中位PFS分别为8.6个月和5.6个月。何时使用PARP与抗PD-L1抑制剂?8%至10%的三阴乳腺癌女性存在BRCA突变或PD-L1阳性,那么该何时使用PARP与抗PD-L1抑制剂呢?一些美国专家倾向于首先在这些患者中使用atezolizumab和nab-paclitaxel。因为atezolizumab和化疗的一线治疗有明显的生存益处也有一些美国专家TNBC患者的第一线使用PARP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已经获批,而检查点抑制剂则没有。新型抗体偶联药物IMMU-132sacituzumab govitecan(IMMU-132),一种新型抗体 - 药物偶联物,由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与靶向滋养层抗原-2(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组成。Trop-2在许多上皮癌中过度表达,并且与侵袭性肿瘤生长和低存活率相关。“[它]在超过95%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过度表达,因此它是一种在三阴乳腺癌中普遍表达的抗原,”Aditya Bardia,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表示。他解释说,sacituzumab govitecan能够将更高剂量的化疗药物输送到癌细胞,同时帮助保护正常细胞。2016年2月,FDA授予了IMMU-132突破性药物地位,因为它挑战了史上最难治的肿瘤之一—三阴乳腺癌,而且是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一半以上的患者接受过5种药物的治疗,临床控制率还达到惊人的70%。在近期召开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SABCS)上,IMMU132更新了针对三阴乳腺癌的临床数据:作为三线治疗方案,IMMU132的有效率高达34%,疾病控制率高达45%,74%的患者至少出现过一次肿瘤缩小!临床设计:招募了110位三阴乳腺癌患者,59%的患者至少用过4种药物治疗之后失败。结果显示:IMMU132的有效率高达34%,疾病控制率高达45%,而且74%的患者至少在一次CT检测中发现了靶病灶缩小;一旦有效,IMMU132的疗效持续时间7.6个月;所有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5.5个月,中位生存期高达12.7个月。不良反应:3级以上副作用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9%),白细胞减少(16%),贫血(14%)和腹泻(13%)。写给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精准医学指导下的乳腺癌精准治疗已是大势所趋。精准治疗使不同人群治疗日益精准,通过基因分子分型进行“分类而治”,可有效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的一篇高水平文章显示,已经成功绘制了全球最大的TNBC队列多组学图谱,并且经过大量数据分析证实,TNBC仍可分为不同亚型,这一重大研究无疑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实现精准治疗提供了一架阶梯。期待研究队员结合临床试验,早日实现临床转化,更快开发针对TNBC的靶点药物,更好的造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目前治疗方案有多种:化疗蒽环类、紫杉类药物、卡培他滨、铂类、艾日布林、伊沙匹隆或吉西他滨等药物靶向治疗1、ADP核糖聚合酶(PARP)类抑制剂--奥拉帕尼(Olaparib)2、抗血管生成治疗--贝伐单抗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免疫治疗抗PD-L1(阿特珠单抗Tecentriq)、派姆单抗Keytruda等内分泌治疗比卡鲁胺、恩杂鲁胺等乳腺癌患者应提供病灶的组织切片给基因检测公司进行基因检测,根据肿瘤的生物标记物精准的选择靶向药。或者选择新一代药物遴选技术,通过手术从癌症病人身上提取少量的肿瘤细胞样本,在实验室中高度模拟肿瘤细胞,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进行药物筛选。比如一些患者检测出了突变靶点,但是针对这个靶点的药物有很多,新一代药物筛选技术可以检测出其中获益最大的药物,还有些患者,基因检测是阴性,这时千万不要放弃,还是可以通过药物筛选技术找到获益最大的药物。详情点击:原代肿瘤细胞药敏检测(二)-开启肿瘤精准医学新时代
哺乳期生病让人心烦,母乳妈妈们由于肩负着供给宝宝口粮的重任,往往担心药物会分泌到乳汁中,喂给宝宝的话会产生不良反应,再加上中国的母亲们真的格外伟大、极具奉献精神,一旦生病则可能选择不吃药硬扛。有的疾病是自限性病程,凭借强大的免疫系统扛一扛的确是可以自愈;但有些情况下不用药可能扛不过去,不但会导致疾病加重,还可能使妈妈虚弱不堪,不但危害到了自身健康,更影响了对宝宝的照顾和陪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母乳妈妈生病后,服了药,却担心自己生病的状态下乳汁中会含有病原体或药物成分,进而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倒掉,被迫中断了亲喂。母乳妈妈去看医生,很多时候得到的答复是:“你这病得吃药,但是吃了药就不能喂奶”。每次听到这样的转述我都会轻叹一口气,连医生都有这种误解,真的替妈妈和宝宝们抱屈,是时候科普一下了。划重点:生病了无需硬扛爱宝宝,也要爱自己科学用药,治疗疾病,缓解痛苦,安全母乳喂养尽量选择单一成分,避免复合成分,同时注意用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L1和L2级药物是哺乳期的安全用药大多数的医学检查在哺乳期都是安全哒如有时间,且听我慢慢道来...实际上,哺乳期妈妈生病了,如果需要药物治疗,是完全可以继续坚持亲喂的,而且,生病期间机体产生的大量免疫物质(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都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盲目中断亲喂,不但错失了传递免疫物质的黄金时期,而且可能会诱发奶量下降,小月龄的baby还可能出现乳头混淆,得不偿失。不过,哺乳期用药可不像平日里生病服药一样随意,而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尽量选择单一成分药物,避免复方制剂:单一成分药物往往更容易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而复方制剂由于成分多,对乳汁影响也会更复杂,有些复合制剂还可能是潜在的回奶药,不推荐在哺乳期使用。2. 用药方式优先级别: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乳汁影响最小的药物。外用药能够起效的(例如软膏、贴剂、滴眼液、鼻腔吸入药等),尽量不口服;需要口服的,则尽量避免静脉用药;速效药可以解决的,尽量不用长效药。大部分药品的生产商为了规避风险,往往会在说明书上标注“哺乳期禁用”“哺乳期慎用”“哺乳期使用数据不明确”等字样,药品说明由于审批的程序和周期等原因,可能存在更新滞后,未必完全准确,所以用药不必完全参照说明书,建议大家还是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来正确用药。3. 用药时机的选择:即使告知药物在哺乳期是可以安全使用的,有的妈妈还是会有后顾之忧,所以如果想要进一步降低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选择避开血药浓度最高的时候喂奶,或服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且在4-5个半衰期后再哺乳,此时的血药浓度近乎为0,喂奶十分安全。例如在一次亲喂结束后立即服药,或者在宝宝进入长睡眠后服药,这样等下一次哺乳时已经过了血药浓度的高峰阶段,进入乳汁中的药物就会大大减少。4. 哺乳期用药有分级,L1和L2可用,L3和L4慎用,L5禁用:目前哺乳期合理用药比较常用的是由临床药理学家、儿科学教授Dr. Hale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L分级(Dr. Hale’s Lactation Risk Categories),针对药物对哺乳影响的危险等级,划分为L1~L5五个级别。L1级的药物最安全,官方定义:大量哺乳期妇女用药研究发现,该药并不显著增加婴儿的副作用,此类药物可能对哺乳婴儿的危害甚微。常见的L1级药物包括:L2级的药物比较安全,官方定义:目前对哺乳期妇女用药研究显示,该药并不显著增加对婴儿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使用该类药物对婴儿有害的证据很小,但此类研究的数量还比较有限。常见的L2级药物包括:L3级的药物是中等安全,官方定义: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类药的哺乳期妇女用药对照研究数据,哺喂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有轻微的非致命性副作用。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婴儿的利大于弊后才可使用。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级别,不管其安全与否。常见的L3级药物包括:L4级的药物是可能危险,官方定义:有明确证据显示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会造成危害,但哺乳期妇女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L5级的药物是有明确危害,官方定义:研究证实对婴儿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类药物对婴儿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哺乳期妇女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无益。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妇女。常见的L4、L5级药物包括:简而言之就是,尽量选择L1和L2的药物,L3、L4慎用,L5禁用。了解了哺乳期的用药原则之后,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再遇到需要服药的情况时,就不必如此纠结了?毕竟大多数的哺乳期妈妈没有太多医学背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单独强调一下具体到某些常见情况时,我们可以做出哪些选择:1. 无论是哺乳期常见的乳腺炎还是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体温达38.5℃以上),妈妈们都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这两种解热镇痛药在乳汁中的移行分布量都很少,哺乳期的应用十分安全,不仅可以用来退热,对于哺乳期间的各种疼痛,比如头痛、牙痛、肌肉痛等都可以使用。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国内说明书存在着滞后性,在布洛芬的说明书上写着“哺乳期禁用”,但事实上WHO 和美国儿科协会都推荐是可以安全使用于哺乳期的。我自己曾经乳腺炎发热以及涨奶痛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就是靠这两种药物来缓解的。2. 经常会有妈妈问,哺乳期感冒了怎么办?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如果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病程往往具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注意休息、均衡营养、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耐心等待是基本策略。如果自觉症状严重痛苦不堪,是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症状的药物的,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解热镇痛药。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使用泰诺(注意,不是泰诺林)、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复方感冒药,因其含有可待因和伪麻黄碱,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危害或使奶量减少。如果已经明确是细菌性的呼吸道感染,在不过敏的前提下首选青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均属于哺乳期安全用药。如果已经通过病原学检测明确是甲型或乙型流感,则建议及时口服奥司他韦(达菲),虽然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可于乳汁中检出,但是浓度非常低,对于婴儿来说低于治疗剂量,所以服用期间也是可以哺乳的。CDC明确推荐“如果母亲感染了流感病毒,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当然,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不论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宝宝,哺乳期妈妈们都是可以放心接种哒。3.哺乳期腹泻首选蒙脱石散,其主要作用于肠道,很少进入血液,从而也很少进入乳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但蒙脱石散主要用于改善腹泻的症状,针对腹泻发生的原因用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4. 前一阵,朋友D因为哺乳期咳嗽迁延不愈向我咨询,说自己被干咳折磨的苦不堪言,呼吸科医生说吃了口服药就不能喂奶,我说当然不是这样。右美沙芬是哺乳期用来缓解咳嗽的首选药物,属L1级,哺乳期使用十分安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很多止咳药都含有可待因成分,其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婴儿的呼吸抑制,哺乳期均不推荐。5.过敏体质的哺乳期的妈妈,除了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外,是可以选择抗组胺药来对抗过敏症状的,氯雷他定(L1)、西替利嗪(L2)都可供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苯海拉明属于L2级,但研究表明可能会影响乳汁口味而导致宝宝拒奶,因此哺乳期尽量避免使用。过敏性哮喘可以放心使用沙丁胺醇(L1)气雾剂,过敏性鼻炎可以放心使用布地奈德(L2)鼻喷剂,过敏导致的湿疹也可外用炉甘石止痒。6. 如果发生皮肤破损时,可以使用莫匹罗星(L1)软膏预防感染。如果乳头被宝宝咬破,要警惕细菌逆行性感染诱发乳腺炎,除了莫匹罗星外,还可以湿敷康复新液或者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来促进愈合,效果都很好。红霉素软膏/眼药膏,尽管是L1级药物,但含有的抗生素为大环内酯类,针对支原体或衣原体效果好,对抗普通细菌感染其实并不理想,因此不推荐使用。建议亲喂结束后外用药膏,等到下一次喂奶前清水擦洗干净,就可以正常哺乳了。若经常发生乳头损伤,则需要关注一下宝宝的口腔结构以及哺乳姿势是否存在问题。7.有很多妈妈哺乳期还没有恢复月经,但是仍有可能排卵,因此做好避孕措施仍然很重要。工具避孕是哺乳期首选,但如果意外情况发生,也是可以补救的。前文说过,哺乳期能选择短效药的,就尽量不吃长效药。研究数据表明,纯孕激素的避孕药物不会影响母乳,对婴儿没有明显有害影响。市面上最常买到的紧急避孕药(毓婷)的主要成分是左炔诺孕酮1.5mg(也就是孕激素),属于哺乳期L2级,同时也是短效避孕药,因此,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哺乳期服用也是安全的,不会对哺乳期母亲的乳汁供应、乳汁成分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需要通过长期规律口服雌孕激素制造人工周期以达到避孕目的的,哺乳期不推荐,因为长效制剂不安全的同时,还可能抑制泌乳。8.哺乳期胃痛也是苦不堪言,一般胃炎导致的胃痛,可以口服PPI类的抑酸药,例如泮托拉唑(L1)、奥美拉唑(L2),搭配使用保护胃黏膜的硫糖铝(L2)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总结:哺乳期发热38.5,可用布洛芬(L1)或对乙酰氨基酚(L1)普通病毒型感冒注意休息、补充水和电解质、均衡营养、耐心等待,一般可自愈。避免使用白加黑、百服宁等复方感冒药。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不过敏可使用青霉素(L1)、头孢类抗生素(L1-L2)。甲流乙流可使用奥司他韦(L2)腹泻首选蒙脱石散(物理制剂)咳嗽可用右美沙芬(L1)过敏可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L1)、西替利嗪(L2)过敏性哮喘可使用沙丁胺醇(L1)气雾剂过敏性鼻炎可使用布地奈德(L2)鼻喷剂过敏导致的湿疹也可外用炉甘石(物理制剂)止痒皮肤破损可使用莫匹罗星(L1)避孕首选工具避孕,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紧急避孕药毓婷(L2)胃痛可服用泮托拉唑(L1)、奥美拉唑(L2),搭配保护胃黏膜的硫糖铝(L2)物理制剂不含药理作用,不在药物分级内,是安全的。还有一些常见问题就不赘述了,在此一笔带过:得了乳腺炎还能喂奶吗?——可以!妈妈感冒了能否继续哺乳?——可以!补牙后可以继续喂奶吗?——可以! 局部麻醉药极少入血,且使用剂量有限,且在体内代谢很快,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哺乳期能用眼药水吗?——可以! 外用药很安全。妈妈甲亢还能喂奶吗?——可以! 抗甲亢的丙硫氧嘧啶是L2级药物,可放心使用。哺乳期可以做B超、X光、平扫CT、平扫核磁吗?——可以! 不论是超声波还是X线以及磁共振均不影响哺乳。那需要用到造影剂的检查,例如上消化道造影,增强CT,增强MR呢?——可以! 上消化道造影用到的钡餐(L1),不会被胃肠道吸收入血,因此不会进入乳汁;而CT和MR的造影剂多经尿液排出,极少进入乳汁。放射性同位素 ——不可以!因具有核辐射,哺乳期不建议。以上就是关于哺乳期生病与用药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哺乳期的你有所帮助。每位妈妈都很伟大也很辛苦,记住爱宝宝的同时也要爱自己哟。
治疗前 基本情况:liyuan,男,16岁。反复肠梗阻半年2020年8月入院。简要病史:8岁龄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10岁龄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15岁龄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近半年肠梗阻反复发作,不能正常饮食。 气腹CT腹膜腔3D成像,显示右下腹广泛肠袢网膜腹壁粘连,并见扩张小肠袢。 现为术后第五天,正常排气排便,口服流食软食,下行顺畅,无术前的腹部胀憋不适,拟近日出院。 建议术后半年复查,确认粘连存在与否。 治疗后 治疗后150天 蔡博您好,我是山西吕梁liyuan的妈妈,孩子今年7月份做了腹腔探查肠粘连松解术,现在已基本恢复正常,能正常饮食、自主排便、适当的户外运动。本打算孩子放假这两天去北京复查,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去不了,等疫情缓解了我们再去复查。这段时间孩子有啥情况我们会和您及时反馈。十分感谢您和您的团队,提前祝你们新春快乐! 回来到现在胖了二十几斤,孩子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也活泼多了,多谢蔡主任妙手回春。 治疗后15天 患者为三次腹部术后引发的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缓解后择期诊疗病例。术前气腹CT检查顺利,显示右中下腹较广泛的肠袢腹壁粘连,并见上腹部扩张的肠袢。粘连为梗阻原因基本确定,但致病性梗阻或不限于腹壁粘连,有待于腹腔镜检手术明确。在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探查松解,承担可能的手术风险保证下,进行了腹腔镜探查粘连松解手术。三孔法入路(见术前腹部照片),松解腹壁肠袢粘连过程顺利,按粘连间隙完成,无明显肠袢腹壁损伤。清查整个小肠袢,显示多处肠袢相互间粘连,迂曲成团,成不全梗阻病因。按粘连间隙予以一一松解分离,顺直肠袢自然状态。未发生肠袢及系膜的误伤,惟剥离面较广泛,粘连区域轻度的炎性反应,有一定的渗出量。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耗时4小时多,较为辛苦。术后第一个24小时中等量血性渗出200ml,后减少,72小时拔除。48小时内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进流食自觉舒适。状况日渐好转,饮食排便近乎正常。术后第七天出现上腹胀、不适呕吐胃内容物,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无肛门排气。考虑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禁食、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等待患者自行康复。 术后炎性肠梗阻,依旧没躲过。不知要持续多长时间,对医生患者都是煎熬。 所幸炎性肠梗阻三天后即告缓解。恢复饮食后平安出院。我们期待患者的远期疗效,和术后半年的复查结果。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疾病,腹茧症的原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以小肠全部或部分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 腹茧症临床表现多样,又叫小肠禁锢症,小肠茧状包裹症,原发性硬化性腹膜炎,局限性小肠包绕症,特发性硬化腹膜炎,小肠节段性纤维包裹症和糖衣肠等。由于包裹的脏器不仅是小肠,有时还有结肠、子宫和附件等,并且是把脏器作为一个整体的腹膜外位器官,故称之腹茧症更为妥当。 腹茧症的病因还不清楚,一部来说包括1、先天异常。2.腹腔炎症反复发作。3、药物的影响。4、原发性腹膜炎。在肝硬化、外伤、恶性肿瘤及心功能衰竭伴有腹水的病人中腹茧症的发生率较高,其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腹腔内的异物刺激,引起纤维蛋白渗出增多,继而机化形成纤维性包膜。说明腹茧症的发病与腹部损伤刺激引起的腹腔急慢性炎症有一定关系,可能是腹茧症的发病因素之一。发布] 病人的腹腔内纤维膜呈茧状,乳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起自屈氏韧带、肠系膜根部或小网膜,止于回肠中下段、末端或盆腔脏器,与前腹壁部分粘连,膈下间隙消失。纤维膜厚度多在1-12mm之间,质地坚韧,易于松解,松解后纤维膜肠面可见多个肠管压迹。肠间疏松粘连分离后小肠浆膜光滑,肠壁柔韧如常。纤维膜部分硬化呈玻璃样病变,间质小血管充血扩张,伴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腹茧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①青年病人多发,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②既往无手术史,有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或便秘;③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和腹胀病史,但仅有部分病人同时有停止排便排气,即只有部分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肠梗阻的四大特征,非手术治疗有效,有时可自行缓解;④部分病人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包块,包块多呈圆形,稍有移动,能被压缩,表面可闻及肠鸣音。腹茧症属外科少见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可终生无症状,常因肠梗阻、腹部包块或合并其他疾病时被发现。 诊断 近年国内外虽屡有报道,但因临床缺乏规范的诊断标准,因此本病诊断困难,尤其术前确诊者甚少。 至少要符合以下几点:①部分或全部小肠被纤维膜包裹;②纤维膜是连续完整的;③纤维膜是独立的结构,与被包裹的小肠间存在可分离的平面;④包膜的病理组织类型为纤维组织;⑤大网膜是否缺如应作为辅助性而不是必要的诊断依据。 腹茧症的诊断除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外,辅助检查依据如下:①X线检查主要显示部分肠梗阻征象,如小肠集聚,并伴有阶梯状液气平面,有时可见扩张的肠袢;②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发现包块内为蜷曲或往返盘绕的除十二指肠以外的部分或全部小肠,活动度受限,加压后肠管不易分离,推动包块,该段小肠随之移动 ;③超声提示包块为粘连成团的肠管及厚度不一的纤维膜形成的混杂回声;④CT诊断的敏感性大于81﹪,表现为圆或卵圆形团块灶,边缘有包膜,外缘光滑,与壁层腹膜多无粘连,有肠管入出的部位,包块的上后方可见纠集的肠系膜血管断面像。其内可见蜷曲排列的小肠呈“串珠”样改变,因肠腔内有食物及气体而呈等低混杂密度。无肠梗阻者口服阳性对比剂能充盈茧状包裹内肠腔,合并肠梗阻时对比剂沿肠管只能到达茧状包裹的外缘;⑤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可以直接显示肥厚迂曲的肠管,肠腔内气体、液体以及与大网膜粘连的情况;⑥病理检查显示包膜为致密的纤维素样膜状组织,部分呈玻璃样变性,无上皮细胞,纤维呈非特异性炎症,有少量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腹茧症的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症状,但当某些因素,如腹腔脏器炎症、进食难消化食物、饱餐后体位变化等,可使肠管炎性水肿增粗,肠管内容物增加,相互挤压,肠袢折叠过度而包膜又限制肠管活动时,诱发急性肠梗阻等外科急腹症,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诊断可发现本病的特殊性,纤维膜多透明均匀,广泛的包绕腹内脏器,肠管自然排列清晰可见,与腹脏内由于炎症、手术、外伤和穿孔等病因引起的腹内粘连明显不同,易于鉴别。 治疗 腹茧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原则上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切除囊带。近来学者又主张无须刻意追求包膜完全切除和广泛分离。虽然有学者主张腹茧症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但此病常无明显症状,多合并其他疾病呈急性起病,入院时不能明确诊断,又多行手术处理。 腹茧症的治疗原则分析如下:①术前已确诊或疑有腹茧症者,要尽量非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松解粘连次数越多,粘连越不易松解,手术难度也越大,损伤腹内脏器及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也越多,②对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效差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要尽力找到引起梗阻的粘连部位予以松解,不引起梗阻的粘连可以不处理,如果不能肯定梗阻解除就予以彻底松解;③因包膜与肠管多融合,很难分离切除,易再次粘连梗阻,故仅作包膜松解,解除梗阻即可。④肠管如无病变则不作肠切除术,切忌将包裹内小肠当作肿瘤全部切除,以免引起短肠综合征;⑤小肠包裹松解后是否作小肠排列术还有争议,小肠排列术后反而可能会造成小肠粘连成团,包裹重新生成;⑥即使无阑尾病变,如病人情况允许,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情况下可同时将阑尾切除,以免病人再发生阑尾病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肠梗阻,而增加手术机会 ;⑦在关腹前可向腹腔内注入适量的预防或减少肠粘连的物质,如中分子右旋糖酐、透明质酸钠、几丁质和无菌石蜡等,以预防包膜的再次形成。术后病人早下床活动,促使肠蠕动能尽早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⑧术后病人切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难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诱发肠梗阻。⑨术后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快术后病情的恢复及降低日后复发的概率。
聂女士因排便习惯改变,在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电子肠镜检查时发现:直肠腔内环周占位性病变,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更不幸的是,肿瘤突破直肠壁在直肠系膜形成直径达5cm癌结节,同时肛诊发现肿瘤远端距离肛门口仅约4cm。肿瘤不仅巨大,而且为超低位直肠癌,直接手术将永久失去肛门和面临术后肿瘤残余等问题。聂女士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心灰意冷,瞬间跌入人生谷底。普外科主任医师赵力非常理解患者的心情,于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超低位直肠癌并非不能保肛,还介绍了我院众多低位直肠癌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得到明显退缩甚至消失,最终成功保住肛门的成功经验。听到赵力的讲解,聂女士眉头渐渐舒展开,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赵力的指导下,副主任医师秦春和为聂女士制定了长程放疗和同期及巩固的化疗方案。此后,在治疗的半年中定期评估患者直肠病灶情况,复查发现肿瘤明显退缩,肿瘤标志物处于正常范围,直肠MRI、肠镜及活检等辅助检查均提示临床完全缓解,肿瘤退缩至肛门10cm处,达到手术保肛条件。左图红圈处为治疗前的肿瘤形态,黄圈为癌结节;右图为放化疗后,肿瘤明显缩退近期由赵力主刀,在秦春和与主治医师侯丁丁、医师张郑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水,术后1周左右出院,经复查,患者已经达到无肿瘤状态。近年来,我院普外科成功实施了多例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成为守护消化道最后一道关口的“守门员”。不仅手术技能娴熟高超,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刻变革。赵力在结直肠肿瘤治疗理念上,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大中型会议,并向各个医院介绍我院领先的结直肠肿瘤治疗策略,深受好评。专家介绍赵力,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现任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对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在消化道结直肠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MDT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手术技艺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协会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SCI6篇。专业特长: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