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具有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等特点,是公认的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诊断方法。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可高达95%,对于以少许微小钙化为唯一表现的T0期乳腺癌(临床扪诊阴性),也只有凭借钼靶X线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
1、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要点: ⑴ 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 ⑵ 术后1~2天(练习伸指、握拳简单动作); ⑶ 术后2~3天练习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动作; ⑷ 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 ⑸ 术后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 ⑹ 术后7~10天(一般在引流管拔除后),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 ⑺ 术后10——14天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酌情练习外展运动。 2、注意事项 乳腺癌术后由于淋巴结的清扫,淋巴管断裂,使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术后患肢水肿,若处理不当,易合并淋巴管炎。所以在平时应注意:(1)不在患肢抽血、静脉注射;(2)患肢不提重物;(3)避免患肢皮肤破损及感染;(4)避免蚊虫叮咬。⑸不在患肢戴过紧的首饰,穿过紧的衣服。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很清楚,但是通过研究,现已发现以下人群容易发生乳腺癌:1、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初潮年龄>=14岁要比12岁患乳腺癌机会小20%;闭经过迟,大于45岁闭经,每延后1年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3%;2、未婚、未孕、未哺乳者;3、以前患过乳腺囊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或良性乳腺肿瘤者;4、有乳腺癌家族史,若直系亲属(母亲、姐妹)中有人患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5、饮酒、进食过多的甜食、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妇女;6 、应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妇女;7、一侧乳腺癌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7倍,8、经常接受电离辐射。
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手段是乳腺病普查和乳房自我检查。乳腺病普查就是对可能发生乳腺癌的人群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检查的方法有乳腺钼靶拍片检查、乳腺B超检查以及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检查。乳房自我检查就是所有的女性自20岁开始,每月自我检查乳房,检查的最佳时机是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这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乳房自我检查技术并不复杂,一般妇女都能掌握。乳房自我检查技术包括观察和触摸两方面。乳房观察要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进行,首先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异常;(乳房的皮肤是否光滑匀称,有无凹凸变化,有无颜色异常;乳头是否凹陷或向外突出)。乳房触摸则要求平躺在床上,并拢手指,用掌面由外向内(以乳头为中心)轻轻按摸对侧乳房,不可用力抓、捏,以免损伤正常的乳腺组织。触摸时,首先从乳房周边慢慢地向乳头方向按压,体会有无结节和肿块;再用双手从乳头周围向乳头中心挤压,看乳头有无分泌物溢出;最后别忘了触摸两侧腋窝,看看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观察和触摸结束后,就可以对乳房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了。如果发现乳房内存在肿块,乳头有分泌物溢出、回缩、糜烂,乳房存在色素沉着、凹陷或明显突起,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多为肿瘤的迹象,应到医院作全面检查。建议中年以上的妇女每年应请专科医院检查一次,每两年进行一次乳房X线检查。(文章来源:三门峡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刘莉访医》专访黄河医院张保山主任)
巨大脑动脉瘤(直径>2.5cm)的临床表现类似脑肿瘤,容易误诊,起源于大脑镰前动脉的脑动脉瘤罕见,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0月对一例大脑镰前动脉巨大脑动脉成功实施了手术夹闭切除,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52岁。头痛、头晕伴视物模糊5 d 。查体:神志清,神经系统无异常。头颅MRI检查:右额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加权图呈多层环状等低混杂信号,T2加权图呈等高混杂信号,周围见包膜,与大脑镰关系密切;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提示:右额叶异常信号影,考虑脑膜瘤。右额瓣开颅,术中见:右额叶巨大动脉瘤,类圆形,肉红色、质中硬、光滑、与周围脑组织无粘连,有轻微搏动,直径约3.0cm,紧贴大脑镰,远侧载瘤动脉进入大脑镰,夹闭远侧载瘤动脉并切断,探查近侧载瘤动脉来自大脑镰前动脉,夹闭近侧载瘤动脉将动脉瘤完整切除。切开瘤体瘤腔内无血栓及机化组织,病理诊断:动脉瘤。术后住院10 d痊愈出院,随访20个月无并发症。 讨论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组成大脑动脉环的大动脉分叉或分支处,巨大颅内动脉瘤(直径>2.5cm)占颅内动脉瘤的5%,多见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床突旁段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干及其分叉部和前交通动脉区⑴ 。起源于大脑镰前动脉的脑动脉瘤罕见,大脑镰前动脉巨大脑动脉在国内未见报道,在国际上也不多见。颅内巨大动脉瘤多以占位性病变压迫周围结构产生压迫症状为特点,约有1/3病人发生破裂出血,CT多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病变,MRI呈多样化表现,故需与相应部位的好发肿瘤相鉴别。本例起源于大脑镰前动脉,临床罕见,且无明确的出血史,故术前误诊为脑膜瘤。因而,对于以脑肿瘤样起病的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应提高警惕,疑似病例行DSA检查确诊,以免误诊以脑瘤手术而致措手不及。关于巨大脑动脉瘤的治疗,其目的除了防止再出血外,还应达到解除压迫,其最理想的方法为瘤颈夹闭及瘤体的切除〔2〕(原文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方法:脑外科昏迷患者入院后随机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颅内血肿清除减压、降颅压、止血、|应用抗生素、脑保护剂及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等)或在此基础上立即给予大剂量醒脑静治疗,待病情相对平稳后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种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昏迷患者47例,治愈33例,治愈率70.21%;致残2例,致残率10.64%;死亡9例,死亡率19.15%。与常规治疗的62例昏迷患者相比,经卡方检验,0.05>P>0.01,疗效有显著差别。结论:大剂量醒脑静与高压氧早期应用相结合,能有效抑制脑水肿,开窍止痉,促进昏迷觉醒,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昏迷患者的预后。关键词 脑外科 昏迷 醒脑静 剂量 高压氧 早期治疗颅内压增高所致昏迷,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们应用大剂量醒脑静并早期高压氧治疗,救治脑外科昏迷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大剂量醒脑静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脑外科昏迷患者47例,其中外伤性昏迷38人,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6人,其他原因所致昏迷3人。将收治的病情及治疗方法相近的患者62例做为观察组。1.2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颅内血肿清除减压、降颅压、止血|应用激素、抗生素、脑保护剂及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等。治疗组于入院后即给予大剂量醒脑静治疗。每日20~40ml(常规量2~8ml),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即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3 疗效标准1.3.1治愈:意识清楚,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成人能正常工作,儿童能就学。1.3.2 致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3.3 死亡1.4 治疗结果:见表1 经卡方检验,0.05>P>0.0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别。5典型病例:被1万伏高压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瞳孔患者,男,20岁。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经抢救,与伤后15分钟心跳呼吸恢复,呼吸每分钟2~3次,心率每分钟120次,频繁抽搐,约6小时后瞳孔回缩至2mm,血压回升,呼吸每分钟26~40次;给予脱水,降颅压,应用脑保护剂,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脑醒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日2次,3天后加用高压氧治疗;13天后患者清醒,经39天治疗,患者神志清,语言流畅,视力、听力正常,四肢活动正常,治愈出院。男,17岁,车祸致伤后持续昏迷,在院外治疗5天,因病情加重转我院。患者深昏迷,强刺激四肢无反应;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立即给予醒脑静20ml,每日1次,高压氧等治疗,6天后患者清醒,41天后治愈出院。男,65岁,以突发昏迷3小时入院,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50ml,给予急诊手术血肿清除减压,术后降颅压、止血醒脑静20ml,每日1次及高压氧治疗,5天后清醒,23天出院,右侧肢体轻瘫。讨论2.1 脑外科各种疾病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所致昏迷是脑外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提供高氧分压,收缩大脑血管,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高压氧还能扩张椎动脉,增加脑干供血,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促进苏醒。从而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2.2 祖国医学对颅脑及颅脑疾病也有较多论述,《内经》中有如下论述“头者,精明之府。“人为脑海,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华佗著《中藏经》论述有关脑部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其严重危害。《圣济总录》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亦做了论述:“凡脑为物所击伤,破而髓出者,治疗亦速,盖头为清阳所会,囟者物所受命,若脑破髓出,稽于救治,毙不旋踵。”2.3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对昏迷伴抽搐者,宜用镇静、开窍治疗。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具有芳香开窍、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解毒止痛之功能。因此,对颅脑疾病所致昏迷有良好效果,可以缩短昏迷时间,减少与昏迷有关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们还观察到,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疗效成正相关。2.4 结果表明:大剂量醒脑静与高压氧早期应用相结合,能有效抑制脑水肿,开窍止痉,促进昏迷觉醒,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昏迷患者的预后。(原文发表于: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