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门诊时帕金森病老病友总是反应薛峥教授门诊号“一票难求”,为了方便广大帕金森病老病友及时复诊,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诊疗中心特意在每周四下午允许3个帕金森病老病友至薛峥教授门诊加号就诊,加号手续为:需要加号复诊的帕金森病老病友需要提前在每周六下午6点至晚上9点打电话至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诊疗中心(帕金森热线:15623529153)预约下周四下午门诊加号,只有预约成功的老病友方可至薛峥教授诊室加号,每周加号限号3个,按照来电预约顺序决定。薛峥教授此次特意允许加号的安排只针对广大帕金森病老病友,开始时间为2017年04月22日,结束时间暂时未定,会根据患者需求做出适当安排和调整,还望广大帕友随时关注薛峥教授好大夫网站和同济医院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诊疗中心微信公众号(手机微信搜索并添加公众号:同济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以便随时了解动态。
你12点就躺在了床上,盯着天花板,但就是睡不着,怎么都睡不着。看着窗外渐渐发亮的天色,你越来越焦虑。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有人天生就能睡得很少,但你不是。在过去50年中,人们在工作日晚上的平均睡眠仍然缩短了1.5小时,根据2007年的调查,30%的美国人正遭受失眠的困扰。 什么是失眠症? 之前我们已经谈到过,现代人的“失眠”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而是属于“睡觉拖延症”(Bedtime Procrastination),即沉迷于手机、电子书、iPad,而不愿闭上眼睛。 而真正意义上的失眠是一种症状,即在人体非常需要睡眠的情况下,却不能自然地进入和保持睡眠状态,常见症状包括难以入睡、易惊醒、早醒等。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则构成失眠症(Insomnia),这是一种睡眠障碍,有失眠症的人会在睡眠时间和质量上严重不足,从而影响白天的正常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如易怒、头痛、高血压等,需要接受治疗。 典型的失眠表现是,你从12点就躺在了床上,什么都不做,却一直到3、4点都没法睡着;或者整个晚上都只有一些非常碎片化的、浅层的睡眠。 针对失眠,总有一些空泛的建议告诉我们:早点上床,放下手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等。如果这些不起作用,或者你做不到,那么,还有几十种处方及非处方药物等着你。 然而,目前有一个治疗长期失眠的新的方法,虽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却被证明非常有效:要想睡得好,就要刻意睡得少一些(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 这种方法叫做CBT-I(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即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CBT(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 CBT是以目标导向、系统化的程序来解决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的方法。CBT-I作为CBT的一种,其核心就在于在人的头脑中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关联。其实,床的原本功能和意义就是睡眠,但对于失眠者来说,由于长期很难入睡,床反而成了压力源,成了一个很难让人得到休息的地方。 睡眠限制(Sleep Retriction) CBT-I疗法的一个关键是睡眠限制(Sleep Retriction),它是基于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的,即通过一些设定的程序,来使失眠者主动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让失眠者在床上的时间全部都用于睡眠,从而使碎片化的睡眠重新变得连贯。 也就是说,如果你平日里都是7点起床,11点上床,那么与其过了1个小时都没能睡着,不如在20分钟后就果断起床。 睡眠限制的基本训练方法如下: 1. 记录下自己几个星期以来的真实睡眠时间,比如一晚大约能睡足5个半小时; 2. 接下来,设定一个不能随意改变的起床时间,通常是能保证能准时上班的最晚起床时间,比如早上7点半; 3. 于是,依据睡眠限制的原理,你在凌晨2点之前,不能允许自己上床睡觉。 4. 如此进行一段时间,如果你在凌晨2点到早上7点半期间都能保持完全的睡眠,你就可以渐渐允许自己晚上早睡一些(每次大约增加15分钟),直到你每夜能安睡7-8个小时。 当你在规定的时间里入睡时,忘掉脑中那些“睡不着怎么办”的念头,也不要去为睡觉这件事做任何人为的努力,让上床-入睡的过程变得自然而然。 睡眠限制和整个 CBT-I 疗法的原理,其实好比是条件反射。回想一下,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一碰枕头就能立马就进入睡熟状态。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是让你到“最累”的时间点再选择进入睡眠。长此以往,你的大脑就会将“床”这一环境与真正的休息性的睡眠关联起来。 而这个原理的反面,也告诉你为什么失眠会这么难克服:太多令你焦虑的不眠夜,使你开始不自觉地将“试图睡觉”的努力与“失眠”的结果联系起来。在你上床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容易睡着。 改变想法和行为 CBT-I不仅仅是限制你的睡眠,它也注重改变失眠者关于睡眠的想法和行为。要想通过这种疗法来实现真正的改变,重要的是去理解睡眠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信念、行为和外部因素的改变,来影响睡眠。 在临床实验中,CBT-I的成绩很不错。2004年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刊登了一项针对20份检测 CBT-I 有效性研究的综述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在针对长期失眠者的治疗中,CBT-I相较于其他方式,在多项测试中表现最好。在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低等问题上,CBT-I和安定类药物能够起到同样的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比药物疗效还好。一些较早的临床试验把 CBT-I 和失眠常用药 Ambien 和Restoril 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BT-I 对抗失眠更有效。 不过,尽管CBT-I疗法已有大量研究结果支持,目前的采用率仍然出奇得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行为睡眠医学项目的负责人 Michael Perlis 博士说,人们总是过于关注总的睡眠时间。而那些缺觉的人,更难以接受要进一步减少睡眠——他们最缺少的东西:我好不容易有点困,却要去克服它?这绝对和直觉背道而驰。 而且,采用CBT-I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不像使用药物那样立竿见影,能够在服药后半小时内让你迅速沉入梦乡。CBT-I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我们自己。它针对引发失眠的深层次原因,然后解决它们,而不像药物只针对表面的症状。因此,很多长期依赖药物、导致耐受或副作用的失眠者会转而使用CBT-I。 在西雅图从事图书馆工作的 Ben Johnson 在经历了九个月的长期失眠后,尝试了四周的CBT-I疗法。最终,Johnson也承认,坚持比他想像中要难得多。“第一周就很难,到了第二周,新鲜感全无。‘这项新实验肯定能帮我’的感觉已经完全消失了。”Johnson 说。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成功地实现5个半小时的自然睡眠,并逐渐延伸至7个小时。 最后,这一疗法的原理还与Deadline有关。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你能完成一件重要事情的时间长短,与截止日期有关。明明可以3天写完的论文,如果是一个月后交,你就会写到最后一刻。也有许多家长报告说,他们自从有了孩子,工作效率反而有所上升:当他们晚上的时间要奉献给孩子而不是工作时,忽然间就能在白天把事情做完了。 “当有些事必须被完成时,他们就真的神奇地会被完成。”在《卫报》的一篇专栏中,Oliver Burkeman这样描述了自己睡眠限制的经历。他觉得,Deadline不但适用于要完成的项目、要交稿的记者,也同样适用于睡眠。 其实,起床也是一样。有时候,你并非没有醒来,而只是习惯再看半小时手机,或者只是再躺15分钟,特别是,想到起床后要做许多麻烦的事情——刷牙、洗脸、穿衣打扮、出门上班。 最后,除了睡眠抑制以外,CBT-I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性的睡眠建议: 保持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睡眠,入睡前1小时关手机,在睡眠范围内不要受钟表的干扰。 每天保持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便早上非常困倦,也要按时起床。 在起床的半小时里,接受明亮的光线照射。阳光是最好的睡眠调节器(就如同在没有发明人造光源的日子里,我们的睡眠时间点是由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来决定的),如果白天感到很困,多接受阳光、音乐、做运动或外界的喧嚣等。 改变一些对睡眠不利的习惯,比如抽烟、酗酒、不运动。 不要在白天打盹、小睡,这会扰乱你的睡眠节律,让你在不该睡觉的时候睡着,从而影响你在晚上入睡。 做一些放松训练。 有可能的话,在医生/咨询师的指导下,做睡眠记录,监测心跳、肌肉紧张度等,并在指导下调节它们。 关于今天的文章,某位主创只想和大家说四个字:亲测有效。推荐给广大重度失眠患者们。别睡了,快起来浪吧!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就是血管老化,是衰老性病变。通常儿童年轻人不会中风,随着年龄增长,中风发生的可能性会增高。 中风一旦发生,并没有非常特效的治疗手段,往往会导致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中风,更重要的是预防。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每天都在老化。所以,预防中风,需要每天用药。 如果中风发生之后,有特效治疗手段的话,我们也不需要每天用药预防这么麻烦了,发生中风之后再治疗好就行了。正是因为,中风发生之后治疗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风的预防!!! 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衰老会导致动脉硬化。因此,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动脉都会不同程度老化。导致动脉硬化的常见原因还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严重打鼾、久坐缺少运动等等。
一项针对 15 家三级甲等医院 8487 例患者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 15.6%,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11.7%;其中,在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中,两者共病的比例达到了 70%-80%。然而抑郁焦虑患者在综合医院的治疗情况并不乐观。研究显示,两种疾病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的漏诊误诊率非常高,其中 80.8% 的患者只给予了本科室常规处理,只有 8.5% 被建议去精神专科就诊,给予精神科药物处理的患者仅占 6.4%。导致误诊漏诊的原因可能有许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抑郁焦虑患者往往不是以情绪症状为主诉,而是以睡眠问题、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胸部压迫感、喉头紧缩不适、手抖、视物模糊、心慌胸闷、肢体麻木、胃部不适、全身无力等躯体症状就诊。
本治疗指南主要涉及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药物治疗,非药物和行为治疗不作论述。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儿童神经病学会和美国头痛学会这3个组织参与了本治疗指南的制订。 治疗的一般原则 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一般治疗原则和基本目标与成人AAN治疗指南类似,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致残率,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减少对耐受性差、无效或不必要的强效药物治疗的依赖性;改善生活质量;避免急性头痛治疗药物的滥用;加强教育,增强患者对偏头痛的自控能力;减少偏头痛相关的痛苦和心理症状等。患者一旦确诊为偏头痛,就应制订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急性或发作时用药,预防用药,非药物或行为干预等。药物治疗 与成人相同,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可仅在急性发作时治疗,也可每日常规服药以预防偏头痛的频繁发作。 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 AAN治疗指南推荐的急性偏头痛的一般治疗原则包括(1)迅速控制发作,药物作用持久无复发;(2)恢复患者的器官功能;(3)限制后备和急救药物的使用;(4)使自我护理最优化并减少其后对资源的使用;(5)保证整个治疗的效价比;(6)不良反应最少或无不良反应。表1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推荐治疗方案治疗药物评价及推荐分级布洛芬有效,应考虑用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A级)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是有效的,应考虑用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B级)舒马曲坦鼻喷剂有效,应考虑用于青少年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A级)曲坦类药物目前尚无证据支持或反驳在儿童或青少年使用任何口服曲坦类药物(U级)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判断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的有效性(U级)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结论 证据分级I级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是安全有效的。舒马曲坦是唯一经证实对青少年偏头痛有效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5和20mg鼻喷剂是最值得推荐的(证据分级I级)。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的有效性仅获得证据分级Ⅳ级研究证实。I级研究并未证实口服曲坦类药物的有效性。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 预防性治疗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目的和一般原则是 :(1)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轻严重程度;(2)改善对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反应;(3)改善器官功能,减少病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有关药物的回顾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每日预防用药对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效果;(2)偏头痛预防药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3)与安慰剂相比,偏头痛预防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儿童偏头疼预防治疗的研究结果及推荐治疗方案见表2。 表2 推荐的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推荐分级氟桂利嗪对预防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可能有效,可用于预防性治疗B级尚无足够证据以确定赛庚啶、阿米替林、双丙戊酸、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在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U级因其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不推荐普萘洛尔和曲唑酮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性治疗U级苯噻啶、尼莫地平和可乐定无明显疗效,不推荐使用B级抗抑郁药 虽然其在儿童中的有效性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证实,但目前抗抑郁药已成为偏头痛预防药物的中流砥柱。 ●阿米替林 一项标签公开的Ⅳ级研究纳入192例频繁头痛儿童,其中70%为偏头痛,平均年龄12岁,每月头痛发作>3次,患儿接受阿米替林治疗,最大剂量一日1mg/kg。结果显示,80%以上患儿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但头痛持续时间无改变。不良反应是“极小的”,但未具体说明。 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用药的回顾性证据分级Ⅳ级研究发现,阿米替林的阳性反应率为89%(73例)。头痛频率从最初的平均每月11次发作减少到4.1次发作。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镇静作用。 尚无针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的对照研究资料。 ●曲唑酮 盐酸曲唑酮是三唑并吡啶(triazolopyridine)衍生物类抗抑郁药。一项安慰剂交叉对照证据分级Ⅱ级研究纳入35例7~18岁患儿。研究的2个交叉阶段所获得的结果不一致。第一阶段,曲唑酮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频率均明显减少,2组间无显著差异。第二阶段,与安慰剂组相比,曲唑酮组(一日1mg/kg,分3次服用)头痛频率的减少更明显。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3.6 结论一项证据分级 I 级的研究针对钙拮抗剂氟桂利嗪,结果提示,其可能对预防儿童偏头痛有效。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据分级 IV 级)以确定抗组胺药赛庚啶、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抗惊厥药双丙戊酸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能有效预防儿童偏头痛。针对普萘洛尔和曲唑酮的 Il 级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与安慰剂相比,可乐定(证据分级 II 级)、苯噻啶(证据分级Ⅰ级)和尼莫地平(证据分级Ⅰ级)未显示出更明显的疗效,不推荐使用。一项最新的 Cochrane 数据库医学文献回顾也得出结论,钙拮抗剂氟桂利嗪是唯一经过严格对照研究,并证实为有效的儿童偏头痛预防药物。目前亟需方法学上可靠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有效预防儿童偏头痛。4 研究方向目前有关方面应制订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诊断标准以助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性研究提供病例选择依据;其 次,应制订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对治疗反应的评估标准,涉及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同时,需研究目前用于成人偏头痛治疗的药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需确定剂量和适用年龄。在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中未证实有统计学上显著疗效的药物,并不意味着不适用于儿童,其使用尚需经仔细的临床评估;亟需进行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努力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案,以消除在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研究中遇到的安慰剂高反应问题,以免其干扰药物疗效的评估;由于目前尚无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持续状态(定义为持续性发作,≥72 小时)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因此需进行这一状态的流行病学及针对性治疗研究;也需了解年龄和性别可能引起的疗效差异。
(1)如果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困难的原因是失眠a)首先需要排除这不是由于在夜间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引起的b)其他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睡眠,例如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增加日间活动量在睡前休息(例如洗一个热水澡)避免酒精,烟草及咖啡因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在心情低落的人群中更为普遍。因此医生应当建议应对心情抑郁的治疗方案。(2)如果睡眠问题是由于夜间症状加剧如产生僵硬感,在床上难以翻身,疼痛并且出现震颤,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一种更长效的药物来治疗,如每天一次的左旋多巴控释片或长效多巴胺激动剂。晨间的张力障碍可能需要在一定时刻注射阿卟吗啡,通常由患者自己或照顾者进行注射;另也可考虑在夜间使用长效多巴胺激动剂。如果是夜间运动障碍伴随疼痛,患者可能需要在夜晚服用一定的止痛药。如果睡觉时翻身困难,可用较光滑的床单并且安装床栏。(3)如果睡眠障碍是由于夜尿症引起:患者应当尝试并且确保降低夜间的液体的摄入量,在睡觉前先去上一次厕所。避免在睡觉前喝例如咖啡,茶或啤酒的饮料。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药物,例如奥希布宁或托特罗定.这些药能使由于帕金森药物变得异常敏感的膀胱迅速产生尿意。在床边准备便壶以备需要(4)较少情况,睡眠障碍是由于不宁腿综合症引起,它是由于脑中多巴胺过量生成或多巴胺受体过度激动引起夜间的不自主运动。在夜间服用左旋多巴的剂量需要调整在夜间需要使用长效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某些情况下,夜间作用的药物如氯硝西泮或佐匹克隆可能有效(5)如果是由于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睡眠障碍(例如幻觉)或在夜间不正常的行为(例如梦游,搅动,大声说梦话),患者需要向医生咨询其治疗方案。
2012年11月20日,由帕友网携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专家和康复科专家为帕金森病患者量身打造的国内首套“帕金森健康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正式向患者发布!此套“帕金森健康操”是现有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延缓病程发展。
太极拳24式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3MzU4NDgw.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Nl8wMV8wMQ帕金森健康操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3NDc0MTU2.html
n 继续服用原有抗癫痫药物(千万不要停药)n 可以服用“感冒药”n 发烧时尽快降温n 合理选择抗生素: 头孢类药物较安全,青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等可能导致发作增多,作为次选n 多饮水,注意休息n 感冒期间发作可能增多,不要惊慌,及时就诊专科医生n 服药期间,需合并应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癫痫专科医生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会让非常多的患友走入误区,那就是最好通过心理治疗来治疗,不要用药物治疗。 其实,各种心理障碍都是有物质基础的,即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有关,通常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当然,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可惜的是,中国的心理治疗起步太晚,我个人认为中国合格的心理治疗师非常非常少!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不够合格,不能为患友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有时甚至会有相反的作用。 为什么我这样悲观地评价中国的心理治疗? 因为,国外正规心理咨询或治疗师,自我体验需要至少500个小时,甚至有的国家要求1000小时,接受案例督导至少1000个小时。试问,目前在中国有几个心理医生达到了这个标准??? 而且,长期规范化的督导对于每一个心理治疗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试问,目前在中国有几个心理治疗机构能够做到???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中连什么是自我体验,似乎都没有介绍,相当多的心理机构压根就没有规范的督导制度,您敢随便去看心理医生吗? 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准入门槛极低,可以说是开培训班卖心理咨询师证。 而往往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并积极学习的人是因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对其感兴趣。这样没有医学背景,连重性精神障碍和轻性精神障碍都不会区分的,从未接受过自我体验的拿着心理咨询师证的心理医生,您敢见他们吗? 我还是要说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即使是做心理治疗,对于相当多的患友,往往也是需要每周1-2次,总共数十至数百次的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得更加健康和对负性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更强。 个人心理调节很重要!但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个人心理调节很难明显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如何心理调节?脸皮变厚,善待自己,学会享受(许许多多人不会享受,需要学习!),自私些,不要为别人而活,改变将小麻烦灾难化、自责、事情非最好就最坏、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等等非常糟糕的思维模式。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呀!大家一起积极努力吧! 本人曾经从事过心理治疗、进行过自我体验和案例督导,深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患友难以找到理想的心理治疗师,而且也难以承受长程心理治疗的费用。所以,目前在中国,药物是必须的,而且药物疗效远比绝大多数中国心理治疗师的心理治疗的疗效更加确定。 同样,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便有较好的心理治疗,但是对于大多数较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排名,抗抑郁焦虑类药物是名列前茅的! 那么,在中国,心理治疗就无用武之地了吗?还是要重视心理治疗。因为,药物只是帮助你慢慢改变心态与情绪,要想慢慢减少药物用量、缩短药物使用时间、减少病情的复发,还是要通过心理调节,慢慢改变我们的一些看待问题的方式。 如果,您难以找到合适的心理治疗师,或是难以进行长期规范的心理治疗,那么,您可以尝试多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努力培养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郊游摄影、阅读聊天、瑜伽健身、广场跳舞跳操打鼓舞剑、打球游泳、养花种草、养猫遛狗、绣花编织、烹饪美食,等等。 当我们遭遇失眠、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酸软乏力之时,我们首先的反应必然是千方百计去对付这些难题。其实不然,越是对抗,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慢慢尝试接纳问题,坦然地带着问题去生活,把注意力转到兴趣爱好与社交活动之上。接纳问题,不关注问题,不对抗问题,问题才有可能慢慢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