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疾病里最常见的一种疾患。具有病史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在此我科针对此疾病带您认识它的,三分钟让您认识它的诊疗。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疼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发病及特点: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以上,人群20-50岁。一般情况L3-4突出压迫L4根,L4-5压迫L5根,L5-S1压迫S1根;但如果突出部位在后侧中央,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即中央型),髓核碎片脱入椎管(即破裂型或游离型突出),可使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广泛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一般认为腰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常为其发病原因。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应力最大,即纤维环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步加重,裂隙不断加大,使此处纤维环逐渐变薄弱。在此基础,一次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损伤,甚至日常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时,均可使已薄弱的纤维环破裂,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薄弱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放射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体征。 分型: 根据位置分型:1.中央型 2.旁侧型 3.极外侧型。 根据髓核突出程度分型:1.膨出 2.突出 3.脱垂 4.游离临床表现:1.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2.腰椎活动受限 3.跛行 4.神经功能损害(小腿、足部肌肉的萎缩、无力,甚至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广泛,包括患侧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和足部,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1.卧床、腰背肌锻炼,支具限制弯腰。 2药物:止疼、脱水、抗炎、营养神经、药膏。3针灸、理疗、推拿按摩 二、本科对本病的治疗方案有: 1、显微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术后只需卧床3-5天即可下床活动,损伤小,恢复快,创伤小,属于微创手术) 2、腰椎间盘突出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针对相对较轻患者,基本是零创伤、零风险、零痛苦,且效果好) 3、微创融合手术(经通道下实现髓核摘除,椎体间融合术,相比传统手术亦属微创手术) 4、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风险低,费用低)。 调护及日常锻炼: 1、卧硬板床、腰围保护 2、避免弯腰负重及久行久坐及久站 3、必要锻炼,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五点支撑、燕飞等。 您学会了吗?如还有任何问题欢迎您及时询问。
第五腰椎横突肥大(L5腰椎横突肥大)是指第五腰椎横突发育异常, 一般临床无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劳损或外伤等,均可出现腰腿痛, 也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并伴下肢放射性痛、麻木,久坐或久站后症状加重。这是一种由先天性发育而成,只有引起一系列腰腿痛症状时才被称为肥大综合症。青壮年人群较为多见,这是由于体力劳动或青壮年人群的劳动强度及腰部活动量较大,易引起腰部损伤,如患者伴有L5腰椎横突肥大,易发生下腰部疼痛等症状。 L5腰椎横突肥大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X线片检查即可确诊,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腰骶部痛或坐骨神经压迫症,髂腰角压痛、叩击痛,X线片检查仅表现为L5腰椎横突肥大,且经CT扫描、MRI检查、椎管造影等检查后无其他异常症状,基本可确诊为L5腰椎横突肥大。 对L5腰椎横突肥大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L5腰椎横突粗壮且轻度上翘,与髂骨基本平行,但有一定间隙。L4、5脊神经联合支下行经过L5横突前方,当L5横突出现肥大,可直接向下压迫L5神经,对其可产生压迫,加之患者腰部活动,可引起坐骨神经压迫症状;L5腰椎横突处为肌肉、韧带附着点,最易引发损伤,而横突越大,越易引发附着点损伤,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产生胺类、缓激肽及乳酸等代谢产物,并在局部蓄积引起腰痛。这些代谢物可使其附近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强,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引起纤维蛋白渗出增加,出现粘连,如无进一步治疗,可引起横突更为肥大,导致患者症状再次加重;L5腰椎横突肥大与骶髂骨接触或假关节形成,腰椎呈骶化趋势或骶化不全,可能使这种机会增加,当肥大横突与骶骼骨接触时,由于二者间间隙较小或无间隙,活动或暴力损伤均可能引起周围软组织及骨膜发生损伤,引起下腰部痛。另外,L5腰椎横突肥大与骶股长骨形成假关节时,由于关节软骨较薄或缺如,关节面高低不平,间隙狭窄,形成损伤性关节炎;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关节面增生硬化,出现骨唇,软组织充血水肿,使挤压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甚至可引起相信椎间孔变窄,刺激L5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在治疗上,对于单纯性L5腰椎横突肥大首先局部封闭治疗术,如患者有假关节形成,可先行局部封闭治疗,如疗效欠佳可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方法与其致痛原因有关,当肥大的横突与骶髂骨形成“假关节”,压迫L5腰椎神经是导致患者腰腿痛的基本原因,当L5腰椎横突切除后,其疼痛症状即可消失,如“假关节”未对神经产生压迫,可采用假关节融合术即可。 总之,L5腰椎横突肥大,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由于肥大的横突或形成的假关节压迫L5神经、损伤附着点等原因,,是导致患者慢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在诊断上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X线片等检查进行确诊,并对症给予治疗,解除患者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一般认为腰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常为其发病原因。 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应力最大,即纤维环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步加重,裂隙不断加大,使此处纤维环逐渐变薄弱。在此基础上,一次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损伤,甚至日常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时,均可使已薄弱的纤维环破裂,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薄弱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放射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体征。
一、病因: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脱出)、韧带肥厚,致使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证。 二、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早期颈部疼痛、发僵;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沿受压神经根走形放射;严重出现上肢沉重、无力、握力减退,功能障碍。 2、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下肢麻木、沉重,行走时双脚踩棉花感;上肢疼痛、麻木,双手无力,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不稳;胸腹部或双下肢束带感。 3、 交感性颈椎病: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甚至消化不良,嗳气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特殊症状出现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4、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头颈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可发生下肢无力猝倒,但意识清醒。 5、食管型颈椎病:吞咽时梗阻感,甚至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 三、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结合颈椎X线片(正侧位、过伸过屈位)、颈椎间盘CT、颈椎MRI、双上肢肌电图及四肢肌电图基本明确诊断,其他还有TCD、DSA及MRA等协助诊断。 四、治疗:轻症多采取保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锻炼肩颈肌肉及可采用活血通络类、应用神经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肌松药等缓解症状,必要时予以脱水、激素等治疗。 若保守治疗2周后无明显改善,可考虑选取颈椎微创手术治疗,颈椎间盘、颈脊神经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通道下微创手术等,预后一般较好。 重症则采取开放或显微镜手术治疗,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及重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型及椎板切除固定融合等。 五、预后仅出现肩颈疼痛等症状的颈椎病,预后较好。出现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的颈椎病,容易复发及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六、并发症 颈心综合征、高血压为不易鉴别并发症。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该病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解放军总医院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6∶1。现在研究提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 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 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 多数病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为上背部、臀部及髋部呈间歇性钝痛,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经痛。开始疼痛为间歇性,而且较轻。随着病情发展,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为较严重的疼痛。有时疼痛可发生于背部较高部位、肩关节及其周围,但不久就可出现下背部症状。病人常感晨起时和工作1天后症状较重,其他时间则较轻。天气寒冷和潮湿时症状恶化,经服水杨酸制剂和局部热敷后又可缓解。还有些病人首先出现原因不明的虹膜炎,数年或数月后才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此种起病方式儿童多于成人。偶尔也可,以掌筋膜炎或跟腱炎引起的足跟痛为早期症状。全身症状有疲劳、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早期以腰背部疼痛、晨僵为主,晚期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 检查 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我们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以下2种微创方法综合治疗,改善和缓解患者脊柱源性疼痛、僵硬等症状。 1、脊神经背内侧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脊椎椎小关节关节囊及周围肌腱、韧带等神经支配均来源于脊神经背内侧支,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电极对该神经进行消融处理,可去除强直性脊柱炎所导致的腰背部深层次来源的疼痛。 2、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