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腰痛不需拍片检查,更不要随意拍x光片,因为每拍一次腰椎Ⅹ正侧位片,辐射对性腺造成的伤害相当于一年365天每天拍一次胸片对性腺造成的辐射累积量伤害。尽管腰痛极其常见,但大部分都是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原因引起的疼痛,不需检查,经治疗多会痊愈。有以下情况需检查(包括CT和MRI):1.老年骨松突发腰痛(可能椎体压缩骨折了);2.腰痛超过4-6周;3.外伤后腰痛;4.腰痛伴下肢放射疼痛麻木(突出神经受压了);5.腰痛伴大小便障碍;6.腰痛伴间歇性跛行;7.腰痛伴发热(可能椎体感染了,结核,布氏菌,其他细菌);8.腰痛伴腰部可触及到的肿块等。引起腰痛的常见因素是;总之,不要轻易的做Ⅹ线检查,当然需要的时间还是要做的,以磁共振提供的信息量最大,最为安全。
对于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明显失稳和明显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症等疾病,常需行腰椎手术治疗,包括微创的椎间孔镜、通道下显微减压术、椎间融合术等。手术仅仅是治疗腰椎疾病的开端,需配合贯穿全程的合理康复保养过程,才能取得治疗的良好效果,也就是咱们俗称的“三分治、七分养”。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1.术后症状恢复情况神经组织敏感且脆弱,遭受长时间或者严重的压迫后,必然会出现神经损伤甚至神经坏死,手术仅仅是给神经恢复创造相对宽松条件,阻止病程进一步发展,并不能从根本给予神经修复,因此恢复过程缓慢且会存在一定的遗留症状。多数患者术后早期(3-7天)会经历神经水肿,出现反弹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通过药物的治疗,绝大多数能得以缓解。2.卧床时间通道下显微减压术、腰椎开窗髓核摘除术,建议卧床休息2-3周,内固定融合手术建议卧床休息4-6周,卧床期间进行床上康复锻炼,若患者骨质疏松需延长卧床时间,必须先在床上佩戴好腰椎支具或者腰围后下床,早期仅限于起床大小便等生活便利,随腰背肌肉锻炼的强壮可逐步增加活动量。过早活动容易导致内植物松动、断裂、融合率降低等并发症,甚至需行二次手术治疗,长期卧床又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粘连等并发症,病情及个人体质因人而异,建议谨遵出院医嘱。3.合理佩戴腰围建议术后腰围(支具)佩戴8-12周,根据术后复查情况及腰背肌锻炼情况,咨询医生后在循序渐进去掉腰围(勿一次性彻底去掉腰围,逐渐减少白天佩戴时间,腰背肌锻炼强壮后再彻底去掉腰围)。佩戴时以患者感觉送进舒适为度,过松失去佩戴效果,过紧导致患者不适。平躺休息时无需佩戴腰围(支具),除此之外任何活动,需先在床上佩戴好腰围(支具)后,再进行起身活动。4.术后卧床时期锻炼方法拔出引流管后,建议患者卧床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可通过勾脚训练、直腿抬高或空蹬自行车进行练习,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尽可能多做。5.回家后注意事项回家后仍以休息为主,一般建议休息3月左右,加强营养,补充蛋白及维生素,维持足够的免疫力。术后三月需医院就诊,进行复查,下床活动后没有具体的时间和距离的标准规定,需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量力而行,逐步增加活动强度,需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弯腰、负重(提重物、抱小孩等)、坐低板凳地沙发、蹲便等不利于腰椎的动作。恢复稳定后可以进行游泳、慢跑、单杠等体育锻炼,尽量避免杠铃、篮球、足球等对抗性体育锻炼。6.腰背部肌肉锻炼术后6-8周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进行腰背肌肉的锻炼,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具体锻炼办法包括燕子飞、五点支撑(适合无法完成小燕飞老年或肥胖的患者)、综合锻炼等,“腰椎保养及腰背肌锻炼”文章中内容详细。7.戒烟及控制体重吸烟对神经修复及骨质愈合均有不利作用,戒烟是保证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减肥控制体重,减少脊柱承受的压力,减少后期脊柱再发生问题的概率。此文章仅提供腰椎术后康复科普参考,若需完善请及时联系作者。
一、合理用腰,保护从日常开始“站如松、坐如钟”,避免着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劳役结合。 二、腰背部肌肉锻炼办法 视频:腰背肌锻炼办法1.小燕飞病人俯卧位,使腹部着床,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坚持10秒,10个为一组,具体锻炼强度以个人承受能力为主。2.五点支撑(无法完成小燕飞的老年人或肥胖病人,推荐此动作)病人仰卧于床上,双脚掌、双肘部、后枕部着床,小腿与床垂直用力,使身体其他部分离床拱起像拱桥一样,每次坚持10秒,10个为一组。此方法可使脊柱两侧腰背肌得到锻炼。腰背肌发达吃力平衡,可保护脊柱在受力时不挤压椎间盘。3.综合锻炼法(年轻人推荐)先取俯跪姿势,然后向前方伸直左上肢,同时向后伸直右下肢,维持20-30秒,然后更换为向前伸右上肢,向后伸左下肢,如此交替进行。4.平板支撑(年轻人推荐)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每组保持60秒,每次训练4组,组与组之间间歇不超过20秒。5.直腿抬高锻炼及空蹬自行车(卧床病人推荐)适合卧床病人锻炼,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病人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注:1.功能锻炼要遵循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且需根据每个人的耐受能力进行锻炼,切勿过度锻炼,适得其反。 2.对于急性腰肌劳损或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不建议进行腰椎锻炼,需彻底休息,过了急性期之后再开始腰背肌肉锻炼。三、体育锻炼1、蛙泳(推荐)2、慢跑蛙泳和慢跑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增强四肢力量,加强腰背肌力量,减轻体重,减少腰部负荷。健身房举重、杠铃等负重动作不推荐。
腰围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急性发作、腰椎压缩骨折、腰椎术后等患者。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 一、腰围的选择:1.腰部支具(硬性腰围)适用于腰椎骨折、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固定及保护效果最可靠,但过硬,前期佩戴不舒适,不能长期佩戴,容易导致腰肌萎缩。2.加长腰围 适用于腰椎微创及开窗手术早期下床时辅助适用,支撑力比支具差,但佩戴比支具舒适,制动效果满意,对日常活动造成一定影响。3.普通腰围 适用于急性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急性腰肌劳损患者,长度与腰椎基本相当,佩戴舒适,对日常活动影响小,不建议应用充气腰围,支撑力受影响。二、佩戴要点: 1、腰围无法取代卧床休息,急性期时建议卧床休息为主,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 2、腰围无需一直佩戴,在睡眠、休息及疼痛不明显时,可适当摘下一段时间,佩戴时间以4-6周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 3、佩戴腰围后仍应避免腰部过度活动。 4、使用腰围的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以防止或减轻粘连、萎缩。
一、核心训练:1、仰卧,抬起膝盖,双脚适当远离臀部;2、收紧腹部,将腰部向下贴近平面;3、重复15~20次;二、单膝贴胸:1、仰卧,收起膝盖,双脚平放,腹部收紧2、不用手单膝贴向胸前3、保持腹部收紧,直到脚回到起始位置4、双腿各15~20次三、俯卧支撑:1、俯卧,手肘置于身体两侧,双手双腿伸直2、肩胛后伸,上半身抬起,颈部保持向上3、保持5秒后,回到起始位4、重复15~20次 四、“眼镜蛇”:1、俯卧,双腿伸展,双臂贴身2、不用双手,上半身逐渐离开平面3、打开肩胛,保持3到5秒4、恢复起始位5、重复10~15次五、臀桥:1、平躺,膝盖向上,双脚着地,双臂放于身侧2、逐渐抬高臀部,形成“桥”3、肩胛和颈部着地,胸和膝盖呈一条直线4、臀部和腹肌收紧5、保持5~10秒后逐渐恢复到起始位6、重复15~20次六、侧向臀桥:1、侧卧,手肘置于身体下方2、伸直手臂,逐渐抬高身体,保持平直3、保持15秒后,回到起始位4、每侧重复10~15次七、狗鸟式:1、跪坐,双手伸直着地2、同时伸出一侧手臂和另一侧腿3、保持10~15秒后,回到起始位4、双侧交替进行,各重复15~20次八、平板支撑:1、俯卧,手臂贴身体,脚趾与地面垂直2、肘部和脚趾支撑,收紧核心3、抬起身体与地面平行4、保持15秒左右,回到起始位
腰椎管狭窄是物理形式上的狭窄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药物治疗属化学形式的治疗,因此药物仅能控制一部分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神经压迫,腰椎管狭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扩大腰椎管减压神经。一、保守治疗一些轻度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来缓解、控制病情。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正确的腰背肌锻炼方式(腰椎的正确保护锻炼办法)、理疗等。二、手术治疗对于已出现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障碍的患者,应当积极选择手术治疗,扩大腰椎管解除神经的压迫。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但对于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来说,椎管狭窄是来自前后左右全方位的压迫,需开放手术进行彻底减压,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腰椎手术风险大吗?会不会瘫痪?随着现代脊柱脊髓外科手术的进展、医院科室的进一步细化细分,以及医生越来越专业化的培训,腰椎管狭窄手术已经是一种常规的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发生瘫痪的可能也极小。如果椎管狭窄已压迫神经,且影响正常生活,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还是建议积极选择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起病缓慢,典型症状是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可在外伤后出现症状或加重。一、早期症状轻度的腰椎管狭窄早期只是侵占了椎管的储存空间,神经尚未受压,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腰部酸困疼痛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劳累后或长期站立后出现,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二、中期症状当椎管狭窄加重,神经受到压迫,在行走的时候椎管内血流增加且加快,这时候椎管容积就进一步减小,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间歇性跛行:行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后出现下肢酸困、疼痛、麻木乏力等不适症状,需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再走。三、晚期症状当椎管狭窄进一步加重,神经严重受压缺血、损伤,会引起行走困难,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症状。此时证明神经已出现严重受损征象,即便手术解除了压迫,后期恢复效果也多难令人满意。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绝大多数老年人会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麻木酸胀等不适症状,更有一些会出现无法走远路,行走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下肢酸困、疼痛、麻木乏力等不适症状,只能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需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再走,很多老年人出现了这种症状后不知道怎么就医,该去哪个科室,出现以上症状,很有可能是得了腰椎管狭窄症,下面探讨一下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些问题。1.腰椎管狭窄症的常见原因 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出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神经受压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2.症状有哪些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起病缓慢,典型症状是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可在外伤后出现症状或加重。早期症状:轻度的腰椎管狭窄早期只是侵占了椎管的储存空间,神经尚未受压,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腰部酸困疼痛不适症状,多在劳累后或长期站立后出现这些症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中期典型症状:当椎管狭窄加重,神经受到压迫,在行走的时候椎管内血流增加且加快,这时候椎管容积就进一步减小,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行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后出现下肢酸困、疼痛、麻木乏力等不适症状,需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再走。晚期症状:当椎管狭窄进一步加重,神经严重受压缺血、损伤,会引起行走困难,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症状,此时证明神经已出现严重受损征象,即便手术接触了压迫,后期恢复效果也多难令人满意。3.该怎么治疗腰椎管狭窄是物理形式上的狭窄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药物治疗属化学形式的治疗,因此药物仅能控制一部分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神经压迫,腰椎管狭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扩大腰椎管减压神经。对于一些轻度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缓解、控制病情,包括休息、正确的腰背肌锻炼方式(腰椎的正确保护锻炼办法),理疗等保守治疗办法。对于已出现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障碍的患者,应当积极选择手术治疗,,扩大腰椎管解除神经的压迫。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但对于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来说,椎管狭窄是来自前后左右全方位的压迫,需开放手术进行彻底减压,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腰椎手术风险大吗?会不会瘫痪?随着现代脊柱脊髓外科手术的进展、医院科室的进一步细化细分,随着医生越来越专业化的培训,腰椎管狭窄手术已经是一种常规的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发生瘫痪的可能也极小,如果椎管狭窄已压迫神经,且影响正常生活,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还是建议积极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