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服降糖药,如果血糖稳定,可以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家里可以不备血糖仪。 2,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家里需要自备血糖仪,每3到4天,或者每1到2周(根据自己血糖情况),需要监测一套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22点血糖。同时也需要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或者居高不下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点血糖。
上午门诊快结束了,心内门诊转来一个患者,母女俩,母亲糖尿病8年,没有规范治疗,但一直取药吃。因为放了两次支架,心内科复查血糖空腹9到10mmol/L,所以建议来内分泌科,规范治疗血糖。作为医生当然知道,对于一个放过两次支架的患者,血糖有多重要。也可以说,若不是糖尿病,也许患者根本不会放支架! 因为临近中午,我告诉患者需要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要下午出结果了!(患者从来没查过这个指标,也不测血糖,所以我没法确定她的血糖水平,就不能随便开药)患者一听需要等到下午,就跟女儿说,不查了,不查了,还得等那么久。女儿说没事,要不明天再来也行。母亲立刻喊起来,你妈妈的,还来!我可不跑了!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病,不耽误吃喝,死不了人,不像心脏病!!!!女儿说这都是连带的,都得管…… 不管怎么说,母亲还是满不在乎的走出了诊室。整个过程我就听女儿说了一句,她要是知道重视就不会放两个支架了。我除了苦笑,真不知道再说什么了!
总有患者这样问,大夫,给我最好的药,我不怕花钱!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合适的药! 今天一门诊患者,发现血糖高了,在医院诊断明确,但血糖不是很高,医生建议他先饮食和运动控制,他不以为然,自己竟然打上了胰岛素(家人是糖尿病),然而血糖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高了! 胰岛功能检测显示该患者胰岛素不是缺乏,是胰岛素抵抗,分泌紊乱!根本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这种情况运动就是最好的药!如果做不到运动也可以适当服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最后提醒大家盲目使用胰岛素与肿瘤和动脉硬化相关哦!
最近遇到不只一位患者因为在别的科看病发现血糖高,或者有糖尿病史控制不好,而转来我的门诊。一般我们医院的医生都是挺负责的,但凡转过来的,血糖都绝不是略高于正常的。这类患者往往多年来就没有系统看过糖尿病的门诊,所以自己只知道血糖高,具体控制情况都不详。问过病史,写过病历后,我都会建议他们至少要查一个尿常规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他检查一般已在其他科室检查),如果考虑血糖波动,我还建议他们回家监测两天的指尖血糖,再回来找我,如果是转天就看结果,我一般都不让他们再次挂号。 即使我这样说,而且可能讲不只一遍,有的病人只有一句话,您就给我调一下药吧!!!我是绝对不会没有根据的乱调药的。所以有的人假装同意检查,最后不缴费走掉了(这样的人,每次我都猜对,呵呵)。有的人说回当地医院检查,最后十有八九是不会去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前我会气愤,会吐槽,现在我很平静! 更有患者,当他来取药时,我问问血糖情况,他会支支吾吾,可能,大概,还行,……进而说出一些困难,一些绕来绕去的话,总之你问不出具体数值来!没有测就没有测,测了就测了,对于一个长期来门诊取药的老患者,不测有不测的办法,测了有测了办法!都可以帮你把血糖控制好,你不说,你绕,你遮掩,我就没办法! 不知道是我不会看病了?还是人家就不信任你,以前我还会生气,还会想一下,现在一笑而过,因为病在你身上! 如果想找我看病,请实话实说!
有两位印象深刻的甲减患者。一位女性患者,看上去应该是爱美的人,第一次来的时候戴着墨镜,因为她的眼袋不是一般的大,看了一眼你就明白眼袋为什么叫眼袋,颜面臃肿,没有表情,声音嘶哑,甚至吐字不清,说着话眼泪就要流下来,情绪波动大。实验室检查提示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小剂量优甲乐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几次后再来,不用戴墨镜,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另一位男性,这是会诊的一位患者,他因为精神症状去了精神科,后来又去了神经专科医院,从胡言乱语,到意识不清。我去会诊的时候,他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在哪!颜面臃肿,皮肤粗糙,根据化验检查,在病史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我们会诊考虑他是严重腺功能减退并发脑病,给予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然后口服优甲乐。昨天当患者坐到我的门诊,一再感谢我的时候,我根本认不出他了,原来是这是一位大眼睛双眼皮的帅大叔!他媳妇说现在想起来,以前他总是眼泪汪汪,脸肿肿的,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亢相反,发病隐秘,一般体检发现,典型症状是乏力,犯困,体重增加,颜面,手掌肿胀,皮肤变粗,活动缓慢,声音嘶哑,便秘,怕冷,情绪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