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康复训练前应先局部热身,可洗热水澡后再开始或用热毛巾捂热患肩,持续10~15分钟 1. 爬墙运动 取站立位,面向平整的墙壁, 与之保持1/3手臂的距离, 双手/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 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每天反复10~20次。 2. 侧平举前后划圈 取站立/坐位,双手侧平举,掌心向前 保持肘关节、腕关节不动 肩关节向前/后画圈 反复交叉进行,各15-20次 3. 徒手侧平举 取站立/坐位,双臂伸直 反复由前平举——侧平举——上举 一次10-15下,一天一次 4. 肩部前后划圈 取站立位,患臂自然下垂,肘部伸直 患臂向前向上向后画圈 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 一次10~15下,一天一次 5. 肩胛骨前后伸缩 取站位,双臂平举前伸 掌心相对,保持不动 肩胛骨前伸后缩 体会两侧肩胛骨靠拢的感觉 每次15-20下,每天一次 6.徒手推举 取站位,肩胛骨和肩肘腕紧贴墙壁 双臂伸直,贴于耳侧,掌心向上 手臂沿着墙壁上下缓慢运动 体会两侧肩胛骨靠拢的感觉 每次15-20下,每天一次。
第一阶段:术后3周内长腿石膏固定,抬高患肢,利于消肿;此阶段以动脚趾为主,膝关节少做运动。 第二阶段:术后3周后改为短腿石膏,继续抬高患肢;康复训练仍然以动脚趾为主,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训练。 第三阶段:6周后拆除石膏,可做以下训练: 1.烫脚:作用是加速足底和跟腱处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处的康复(血痂未掉和手术创口未愈合者应谨慎,此时可以用热水袋外敷)。 2.滚瓶子:作用为令足底逐步适应触地感,并松解足底粘连。可以和烫脚同时进行,即用灌满42°左右温热水的矿泉水瓶放于地面,用脚掌来回滚动(开始时坐在凳子上进行,然后站着进行锻炼)。 3.踝泵:包括跖屈和背屈。背屈是指足趾尽力向上勾,跖屈是指足趾尽力往下踩。图示如下: 4.足环转和内外翻: 足环转:以小腿为旋转轴,全幅旋转整个脚掌。 内外翻:以脚掌中心线为旋转轴,脚掌左半部分和右侧部分沿此轴旋转。 5.弹力绳练习:适用于踝关节背屈角度达到90°以后,开始时可在膝关节 屈曲90°位练习,屈曲练习2周后可在膝关节伸直位练习。 6.弓步:术后3个月开始此项训练。由高位到低位,伤脚在前,最初可以扶着东西做,慢慢脱离开独立做。 7.提踵:术后5个月开始此项训练。为足尖负重,足跟高抬,用以训练小腿后群肌力量。提起后要坚持6秒,不要过高,以不超过5厘米为宜,10次/组,2-3组/日。提踵分为坐姿提踵、站姿提踵。站姿又分为双腿站姿提踵、单腿站姿提踵。可按坐姿、双腿站姿、单腿站姿依次展开训练。
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一: (1)身体直立,以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约30°的状态握住手杖; (2)使手杖头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的位置。 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二:人体直立,手杖高度与大转子(髋关节突起部)处于等高的位置 确定腋杖高度的方法: (1)取站立位,将腋杖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2指)的距离; (2)两侧拐杖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 (3)肘关节屈曲约30°,手柄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平地行走 健侧手扶手杖,站稳→ 手杖和患肢同时向前迈步→ 健腿跟上 上楼梯 双手撑住腋杖→好腿先上台阶,站稳→ 双侧腋杖和患肢一起跟上,站稳 下楼梯 双手撑住腋杖→ 双侧腋杖和患腿先下台阶,撑稳→健腿跟上 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伤口红肿热现象,请及时就诊。 2.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应循序渐进,不要出现过度疲劳。 3.行走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目标:交替性上下楼梯,能够独立完成下身穿戴,包括穿脱鞋袜,可进行特俗功能性活动(自行车、游泳),此时训练每周可进行1~2次。 1. 侧向台阶训练:在站立位下,患腿站在台阶上,屈髋20°,健侧脚缓缓从台阶下落,再缓慢抬起(抬头挺胸收腹),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2. 交替上下台阶练习:双脚交替上下台阶,(抬头挺胸收腹),12个一组,每次做2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贴壁滚球微蹲训练:在站立位,靠墙微端(双脚与肩同宽),在后背与墙之间夹一球,缓慢下蹲,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桥式运动:仰卧位,双下肢屈膝90°,缓慢将臀部从床面抬离,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5. 直腿抬高:在仰卧位下,健侧下肢屈膝90°,患侧下肢在伸膝状态下,将大腿抬离床面20~30公分,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6. 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双腿和单腿动态活动(15~20分钟)。 7. 功率自行车(20~30分钟,可去健身房) 8. 双侧蹬腿/单侧等腿练习(15个一组,每次3~5组,可去健身房) 注意事项:避免在疼痛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治疗性训练。
目标:在辅助装置下使步态正常化,独立进行日常活动 1. 哈壳式运动:侧卧位,屈膝,患侧在上,缓缓将膝盖向上打开(像打开的贝壳一样),在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 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训练:在站立位,缓慢将一侧大腿往外展开(臀部保持不动,收腹,身体不扭转),保持在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2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站立位髋关节后伸训练: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后伸展不超过15°,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桥式运动:仰卧位,双下肢屈膝90°,缓慢将臀部从床面抬离,终末端保持5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5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3次。 5. 微蹲训练: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膝盖朝向正前方,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注意事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一次性长时间坐位不超过1小时,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避免双腿交替性怕楼梯。 康复标准:无辅助下正常步态,可登上10cm的台阶。
目标:减轻水肿和疼痛,预防下肢肌肉萎缩,独立的转移及安全的上下床、座椅、马桶,用助行器在平地上独立行走,了解并遵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注意事项。 1. 踝泵:仰卧位,脚跟垫高20cm,稍用力做踝背伸动作维持10秒,再缓慢做踝趾屈动作10秒。每个小时做20个。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在仰卧位下,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将膝盖往下压紧床面,保持10秒,缓慢放松,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3. 臀肌等长收缩:在仰卧位下,夹紧两侧臀部(两侧肌肉收缩时骨盆会略有抬高),保持5秒,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4. 下肢活动训练:在仰卧位下,脚跟沿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动,到小腿屈曲至45°停住保持5秒,再缓慢将小腿沿床面伸直,10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天2次。 5. 髋关节外展活动训练:在仰卧位下双下肢 沿床面缓慢水平往两侧打开,再缓慢收回。10个一组,每次做2~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3次。 6. 股四头肌训练:在坐位下(身体稍后倾,大腿与腹部之间的角度不超过90°),小腿做全范围的活动,并在伸直末端保持5秒,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绑一沙袋) 7. 站立位抬脚:在站立位(前方有可支撑物保护),双下肢交替抬起大腿(不超过90°),在抬起末端保持3秒,再缓慢放下,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8. 站立位髋关节后伸训练: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后伸展不超过15°,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9. 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训练:在站立位,髋关节外展,保持3秒,再缓慢收回,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10. 微蹲训练: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膝盖朝向正前方,缓缓屈膝30°(脚尖不超过膝盖,腰背挺直),保持10秒,再缓慢站起,12个一组,每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30秒。每天2次。 注意事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一次性长时间坐位不超过1小时,避免将垫枕置于膝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挛缩,仰卧位时应使用外展垫枕。 康复标准:能够在助行器辅助下实现对称性步态
1.床上转移:应从手术侧离床,保持患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位。 2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位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不能坐过低的椅子、沙发,双脚不能交叉,不能跷二郎腿,屈髋不能超过90度(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3.入厕:身体先后倾,患腿往前伸直,缓慢坐到坐便器上,应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4.取物:术后三个月不能弯腰捡东西。 5.乘车:身体先后倾,患腿往前伸直,缓慢坐到车座上,应注意屈髋不能超过90°(肚子与大腿之间的角度)。 6.淋浴:伤口愈合后,辅持可靠可进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7.穿脱鞋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 特别注意: 为了防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术后3个月内,患肢内旋、内收超过中线;屈髋超过90°等动作均属禁忌。故在训练过程中应向患者反复强调在以下各种体位时应注意: 侧卧时双膝之间应放一个枕头。 坐在床上时身体不能前弯去拉棉被。 坐位时脚不能交叉。 低的椅子、马桶不能坐。 从椅子上站起时,不能向前弯腰站起。 站立时脚尖不能向内。 站立时身体不能过度前弯(甚至触地)。 避免手术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