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对象: 1、 受抑郁、焦虑、强迫等负性情绪困扰的人; 2、 有人际关系困扰, 渴望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情绪管理,增加幸福感的人。 时间:周六上午10:00-11:30 地点:沈阳市浑南新区 联系人:董老师
公益心理团体帮您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更好的提升自己 【招募对象】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认为自己的情绪和躯体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有主动改变的意愿: 1、被抑郁、焦虑情绪困扰 2、无法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友情) 3、渴望成长和改变 【团体时间、地点】 初定每周六上午,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 【收费】 本次为公益活动无任何活动费。仅收取场地费、活动过程中相关耗材费和茶点费: 80元/人/次,一次性完成六次缴费可减免80元,即400元/6次。
周围有很多朋友经常问我,这样那样的情况属于心理科不,是否需要到心理科看病呢?是否所有心理问题的都到心理科看,儿童可以来吗?睡不着觉的可以来吗?我做了一些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的不想活、心烦闹心、啥也不爱干、容易发脾气、生闷气、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头疼头晕、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又或者情绪特别兴奋、总想说话、总干这干那,使劲花钱使劲玩,觉也不睡觉得自己精力旺盛等等。以上这些症状可以只有其中的一两条,也可能有很多项。 第二种情况是就是反复多次的睡不着觉、入睡费劲、总醒、后半夜醒了就睡不着,越睡不着合计事越多。睡眠问题就是属于心理科的疾病,心理科的治疗可以有效解决睡眠不好。 第三种情况是异常比较明显的:觉得别人的眼神表情都是针对自己、敏感多疑、觉得别人都在讲究自己、有人要害自己和家人、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说的都是没发生的事、自己跟空气对话骂架、自言自语、自己没原因的笑、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控制不住,又或者不说不笑不吃不睡,说啥都没反应,啥也不干,在床上一天一天的躺着,等等。以上这些可以只有少部分症状,也可以有很多表现。 第四种情况是在各大医院看过很多科的,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查出啥明显病来,可是身体就是难受,可能就是哪个部位长时间的疼痛,可能总是心慌气短、严重的时候都憋得一点气喘不上来、觉得自己要不行了、甚至要去急诊,也可能总是打嗝胃胀、腹泻或者便秘,可能只是身体酸痛肌肉无力、也可能身体各个地方都难受。自己就认为自己是身体有病,反复看病花了不少钱。其实这样的真就应该上心理科,这可能是神经失调带来的各种反应,并不是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 第五种就是儿童青少年的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方面我会单开一个文章来讲。 第六种就是在家呆着,上不了学、上不了班,跟谁也不爱交往,话也少,也不爱出门,在家靠家人养着,这也是心理问题,不是养着休息就能解决的。 第七种是遇到重大生活刺激的带来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害怕、睡不着觉、做噩梦、冲动、总想上外边走去等等。 第八种是反复来回想一些没必要想的事或者做一些没必要反复做的事,控制不住,不想不做就难受,控制不住。或者对各种事情都很担心,担心的事都没发生也还是担心,担心安全、担心身体、担心家人。又或者对一些别人根本不害怕的事物或场景不合理的害怕,比如害怕高、害怕进电梯、害怕进商场等等。 第九种:老百姓所谓的中邪了,情绪变化非常大,说了一些从来不说的话、冲动,还有些有身体的活动不良、记忆丧失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还有很多上面没涉及到的比如产后抑郁、智力发育障碍、酒药成瘾、厌食或暴食、性功能异常、特殊性偏好等等都属于心理门诊治疗的范围,欢迎有相应困扰的朋友前来咨询治疗。本文系吴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是除夕,我在门诊值班,少了平日的喧闹,整个医院都是冷冷清清,这样也好,自然也少了凄凄惨惨切切,窗外偶尔的鞭炮声打破了难得的清静,预示着这将是一个不平常的夜。 其实享受孤独也是一种能力,就在今天的班上,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其实严格来讲,谈不上是患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我们称为来访者,只不过这位来访者的来访不是完全发自本意。事情是这样,这是早就预约要来诊的一位患者,他的哥哥找到过我,简单介绍过他的情况,在家人眼里是一个很“另类”的人,将近三十(今天知道的28岁)的人了,不愿意谈女朋友,平时总是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我行我素。应该说从职业敏感性的角度来讲,我刚开始听到这样的描述,首先想到的是不太好的病,比如单纯型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人格障碍之类的病,这类的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个人对未来没有什么打算,情感平淡,行为孤僻怪异,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甚至不能完成应该有的工作和学习,更谈不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了。 见到这位患者后,我原来建立起来的印象立即被打破,这是一个非常帅气的男孩子,身高180左右,身材匀称,长得非常养眼,英气逼人,穿着得体,目光清澈,和我对视时明显能感觉到有感情方面的交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情感淡漠(就是情感活动非常的少,很少有让他高兴和悲伤的事)和意志缺乏(对未来无打算,无计划,什么都不愿意做,严重的生活生理都无法完成)的病人判若两个,通过交谈他的完整的心理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一个成长相对顺利的孩子,独子,家境也可以,父母亲工作比较忙,对他疏于管理,所以平时少一些与人交流的机会,当然这和一个人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很大关系,而气质类型又和以后性格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他先天就是一个比较静的孩子,所以也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因此从小到大,多少有一些社交方面的问题,但谈不到是病的程度。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病大体上从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方面来判断。因为有的时候与人交往感到不舒服,所以就少一些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并未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他学习一直很好,本科毕业后,又继续读研,目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挣的不多,但也衣食无忧。按世俗的眼光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也该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但使家人不理解的是,他现在一点也没有成家的想法,而且工作之余非常喜欢唱歌,自己出了专辑(当然是翻唱,并且女性的歌为多,都是比较静的),现在平时还在酒吧唱歌赚钱。(应该说了解到这些,我不得不有这样一个假设,他不会是有同性恋方面的问题吧,因为我在门诊中看到过好多帅气的男孩子,本应该很有女人缘的人,但造化弄人,他单单是个同性恋)。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可以排除他这方面的问题,他交过几个像样的女朋友,但都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而且从来没有性方面的接触,最深的程度就是接吻。原因很简单,他怕破坏爱情的美好,他自己讲,如果进入婚姻了,爱情就没了,有的只是性方面的满足,还有就是亲情,他追求是一种唯美的爱情(他有正常的性驱力,也有手淫行为,也有正常的性幻想,但越是他非常中意的女孩子,越不能成为性幻想的对象,就是因为怕亵渎这份美好,请原谅我的BT,我是医生呀)。他知道他周围的步入婚姻的人生活的很幸福,包括带他看病来的哥哥。我问他有没有感到过孤独,他说偶尔也有,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人陪,但这种时间不多,他还是一个喜欢享受孤独的人,一想到了为不孤独所付出的代价,这种感觉就会瞬间消逝了。可想而知,和他相处的女孩子因为无果,逐渐的都离他而去,因为女孩子的青春宝贵,世俗压力下,28岁的左右的女孩子都逐渐为人妻为人母,只有他一个人还在飘零,所以他现在的女朋友都是90后,甚至95后。我说你这不会是为了逃避压力吧,他苦笑着说,是的,和这样的女孩子交往不会有婚嫁的逼迫及压力。 我接下来又了解了下他的业余爱好,就是他现在非常热衷的唱歌的问题,他说原来唱歌的基础并不是很好,因为曾经一个女朋友给了他自信,他现在非常用功的唱歌,他举了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一般情况下,去录音的歌手会被录制的人(具体叫什么我不知道)折磨疯,因为这不对那不对,要这个重复,要那个重录什么的。但他会把录制的人折磨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有一点不满意,不要人家说自己就要求重新录制,所以给人家弄的精疲力竭,无言以对。我接下来了解了下有没有强迫方面的症状,比如反得洗手,怕脏,反复检查之类常有的问题。他比较好干净,不喜欢别人坐自己的床,自己的亲人摸一下自己的脖子这种亲昵行为他会感觉不舒服,也有洗手行为,但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为了追求干净,我不会让洗手把自己变得那么痛苦。谈到唱歌方面的问题,自然少不了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他喜欢唱歌的地方是清吧,不是热闹喧嚣的酒吧,最难得的是身在娱乐场所工作的他不吸烟不喝酒,我们也谈到了潜规则的问题,他说他不喜欢聚会,更不会给老板敬酒,更不会陪女老板。。。。。。应该说,作为心理医生,最好不要有反移情(就是对来访不要有个人方面的感情色彩,比如喜欢和厌恶,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但说心里话,我还是比较敬佩这个年轻人身上所具备的一些操守和原则的。 这位患者的诊断方面基本上可以排除重性的精神疾病,我对他的判断更多的是人格方面问题,最大的人格特点就是完美主义倾向,所以还是强迫性人格色彩更多些。这又涉及到我们诊断方面常见的困境,就是也许从社会适应上讲,他是不合格的,但一个不能良好社会适应的人也不一定就归为病人,单纯按照这个标准,那屈原就是我们科的病人。因此,我还不能单凭他现在的表现就确定什么,人生是无常的,但又是有规律的,多年以后的他是什么样子的,也许可知,也许不可知。 应该说他的出现,也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完美情结,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国,但人生最大的矛盾就是有限和无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人只要有梦想就是好的,哪怕这个梦想是多么的遥不可及,但有总是好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也绝不是单纯物质上的满足,心灵上的安宁与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永恒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沈阳的除夕下雪了,外面飘着雪花,星星点点的患者,此起彼伏的祝福短信,陪伴我度过壬辰岁末,祝所有的患者早日康复,远离疾病的困扰,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愿所有的病友新年快乐。好久没在好大夫上写点什么了,作为医生在门诊当中见到形形色色的患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贫有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痛苦。最后在医生这里我们从诊断的角度给他们归类,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在诊治过程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来自患者的问题就是,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的确是一个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患者应该了解的一个问题,但却又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按照我们现在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认识,导致心理疾患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生物学上的,也就是生理方面的影响。这里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生理状态影响我们的心理,比如我们患有生理方面的疾病了,比如脑血管病,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会有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就看到过好多这样的患者,比如脑血栓患者莫名的伤感,甲亢患者的雷霆之怒。二是我们大脑的内在的微观变化导致我们心理疾患的发生,这也是我们现在对心理患者药物治疗一个重要依据。现有的研究表明,精神疾患病人脑中的神经递质发生了改变,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神经递质就相当于我们做菜时的各种材料,葱花,姜丝,蒜瓣,酱油,料酒,耗油。。。。。。正常情况下,每一样的配比应该是适度的,但如果用量失衡,我们的菜肯定要做砸。所以当神经递质不正常时,我们的精神状况就要出问题。现在的药物治疗就是通过改变紊乱的神经递质,使我们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第二个方面是社会性的,包括我们所经历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方面的变化。我们所经历的压力性、挫折性事件,如果足够大,作用时间足够长都会使我们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昨天出门诊时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中年女性,诊断为抑郁症,在我们门诊一直服药治疗五年多了,好多医生都看过的。经过五年多的治疗抑郁症并未治愈,依然不能停药。原因是困扰自己心绪的事一直没解决好。这位大姐成长还算顺利,结婚生子,丈夫嗜赌,但家里经济还是比较荫实,工作之外还做生意。自己一直为了孩子的成长默默付出,为了孩子的前途到外地去读书,从那时起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远离亲人,加上孩子学习要操心,最无法接受的是在自己在外期间,后院起火,到目前为止一直为离婚之后的财产问题而劳心费力。这样的案例在我的诊室见过很多,更有甚者,一旦移“情”别恋,把发妻当作是阻碍自己奔向“快乐”的最大敌人与罪人,经济封锁,拳脚相加。现在听我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对于当事人却是深如刀割。这是来自己婚姻情感方面的,也有来自己于工作方面的压力性因素,就是在咋天的班上,还有一个司法人员,因为正常执法,却无意中得罪了人,惶惶然不可终日,给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像我上面提到的种种事件与经历可能每个人都有体会,人活一世,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有太多的苦辣酸甜,如果无法释怀,长期积扰,就构也了心理疾病社会性的原因。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叫做心理层面上的,最主要指的是人的认知,也就是对于事件的看法和理解。“世事并无好坏,看你如何去想”,这是《哈姆雷特》当中的一句台词,就和我们平时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全部,都有局限性,所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会有新的收获。有的时候我们经历的是一件坏事,但现时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听起来像是绕口令。比如上面提到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事,其实他比你更惨,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痛定思痛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改变不了男人,也改变不了女人,只能改变自己。如果一个人在认知方面存在僵化的错误,只从一点上去考虑,无限放大自己的不幸,这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心理学原因。啰嗦了这么多,下面把生理性、社会性,心理性三方面的原因放在一起说明下。社会性的原因可以说是外因,生理性的原因可以说是内因。我们都知道,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也就是说,外在的各种刺激最终都是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起作用的。但是在社会性病因转化为生理性病因的过程中,心理学病因起到了重要的中介调节作用,它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社会性病因。一个到我们门诊看病到药物治疗的患者,依次经历的过程是,外在的各种刺激(生活事件)、心理上的调整、脑功能(神经递质失调)、最后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因此,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彼此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从心理疾病的成因来看,药物治疗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药不医百病,酒不解真愁,患者有患者的苦衷,医生有医生的无奈。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对于心理患者来说,人格上的独立,亲人的理解,社会的支持,全方面的治疗才最有效的治疗。祝愿所有的患者身体健康,心灵愉悦,生活平顺,早日康复!
好久没在好大夫上更新了,有时在上班时会有下班后写点什么的想法,但回来后这种想法就淡了,因为我写的东西更多的还是就事论事多些,和单纯的患教文章有区别,这点我很清楚,但我并不清楚自己的文章会对患者的帮助有多大。但我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写些什么来让患者及家属有所感悟,同时也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途径。 在上一个班上见到一位母亲,患者是她的儿子,是一直在我们门诊就治的患者。我们门诊看医生相当固定些,但这次她们之前常看的医生有事情不在,所以就挂了我的号,而且这次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她是自己来诊的,也就是说,她的儿子就是所谓的患者并没有来。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一次就诊经历,才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一位平凡的单身母亲的故事。 因为这次是母亲单独来诊,所以她才可能说一些患者不在场时可以说的一些事情,而且可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哭着叙述的病史,以前与儿子同来时她不敢说太多,怕对儿子的病情有影响)。这次因为没有这样的顾虑,而且更主要是因为自己承受压力过大的缘故吧,这里的压力既有对儿子病情未来进展的担心,也有自己多年来陪孩子看病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所以我们谈了好多比治疗更远的一些话题。这位孩子的既住诊断是精神分裂症,目前的诊断是抑郁状态,曾因为冲动毁物在我省一家大医院住院治疗过,目前孩子是单用抑郁药治疗,有时会有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但比以前明显自控性好很多。孩子自己有时会痛苦的和妈妈说,妈妈我向你发火也比在外面发火好,我知道自己有病,但我会努力控制的。这说明患者目前的病情还是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对患者的评价有一个术语,叫自知力,就是患者对自己患病状态的觉察程度,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患者是不是觉得自己是有病的,对病情如何看的,能不能好好配合治疗。从这点来评价这个孩子目前自知力还是非常好的。 孩子本应该是就诊的中心角色,但这次他的主治医生及本人的缺席让我更多的了解了一个患者母亲的辛酸的育儿史。这位母亲结婚前非常的勤劳能干,在二十年前的时候就做餐馆生意,有了一些的积蓄和自己的房子。但是她的命运从进入婚姻开始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丈夫当时的条件不如她,婚前对她很好,但婚后就像是变成了一个人似的,用她自己的话讲,这就是一个“高级骗子”。我并不想在他的骗术方面进行更多的描述,因为我是心理医生,我在这里要重点说些他的一些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结婚以后他原形毕露,好吃懒做,情绪喜怒无常,有时没有任何征兆下会突然发火,对她大打出手。因为她赚钱,所以经常向她要钱出去潇洒,如果她不给,他就会到饭店去闹,砸桌子,每砸一个桌子,就会问她,你给不给钱,不给接着砸第二个,如此继续,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更严重的情形是会拆毁屋里必要的设施以破坏正常营业来要挟,客人在时也不会有所收敛。类似的情况还有,他想出去跳舞,但衣服脏了,非逼着她给洗,如果不给洗,就会砸洗衣盆。孩子出生之后,他没有丝毫的改变,依旧我行我素,用母子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快乐。最难以接受的事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里把房子卖了,钱挥霍了,这件事最终使原本就已经面部全非的婚姻走向了解体。当得知她离婚的消息后,她的女邻居和要好的女性朋友抱着她痛哭流涕,告诉她说,这是看到她解脱而流的高兴的泪水,一直等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她脱离苦海。 离婚之后,生活很艰难,但她信念很坚定,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辗转了几个地方生活,为了孩子的“幸福”,她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一直没有再组建家庭。孩子一直还很懂事,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情绪也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有些波动。但孩子的命运转折发生在高中,当时高中的一个老师打了孩子,结果孩子之后性情大变,总有冲动暴怒外走及反常行为发生,为此到当时所在精神病院治疗,当时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副反应比较大。后来一直在我们科规律治疗,目前单用抗抑郁药治疗,有时也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但总的来讲没有什么更严重的后果发生,而且就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孩子也对自己的病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也努力从心理方面进行控制和调整。但是作为一个历经坎坷的母亲来讲,孩子的这种状况让她身心疲惫,因为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好,什么时候才是噩梦的结束,自己的情绪也很低落,有时会想到死。但每次看到孩子时又会重新燃起希望,但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又会让自己信心跌落谷底。这几年来一直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陪伴孩子的成长,学习及治疗。 这次母亲来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取点药,另一个就是咨询下病情。她咨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孩子今年高考结束了,考的不是很理想,被一个遥远的南方某中专录取了,孩子并不想去,但复读又觉得成绩不会有太大的提高。所以问我是不是到南方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病情。另一个问题是所有患者家长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什么时候会好。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影响应该会是有的,远离亲人又存在着巨大的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根据我们的目前招生的现状判断,那个学校北方人应该很少,不适应对于正常人都在所难免,更何况是病人。但如何解决这也是个难题,能否调剂到其它院校不知道是不是可行。但她进一步提出了她的解决方案,就是她和孩子一起到南方去上学是不是对孩子有更大的帮助,我不由得再一次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憾,以至于我一时语塞,不置可否。其实好多事情的解决没有唯一的答案,也许还有好多其它的办法,但每个方法最后的结局是不是很理想,我们都不知而知,这也是我们作为医生的悲哀和无奈。 针对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孩子什么时候会好,我暂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针对这一案例,我可以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我没有亲见这个孩子,也许以后也没有机会见到(我不是他的主治医生),从我目前了解到信息看,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她的母亲的了解到,在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更多的是冲动外走毁物攻击为主,而幻觉妄想并没有(也许是她有所隐瞒),再加上有明确的诱因(老师打他),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是抗抑郁药治疗,也从未有过幻觉和妄想的发生,并且孩子的自知力恢复的非常好,这都是他以后预后良好的因素。但忧的是他爸爸的表现具体诊断也许不能妄加定论,但至少人格障碍这一诊断还是可以成立的,而人格障碍也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而患者的表现恰恰和父亲很类似,这是一个不利因素。我倒是希望孩子目前的情绪状态是由于长期的成长环境所致,而不是遗传因素所致,这样他的未来还是光明的,她母亲的状态也会随着他的状态的好转而好转,对于母亲来讲,孩子是最好的药。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位母亲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怕再婚后孩子受苦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我们不否认坚强是好的品质,但再婚之后她仍然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加上另一半的支持,也许情况会比现在好吧。即使孩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但至少还有一个成长当中的男性朋友,也不是坏事。随便说了这么多,仅供大家参考。而我也是写出来之后情绪会平复些,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的经历,但平凡当中的伟大令人心酸和敬佩。我一普通医生,无挽狂澜之力,唯有祝福。
每一位患者都是本书,书中描述着他或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的经历不一定是比常人动人,动心,但一定是更曲折,离奇,因为他们除了现实中的经历,还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外界的体系和直觉。而正是这种独立判断和直觉与常人格格不入,导致无限的痛苦,但这种痛苦的残酷是患者本人不知导致痛苦的来源,故也不知解决的方法,所以结局往往也是悲剧。在我的门诊里,每个月都能看到一位带着既期盼又无奈的母亲来我这儿为儿子开药,不多不少四周的药量。我做为她儿子的主治医生,每次也都焦急地问“怎么样,有和变化”,但是每一次都得到几乎同样的回答“还那样”,我也必须承受着我的无奈,无能和无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翻开病历本,从首诊到2012年6月这个月已经整整3年外加7个月。她的孩子Y君今年31岁,四年前看见他的时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IT网络工程师,在公司里做为承担给客户设计,安装,调试局域网络的高手,整天忙碌于各个单外的网络项目中。因为工期紧张,老板调换,客户要求纷乱等等原因,有几天处于疲劳,郁闷,焦躁中,于是少眠,失眠......一个决定他命运的瞬间发生了,他在安装网络路由器(网络中最重要的,价格最高的,调试技术含金量最复杂的仪器)的时候,发现他拿的仪器型号不对。突然的突然,他发觉这好像不是自己的错误,感觉头脑一震胀闷,自己品味这种感觉,突然的又突然,他感到头脑中有一块被插入的生物芯片,在控制他的行为,想法甚至感觉。他感觉巨大的恐惧,于是马上离开项目现场,回到家里,以后再也没有回到职场。断绝和认识的所有人的联系,更可惜的是断绝了和女朋友的关系。我和Y君的交流是非常小心的,他母亲鼓励他看医生都是以看失眠为理由的,他和我的确做过几次坦诚的交流。在Y君的世界里,在这个社会中,有一个秘密组织正在用高技术企图把所有人都控制起来,这种高技术就是“脑内植入性生物芯片”。以下是对话的片段。问:你怎么感到有生物芯片被植入你的脑中?答:我感到那一瞬间,我的行为和想法甚至感情都不是我自己自愿的,是被控制强迫产生的。问:还有什么?答:我的脑子里总有机器样的杂音?问:能再仔细描述以下吗?答:好像和电视,收音机产生的杂音差不多。问:是谁放进去的?答:一伙非常聪明搞高科技的秘密组织。问:怎样放进去的?答:不太知道。问:不可能就这样轻易放进去吧。答:非常可能,现在的高技术发展太烈厉害了,就像手机信号,我们看不见,摸不到一样。植入技术也像无线网络一样,只是技术高度机密,常人不知道。问:为什么只给你植入?答: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是试验品。问:这个秘密组织的目的是什么?答:等技术成熟了,要控制所有的人,达到控制整个世界。问:你为什么不报案?答:没有用,别人不会相信,另外我会被报复的。问:他们现在控制你什么?答:让我老实点,不许上班,不许我接触朋友和搞对象,同时也干扰我看书,特别是看专业的书。问:你为什么不上班,不和同学聚会,也不搞对象,不用手机。答:我不敢。问:看书也不敢吗?答:敢,但是看不进去。但看电视可以。问:你现在在家干什么?答:看体育节目,偶尔上街买点东西就回来。问:这样呆着你不闷吗?答:没有办法,我只有等,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感觉看他们把芯片拿出去没。问:什么时候他们会取出你脑中的芯片。答:不知道,我只有等,无尽地等待。Y君拒绝我的现代医学的解释,认为这种被控制感不是心理问题,是个客观事实,只是东西没有植入到医生头脑中,所以医生不理解。Y君后来来过2次看“失眠”,但拒绝探讨芯片问题,贴在我耳边悄悄说“怕被秘密组织惩罚”。无奈,妈妈只好“偷偷下药”,每天小心一片5毫克奥氮平,不敢多给,因为小心试了几天,有异样身体感觉,他拒绝吃饭,喝水。妈妈每天都在祷告:“儿子快醒醒吧”,儿子当然也每天在祷告:“秘密组织,请你放过我吧”。Y君的家里是城里很普通的贫民-平民之间的阶层。妈妈是下岗工人,爸爸也是企业职工病退,只因为脑血栓,腿脚不利索。妈妈省吃俭用,要给老伴买药,同时也要给儿子治病,每月728元。当然他是唯一一个孩子,Y君从不乱花钱,只是每个月还在订看他所钟爱的《电脑报》妈妈同意治疗,但是舍不得送医院住院。所以才有了开头开药的场景。每一位患者都是本书,也是一本故事,但是患者绝不是唯一的主人公,Y君的故事中妈妈是主人公,他的女朋友是主人公,医生也是主人公,只是每个人感受是各种各样的,但至少有一个感觉是一样的:残酷的等待!每一位患者都是本书,也是一本故事,每个主人公的结局是不同的,有的是欢喜胜利的,有的是无奈的,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对每个主人公,Y君,他妈妈,女朋友,还有医生的结局是一样的:残酷的等待!
目前,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儿童及青少年不爱上学(厌学)的问题逐渐增多。儿童青少年不爱上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逃学,这种孩子一般会欺骗家长,每天装作去上学的样子,他们内心里可能确实不爱上学,通常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另外,通常这些孩子在校外有一些吸引他/她的东西,如去网吧、游戏厅等。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内心是渴望上学的,但是他们对上学有一种恐惧感,恐惧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时候,孩子自己也描述不清楚)。这类孩子大部分会有一些诱发因素导致他们不去上学,如被老师训斥,同学关系出现矛盾、考试失利等,也有一些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孩子逐渐的就不爱上学啦。这些孩子内心是渴望上学的,但是,一到快要去上学的前一刻(通常是准备上学的清晨),他们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还可能伴有恶心、头晕、腹痛甚至发烧等身体症状,而当家长允许他们不去上学后,这些症状就会很快消失,通常,他们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没有啦。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谈后一种情况,并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拒绝上学”。根据我们的研究,拒绝上学只是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其实,它还可以分为多种心理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注意力缺陷(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叫ADHD),因为这个心理问题,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逐渐成绩下降,不爱学习,最后发展成拒绝上学。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抑郁焦虑情绪,有抑郁焦虑情绪(严重的可发展成抑郁症)的孩子会感到心烦意乱、打不起精神、缺乏学习的动力。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有分离性焦虑,即离开大人会感到恐惧。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家庭问题(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家长(包括老师)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1.这类孩子内心是有上学的愿望的,他们只是恐惧上学;2.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在很多情况下成人是无法理解的,但这种恐惧确实存在;3.不是孩子的意志力与品行问题,而是一种心理障碍。4.威逼孩子上学可能具有暂时的效果,但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如何来进行治疗呢?首先,寻求医生的帮助非常有必要。其次,家长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习改变态度以及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另外,让孩子跟医生进行交流(通常孩子不愿意接受咨询和治疗,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先做几次咨询)再次,取得学校老师的理解,医生可以帮助家长与老师沟通。最后,不排除使用少量的药物,因为如果是因为上述的那些心理疾病导致孩子不能上学,解决那些“原发”疾病是治疗的首要前提。总之,拒绝上学问题的治疗没有简单的良药,需要花些时间,也需要家长、老师和医生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心病还需心药医”。这个所谓的“心药”当然指的不是那个化学的药丸或胶囊,而是指某种通过语言(包括劝慰、解释、说明、教育等)来达到的一种改变思想或情感的东西。人们很难把一个人愁苦、愤怒或者焦虑等情绪上的感受和这些化学粉末联系起来,既不理解也不相信化学物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导致这种误区的原因很多,如果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个误区,就必须对所谓的“心病”做一个分析。所谓“心”,指的是我们心理活动,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而“心”之“病”指的是一个人思维、感情以及行为方面的异常。首先,我们要理解,所谓“心”是以大脑作为物质基础的,如果没有大脑,没有几百亿个大脑细胞,就没有我们所谓的“心”,极端地说,你看到过一个没有大脑却仍然会说话、有思想并有着喜怒哀乐的人吗?但是我们看到过那些大脑细胞高度受损的人(比如严重的老年痴呆),几乎丧失了基本的属于人的心理的那些属性,以致于他们记不住刚刚说过的话,不会系鞋带不会用钥匙开门,更不要说有细腻的情感交流。因此,我们所谓的“心”不是一个抽象的、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东西,没有大脑,所谓的“心”就什么都不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宗教信仰和相信灵魂不死的信念是另一回事)。那么,所谓的大脑这个“物质基础”又指的是什么呢?大脑有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神经细胞,而细胞内又不断地发生着许多化学物质的合成、释放、分泌、再储存以及降解和清除等细微变化(对于大脑来说,这些变化可谓波澜壮阔)。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思想、情绪以及生理上的变化都离不开这些化学物质的改变,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这些变化而已。因此,所谓“心理的活动”是以大脑的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为基础的,当然,深究下去,问题更为复杂,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是凭空产生并游离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之外的某种(神秘的)东西。这样看来,所谓“心之病”实际是“脑之病”,简单地理解的话,“心之病”是大脑化学物质失衡的结果。因此,结论就变得很清晰:药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也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纠正心理的病态。例如,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抑郁是大脑内的一种叫做“五-羟色胺”的化学物质缺乏的结果,而精神病性的幻觉和妄想则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分泌过多有关。我们也知道,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和注意力,而乙酰胆碱的缺乏和谷氨酸分泌过多,则可能与记忆损伤有关。当然,问题要比这复杂的多,因为除了这些所谓的中枢神经递质外,还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参与人的心理活动。说到这里,还是有些人会困惑:如果心理问题都有物质基础的话,为什么心理治疗(专业一点儿的“心药”)能够使人改变?言外之意,为什么“心药”能够改变化学物质?这可能吗?完全可能。心理治疗需要依靠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信号刺激,可以使大脑产生化学物质的改变,难道你没有经历过因为愤怒而浑身颤抖、大脑一片空白的体验?没有经历过因为悲伤而“寸断肝肠”的痛苦?思想和情绪改变着我们的身体(包括大脑),这个改变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好的方面就是,通过心理上的疏导、认知的改变、情绪的宣泄,我们大脑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失衡重新得到纠正。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药物和心理疏导一样,都具有治疗的作用。只不过,药物是通过改变化学物质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和思想,而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来作用与大脑的化学物质,其结果是:我们的大脑发生了细微的物质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心理上的反映就是我们的思维、情感、行动和人格的改变。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化学物质(药物)无疑具有更快更强的治疗作用,而这些作用不是心理治疗(心药)所能简单做到的,同样,也有一些问题,心理治疗能够大显身手,而药物却望尘莫及。现在你或许清楚啦,有些心理问题,仍然需要药物来解决,有时候,它们解决的更快、更好。
1. 有人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这个比喻并不妥当,感冒是一个自限性疾病,通常你不去管它,只要多喝水适当休息,它自己也能好起来。抑郁症虽然呈周期性发作,但大脑持续的病理性改变是存在的,只是你看不见。而且,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发作的周期会越来越缩短,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当然,大脑的器质性损伤也越来越深刻。2.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纯粹的“心理上”、“心情上”的问题,是心理纠结的结果,言外之意,是性格缺欠、意志力薄弱、内心冲突、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不畅的产物。这个观点只说对了一小部分。上述那些因素,有时可能是抑郁症的诱发原因,但并不是真正的核心原因,很多人都存在那些不良因素,但并没有患抑郁症,而且,一般抑郁症患者在首次发作后,通常就是没有什么环境和心理的诱发刺激,也会不断的反复发作,这个机制,专业上叫做“点燃效应”,就是说,开始有些环境的诱因,一旦某个因素被“激活”后,就会不断地“点燃”之后的发作程序,而这个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遗传上先天就“设定”好的。3. “我什么都明白,所以我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通常认知上的问题不明显,也就是说,他们始终是“清醒的”。所以,抑郁症不是思维上的病,而是情感上的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情糟糕,这本身就是轻、中度抑郁症的特征。4. “我没什么可愁的,只是睡不好觉,所以我不是抑郁症”。有一些抑郁症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情绪低落,但通常会感到失去原有的兴趣。绝大部分患者会有睡眠障碍或者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如头痛、背痛、胃肠不适等等。查无实证的躯体不适,很多和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有关,这些人辗转各大医院综合科室,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实际是抑郁和焦虑等问题所致。5. 抑郁症有多普遍?以一年为跨度来统计(年患病率),保守的调查结果显示,100个人当中有3~4个人患抑郁症,以人的一生为跨度来统计(终生患病率),可达10~15%。你自己可以计算一下中国有多少抑郁症的患者。其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一倍。6. 抑郁症患者有多少人自杀?保守的估计,大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观念或自杀未遂的行为,约有5~10%的人最终自杀身亡。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大部分人可以诊断为抑郁症。7. 可以肯定地说,抑郁症是大脑的疾病。有很多科学研究证实,抑郁症存在着大脑器质性的改变,只是现有的检测手段还不足以常规地发现这些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大脑的某些化学物质,甚至有很多研究发现大脑的结构也存在着病理性改变。8.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需要吃药。尽管有证据表明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样能够缓解和治疗抑郁,但心理治疗通常需要比较复杂持续的干预技术,在现有的条件下,要获得这种医疗服务在我国仍然比较困难,心理治疗也只是针对那些轻、中度的抑郁症。对于严重的以及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还有那些反复发作、心理冲突不明显、躯体症状严重甚至带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9. 很多人认为,药物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伤害大脑。其实有很多证据证实,药物能够保护大脑细胞免受伤害。任何一种药物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致命危险的发生率通常比空难的几率大不了多少。不管怎样权衡利弊,及时地进行药物治疗都是必要的。还有很多人只迷信中医中药治疗,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没有一种中药被证明能够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或许很小(也未必),但没有效果也等于没用。10. 最后,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大约有80%的患者通过系统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或痊愈。我一直以为,随着资讯的发达,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应该有很多,其实不然。人们对抑郁症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区,所以,我写了这篇短文。详细具体的诊断治疗的知识,相关者可以咨询当地的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