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骨质疏松症 被称为是沉默的流行病,目前保守数据显示,我国存在骨质疏松病情的人群约有9000万人,存在骨量减少情况的,高达2亿人。 但是这其中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骨量却仍在悄悄流失,直到某次轻微的摔伤,导致骨折,才发现有骨质疏松问题。 下图这是不同骨密度下的骨骼形态模型, 看看图三那个严重骨质疏松的骨骼, 别说摔倒,就是打个喷嚏,或者公交车颠簸一下,都可能骨折。我们科,近段收了好多,因为轻微的外伤造成腰椎压缩骨折的病人,疼痛难忍,特别是起床瞬间疼痛更明显 骨质疏松对我们骨骼健康的危险是很大的,但是它却是个隐形杀手。以至于大家都听过骨质疏松,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它、预防它、治疗它。 提到骨质疏松,大家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补钙”这个层面上。平素里骨科医生们又大多忙于手术,很少有机会坐下来详细的给病人讲一讲关于骨质疏松和补钙的问题。鉴于此,我将陆续为大家详细理顺骨质疏松和补钙的相关科普。 今天,咱们就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补钙”话题开始,说一说下面四个常见问题: 01 补钙到底是食补好还是吃钙片好? 02 哪些食物含钙丰富? 03 豆浆、牛奶、豆奶粉哪个补钙好?能替换吗? 04 骨头汤到底补不补钙? 1补钙到底是食补好还是吃钙片好? 毫无疑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食补! 因为我们吃的钙质要想被消化吸收、并且顺利沉积在骨骼之中,不仅仅吃进去就够了,还需要维生素D、维生素K、镁、钾等营养物质的参与,而这些,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都能够得到补充,而这往往是单纯的钙片无法比拟的。 这就好比你去肉铺买肉和去菜市场买肉一样。去肉铺只能买到肉,针对那些家中各种调味料、配菜、葱姜蒜都有的只是缺肉的,很适合。但是如果去菜市场,买肉的同时可以把其他需要的配料一起采购一些回家。做起菜来更得心应手。 当然,有些人由于高龄、饮食习惯、疾病等原因,不喜欢或者不能吃什么高钙的食物,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这时候才需要用到钙片。比如有的人就是不喜欢喝奶,就是不喜欢吃豆制品,就是不喜欢吃蔬菜,或者饭量很有限,或者因为疾病没法足够进食等等。这时候,为了摄入足够的钙质,就需要依靠钙片来补充了。 我国的抗骨质疏松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800mg,50岁以上则建议为1000-1200mg。而我国人群平均从饮食中摄入的钙有多少呢?400mg,不到推荐量的一半。 所以,虽然食补比吃钙片要有明显优势,可是大多数人就是无法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但是又不想因缺钙而发生骨质疏松,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吃钙片来补钙 2哪些食物含钙丰富? 我给大家推荐补钙四宝。 ①奶(牛奶,酸奶,奶酪),含钙之王,含量高且易吸收。100mg/100ml,平时一包250ml的纯牛奶就可以补充250mg的钙。 ②豆制品。(豆类,卤水豆腐,石膏豆腐,豆腐干) ③深绿色的绿叶蔬菜。 ④坚果。 有人会说,虾皮含钙高,可以多吃补钙。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虾皮等中除了丰富的钙之外,还含有更丰富的钠。每100克虾皮中,还有约12克食用盐所包含的钠量,所以想通过吃虾壳来补钙的朋友当心把血压补上来。 此外我们肾脏排泄那离子的同时也会带出钙,每排泄约6g食盐的钠量将丢失40-60mg钙,所以虽然虾壳皮中钙含量丰富,但是会打折扣。 除了以上四种之外,我再给大家罗列一些日常食物的含钙量,这其中虽然有些含钙也很高,但是并不是经常吃或者并不是能够大量吃的,供各位读者参考: 大家只需要了解几种自己平时常吃的喜欢吃的,看看大概吃多少够量,可以搭配到日常饮食中去。 3豆浆、牛奶、豆奶粉哪个补钙好?能替换吗? 牛奶补钙最好, 不能相互替换(单纯从补钙角度讲)。 虽然豆制品含钙高,但是豆浆水多,含钙并不高,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所以要说补钙,还是得喝奶,而不能用豆浆替代。 豆奶也存在同样的稀释问题。 以某豆奶为例,其配料表里,每100g奶粉(是干奶粉)中含钙400mg,假设按照10倍稀释,也只有40mg了。 这样的话,每100g三种饮品中的含钙量约为: 牛奶104mg,豆浆10mg,豆奶40mg。 每100g豆奶粉中含400mg钙,冲稀10倍就只有40mg 因此,作为早饭、饮品,随便喝什么都是个人喜好,但是如果是要补钙的话,还是牛奶、酸奶好。很多人因为不习惯喝酸奶或者乳糖不耐受,喝了肚子不舒服、拉肚子等,可以改为酸奶。但是注意不要买成了乳饮料。 4骨头汤到底补不补钙? 这恐怕是超多人的固有观念,尤其是我们骨科手术后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和一些骨质疏松的病人。不要以为骨头里面含钙高,煮成的汤就是高钙大补。实际上,早有医学研究证实,即使是用高压锅蒸煮2小时,溶解到汤中的钙质也是少之又少。骨头虽好,化不开啊~ 此外,骨头汤之所以看起来浓稠,并不是因为其营养物质有多丰富,主要是因为骨髓中的脂肪被煮到了汤中,脂肪多了,汤自然就看起来稠,闻起来香了。 因此,我们建议:补钙还是要吃高钙食物,而不是喝骨头汤!术后和大病恢复期的病人更是应该少喝汤多吃肉,喝汤喝饱了,哪有肚子来吃更有营养的肉和菜啊! 但是如果您就是觉得骨头汤好喝、开胃,但喝无妨 好了,本文今天就补钙问题和大家聊上述四点,希望对大家日常补钙有所帮助,或者能够改变一点原有的健康误区。
有这样一个真事儿:民警在集市上抓获一名正在扒窃的小偷,该男子盗窃生涯已有20年。他声称,现在扒盗窃这活儿不好干了,人们坐车、吃饭、逛街都是手机支付,不带什么现金。想偷个手机换钱,没想到大家走路、吃饭都在玩儿手机! 笑归笑,在笑的同时,其实更值得我们深思。俨然,我们已经被手机绑架,它变成了我们的“电子鸦片”。 你现在可以回想下,刚睁开眼的你,是不是习惯性地先找手机,再拿起来看一会儿;上厕所是不是也在玩手机;坐公交时,是不是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晚上睡觉前,你是不是也需要玩会手机才会睡觉。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玩手机一时爽,一直玩手机一直爽。 听到这话只想狠狠地拍下他的脑壳儿然后质问他:你怕是颈椎不想要了!你自己不要,可不要传播这种思想给广大群众。 我承认,玩手机确实很爽,但是一直玩手机,你不会爽,只会让你更早的患上颈椎病,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接下来请你搬好小板凳,听我细细道来~~ 颈椎病为什么会找上你?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先来了解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预防。 原因一:长时间低头久坐 这是造成颈椎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如果长期低头,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 已患有严重颈椎病的人,长时间低头后,突然抬起头时,还容易因暂时性脑缺血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 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特高。 原因二:经常受凉 一到初春,气温开始回升的时候,相信会有不少人早早就地脱下冬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我劝你看完这篇文章,今后可别再这么做了,小心冻坏了我们的颈椎。 因为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诱发颈椎病。 所以,冬衣先别着急脱,万不可因小失大~~ 原因三:不睡枕头或枕头过高 对于习惯低头工作的人来说,仰着头睡觉可能让人一时间感觉挺舒服的,但如果长期如此,颈部韧带长时间绷紧,会出现劳损,对颈椎健康不利。 同样,过高的枕头也不利于颈椎休息,这会打破颈椎的正常弧度,加重颈椎疾病。 原因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关键原因。 原因五:精神因素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你的颈椎病到第几级了? 看完发病原因,觉得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其实都在助长着颈椎病的发生。然而,怎么判断我们自己有没有患上颈椎病?找到了以下自测标准,大家可以测测自己在第几级。 一级:脖子酸痛、僵硬。抬头看看天花板,脖子后面是否有感觉。 二级:脖子、肩膀、后背酸痛,僵硬。 三级:经常睡觉落枕,落枕是一种轻型颈椎病。 四级:胳膊不适、疼痛、麻木。从这级开始基本得去医院了。 五级:走路发飘、跑偏。 六级:写字开始变化。从这级开始可能要做手术了。 七级:吃饭开始用勺,不敢用筷子。 八级: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 九级: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现难言之隐。 十级:下不了床。 对颈椎病say "NO" 颈椎在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颈椎病的困扰。俗话说:亡羊补牢比不上未雨绸缪。所以,学会如何保养我们的颈椎是一个重要课题。 1、注意保暖 现在,多数人一到夏季就长期待在空调室内,这对颈椎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既使在温暖的室内,也要准备一件披肩或外套,适时添加,保护好颈背部。而在身体受寒时,要主动驱寒,最好煎一碗姜汤喝1~2次。 2、颈椎操 一套简单的颈椎操,只需要短短几分钟。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做,随时随地保养你的颈椎。 如在办公室,利用工作时间练一下颈椎操,端正坐好,全身保特不动,仅头部动作,依次做低头,抬头,左转,右转,前伸,后伸,顺时针环绕,逆时针环绕动作。 每次做够五分钟,且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否则容易颈椎扭伤。 3、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的宽度和肩膀同宽,中间低两端高,这样能支撑颈椎。另外要选择木板床,不能让床过于柔软。 颈椎有特有的生理曲线,不良的姿势会让机体失衡而且血液循环不流畅,从而对筋骨带来损伤,平时要掌握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4、对颈椎部位按摩 经历了一天繁忙的工作,脖子非常的疲惫而且精力不支,此时可以对颈部进行按摩。使用两个大拇指对颈后面轻轻的按摩,能缓解颈椎的疲劳,让全身得到放松。 另外也可以把两手手指互相交叉在一起,放在颈后来回摩擦50次,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轻柔。 5、适量进行户外运动 软骨组织的营养是通过压力的变化来进行营养交换的。如果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软骨营养不良,甚至使软骨退化。 所以,适量进行户外运动,是保养颈椎的有效方法。保养颈椎最好的运动包括练习瑜伽,游泳,打球等。 关于颈椎病的诱因、自测和颈部保养,今天我就说这么多。 其实要保护颈椎这条〝生命线〞很简单,大家要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不要让颈椎病找上我们。 祝你健康!
1.对于急性损伤,查体有明显或轻微症状,磁共振显示3度信号,建议尽快关节镜手术治疗。 2.对于急性损伤,查体有明显症状或轻微症状,磁共振显示1-2度信号,建议先行保守治疗,可佩戴支具一月以上,一月后开始适当负重活动,限制活动三个月,三个月内避免运动。如三月后恢复,则无需手术。如三月后症状持续,可关节镜手术。 3.对于无明显诱因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查体有明显或轻微症状,磁共振显示3度信号,和查体一致,可尽快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磁共振显示1-2度信号,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可行关节镜手术。 4.对于无任何症状或不适,查体无症状,磁共振显示随便几度信号,均可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永远是第一位的。应休息制动,三月内避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的半月板3度损伤,疼痛不会很明显,尤其是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平时走平路不会有明显不适,仅在下蹲或者上下楼才会发生不适,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建议关节镜手术的。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不严谨。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比如心肺脑来说,运动能够改善其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对上述内脏有明确的益处。适量的运动对于骨和软骨的益处也非常多,但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平时的运动量来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过多的运动,是牺牲了运动系统,尤其是韧带、软骨,来为心肺脑等内脏服务。有这几种情况特别容易诱发膝关节疼痛: ①本身就有膝关节疼痛的。 ②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的。比如:平时基本不运动,今天突然下决心跑了三五公里。 ③刚开始减肥的人群。体重很大的人,本身关节负担就很大,再在没有循序渐进的情况下突然开始运动,超过了膝盖的负荷。 ④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平时没有长期运动习惯的,去爬山、徒步等高强度的户外运动、旅游。 这种疼痛都是因为突然增加的膝关节负荷导致软骨磨损,骨小梁微损伤,韧带劳损等没法在短期内得到及时修复造成的。如果你去拍核磁共振,可能会被告知膝关节周围骨骼的骨髓水肿,关节少量积液等。 建议: A:有伤病的养好了再运动,带伤上阵,有必要吗?是要赶着为国争光嘛?还是急着为党献身呢? B:开展运动健身计划也好,减肥也好,凡事都要循序渐进,过犹不及。没有健身经验的,不要一开始就去尝试大重量负重蹲等下肢重量项目。没有跑步习惯的不要上来就三公里,五公里的。你今天硬抗了5公里,明天你可能因为膝盖疼而终止你信誓旦旦的健身减肥计划。 ? C:如果计划去张家界等地方旅游,请先在家附近的小山坡啥的爬几次练练。实在不行爬爬楼梯适应适应也好,平时爬个十层八层楼都费劲的,建议你量力而行。 还有,准备一个质量好的登山手杖是非常有必要的。 D:充分休息即可。下次再开始运动计划时记得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早一些,有的40岁多点就开始有了。 这是膝关节正常的衰老过程,基因遗传、天生的韧带松紧、肌肉强弱、关节发育正常与否、体重大小等决定了关节炎发生的早晚和进展速度。 关节炎的几个特点: ①中老年。 ②启动疼。比如坐一会刚要起身时候疼、困难,走两步就好多了。 ③关节骨骼增生突出。 ④关节畸形。 ⑤常常有关节缝隙和关节内侧的压痛。 ⑥晚期关节炎一下地走路就疼,严重影响生活治疗。 膝关节炎的时候原本光滑的软骨已经磨损的坑坑洼洼,骨骼也因为退化增生出骨赘。 建议: A:避免爬山、少爬楼、少蹲着干活。 B:天气还没变冷前提前开始注意膝关节保暖。 C:锻炼股四头肌力量,根据年龄,选择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方式。具体方法百度一搜都有,或者我公众号内回复【骨刺】。 D:正规医院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消炎止痛药等治疗措施,对部分人有效果。 这个病是衰老性疾病,只能延缓发展,无法根治。请接受衰老的事实,坦然接受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3,半月板损伤和半月板周围炎 膝关节内部有两个重要的结构,叫做半月板。主要功能是吸收震荡,让关节应力均匀分布等。但是这两个软骨板在运动中或者外伤时非常容易损伤,而且由于血供很差,撕裂了很难自行愈合。对于中青年人,有相关症状的半月板III度撕裂往往意味着需要关节镜手术治疗。 半月板损伤的几个特点: ①屈伸膝关节时有疼痛感或者伴有疼痛的弹响。 ②有些半月板撕裂会卡在膝关节中,造成关节突然卡壳,没法弯曲伸直,过会才能自行好转。 ③有些轻度的损伤常伴有半月板周围炎,这种炎症性疼痛无论是膝关节活动还是休息后刚活动时都可能有疼痛感。 建议: 中青年人的半月板撕裂建议关节镜手术治疗。但是要专业的运动医学或关节外科医生查体,明确症状是和核磁共振的撕裂位置相符合方可手术。否则效果可能不佳。 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坑洼不平,很多都伴有半月板磨损退变甚至撕裂。对于中重度的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单纯处理半月板损伤意义已经不大。 半月板手术后不会让你残废的!很多情况下是你自己已经拖到残疾了才去处理半月板。举个例子,鞋子里面进了个小石子,你感觉到硌脚,但是你忍着不取,等到把脚底板磨出血泡了,走路瘸了你才把石子取出来。难道一取出来你血泡就好了,走路就正常了?然后你就怪是因为把石子拿出来了才导致自己脚上长了个血泡?科学点好吗? 慎重选择半月板移植。 4,韧带损伤 膝关节之所以能够稳定而灵活的运动,关节内外的多条韧带功不可没。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等,这些韧带的任意一条损伤,都可能导致膝关节的疼痛和不稳。有些人因为打球或者外伤,造成了韧带的断裂,却没有重视。几星期后,疼痛消退了,就不管了,也没有很及时的检查。断掉的韧带就让你的膝盖丧失了一部分稳定性,活动时膝关节有错动感,不敢做敏捷动作,久而久之,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反复积液、疼痛等就出现了。 韧带损伤的几个特点: ①不一定非常疼。 ②常常有膝关节不稳定的感觉。 ③韧带断裂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④运动伤或外伤后关节的肿胀、疼痛,建议摄核磁共振,到正规医院关节外科或运动医学科明确韧带情况。 建议: A:剧烈运动前注意充分热身。 B:不要忽视反复疼或肿胀的膝盖,尤其在你以前受过伤或者敏捷动作时有“错动感”的时候。 C:强壮的下肢肌肉是韧带的有力保障。 5,滑膜皱襞综合征 这个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别说普通人群了,就是不研究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其他科医生可能也没怎么听过。但是它却是关节疼痛的一个不算罕见的原因。 滑膜皱襞是膝关节内的一些在胎儿期没有吸收完全的残余组织,有些皱襞中有痛觉神经末梢,当它在膝盖活动时被卡在膝盖骨之间受到挤压就会产生疼痛。 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特点: ①往往在膝关节弯曲的某个固定角度时诱发疼痛或者“打软腿”。 ②没有外伤,突然开始出现,伸直膝盖走路往往没症状。 建议: A:对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影响生活的人,膝关节核磁共振发现有滑膜皱襞卡压的问题,建议关节镜手术把皱襞清理掉。 6,关节内游离体 所谓游离体,就是在膝关节腔里可以到处漂的一些小骨头。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一旦形成,往往会造成膝关节突然“隔”一下,或者剧痛一下,或者膝盖被卡壳,活动不得。看了上面两个图,想想吃米饭时候小石子隔牙的感觉,这个病症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建议: A:有膝关节突然卡壳或者突然剧痛症状的,建议关节镜取出。 7,滑膜炎 我们每个人的膝关节内都有滑膜组织,它们分泌润滑液来营养关节软骨和润滑关节、减少磨损。但是如果这些滑膜病变了,就会疯狂的分泌过多的滑液,使关节疼痛、积水。造成膝关节滑膜炎症、积水的原因非常多,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痛风、外伤、骨性关节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都有可能。 滑膜炎特点: 绝大多数滑膜炎是因为其他的病刺激滑膜引起的,所以说滑膜炎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症状,一个表现,一个结果,而往往不是病根所在。很多病人困扰于滑膜炎反复发作,多种治疗还是反复发作。那很可能是你并没有找到滑膜炎的病根所在。只有找到病根,对因治疗,才可能治好滑膜炎,避免反复发作。 寒冷、过量运动、外伤、烟酒、疲劳等都可能是滑膜炎发作的刺激因素。 建议: A:详查病根。 B:不要反复抽水,如果抽积液,抽完要加压包扎,抽之前要严格皮肤消毒,以免感染。 C:封闭治疗同一关节每年不要超过三次,糖尿病病人应该尽可能避免。 D:关节镜手术切除病变滑膜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由于病根难以确定,也有不低的复发几率。 8,痛风 痛风也有可能表现为膝关节的急性滑膜炎。 特点: ①高尿酸人群,尤其是以前有过痛风发作史的。 ②男性远比女性多见,个头巨大的,要当心。 ③发作前一天往往有饮酒、海鲜、烧烤、寒冷、疲劳、过量运动等情况。 ④多数病人关节红肿热痛。 建议: A:低嘌呤饮食。 B:尽量避免上面第③条说的那些危险因素。 C:高尿酸血症人群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的时候开始降尿酸治疗。 9,髌股关节紊乱 髌股关节疾病是常常被忽视的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包括髌骨软化症、髌骨不稳、复发性髌骨脱位、髌骨外侧高压症、髌股关节炎等。 髌股关节紊乱特点: ①按压髌骨周缘往往有某个区域压痛。 ②年轻人,不该有关节炎的年龄,出现上下楼或蹲起时疼痛明显。 ③髌骨有脱位的病史。 ②往往是“柔韧性”特别好的人。 建议: A: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应该医院就诊。 B:髌骨软化症的病人应该减少过量的膝关节活动,而进行针对股四头肌的训练。 C:髌骨外侧高压症的患者应正规就诊,加强股内侧肌的锻炼。 D:症状期避免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 10,骨挫伤 很多人有这样的情况,受了点伤,或者膝盖扭了一下,拍X片也没骨折,做核磁韧带半月板也都是好的,最多一个II度损伤,但就是膝盖疼,几个月都不好,下地走路就疼或者稍微走多点就酸痛。仔细看核磁共振会发现,往往有膝关节软骨下骨的骨髓水肿,我们也叫骨挫伤。 你可以理解成骨头受了“内伤”。比如有橡胶棍打你一棍,你皮肤是好的,但是里面的肉疼的厉害。 ? 特点: A:负重就疼。 B:不一定非得受外伤,过量运动,减肥不当运动也可能出现。 C:好的慢,一般需要休息3-6个月,包括减少运动,减少走路等。 建议: A:休养。 B:热敷对改善病情有帮助,可以吃点止痛药或外用膏药等。 11,寒冷刺激 阴天下雨前气压,湿度,温度会在下雨前就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改变会影响到身体有病变的部位的血液循环,造成代谢废物堆积,其中乳酸和炎症因子的积聚会让人感到酸,胀,疼。 膝盖原来就有病变的,或者手术过的,这个时候会症状加重。 12,不良习惯和解剖异常 有些人是因为膝关节甚至是膝关节之外的骨骼发育不良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比如股骨髁发育不良、股骨颈前倾角过大、胫骨后倾角过大、胫骨外旋、跟骨外翻、平足症、髌骨或滑车发育不良、骨盆倾斜等等。 还有些是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引起的,比如常穿高跟鞋、走路外八字或内八字等。 这些有的需要手术,有的需要姿势矫正,有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腘窝囊肿 这个是膝关节后方疼痛,尤其是酸胀的一个常见原因。腘窝就是膝盖后方的一块区域,这里如果发生了滑膜囊肿,就叫做腘窝囊肿。有关节炎的病人比较容易得这个病,可以通过彩超和核磁共振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如果有和腘窝囊肿大小、位置相符合的酸痛,影响生活,就可以切除。 14,鹅足肌炎 ? 有些人其实并不是膝关节里面疼,而是膝关节周围疼。比如图中所示的位置,是鹅足肌腱的附着点,不当或过量的运动可能造成这里出现鹅足肌腱滑囊炎。出现疼痛或者按压痛。 这种疼痛往往见于中老年女性,上楼梯更明显些,很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 局部热敷、涂抹消炎止痛膏剂、配合良好的休息,可以缓解。 15,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比较常见,尤其是男孩,尤其是熊孩子们!太调皮,爬高上低,上蹿下跳,加上发育期长个子,髌腱附着点处张力增高等,导致胫骨结节处(膝盖正下方一个骨突,人人都能摸到)疼痛。一般充分休息后即可好转。不要误诊为骨折! 16,股骨头坏死 还有一些病人,因为膝关节疼痛,反复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膝关节的检查做了一大堆,都没找到啥明显的毛病,就是膝盖疼,有时候不分昼夜的疼,甚至不分活动还是休息。 这时候要警惕是不是股骨头坏死!因为股骨头坏死的疼痛有时会向下传导到膝关节,但是几乎不会超过膝关节而到小腿。 所以当你膝盖反复疼又找不到原因时,记得拍一个髋关节的核磁共振哦!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负重关节,众多的韧带、软骨、滑膜、滑囊、骨骼等共同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任何一个组件出问题,都可能引起膝关节疼痛。除了上述的近二十种常见疼痛原因外,还有髌下脂肪垫综合征、髌腱炎、髂胫束综合征、股四头肌建拉伤、髌前滑囊炎、腓肠肌腱鞘炎等等以及好发于儿童的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等等,好多不是十分常见的疼痛原因,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参考本文,对自己的膝关节疼痛有个初步的了解,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搞这么一篇冗长而啰嗦的文章真的是很累,从下午3点多一直写到晚上10点,感觉要吐了。写完感觉有点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完。能帮到几个人,就算没白写。 嗯,就这样。
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包括: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健康补充剂包括: 钙剂 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其他机制类药物 传统中药 活性维生素D及类似物属于抗骨质疏松药物: 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元素,充足钙和维生素D营养,对维持人生各个阶段的骨骼健康均发挥重要作用。而针对骨质疏松(OP)人群,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措施,需纳入OP治疗的全程管理。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人群仍处于钙摄入不足状态,并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建议积极食物补钙和充足日照,对食物中钙摄入不足、日照不足的人群或老年人则需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以达到合理的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标准,维持骨骼健康和防治OP。 钙 应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一旦钙质不足,易引起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使骨吸收增加和骨钙释放入血。 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维生素D和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钙的饮食摄入: 1.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d。 2.含钙丰富的食物 主食类:燕麦、小麦、黑面包、麦片、米、糯米。 乳类与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 豆类与豆制品: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豆浆等。 海产品: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小鱼干、牡蛎、鲍鱼、干贝等。 肉类与禽蛋: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等。 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空心菜、芝麻、香菜、芥兰、雪里红、黑木耳、蘑菇、苋菜、韭菜等。 水果与干果类: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板栗、橄榄、柿子、杏脯、橘饼、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核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莲子等。 3.饮食习惯对钙吸收的影响 茶水中的茶碱能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 吸烟、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造成人体酸性化,使人体中的钙流失;而碳酸饮料中还含有磷酸能造成体内钙磷比例失调,直接阻止钙的吸收。 咖啡因能促使体内钙的流失和尿钙排出增多。 高盐摄食使尿钙排出增多而大量流失。 饮食搭配不良(如大量草酸、植酸食物与含钙丰富食物混食),使钙形成不溶钙盐沉淀,导致钙无法吸收。 钙剂不宜与含油脂过多的食物同食,油脂分解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后不易吸收。 钙剂分类: 无机钙:碳酸钙、氯化钙、磷酸钙等。 有机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等。 无机钙含钙量高,需要胃酸参与,胃酸低下的人群不合适,容易导致胃肠不适。 有机钙不需要胃酸参与,吸收率高,副作用小。 碳酸钙:含钙量最高,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故不适用于胃酸缺乏患者。 葡萄糖酸钙:用于老年妇女,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应急状态下补钙。 枸橼酸钙:胃肠道反应小,且枸橼酸钙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 乳酸钙:长期服用会使体内乳酸根增多,产生疲劳感。 磷酸钙:因含有相当数量的磷,不宜用于患有慢性肾衰的患者。 醋酸钙的急性毒性较大,过量服用可引起高钙血症、软组织及血管钙化、肾结石等病变。 服用注意事项: 服用钙剂时最好单独服用。 如果既需要补钙又需要补铁, 服用时最好间隔2h以上,以保证彼此的吸收不受影响; 钙剂每次小剂量摄入时的吸收率远优于一次高剂量摄入时的吸收率,剂量相同,分次服用优于一次服用。如枸椽酸钙、柠檬酸钙、氯化钙等以分次餐前服用为宜; 对于单次服用的钙剂,晚上睡前补钙效果更好: 晚上睡觉时,胃肠蠕动慢,有利于钙吸收。 睡前补钙可减少骨骼重吸收剂 (PTH)在夜间的升高,阻断体内动用骨钙,这个过程约在凌晨3点时速度最快。所以服用时间以PTH分泌最快时前4~5个小时为佳。 碳酸钙在酸性环境下吸收更好,碳酸钙与食物一起服用时,由于食物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钙的吸收效率提高,可以选择随餐服用或是进食后立即服用。而有机钙,无需胃酸活化,不必与食物同服。 服钙剂易便秘的患者可选择碳酸钙以外的钙剂。 (姬尚丽,谢忠建.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药品评价[J],2013,10(5):27-44) 用药安全: 心血管事件及肾结石风险是对钙剂安全性的主要顾虑,有研究提出大剂量的钙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及卒中的风险。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补充钙剂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肾结石风险。 高钙血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 维生素D 包括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2和D3为无活性形式,两者不能互相转化。 在我国维生素D不足状况普遍存在。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J].2018,11:-19) 维生素D的来源: 外源性(少部分):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和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3,也可通过添加维生素D强化食品(如含维生素D的乳制品)或维生素D制剂摄入。 内源性(大部分,占90%):自身合成,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 与外源性维生素D3或D3相比,内源性维生素D3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更长。 维生素D来源首选户外阳光暴露 维生素D的代谢: 维生素D需经过两次羟化才能转变为1,25(OH)2D,成为具有活性的D激素。第一步羟化主要在肝脏完成,成为生物可利用的25OHD,第二步羟化主要在肾脏完成。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可增加肠钙吸收。 促进生长、牙齿健全和骨骼钙化。 降低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率,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可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 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 维生素D缺乏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包括年龄、肤色、季节、地理纬度、海拔、日照时间、着装习惯、防晒措施、饮食习惯、空气污染、肥胖以及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等。 老年人皮肤维生素D合成量显著减少。 黑色素通过吸收紫外线降低皮肤维生素D合成。 而季节、纬度和海拔不同,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与强度差异大,秋冬季比春夏季维生素D合成少。海拔升高,皮肤合成维生素D会相应的增加。 超重和肥胖人群具有更高的维生素D缺乏风险。 着装习惯和户外活动时间也影响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使用防晒霜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总量明显下降。 食用多脂鱼可补充维生素D,且野生三文鱼维生素D的含量比人工饲养者高。 城市对流层臭氧量高于农村,致城市居民维生素D缺乏风险明显升高,农村女性维生素D水平比城市女性高。 空气污染地区维生素D缺乏现象明显高于无污染地区。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可加快体内维生素D分解代谢而致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策略: 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一般措施:增加日照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蘑菇,特别是受阳光照射过的干蘑菇(含维生素D2),富含油脂的鱼类(含维生素D3),包括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蛋黄、动物内脏等)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常,春、夏和秋季11: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15-30min(取决于多因素),每周2-3次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在夏季暴露皮肤,在户外晒15分钟,约可以产生10000IU的维生素D。 缺少日照时建议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时,应首选维生素D3,如果不能得到维生素D3时,可用维生素D2代替,因为维生素D2在维持血清25OHD水平的能力约为维生素D3的30%。 (姬尚丽,谢忠建.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药品评价[J],2013,10(5):27-44) 戒烟。 限酒。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低糖、低盐、低脂肪。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对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建议用普通维生素D2或D3制剂。不建议单次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的用法,不推荐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纠正维生素D缺乏。活性维生素D不如普通维生素D的效果好,也不如普通维生素D安全。 但如果患者有肾脏器质性损害,给予活性维生素D将比补充普通维生素D更加优越,但由于给予活性维生素D时,维生素D的缺乏不仅不能得到纠正,反而会加重,因此,在给予活性维生素D时,建议同时补充普通维生素D,以保证有合成1,25(OH)2D能力的细胞得到充足的底物。 (姬尚丽,谢忠建.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药品评价[J],2013,10(5):27-44. 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为800-1200IU/d,与中毒剂量相差甚远 相同总剂量的维生素D3通过每周一次或每日一次服用可达到相似的效果,每周一次补充2800U相当于每日补充400U维生素D3,是较安全的剂量。故临床上可每周1次补充,应用方便。此外每周补充5600IU维生素D3也是较为安全的剂量。 每片福美加(阿仑膦酸钠D3片,二膦酸盐和维生素D3的复合片剂)的成分及剂量 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监测: 25OHD在体内的半衰期约21天,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其检测不受进食和生理节律的影响。而1,25(OH)2D半衰期为4-6h,血浓度仅为25OHD的千分之一。因此,临床上推荐用25OHD检测反映个体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而1,25(OH)2D仅应用于某些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建议筛查25OHD水平的人群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J],2018,11(1):1-19.)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25OHD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该方法检测的成分不仅包括25OHD3,也包括25OHD2及25OHD代谢产物,但不包括1,25(OH)2D,所检测的成分能够代表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态。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J],2018,11(1):1-19.)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建议定期监测患者血清25OHD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以指导调整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建议至少将血清25OHD浓度调整到20ug/L(50nmol/L)以上,最好在30ug/L(75nmol/L)以上,以防止维生素D缺乏引发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骨密度的降低。 维生素D的安全性: 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的剂量应个体化,必须定期监测血钙磷水平及尿钙排量,治疗目标为维持血钙水平低于正常或位于正常低值范围。 生理剂量补充普通维生素D导致高钙血症的风险非常小,不需常规监测血钙及尿钙。 有肾功能减退时,宜用活性维生素D。 生理剂量补充普通维生素D导致高钙血症的风险非常小,不需常规监测血钙及尿钙。 有肾功能减退时,宜用活性维生素D。 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导致尿钙升高,尿钙持续超过10mmol/d(400mg/d)可能增加肾结石和肾脏钙盐沉着的风险。 同时常规剂量补充维生素D也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甚至可能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D缺乏和过量都可能与血管钙化的发生相关。 钙尔奇D(通用名称碳酸钙D3片): 钙尔奇D600片剂,每片可提供元素钙600mg,维生素D3 125IU 钙尔奇D300咀嚼片,每片可提供元素钙300mg,维生素D3 60IU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有1α羟维生素D3(α-骨化醇)和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两种,因不需要肾脏1α羟化酶羟化就有活性,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以及1α羟化酶缺乏或减少的患者。 1,25(OH)2D3不需经肝、肾羟化就具有生物活性效应,而1α(OH)D3需经肾脏25羟化酶羟化为1,25(OH)2D3才具有生物活性效应。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治疗。 肝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疗效,不建议用于这些患者。 活性维生素D配伍禁忌: 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对维生素D有拮抗作用,可减少消化道对钙、磷的吸收。 雌激素可增加钙吸收,应相应减少活性维生素D用量。 α-骨化醇与含镁制剂并用,可致高镁血症,应予慎用。 洋地黄与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为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 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疾病禁用。 妊娠期使用过量可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低血钙抽搐,应慎用。 活性维生素D的疗效评估: 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患者,不能根据血清25OHD浓度调整药物剂量,而可根据血清PTH水平及骨转化生化指标,评估药物疗效。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J],2018,11:1-19.) 活性维生素D的安全性: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和帕立骨化醇等) 导致高尿钙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维生素D,特别是联合补充 钙剂时。 活性维生素D剂量越大,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越高。 活性维生素D的半衰期短,一旦发现用药期间出现高尿钙或高血钙,应立即减量或停药,特别需要注意同时减少钙剂和含钙食物的摄入,血钙水平多数能很快恢复。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启动治疗后的1、3及6个月分别监测尿钙磷及血钙磷水平,此后建议每年监测两次血钙磷、尿钙磷及肾功能,以确定长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慢性肾功能不全需持续透析的患者,无法测定尿钙磷,使用活性维生素D期间需动态监测血PTH、血钙、血磷是否控制达标,并每年监测异位钙化情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