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发小火急火燎的电话。电话内容大致如下:他估计刚满月的孩子中邪了,要不就是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了。从生后二十几天开始,隔天傍晚,会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大哭不止,采用不同方法安慰效果都不理想,就这样歇斯底里地哭吵个把小时,然后就睡着了。他还告诉我:孩子除了特定时间哭吵外,平时情况都很好,体重也长的不错,排便情况也好。我又电话问了他宝宝大哭时是否还有其他表现。当听到“脸涨得红红的;有时握着拳“——“的描述后,我几乎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他宝宝发生“肠绞痛”了。什么是婴儿“肠绞痛”1954年Wessel首先提出婴儿“肠绞痛”,认为该病首次多发生在3个月内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以不明原因哭吵为主要表现,每次持续时间3小时,一周发生3次以上,病程多超过3周。近期有Hyman提出:如果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在夜间相似时间点连续1周以下,发生不明原因持续性哭吵,也可认为发生婴儿“肠绞痛”[1]。婴儿“肠绞痛”的症状婴儿持续哭吵过程中,多伴随腹胀,四肢屈曲。此外,婴儿还会突然小脸涨得通红,手脚乱踢,有时还会出现尖叫,“角弓反张”等表现。上述症状一般在四个月龄后明显缓解,一般等到宝宝6个月大,就完全缓解了。因此,一般认为婴儿“肠绞痛”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婴儿“肠绞痛”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一定关系:(1)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可能包括胃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及消化道自身功能的不成熟。(2)牛奶蛋白过敏母乳喂养的婴儿肠绞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配方奶喂养婴儿,提示牛奶中部分蛋白可能会诱导肠绞痛的发生。(3)胃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国外研究提示:发生肠绞痛婴儿消化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乳酸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上述菌群失调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引起肠道气体过多(肠胀气)(4)亲子关系研究认为:亲子间关系密切,互动较多的婴儿发生肠绞痛的概率减低。此外,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的过分焦虑也可能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发生。该推测存在一定争议,因为这个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5)其他:母亲吸烟,母亲年龄增加,第一胎宝宝这些也可能是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原因。婴儿“肠绞痛”的诊断还是给医务人员“留点活干吧!”婴儿“肠绞痛”的诊断需要依靠对病史的询问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有的医生会进行尝试性治疗以帮助明确诊断。作为专业的儿科医师在做出婴儿“肠绞痛”诊断前,还是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特别是肠套叠(虽然非常罕见)。因此,笔者还是建议家长进行专科检查。当婴儿“肠绞痛”诊断相对明确后,家长反而可以放宽心态。婴儿“肠绞痛”的治疗“发病机制越不明确,治疗手段越是多样!”对于婴儿“肠绞痛”的治疗,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有时和同事开玩笑的原话:“治疗家长的心态。”因此,对于婴儿“肠绞痛”后,笔者会告诉家长这个不一定疾病,可能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不会持续很久,自己会消失的。当然,对于一些非常焦虑的父母,我可能会进行如下建议:(一)饮食调节:1.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牛奶或奶制品,如果2周后婴儿“肠绞痛”症状有所改善,那么母亲需要继续同样饮食回避至少至宝宝6月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那么,可以尝试运用益生菌,服用2周后,如果宝宝症状有时缓解,继续运用益生菌,如果仍无效,可以考虑给予宝宝一定药物治疗。2.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建议给宝宝尝试喂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2周,如有效,可考虑继续喂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无效,考虑喂养深度水解蛋白2周,如有效,考虑继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无效,改回普通配方奶喂养。(二)药物使用1.西甲硅油虽然,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未提示西甲硅油可以缓解婴儿“肠绞痛”[2]。但是,临床使用西甲硅油确实能缓解部分婴儿的“肠绞痛”。2.益生菌基于目前研究:益生菌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婴儿“肠绞痛”;然而,在益生菌的种类选择,运用疗程等方面不同研究的结果仍不一致,建议家长可以询问专业儿科医师再做出决定。3.乳糖酶部分个案文献提示:乳糖酶能够缓解部分患儿“肠绞痛”的症状。(三)其他如推拿术,针灸术等。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推拿按摩可以治疗婴儿肠绞痛,但是研究证实:婴儿抚触或按摩可一定程度缓解母亲的焦虑情绪。总结:婴儿“肠绞痛”对于宝宝和父母来说,可能都是一个相对痛苦的经历。但是,婴儿“肠绞痛“是一个自限性疾病(现象)。家属切莫过分担忧,特别是宝宝母亲,一定要调整好心疼。1.Hyman PE,Milla PJ,Benninga MA,Davidson GP,Fleisher DF,Taminiau J: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eonate/toddler.Gastroenterology2006,130:1519–26.2.Drug and Therapeutics Bulletin:Management of infantile colic.BMJ2013,347:f4102.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门诊时发现:要求检查舌系带是否过短的家长越来越多。而当我询问家长你们为什么会觉得孩子舌系带过短时,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支支吾吾,大多的回答是:我们在网上看到,或听别人说“这个病”很严重,因为这病会影响小孩的讲话。事实上,对于0-3月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舌系带的正常长度及平均厚度目前无据可查,我们仅能从一些临床表现中找到蛛丝马迹。通常情况下,我会问家属几个问题:你们觉得宝宝母乳喂养有困难吗?你们平时有没有看到宝宝的舌尖伸出红唇外或者宝宝伸舌时舌尖中部是否有一条小沟?有时在听完家长的答案后,我甚至不愿意去吵醒熟睡中的宝宝,就为了去证实下“宝宝没有舌系带过短”。我大都会问答家长:舌系带发育有一个过程,你们等孩子长大些,再去专业口腔科医院去进行检查。1.什么是“舌系带过短”舌系带短,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舌底下正中处的舌系带过短,使舌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舌头因而不能伸长到口外,或往上不能接触上唇;舌前伸时,因舌系带短拉着舌头,使舌头的背面有小的凹陷,人们俗称为“大舌头”。2.“舌系带过短”的危害(1)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舌在口腔内活动,影响吐字和发音,尤其对卷舌音、腭音及舌音影响较大。此外,舌运动受限制后,对咀嚼运动也会有一定影响影响。(2)在婴儿时期吮奶时,由于裹不住奶头而出现漏奶现象无法吃到足够的乳汁,这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长牙后,舌底部可能会因为受到下门牙的磨擦导致溃疡。3.新生儿舌系带过短大多是“暂时现象”新生儿期,舌系带可以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此后,随着舌发育,舌系带会逐渐向舌根方向退缩,一般需要到2岁左右,舌系带才会远离舌尖。新生儿期舌系带多处在紧张状态,出现“舌系带过短”表现多是暂时生理现象。4.舌系带过短的理想矫正时间从舌系带过短的危害主要危害1)母乳喂养困难2)构音异常。因此,常见舌系带矫正术理想时间有两个:1)早期如果宝宝存在由于舌系带过短导致母乳喂养障碍时,宝宝需要接受手术,一般多为舌系带切开术。美国儿童牙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的指南提示:建议给出现母乳喂养障碍的儿童进行舌系带的成型手术。2)一般在5岁左右,因为此时宝宝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构音问题,且能较好的配合手术后护理。AAPD同时强调:舌系带的治疗应该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有时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判断。5.走出“误区”(1)剪了舌系带能早开口这完全就是扯淡。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收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遗传和后天环境等。肯定不是这“一剪刀”能解决问题。(2)新生儿舌系带过短,剪了干脆省事新生儿剪舌系带切开术确实是一项相对简单的操作,但是也存在术后感染可能。此外,新生儿期进行手术,约30-50%发生重新粘连(疤痕挛缩),导致舌系带更短,尤其上舌系带较粗者。(3)舌系带过短修剪后一定能改善构音这不一定,不是说做过手术,发音就一定会准确,也有部分舌系带过短者虽经手术,口齿仍不清晰,其术后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小结:基于目前研究:舌系带的发病率在0.1%-2%之间不等。母乳喂养问题,舌部运动问题以及发音障碍是报道的舌系带过短伴随的主要临床问题,新生儿可以存在“暂时性舌系带过短”现象,除非存在明确母乳喂养困难,不要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盲目进行舌系带过短的治疗。
二宝生后第二天,爱人突然问了我一句:“我家二宝会是溶血儿吗?”“不会吧!”我故作镇定地回答她,可心里却也打起鼓来。因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其实知道二宝的血型如果和我一样,宝宝确实可能会发生溶血病的。爱人随后又问了我一句:“发生溶血是不是很危险?你平时会这么做啊?”我的天啊,我儿子不会真的发生溶血吧,不是都说女人的第六感特别灵嘛。“要不我们去给二宝验个血型?”我已经开始迷糊了,脑子里仿佛出现二宝发生溶血后变得皮肤变得黄黄的景象。接下来,“新生儿溶血筛查”、“蓝光治疗”、“换血治疗”这些专业医学词汇就不停的从我脑海了涌现出来。就像许多小火星,刚扑灭一个,又看见一个。我彻底凌乱了。最后,爱人又来了一句:“能治好吧?,不会发生什么后遗症吧?”这个问题倒反而让我冷静下来了。于是,我就面对患儿家属一样,和爱人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沟通。以下我简单罗列了一些和她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Q1:爱人怪我为什么产前没建议她去做溶血筛查?A1:通过产前溶血筛查确实能够提早发现新生儿溶血病,但是假阳性率也非常高,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有发生溶血却错误的被认为发生溶血了。事实上,产前进行的溶血筛查主要通过检测母体内某种物质的水平高低,来判断是否存在溶血可能。一般认为这种物质的水平在1区(低水平)不发生溶血,而在3或4区(较高水平),则发生溶血病的可能较大。而事实上动态观察体内这种物质水平的变化可能更有临床意义。Q2:O型血妈妈和非O型血父亲所生的孩子到底有多少会发生溶血?A2:是否发生溶血其实是与所生孩子的血型有关,如果他们的孩子不是O型血,那么大约有10%左右的可能发生溶血。因此,O型妈妈孕期及分娩后真的不要过分去担心新生儿溶血的问题。事实上,A型血母亲和B型(包括AB型)血婴儿或者B型血母亲和A型(包括AB型)血婴儿也会发生溶血。所以,ABO溶血真的不是O型母亲的专利。(如果宽慰爱人的同时,造成更多妈妈的恐慌,那我真是罪过罪过了)。Q3:你们平时是怎么发现孩子有溶血病的?A3:一般情况下,有溶血病的孩子出现黄疸的时间会比较早些(有的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比较重,住院期间,我们会通过仪器去测量皮肤黄疸的程度,出院后,我们会通过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疸的范围。如果黄疸程度超过正常范围,母亲和孩子又存在血型不合的因素,我们会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的检查,这个比较专业,你就不要细问了。Q4:发生溶血的新生儿会不会有生命危险?A4:(这么绝的问题,我能不回答不?)从我的临床经验看,一般情况下,如果能每日常规检测黄疸水平,即使发生ABO溶血,通过合理的治疗,新生儿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我们临床碰到发生因为溶血导致严重后果的孩子,一般都发生在出院后,没有重视黄疸问题,等到孩子发生因为黄疸导致的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后才来医院治疗,这样后果就很严重。Q5:问题又来了,那你们一般怎么治疗孩子黄疸?A5: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蓝色的光源对孩子进行照射,来降低黄疸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称所谓“照蓝光”。当然有的孩子通过这种方法治疗后,黄疸不能下降,我们会用最后的大招:换血治疗——通过逐渐将其他人的血输入体内来换置孩子黄疸很高的血。这个听起来很可怕,医生操作起来也不简单,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会采用。因此,蓝光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方法。(提醒下是用蓝光,不是紫外线,OMG前几天听一个家长讲用紫外线治疗直接把我雷翻了)。Q6:这个病能断根吗?A6:断根,断根,必须的。后面省略n字(溶血病的孩子等到体内破坏红细胞的物质用完后,就不会再发生溶血了。当然,有的孩子因为红细胞破坏过多,会造成孩子贫血,有的ABO溶血孩子后期会需要输血治疗。这个我真的不想再让爱人知道了,等下我又要对她进行贫血相关问题的科普了)。大概交谈了1个小时,爱人似乎明白了,也累了,就睡着了。这下轮到我自己纠结了,要不要给孩子去查个血型。经过几分钟的思想斗争,我决定顺其自然,过几天如果孩子需要进行抽血检查,顺带查个血型吧。后记:孩子的黄疸也一直在正常范围,而且孩子的血型是A型,我推测:孩子属于那大多数的90%人群,没有发生溶血。本文系朱佳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于出生孕周小、低体重患儿的致盲性眼病。早产或低体重的新生儿视网膜血管没有完全发育到视网膜周边,即视网膜是不成熟的。部分早产儿,未成熟的视网膜边缘会产生异常的新生血管,随后带来出血、纤维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等。 我国2014年12月颁布了《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指南》明确规定,出生体重
对于早产儿,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因为妊娠期前6个月时胎儿储铁较少 但往往在最后3个月时储铁能力才大量增多。所以提前出生的早产儿的储备铁是不足的。同时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 铁的需求量也会急剧增加。 母乳中每100ml含铁有0.15mg 吸收率约有:50%~70% 而普通牛乳中每100ml含铁仅有0.1mg 并且吸收率也只有:10%。所以喝牛乳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而不管是母乳还是牛乳对于低体重早产儿来说。铁的总需求量依然都是不足的。 那么早产宝宝补充铁剂多少比较合适呢 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铁2~4mg/Kg/每日 直到矫正月龄1岁。 最晚也要出生后二月开始?铁剂。 对于体重增长较快的早产儿/低体重宝宝 即使使用了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 仍可以采用较低的2mg/Kg/每日的标准。
新生儿黄疸多由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的临床问题。由于初生时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我国绝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传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传统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是血清胆红素增加在一定范围即胆红素足月儿≤220.6?mol/L(12.9 mg/dL),早产儿≤255?mol/L(15.0 mg/dL)。 病理性黄疸是指出现以下情况 ☆ 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以内) ☆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mol/L(12.9 mg/dl),早产儿>257(15 mg/dl) ☆ 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mol/L(>5 mg/dl) ☆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 ☆ 黄疸退而复现 ☆ 结合胆红素超过34?mol/L(>2 mg/dl)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常见以下情况 ☆ 母乳性黄疸 ☆ 早产 ☆ 宫内感染 ☆ 新生儿败血症 ☆ 红细胞增多症 ☆ 血液外渗如头颅血肿 ☆ ABO溶血、蚕豆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 ☆ 消化道及胆道疾病 黄疸不及时治疗的危害主要见以下情况: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神经毒性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核黄疸:胆红素毒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除了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还会对新生儿心肌组织、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目前我国在新生儿黄疸的随访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即使在少数大城市的医院,也未形成正规有效的新生儿黄疸随访制度,更何况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这是导致我国目前胆红素脑病高发的最重要的因素。新生儿黄疸要针对个体具体评估其风险,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家娃TCB 15 mg/dl没风险,不代表对你家娃没风险,所以一定不能一刀切。家长们要加强对黄疸的认识,做好出院后黄疸的随访,可以在社区医院、各大医院儿科及通过网络进行资询、就诊,做好黄疸的管理。
现在很多职场妈妈结束3个月产假后便要重返工作岗位。但由于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身体、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益处。因此,很多职场妈妈坚持踏上背奶路,宝宝也会被迫接受奶瓶喂养。然而,已经习惯亲喂的宝宝通常会抗拒奶瓶,妈妈们必须掌握从亲喂转为瓶喂的技巧,才能有效避免宝宝拒绝奶瓶喂养的困扰。下面,主要阐述一下宝宝奶瓶喂养的喂养技巧和注意事项。喂养技巧:1、刺激宝宝引起吮吸反射后再喂。具体操作可以如下:轻轻地触碰宝宝靠近自己身体一侧的脸庞并诱发宝宝的吮吸反射,当宝宝偏转头时顺势把奶嘴插入他的嘴里。这时需要注意,不要把奶嘴捅得过深,以免呛着宝宝。2、喂奶时奶瓶要倾斜。喂奶时要将奶瓶后部始终略高于前部使奶嘴充满奶液,之后再送进宝宝的嘴里,可以有效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如果发现奶嘴瘪下去,可以转动一下奶瓶,或者将奶瓶拔出,嘴,让空气在进入瓶中,再次开始喂养。3、妈妈在给宝宝喂奶完毕后,要尽快拔出奶嘴,避免宝宝吸入空气,此外,还可以把宝宝扛在你的肩上,轻轻地按摩他的后背、轻拍几下。喂养过程中,尽量让宝宝自己控制喂养速度,别强迫宝宝一口气把奶喝光。4、把握好新生儿的奶粉喂养时间,每一次喂奶的时间相隔不能太长也不能相隔太短。在宝宝新生儿期需按需、不定时的随时随地喂。当孩子饥饿性啼哭时,即给予哺乳;新生儿期宝宝一般睡眠时间在2-3小时。如果宝宝出现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或者长时间拒绝喂养,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专业医疗咨询。注意事项:1、 满月之后即可开始训练有计划重回职场的妈妈,不管是决定配方奶喂养还是背奶,都需要及早用奶瓶喂养以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喝奶方式。一般建议在计划给宝宝完全转为瓶喂的前两周,需要开始转换过程。因为突然转变的话,宝宝可能会有强烈的抗拒反应。。2、循序渐进,逐步转换除了提早给宝宝适应之外,妈妈还应注意在刚开始转换时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比如从一天一次瓶喂慢慢增加到两餐瓶喂,或是调整为白天瓶喂,晚上亲喂的方式,避免一开始就突然完全改成瓶喂。此外,改用奶瓶时,建议由家人来喂奶,以免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而拒绝用奶瓶喝奶。3、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有分不同的尺寸大小,就连奶嘴洞也有不同的类型之分,例如圆洞、十字洞、Y字洞等。妈妈们应当根据宝宝月龄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一般来说,0~3个月的宝宝可以选择流量小、接近母亲乳头的人工奶嘴,使婴儿吮吸时的感觉更接近母乳喂养。一些品牌的实感系列奶嘴,因为更接近母亲真正的乳头,有助于宝宝在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之间进行平滑的转换。此外妈妈们还需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要给宝宝换相适应的奶瓶和奶嘴以适应宝宝的需求。4、在用奶瓶给宝宝喂奶之前,须洗净双手,取出消毒好的奶瓶、奶嘴。将调好的奶倒入奶瓶, 拧紧瓶盖。将奶瓶倾斜,滴几滴奶液在手背上,试试温度,感觉不烫即可。5、不要把尚不会坐的宝宝放在床上,让他独自躺着用奶瓶吃奶,这样非常危险,宝宝可能会呛奶,甚至引起窒息。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妈妈们一定要学习宝宝奶瓶喂养的每一个技巧并了解应该注意的事项,才能够让宝宝更好的成长。
匆匆数十载,每天都在赶。今年在天时地利人和保佑下,我又赶上了“二胎爸爸”的称号。自以为作为一名儿科专业医生,又有养育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对付这二宝,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可是出生第一天,二宝就给我上了一课:“配方奶加还是不加”。和大宝完全不同,二宝出生后2-3小时就开始拼命哭,这哭声那是嘹亮啊。作为专业选手的我,一瞧这架势马上得出结论“二宝饿了”。长期学习母乳喂养知识的我,马上叫醒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开始了第二次母乳接触(第一次,在手术室内)。看爱人喂奶的姿势那明显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看二宝吸奶的动作那也明显是专业训练的,可这两位硬是擦不出任何火花,于是乎我们三人就在吸吮-吐出乳头-哭吵中经历了2个小时。最后二宝累了,睡着了。整个晚上我和爱人被二宝折腾了5、6次。最后我们做到了“不添加配方奶”。但当我以为整个剧本会向“书本描述”方向发展时,二宝让我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第二天,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因为吃不到奶,二宝就是哭,头摇得像拨浪鼓。最后我妥协了,我给他添加了几次配方奶。第三天,爱人有母乳分泌了,我们就继续母乳喂养。到现在宝宝也一直母乳喂养。至今,我仍不知道自己第二天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母乳喂养管理办法”,是否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至少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发生“配方奶上瘾”,而且能坚持“母乳喂养”。关于宝宝如何喂养,目前国内总体现状是母乳喂养率太低了。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放弃母乳喂养了。而另一方面,为了倡导母乳喂养,不少医院甚至卫生管理部门出台了很多教条措施。从来不想也无力挑战权威,挑战“管理办法”的我,只是想告诉各位家长:1)母乳绝对是足月儿最佳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成份完备配合适当;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母乳的温度宜于婴儿食用而且清洁、新鲜,随时可食用,被污染的机会较少。2)坚持母乳喂养十分重要。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情感,降低减少婴儿过敏现象。此外,母乳喂养减少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的机率。3)对于某些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在充分早吸吮,勤吸吮后,仍无法满足宝宝正常需求时,“添加配方奶”至少不是十恶不赦的行为。宝宝不会对医院提供的配方奶“上瘾”。也就更谈不上像某些媒体上说的那样,医院和配方奶供应商“相互勾结”,让宝宝“配方奶上瘾”,从而谋求私利。4)对于坚持“完全母乳喂养”的家长,如果发现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发现体重下降过多(超过出生体重7%以上),出汗,四肢频繁抖动等情况下,需进行血糖检测,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可通过加强喂养或者通过静脉补充等方法尽快纠正,尽量避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此外,对于“完全母乳喂养”的家长,母乳喂养间歇一般无需添加白开水或者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