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被患者和同行问道,就补颗牙,怎么用那么长的时间?这就像蛋炒饭一样,谁都会做,但是真正做好,难度极高。直接上视频吧,常规的补牙,可能能用1年,两年,5年?而掌控了所有细节的补牙,将是对极致的追求,国外的病例报道说可以用终生。很遗憾呀,我还没那么老,看不到我补的牙能不能用终生。但是,追求极致,我想,这就是匠心吧。
⭐️创伤大小=牙龈切开、剥离翻开的量+去骨的量+施加力量的量+所需的时间。现在正规的拔智齿都是微创拔牙,微创是一种理念,核心一定是医生的操作,而不是看你用了某种器械。
💡再说一次,智齿下面的神经是下牙槽神经,万一损伤了会有患侧下唇、牙齿、牙龈麻木的症状;而不是面神经--它的损伤会导致面瘫。(以下前提都是正常拔除)。💡从片子上看,智齿和神经的关系密切,人都这样,有的人近,有的人更近而已;就像我们的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天生就挨着,不管有没有智齿,神经都在那里;💡绝大部分智齿的拔除都是牙根像牙冠方向脱位,也就是牙根是离神经而出,而不是去挤压、损伤神经,所以神经的损伤是少数;就算牙根紧贴神经,正常脱位对神经造成的损伤,绝大部分也是暂时性的,关键是不一定有症状当然也有多根、弯根、黏连、低位、超低位、各种变异……这些神经损伤的风险确实>常规的智齿。💡但常规智齿绝对是大多数!!!图中的几个智齿就是常规智齿,并没有啥特殊。💡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要拔智齿,但有问题的智齿一定要拔除!
上下智齿有对合才会有功能,有些上颌智齿萌出了,但位置不正/邻牙间隙大/伸长,都没有任何的好处,有些软组织嵌入,还可引起咬合创伤,长时间有癌变的可能。
什么是根尖手术由于慢性根管感染,根尖发育异常等等原因,根尖形成了囊肿,肉芽肿,即使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囊肿也难以愈合,这时,我们就需要将牙龈切开,刮除囊肿,切除根尖病变区,倒预备根尖,并且填入骨粉以及骨膜以促进愈合。 手术前,应该准备什么详细告诉医生你的身体情况,完善ct,各项血液检查,包括全血,免疫,凝血等,我们需要保证您手术的安全。 女性需要避开生理期,生理期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 术前可以服用一至两天抗生素,具体的一般医生会提前告知,手术前天需要保证良好的休息,当天需要吃早餐,不能空腹手术。 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术后当天,请不要刷牙,请使用我们给您开的漱口水,术后拆线前手术区域不能刷牙,口服抗生素,止痛药,每天刷牙后使用漱口水含漱,一到两天内可能会有血丝,属于正常现象,拆线后,保证复诊,我们需要确认您的治疗效果。 本文系孙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 牙齿为什么会疼? 我们的牙齿,像鸡蛋一样,从外到里分为坚硬的蛋壳(牙釉质),柔软一些的蛋白(牙本质)以及最核心的蛋黄(牙髓),蛋壳承担着咀嚼以及对抗外来的冷热酸甜以及细菌侵袭的作用。蛋白位于蛋壳内侧,他并不像蛋壳一样致密而坚韧,而是像筛子一样多孔的结构,通到蛋黄也就是牙髓之中,这不仅仅为冷热酸甜的刺激提供了便捷,更是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绿色通道”。所以当发生了牙釉质的损伤之后,就可能会发生牙齿的疼痛。(二) 不同的疼痛意味着什么牙齿的疼痛分为很多种,这里给您提供一个简单的测试(1) 牙齿是否会未经咀嚼,刺激自行疼痛是(转到第2题) 否(转到第3题)(2) 冷热刺激是否会疼痛都会很疼(A结果) 热疼冷缓解(B结果) 都不明显(转到第6题)(3) 冷热水会不会疼都会很疼 (C结果) 并不明显(转到第4题)(4) 咀嚼,刷牙时会不会疼痛会(转到第5题) 不明显(转到第6题)(5) 疼痛的方式刺激,敏感疼痛(C结果) 火烧一样针刺样疼痛(D结果)(6) 牙龈是否红肿,出血是(E结果)A 牙髓炎 需要根管治疗B 根尖周炎 需要根管治疗C 龋齿(虫牙),楔缺,或者牙本质过敏,隐裂等D 三叉神经痛E 牙龈炎,智齿冠周炎(测试仅供参考,以医生实际检查为主)任何的疼痛,都是身体在警告我们可能的威胁,千万不要小看,今早进行治疗,给您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有人这么说,在中国,口腔医师并不是一个好的职业,包括我身边的人,很少有人会主动的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极其少数的年轻一代的才朋友有洁牙的习惯,几乎没人知晓窝沟封闭和氟保护漆。这就直接导致了在中国,大部分人是牙痛,甚至是牙痛得难以忍受之后,才寻求牙医的帮助。 而来到我面前的患者却十分缺乏口腔疾病的知识,匆匆赶来的上班族因为请假困难,很多要求一次就要完成牙齿的治疗,有很多老人第一句话问的是,医生,给我开些药好吗,还有的人,在网上自己查阅百度,google后,自己对自己的疾病下了诊断,拿着厚厚的一叠搜索结果来说:医生,我是XXX病,请用XXX治疗方法。 作为牙医,往往此刻都是哭笑不得,不得不一个个耐心的给患者解释,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口腔内部检查结果,X射线摄影,往往才能确诊一个疾病,而牙科的疾病,往往药物是没有办法的,只有通过多次系统的复杂的治疗才能完成。 然而在事后,往往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和改善这样的一个就医习惯和现状呢? 还记得,我在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上,我的授业恩师曾经这么说,医学,不应该仅仅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医学科普一直以来都未曾停歇过,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科普,已经遍布社会,这必须感谢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如出门拜访邻居那样便捷。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大量浮夸,虚假,甚至是恶意的信息也充斥着互联网空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朋友转载的“救命方法”,里面描述的治疗急性心梗的方法居然是用针戳破耳垂放血,后面的评价是,即可痊愈。当时觉得背上一阵阵发凉,如果真的家里面有人心梗,而恰好旁边的人看过并且相信了这样的文章,那么病人错过最好抢救时间的后果不堪设想。作此文者,其无后乎! 医学,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如何的神圣,神秘,然而,如何脱下医学神秘的面纱,使他成为亲善的邻居,住在每一个人家的旁边,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需要静心思考的事情。作为医生,我建议我亲爱的同行们: 1.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科普,我知道,每一位医生都很忙,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的请向患者解释他的病情,并且告诉患者该如何来注意,多几句话,兴许我们能改变一个家庭 2.尽管工作很累,请一定留出时间来进行科普,个人博客,微信,好大夫等门户网站,花半小时的时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专业的知识 3.加大科普的力度,向所在诊所,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议,多进行科普的讲座,大医医国,一点一滴,小流终究能成江海 至此,在唠唠叨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向每一位患者建议: 1.学会关注自己的健康,并且从可靠的门户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在遇到身体不适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向医务人员求助,但很多患者会根据经验自行服药,如服用药物(OTC)不见好转,立马向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2.不要轻信非专业网络平台发布的医疗知识,若阅读文章中出现恐吓如:不XXX马上就会死!!!等句式,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如有问题,向专业医疗平台求助才是上策 3.配合医生治疗,在知道自己的疾病之后,我们鼓励患者自主查阅正规平台专业资料或科普资料,了解自己的疾病和预后,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等等,若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你的医师 4.在你掌握了很多知识之后,你就是一个小的专家啦,请将正规的知识,传授给你周围的亲朋好友,切忌添油加醋,夹杂过多个人情感。 让每一个人,都加入到科普的工作中来,让医学不再高高在上,真实平和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