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是指一类能促进体内电解质(钠离子为主)和水分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实现利尿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通过肾脏排泄进而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因此合理使用利尿剂,才能发挥它的良好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少肾脏损害。一、利尿剂的三大危险第一大风险,对电解质的平衡有影响,如果使用剂量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低钾、低钠血症。第二大风险,对血糖有影响。噻嗪类排钾利尿药能使机体对碳水化物的耐受性降低,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高血糖或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有隐性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使用,所以你在服用这一类利尿剂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血糖和血脂,如果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发现血糖异常,一定要停止服用。第三大风险,对于肾功能有影响,所以大量的使用利尿剂是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功能的损害。二、利尿剂伤肾,可以不吃吗? 利尿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石:它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影响肾功能的。如果心衰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倒会影响肾功能。当然,使用利尿剂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医生也会根据相关指标以及心衰的程度调整剂量。(90)呼吸功能锻炼是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法。呼吸功能锻炼是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法。吸功能锻炼是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法。三、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一个人所有的血管加起来大约有20万里长,可绕地球转2.6圈。这么长的血管有一处不通畅,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因此,保持血管畅通无阻就显得非常重要。预防性输液没必要越来越多的人还未发生中风、心梗前挂吊瓶“通血管”。打吊针来预防血管堵塞。但动脉粥样硬化这种长期的血管狭窄阻塞,是无法靠这些针来“打通”的。即使输液当下局部血管会扩张,但输液结束后不久,血管就会恢复原样。再加上随意输液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预防性输液这种事情没必要做。正确的做法戒烟: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喝足量的水:根据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成年人日均建议饮水量从原先的1200毫升上调到1500~1700毫升。多饮水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1.加强运动,减轻体重:有氧运动是很好的降压方法,长期运动会使舒张压明显降低。建议高血压患者在下午或者傍晚进行跑步锻炼,下午或者傍晚人体内激素的活性处于良好状态。1、避免空腹或饱腹散步:101水、电解质紊乱。呋噻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托拉塞米会导致血钾降低;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会导致血钾升高。此外利尿剂还会引起血钠、血钙、血镁的紊乱。所以在服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血电解质,尤其是长期口服呋噻米、螺内酯等利尿剂的患者。02肾功能异常或恶化。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或需要透析的患者,不宜使用氢氯噻嗪和螺内酯。在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时,避免与某些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环氧化酶COX-2抑制(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艾瑞昔布)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联用。03糖耐量异常。也就是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长期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时可能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尿糖为阳性,糖尿病患者确需使用利尿剂,需要加强血糖监测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04高尿酸血症。使用氢氯噻嗪、托拉塞米会出现血尿酸升高,可能导致痛风的发作,痛风患者不宜服用此药。05与磺胺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不宜服用呋噻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磺胺类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可以使用依他尼酸。06光敏反应。氢氯噻嗪会引起光敏反应,服药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穿长衣长裤,遮盖裸露的皮肤。
监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清晨测量的血压值,清晨血压的增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在观察到清晨血压升高时往往会感到忧虑。然而,正确理解并管理清晨血压对于控制整体血压水平非常关键。掌握这一点,高血压患者便能更加冷静和有效地应对血压波动,维持健康。清晨血压适当幅度升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即使血压正常者,血压也会呈现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睡眠最初数小时内血压明显下降,清晨时段从睡眠到觉醒过程中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觉醒时血压会比睡眠时增加10%~20%。清晨血压升高多少是有害的?家庭自测血压持续超过135/85mmHg。清晨血压如何获得?1)建议使用家庭电子血压计(原文链接→血压计的选择,你真的会了吗?),清晨6:00∽10:00起床后1小时内,每次测量2∽3次,一周测量3∽4天,取1∽2周的平均值。2)注意血压测量的情景问题(原文链接→教您正确测血压)。3)建议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4)测量前建议排空膀胱,尽量坐位测量。5)保持安静放松,避免在测量前进行运动。清晨血压测量有那些注意点?1)避免起床后立即进行测量,以免受到体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避免单次测量引起的心理压力:如果一次测量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不要立即感到紧张,可以尝试再测一次,或在不同的时间再次测量。3)不要过度依赖单次测量:即便在清晨6:00∽10:00之间血压也会呈现波动。所以如果一次测量结果偏高或偏低,不必过于紧张,这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波动或者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强调一段时间内(比如1周内3-4天)清晨血压的平均值。4)避免清晨“白大褂高血压”的干扰:某些人会因为情绪或者环境的影响导致血压(包括清晨血压)虚假升高,这被称为“白大褂高血压”。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识别“白大褂高血压”(原文链接→测个血压为啥还要背一天盒子呢?)。
心肌肌钙蛋白由TnC、TnI和TnT三种蛋白组成。当心肌细胞因任何机制受损时,肌钙蛋白就会释放到血液中,表现为cTnI和cTnT升高。与标准cTn相比,高敏cTn(hs-cTn)可检测出远低于正常参考人群第99百分位数(0.04ng/mL)的cTn,敏感性的升高使可检出cTn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为鉴别诊断带来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引起cTn升高的病因众多,但不同疾病cTn升高的程度并不相同,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图.肌钙蛋白升高的程度对病因的提示作用下面逐一详述。一、除ACS外,引起cTn升高的心脏原因:01. 急性心包炎虽然在心包中无肌钙蛋白,但由于心外膜参与炎症过程,肌钙蛋白可能升高。此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心肌损伤。急性心包炎的肌钙蛋白释放模式与ACS相似。急性心包炎与ACS可能同时存在,因此肌钙蛋白不能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但与ACS不同,肌钙蛋白阳性与急性心包炎不良预后无关。02. 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与MI均存在胸痛、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坏死。在活检证实心肌炎的研究人群中,肌钙蛋白阳性率为34%。研究还发现,肌钙蛋白比CK-MB更敏感,与急性心肌炎后1个月的心衰症状相关性良好。cTn持续升高的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03. 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通常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或心脏破裂综合征。这种心肌病最常影响具有潜在情绪或生理应激的老年女性,在男性和年轻患者中很少发生。该疾病被认为与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损伤、多支心外膜或多支血管痉挛以及局灶性心肌炎症同时发生。患者通常表现为胸痛和/或呼吸困难。ECG可显示ST段抬高伴肌钙蛋白升高。肌钙蛋白升高通常在前24h内达到峰值,但与ST段抬高型MI患者相比,升高幅度较低。04. 心动过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伴高心室反应或任何其他心动过速均可能通过增加心肌需氧量而引起肌钙蛋白升高,而不伴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受损导致的暂时性心肌细胞损伤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05. 心肌挫伤由于心肌细胞完整性受损,直接心脏创伤可能引起肌钙蛋白升高。Velhamos等入选了333例直接心肌挫伤患者,检查肌钙蛋白水平的预测价值。连续评价ECG、肌钙蛋白测量值以及选择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ECG和cTnT的阴性结果可直接排除钝性心脏创伤,而单独使用cTnI的阴性预测值为94%。二、引起cTn升高的非心源性原因:01. 慢性肾脏病ACS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然而使用肌钙蛋白进行诊断并不准确,原因是即使未发生急性缺血事件cTn水平也可能升高。心衰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合并症,前负荷和心肌应变增加导致心肌收缩蛋白损伤,后者泄漏到循环中。肾脏清除率降低是肌钙蛋白升高的另一原因。在肾衰竭中,cTnT升高比cTnI更常见。cTnI在血液中不太稳定,除透析过程中较高的清除率外,还与其更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有关;因此在肾损害患者中的价值优于cTnT。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脑损伤有可能导致去甲肾上腺素从心肌交感神经末梢大量释放到心肌间质,除交感神经末梢损伤外,后续还可导致肌细胞坏死和收缩功能障碍。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下,心脏损伤标志物升高的比例为20%~40%。在动脉瘤性SAH患者中,cTn与出血严重程度成正比,在预测SAH的预后中也起一定作用。03. 急性肺栓塞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与血清cTn水平升高有关。肌钙蛋白被认为是可能有助于决定进行溶栓或栓子切除术的风险决定因素。大面积肺栓塞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右心室扩张。右心室需氧量的突然增加、右心室壁内压的增加、心输出量的减少以及内皮介质如血栓素、5-羟色胺和内皮素的释放导致右心室缺血和损伤。04. COPD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脏合并症在COPD患者中常见。发现肌钙蛋白升高是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患者需要无创机械通气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加重期呼吸做功和耗氧量增加,胸内负压增加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可引起心肌损伤;此外,肺动脉高压恶化、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也会导致急性加重期的心肌损伤。05. 脓毒血症脓毒症中cTn的释放机制包括氧供需不匹配、内毒素或自由基的直接损伤、心肌炎症、细胞因子和血管加压药的作用、左心室壁张力增加和微血管凝血异常。在脓毒症患者中,cTn升高是潜在心肌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06. 剧烈运动耐力运动与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相关,尤其是cTn。耐力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可促进心肌肌钙蛋白的生理性更新。此外,应激诱导自由基增多,引起膜通透性一过性增加,可导致肌钙蛋白从胞质中漏出;还有报道显示,运动诱导的脱水、血液浓缩和酸碱平衡改变也与膜通透性增加相关。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常规用药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一)高血压成人常用剂量氨氯地平可用于成人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滴丸,具体用法剂量如下: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儿童常用剂量氨氯地平可用于6至17岁儿童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国外具体用法剂量如下:口服给药,剂量为2.5mg至5mg,每日一次。《实用儿科药物剂量速查手册》第5版中推荐的用法剂量如下:口服给药,剂量为0.1mg/(kg·次),每日1次,可根据需要递增剂量,但不得超过0.2mg/(kg·d)。(二)冠心病成人常用剂量氨氯地平可用于成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滴丸,具体用法剂量如下:治疗慢性稳定性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推荐剂量是5~10mg,每日一次;治疗冠心病的推荐剂量为5~10mg,每日一次。儿童常用剂量氨氯地平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儿童患者可显著推迟发作和延长总运动时间,亦为变异型心绞痛的一线药物,《实用儿科药物剂量速查手册》第5版中推荐的用法剂量如下:口服给药,剂量为1mg/(kg·次),每日1次,可根据需要递增剂量,但不得超过0.2mg/(kg·d)。(三)剂量调整肝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治疗高血压时,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治疗冠心病时,建议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较低剂量治疗。老年患者剂量调整治疗高血压时,老年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治疗冠心病时,建议老年患者使用较低剂量治疗。给药说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贮藏储存在20℃~25℃密封避光容器中。特殊人群用药妊娠分级:C级。哺乳分级:L3级。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1.1%)、嗜睡(1.4%)、疲劳(4.5%)内分泌代谢:水肿(1.8%)胃肠道系统:恶心(2.9%)、腹痛(1.6%)、厌食、便秘、吞咽困难、腹泻、胃肠胀气、胰腺炎、呕吐、牙龈增生(发生率低)心血管系统:心悸(1.4%)、潮红(1.5%)、胸痛、外周缺血、晕厥、心动过速、血管炎(发生率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减退、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震颤、眩晕肌肉骨骼系统:关节痛、关节病、肌肉痉挛、肌痛 精神病学:性功能障碍、失眠、紧张、抑郁、梦境异常、焦虑、人格解体 皮肤及附件: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瘙痒、皮疹、红斑性皮疹、斑丘疹性皮疹 特殊感觉:视力异常、结膜炎、复视、眼痛、耳鸣 泌尿系统:尿频、排尿障碍、夜尿自主神经系统:口干、出汗增多 代谢和营养:高血糖、口渴 造血:白细胞减少、紫癜、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乏力、疼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心动过速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禁忌证禁止用于已知对氨氯地平敏感的患者。注意事项1.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是可能的,特别是在主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由于作用的逐渐发生,急性低血压是不太可能发生的。2.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加重在开始或增加氨氯地平剂量后可出现心绞痛加重和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严重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肝功能衰竭由于氨氯地平被肝脏广泛代谢,肝功能受损患者血浆消除半衰期(t1/2)为56小时,因此,对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时,减慢滴定速度药物过量过量表现1、外周血管过度扩张、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2、在人类中,故意过量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经验是有限的。3、小鼠和大鼠单次口服氨氯地平的剂量分别为40mg/kg和100mg/kg,可导致死亡。4、狗单次口服剂量为≥4mg/kg的氨氯地平(按mg/m²计算,是人类最大推荐剂量的11倍或更多),引起明显的周围血管扩张和低血压。过量处理1、立即停药。2、促进排泄:大剂量口服者,给予催吐、洗胃、导泻、活性炭口服。3、对症治疗:(1)如果发生大量过量,应启动积极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监测。(2)频繁地测量血压。(3)如果发生低血压,应提供心血管支持,包括抬高四肢和积极输液,缓慢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0~20mL,必要时可重复。如果低血压对这些保守措施仍无反应,可考虑使用血管加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同时注意循环量和尿量。(4)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给予阿托品,必要时心脏起搏治疗。4、由于氨氯地平与蛋白质高度结合,血液透析可能无用。
临床中常用的「倍他乐克」,主要成分为美托洛尔,包括两种剂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经常出现混淆。1)溶解度不同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溶解度>700mg/mL,进入血液中迅速释放。而为了得到缓慢持久释放的目的,应用琥珀酸盐代替酒石酸盐使得琥珀酸美托洛尔溶解度约为200mg/mL,有效缓解溶解速度,并通过多单位微囊系统稳定持续释放。2)剂型不同琥珀酸美托洛尔为缓释剂型,由微囊化的颗粒组成;每个颗粒⽤聚合物薄膜包裹,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片接触液体后快速崩解,颗粒分散于胃肠道表面,药物的释放不受周围液体pH值的影响,血药浓度平稳以几乎恒定的速度释放约20小时。3)体内过程不同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服药后1~2小时达到最大β 受体阻滞作用。血浆半衰期为3~5小时。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服药后平稳释放,血药浓度无明显峰⾕现象。相同的给药剂量,缓释片的峰浓度仅为平片的1/4,控制心率更平稳,安全性更⾼。4)服用方法不同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2~4次/日;受⾷物影响较⼤,应空腹服药。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1次/日;最好在早晨服⽤,可掰开服⽤,但不能咀嚼或压碎,同时摄入食物不影响其⽣物利用度。5)平片与缓释片的剂量转换美托洛尔常用的剂型和规格: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规格有:25mg/片、50mg/片、100mg/片;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规格有:23.75mg/片、47.5mg/片、95mg/片。两种剂型的剂量换算为:平片 50mg=缓释片 47.5mg,若平片改用缓释⽚,应遵循日总剂量1:1的转换原则。6)临床应用比较①心律失常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平片及缓释片两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水平,HRV包括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D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以及SDA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结果显示缓释片组患者的 QTd显著低于平片组;缓释片患者的SDANN、SDNN以及RMSSD显著高于平片组[1]。由此证实缓释片对于心率的稳定性优于平片,对于心律失常的控制更为安全有效。②心力衰竭在一项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中显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有效率、LVEF、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
近年来,中国人颈动脉有异常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最新的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1] 显示,有1/3的中国成年人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男性多于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从青春期开始逐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到了60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让我们一起看看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否有好的方法进行预防及干预?什么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其危害是什么?颈动脉斑块是颈部的动脉血管动脉硬化后,逐渐加重,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就会形成斑块。颈动脉斑块加重就会导致颈动脉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就会导致缺血,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缺血性脑梗死。也就是说颈动脉斑块只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颈动脉斑块通过超声就能发现,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约为 0.8mm~1.0mm。当其数值 >1.0mm就被称之为IMT增厚,当其数值 >1.5mm则称之为颈动脉斑块。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更容易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及起始段,主要是因为这里血流速度缓慢,脂质及炎性物质容易发生沉积,最终形成斑块。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2],50%~75%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021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3] 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斑块内出血的存在是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颈动脉斑块和卒中、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预防卒中和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分类有哪些?分类一:根据斑块稳定性1.易损斑块容易损伤,不稳定,容易脱落,这类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就会导致急性脑梗死。形成原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皮细胞脱落伴有表层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左右、纤维膜破裂、大脂质核心等等,都能引起易损斑块形成,从而诱发急性脑梗死。所以易损斑块的筛查、诊断、治疗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意义重大。易损斑块的特点就是表面不光滑、不规则形状;超声检查提示低回声或没有回声。2.非易损斑块 稳定的斑块,不易脱落,表面光滑,外形规则。超声检查示强回声。分类二:根据血管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可分为<50%的狭窄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019年一项荟萃分析[4] 探讨了颈动脉斑块的可调控危险因素,研究人员纳入了1962年~2018年的76项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其中4种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所有的斑块均需要治疗吗?•狭窄超过50%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狭窄小于50%的,没有合并其他疾病,可以先通过健康生活来控制;•狭窄没有超过50%的,但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危险因素的,同时经过血脂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的,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 狭窄程度超过70%,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无症状易损斑块: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使LDL-C<1.8mmol/L;无症状非易损斑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即可。有哪些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他汀类及抗血小板类药物1)他汀类药物——最基础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药,可以降低血液中LDL-C。LDL-C是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在降低之后,就可以抑制斑块的生长。且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的代谢,使斑块中脂质核心的密度变大,体积变小,让斑块变得更「硬」更结实,从而不容易破溃。2)抗血小板药物当斑块破溃时,抗血小板药物就会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纤维蛋白,从而预防血栓形成。目前来说,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50%),一般应服用阿司匹林(75~150mg/d);若患者只是存在一处或多处斑块,但未导致管腔狭窄,或虽有狭窄但狭窄程度<50%,则需要结合患者所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此类患者若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且无法有效纠正这些危险因素时,则建议用阿司匹林(75~150mg/d):•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mmHg);•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TC≥6.2mmol/L或LDL-C≥4.1mmol/L或HDL-C<1.0mmol/L);•肥胖(体质量指数≥28);•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吸烟。另外,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如正在使用抗凝药、消化道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症等),在未纠正时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2.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都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适应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无创检查狭窄≥70%或血管造影狭窄≥50%;或没有症状但血管造影狭窄≥70%。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即在颈部血管放支架,利用支架把狭窄的血管管腔给撑起来,与心脏冠状动脉放支架是一个道理。然而,以上的治疗方式只是医疗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对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很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有哪些呢?不管颈动脉斑块的狭窄程度有没有超过50%,都需要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加重。甚至可以说没有颈动脉斑块也要健康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对于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更应该健康生活。①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低盐、低脂、低糖。②戒烟、限酒抽烟会促使冠状动脉硬化,抽烟者的斑块率明显高于不抽烟者。少饮烈性酒。③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睡眠要规律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不要超负荷运动,少熬夜。④对基础疾病积极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降低血压、血脂治疗。⑤定期检查特别是超过5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以及「三高」人士,建议每年最好查一次颈动脉超声。经上述积极治疗后动脉斑块可能缩小或消失吗?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ASTEROID的研究[5],结果发现,经生活方法干预及积极治疗后LDL-C降低53%,有78%的患者斑块实现了逆转。另一项名为SATURN的研究[6] 也发现,将LDL-C降到1.6mmol/L,冠状动脉斑块出现明显缩小。小结总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加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原因,对于颈动脉斑块必须是预防为主。已经发现的颈动脉斑块,一般建议超过狭窄50%的时候需要吃药,药物以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为主,但应视具体而定。总结: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硬化是目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将近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病,40岁以上的成人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是40%,60岁以上老人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是90%。分类:临床上,常把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分别是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轻度狭窄,指颈动脉管腔内径缩小不到50%;中度狭窄,指颈动脉管腔的内径缩小50%~69%;重度狭窄,颈动脉管腔的内径缩小70%~99%;颈动脉闭塞,指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的血流完全闭塞不通。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每增加0.1mm,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10%到15%,患脑卒中的危险会增加13%到18%。危害:如果在颈动脉上发现了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那么,全身其他部位的中小动脉,如冠状动脉、脑颅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可能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或者都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远了。意义:所以,防控颈动脉斑块,不但能阻止脑中风的发病,同样能降低和阻止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动脉硬化、尿毒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截肢的发生和发展。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防治应从病因入手,阻止稳定性斑块向易损斑块的转化。同时要控制稳定性斑块的生长,减轻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缩小斑块。治疗要注重个体化的原则,颈动脉支架置入及内膜的手术治疗不是常规的治疗措施,要在多学科会诊的指导下实施。
临床工作中,患者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我吃的这个降压药,血压一直控制很好,可是最近天一冷,血压控制不住了,人也不舒服了,咋回事?是药物失效了吗?其实,人的血压可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点。对于普通人,血压季节性变化通常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干预;但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近日,我国发布《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策略进行了阐述。季节对血压的影响01血压波动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研究显示,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5/3mmHg。针对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02节律改变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易受血压季节性变化的人群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因为这些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差等病理情况,对季节性气温变化更敏感,因此受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更显著。血压波动是否可以自行调整降压药物一般不建议。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例如气温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等。一定程度的血压波动是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结果。不建议在血压一出现波动的时候就立刻加药或者减药。只有在血压出现持续波动,并且自身有一定经验的时候,才可以自行调整药物。提倡血压出现持续波动,尤其是伴随身体不适时,咨询医生,听从专业医生合理调整药物。出现血压波动时该咋办01加强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换季时适度增加家庭血压监测的频率,发现血压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对血压进行有效干预。尤其是晨起血压的监测,有助于发现气温对血压的影响。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排除白大衣效应,可测量全天的血压水平,包括清晨、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02注意防寒保暖、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快、早晚温差较大,如果不注重保暖措施,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因身体受凉而引起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出现不适症状。所以高血压患者在秋冬季节做好保暖措施是十分重要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稳定血压,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坚持合理和适度的运动。在季节变换,气温骤升骤降时,出现血压波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在适度的范围内或者血压变化持续时间短暂,同时血压变化并不剧烈时,其实不用过度担心和焦虑。对此现象有科学的理解,有助于保持情绪平稳,也有助于平稳度过秋冬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对血压造成的影响。03灵活调整降压方案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气温降低时可能出现血压大幅升高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冬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夏季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发现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伴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建议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避免遗漏可能的夜间血压升高,防止下调药物剂量造成夜间血压不达标。有既往药物调整经验的患者,可以尝试自行调整,1-2周以后血压仍然控制不理想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意见。无既往经验,同时无法判断是否是气温变化对血压产生影响时,也提倡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建议(1)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2)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3)无需频繁监测血压,避免产生对血压变化的焦虑。关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建议(1)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动态血压监测项目。(2)高血压患者尤其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一项对全国29个城市125家二级以上医院的心内、普内、高血压和老年科门诊的4110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1689名患者血压控制不佳(>140/90mmHg),但未做任何调整。我们看到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的高达45.6%,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但仍然未进行任何调整的现象呢?常见原因如下:①认为自己目前的血压水平虽然>140/90mmHg,但仍然可以接受。②在测量血压>140/90mmHg时,认为本次是偶然的血压波动。③长期监测血压>140/90mmHg,因不想调换所吃药物等,拒绝更换治疗方案。④担心低血压风险,拒绝药物调整。⑤担心增加不良反应,拒绝药物调整。⑥担心费用因素,拒绝药物调整。您是不是也这样想呢?我们将上述原因称为“治疗惯性”。治疗惯性是指在血压未控制的情况下未改善治疗行为。01降压不达标可导致患者心血管风险升高2倍以上,那血压不达标有多少是因“治疗惯性”导致的呢?答:调查发现:总体血压未达标患者中治疗惯性发生率高达87%,可见这个治疗惯性可是我们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进而充分获益的“拦路虎”。02那为啥我的降压药都是在医生门诊开的,医生也往往没有给我把这治疗惯性给及时纠正呢?答:门诊特点是:人流量多、就诊时间短。是否需要更换药物需要进行多次血压监测,而不是根据偶然一次测得血压调换药物,同时还要考虑并排外“白大衣现象”导致的血压虚高。因此,医生往往难以通过门诊上的短暂时间了解到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波动水平,因此,门诊的一次血压,帮助不了医生全面地了解你的血压情况。建议就诊时带上连续一周的家庭血压监测结果,会非常有帮助。03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让自己出现治疗惯性呢?为了避免出现治疗惯性,我们建议:01进行家庭血压的监测监测方法: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前一小时、睡觉前一小时进行,并及时做好记录。02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检查动态血压可全面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全天血压情况,有效避免因紧张等因素导致的血压波动影响对真实血压的判断,并及时发现夜间高血压等情况的存在。03及时就医如连续2-3日监测血压均>140/90mmHg或者动态血压也提示血压不达标时,应该及时就医,让医生来帮助您明确血压波动的原因以及进行降压方案的调整使血压达标,从而将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
随着大众自我健康意识提高、家庭电子血压计的普及,门诊时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患者在家中测量的血压经常是高的,但到医院就医时测量血压又是正常范围,这属于高血压吗?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其实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隐蔽性高血压”,属于高血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期科普,我们将对相关疑问一一解答。01什么是隐蔽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是诊室血压<140/90mmHg,而24h动态血压或白天或夜间血压升高。02隐蔽性高血压该如何诊断?目前主要诊断隐蔽性高血压方式主要有两种:家庭血压测量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灵敏度更高。我国的多中心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登记研究显示,相较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测量低估约10%的隐蔽性高血压。03对哪些人群需要筛查隐蔽性高血压?临床目前尚无法对所有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进行隐蔽性高血压筛查,因此对于隐蔽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如男性、超重或肥胖患者、吸烟者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等推荐进行筛查。对于诊室血压处于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现明显的靶器官损害者,又无其他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需要考虑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来筛查隐蔽性高血压,以免漏诊。04隐蔽性高血压对我们的健康有怎样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结果均一致表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相仿,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且无论是单纯白天高血压或单纯夜间高血压,不管是诊室血压属于理想血压还是正常高值,只要是动态血压异常升高,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都显著升高。对于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者的心脑血管风险约为血压控制正常者的1.8倍。05如何治疗隐蔽性高血压?(1)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限制钠盐摄入,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2)国内一项相关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对于预防靶器官损害是有益的,因此对于隐蔽性高血压应该及时启动或强化降压药物治疗
安宫牛黄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备受关注。门诊很多高血压病友常常咨询自己能否服用安宫牛黄丸。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安宫牛黄丸的基本情况,讨论高血压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其进行解析。什么是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原料主要由牛黄、水牛角、麝香、朱砂、雄黄等多种中药组成。安宫牛黄丸的功效是镇静安神,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解郁开窍,其病机是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安宫牛黄丸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癫痫等疾病且中医辨证为热证、实证的辅助治疗,虚证、寒证不可使用。高血压患者能否服用安宫牛黄丸?宫牛黄丸并非常规的降压药物针对高血压患者是否能够服用安宫牛黄丸,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首先,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进行控制。临床上,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措施,而安宫牛黄丸并非常规的降压药物。此外,从中医辨证角度而言,高血压并非都是热证、实证,若使用不当,有时不仅无效,反而适得其反。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根据现有研究和临床经验,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例如中风、癫痫等。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属于这类疾病范畴,因此,单纯从使用目的上考虑,安宫牛黄丸对高血压本身并无直接治疗作用。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在剂量、配方等方面经过充分的科学验证,并有明确的监测指南。如若同时服用安宫牛黄丸,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的使用需要在中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基于以上理由,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任何中药制剂之前,一定要咨询中医专科医生的意见。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伴随疾病以及已经使用的药物等因素来作出科学的判断。总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的医嘱,并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对于中药制剂的使用,尤其是安宫牛黄丸这样处方中含朱砂、雄黄的复方制剂,一定要在中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用药和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