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病是关节软骨生理性的退行变性,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增龄:年龄增加是最危险的因素,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 、髋关节过度使用: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关节者患病率高。 3 、肥胖 4、 遗传因素 二、症状 常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肌肉萎缩 1、 起病缓慢、有时因受凉、劳累或轻微外伤才感到局部不适、酸胀、疼痛 2、 原发性骨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略多一些继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年龄小、常继发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脱位、炎症之后3、病程晚期还可因髋关节畸形、功能受限而使髋关节、腰椎处于不利的生物力学位置、而引发下腰部疼痛症状 3、 疼痛开始仅为早晨起床时出现、可伴有活动受限以后白天也感到疼痛并逐渐加重、有时可向膝部反射可因肌肉痉挛引起屈曲、内收、外旋畸形病变继续发展可出现髋关节畸形及强直而影响日常生活、如下蹲、起立、上下楼梯、穿鞋、脱袜等均可有不同程度影响病变晚期可因局部动脉充血、静脉郁滞导致髓内压增高而出现静止痛" 三、如何治疗 适当休息,加强劳动保护,减轻关节负荷,适当体育锻炼,加强肌力锻炼如膝部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髋部加强外展和伸肌肌力,以防止关节挛缩和加强关节稳定性。加以物理疗法,可缓解症状及延缓病情发展。 四、 如何预防 1、保持乐观情绪: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单纯X线有骨质增生者不一定出现症状。 2.有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平时饮用牛奶(少量多次),多晒太阳,必要时补充钙剂。应调整劳动强度或更换导致症状加重的工种,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剧烈运动。 3、避免过度负荷:避免受累关节的过度负荷,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膝和髋关节受累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跪位和蹲位。 4、选择适当的鞋:老年人最好穿松软带后跟的鞋,鞋后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为宜,老年人的鞋底还要稍大一些,必须有防滑波纹,以免摔倒。 5、使用辅助设施: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膝内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辅助装置,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 6.辅助理疗:急性期以止痛、消肿和改善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循环,改善关节功能为主。已做关节成形术和含有金属元件的关节禁用透热或超声疗法,以免深部灼热伤。
说到腰椎间盘突出,门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一开始出现腰酸腰痛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以为是坐久了引起的腰肌劳损,休息几天吃点药就会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腰痛不仅仅没有缓解,还出现腿麻、腰部僵硬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 发病原因 1、 职业原因 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因为职业原因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同时长期震动会影响椎间盘营养及微血管,从而加速腰椎间盘突出。 2、不良习惯 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3、年龄增长 自身的退行性变化,尤其老年人居多。伴随人体器官的老化,各项机能都会下降,软组织也容易钙化,形成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压迫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就会发生膨出,突出和脱离等。 典型症状: 1、 腰痛 腰部持续性牵扯痛、钝痛,在久坐后或者久站后发作,而在平卧的时候就会减轻。有些患者会出现腰部痉挛性疼痛,很多时候痛起来难以忍受、需要卧床休息。 2、脊柱侧弯 有的患者在腰痛的时候会伴随着脊柱侧弯、但是没有伴随腿痛的症状。 3、腰部容易扭伤 平常没有做剧烈的运动,只是轻轻弯腰拿东西或者洗脸弯腰的时候就出现腰扭伤。休息几天或者热敷后疼痛就会消失。很多患者以为这是普通的肌肉拉伤或者肌肉钎维炎、但其实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4、腿容易出现麻痹 有些患者并没有出现腰痛的症状,但是会经常腿麻,或者下肢肌肉无力,其实这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如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需要患者擦亮眼睛,多去选择,因为不同的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推拿、理疗、硬膜外封闭疗法和髓核化学溶解法等,可以治愈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适用于初次发作、症状较轻者。 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或治愈,仅10%~15%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主要是指:以根治性痛为主的腰腿痛,非手术治疗失败,影响工作、生活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减弱者;影像学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者;合并马尾损伤综合征者。 如何预防? 1、定期健康检查,如发现脊柱先天性畸形,或突发性畸形者,及时到医院检查,在劳动中应注意保护腰部,防止反复损伤。 2、改善劳动姿势,改正不良劳动习惯。 3、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腰背部肌肉可以防止腰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及肋间肌的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 4、如有腰腿痛疾患者应及早检查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锻炼或休息,以利于早日康复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在大家眼中股骨头坏死被称为是“不死的癌症”,更有不少人认为这个病是十病九瘫。 一、病因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包括长期饮酒、激素类药物以及不明原因引发等。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 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长期服用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可使血液循环系统及股骨头内干细胞代谢发生障碍,进而导致股骨头坏死 三、外伤性股骨头坏死: 由于创伤引起的,创伤多见于股骨头下方的股骨颈,比如股骨颈发生骨折,尤其是错位骨折,会导致附着在股骨颈表面的动脉网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四、临床症状 1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早期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所以髋关节受到过外伤、骨折、长期服用大量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以及长年酗酒的人,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股骨头的核磁共振,有助于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2 、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并有该区麻木感。 3 、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4 、跛行。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五、如何预防 1 、注意饮食,少吃辛刺激的食物,增加补充钙的摄入量 2 、少吃或不吃激素类药物 3 、忌烟酒,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清除酒精的化学毒性 4 、加强髋部自我保护意识,走路是要注意脚下,防止摔倒,特别是雨天、雪天路面湿滑。 5 、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干过重的活 六、如何治疗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密切观察、避免负重及药物治疗等。 七、手术治疗。 1、髓芯减压术,可降低骨内压、减轻疼痛、改善静脉回流,有助于血管长入。 2、带血管蒂骨移植,常用带血管蒂髂骨移植,结合显微手术操作。 3、截骨术,常见的术式为经转子间截骨术,及其改良术式。 4、关节融合术,临床目前已经较少应用。 5、关节置换术。对于髋臼及股骨头均受累,出现骨关节炎表现、明显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者,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8.1%,全国约1.2亿人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困扰。 一、病因 膝关节骨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简而言之,就是由于关节退化导致的,我国4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10%~17%;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激增至50%;70岁以上,发病率则高达70%——也就是说,每10个70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7个饱受骨性关节炎之苦。 二、哪些人群更容易得骨关节炎 1、女性比男行发病率高,特别是50岁以后的女性,因激素水平下降,关节软骨代谢减弱,更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 2、肥胖人群,因膝关节负重增加,超过原本的承重能力,从而加快膝关节磨损,加剧软组织损伤,导致膝关节提前老化,形成骨性关节炎 3、长期剧烈的运动 三、临床表现 初期:出现轻度的关节僵硬,关节绞索,早上起床的时候关节动弹不得,活动之后得到缓解。 中期:在日常活动中感动明显的关节疼痛, 如:上下楼梯、上下蹲起等,一开始的时候休息之后疼痛会有明显减轻,当慢慢地越来越痛,并且有持续性,有些病人甚至出现红肿、发热的症状。 晚期:出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走路、上下楼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四、诊断及治疗 依据医生体格检查、影像学报告(如X光、CT、核磁共振)进行综合判断,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期:消炎止痛、改善关节功能,可使用消炎消炎镇痛药减轻疼痛,但不宜长期服用,治疗期间应减少活动,静养为主。 五、药物治疗 1 、局部外用药物,如:消炎止痛类的凝胶贴膏、贴剂等,可迅速、有效缓解轻中度的关节疼痛 2 、口服药物:可以用对症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像西乐葆等等。可以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有助于软骨的修复,减轻炎症。可以吃氨基葡萄糖,这也是缓解症状的一种营养品 六、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采取手术治疗,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七、如何预防 预防膝关节炎还是要日常生活中做起,避免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注意防寒湿,保暖,避免膝关节过度劳累;尽量减少上下台阶、等使膝关节屈曲负重的运动,以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
骨质增生,是我们大家常说的“骨刺”,增生是随着人年龄增长之后,而出现的一种退行性的疾病,是人的骨骼或关节老化的一种表现,是人体老化之后出现的一种代偿性的必然反应,骨刺本身并不是病。那么,骨质增生患者要如何保健呢? 一、 定期体检 定期作身体检查,发现不适,及早就医。这一点对所有人群所有疾病都适用,早发现早治疗早健康; 二、 物理疗法 对于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患者平时可以通过热水浴,或其它简单的热疗来热敷患处,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起到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这种方法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的运动,中老年人适合比较缓和而持续的有氧锻炼,比如平路慢走或者是平路慢跑 四、清淡饮食 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多摄取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凤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马铃薯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 。 五、注意保暖 需要注意对关节的,保暖同时要防止空调和电扇正吹后背,气候变冷时注意随时增加衣服 六、 要注意端正坐姿 注意不要葛优躺、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看书,一般半个小时就应改换姿势或站起来活动一下; 七、避免弯腰提物,必要时先蹲下再提物品。弯腰这个动作,对脊椎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应养成屈膝蹲下的习惯,以减少脊椎的负担; 八、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是不要穿过小或是太紧的鞋子,而女性应少穿高跟鞋或尽量避免穿过高的高跟鞋。这点可以很好的预防膝关节、足跟、脚趾部位的骨质增生; 九、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脊椎椎间盘的功能逐渐退化。所以经常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背部酸痛的情形要高出2~3倍。 十、防止过度疲劳、风寒、潮湿。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病因: (1)肩周炎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症状: 1、肩部疼痛 最开始的时候肩膀出现一阵一阵疼痛,慢慢地疼痛逐渐加剧出现钝痛,或刀割样痛,而且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 2、肩关节活动受限 各个方向抬手动作受限,如:在梳头、穿衣或是洗脸的时候,这些动作会受限。 3、怕冷 肩膀特别怕冷,在空调下或者天气转凉的时候,疼痛会加剧。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有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会发散到整个肩部。 5、侧躺会加重疼痛 侧躺如挤压到肩膀产生剧痛,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因为疼痛导致失眠。 自测: 动作一:伸手摸对侧的后脑勺,比如用左手摸 右耳朵。简单理解就是“梳头”动作 动作二:一直胳膊侧聚,一直举到正上方,形似“举手回答问题” 动作三:向后背手,能够到脊柱正中的位置。 如果不能完成3个动作,当心得了肩周炎 治疗: 肩周炎有自限性,是可以自愈的,治疗要以恢复肩关节活动为目的。 急性期: 1 、冰敷 2、 疼痛持续,夜间加重,可以口服相关抗炎药物 3、 局部压痛可以采取封闭治疗 一般治疗: 以消炎止痛为主,适度活动,配合康复理疗及功能锻炼,如:爬墙法、划圈法、拉轮法、梳头发。 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采取手术治疗。 预防: 1、科学进行功能锻炼:注重肩肩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肉力量练习。如工作或看电视45分钟后,做“点点头”“摇摇头”“仰仰头”等运动 2、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以及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人群,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3、注意保暖:不能长时间吹空调,天气转凉要多穿点,避免肩膀受凉,特别是中老年人。 4、及时有效的治疗肩部创伤:肩部急性创伤和肩部骨折都应该及时治疗,减少肩部软组织炎症发生,从而预防肩周炎; 5、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玉米等,忌吃肥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