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8年郑正有词大事记在过去的一年中,郑正有词总共发布了86个原创帖,粉丝的数量也较2017.1.1翻了3倍多,可以说,郑正有词的成长与成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鼓励。那么,在2018年年末,本着负责的态度,我们也梳理一个“郑正有词年度大事记”,从八个方面来描述这一年的发展与变化,以记录过去,承载未来。大事件一、逐渐规律的专业科普贴在过去一年,我们逐渐形成了“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即在将晦涩深入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浅显易读的科普文字,写作内容本身也从单纯地讲数据、说论文,转变成为以临床实际为基础,辅以数据支持的专业科普贴。大事件二、原创帖子,阅读破万在过去一年的用心经营下,帖子的阅读量节节攀升,到现在,已基本实现每篇帖子阅读破千的成绩。在这些帖子中,又有两篇帖子的阅读量突破1w,分别是为什么医生不告诉你,肺癌切了以后还能活多久?肺部手术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大事件三、致力于临床试验的推广为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原本附于文末的“学术合作”板块由现在的“临床试验”所取代,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工作。大事件四、多平台、多途径的导流途径在过去1年,除了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在肿瘤资讯-良医汇、今日头条及好大夫平台(郑于臻医生网上诊室 )都有了专门的导流门户其中,肿瘤资讯更是为“郑正有词”开辟专栏,以讲解肺癌进展五、组建相对成熟的核心团队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没有伙伴怎么行?因此,在过去一年,我们的主创团队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基本成形,除了郑于臻医生之外,还有手握垂直经费约200W的医学菁英,也有熟悉各种统计方法的统计专家。作为公众号的负责人,郑于臻医生在过去一年也有新的科研成果见刊除此之外,还有一篇meta分析为在修状态(journal of cancer)。六、多平台的合作开展在过去一年,随着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也逐渐引起多个国内优秀平台的医疗同道的注意,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湖南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等,并已经逐步启动一些合作项目,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会有相应的成果,在本公众号中与大家见面。七、国际性研讨会与比赛取得殊荣在过去一年,郑正有词的主创人员郑于臻医生,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2018.11.1受邀参加海峡肺癌国际高峰论坛,与国内其他青年才俊一起,探讨青年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意义及具体方法。作为广东队的一员,参加肿瘤治疗辩论比赛,杀入全国总决赛并取得全国季军的好成绩。作为个体参加“医带医路”肿瘤治疗演讲比赛,经历层层选拔进入最终决赛,并取得“进士”的好成绩。八、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公众号的发展,也让背后的主创人员逐渐受到了关注。一篇篇推文的背后,凝聚的是专业的知识,专注的态度,深度的思考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肿瘤临床肿瘤学会每年会在全国不足35岁的从事肿瘤行业的青年学者中,筛选出35名最有潜力者,作为标杆,是为“35 under 35”。对于这么一个官方奖项,各个医疗中心都很重视,因此每年报名参评人数都非常多,竞争也异常激烈。我们的主创人员,郑于臻医生今年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此次评选,最终从数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这个最具分量的奖项——“35 under 35”医师(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肺部结节作为近年来的胸部肿瘤的重要研究热点,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在首次组建的广东省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我们的主创人员郑于臻医生当选为常务委员。白驹过隙,2018已然离去,面对即将来临的2019年,我们将继续努力、继续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独立思考,开放交流,惕厉奋发,砥砺前行。岁月确实不饶人,可是我们又何必饶过岁月?
2018年9月19-23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如约而至。作为国内最具盛名的肿瘤学年会,其主要的目的除了传播临床学术进展之外,就是展示医师个人风采了。在本次CSCO大会期间,作为郑正有词公众号的主创人员,郑于臻博士可谓任务繁重。先是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CSCO-MOST肿瘤支持管理学院——第二届新瑞杯癌症支持治疗演讲辩论赛总决赛”,并获得了全国季军的好成绩。再是作为个人参与了CSCO-优秀青年肿瘤医师评选,并获得了其中最具分量的奖项,即“35 under 35”医师(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的称号。可谓硕果累累。辩论赛团队亮相荣获奖状CSCO-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奖杯据悉,“35 under 35”2018优秀青年肿瘤医师风采大赛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 YOUNG)和良医汇共同举办,旨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出35位不足35岁的最具潜力的青年肿瘤医师(即35under35),表彰他们为中国乃至世界肿瘤医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同时希望以这些青年肿瘤医师为榜样,来激励广大医生弘扬“造福癌症患者”的崇高精神。“35 under 35”2018优秀青年肿瘤医师风采大赛自5月5日开始上线以来,受到了国内外青年肿瘤医师等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共有超过数百名医师报名,通过活动报名初筛后筛选出100位候选人。这100位优秀肿瘤医师来自国内68家单位,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重要的肿瘤专科医院和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而最终能被评选为年度35强,即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是对郑于臻博士实力、成绩的重大认可。CSCO-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获奖名单CSCO-百强青年肿瘤医师获奖名单活动除了收到众多青年医生追捧之外,也得到了肿瘤界大咖的认可。活动当晚,CSCO理事长——上海东方医院的李进教授,CSCO青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小田教授,北京307医院的江泽飞教授,以及良医汇-肿瘤资讯CEO王珏先生亲临现场为获奖选手颁奖。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与郑于臻博士现场合影CSCO青委会主任委员-张小田教授现场致辞郑于臻博士(右二)接受江泽飞教授颁奖赛后留念此次中国肿瘤学年会的收获,是对本公众号主创人员郑于臻博士的实力与成绩的巨大肯定。在随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带着这份荣誉,继续执着着、拼搏着。与诸君共勉~郑于臻医生个人简介:
日常诊疗开出的美丽花朵周二的半天门诊,总是充满未知的挑战。每到这天,都会有很多全国各地的病人远道而来看诊,有的是为了肺结节随访定性,有的是为了肺癌预后风险评估,有的是为了入院手术,有的则是为晚期耐药情况寻找后续的潜在有效方法。考虑到每个人过来一趟都不容易,有些是拉着满满当当的行李箱从机场飞奔过来的,有些是提前过来广州在附近住了几天酒店才等到的面诊机会,所以我一般看得不快,这也是为什么区区三四十个号,却往往要到下午2点才能看完。但是,每每看到朋友们从一开始的眉头紧锁,到最后的恍然大悟,我也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情真的很有价值,也确实值得自己如此坚守。在这一路上,感谢朋友们的认可,也感谢那些虽素未蒙面却能生死相许的信任,这份感情,这份期许,也一定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激励着我砥砺前行,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最后,附上一个好大夫问诊的诊后评价,我万万没想到,对自己而言早已习以为常的一次诊疗,却能开出这么美好的花朵。尽管我已经忘了这个朋友是什么情况,但是我能感受到这份真挚,理解这份就医过程中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的茫然与无奈,相遇便是缘分,也愿这次问诊意见可以真正帮到这位朋友,愿他和家人在未来的诊疗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来自患者的诊后评价父亲查出肺癌已经两年,这两年时间的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共鸣。工作和生活可以试错,但是生命不能。2023年初的体检结果对我来说可谓当头一棒,在最初的三个月里,我瞒着父亲全国四处求医,看过2000元一个号的协和医院,天寒地冻地在号称排名第一的中国医科大肿瘤医院的院子里,等过所谓排行前十的专家面诊,本地的三甲医院但凡有肿瘤科的几乎去了个遍。三个月的时间里,前后看了十几家医院,只希望能寻求一个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方案,但是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没时间和我细细沟通,匆忙的只说要上手术。我想医疗总应该因人而异吧!为了消除和医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我开始学习指南,明白了什么是基因检测,什么是靶向药,什么叫蛋白表达双百,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什么叫免疫治疗,等等等等。也曾被医生戏问,我是不是打算考个医学研究生。在我看来,学一些医学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不仅缩短了和医生之间沟通的距离,也让自己对整个病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为什么不辞辛苦辗转在全国各地求医?因为所有的医生几乎都是模式化地让我们手术。当然,在这条路上我也遇见过贵人,让父亲的病情好转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看到了郑医生的视频,看到他详细且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且出奇一致地认为郑医生是不可多得的负责任的好医生。于是,我在网上进行了问诊,对话前由于他忙,回复了一句:"解答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后来,郑医生详细地看了病史,给出了特别有针对性的方案,当即我就想约他的面诊,可是他的号已经挂满了。郑医生看出了我的迫切,说:"你来吧,我给你加号"。要知道,这对于在病情中挣扎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希望。于是,今天早上,我带着父母来到了医院,上午11点的时候,他的挂号病人居然还排了十几位,我有些担心:马上就12点了,也不知道我们今天还能不能看到?他对每一位病人都特别耐心,几乎每位患者的问诊时间都超过了15分钟,有的甚至长达半个多小时,这和我看过的所有医生流水线式的作业完全不同。我一边在门外等候,一边心生敬畏。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郑医生的付出不一定能换来应得的回报。但是我相信,他一定能换来病人和家属的尊重,以及更大的福报。在后来的面诊过程,郑医生非常耐心,也非常有针对性,整整两年,他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像家人一样站在病人角度考虑治疗方案的医生。离开医院的时候,已是午后近两点,后面的病人还有好多个,大部分是加号的,郑医生用原本应该属于自己午餐和午休的时间,孜孜不倦地为大家做着解答,想必连饭都没有吃上一口……真心希望这位好医生能够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患者谋福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位医疗界的清流,很快就能成为病人心中数一数二、德医双馨的知名大医生!如同我期待着父亲的康复一样,我也同样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直播时间:2024年12月18日18:44主讲人:郑于臻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胸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靶向药吃几年就不吃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郑主任您好请问手术后基因检测mrd要不要加1a3期按时做影像和测血是否可以呢谢谢郑主任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肺磨玻璃结节怎么治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郑主任,复查CT后是不是最好让胸外科再看一下,不能只看影像科给的报告结论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郑医生,携带驱动基因,会让肺癌更具复发风险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郑医生您好,靠近肺动脉血管的磨玻璃结节,是不是危险性更高,干预的时间是不是要比其他结节更积极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郑医生,请问一下,磨玻璃随访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哪些?出现哪些异常征象就要考虑手术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