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夏云金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一位满脸焦急的女孩前来就诊,她告诉夏云金主任,自己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有8年时间,既往间断在多家医院就诊,行多种办法治疗,但效果欠佳,多次查血小板均在很低的水平(<20×109/L),患者于去年11月份因下腹胀痛在外院行腹部B超提示卵巢包块,建议行手术切除,但患者辗转包括北大第三医院等多家医院知名求诊,用过丙种球蛋白、激素、生物制剂等多种治疗手段治疗,但均因血小板太低无法行手术治疗,患者腹痛逐渐加剧,复查B超提示卵巢包块逐渐增大,因患者血小板低,若包块破裂将导致大出血,将危及生命,患者非常痛苦,并非常着急,听说我院血液科医术好,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前来我院求诊,在我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极低(5×109/L),夏云金主任医师听完患者病史后非常重视,当时就带着患者找到了妇科的相关专家商量治疗方案,妇科专家建议患者先把血小板水平升高至能耐受手术时转妇科行手术治疗。事不宜迟,夏云金主任医师立即安排患者住院,并安排医生及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告知了万楚成主任该病人的病情,万楚成主任立即查看病人,考虑到患者既往曾行多种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现诊断考虑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示尽快行激素并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入院后一系列的检查证实患者所患疾病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卵巢囊肿”。管床医生耿伟反复向患者沟通病情及包括血浆置换在内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患者听完这些后,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毕竟既往那么多办法都无效,血浆置换术会有效吗?患者还是有些顾虑,并时常流露出悲观情绪,第2天万楚成主任查房时又耐心的向患者解释了尽快升高血小板对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性,并列举了近几年一些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血液科经血浆置换术治疗取得成功的病例,患者看到大家都这么尽心尽力的为她的病情而忙碌,她坚定了信心。当天下午,我们就立即为患者行了首次血浆置换术,在患者入院后第5天,患者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仍较低(10×109/L),患者有些信心不足,感觉和她以前接受的治疗一样效果不好,因为血小板升高不是很明显呀。万楚成主任告诉患者,血浆置换一般3~5次效果才会比较理想,患者虽然有些犹豫,但她还是选择相信我们,当天进行了第二次血浆置换术,2日后复查血常规,奇迹出现了,血小板增高至81×109/L,当医生告诉患者这个结果时,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表示一定要亲自看看她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的,显示她的血小板计数这么高的血液化验单,拿着化验单患者非常激动,一遍又一遍的对万楚成主任及医护人员说:困扰我8年的顽疾,在大医院没有治好的疾病,在太和医院只用了8天就治疗好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随后我科请妇科医师会诊后患者转往妇科行手术切除了卵巢囊肿,手术很成功,术后患者恢复的也很好。血浆置换术是我科近几年来治疗上的新技术,即用健康人的血浆把病人体内含有的致病物质置换出来,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浆置换术可以用来治疗各种免疫性血液病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很多病症,但是用血浆做置换液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血浆,目前血浆供应紧张,一时很难找到大量的血浆,所以近年来我科开展了无血浆的血浆置换术治疗免疫性血液病,用不含血浆的置换液来替代血浆,既节省了大量血浆,减少了既往血浆置换的副作用,又保证了治疗的及时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基金组成及用途本年度医院捐助100万元人民币,十堰市慈善总会配套20万元人民币,进入“十堰慈善·太和医疗救助基金”,对在太和医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间质性肺病(尘肺)需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贫困患者和因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长期依赖透析治疗的贫困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二、救助范围及标准(一)先天性心脏病1.救助对象:贫困先心病患者2.救助标准:⑴属于新农合重大疾病限价范围的先心病(限0-14岁开胸手术):按医院定额限价结算办法进行救助(每例1300元-3200元)。超过限价的费用,由收入科室分摊。⑵其他类型先心病或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普通病人救助1万元。已经参加医保或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医保或农合报销后,从个人自付部分中减免50%,最高不超过1万元。(二)白血病1.救助对象:贫困白血病患者2.救助标准:普通病人按总费用20%的标准救助、医保合作医疗病人按自付费用20%的标准救助,每次不超过5000元。(三)间质性肺病(尘肺)1.救助对象:间质性肺病(尘肺)需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贫困患者。2.救助标准:普通病人按总费用10%的标准救助、医保合作医疗病人按自付费用20%的标准救助,每次不超过2000元。(四)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长期肾透析1.门诊透析的患者,凭门诊缴费发票,每季度可以申请一次门诊透析救助。救助额度为透析费用的10%,每人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2.住院透析的患者,按透析费用10%的标准进行救助。已经参加医保或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医保或农合报销后,从个人自付部分中减免。个人自付部分达不到以上救助标准的,按实际自付的金额补助。 三、基金救助流程收治科室负责筛查核实患者情况→患者(或家属)入院三日内填写《十堰慈善·太和医疗救助基金申请表》(一式两份)→收治科室签字→医疗公关部审核签字→分管院长签字→患者(或家属)凭申请表、村(居)委会以上单位贫困证明、出院记录、患者身份证(或户口本)的复印件办理结算手续→住院结算处按慈善救助标准(限价病种按限价和慈善救助金额)对患者进行结算→财经处定期向慈善总会报送报表和资料并收回救助款。门诊透析患者凭门诊透析发票、患者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每季度到医院财经处核销一次费用。四、新农合先天性心脏病限价标准,按照医院下发的《关于规范新农合部分重大疾病定额结算的通知》精神执行。五、已经享受慈善救助的患者,不能重复享受医院其他优惠减免政策。六、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生效,以往办法同时终止,解释权归医疗公共关系部。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弃去血浆,再把细胞成分和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借以清除体内病理性物质(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炎性反应物、有毒、有害物质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疗法。血浆置换可以用于治疗下列疾病:1、肾脏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癫性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及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别是血管性排斥反应。 2、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高粘血症等。 4、神经系统疾病:适用血浆置换的疾病有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多发性硬化等。 5、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如暴发性肝炎、药物中毒、手术或创伤、胆汁性肝硬化、肝昏迷等。 6、其它:高胆固醇血症、如重症牛皮癣、毒蕈碱中毒。常规的血浆置换需要大量的血浆,由于血源紧张,很难广泛应用,太和医院血液内科开展的无血浆的血浆置换技术有效的缓解了这个难题,大大的减少了对血浆的依赖,不必长时间等待血浆,随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治疗,保证了治疗的时效性,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弃去血浆,再把细胞成分和与弃去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借以去除病理性物质(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高精度物质和与蛋白结合的毒物等),来达到一般疗法无效的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疗法。它可以用于: 1.肾脏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癫性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及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别是血管性排斥反应。上述疾病用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控制,血浆置换可清除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核抗体和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伴随免疫反应的炎性产物,使临床症状、肾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均得到改善。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病案无效。 2.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是目前无特殊疗法的疾病。血浆置换疗法能去除各种自家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使临床症状改善,适用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效果不好又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但单独使用维持时间较短,应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控制病情进展。 3.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高粘稠综合征等、好转几率较高。 4.神经系统疾病:适用血浆置换的疾病有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多发性硬化等血浆置换可迅速去除血浆中有害因子,使之对神经组织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可以使患者很快脱离危险。 5.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如暴发性肝炎、药物中毒、手术或创伤、胆汁性肝硬化、肝昏迷等。血浆置换开始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血浆置换的常见适应症,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完全消退。因此,血浆置换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1、全环境保护治疗大剂量化疗是各种肿瘤性疾病长期生存或提高疗效的有力措施,但它所带来的发热、严重感染使化疗剂量明显受限,全环境保护治疗能提供相对无菌的环境,避免大剂量化疗后继发的严重感染,使肿瘤病人在化疗后能安全度过危险期。2、血浆置换现代生活环境的污染,导致人体内血液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垃圾,长时间的存在将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血浆置换能有效的清除体内包括异常增高的血脂、异常的抗体以及不正常的血细胞成分等物质,还您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我们开展的血浆置换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血液制品,减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经典的治疗方式。但对于传统的放化疗治疗不能治愈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能够提供彻底治愈的机会,同时对于象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成为彻底治愈的治疗手段。太和医院血液科已先后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混合骨髓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等移植技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4、易栓症筛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易栓症成为相当一部分正常人的专利,特别是各种手术术前貌似正常,但术后非常容易出现血栓性疾病,血液内科能为广大手术患者提供术前术后易栓症的筛查,为您的手术保驾护航。5、治疗性血细胞成分单采血细胞成分是指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造血细胞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主要是去除造血系统各种恶性增生性疾病产生的过量的病理性细胞,以及继发的血细胞增多,降低这些细胞对机体的严重损害作用,改善临床情况。包括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去除术、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去除、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6、外周血干/祖细胞与淋巴细胞采集术外周血干/祖细胞移植(PBSCT)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和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外周血干/祖细胞的采集损伤小,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需要对大量体外循环血液进行处理,进行2~5次采集,可获得必要的造血干/祖细胞量,用于自体和异体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样方法采集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7、骨髓组织活检病理检查采用塑料包埋薄切片新技术,以及固定、染色方法的改进,使镜下骨髓组织层次分明,色度丰富,造血细胞形态清晰易辨,较原石蜡切片明显提高了其诊断鉴别价值。可在显微镜下观察造血细胞形态、分布和定位,观察非造血细胞、骨髓基质、骨小梁和骨内膜细胞。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一些血液病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互为补充,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断水平。8、骨髓组织印片检查对血液肿瘤疾病、骨髓转移癌或骨髓穿刺呈干抽时,用骨髓活检组织印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验,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可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骨髓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优于骨髓涂片,印片和涂片简便快速联检可提高骨髓细胞学的诊断水平。
一流的技术支持+先进的设备基础本报讯一提起血液病,人们不禁惊恐失色,大多数人都认为血液病是不治之症或难以治愈。就拿白血病来说,它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太和医院血液内科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为诸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危重血液病的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太和医院血液内科于2007年耗资50余万元引进德国的血细胞分离机,可对需要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或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系统的免疫性疾病、异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去除血液病患者过高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据该科室主任万楚成教授介绍,COM.TEC血细胞分离机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分离、筛选、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治疗多种危重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二是直接进行血液病的相关治疗,目前运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已成为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陕西白河患者胡某患多发性骨髓瘤,先后在安康、西安、十堰等地的医院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最后慕名来到太和医院血液内科,经科室专家认真讨论分析,确认该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疗就是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该科室成功应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从患者体内动员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重,然后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4周后检查显示患者造血干细胞已经在体内成活,移植非常成功,胡某及其家属万分感谢,称赞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太和医院血液内科医务人员是当代华佗。据悉,自该设备引进以来,该科已为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2例淋巴瘤病人、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进行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患者唐某,一年前在外院诊断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由于没有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出现剧烈腹痛,脾脏明显肿大,血象提示白细胞达150×109/L,CT检查考虑有肠系膜扭转,经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血病细胞分离单采去除后,患者白细胞数快速下降,腹痛明显缓解。此外,太和医院血液科还十分注重开展新技术,近年来有选择地开展了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免疫血液病,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疗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或其分支,并释放栓塞物致脾血流减少,在保留正常脾功能的基础上消除患者亢进的功能,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难治性及复发性血液病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使部分患者摆脱了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血液科从2007年开始已为100多例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王慧)
前不久,来自孝感的小伙朱某从太和医院血液内科出院了,久违的喜悦清楚地写满了这张年轻的面庞。用他的话来说,出院的那一刻,自己有一种新生的感觉。提起自己罹患白血病之后的日子,朱某至今回想起来仍是后怕不已:半年前由于反复出现发热、疲乏、贫血等症状,他来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犹如一声晴天霹雳,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这个结果让全家人陷入恐慌之中。为了治好自己的白血病,朱某曾到过省内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都欠佳。在这期间他的病症只是暂时得到了缓解,却并没有得到根治。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某了解到太和医院血液内科能够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骨髓移植术,于是决定到太和医院寻求救治。在太和医院血液内科,科室主任万楚成教授接手该病人之后,同专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评估,认为如果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病情将无法治愈,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身体条件,专家们决定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为该病人进行治疗。随后,专家们精心制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最终,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在对病人进行细致的术后处理后,病人康复出院。据了解,该科室独立开展的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例,这也标志着太和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据万楚成主任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不需要供体、移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为其优点,而缺点是复发率高;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完全或部分相合的供体、移植成功后复发率低是其优点,缺点是移植成功率稍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昂贵而难以广泛开展。而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则利用了自体和异体移植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在国际国内引起广泛重视。除此之外,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给淋巴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我市的张女士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严重,在其他医院进行常规的放化疗效果不佳,抱着最后一线求生的欲望来到太和医院血液科,最后张女士接受了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被彻底治愈,愉快地重返工作岗位。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太和医院血液内科的特色技术,自1997年在鄂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该科室先后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混合骨髓移植等与移植相关的治疗项目,其中混合骨髓移植疗法在全省开展最早,在全国是第三家。此外,由万楚成主任承担的科研课题“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还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我市血液专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专家。
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相关因素研究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血液科 (湖北,十堰,442000)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对27例长期存活5年以上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联合化疗,并实行个体化用药原则,坚持缓解后正规的巩固强化治疗,长期随访观察,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结果:急性白血病143例中达到完全缓解112例(78.3%),27例达5年以上长期生存(18.9%)。结论:影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急性白血病类型、白血病细胞负荷、髓外白血病、个体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强化治疗的时间、规范的缓解后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