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蛀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口腔疾患,它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其中的糖类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产生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侵入牙齿组织导致牙齿脱矿,从而产生龋病。60年代Keyes提出了龋病的“三联因素”理论1.细菌: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细菌只有形成牙菌斑才能致龋2.食物:糖类提供细菌能量,大量实验证明糖类显著致龋致龋性: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3.宿主:牙齿排列拥挤或不齐,两牙之间牙齿结构(深窝沟等)牙齿的理化性质:成分和矿化程度如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硬组织中碳酸盐含量高易脱矿外环境如唾液的分泌量、成分的改变、缓冲能力的大小及抗菌系统的变化与龋病发生有密切关系。4.时间:70年代,“四联因素”儿童龋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每一个乳牙下面都有一个恒牙胚在发育。乳牙龋病发展导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会使感染发展到深部而影响恒牙胚的正常发育。轻者可使将来替换的恒牙钙化不良,易患龋病;重者可由于感染的破坏终止恒牙胚的发育,而使恒牙先天缺失。另外,乳牙因龋坏严重而过早缺失或拔除,常引起邻牙移位,导致恒牙萌出紊乱,而造成牙齿排列不齐,不但影响美观,还易患龋病和牙周疾病。2儿童的正常发育有赖于良好的消化和吸收。咀嚼食物作为消化的第一步骤,对营养的良好吸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乳牙龋坏而不能有效的切割并嚼碎食物,势必影响正常的营养吸收,使得营养失调,从而影响全身的生长发育。3良好的咀嚼对于颌骨的发育是必要的刺激。儿童常常因为疼痛而不敢用患牙咀嚼,引起颌骨的发育不足,影响正常面容的形成,同时也会造成恒牙排列的拥挤。久而久之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造成颜面部发育不对称。4口腔中长期存在的龋病、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慢性炎症,形成口腔病灶,还可能引起全身其它器官系统的感染。例如,龋洞中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随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引起心脏病、肾病、眼病及关节病等,危及全身健康。5乳牙龋病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龋病引起的疼痛刺激,乳前牙龋坏引起的不美观和说话不清,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正常心理发育。因此,健康的乳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一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种认为“乳牙龋坏不用治,等换了牙就好了”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牙周炎导致孕妈妈早产的主要机制涉及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激素变化对口腔环境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四方面:一、细菌感染与炎症反应1.细菌毒素扩散牙周炎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附着在牙齿上的菌斑和牙石会释放大量细菌毒素(如内毒素)。细菌及毒素通过牙龈破损处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通过胎盘引起局部炎症或感染,激活淋巴细胞产生炎性分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干扰胎儿发育,而且可以诱发子宫收缩最终可能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2.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牙周病原菌会刺激母体产生过量前列腺素(尤其是PGE2),这种物质会引发子宫剧烈收缩,提前启动分娩过程。研究表明,牙周炎孕妇羊水中的前列腺素浓度远高于健康孕妇,早产风险甚至比吸烟、酗酒更高。二、孕妇激素变化的易感性孕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牙龈血管扩张、组织脆弱,对细菌刺激更敏感,容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或加重原有牙周病。同时,激素水平变化还会改变口腔微生物组成,进一步促进致病菌增殖。三、营养与免疫功能的间接影响重度牙周炎可能影响孕妇咀嚼功能和营养摄入,导致母体营养不良,间接增加早产风险。此外,牙周炎引起的慢性炎症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孕妇更易合并其他感染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四、共同危险因素的叠加作用牙周炎与早产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遗传易感性、社会压力等。例如,吸烟者牙周病发病率较高,而吸烟本身也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与干预建议1.孕前口腔检查: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提前治疗牙周炎,清除牙菌斑和牙石。2.孕期口腔护理:每日有效清洁牙齿,餐后漱口;孕中期(4-6个月)可进行洗牙控制牙周病。3.定期监测:若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数据警示:多项研究显示,重症牙周炎孕妇的早产风险是健康孕妇的5.1-8倍。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发现,牙周病孕妇早产率高达43%。而健康孕妇仅为6%,风险增倍。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指出,牙周病孕妇早产风险为普通孕妇的5.1-5.7倍。中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重度牙周炎孕妇发生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是健康者的7.9倍。英国研究进一步表明,牙周炎对早产的影响甚至超过吸烟和酗酒。因此,孕期口腔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孕期营养指南】吃对食物,助力宝宝牙齿健康发育!宝宝的牙齿发育在妈妈的孕期已经开始,科学饮食能为TA打下坚固的牙釉质和健康的牙龈基础。准妈妈们如何通过饮食助力宝宝牙齿成长?这份指南请收好!一、几类关键营养素,吃出宝宝好牙胚1、钙+磷:牙齿的“钢筋水泥”作用:构成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核心矿物质。孕中晚期每日需钙1000mg。推荐食物:高钙:牛奶(500ml≈600mg钙)、酸奶、低盐奶酪、北豆腐(100g≈138mg钙)、虾皮等等。富磷藏在瘦肉、鸡蛋、坚果、豆类。小贴士:牛奶搭配全麦面包,钙与磷吸收更高效!2、蛋白质:牙齿发育的“建筑师”作用:促进牙釉质形成,孕中晚期每日需70-85g。推荐食物:鱼禽肉蛋、豆制品、牛奶及制品。搭配建议:豆腐炖鱼汤,蛋白质与钙“双补”!3、维生素家族:牙齿健康的“守护者”维生素A:预防牙釉质畸形,它藏在胡萝卜、猪肝、菠菜等有色蔬菜中。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晒太阳+吃三文鱼、蛋黄。维生素C:强健牙龈,推荐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维生素K2(冷门但重要):辅助钙沉积,纳豆、奶酪可补充。氟:牙齿的“防蛀盾牌”作用: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但过量易致氟斑牙。安全来源:海带(每周1-2次)、虾、茶叶(淡茶为宜)。二、孕期不同阶段,营养重点不同孕早期(0-12周):乳牙胚形成期,每日800mg钙打基础,牛奶+绿叶菜轻松达标。孕中晚期(13周后):牙齿矿化关键期,钙增至1000mg/天,可增加奶酪、芝麻酱等高钙食物。三、科学搭配食谱,营养1+1>2给大家提供几个经典组合:胡萝卜炒猪肝:维生素A+铁,护牙又防贫血。紫菜虾皮蛋花汤:钙+碘+蛋白质,助力骨骼牙齿双发育。烹饪技巧:蔬菜快炒保留维C,鱼类清蒸减少营养流失。四、准妈妈必知的3个注意事项慎用药物:孕4个月后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免宝宝牙齿变色。口腔清洁: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建议每日2次有效刷牙,餐后漱口。均衡摄入:避免单一食物过量,如氟摄入需谨慎,坚果每天一小把即可。专家提醒牙齿健康离不开全身营养,孕期需避免高糖饮食(如奶茶、糕点),减少未来宝宝龋齿风险。若饮食难以满足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或复合维生素。转发给准妈妈们,一起为宝宝的灿烂笑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