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患者朋友: 您们好!如果您刚做了乳腺微创手术,首先祝您早日康复。另外请您耽误几分钟来阅读以下内容: 1、适当休息,术后饮食照常。 2、术后2周避免重力劳动(如洗衣、拖地、晾衣服和抱小孩等),患侧手提物不超3斤,避免扩胸运动牵拉乳腺,不要开车、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术后1个月内避免乳腺受碰撞。拆除绷带后请马上带上胸罩(晚上睡觉最好也戴上胸罩至少1周时间)。 3、手术后出现乳房绷带上有较多鲜红色渗液,请及时和我联系(可以在好大夫网站上免费咨询或预约电话联系)。 4、手术后给予包扎的绷带建议按照我术前告知的时间拆除,如果实在觉得不舒服需和我联系确定能否提前拆除。 5、术后第一次复查时间为手术后的下一个星期三我门诊时间,主要是检查伤口和解读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在门诊一楼B区1诊断室。由于号源已满,可以直接来找我。 6、术后第一次门诊复查时,请带两张创口贴。 祝您早日康复!谢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乳腺外科医师:龙泉伊
尊敬的患者朋友: 您们好! 如果您已经与我预约了进行乳腺微创手术,并且已经知道您的大体手术日期。那请你注意以下事宜: 1.术前1--2月于我门诊(龙泉伊医师,每周三下午,华西医院 门诊一楼乳腺外科1诊断室 )就诊确定手术时间。并开具术前相关检查的缴费申请及入院证明。(由于挂号较困难,在确实没法挂号的情况下,可以在网上提前跟我联系给你加号) 2.术前1周---1月完善查血检查(血常规、术前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并于入院服务中心日间手术预约处进行床位登记。 3.手术当天8:30前到手术室病房(地址在进行床位登记时会告诉您,一般在第四住院大楼五楼)办理入院的相关手续。 4.手术当天必须进食。 5、如果还有有不清楚的可以在网上留言咨询我。 谢谢大家的理解及配合。 乳腺外科医师:龙泉伊
在乳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包括乳腺X线、彩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其标准诊断报告均注明乳腺改变BI-RADS多少级,很多病人看不懂,甚至有部分病人及家属认为2级、3级就是癌症的2期、3期,引起无谓的恐慌。其实,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这样的报告更加规范化。其各个分级意义如下:0级: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即目前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比如有些病人有体征(如临床扪及肿块或团块、临床未扪及肿块或团块的乳头溢液、不对称性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然而影像学检查却无征象,对这部分病人而言,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I级:未见明显异常。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II级:有病变,然而病变为肯定的乳腺良性肿块(如纤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积油囊肿)、肯定的良性钙化(如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粗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月形的沉积性钙化等)。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包含乳腺假体植入也属于此级。III级:有病变,然而考虑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必须强调的是,此类并非是不确定的类型,但是对于乳腺影像学检查来说,它的恶性几率小于2%(亦即几乎都是良性的)。如①年龄<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1的肿块,良性可能;②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③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等。BI-RADS 3级病人复查后的评估:年龄在35-39岁的实性肿块初次检查为3级,无家族史,3-6个月复查,①肿块缩小、消失→2级;②肿块无变化,3-6个月再次复查,仍无变化→2级;③肿块增大,向恶性征象变化→4级(活检)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针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等)。此级恶性比例3%-94%。如:①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中恶性表现1-3项);② 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但属高发年龄,有恶性的可能性。IVa级:用来表述需要介入处理但恶性度较低的病变。其病理报告大多都不是恶性的,在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常规随访6月是合适的。此类包括一些可扪及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体性肿块,如影像学提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性囊肿或可疑脓肿。IVb级:此类包括中等恶性度的病变(intermediatesuspicionofmalignancy)。放射诊断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接近一致。在此情形下,良性随访取决于这种一致性。若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结果不一致,则需要切除活检。IVc级:此类为中等稍强恶性度的病变(moderateconcern),虽不具备象5类那样的典型恶性特点,但此类病理结果大多是恶性的。此类包括边界不清、不规则形的实体性肿块或者新出现的微细的多形性成簇钙化。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具有95%以上的恶性可能性。如影像学中带毛刺不规则形密度增高的肿块、段或线样分布的细条状钙化,或者不规则形带毛刺的肿块且其伴随不规则形和多形性钙化,超声中蟹足样改变,恶性晕征等是归于5类。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师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乳腺癌筛查指南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 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附录Ⅰ)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岁。 ⑵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 ⑴ 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 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⑶ 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 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 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1.3.2 乳腺临床体检 ⑴ 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肯定,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 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癌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1.3.3 乳腺自我检查 ⑴ 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 ⑵ 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建议绝经前妇女应选择月经来潮后7~14 d进行。1.3.4 乳腺超声检查 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0类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1.3.5 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⑴ 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⑵ 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 需静脉注射增强剂。 ⑶ 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1.3.6 其他检查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血氧检测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1.4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1.4.1 20~39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1.4.2 40~49岁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 超检查联合。1.4.3 50~69岁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⑵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1.4.4 70岁或以上 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 ⑵ 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⑶ 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 ⑷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20~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彩超和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 手段。1.6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附录Ⅰ)。 ⑵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 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患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 ⑶ 既往行胸部放疗。附录Ⅰ 遗传性高危人群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 b ⑴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⑵ 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 者c:① 发病年龄小于等于45岁;② 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并且有1个具有血缘关系的 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个或1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③ 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④ 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⑤ 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⑥ 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⑶ 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⑷ 男性乳腺癌患者。 ⑸ 具有以下家族史:① 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② 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注:a.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 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当审查患者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素瘤。b.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个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小于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大于45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对发病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进行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c.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d.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e.2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
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 (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 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汪成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共识)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A型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小于14%)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这一亚型几乎不需要化疗,但要结合临床淋巴结状况及其他危险因素综合而定。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B型Luminal B(HER-2阴性):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大于等于14%)Luminal B (HER-2阳性):ER和(或)PR阳性HER-2过表达或增殖Ki-67任何水平内分泌治疗±细胞毒性治疗细胞毒性治疗+抗HER-2治疗+内分泌治疗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高增殖基因可预测患者预后较差。如果不能进行可靠的Ki-67评估,可以考虑一些替代性的肿瘤增殖平谷指标,如分级。这些替代指标也可用语区分luminal A型和luminal B(HER-2阴性)型,而对后者是否选用化疗及具体化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取决于内分泌受体水平表达、危险度及患者志愿。对于luminal B(HER-2阳性)型的治疗,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可以去除细胞毒性治疗。Erb-B2 (HER-2)过表达型HER-2阳性(非luminal)ER和PR缺失HER-2过表达或增殖细胞毒性治疗+抗HER-2治疗对非常低危(如pT1a和淋巴结阴性)患者可能考虑不加用全身辅助治疗。Basal-like (基底样)型三阴性(导管)ER和PR缺失HER-2阴性细胞毒性治疗“三阴性”患者和“基底样”患者有近80%的重合,但前者还包含一些特殊组织学类型,如低危(典型)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基底角蛋白染色有助于判定真正的“基底样”肿瘤。
乳房是女人特别敏感脆弱的地方,在一些特殊的时期,女性的乳房容易有疼痛的感觉,比如月经期,怀孕期等,除了这些时候有疼痛之外,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别的一些因素,也容易引发乳房的疼痛。女性的乳房出现疼痛的感觉,多半是跟以下这几个因素有关,一定要注意改善。那么女性乳房疼痛跟哪些因素有关?1、外伤的原因有一些女性出现乳房突然的疼痛可能是外伤的原因导致的,比如不小心乳房被撞击就有可能会出现疼痛,甚至严重的会导致该位置出血,伤口加剧恶化,疼痛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是需要积极进行专业的处理,而且后期需要妥善的护理,促进伤口的恢复才能缓解疼痛。2、激素的刺激女性每个月来月经之前,身体之中的叶黄素就会大量的分泌,乳房就容易有肿胀疼痛的感觉,这种疼痛是正常的,不需要过度的紧张,可以放松心理,月经之后疼痛感自然而然就能够消失,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适当的吃一点止痛药来缓解。3、乳腺囊肿在中年女性的身上比较容易出现乳房囊肿,这种是因为本身的雌激素不断上升导致囊肿的出现,如果来月经之前有囊肿,但是月经之后能自行消退,则不需要过度紧张,如果月经之后依然无法消退,还有疼痛的感觉,则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避免恶化,影响到身体的健康。4、压力过大有一些职场女性工作压力太大,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就容易导致乳房位置有疼痛的感觉,甚至胸闷,这种情况需要缓解压力,可以多做一些运动来调节情绪,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巨大压力下,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可以出去旅游、爬山释放压力,就有助于缓解乳房疼痛的感觉。5、乳腺炎乳腺炎会引起乳房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一般特别的剧烈,在疼痛的过程中还会有乳房红肿,甚至身体发热等现象,尤其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可能会出现急性的乳腺炎,这样的情况是需要及时就医针对性的调理。女性在生活中就应该要定期自己检查乳房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乳房异常应及时就医。还有选择的胸罩要适合自己的,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到乳房的健康,胸罩要是轻薄、透气性好一些的,这样才有助于乳房血液的循环以及淋巴的畅通。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年轻或中年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乳腺增生不及时治疗,容易对个人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天给大家介绍:乳腺增生的高发病率是什么?如何预防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会有乳头溢液吗?有些乳腺增生会出现乳头溢出。乳腺增生可刺激导管扩张,刺激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同时分泌部分液体,常伴有乳腺囊肿。但分泌液体的导管需要与大导管才能出现乳头溢出。乳腺增生形成的乳头液通常是清亮、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但如果有血性暗红色或咖啡色液体,需要及时就医。乳腺增生的高发人群有哪些?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为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原因包括:1。中青年妇女卵巢功能较强,雌激素水平表达较高;2.学习.生活.工作或家庭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生活压力大.饮食环境并不理想。如何预防乳腺增生?预防乳腺增生主要是为了避免内分泌紊乱,减少外源性雌激素干扰,包括:1。尽量保持快乐,避免长期处于抑郁的环境中,定期工作和休息,避免熬夜.愤怒;2.尽量减少外源性雌激素的摄入,避免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包括保健品和一些饲料鸡.平时要注意保持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以上的详细介绍,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乳腺增生对身体的危害,以及乳腺增生的预防方法,是提醒乳腺增生患者,早期治疗,恢复相对较快。注意保护乳房,戴上合适的胸罩。
近日,我院乳腺外科杜正贵副教授团队通过手术直播,向全国乳腺外科同道演示了两台非溶脂法腔镜乳房皮下单切及假体重建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杜正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杜正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杜正贵此次直播的两台手术采用吕青、杜正贵教授团队原创的以华西命名的“华西逆序腔镜重建法”,使手术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甚至快于开放重建手术。除时间短外,采用该术式的患者术后创伤小、恢复快,乳房无疤痕,外形美观,临床可行性高。左上图为上海复旦肿瘤医院吴炅院长直播DIEP手术,右上及下图为华西医院杜正贵教授直播腔镜乳房重建手术传统腔镜重建手术需要使用溶脂法,有导致肿瘤播散复发的风险,要么就要使用悬吊法,在使用特殊的器械情况下仍然存在暴露及操作困难,手术切除不足等问题,加上这两种方法所需时间均较长,一般手术时间需要4-5小时甚至更长,因此推广极其困难,无法造福全国女性同胞。在我院乳腺外科吕青主任的引领下,杜正贵副教授创造的非溶脂逆序乳腺癌皮下切除有效地解决了全球接近30年都未破解的难题,通过腋窝孔提前建立气腔,逆序构建假体腔并切除乳腺,同时引入“华西1号孔”,使手术时间一下减少到2小时左右,使病人的创伤明显减少,同时乳房上无疤痕,美学效果很好,可以完美重塑患者的曲线。此外,吕青教授教授及杜正贵教授团队将这种技术引入到自体背阔肌重建上,因此有了华西2号孔的概念,进一步改善了背阔肌重建效果,加快了手术时间。华西逆序腔镜重建法手术在费用不变情况下,手术切口范围小、乳房无瘢痕、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患者治疗整体成本;此类手术量增加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日,且能够在日间手术施行,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可复制性增加,为乳腺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院完成此类手术100余例,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在日间完成的腔镜下乳腺重建手术,打破了日间不能做重建手术的传统——目前杜正贵教授已在日间手术中心独立开展腔镜下乳房重建共16例,也即是说全球前16例日间腔镜重建手术均在华西诞生,该技术全球领先,效果良好。
大多患者拿到乳腺彩超检查报告单、钼靶检查单,都急切地想知道结果,但是看到诊断上写的BI-RADS分类就一头雾水,什么是BI-RADS分类?共分几类?越低越好还是越高越好?哪些分类是良性的,哪些又是恶性的? 1、BI-RADS分类的定义 BI-RADS是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诊断规范,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类标准。 2、BI-RADS的分类 ① BI-RADS 0 :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② BI-RADS 1 :阴性,未见异常; ③ BI-RADS 2 :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变现可行6-12个月随诊; ④ BI-RADS 3 :可能良性病灶,恶性危险性应该小于2%,建议短期(3-6个月)复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 ⑤ BI-RADS 4 :可疑的恶性病灶; BI-RADS 4a :更倾向于良性可能,恶性符合率2%-10%; BI-RADS 4b :难以明确良恶性,恶性符合率10%-50%; BI-RADS 4c :恶性可能性较高,恶性符合率50%-95%; ⑥ BI-RADS 5 :高度可能恶性,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 ⑦ BI-RADS 6 :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