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屑病的病因是什么?银屑病是一种免疫性皮肤问题,目前确切的原因还不知道,正在科学研究之中。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特定“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皮肤局部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引起表皮过快增殖,从而引起银屑病的症状。2,银屑病能根治吗?目前无法根治,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很好得控制症状,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的频率,好多人可以两三年小发作一次,对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影响。3,银屑病怎么治?有些朋友经常不提供任何信息,只问一句“医生,银屑病怎么治?”其实银屑病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年龄、性别、起病特点、皮疹类型、既往治疗经过等诸多因素才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每个人的病情都不同,没有通用的、适合所有人的治疗方案。4,银屑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其实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每个银屑病朋友的病情不同,最适合的方法也有不同,并非贵的药就一定是效果好的。5,银屑病会遗传吗?银屑病有一定的遗传的可能性,但并非百分之百遗传。遗传的几率大致在10%左右;对于育龄期女性而言,在银屑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宝宝患银屑病的几率都是一样低的,没有必要非要把皮疹彻底治好再备孕。目前也没有技术手段对孕期或者小宝宝进行检测来判断以后是不是会有银屑病。即使将来有这种技术,也不建议用于产前筛查,毕竟银屑病对社会没有危害,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6,银屑病会传染吗?放心,不会传染。7,银屑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虽然银屑病病因不明,但目前发现了很多银屑病的“诱因”,“诱因”的意思就是在这些情况下银屑病容易复发或加重,这些诱因包括:吸烟、饮酒、感冒、劳累、压力大、焦虑紧张。生活中要注意的就是尽量避免上述诱因。8,银屑病需要忌口吗?如果戒烟戒酒算忌口的话,那就戒烟戒酒即可,其它食物没有禁忌。也许有些朋友会质疑,为啥当初医生让我忌牛羊肉等“发物”、海鲜之类,其实这都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在作祟,美味的食物在大多数疾病中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食物经常在“背锅”。对银屑病而言,只要想吃,吃啥都行。9,银屑病会影响内脏器官吗?放心,寻常型银屑病只是单纯的皮肤问题,只是有少数会伴有关节受损,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很好得控制关节症状。10,银屑病会影响寿命吗?这个问题要乐观看待,曾经有90多岁的银屑病患者分享他个人对这个病的看法,他的大体意思是“目前的科学发展还无法将这个病从我们体内根除,那我们就不应把它当作敌人赶尽杀绝,而要把它当作朋友,与我们共同存活,因为它对我们其它脏器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这个病的存在使我们更加意识到生活规律、强身健体、保持乐观心态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可能比没有银屑病的人更长寿呢”。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荨麻疹是啥原因引起的?很多就诊的朋友都会纠结于这个问题,想通过找到病的“根”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间有着一些解释,比如慢性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也有人说是免疫力差,得用点提高免疫力的药;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目前的医疗现状而言,绝大多数的荨麻疹患者都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绝大多数慢性荨麻疹也与“过敏”和“免疫力差”没有关系。只有少数荨麻疹会找到一些诱因,比如有些表现为运动后发作,有些皮肤受压后发作,也有些遇冷发作;能找到诱因的慢性荨麻疹在避免诱因后即可预防发作;但如果继续追问“为啥别人运动后不发作荨麻疹,而我却运动后发作?”,这个问题目前也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虽然说多数慢性荨麻疹找不到确切病因,但并不影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口服抗过敏药就可以很好得控制病情。慢性荨麻疹要不要做过敏原检查?绝大多数慢性荨麻疹与过敏无关,显然做过敏原检查没有意义;有些医疗机构进行的“脱敏治疗”就更是没有意义。如果通过病情的描述,能够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我个人的建议是不用做什么检查,直接开始治疗即可,这是最经济的一种诊疗方式;当然有些朋友还是有些不放心,老是担心自己有什么问题;为了打消这种疑虑,我建议做一次基本的健康体检,包括血常规、生化综合(内含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经济条件好的话也可以做肿瘤标记物筛查。健康体检除了能打消疑虑,也是值得提倡的现代健康理念,对于很多潜在疾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慢性荨麻疹能不能治愈?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疗法可以保证“根治”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属自愈性疾病,多数在若干年内,一般10年以内会自行好转,不再复发。有些朋友发作时症状很轻,不影响工作生活,也不影响睡眠,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不治疗,等待自愈即可,毕竟吃药并不能加快自愈的步伐。如果发作时症状重,痒得厉害,可以口服抗过敏药控制病情,应该说绝大多数慢性荨麻疹通过合理的抗过敏药物治疗都是可以完全控制病情的,具体的抗过敏药物选择和联合应用方式可咨询医师。抗过敏药物起效后,不能突然停药,可逐渐减少药物种类和延长药物使用时间,比如每天吃一片,可以减为隔一天一片,这样逐渐减量。慢性荨麻疹要不要忌口?因为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慢性荨麻疹与饮食有关,所以饮食上没有禁忌。有些朋友会听到一些不能吃鱼虾蟹、牛羊肉等所谓“发物”的说法,实际上都是不科学的,自己尝试吃一下就可以了,吃了之后并不会出现病情加重。也有些朋友会叙述自己某天吃了某个东西出现了病情的发作,这种单一的现象并不一定有确切的相关性,很可能是凑巧了,建议再尝试两三次,如果每次吃这个东西都会导致病情加重,那就尽量回避。长期吃抗过敏药有没有副作用呀?要很好得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需要连续长期(一般至少三个月)口服抗过敏药物,很多朋友担心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有些抗过敏药,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在普通药店里都是作为非处方药在销售,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可见副作用不会太大,要知道很多需要终生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都是监管相对严格的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得到;更何况抗过敏药并不需要终生服药。部分朋友吃了以后会出现头晕、嗜睡表现,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尝试换一种抗过敏药或晚上睡前口服以减轻症状。目前主流的二代抗过敏药在常规的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心脏等内脏器官均不会有影响;有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朋友以及老人、儿童、孕妇抗过敏药的选择和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师。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宝宝反复湿疹是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用用药就好,不用药就复发;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身上起皮疹跟“过敏”总是密不可分,过敏原的检查也是花样百出。经常见到湿疹宝宝做了过敏原检测以后结果全是阴性,也有过敏原提示一堆食物过敏,但宝宝平时吃这些食物没有湿疹加重的迹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湿疹的宝宝究竟要不要做过敏原检测呢?1、宝宝的湿疹都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吗?其实呢,有统一数字表明,轻度湿疹由食物引起的仅有1%到3%,这已经属于小概率事件了;中度湿疹与饮食相关的大约为5%到10%,重度湿疹中20%到30%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并且宝宝的很多皮肤病都类似,像尿布皮炎、脂溢性皮炎、婴儿痤疮、丘疹性荨麻疹等,发病率很高,很容易被误诊为湿疹,实际上述这些宝宝的皮肤问题跟食物过敏更是没啥关系,把这些误诊的算上去,宝宝的皮肤问题中与食物相关的更是凤毛麟角,美味的食物背了一回大大的黑锅。2、那湿疹多数与食物过敏无关,究竟是啥原因呢?其实啊,湿疹的发生原因特别复杂,专业术语是这样说的“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皮肤屏障异常,固有免疫应答缺陷,TH2优势型适应性免疫应答和皮肤常驻微生物菌群改变……”,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也不需要理解,这是科学家们去研究的事情。简单理解就是在一定“基因”背景下,“外界因素”刺激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外界因素”里面,食物只占一小部分,至于其它的因素,非常尴尬,目前还不知道。作为家长呢不要总是以为宝宝长了湿疹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不要胡乱猜测原因(我们自己怀疑的原因基本全是错的,如果我们自己都能猜对,那科学家们都该吃屎去了),比如是不是以及怀孕时喝奶茶喝多了?是不是热出来的?是不是风吹的?是不是前几天打疫苗引起的?是不是前几天我吃了榴莲?我们总是期望给未知的事物扣上原因,这样只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应该做的是正确面对……扯的有点远了…3、湿疹宝宝做过敏原检查能确定某种食物过敏吗?过敏原的检测花样很多,不骗人的用于检测食物过敏的方法就俩,一个是点刺试验,一个是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如果是对湿疹的宝宝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大约平均50%的宝宝会检测到食物过敏,有些研究中这一数字可以高达80%;这些检查结果提示过敏的宝宝里,真正存在食物过敏的可能还不到一半;这就提示过敏原检测的结果并不完全靠谱,不靠谱的几率还挺高。还有更奇怪的事情,有些宝宝明显对某些食物过敏,一吃就发湿疹,但过敏原检查结果却提示并不过敏,当然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目前仅能对常见的易过敏的食物进行过敏原的检测,我们所接触的食物有成千上百种,也有少数宝宝是对那些目前无法检测的食物过敏。其实也有很多食物过敏并不是IgE诱导的,这样的话,普通的IgE检测是查不到的,目前也没有手段来检测非IgE诱导的过敏反应。所以说,过敏原的检测是有局限性的。4、为了以防万一,对过敏原检测提示过敏的食物禁食,有什么不妥吗?有些家长一看到过敏原检查结果提示某某食物过敏,就马上对宝宝忌食了,有多少食物过敏,就忌食多少食物,这种情况就属于盲目忌口。其实很多宝宝盲目忌食后,湿疹依然跟以前一样频繁发作。不但如此,盲目忌口还有危害呢。盲目忌口可能有两个危害,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就是营养不良,很可能忌食的食物里有些是必须的营养,而又没有及时用其它食物替代,这时就悲剧了。另一个危害很少见,挺复杂的,举例说明,比如过敏原检查结果提示对鸡蛋过敏,可是宝宝以前隔三差五的吃鸡蛋,并没有发现跟湿疹发作有相关性;由于家长把过敏原检测当圣旨,就把鸡蛋给强制禁食了;过了段时间宝宝到别人家做客,一不小心碰了点鸡蛋,结果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目前也没能搞明白的机制,诱发了重症过敏;也就是说本来吃的好好的,一直吃下去都没事,但因为盲目忌口,结果导致再次意外接触时诱发重症反应,你说冤不冤?5、究竟怎么判断到底是不是真的食物过敏?其实要证实是某种食物过敏,是一件非常非常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曾经由于过敏,发作过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的宝宝,需要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激发实验。而对于仅有湿疹的宝宝,可以根据过敏原检查的结果在家做简易的回避试验和激发试验,回避实验的做法是在宝宝有湿疹发作的时候,从饮食中剔除怀疑过敏的食物,过上一个周,看看宝宝的湿疹是不是会自发好转;宝宝湿疹好转之后,再把怀疑过敏的食物添加到饮食中去,看看两天内之内,宝宝的湿疹是不是会重新出现。一次的试验并不能说明问题,至少要两次以上回避试验和激发试验都成功,才可以基本确定是某种食物过敏。6、避开过敏的食物后,营养怎么办?以后还能再吃吗?假如最终明确真的是食物过敏,在忌食这种食物之后,一定要找专业的营养师评估,制定合理的食物替代计划,以防营养不良。宝宝对食物的过敏并不是终生的,随着生长发育,本来对某些食物过敏就渐渐变得不过敏,也就是“耐受”,每种食物发生耐受的时间都不太一样,建议找医生咨询评估何时可以尝试吃被禁的食物。总结一下,对于宝宝的轻度湿疹,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很小,没有必要做过敏原检测,即使有少数宝宝轻度的湿疹真的跟食物过敏有关,也没有必要把它找出来并禁食,毕竟随生长发育很快会耐受,还不如把做过敏原检查的钱省下来,用来买保湿霜和进口的氢化可的松药膏,够一年的治疗费了……对于中重度湿疹,点刺试验或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查是可以做的,但是结果仅仅只能作为参考,一定不要当成圣旨;过敏原检查提示过敏的东西并不一定真的过敏,过敏原检查提示不过敏的东西并不一定就真的不过敏。确定食物过敏最靠谱的还是回避试验和激发试验。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朋友,来就诊的时候,屁股还没坐热,就说“医生,我的脸又过敏啦!”。这时候仔细看一下对方的脸,就会发现两边的面颊有非常明显的潮红,细看会有比较明显的红血丝。仔细追问一下,往往会有在日晒、情绪波动或者突然到热的空调房间里去会出现面部潮红的突然加重,并且同时会伴有灼热、刺痛感,偶尔也会有一些痒。这种情况病人往往自己以为是过敏,实际上这是典型的“玫瑰痤疮”的表现。玫瑰痤疮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普通老百姓往往只知道皮肤过敏,不懂得玫瑰痤疮,出现了这种皮肤反复的潮红、痒的症状往往就会自我诊断为过敏,并不重视,从而去药店就诊,会买到一些激素类的药,这些激素类的药短期用确实能够达到缓解作用的效果,但是反反复复,长期用就会加重症状,最后会出现皮肤的持久性红斑和红血丝,并且会出现对激素的依赖,用了就好,停了就红。玫瑰痤疮虽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但是它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它是在一些特定基因的背景下,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比如反复用一些劣质化妆品,或者是反复用激素类药,或者是长期紫外线照射,也可以是没有任何原因)出现面部的慢性炎症反应。最初的表现是在刺激因素下(比如冷热刺激、情绪波动、日晒等)出现面部的反复潮红,往往脱离了这些刺激因素会自发好转。随着病程的延长,面部潮红出现的次数逐渐频繁,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最后发展成为持续的红斑,并出现红血丝。在这些持续红斑的基础之上,会出现一些小疙瘩或小脓疱。除了面颊外,有些人的玫瑰痤疮也会累及到鼻部还有口周;也有不少人会累及到眼睛,表现成为眼睛的干燥、痒、刺痛或视力模糊。有些教科书会把玫瑰痤疮等同于酒渣鼻,实际上,酒渣鼻只是玫瑰痤疮晚期的一种表现之一,玫瑰痤疮最后发展成为酒渣鼻的几率并不高,可能连10%都不到,当然经过适当的治疗,发展成酒渣鼻的几率就会更低了。如果根据上述描述自我诊断为玫瑰痤疮之后,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去找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寻求治疗啦。可能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外用药或者激光治疗等。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避免诱发因素十分重要,玫瑰痤疮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冷热刺激、日光、辛辣食物、酒精、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以上因素在平时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平时的护肤也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早期潮红发作不频繁的人群,没有药物可以用,就只能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以及护肤来长期缓解症状。护肤要尽量简单,建议用比较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洗脸之后及时擦上保湿的水和乳液,建议选用不含香料和防腐剂的“医学护肤品”,其他的比如粉底、隔离、BB霜、CC霜、彩妆尽量不要用,也不要进行去角质治疗。面膜一个星期不要超过一次。平时也要注重严格防晒,可以采用打伞、戴帽子、墨镜、涂抹防晒霜等多种防晒方式。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湿疹是小宝宝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痒是湿疹的常见表现;痒会诱发反复抓的动作,而反复抓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会加重湿疹,并诱发更严重的痒,从而导致“瘙痒-瘙抓循环”,使得湿疹不容易好转;并且痒的症状往往夜间明显,可能影响睡觉,宝宝长期睡觉不好对生长发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针对湿疹的止痒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的宝宝湿疹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在控制皮疹的同时都能很好得控制痒的症状。合理的治疗方案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湿润肤霜和恰当的外用糖皮质激素,这两种措施就是控制痒的最有效的手段,医生指导下的合理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相当安全的。 除保湿润肤霜和外用激素类药物以外,其它可行的止痒措施包括:1、剪指甲,防止抓的时候抓破皮肤,也可减少抓皮肤时对皮肤的刺激,一定程度上阻断“瘙痒-瘙抓循环”。2、通过遮盖手段,比如穿衣服、袜子,使宝宝抓不到。3、秋冬季节开空调或暖气,可能会引起房间内湿度下降,可以放加湿器,增加湿度,缓解干燥,从而缓解湿疹的皮疹和痒的症状。4、冷敷可以缓解剧烈的痒,并且有助于去除皮屑和结痂。5、避免闷热的环境,秋冬季节避免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睡觉时避免过度保暖。6、避免接触羊毛、宠物皮屑等刺激物,尽量给宝宝穿纯棉的衣服。7、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跟小朋友解释反复抓皮肤是不正确的,痒的时候要告知大人,可以通过临时擦药来止痒,不能自己抓。8、白天多跟宝宝玩耍,转移注意力,可以避免宝宝反复抓。9、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辣椒碱、薄荷醇、苯酚、多塞平、丙吗卡因,在有些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局部外用,2岁以下的小宝宝不能使用,有潜在的接触过敏的风险或者系统吸收风险;这类药物不能长期和大面积使用。10、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加量能控制瘙痒,但不产生困倦。11、在医生指导下,可采取UVB光疗用于大面积的痒,比如慢性严重性湿疹。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平时经常有朋友会说自己由于某一健康问题吃了某一个偏方秘方马上就好了,就认为这个药很好很“有效”,这时无论如何反驳这个偏方的无效性也无济于事,他们对这种亲身体验和“眼见为实”深信不疑。其实在现代医学体系里,证实一个药物或疗法的有效性是相当复杂和繁琐的一件事情,远非“亲身体验”和“眼见为实”那么简单;一个人生病了,然后用了药,病好了,这么显而易见的疗效难道不能证明这个药有效吗?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确实不能证实这个药有效。有两个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一种是疾病的自愈性,另一种是药物的安慰剂效应。理论上讲,任何疾病都有自愈性,有些疾病的自愈率还非常高,像皮肤问题中的斑秃、湿疹、荨麻疹,至少有50%的人不治疗也可好转,这就给判断疗效带来很大困难。这些容易自愈的问题用了药之后好转,通过单一的案例和个人体验很难判断是药物的疗效还是病情本身的自愈性。安慰剂对很多健康问题和症状都有缓解作用,安慰剂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生病不舒服了,然后医生告诉我们有一个特效药专门针对这个病,疗效显著,我们吃了之后,果然症状好多了,其实医生给的“特效药”里并没有药物成份,是淀粉或大米;我们吃了这些安慰剂之后在心理作用的驱使下使得症状缓解。皮肤科比较经典的案例是瘙痒控制,有研究显示安慰剂对66%的瘙痒控制有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药物控制瘙痒的有效率高达66%,那从科学角度讲,这个药依然是无效的,因为它就是安慰剂。既然疾病自愈性和安慰剂效应使得我们的个人体验、眼见为实都不可信,那究竟怎样证实一个药是有效的呢?现代医学理论用对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简单举例说明,比如研究某个药对感冒的疗效,我们找2000例感冒人群,分成A、B两组,一组1000个人,A组吃药,B组吃安慰剂(当然这组人群自己不知道是安慰剂),然后对比两组的有效率,这样就可以很大限度地避免疾病自愈性和安慰剂效应的干扰。假如A组用药后有效率是70%,而B组用“药”后有效率是60%,这时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药是有效的,如果A组的有效率也是60%,虽然这个药使得600个感冒人群的症状缓解,但依然不能认为这个药有效。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统计学领域里“显著性差异”的检验,这里就不深究了。除了上述这种简单的对照实验,现代医学中还有“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等更为专业和复杂的药效评估方法,这些通称为“循证医学”理念。不但个体的“亲身体验”在循证医学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单个医生基于有限病例的临床经验在循证医学面前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往后我们如果听说张三白头发吃了黑芝麻好了,李四脱发抹生姜好了,王五得了“蛇胆疮”抹了某个不知名的神奇药膏好了,就别再当真了,很可能都是这些健康问题自愈了;这些所谓偏方秘方如果真有效,被循证医学证实之后早就会在正规医院推广,不会偏安一隅,也不会只存在于民间。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湿疹是小孩子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到医院就诊时,有些医生会称之为“湿疹”,也有些医生会称之为“特应性皮炎”,有时家长会经常纠结自己孩子的皮肤问题究竟是“湿疹”还是“特应性皮炎”呢?严格意义上讲,“湿疹”其实指的就是特应性皮炎这一独立皮肤问题,简称AD(atopic dermatitis),“特应症”这个词是指包括湿疹、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在内的一组疾病的描述,所以部分特应性皮炎的孩子会同时有鼻炎或哮喘,父亲或母亲也可能有类似症状,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它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并非一定与“过敏”有关。特应性皮炎通常会反复发作,大多数随年龄增长发作频率减低、严重程度也降低。我们通常听说的“湿疹”往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一系列表现与特应性皮炎类似的皮肤问题,但这些皮肤问题与屏障功能受损无关。比如儿童接触性皮炎,当能找到确切的接触过敏的原因时,会命名为接触性皮炎,发生在尿布区的会命名为尿布皮炎;由于多数宝宝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有时身上少数一过性的“湿疹样”的皮疹虽然推测可能跟无意中接触某些东西有关,但找不到确切的接触致敏的来源,这时也会用上“湿疹”这一诊断。还有些宝宝由于反复舔嘴唇、反复吸手指引起的唇部、手指“湿疹样”的改变,也可诊断为“湿疹”。还有些时候,由于医学发展水平所限,或者是其它皮肤问题在某一特定病情阶段,宝宝会出现不容易解释的“湿疹样”皮疹,不符合现有的任何已知的皮肤问题的表现,这时也可扣上“湿疹”的帽子,所以经常有人会调侃,广义的湿疹就跟垃圾桶一样,各种原因不明的情况都可以往里塞。尽管“湿疹”概念很广,但这些情况在治疗上跟“特应性皮炎”没有区别,用药原则是一致的,所以不必纠结于到底是湿疹还是特应性皮炎,按医生建议治疗即可。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手足口病是夏季的常见皮肤问题,表现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红斑或水疱,多发于儿童,很多家长带孩子就诊时,当孩子被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时就很紧张,显得异常担心与焦虑,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它本质上是一种病毒感染,大多数孩子其实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愈,出现全身并发症的情况很少见。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肠道病毒A71,一种叫做柯萨奇病毒A16,针对这两种病病毒感染,目前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都是靠身体的自愈性。所以只有皮肤黏膜表现的手足口病不需要做检查来明确是哪种病毒引起的,通过皮肤表现就可以确诊;但也有些时候皮疹的特点并不典型,容易跟其它病毒感染或是其它皮肤问题混淆,这时就需要通过观察皮疹的动态变化来确定诊断。手足口病是有传染性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鼻部黏液、唾液、溃疡中的液体、粪便中。在患病的第1周传播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为了避免将手足口病传染给其他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最好在家休息1周。虽然大多数手足口病都可自愈,但仍有少数会发展为重症型,引起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重症监护治疗。如果孩子除了皮疹以外,还出现了下列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让医生协助判断是否发展为重症型:发热(体温高于37.5℃)持续3天以上、饮水少且持续6小时没有小便、嗜睡、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等。有些家长会担心轻症的手足口病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发展至重症型,其它是否会发展成重症型,与起病之初是否积极治疗没有关系的。对于轻症型手足口病,没有方法能够避免发展成重症型,作为家长能够做的就是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发现不适的症状及时就诊。市面上有些针对手足口病的所谓抗病毒喷剂其实并没有用,不能因为用了这些所谓的抗病毒喷剂就对忽略对孩子病情的观察。有些手足口病的孩子由于有口腔粘膜溃疡,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可能会不愿进食,这时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非常重要,可以给孩子吃类似果冻等软的容易吞咽的食物。像雪糕、冰激凌等冷的东西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以用于缓解口腔疼痛。生病时吃雪糕似乎与我们的传统观念相悖,其实对于手足口病这类自愈性皮肤问题,对症处理的科学方法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没有太多的禁忌。对于没有患手足口病的孩子而言,通过勤洗手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感染;现在也已经有了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肠道病毒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无法预防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由于多数重症型手足口病由前者引起,所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机率。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长痘痘的朋友就诊时都会提到自己平时已经很注意了,不熬夜、不吃辛辣油腻、不抽烟不喝酒,平时也没有压力,每天开开心心,可痘痘还是在不停得往外冒,特别想知道原因;然后自己从网络搜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内火”“肝火旺”“热毒”“湿气”等,也有些说法会把脸上不同位置的痘痘跟不同内脏器官的健康联系起来,比较额头长痘提示某某器官的问题,下巴长痘又是另外一个器官的问题,然后会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诸如穴位按摩、煮点紫薯粥、绿豆汤之类的,这一整套思路往往很让人信服;但试试那些方法,又往往没什么用。有一次在我们医院高级专家门诊侯诊大厅,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年轻小伙子打电话跟家人抱怨,说自己花了200块钱挂号费看的高级专家门诊,就是想弄明白自己一直长痘痘是啥原因,结果老专家的回答没有让他满意,想必老专家很实诚,没有用网上那套理论来忽悠他。我们总是期待给未知的事情寻找各种解释,而真相往往要么太过复杂连科学家们都没搞清楚,要么又太过简单,简单得难以致信;痘痘的原因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真正的原因就两个字:“年轻”,绝大多数痘痘都是年轻有活力、身体健康的表现,与内分泌和内脏器官的健康都没有关系。把不同部位痘痘跟内脏联系起来更是子虚乌有,自欺欺人。如果再继续追问“为啥我身边的小伙伴也很年轻健康,却不长痘痘呢?”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因为你比他们更有活力、更健康啊,虽然有点诡辩的意味,但这样理解明显会心情舒畅。由于绝大多数痘痘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存在健康问题,所以初次就诊通常是不需要做检查的。但确实也有很少数的痘痘跟雄激素过多有关,往往表现为重度痘痘、足疗程规范治疗效果很差,女生会同时伴有月经紊乱、月经稀少或停经、多毛。这种情况需要做激素水平检查以排除内脏疾病,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或卵巢肿瘤;这些情况通过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痘痘也会自然好转。所以需要做性激素检查的痘痘类型包括:1、经医生评估为重度痘痘;2、经医生评估,足疗程规范治疗效果很差3、女性有月经紊乱、月经稀少、停经、多毛(比如女生有明显胡须)任一症状。除上述之外的其它情况的痘痘多是不必要进行激素检查的,规范治疗即可。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性皮肤问题,目前确切的原因还不知道,正在科学研究之中。目前所能知道的是银屑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发的。通常我们理解的“遗传”指的是携带某个基因就注定表现出某个症状,比如由父母遗传的基因决定了我们的性别、单双眼皮等。但这里的“遗传因素”与我们所熟知的父母遗传给孩子这种“遗传”是不一样的,这种“遗传因素”称为“遗传易感性”,简单理解就是携带某些特定基因的人群发生银屑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很多人虽然携带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但终身不发病。促使银屑病发生的,除了有遗传易感性,还需要一个类似开关的环境因素。就比如要点亮一间房间,除了有一盏灯,还需要打开灯的开关,遗传易感性就类似于那盏灯,环境因素就相当于打开开关的动作,二者缺一不可的。环境因素就很复杂了,可以是一些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也可能是某些特定的气候、地理位置(我国南方的银屑病发病率就比北方低)等,目前还没有研究透彻。有些朋友会纠结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原因,怎么能治疗呢?”,其实医学发展至今,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疾病种类很少,也就是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素缺乏性疾病,这两大类疾病有好多现如今已经被人类消灭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多数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都是病因不明的,像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虽然找不到原因,但仍然有很多药物可以治疗,可以很好得控制病情,不影响生活质量,也不影响寿命。银屑病也是如此。相比于纠结银屑病的病因,我们更应该关注银屑病的“诱因”,“诱因”的意思就是在这些情况下银屑病容易复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诱因包括:吸烟、饮酒、感冒、劳累、压力大、焦虑紧张。生活中要注意的就是尽量避免上述诱因,可以显著减少银屑病的发生频繁。也有很多朋友,上述诱因避免得很好,但仍是每年复发。如果每年定期做健康体检,身体没有其它疾病,这种情况也不必纠结于每次发作的原因了,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科学合理得治疗就可以了。本文系李志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