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网球腿”顾名思义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主要发生在膝关节伸直、突然起跳的时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小腿内侧肌肉(如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跖肌)受到损伤。当然在其他运动项目中也可发生,如短跑、跳高、跳远等。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棒击感这是发生跖肌腱和小腿三头肌断裂时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伤者突然感觉有人在身后朝向自己的小腿“猛踢了一脚”2.剧烈疼痛“棒击感”后,随即感觉小腿像“中弹”一样,非常疼痛,多被迫停止运动或中止比赛,不能做跳、跑等动作,提踵动作时疼痛加剧。3.跛行由于提踵时疼痛加重,患者会采取自我保护性的走路姿“跛行”。4.早期局部表现刚受伤时,小腿的外形上多无改变,稍晚可以出现肿胀、变形及皮下出血。如果腓肠肌完全断裂,会发现有一明显的凹陷,皮下有瘀斑。5.陈旧性伤的局部表现局部可以触摸到较硬的疤痕结构,踝背伸活动时可以感觉小腿后疼,背伸受限,长此以往,腓肠肌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三、网球腿的治疗临床总结发现,除了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大的断裂需要手术外,单纯的跖肌腱断裂和小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拉伤可以保守治疗康复。(一)损伤早期:遵循PRICE原则(即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局部间断式冰敷止血(10-15min/次),之后抬高小腿,加压包扎,疼痛剧烈者可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注意: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尽早下地活动,但踝关节要保持正常站立的角度,不得伸展或弯曲(目的是避免撕裂部位的伤势加重和减轻提踵痛),防止局部瘢痕的形成。(二)肿胀消退后:可进行相应锻炼:如小腿三头肌牵伸⭐注意:患腿足跟不离地,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15-20s,接着休息10-20s,重复3-5次。强度随患者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以不引起疼痛为适。严重者请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三)物理因子疗法:①急性期可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微波无热量治疗、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修复、消除肿胀、减轻疼痛。②非急性期治疗,还可以通过磁热振治疗、蜡敷治疗、冲击波治疗等促进血管扩张、加快组织代谢、修复与再生。尤其冲击波治疗,可以对神经末梢产生超强刺激,降低神经敏感性与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效果显著。除以上治疗手段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中医特色治疗来加速恢复,如中药蒸汽浴、中医特色手法等四、预防1、预防网球腿的最佳方案就是在运动前适当热身,进行腓肠肌的拉伸训练。每次运动前要热身至少5-10分钟,选择合适的服装与运动鞋。加强大腿后侧肌群与小腿肌群的锻炼。2、运动时出现小腿肌肉僵硬紧张时,进行适当的腿部按摩放松。3、穿戴运动护具,减轻小腿负担。4、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尤其天气炎热时,电解质丢失会增加肌肉痉挛,肌肉弹性下降,可能导致网球腿发生。网球腿常见于各类运动损伤。但近年来发现,“网球腿”在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群中也呈升高趋势,可能与长期运动不足或因病引起的肌肉、肌腱功能退化有关。
肩周炎患者的健康宣教定义: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二、肩周炎病因1.肩部原因(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2.肩外因劲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三、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四、肩周的健康宣教:生活指导:1、良好姿势,较好的体位是仰卧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该肢位可使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健侧卧位时,在患者胸前放置普通软枕,将患肢放置上面,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以减少对患肩的挤压,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应努力加以纠正。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特别应注意在空调房中时,不要坐在冷风口前,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屋顶睡觉,防止肩关节长时间的受冷风吹袭。肩周炎预防:1、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2、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3、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等,或口服钙剂。4、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轻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注意热敷时不要烫伤。5、保护肩关节:在同一体位下避免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例如:患肢提重物等,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患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疼痛明显时要注意患侧肩关节的休息防止有过多的运动。同时避免再次发生疲劳性损伤,疼痛减轻时,可尽量使用患侧进行生活自理功能训练。肩周炎医疗体操(1)肩周炎徒手体操第一节前后摆臂运动预备姿势:分腿站立,两脚间距离稍比肩宽,上体前屈70°左右,头稍抬起,眼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动作:右臂放松,尽量向上摆,同时左臂放松尽量向后摆,然后左右臂交换摆动方向,重复上述动作。第二节左右摆臂运动预备姿势同第一节。动作:两臂放松,尽量向侧方摆动,然后两臂向回摆,于胸前交叉,重复上述动作16次。第三节环转肩运动预备姿势:直立,两肘关节屈曲,两手分别搭于两肩。动作:以肩为轴,两肩由前上向后下环绕8次。第四节收展肩运动预备姿势:直立,两肘关节屈曲,两手十字交叉放在枕骨部。动作:两手扶头后,两臂向内夹紧,然后由内向外尽量展开。重复上述动作16次。第五节托天运动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两臂弯曲至胸前,掌心向上,双手十字交叉,上抬至额前,以腕关节为轴,两手外翻,掌心向上,两手尽量上托。然后两臂依势由两侧下落还原成开始姿势。重复上述动作16次。第六节前冲拳运动预备姿势:两膝微屈,分腿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腰间,拳心向上。动作:右手用力向前冲拳,拳心顺势转向下,左拳用力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16次。第七节侧冲拳运动预备姿势同第六节。动作:右手用力向侧方冲拳,拳心顺势向下,左拳用力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16次。(2)肩周炎棍棒体操第一节棍棒前上举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棒于体前,间距与肩同宽。动作:两臂持棒经前至上举位,同时抬头挺胸;两臂经前下落至开始姿势。上述动作16次。第二节持棒侧上举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握棍两端于体前,掌心相对。动作:两臂向患侧摆至患臂方向的侧上方,另一侧上臂摆至体前平屈;两臂回摆至开始姿势。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三节持棍后上提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靠拢于体后,正握体操棍。动作:屈肘将体操棍尽量上提,还原成开始姿势。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四节持棍后伸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于体后正握棍,两臂间距与肩同宽。动作:用力后伸,同时挺胸;还原成开始姿势。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五节持棍扭臂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棍前平举,两臂间距与肩同宽。动作:右臂向下扭至拳心向上,左臂向上扭至拳心向下,棍经体前水平扭成垂直,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六节持棍环绕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棍于体前,两臂间距与肩同宽。动作:两臂向右摆动,并从右侧经上举向左绕至体前;还原成开始姿势。后面动作同前,但绕环方向相反。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七节持棍后置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棍于体前,两臂间距与肩同宽。动作:两臂经体前上举,屈臂,将棍置于颈后,同时挺胸;两臂伸直向上举;两臂经体前下落还原成开始姿势。上述动作重复16次。第八节持棍体后上拉预备姿势:分腿直立,与肩同宽。健侧手在上(臂弯曲)虎口向下握棍,患侧手在下,于体后虎口向上握棍。动作:健侧臂逐渐伸直,用手握棍向上拉患侧手;还原成开始姿势。上述动作重复16次。
你是不是感觉在工作一天后感觉脖子明显僵硬、不舒服? 你是不是感觉看书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感觉头昏头沉,眼睛发胀? 你是不是感觉看电脑几个小时以后肩膀后背有些发板,不舒展? 如果你有上面所提到的任何一种感觉,那么韦大夫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已经处颈椎病的边缘,属于亚健康状态了。说严重一点,你这是病,得治!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平时工作忙,加班多,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治疗,而且请假不好请,要看老板眼色,而且看病不但耗时间,还把本来就不怎么丰厚的工资扣掉一部分,那么作为勉强糊口,依旧挣扎在月光边缘线的小员工的我该怎么办呢? 不要急,不要急,这里还有韦大夫。 我们的宗旨就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开个玩笑,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会比困难要多得多,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办公室保健秘笈之自我锻炼法——颈椎八部自我推拿法:一指点穴,二龙戏珠,三拿夹脊,四指合力,五揉颈枕,六擦项背,七分对抗,八方通达。 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动作该如何操作: 一指点穴 颈部骨性凸起(棘突)的间隙是中医的经脉循行路线,用中指勾点哑门(督脉)、风府(督脉)、大椎(督脉),这样就能打通你的任督二脉之督脉,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二龙戏珠 两手中指同时向上点按后发际枕骨边缘处,枕骨边缘处有风池(足少阳胆经)、玉枕(足太阳膀胱经)、天柱(足太阳膀胱经),点按穴位的同时,头部主动向后仰,增强刺激效果。 三拿夹脊 用两手手掌左右轮流握拿颈椎两侧肌肉,由上至下,力度由小至大,以耐受为度。切记避免抓伤自己。 四指合力 双手十指交叉,左右两手掌搭成人字形,两手同时用力,夹按颈部肌肉,方向由上至下,力度由小至大。 五揉颈枕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部小拇指侧骨性突起(豌豆骨)按揉颈枕部(后发际一线),起到舒筋通络,放松肌肉张力的作用。 六擦项背 用食、中、无名指、小拇指四指擦颈肩背部,顺序由颈部→背部→肩部,方向为颈部由中央向两侧,肩背部由后至前 七分对抗 双手十指交叉,置于颈后部,向前用力,同时颈部向后做对抗用力,颈椎活动幅度由小至大,对抗力度逐渐增加,以耐受为度,只用七分力,切忌使用暴力。 八方通达 头部向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右下左下,环转头部,从八个方向角度的头部动作,起到锻炼颈部肌肉,畅通气血的作用。当然头部动作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要过大、过猛,不然容易引起头晕。 如果大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能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进行颈部锻炼,那您的颈椎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呵护与关爱,我们的口号是“每天一点点,健康不离线”。 本文系韦景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膝关节滑膜皱襞反复受到损伤或刺激,使滑膜皱襞变性、增生而起的一系列膝关节不稳、弹响、疼痛等膝关节内病变,称为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此症因其体征于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相似,一般的检查又难以确诊,故在临床中多被忽视或混淆,早期得不到针对性的治疗而迁延不愈。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膝关节周围滑膜的内侧皱襞。多数无明显外伤史的患者,具有局部长期受凉史。 病因病理 由于暴力撞击膝关节,反复大量的活动膝关节,以及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关节内病变,刺激滑膜皱襞使之发炎水肿,逐渐增生、肥厚、粘连而失去弹性,不能随着关节的屈伸运动而拉长变形,滑过股骨髁面时挤压摩擦关节面软骨,引起关节上内侧滑膜急慢性炎症,甚至导致股骨髌骨软骨面的剥蚀,内侧壁肥大膨胀被挤于骨性组织之间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 膝部疼痛,可表现为全膝痛、膝前上方痛,或膝前内侧痛,但以膝关节髌股关节的上内侧间隙疼痛为主,多为钝痛,有的单纯膝关节腔内酸痛久坐后站起膝关节痛明显,伸屈受限,有的患者伸屈膝关节有交锁现象(卡住的感觉)。多数患者活动时膝关节有抖动或轻微弹响的声音,稍活动后好转。跳跃、上下楼梯、由蹲位骤然站起时疼痛加重。病久可以出现膝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的废用性萎缩,膝关节软弱无力,有摩擦音和摩擦感,少数关节腔有少量积液。临床诊断多以临床表现和查体确诊,X线片多无明显表现,多以关节镜检查可确诊,但损伤相对较大花费高,恢复期比较长。 治疗 症状较重时可用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但症状易反复发作,疗程较长。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恢复时间短、治疗比较彻底的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治疗后配合股四头肌锻炼措施,具有不易复发的特点。
大约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经历,腰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等地方的疼痛,成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同的腰痛有不同的发作时间,不同的发作时间提示不同的病因,仔细留意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早不痛晚痛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腰痛原因。白天工作时人们大多直立身体,身体的重量对椎间盘形成挤压,若往后侧突出,便会挤压紧邻的神经根,引起腰痛合并下肢的后外侧酸、麻、痛。腰部位于躯干的下部,承受的重量自然多,加上腰部是整个躯干活动频繁的地方,一天工作的时间越久,对腰椎间盘的影响越大,腰痛越明显。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椎间盘又稍稍复位,压迫神经的压力减轻,腰痛缓解,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往往早上腰痛减轻,工作到中午过后开始腰痛发作,越到傍晚就越痛。 晚不痛早痛 组织发炎引起的疼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或骨髓炎、纤维织炎、筋膜炎、血管炎等,一早醒来时疼痛明显,经过活动后,疼痛的症状能得到减轻。因为一个晚上没活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料堆积在局部组织,刺激疼痛神经而引起腰背酸痛,经过活动后血液循环增加,将这些废料带走,疼痛减轻。 早晚不痛半夜痛 如果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际,突然从梦中痛醒,这样的腰痛要提高警惕。骨癌的疼痛感剧烈,特点是静止时痛,即安静时疼痛明显,活动时减轻。如果是骨癌,在疼痛处轻轻敲击的话,疼痛会加剧,这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经过按摩敲击,感觉会更舒服的症状正好相反。 不分早晚日夜痛 其它器官疾病引起的腰痛,也需要引起老百姓的重视。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病变、女性妇科炎症、盆腔肿瘤等都会引起腰痛,十二指肠溃疡有时也会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这些腰痛不会随着活动的增加而加剧、不因为休息的增加而消失,没有时段之分。腰痛还需解决器官本身的疾病。
现今在街头,不乏见到这样的流行元素。看到这些美丽的膝盖秀,让我想起前些天在门诊遇到的一个病人: 一位年纪轻轻大约二十余岁的女性,因为膝关节疼痛来就诊,没有明显的外伤原因,近1个月来觉得膝盖活动时有轻微的疼痛来就诊做了相关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病人:大夫,我这是什么问题啊? 我:目前看来没有太大问题,平时膝盖注意保暖、注意膝盖别太负重。 病人:大夫,我这不是老寒腿了吧?到底什么原因我这么年轻就膝盖疼了?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今天就来一起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看看我们对膝关节疾病常见的几个误区: 误区1.膝关节疾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病 日常生活中,多数膝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所引起。膝关节长时间受凉和巨大的温差是导致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季节变化,冷暖交替之际,大多数年轻人为了追求美感而忽视保暖,低温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膝关节疼痛——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尽可能地保暖;其次就是降低运动量,让关节得到休息。 误区2.经常爬山、登高可以防止膝关节的退化 首先来了解下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关键词: 关键词1. 脂肪垫 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 常见人群: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 症状: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关键词2.半月板 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其横断面呈三角形。作用是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 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 (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 常见人群:运动员或是喜好运动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 症状: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关键词3.滑膜 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 常见人群:运动员或是喜好运动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 症状: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误区3.膝盖的问题膝盖找 人体的关节都具有联动效应,因此膝关节的问题就不单单是膝关节的问题了。其上有腰椎、其下有踝关节。 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关键词1.腰椎疾病 腰椎病变如果影响到股神经和坐骨神经就会引起下肢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疼痛、肌肉萎缩、酸胀感、发凉、麻木、怕冷、沉重和疲劳感。股神经来自上腰椎,支配到膝关节的内侧和下肢的前面,股神经所经之处的组织发生病变均可引起膝关节疼痛。从临床经验来看,由于上部腰椎病变累及股神经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屡见不鲜,大部分膝关节疼痛患者均可在腰骶部、臀部外侧 (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小肌)髋部的和腹股沟 (内收肌群)处查到明显的压痛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存在膝关节疼痛、酸胀等症状,当腰椎间盘突出治愈后,膝关节疼痛症状也会不治而愈。 关键词2:踝关节疾病 膝关节和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因此超重负荷、踝关节扭伤都会使膝关节负荷加大,增加关节损耗。这是导致膝骨关节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甚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治疗根据关节蜕变情况选择是否行关节置换的治疗,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治疗是国际上较成熟的治疗方式。 通过对以上几个误区的辨析,浅谈了膝关节疾病发生的几个重要原因,在此也提醒大家,以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单靠日常保健是无法自愈的。如果您有以上疼痛特点,还是要尽快请医生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黄芪山楂饮 【药材】 黄芪 20 克,山楂 10 克。 【用法】 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入保温杯用沸水 400 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再加沸水,共可冲泡两次。 山楂:活血化瘀 黄芪:补气、预防心血管疾病,国家级名老中医介绍的主要药物就是黄芪,那为什么还要配合山楂呢? 黄芪是补气之最,人体气力足后就会加速血液运行,再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气活血的作用! 山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之一,也是人们熟悉的健胃消食食物。其实,山楂还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适用人群 尤其适宜于: 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 久坐久视,脑力体力消耗大,易感冒,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等。 一般人群也可以常服,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注意事项 宜白天服用,睡前少服。 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 10 克,秋冬季节加枸杞 10 克。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 10 克。 宜保温杯泡服,不宜煎煮,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闷泡。 国家级名老中医的推荐
现在,许多刚当上爸爸妈妈的年轻人都很焦虑。尤其是第一次做爸妈的,总担心孩子发育是否正常。小儿肌性斜颈三等奖,臂丛神经损伤二等奖,发育迟缓一等奖,脑瘫[OK]。那么给孩子治疗的钱数从少到多也是怎么排列的。那么如何早发现呢? 1.肌性斜颈,新生儿10-20天就可以发现,头偏向一侧脸总向对侧,不能自如砖头,这时不要大意,赶紧到骨科去看看是否是肌性斜颈,如果是就可以治疗了。一般中医效果前期干预不错。 2.臂丛神经损伤,一般因自然生产时胎儿过大肩难产,医生用手或器具拉伤臂丛神经导致一侧上肢活动受限不能动。这时千万别慌,立即要求接生医院封存病例走法律程序进行治疗赔偿,治疗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案最有效。 3.发育迟缓,大家都知道,孩子生长是有规律的,三翻六坐七爬爬,一哭二笑三会闹等,发育迟缓就是宝宝到了应会做某件事情的年龄而不会做这件事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现的时候都在三个月,因为三个月才会出现第一个老百姓特别关注的粗大运动,翻身。当然宝宝是可以错后一个月的,但超过四个月就一定要去医院了。还有宝宝如果俯卧抬头三个月还不能完成也要去医院。 4.脑瘫,恐怖之词,一辈子的刷钱机器,除非孩子不是亲生的。一般6个月后准确诊断,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或医生愿意负责任的给6个月以内的宝宝做闹核磁,况且现在世界上的医学或核磁技术敢说脑部检查无遗漏或一定准确。但我们可以提早干预。一般早产低体重儿,出生窒息缺氧,出生后头围过小,出生前后颅内有积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尤其提醒爷爷奶奶们,别把黄疸不当回事,即使是生理性黄疸也会导致宝宝一岁后脾胃不好,经常感冒)。脑瘫治疗方法和发育迟缓的原则一样,中西医结合。 本文系张玮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低头多、仰头少我们的脑袋重约17-18斤,而这都靠骨头和脖子支撑,而在颈椎两侧有许多的肌肉为支撑脑袋而在默默的做着贡献,有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脊、胸锁乳突肌、头长肌、头上斜肌、头下直肌、头后大直肌……如果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比如长期低头,后面的肌肉就松了,时间长了就失去弹性,脑袋就容易往前耷拉,甚至影响到韧带、关节囊、小关节,造成一系列的颈椎病症状。 2、跷二郎腿二郎腿是指架腿而坐,跷一脚。翘二郎腿坐着的时候容易弯腰驼背,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势必压迫脊椎神经,引起下背痛。所以人们常说“坐有坐相”还是有一定道理,改变翘二郎腿的不良习惯。 3、长时间坐着人从爬行进化成直立以后,颈椎、胸椎、腰椎承受重力的作用,纵向挤压,引起一系列的改变。再加上劳动、经常弯腰或久坐,容易造成慢性损伤、椎管狭窄或者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病、头晕头疼、后背疼、胳膊疼痛,甚至引起走路不稳。 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平躺时,腰椎承受的重量大概占体重的25%;侧卧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75%;坐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140%。在负重的情况下,腰椎承受的压力就更加大了。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久坐,尤其是不要在松软的沙发上久坐。因为坐沙发时,身体会沉下去,肌肉容易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虽然当下坐得很舒服,时间一长就会引出一系列大毛病。此外,不管多忙,中午最好躺下休息15分钟,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更要适当午休。如果腰有问题,坐着时,最舒服的角度是腰椎后仰120°~140°,必要时可在腰后垫一个靠垫。 4、长期单肩背包肩膀处有一个肩袖,其最常见的损伤就是冈上肌。例如背包的时候,冈上肌被包带压着,时间长了肌肉会缺血,肩膀发酸,久而久之,冈上肌受磨损,对肩关节十分不利。相较于单肩包来说,双肩包比较好,或者将包斜挎在身上。尽量减轻背包的重量,减小对身体的压力。 (以上图片均为网络转载)
春天到了,从中医五行学说来说,春天属于肝,我们日常工作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在这季节更容易造成肝胆气旺。按摩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的目的。第一,我们人体的腹部从脐的中线以及往外两侧对称,分别有任脉-主全身之阴经经气,肾经-主先天之本,胃、脾-主后天之本,还有调节妇女经血的肝、胆经,带脉,均汇集于此。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上述经络的走行进行推腹法,先用双手掌根从心窝下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往下推,然后沿着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经络区域,依次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循环往复推上20个轮回,期间可能会感觉到腹部表皮某个区域疼痛,或酸,或麻,这些表浅的问题暴露出来后,说明我们的经络受到阻滞,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激后,这些区域的感觉就会自行消失。“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第二,位于腹部的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是我们身体所有经脉中唯一横行的,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小腹。带脉在经络中有着约束诸条经脉的作用,因此哪条经脉在腰腹部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刺激带脉来进行调节和疏通。带脉受损在女性可以表现为腰腹部松弛,痛经、习惯性流产,盆腔炎等。首先要找到带脉穴,双手叉腰,我们的大拇指平齐于肚脐,大拇指所置于的位置就是带脉穴。同样我们用双手掌根从带脉穴出发,横行向下45°推至于肚脐下,然后双手掌根轻轻再挤压一下我们的任脉,也是要推挤20次。这个手法同时刺激了带脉和任脉这两条与妇科有关的经脉,从而有效地调节了妇女同志们内分泌紊乱的情况。第三,揉腹治便秘,记住一定要顺时针。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揉腹,站立,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从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顺时针方向反复按摩30遍。第四,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例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胃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