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门诊上,经常会有这样一幕:“大夫,您快帮我看看这个宫颈活检报告,说是CIN1,这个严重吗?我是不是得了宫颈癌呀?”,相信这样的对话,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对于上面的问题,希望通过下面这篇文章,解答大家的疑惑。CIN是什么?CIN不是宫颈癌,而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目前已知引起CIN的主要病因是HPV病毒感染。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和病理协会(ASCCP)建议将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采用两级命名法,其中CIN1相当于LSIL(低级别病变),CIN2和CIN3相当于HSIL(高级别病变)。无论哪个级别,CIN都有3种可能:病变消退、持续存在、进一步发展。当然,级别越低,恢复的机会越大,级别越高,病变进展的风险越高。CIN1应该如何治疗?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却颇为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一点耐心阅读。对于病理证实的CIN1,之前筛查为轻微异常者:主要包括ASC-US,LSIL,HPV16或18阳性,HPV持续感染。a.观察6-12个月不予治疗。b.6-12个月后复查TCT和HPV,如果均阴性,则每年复查,直至3年。3年后为阴性,则以后按照正常人群的筛查程序进行。c.复查期间,3年内任意一次TCT出现超过或等于ASC-US,或者任意一次HPV阳性,则做阴道镜,如果仍然为CIN1,且持续性CIN1至少两年,考虑进行治疗。之前筛查为高危异常者:主要包括HSIL,ASC-H。a.诊断性锥切。b.随访(假如阴道镜检查满意,而且宫颈管取样阴性)。对于21~24岁的女性CIN1,如果之前的细胞学结果为ASC-H或HSIL+,而阴道镜检查满意且宫颈管取样阴性,建议每6个月复查细胞学和阴道镜,持续24个月。CIN1接受随访的患者,若CIN1持续时间超过2年,尽管仍可以继续观察,但最好是进行治疗。若阴道镜检查满意,做物理治疗或者宫颈锥切都可以。若阴道镜检查不满意、以前曾因宫颈病变接受过治疗,则需要宫颈锥切。CIN1患者应该注意什么?CIN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它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首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而且CIN从1级向2-3级,甚至癌变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一般从感染HPV病毒到引起CIN,直至宫颈癌需要5-8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对于检查发现CIN1的女性,一定不要慌张,除了积极的就医咨询,平时要注意戒烟、限酒,注意性生活以及经期卫生,多吃水果、蔬菜,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定期体检,就会离宫颈癌症越来越远的!!!
每年有很多女性因为子宫肌瘤而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手术解除了她们的病患,但也给她们心里留下一些焦虑担心,如她们担心留下的子宫是否会再生肌瘤,肌瘤何时会复发?复发的原因有哪些?又该怎样避免?……今天就接着上期的话题,咱们来聊聊关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问题。什么为子宫肌瘤复发? 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是指术后6个月新发现子宫肌瘤(直径>1 cm)者,经由盆腔超声、妇科检查或其他手术证实。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是指术后6个月新发现子宫肌瘤(直径>1 cm)者,经由盆腔超声、妇科检查或其他手术证实。子宫肌瘤复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子宫肌瘤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数量多少有关。所以术前要仔细检查,明确肌瘤数目,避免微小遗漏,术后定期复查,也可加用药物对症治疗,控制肌瘤生长。子宫肌瘤为什么容易复发?1 年龄 子宫肌瘤的复发与年龄呈正相关性。研究认为生育期晚期妇女体内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会促进子宫肌瘤生长,在20~30年的雌孕激素持续刺激下子宫肌瘤在生育期晚期易明显增大。2 初次手术肌瘤数目及大小 单发肌瘤复发风险较多发肌瘤低,但是肌瘤直径大于10 cm时,复发可能性增大。初次手术发现肌瘤数目越多,手术完全剔除肌瘤的困难也就越大,且当肌瘤直径<0.5 cm时肉眼无法辨认,导致遗留可能性增加。此外,增多的肌瘤意味着肌层疾病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增加。3 体重指数(BMI)升高 过量脂肪可增加由雄激素转换成的雌激素分泌量,同时肝脏产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而出现相对高雌激素状态,刺激肌瘤的生长。有研究发现,BMI值每增加1个比值,肌瘤的发生率增长6%。4 孕产次 研究显示,术前产次与肌瘤复发风险性呈负相关,妊娠减少了暴露于无孕激素抵抗的雌激素的时间,术前产次是术后复发较强的保护因素。5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入路选择不恰当易导致肌瘤残留而生长复发。腹腔镜手术视觉效果满意,但触觉差,容易导致深部小肌瘤残留,适于肌瘤数≤3枚者,术中超声监测有助于减少残留;经阴道手术适于经产妇,肌瘤集中于前壁或后壁,肌瘤直径<8 cm,数量<3枚者;经腹手术最经典,而且触觉、视觉效果均最佳,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残留风险,但创伤大。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恰当选择手术入路,在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减少复发风险。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是多少?据报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在第1、3、5和8年的肌瘤复发率分别为11.7%、36.1%、52.9%和84.4%〔1〕。国外有人对74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当年龄>35岁、BMI>25、应用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多发肌瘤(>2个)、肌瘤直径>10 cm时,复发的危险性增加。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62.1%,再手术率只有2.4%。因为,大部分复发性子宫肌瘤较小且没有临床症状。总结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子宫肌瘤是否复发有两个基本条件:一、肌瘤生长的土壤——子宫;二、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只要子宫和雌激素的刺激存在,肌瘤就有可能复发。针对复发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HPV疫苗的成功研制以及HPV病毒的广泛筛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了解HPV病毒,知道HPV病毒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每当女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HPV病毒感染,就会觉得特别紧张,觉得似乎发现了HPV病毒阳性,就等于宣判自己患上了宫颈癌。前段时间小王拿着体检报告哭丧着脸跑来找我:“郭老师,怎么办啊?我还没生孩子呢就感染HPV病毒了,这是不是要切子宫啊?”“是哪种类型的HPV病毒阳性啊?细胞学检查结果怎么样啊?”“说是其他高危型HPV病毒阳性,细胞学显示未见异常细胞。”“这种情况离切子宫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不用那么紧张。”“那我是不是要先把HPV病毒治好才能备孕啊?要用点什么药才行啊?”跟小王的对话中我发现,虽然很多人知道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但对HPV病毒还并不是十分了解,一听到病毒阳性就直接想到癌症,容易引发恐慌。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HPV感染怎么办?有没有药物能治疗?什么是HPV病毒HPV病毒也叫人乳头瘤病毒,容易造成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感染。根据HPV病毒致癌危险性的高低,将HPV病毒分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低危型HPV病毒感染主要与疣类疾病相关,而高危型的HPV病毒,除了可能造成女性的宫颈癌发病,还与口腔癌、喉癌、阴茎癌、肛门肛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都有关。HPV病毒如何传播大部分人认为HPV病毒只有通过不良的性生活史才能传播,一旦筛查发现阳性,就先回家审问一下老公是不是出去“偷吃”了。其实HPV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报道正常女性中HPV感染率可以达到70%-80%,在正常的新生儿的包皮中,也能检测到HPV病毒的存在。尤其在性活跃期的女性,曾经感染过HPV病毒的女性可以达到80%以上。HPV病毒不仅通过性生活可以传播,在接触了被病毒感染的手、衣物、毛巾、马桶等等,都有可能会传染。药物可以治疗HPV感染吗有病就要用药,大部分人发现HPV病毒阳性,第一反应就是赶快用点什么药。有些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干扰素或者一些中成药,甚至是一些核苷类等等抗病毒药物。其实,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药物针对HPV病毒具有确切的疗效,关于HPV治疗的指南中,也没有提到过任何药物可以杀灭HPV病毒。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说了:”郭老师,你说的不对吧?我之前发现HPV病毒感染,当时医生就给我开的塞的药,还吃了中药,后来确实转阴了啊!“哈哈,你用了这么多药花了这么多钱,后来病毒转阴了,可是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HPV病毒的感染者中,即使不经过任何治疗,自然转阴的几率也大概在80%以上。尤其在年轻的感染者,大部分属于一过性感染,80%-90%都是可以自然转阴的。HPV阳性如何治疗“郭老师,你说HPV病毒与宫颈癌相关,又说HPV阳性没有药能医,那我怎么办啊?难道就等死啊?5555555~”哈哈哈,别那么悲观好不好?其实HPV病毒的筛查不是为了让我们杀死HPV病毒,而是为了做到对宫颈癌的早发现、早预防。虽然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但是从病毒感染发展到浸润性宫颈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HPV筛查发现阳性,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以及HPV病毒分型结果来决定如何进一步处理。如果像小王这种,非16、18型HPV阳性,同时宫颈细胞学涂片未见异常,可以一年后再复查细胞学和HPV。如果发现的是高危里面的高危,也就是HPV16或者HPV18阳性,那可以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发现HPV病毒感染,如果不治会怎样?其实发现HPV病毒阳性,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如何将病毒清除,而且药物也是无法将它清除的。而在于提示我们应该尽早的发现是否有宫颈病变或者癌前病变的存在,如果宫颈已经发现病变,就需要经过积极的处理阻止它发展,能够在癌前病变或者宫颈原位癌期间进行治疗,都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甚至还能保留生育功能。但如果宫颈不存在病变,则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很多女性在做妇科检查后,看到了“宫颈糜烂”这几个字后非常紧张。我只有告诉她们“宫颈糜烂”是一个古老而不恰当的翻译,在西方的医学书籍中早已消失了。宫颈的表面覆盖的是多层上皮,就像一块红色的肉,上面覆盖了多层塑料薄膜,看上去就呈淡红色。但是子宫颈管里面则只覆盖了一层上皮,就像一块红色的肉,只包了一层塑料薄膜,所以看起来是鲜红色的。宫颈管是躲在子宫颈里的,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年轻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里面的那一层薄薄的上皮,常常向外延伸了一点,就像一个小孩从门口探出头来看看一样。这部分肉眼看来是红红的,所以多年来被错误地称为“糜烂”,其实哪儿也没烂。就像是嘴唇的上皮比脸皮薄,所以看起来也是红红的一样。等到绝经了,女性激素水平低了,宫颈“糜烂”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所以宫颈“糜烂”是年轻的表现。错误的疗法是用刀将“糜烂”部分剜除,或者用电烧或激光将“糜烂“部分烧伤。造成厚厚的白色瘢痕,看起来就不再红了。但是上述方法应该只用于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而不是应用于年轻,没有癌前病变的女性。上述“治疗”不仅没有科学根据,而且可以造成宫颈口严重瘢痕形成,引起不孕;或者导致宫颈机能不全而中期流产或早产。还可能造成分娩时宫口不开。总之有百弊而无一利。
性激素六项检测是女性常规的生殖系统检查现在很多患者来门诊就诊要求查一查但这六项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什么时候检查合适呢?性激素六项是哪六项?①FSH——促卵泡生成素②LH——黄体生成素③PRL——催乳素④E2——雌二醇⑤P——孕酮⑥T——睾酮性激素六项临床意义1促卵细胞生成素(FSH)也称为卵泡刺激素。FSH值低,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氏综合征等。FSH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FSH高于40 mIU/ml,则对克罗米芬之类的促排卵药无效。2黄体生成素(LH)LH在非排卵期的正常值一般是5~25mIU/ml,低于5mIU/ml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见于席汉氏综合征,高FSH如再加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不必再作其他检查。LH/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3催乳素(PRL)高于17.6ng/ml即为高催乳素血症,过多的催乳素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抑制排卵。4雌二醇(E2)低值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氏综合征。5孕酮(P)排卵后期血P低值,见于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6睾酮(T)血T值高,叫高睾酮血症,可引起不孕。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时,血T值也增高。多毛,多见于口唇、下颌颊侧、下腹、耻上、股内侧和小腿外侧,并伴有痤疮、脂溢和脱发。多毛与高雄激素血症非同步。性激素检查的关键时间点1月经来的第三天查基础内分泌此时不是看雌二醇有多低来判断是否雌激素不足,这个阶段本来就是低的。而是此阶段雌二醇应小于50pg/ml,若高于此值提示卵巢储备不良,往往会有月经提前,21-25天来一次。此时FSH高于10 mIU/ml以上同样提示卵巢储备不良。此时孕酮肯定是低的,有的医生查基础内分泌只查五项不查孕酮就是这个道理。此时雌二醇与FSH均应位于3-7 IU/L且数值接近较为理想。用过黄体酮之后来月经(撤退性出血),第三天再查激素水平肯定是不准的。用过黄体酮后20天才能完全消除其影响。故可在停用黄体酮(或人工周期)后20天以后查激素水平,如果患者闭经无排卵,此时若孕酮仍低的话此时的激素水平近似于基础内分泌,此时的雌二醇小于50pg/ml,甚至小于20pg/ml才能说是患者雌激素严重不足。2排卵期检查此时主要查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主要目的是看有无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峰值及判断是否接近/或已排卵,与B超卵泡监测协同运用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是否需注射hCG针促排卵及何时注射最佳)。3黄体期检查最佳时间是经前一周。量基础体温的话一般在基础体温上升6-7天时检查。此时理论上孕酮处于黄体期最高水平,最高可达40nmol/L以上。如果时间计算准确(抽血后7天左右月经来潮)而此时孕酮水平15nmol/L以下的话可考虑诊断黄体功能不足,反复流产者此时查较有意义(孕期往往孕酮水平低下而流产)。此时孕酮水平<3nmol/L的话可确定无排卵。4一般准备如果专程来查性激素的话,建议早上9:00-9:30左右抽血,化验室门口静坐10分钟后静息状态下抽血,空腹最佳。男性只要没有剧烈运动,生活规律,上午8-11点空腹可随时检查。这样误差波动小一些。但临床门诊往往无法拘泥,于是就随到随查,如果发现异常可以下次再按要求复查。
1、为什么感觉身边很多人都有息肉?和遗传有关吗?子宫内膜息肉,简单来讲,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造成的,数量可单可多,直径可大可小,可分无蒂或有蒂,发病率约在7.8%~34.9%之间。2015AAGL指南指出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肥胖和他莫昔芬的使用。好了,和遗传没啥关系。七大姑八大姨都有的情况,可能只是碰巧。2、内膜息肉和雌激素有关系吗?有!甚至有的人会经历快来月经的时候去做B超,发现较小的“息肉”,其实可能是增厚的子宫内膜,月经刚干净的时候去复查B超,就没了。因为子宫内膜受雌孕激素的影响,每个月规律脱落一次,就造成了每个月来一次的姨妈。Peng等人对53例绝经前妇女的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息肉周围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比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高。另外,Gul等对25例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和2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发现,绝经后妇女息肉腺体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比基质中的要高很多。3、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小于1 cm的息肉,基本上没啥感觉,做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等慢慢长大了,它就开始作妖了……比如月经失调、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围排卵期出血……4、长了息肉会不会影响怀孕?子宫内膜息肉为突入宫腔内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使宫腔内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胚胎的着床。有文献报道,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高达14.89%,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的风险增加,在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不孕症患者的妊娠孕率可以提高到35%~35%。5、息肉会不会恶变?子宫内膜息肉要变坏,也不容易,通常发生率为0%~12.9%,且取决于研究人群。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绝经前妇女息肉恶变风险似乎很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常预示恶变的可能性。6、息肉会不会自愈?子宫内膜息肉自然消退率高达25%,并且与长度大于1 cm息肉相比,较小的息肉更容易自发消退。7、哪些情况需要做手术?■ 有临床症状,如不规则阴道流血。■ 有出血的绝经后息肉,需要警惕恶变问题,应积极治疗。■ 不孕症女性切除息肉,可提高自然受孕能力。■ 试管婴儿前切除息肉,有助于试管婴儿成功率。目前,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安全性高,但不推荐盲目刮宫。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8、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能不能吃黄体酮?使用孕激素造成激素撤退性内膜剥脱和使用宫内孕激素缓释环来治疗内膜息肉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2015AAGL指南提出:药物治疗对息肉的作用有限,不推荐药物治疗息肉。对于又大又有症状的息肉而言,宫腔镜切除手术仍然是黄金标准。9、子宫内膜息肉术后为什么会复发?术后总体的复发率约2.5%~3.7%,主要是由于息肉生成的病因没有去处,其次是息肉根部没有切干净。10、如果复发该如何治疗?如果没有造成阴道流血,没有影响怀孕,可以不处理,更没有必要反复手术。
在妇科门诊,经常有病人拿着一张超声报告单来问,“医生,我这卵巢囊肿怎么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看到自己卵巢上长了个“包”,很多人都会不淡定——有的人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长了个肿瘤?有的人又不够重视,直到长很大才来医院。卵巢囊肿究竟是个啥,今天我们来聊聊聊聊。卵巢囊肿是个什么病?卵巢囊肿不是个单一的病,它是超声下的诊断(通过超声观察得到的结果)。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卵巢长包”的情况,确诊并不容易,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比如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和病理检查等等,最终确定是哪一类型的卵巢囊肿。找准了病,才能对症下药。但超声毕竟是隔着肚皮的,有时观察不是很确切,此时超声医生会作出“附件囊肿”的判断。附件囊肿的范围比卵巢囊肿更大,还包括输卵管积水、盆腔包裹性积液等情况。会消失的囊肿生理性囊肿卵巢囊肿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卵巢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变化,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囊泡结构(滤泡、卵泡或黄体等)。如果女性刚好这个时候去做超声,可能会看到个2-6 cm的囊肿,身体却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这样的生理性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过两三个月经周期后,它会自然消失,除非发生了扭转、出血等急性事件则需要立马处理。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在月经干净后再行超声检查,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也许,你在第二次复查时,就会惊喜地发现囊肿不见了!最坏的卵巢囊肿病理性卵巢囊肿卵巢囊肿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比如巧克力囊肿、畸胎瘤甚至是卵巢恶性肿瘤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就不详细展开了。但是要记住,这些病都需要及时得到规范治疗。此处需要重点提及卵巢恶性肿瘤,这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女性的疾病,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约70%的女性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美国权威机构曾发布卵巢癌五大高危人群?年龄 50 岁以上的女性1/未生育 或者不孕,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2/单独服用雌激素药物超过 10 年者3/ 乳腺癌易感基因发生 突变的人群4/以及卵巢肿瘤或恶性肿瘤家族遗传史者。这些高危人群需要重视妇科普查,排查卵巢癌。其实普通女性也应该每年常规体检。在医生方面,病理性卵巢囊肿的进一步治疗需要考虑囊肿的大小、病人年龄、症状,同时结合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医院医疗水平等,最终决定治疗方式。卵巢囊肿会引起不孕?民间流传这样的“小故事”,说有卵巢囊肿的女性是性生活不洁导致的,未婚夫以对方有卵巢囊肿不能怀孕为由退婚等等,但这些都是“卵巢囊肿”的冤屈。前面都已述及,卵巢囊肿包括了很多类型,笼统地说卵巢囊肿会导致生育力下降是错误的,但有些类型的囊肿,的确是会影响到卵巢排卵、破坏盆腔解剖和影响机体免疫状况,从而造成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情况比较多见,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损害了生育能力,但也并非绝对无法妊娠,初诊时医生会建议病人去尝试自然怀孕,实在不行,可以寻求普通妇科和生殖科医生的帮助。手术治疗与生育力病理性的卵巢囊肿经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想要继续生育的女性来说,医生决定手术方式通常以保留生育能力为首要考虑,倾向于做患侧卵巢囊肿剥除的手术,尽量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不过,具体情况还要根据病人囊肿的大小、部位等情况而定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孕妇对剖宫产存在误解。比如:剖宫产比较安全,不会造成阴道松弛;剖宫产后,身材不会走样......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她的分娩方式,甚至影响产后的恢复。因为不少妈妈认为我是剖宫产,盆底康复与我无关!只有阴道分娩才需要做。这种思想有多可怕,它会让你对产后的盆底漠不关心,一旦出现症状了,才发现已经错过最佳康复时期,一切都太迟了。只有阴道分娩会损伤盆底功能吗?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可能造成盆底功能受损,但是妊娠本身就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并非剖宫产就能避免。妊娠时,孕妇的子宫逐渐增大,体重增加,加之孕激素的作用都会对盆底造成损伤。此外,在妊娠期,为了适应隆起的孕肚,孕妇的脊柱弯曲度发生改变,腰椎向前突出,人体的重心由腰骶部指向了盆底,势必会造成盆底结构损伤而影响盆底功能。在临床中,通过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即便是剖宫产的产妇也会出现肛提肌缺损。因此,不光是阴道分娩,剖宫产同样会损伤盆底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产后早期顺产和剖宫产对子宫脱垂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剖腹产并不能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剖宫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盆底,对于盆底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况且剖宫产就万事大吉了吗?它所导致的后遗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子宫疤痕修复不良及感染等,也会给产后的妈妈带来很多痛苦顺产还是剖宫产的妈妈,产后一旦出现咳嗽漏尿,尿频尿急,阴道松弛, “性”福感下降等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最好在产后42天进行一次盆底功能检查,抓住最好的康复时机。盆底功能康复要点产后42天,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黄金期。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康复,这样有利于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产后1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关键期。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越早越好。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过程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初期可能只表现为阴道松弛、无性高潮、漏尿、尿频、粪失禁、便秘等症状,到了中老年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女性在妊娠期及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的影响1、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2、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的肌肉、神经得到恢复,具有长期疗效。做盆底肌肉检查和治疗最佳时间每一位女性生完宝宝后的42天,都应该做个盆底肌肉评估检测,检查一下自己的盆底功能,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产后42天至1年之内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半年之内是黄金时期。检查没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因为生宝宝对盆底肌肉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除了修复盆底损伤,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还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改善产后阴道松弛的治疗,以提高生育后夫妻性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增厚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受孕率。盆底康复介绍1、盆底功能障碍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2、对产后42天以后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3、“盆底防治”不仅仅是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技术,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减少体重5%-10%,尿失禁的次数将减少50%以上。能不能在家自查盆底功能损伤?可以通过以下四种症状,进行自测。1、打喷嚏、咳嗽等情况下,出现漏尿。2、产后感到性生活质量变差,阴道松弛。3、腰背部有下坠感。轻度盆底功能障碍多无自觉症状,患者常有程度不等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4、阴道口有肉一样的东西掉出,即盆腔器官脱垂。有以上这几种情况,请及时到医院检测就医,或到专业的产后康复中心进行检查。有没有可以在家做的盆底保健操?1、在怀孕期间,尽量避免做一些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不要弯腰捡东西,应整个身体蹲下去捡,不要抱小孩,不要提重物。2、孕妇可使用托腹带,以减轻下腹部的负担,避免造成腹压增加。3、分娩后应尽早开始锻炼,产后尽快开始盆底训练。一般产后一到两周就可以开始增加肛门和阴道的收缩训练,持续两到六个月。但是,想在家做盆底肌肉锻炼前,最好能先到医院检查。“产妇很难自己感觉到盆底肌的正确位置,有研究表明约10-30%的妇女无法正确识别盆底肌,肌肉收缩协调性差,收缩盆底肌的同时腹肌、臀部肌、大腿肌也在收缩,如果动作不正确,反而会加剧损伤。所以我们产后康复中心开展了盆底康复治疗,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加了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改善女性卵巢功能,维持女性激素水平,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盆底肌肉康复的目的1、预防脏器脱垂加重2、减轻尿失禁症状的严重程度3、促进血液循环4、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5、缓解肌肉异常的高张力、恢复肌肉弹性6、增强神经反射能力
经间期出血一般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出血量少或点滴状出血,正常女性约17%可发生经间期出血,虽然出血量较少,但通常困扰多数女性,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因一些病理因素导致经间期出血,使其妊娠率降低。因此,经间期出血不可忽视,应及时就诊。1.经间期出血都是排卵期出血吗?经间期出血按时间可分为卵泡期出血、排卵期出血、黄体期出血。排卵期出血一般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出血量明显少于正常月经,持续1~3天可自行停止,部分女性可伴随轻度的下腹部不适或者腰部酸痛,其原因主要是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引起子宫内膜局部脱落,从而发生少量突破性出血,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而分泌雌、孕激素,内膜得以增厚修复而出血停止。2.经间期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导致经间期出血的原因复杂,包括器质性和非器质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息肉、宫颈因素、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病变、剖宫产瘢痕处憩室、生殖道炎症等,非器质性疾病常见原因有激素水平波动、黄体功能不全、口服避孕药、凝血功能异常等。3.经间期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或化验?妇科查体是经间期出血病因诊断的基础检查,通过妇科查体可发现阴道、宫颈、盆腔是否有异常。基础体温测定(BBT)可用于判断是否为排卵期出血、黄体功能不全。B超检查特别是经阴道超声或经直肠超声可用于诊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盆腔包块等,对于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者可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经以上检查未明确病因者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或排除妊娠相关疾病。4.经间期出血怎么治疗?对于经间期出血最重要的是找到病因,针对器质性疾病或非器质性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排卵期出血较多或影响受孕者可从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口服避孕药,每日1片,连用21日,或采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经间期出血主要治疗方法是黄体支持,从月经来潮第14天开始补充孕激素,连续用12~14天。如为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经间期出血需要积极治疗病因。剖宫产瘢痕处憩室导致的经间期出血目前无有效药物,症状轻者可定期随访,出血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