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了高压氧治疗,很多人都认为高压氧就像普通吸氧一样,但其实差别天壤之别。上面的就是真正的高压氧舱,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因为占地及价格的问题,很多大医院也没有这种设备。目前收费很低廉,一次普通的高压氧治疗仅仅43元,一次100分钟左右。高压氧分为1 .纯氧舱 2 .空气加压舱 两种。因为前者在近年多次出现燃烧事故,并因体积小,易出现幽闭恐惧症,现在已经逐渐推出历史舞台。后者,也就是空气加压舱,正如上面图片那样,体积大,操作方便,并可给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大大改善了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高压氧顾名思义就是将高压的氧气吸入患者的体内来改善患者症状。简单来说,好比1个脑细胞目前需要10个单位氧气,但是因为颅脑外伤、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多种原因造成目前患者的脑细胞仅能得到5个单位氧气。脑细胞并非死亡,但是功能下降了50%左右,所以患者出现昏迷、偏瘫、失语等多种症状。现在脑细胞的供氧是由脑血管供血提供的,我们没法让进入脑细胞的血流量明显增多,只好增加其的携带氧气的含量。比如1ml血液正常状态是10个单位氧气,现在经过高压氧,1ml血液里面的氧气变成了20个单位。这样,仍是那么多的血液进入脑组织,但是其携带的氧气却多了很多,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可以修复自身的功能,并更好的为机体服务了,患者可可以清醒了。高压氧舱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治疗失眠、脑萎缩、心脏病、甚至还有驻颜的功能。目前河南的许多医院都开展了高压氧治疗,效果非常的显著。希望高压氧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早日促其康复。本文系郭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烟雾病即脑血管moyamoya病。1955年首先由日本清水和竹内报道此病,1966年日本的铃木教授等根据脑血管造影是所见的血管形态学表现,即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像吸烟时吐出的烟雾一样,故命名为“烟雾病”,日语为moyamoya。这一命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它是影像学命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以致闭塞伴脑底一场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儿童及青少年以脑缺血、梗塞为特征,成人则常以脑内出血为首发症状。 在中国,目前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内蒙古都有不少报道,其中河南为高发省份,特别是周口、商丘、驻马店、信阳地区,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文献报道为4—65岁均可发病。其中10岁以下,30—40岁为两个高发年龄组,分别占50%、20%。 任何药物都无法阻止该病的自然进展,唯有外科手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脑血管的直接重建,间接重建及直接+间接组合重建术,改变大脑半球血供,从而进行治疗。
您知道癫痫外科手术后抗癫痫药物需继续服药用多长时间吗?癫痫外科手术后均需要一定时间的抗癫痫药物维持、巩固治疗.即使手术非常成功,也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癫痫手术治疗是癫痫长期治疗过程中的一段时期。1.手术后的早期治疗由于手术对大脑皮质的刺激以及手术导致的血液中抗癫痫药物浓度的波动,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故均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间:术后一周内为早期,术后立即用药。药物选择:手术后并没有具体的药物选择标准,根据术前用药,或根据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发作类型药物选择。一般来说,手术患者绝大多数为部分性癫痫.可选择的药物有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得理多,德巴金。亦可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的经济状况调整药物。在围手术期一般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也可联合应用。2.手术后的长期治疗目的:控制可能残余的致痫区,防治有发作潜能的皮质发展为新的致痫区,防治手术疤痕形成的致痫区。药物选择:参照术前用药进行调整,最好停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和效果较差的药物。如果患者的预后良好,可以将术前的应用的药物种类减少。仅留先兆发作的病人,根据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参考脑电图情况可以考虑减药。用药时间:根据病情,最少坚持两年。或更长时间。
文献复习: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 临床较少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长束传导功能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和营养障碍 。长期以来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疗效也各异。主要为躯体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患者最初为单侧的痛、温觉减退,若空洞累及前连合时可有双侧手部、臂部尺侧或一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呈现典型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伴有上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行性运动传导路受压或损害可出现痉挛体征。早期可见手部的小肌肉和前臂尺侧肌肉萎缩与无力,并有肌束震颤。至中、后期,逐渐影响上肢、肩胛带及胸部的其他肌肉。空洞平面以下出现不均匀性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 征阳性。中枢性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可出现营养障碍, C8 颈髓和T1 胸髓侧角受累可导致Horner 氏综合征。病损节段可有汗液分泌异常, 多汗或少汗症多出现于有皮肤营养障碍的双手,晚期常表现为神经性膀胱和大便失禁, 但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 要比肠道功能障碍更多见。痛觉缺失区域的皮肤擦伤或烫伤, 可造成顽固性皮肤溃疡。这些病人多伴有脊柱、脊髓发育畸形及骨与关节疾病等 头颅与脊椎X 线照片 颅骨断层照片(包括摄取前后位、侧位、或汤氏位片) ,及脊椎后前位、侧位和斜位片,可显示有无颅底凹陷、齿状突分裂、寰- 枕融合、寰- 枢椎脱位、颅- 颈关节畸形、颈椎管扩大、脊柱侧凸畸形、脊柱裂、椎骨融合及Klippel2Feil 畸形等。CT 扫描 常规CT 扫描见脊髓呈圆柱形,空洞腔内的液体为低密度。采用CT Met rizarnide 脊髓造影(CTMM) 对本病的诊断很有意义,若显示下列图像者即可作出诊断: ①脊髓增粗、变圆,注入显影剂后常需延迟4~6 h 才能显示空洞腔内的显影剂充盈; ②脊髓变细是因空洞腔破裂之故,当注入Met rizarnide后往往立即可见显影剂进入空洞腔; ③小脑扁桃体下疝; ④在延迟6~12 h 扫描可清晰地见到脊髓内的空洞腔。MRI 检查 通过多方向的断层摄影,对空洞的具体部位、形态、长度、范围和伴随的病变能提供明确的图像: (1) 正中矢状面T1 加权像可显示脊髓空洞症的全貌: ①脊髓可为增粗或萎缩; ②空洞呈长T1 低信号,与CSF 基本相似; ③部分病例于空洞腔内可见有隔膜; ④可见伴发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以及蛛网膜粘连等其他合并疾病。(2) ①轴位T1 加权像可见空洞在脊髓内的准确位置及隔膜; ②T2 加权像空洞呈长T2 高信号; ③少数空洞腔内液体含蛋白质成分较高,在T1 加权像上信号略高于CSF ,在T2 加权像上信号略低于CSF ,有的甚至与脊髓呈等信号。手术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及空洞发生的部位而采用不同的麻醉,包括全麻、强化或局部麻醉。在病变部位行软组织及椎板切开,打开硬脑膜后置手术显微镜,于镜下剪开脊髓或延髓池蛛网膜,排放CSF ,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粘连。手术方式有:枕- 颈减压术,切除部分枕骨和上颈椎椎板,将硬膜广泛敞开,分离粘连。此法可以解除先天性小脑扁桃体和延髓下疝畸形、颅底凹陷、寰- 枕融合、延髓及脊髓周围的蛛网膜粘连,疏通中央管与第四脑室之间的堵塞,重建正常的CSF循环通路,使颅脊腔的压力获得平衡。空洞切开引流术 , 在显露空洞最显著部位后, 于空洞外表的脊髓背侧、中线旁无血管处, 以尖刀作一纵行小切口(长约5 mm)并深入空洞腔排放液体, 于切开处向囊腔内放置一片硅胶膜, 以丝线缝合于伤口边缘作为持续引流的引物。空洞转流术,适应于空洞腔较大者,采用导管将空洞腔内的液体引流至蛛网膜下腔或腹膜腔,并使之固定于空洞腔平面以上的正常蛛网膜下腔。如果系多空洞腔,则应将囊腔之间的隔膜切除之后再行转流术。对合并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可采用侧脑室- 心房(或侧脑室- 腹腔) 分流术。并存疾病的手术:包括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髓内室管膜瘤,矫正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与关节挛缩症,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分离和松解脊髓牵系,以及脊柱裂、脊膜膨出的修补术等。辅助治疗包括采用药物、物理疗法和康复治疗。应用神经细胞功能活化剂、血管扩张剂和多种维生素等,某些病人的肌肉痉挛状态可通过药物治疗而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对有严重皮肤营养障碍的病人应避免烧、烫伤或创伤;因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路感染宜用抗生素控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避免脊柱受到任何打击与压迫。脊髓空洞症好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儿童,甚至是婴幼儿时期。多数病人在30~40 岁时出现症状。惟患性别以男性略高于女性。疾病命名早在1545 年,Estienne 就首先描述了1 例病人的脊髓里有一空洞腔样病变,并且发现这种空腔里的液体类似于脑室中的液体 。1804 年Portal , 1882 年Schultze 详细介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躯体感觉异常、双臂剧痛、肌束震颤和皮肤营养障碍,体格检查发现肌力减弱,双上肢废用性肌萎缩,痛、温觉缺失,甚至舌头也表现如此。直至1827 年,Ollivier 才将其正式命名为“脊髓空洞症” 。该病的病因学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并非是一单独病因所致的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综合病症。关于空洞形成的机理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先天性发育异常: 认为本病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所致的后脑畸形或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这些病人不仅颅颈交界处有骨性畸形,而且后脑的发育亦呈异常,如Arnold2Chiari 畸形、脊柱侧凸畸形、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脑积水及寰-枕融合等。Meadow 等发现Arnold2Chiari Ⅰ型畸形的人群发病率为0. 07 % ,而并发脊髓空洞症者占37 %~75 % 。②继发性病变:现已了解,某些脊髓空洞症与脊髓病变的关系密切,例如脊髓蛛网膜炎、慢病毒感染、脊髓内室管膜瘤、外伤性脊髓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脊髓变性疾病等,均可致脊髓的局限性损害,使脊髓缺血、软化,进而形成髓内空洞,此点已经动物实验证明。③机械性因素:颅底蛛网膜炎引起的第四脑室出口粘连与堵塞,加之由于脑室内的脑脊液压力波的冲击作用,可使脊髓中央管逐渐扩大而形成脊髓空洞。对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现今均主张采用手术方法,以解除脊髓受压并消除症状。作者的临床经治体会是,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变部位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显微手术应用于本病的几种术式很有作用。选择作枕- 颈减压术者,常为先天颅- 颈区畸形伴随的脊髓空洞症, 可将畸形的骨质、增生的结缔组织与纤维带切除, 分离粘连, 对空洞症有较好的减压效果。对空洞切开引流术或空洞转流术多用于单纯性脊髓空洞症而无脑干受压者,这些病人多系继发性病变或机械性因素所引起的空洞症。在手术操作中,应注意于空洞外表的脊髓背侧作一纵行小切口时,宜使用锐利的尖刀,于脊髓后正中线旁的无血管处作切开并深入空洞腔内,其切口不可太长(一般为5 mm 左右) ,以免造成脊髓后索的较多损伤。同时应避免对脊髓血管的切割伤而出现继发性脊髓缺血。在向空洞腔内放置硅胶膜或导管进行引流及分流时,须确认术野洁净无血,空洞腔内的液体应清亮。若止血不彻底,或空洞腔内的液体混有较多的血性成分,则可使分流管道堵塞而造成手术失败。感悟:脊髓空洞症形成的原因最常见于颅颈交界畸形,河南属于高发区,具体流行病学不祥。该部位的病变在颅颈交界的部位,风险非常大,一旦发生风险对患者来说是致命性的。临床经验:1、骨性减压不要过大,一旦过大,颅底的结构破坏以后,后期患者出现小脑下垂,症状加重。2、脑脊液漏,刀口感染。3、术前没有评估颅颈交界区不稳,后颅凹减压以后,患者颅颈交界区不稳加重,症状加重,甚至出现灾难性的伤害。我们科室对该疾病的操作全是在显微镜下操作,创伤小,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稳,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为典型表现,容易与牙痛混淆。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部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很相似,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面肌痉挛为阵发性的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精神紧张、疲劳时更为明显。血管压迫神经是这类疾病的病因,故根治的方法就是微血管减压术,这也是国际上最好的治疗方法。 我院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手术是在耳朵后方切开5-6cm头皮,咬除约一块钱硬币大小的洞,通过显微镜在颅内操作,用手术器械将压迫在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面神经根上的血管分离开,使血管不再压迫神经根。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而且立竿见影。 此类手术效果确切,既保留了神经的功能,又解决了病患,后遗症很少,安全性较高。建议来我院就诊。
一、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亦称作鼠标手或键盘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手部疾病。其主要成因是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腕管是由腕骨和韧带构成的狭窄通道,正中神经与手指的屈肌腱皆由此通过。当此通道因某些原因变得狭窄时,便会压迫正中神经,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二、腕管综合征的症状1.手部麻木: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手指(尤其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麻木或刺痛,特别是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更为显著。2.手部无力:神经受压可能导致手部力量减弱,握持物品时感到困难。3.手部疼痛:患者有时会感到手腕或手掌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放射至手指。4.手部肌肉萎缩:长期受压可能导致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影响手部功能。三、腕管综合征的病因1.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时间使用鼠标和键盘,尤其是手腕长时间保持弯曲状态,会增加腕管内的压力,从而压迫正中神经。2.重复性工作:如装配工、打字员等,长时间重复相同的手部动作,也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3.手腕受伤:手腕受伤或骨折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和康复,亦可能引发腕管综合征。4.其他因素:肥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增加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四、如何预防和治疗腕管综合征?预防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调整电脑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和位置,使手腕保持自然伸直状态,避免长时间弯曲手腕。2.定时休息:每工作一段时间(如30-60分钟),起身活动,做一些手部伸展运动,缓解手部压力。3.使用鼠标垫:选择一款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垫,减少手腕的摩擦和压力。4.避免手部过度用力:尽量避免使用手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治疗1.药物治疗:可服用非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麻木感。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热敷等,有助于缓解手部炎症和疼痛。3.佩戴支具:夜间佩戴手腕支具,保持手腕伸直状态,减轻正中神经的压迫。4.手术治疗:若症状严重且持续不减,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旨在解除正中神经的压迫,缓解症状。五、生活中的小贴士1.尝试不同的输入方式: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减少使用鼠标和键盘的时间。2.多进行手部按摩:每天对手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部疲劳。3.选择合适的枕头:睡觉时选择合适的枕头和睡姿,避免手腕受到压迫。尽管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但通过维持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势,定期休息,以及进行恰当的锻炼和按摩,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减轻其症状。愿这篇科普文章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腕管综合征,并激励您采取主动措施,维护手部的健康。
1.术后疼痛、发凉、烧灼等感觉异常的缓解率80%-90%👍👍👍2.无力、精细动作差等运动功能障碍的缓解率达70%-80%👍👍3.麻木的改善率60%-70%👍###远期的附加好处:可大幅度降低肢体神经性溃疡,及糖尿病所致的截趾/肢率。手术仅为皮肉之苦,不损害重要脏器,安全性很高。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虽不能完全消除DPN的相关症状,但是除药物之外的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PN的常见症状如下:上肢:手指疼痛、麻木、变笨,手部肌肉萎缩。下肢:小腿发凉、刺痛感、麻木;足底疼痛、麻木、发凉、烧灼感、异物感等感觉异常。微创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DPN的手术指征:1.上述症状主要位于肢体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且多数同时发生。2.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痛苦难以忍受。3.长时间药物治疗差。
现在,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有“颈腰腿疼”,疼起来时哭天喊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实,医学上把这类疾病统称为脊柱疾病,因最终都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所以需要到神经外科就诊。 哪些脊柱疾病可以看神经外科? 其实,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亚专业。这个亚专业的常见疾病有: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和脊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症、残肢痛、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各类退行性病变(颈椎病和腰椎病)等等。 在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方面,神经外科医生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颈椎病外科手术疗效欠佳的首要原因为减压不彻底,而神经外科医生却能在这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次,从髓内肿瘤手术过渡到椎间盘手术,和从椎间盘手术过渡到做脊髓肿瘤手术,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因此,神经外科医生从事脊柱手术并非难事,而从骨科过渡到脊柱神经外科则需要特殊的训练。 其次,神经外科医师能熟练使用单、双极电凝止血及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出血少,术野显露清楚,对脊髓及脊神经解剖熟悉。美国对从事脊柱外科的神经外科及骨科医生的一份调查研究中,于各种脊柱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较骨科有着更好的自信心,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对于脊柱脊髓损伤合并颅脑伤者,有的单位神经外科与骨科出现推诿现象,而对于具备脊柱亚专业知识的神经外科医师来说,处理此类患者并非难事。 通常骨科大夫更关注的是骨性结构的稳定,而神经外科大夫在做手术时,考虑更多的是脊柱里面的神经结构,即脊髓和脊神经,在确保神经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再做脊柱的固定。神经外科医师由于长期接受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训练,因而能更好的保护神经。其实,脊柱病变看似骨头问题,但其本质还是骨头里面的神经问题! 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以前称作“脑外科,只处理脑部疾病,而脑的延伸部分-脊髓和脊神经包括脊柱-则被忽视了,而一般的医院都设有骨科,所以这些病人都在骨科就诊。再加上我国中医骨科源远流长,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等都属于骨科的范畴,常将“神经病”与“精神病”混淆,腰腿痛、颈肩痛很难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患者愿意直接到骨科就诊。因此,在国内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上都是由骨科医生来承担。在国外,大部分脊柱疾患是由神经外科大夫处理的,目前我国也正在逐渐向国际接轨,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病区
“脖子”医学术语称为“颈部”,有骨头、肌肉、软组织、皮肤等结构组成。颈部活动比较灵活,可行前屈、后仰、侧弯、旋转运动,当上述动作不灵活时可产生僵硬感,甚至伴有疼痛感,俗称“脖子疼”。1、颈部疼痛的病因有哪些?◆骨—颈椎有7块互相堆叠的骨组成。颈部长期频繁过度活动时可导致颈椎被 磨损,出现异常骨质增生(骨刺)引起颈部疼痛。◆韧带—韧带是连接骨与骨的强韧组织,俗称“筋”,主要防止颈椎的过度运动。当颈部行剧烈运动时可导致韧带的损伤,甚至断 裂。◆椎间盘—位于骨与骨之间的软垫结构。当椎间盘脱离正常位置(突出)时,可压迫后方的脊髓或神经根,出现颈部不适感。◆肌肉—肌肉使头部能够保持抬起并使颈部能够活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可导致肌肉拉伤或紧张,俗称“落枕”。◆神经—脊柱中央有一大束神经(脊髓)。脊髓分出神经分支,支配身体各个部分。如果神经受到邻近骨或椎间盘的刺激或挤压,则 会产生一些症状。2、颈部疼痛常伴有什么症状?◆上肢疼痛,手指麻木,手握力差,肌萎缩◆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颈肩部酸沉,重如压石◆烦躁,口干失眠,多汗潮红◆下肢乏力,酸沉,行走困难,踩棉花感◆大小便功能障碍3、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如您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到医院找专业医生(東先生)咨询:◆头部或颈部遭受外伤◆剧烈疼痛◆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在家治疗1周后疼痛仍无好转4、可以使用什么措施获得缓解?可通过局部处理、理疗、药物等◆轻微疼痛,可服用止疼药物◆因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初期(24小时内)可应用冰敷减轻疼痛,后期需使用热敷或红外线理疗灯缓解肌肉肿胀◆按摩紧张的肌肉5、颈部疼痛可以预防吗?可以。◆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过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保持合适的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适当的颈部活动:如颈椎操、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