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以进行性关节损伤和关节外表现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残疾,也可累及心脏、肺等脏器,其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报告,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球患病率、发病率均有所上升,患病率已达0.27%。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达0.42%。类风湿关节炎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早期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信息时代,患者周围充斥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疾病相关信息,很多信息可能都不是专业医护提供,而且很多非专业的信息只是网友的片面观点。同时,可能还存在各种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或验方的信息。一些患者贸然尝试未经严格药物试验检测和证实的疗法,这相当于盲人骑瞎马,拿自己的身体去赌博,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因此患者需通过正规的医疗机构及可靠的渠道获取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以免上当受骗、耽误治疗。
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患者,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并应持续低于360 μmol /L。对于痛风石、慢性关节病、经常急性发作的痛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应低于300 μmol /L,使尿酸结晶或痛风石更快溶解,直到尿酸结晶全部溶解,痛风消失。血尿酸水平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不是的,多个指南均不建议将血尿酸降至低于180 μmol /L。 研究表明,降尿酸持续达标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达标的好处很明显:减少急性发作、阻止关节损害、逆转慢性病程、减少脏器受损等。
1.不要听信偏方或秘方能根治的谎言,不要相信某某说的进口药,否则治疗无效,又失去治疗时机。 2.选择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积极配合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尽早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3.激素没你想象的可怕。但不要滥用,部分患者需要激素治疗,请一定按照医嘱应用,不能自己随便增加或减少激素剂量。 4.一旦开始药物治疗,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如有问题请咨询专科医生。 5.不论男女,如果有生育需求,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有些药物需要停用半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考虑生育,个别药物还需要用药洗脱。 6.保持一颗平常心,放松心情,不要有心理压力。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类风湿关节炎不比高血压、糖尿病难治,并发症也不比高血压、糖尿病多,只要积极正规治疗,可以长期缓解。缓解期可以从事一般的工作,但不管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以避免疲劳为前提。 7.缓解期要适度的关节锻炼,避免关节强直,锻炼也可增强体质,锻炼强度以不疲劳为前提。 8.避免潮湿环境长期居住,不要受寒,预防感染。 9.一定要定期复诊,这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控制非常重要的,有的病人关节不痛了,以为治好了,就自己停药,也不复诊了,一段时间后病情复发了,需要重新开始治疗,而且病情也不像开始那么容易控制。 本文系孙甲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类风湿关节炎常常出现双手多个关节疼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手关节疼痛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对于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是否患了手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全身关节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患病率逐年升高。除累及膝、髋等大关节外,也常常累及手关节。有研究显示,人群中手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3%-16%,手骨关节炎也有关节局部发红、肿痛、晨僵、畸形的临床表现,但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手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受累关节均可呈对称性分布,但手骨关节炎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而类风湿关节炎更多累及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手骨关节炎晨僵时间通常<30分钟,而类风湿关节炎晨僵时间通常>60分钟。查体时,在手骨关节炎患者中,可发现远端指间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分别称为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更多见“天鹅颈”、“纽扣花”及尺侧偏斜改变。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手骨关节炎?手骨关节炎患者缺乏特异性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等均为阴性,而这两种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常为阳性。部分患者血沉及C反应蛋白也可出现升高,但更多见于侵袭性手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怎么治疗?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目前仍是手骨关节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关节肿痛症状,但长期服用可能会给肝肾、消化道及心脏造成一定程度损伤。目前尚无公认的预防手骨关节炎进展的理想药物,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及硫酸软骨素等循证医学证据不一致,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尝试学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方法。疾病活动度是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指标。患者或家属可尝试学习简单的疾病评估方法。比如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检验指标中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这些项目数值升高说明病情活动度增加。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需与医护共同做好药物及并发症管理、康复锻炼等,共同评估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识别不良反应,监测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管理主要是指对心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口腔卫生等。患者如存在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情况,除联合医生制订活动计划和运动处方外,还需监测和评价自我体力活动情况、肌力、关节功能及躯体功能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治疗疗效至关重要。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较为特殊,不能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如骤然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弹甚至危及生命。同时需要正确看待药物说明书提供的信息。由于医学发展进步快,很多药物相关信息并没有能在说明书上及时体现,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说明书上往往列出许多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要盲目抵触,请相信专业人员的建议,因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毕竟是少数,医生会权衡利弊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如果对用药存在任何疑问,应尽快向医生咨询,一定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更不能停药后隐瞒病情,这会误导医生对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判断。按时复诊也非常重要性。复诊的目的主要是评估疾病状态及发现有无不良反应,根据疾病的活动度调整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及药物毒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避免出现过度治疗或不充分治疗。
要明确有无以下情况:1.反复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2.下腰背痛伴晨僵,腰部活动不灵活,尤其是早晨起床后有僵硬而活动后减轻。3.腰椎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4.胸廓活动度减低。尤其20-30岁之间的男性应该高度警惕。如果出现上述的情况,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以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出现脊柱强直而导致活动障碍和畸形。
有患者门诊检查发现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非常担心,怀疑自己是不是风湿病。其实,造成两者升高的因素非常多,不能简单的把两者和风湿病连接起来。那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血沉,全称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是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健康人血沉波动范围较小。常用魏氏法检测,正常范围: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血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加或者白蛋白减少时血沉增快;红细胞数量和形状改变,如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增快,球形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减慢。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等,可见血沉生理性增快,但一般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一些疾病可导致血沉增快,如: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性炎症,风湿热活动,结核病。各种结缔组织病病;恶性肿瘤;组织损伤及坏死;贫血等。C反应蛋白,即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炎症时,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液体中。其正常参考值由测定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CRP升高可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风湿病)及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CRP可用于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如CRP显著升高,提示明显炎症,而且是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另外,孕妇CRP也会升高。风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沉和CRP,因为风湿病患者疾病活动期血沉和CRP升高,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血沉和CRP可降至正常。因此,血沉和CRP可作为风湿病病情的活动性指标。但需要明确的是,单纯检测血沉和CRP,对风湿病的诊断没有帮助,但可以评估已经诊断明确的风湿病的病情。所以说,血沉和C反应蛋白对感染炎性程度、自身免疫病等疾病活动程度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能和风湿病直接划等号
HLA-B27是人类白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已发现HLA-B27有89种以上的亚型。直到1973年,研究才发现HLA-B27分子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但其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什么作用还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亚洲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约为4~8%。HLA-B27阳性者一生中患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的概率不到5%。所以简单的认为HLA-B27阳性者就会患强直性脊柱炎,是错误的。检测发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率在90%以上,而有不到1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为阴性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HLA-B27阳性就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同样不能因为HLA-B27阴性而排除强直性脊柱炎。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第④条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其中第④条骶髂关节炎的放射学表现分级为: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改变。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明显异常,有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完全性关节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有遗传易感性,但不是遗传病,所以本病不遗传,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生育,但疾病活动时受孕几率可能会降低。不论男女,如果有生育需求,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有些药物需要停用半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考虑生育,个别药物还需要用药洗脱。备孕及孕期应依照现有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适用于妊娠期,禁用有致畸作用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