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早期需注意的哪些问题?小儿先心介入治疗首选路径是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其次是颈内静脉。我中心对于术后处理常规是穿刺下肢平伸12小时,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松解绷带后24~48小时勿过多活动,以避免穿刺点再次出血。在加压包扎期间家属需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以及压迫肢体的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因为加压包扎过紧、时间过长,可引起下肢血液循环,形成下肢血栓。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发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肢体肿胀、颜色变深暗。均需要早发现、早干预。反之,若加压包扎过松、时间过短,或穿刺侧肢体活动过早,则穿刺点有可能再次出血。动脉出血可在穿刺点周围皮下出现淤血,肿胀,甚至形成搏动性的包块,临床称之为假性动脉瘤。若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腿部肿胀、疼痛,则需要进一步处理,如外科缝合或介入闭合动脉破口。二、术后可以上体育课吗?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体内都放置有封堵器者,早期尤其是3个月内存在封堵器脱落的风险,一旦脱落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猝死风险,为安全起见,建议术后6个月尤其头3个月勿做剧烈活动。三、术后早期头痛不适是为什么?术后引起头痛主要见于房间隔封堵术后的患者,因为术中封堵器上存在一些微栓子以及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牵拉脱落的一些栓子,这些栓子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并栓塞脑动脉。对考虑微栓塞者,可心电监护观察,头痛较重者必要时可做脑CT检查。一般酌情加用肝素或阿司匹林后加强抗凝可缓解。四、术后还用服药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剂量为儿童3-5mg/kg/.天,成人100-200mg/天。个别放置封堵伞较大的患者需同时加服氯吡格雷。针对术前心脏扩大,心功能降低的患者,术后多需要继续服用利尿、强心等药物帮助心脏功能恢复。五、为什么某些小儿术后早期出现血尿?动脉导管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个别红细胞脆性较大的患者可因红细胞破坏,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是黑色。程度轻者,适当多饮水即可,一般持续24~48小时自行消失。若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则需要针对性的处置。六、术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正常吗?某些患者手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病人可感觉心跳不齐、心慌、心跳慢等。房间隔封堵术后的心慌胸闷等不适一般是一过性的,很快就会缓解,而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则需要常规长期随诊,如出现心跳减慢等不适,及时正规医院就诊,排除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对于确诊为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对于术后突然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如不能自行缓解,需及时医院就诊,行听诊及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封堵器脱落。七、术后什么时间复查? 常规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和心脏恢复情况。需要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了解封堵器位置、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此后根据情况酌情长期随诊。八、术后饮食需注意什么?患者尤其是儿童,术后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主要以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均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食物卫生,防止腹泻。九、封堵术后能做MRI检查吗?能做飞机吗?建议介入封堵术后6个月做MRI,因为此时封堵器已牢牢固定于心腔内,和心脏“融为一体”。即使在强磁场中也不会发生封堵器位置的变化,也不会造成心肌损伤。先心病装了封堵器都是可以过飞机安检的,只是过安检的时候,金属探测器可以检测出来,可以提前和工作人员说明情况。
一、什么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的10多个基因中有1个发生基因突变就会导致肥厚性心肌病。该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1/500。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是以室间隔非对称肥厚为主要特征,肥厚的室间凸向左心室,另外加上心脏收缩的时候二尖瓣前叶向肥厚的室间隔移位的因素,最终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年人群中猝死的主要原因。二、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有什么症状?主要症状是活动时后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另外还有心慌、心前区疼痛、眼前黒懵、晕厥等,多发生在活动后。三、怎么检查确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首先需要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是最常规、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可以明确室间隔的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以判断目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还需要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因为有些人在静息状态下流出道压差是正常的,通过运动负荷以后才能诱发出左室流出道的狭窄,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同时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还能监测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四、该病可以药物保守治疗吗?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目前的治疗方法首选还是药物治疗,主要是减慢心率,改善舒张期的心室充盈,最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近年又退出了一种新型药物----玛伐凯泰,它是一种心脏肌球蛋白变构调节剂,具有心脏特异性,通过抑制其结合肌动蛋白,使过度收缩的心脏中的肌球蛋白功能正常化来减轻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压差,从而减轻症状[1]。尽管药物治疗可以部分患者的症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采取其他手段的治疗。四、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非药物治疗有哪些?1、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又称Morrow术,是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主动脉入路,将室间隔肥厚的心肌组织切除。其结果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及其同队的经验和能力,而其复发通常与间隔切除不充分或出现新的心室中段梗阻有关。室间隔切除术后患者的寿命与性别、年龄匹配的一般人群相似。但另有研究发现[2],室间隔切除术会影响室间隔基底部和邻近的左束支支配的心内膜部分,大多数患者在室间隔切除术后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经导管冠状动脉室间隔酒精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少量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治疗手段严重依赖间隔支的大小及分布区域,因此术中存在误选血管及血管变异等情况,导致不可控的严重并发症和未知风险,例如完全性房窒传导阻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窒颤动、心脏骤停、室间隔穿孔、心包积液等情况的发生[3],同时如果侧枝循环建立过快,存在梗阻复发的风险。3、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术):是由我国学者独创的一种术式,它采用射频能量消融,其原理是在超声指导下经皮从左心室心尖部直接穿刺并将消融针刺入肥厚室间隔内消融,其消融部位是心内膜下的心肌层,使其坏死、变薄,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对15例药物难治性且具有典型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严重症状的患者行Liwen术后随访半年的研究中发现[4],对严重梗阻症状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PIMSRA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持续改善症状、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效改善心功能,晕厥消失,效果肯定。需要注意的是,术前需选择避开心尖部有较大冠状动脉的患者。其消融区域、消融功率及消融时间根据不同患者室间隔厚度不同而不同,消融过程中需要监测心律的变化,同时避免损伤左前降支,因此,该术式术前必须严格筛选患者,术中、术后也需与心脏外科紧密合作,该项技术操作要求比较高,需经过严格培训及操作训练。4、经心尖微创心肌旋切术:又称为经心尖微创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miniTASM),是基于外科直接切除原理,应用器械使创伤降低的新技术方法。该术式需经心尖小切口进行室间隔切除术,不使用体外循环。目前该器械仍在临床试验中,临床效果仍在验证过程中。总结:传统的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既要充分消除LVOT阻塞,又要防止医源性并发症,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而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微创治疗使得技术水平更可控,不需心脏停跳,确实避免了体外循环自身或者与术者经验缺乏带来的风险。[1] GrilloMP,ErveJCL,DickR,eta1.Invitroandinvivopharmacokineticcharacterizationofmavacamten.afirst-in-classsmallmoleculeallostericmodulatorofbetacardiacmyosin[J].Xenobiotica,2019,49(6):718-733.[2] TalrejaDR,NishimuraRA,EdwardsWD,eta1.Alcoholseptalablationversussurgicalseptalmyectomy:comparisonofeffectsonatrioventricularconductiontissue[J].JAmCollCardiol,2004,44(12):2329—2332.[3] Kuhn HJ.Optimizingcatheter—basedtherapyof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doesalcoholdosematter?[J].CanJCardiol,2011,27(6):668-670.[4] LiuL,LiJ,ZuoL,eta1.Percutaneousintramyocardialseptalradiofrequencyablationfor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J].JAmCoilCardiol,2018,72(16):1898-1909.作者简介:孙子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区 副主任医师专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微创治疗坐诊时间:周四全天、周六上午联系方式:0371-58681080
一、肺动脉瓣是什么?心脏有四个瓣膜,其中两个瓣膜位于两个房室之间,另外两个位于心室和两个大动脉之间,肺动脉瓣是位于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的瓣膜,肺动脉瓣为3个瓣叶,分为左瓣、右瓣和前瓣。肺动脉瓣的作用是开放时作为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关闭时防止肺动脉血流反流入右心室。二、肺动脉瓣反流是咋回事?肺动脉瓣反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瓣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肺动脉的血液反流入右心室,相比其它三个瓣膜,肺动脉瓣反流很少见,医源性因素目前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具临床意义的病因,最常见于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等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的患者,肺动脉瓣反流会引起右心室容量过度负荷和右心室壁肥厚,肺动脉瓣反流的患者早期常无症状,长期、慢性的肺动脉瓣反流会引起严重的右心室功能不全,增加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三、肺动脉瓣反流如何诊断?肺动脉瓣反流往往有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等医源性病史,有心慌、胸闷、双下肢水肿、饮食差等右心功能不全症状,通过胸部X线、心脏超声心动图、心动图等检查可明确诊断。通过心脏磁共振检查及心脏CT检查可明确具体右心室功能及右室流出道解剖特点。四、如何治疗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由于肺动脉瓣大量反流患者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病史,因此二次开胸治疗肺动脉瓣反流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目前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是治疗肺动脉瓣反流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也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PPVI纠正了肺动脉瓣反流,必将会对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五、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介绍通过股静脉穿刺,植入22F血管鞘,通过下腔静脉将装载的人工瓣膜通过输送系统送至右室流出道,通过反复造影定位,释放瓣膜,达到了瓣膜置换的目的。
医格心领域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能显示人体任意断面的解剖结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脊髓、脑干和后颅窝等处的病变。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瓣膜及起搏器等是否可以做核磁。最近,我们遇到两位患者因为置过冠脉支架,表示不愿意行MRI检查。甚至,有时影像科或者心内科的医生也不让放置过支架的患者做MRI。我们来看一看,究竟植入物在核磁检查中是否安全。图1 普通与增强核磁下显示的冠脉支架Breuckmann 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06.2010年同步发表在Circulation和J Am Coll Cardiol上的心脏核磁专家共识,是由ACCF、ACR、AHA、NASCI和SCMR五大机构共同撰写的心脏核磁权威共识,既包括了3家心血管权威机构,又有2家影像学权威机构。在这个共识中专门提到了各种植入物的核磁安全性问题,我们一边看他们的建议,一边寻找安全性的证据。图21、冠脉和周围血管支架冠脉和外周血管支架都是弱磁性或者无磁性材料制作的。无磁性材料是指特殊不锈钢、钛、钛合金、镍钛合金等材料,这也是目前制作支架的主要材料,在磁场中并不会受力,也不会有磁场所致的热效应,因此在植入支架的当时就可以进行核磁检查。弱磁性材料在磁场中会受力并升温,但十分微小,基本上不会造成任何影响。2012年Journal of MRI上的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了普通不锈钢支架在3.0 T磁场中所受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该不锈钢支架在3.0 T核磁检查中受到的最大力为0.18 mN,比这个支架收到的重力(0.28 mN)还要小,如果说换个姿势睡觉不会导致支架移位的话,核磁检查更不会。而关于升温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不锈钢支架在核磁检查中升温不超过1℃,根本没有担心的必要。因此,共识中建议对于对于弱磁性支架,在植入6~8周后(新生内膜对支架的固定)进行核磁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还不放心的话,有人研究了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行核磁检查会不会对远期预后造成影响,目前得出的结论是:相比在支架植入后没有进行核磁检查的患者,进行过核磁检查的患者无论是短期不良事件率还是长期不良事件率都没有增加。目前,就连2010专家共识里认为的弱磁性支架在植入6~8周后进行核磁检查的建议,也有很多研究认为没有必要。2009年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上的一篇文章纳入了72名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支架的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植入的都是普通不锈钢支架,在植入支架的早期(中位时间6天)进行MRI,最后患者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概率与同期不进行MRI的急性心梗植入支架患者并没有差异。因此,不管是从最开始的普通不锈钢支架还是现在各种无磁性的支架,对于冠脉和外周血管支架来说,MRI是完全安全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将检查推迟至植入后6-8周,但植入冠脉或外周血管支架绝不是MRI的禁忌证。2、主动脉支架大多数的主动脉支架都在说明书上标示了“核磁安全”,但也有部分主动脉支架在标注了“有条件的安全”,因此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有研究发现,某些不锈钢主动脉支架在体外的核磁检查中会有明显的扭转,这种扭转在体内的影响暂时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主动脉支架并不是完全“核磁安全”,需要查询相关的说明书来确定。3、人工心脏瓣膜绝大多数目前生产的人工心脏瓣膜都已经标记上“核磁安全”了。就算早期的人工心脏瓣膜,比如1960~1964年间生产的Pre 6000 Starr–Edwards机械瓣膜,在1.5 T的磁场中也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在3.0 T磁场中的安全性,尽管目前还有很少一部分瓣膜没有研究,但是2010年的专家共识认为,在植入瓣膜任何时刻进行3.0 T的核磁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心脏运动和血流对瓣膜造成的冲击要远大于核磁检查对瓣膜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任何核磁检查造成人工瓣膜受损的报道。而在热效应方面,有体外研究表明核磁检查中人工机械瓣膜的升温不会超过1℃,根本不必担心。因此,人工瓣膜在1.5 T的磁场中是完全安全的,而3.0 T的核磁检查目前也普遍认为没有问题,但是谨慎起见可以避免3.0 T的核磁检查。4、左心耳封堵装置左心耳封堵装置绝大部分已经被标记为“核磁安全”,但也有少部分被认为可能会受到核磁检查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封堵装置所用的材料,如果是无磁性材料制作的封堵装置则可以在植入后的任何时候行核磁检查,如果是由弱磁性材料制作的封堵装置,也不是核磁检查的禁忌证,可以视潜在的收益而决定。因此,左心耳封堵装置要根据说明书及制作材料确定是否能进行核磁检查,绝大部分是可以的。5、起搏器与ICD在核磁检查时,起搏器与ICD可能受到的影响有:装置移位、起搏信号异常、除颤模式异常启动、电极升温等,因此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装置损坏、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在起搏器与ICD的说明书上,基本都标示的是“核磁不安全”。但目前也有部分研究证实,某些起搏器或ICD在核磁检查中是安全的,尤其是近些年生产的部分起搏器或ICD,会在说明书中标示出可以进行核磁检查的条件。不过新近发表在N Engl J Med上的一篇文章认为,所有没有标示为“核磁安全”的起搏器也都可以进行1.5 T的核磁检查。该研究纳入了1509名植入普通起搏器(58%)或ICD(42%)的患者。因临床需要,一共进行了2103次1.5 T磁共振扫描,起搏器依赖的检查前程控为非同步,不依赖的程控为按需模式,心动过速监测功能关闭。随访结果表明,尽管有一些短期的小影响,但所有起搏器患者磁共振检查后都没有发生长期不良事件。因此,目前起搏器能否进行核磁检查还有争论,谨慎起见可以不进行核磁检查,但未来起搏器不会是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6、心室辅助装置由于含有大量的磁性金属,心室辅助装置尽管没有进行过临床研究,但是在核磁检查是肯定是绝对禁忌。拓展阅读:《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7)》对11类植入物的核磁检查建议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植入物,如果体内有颅内动脉瘤夹、牙科植入物、输液泵和留置导管,能否进行核磁检查呢?关于磁共振成像安全,我国在2017年也发布了一份专家共识,下面我们来看看《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7)》对11类植入物的核磁检查建议。1、颅内动脉瘤夹动脉瘤夹由不同磁敏感性的多种物质构成,形状各异,其中的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1.5 T(含)以下的MRI检查。如果不清楚受检者颅内是否有动脉瘤夹,应先进行X线平片检查,或查看近期(术后)的颅脑X线平片、CT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夹。对于有动脉瘤夹但属性不明的患者,应对其风险-获益比进行谨慎评估,告知受检者所有潜在风险,并由患者和(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ICD、植入式心血管监测仪(CM)和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LR)等,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放射科和心血管病专家必须熟悉每个设备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意识到每个MRI设备都有其独特性,不存在“通用”的安全性判别标准。不遵循产品说明随意使用设备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头部扫描时,磁极片翻转的概率低于胸腹部和下肢扫描,可能与胸腹部、下肢扫描时频繁移床以及MRI扫描孔边沿处的磁场梯度较大有关,对植有人工耳蜗的患者行MRI检查时应注意缓慢移床。人工耳蜗在MRI扫描中虽有产热的风险,但在1.5 T(含)以下的磁场环境中还是比较安全的。4、骨科植入物骨科植入物(如钢板、钢针、螺钉以及各种人工关节等)大多呈非铁磁性或少量弱磁性,由于在术中已被牢固地固定在骨骼、韧带或肌腱上,通常不会移动。但植入物可能会引入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另外,也有发生热灼伤的风险。5、外科和介入器材各种穿刺活检手术,包括各种MRI引导下的治疗(如引流、射频消融、微波治疗和无水乙醇注射等),所用穿刺定位针、导丝、导管、射频消融和微波治疗等设备均应是非铁磁性的。铁磁性的穿刺针在强磁场下可发生移位和误刺,带有铁磁性的设备可能发生抛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目前已有专门用于MRI引导下介入手术的各类穿刺针、活检针、导管、导丝及相应的监护设备。另外,在MRI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也需相应的非铁磁性器材,放射粒子的壳为钛合金材料,植入后行MRI检查是安全的。6、输液泵和留置导管输液泵通常植入于胸部皮下,由穿刺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材料主要有合金、硅橡胶和塑料等,呈非铁磁性和弱磁性,因此进行MRI检查是安全的。带有胰岛素泵的患者在进入MRI检查室时应移除胰岛素泵,因为强磁场可能会破坏胰岛素泵功能。7、牙科植入物许多牙科植入物(如种植牙、固定的假牙和烤瓷牙等)含有金属和合金,有些甚至呈现铁磁性。由于种植牙已牢固地固定在牙槽骨上或黏合在相应的连接物上,具有很高的强度,通常在3.0 T(含)以下场强的MRI设备中不会发生移动和变形,但在牙科植入物所在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些伪影。8、宫内节育器及乳腺植入物金属宫内节育器一般由铜制成。目前尚未发现宫内节育器在3.0 T(含)以下MRI检查中引起明显不良反应,但可能产生伪影。乳腺整形手术和隆胸所用的植入物大多为非铁磁性物质,这些患者行MRI检查是安全的,但少数整形用的配件可能带有金属,应予以注意。9、冠脉与外周血管支架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状动脉支架产品在MRI时都是安全的,可在3.0 T(含)以下的MR设备上进行检查。2007年前的外周动脉支架可能存在弱磁性,但通常认为在手术6周后也可以行MRI检查。10、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都是MRI安全的,手术后任意时间都可在3.0 T(含)以下的MR扫描仪中进行检查。但由于不同厂家产品的差异性,还是应在MRI检查前对材料进行确认。11、眼内植入物磁性眼内植入物,有可能在强磁场中发生移位,这类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此外,考虑到射频场热效应(致热效应),共识指出,高热患者不宜行MRI检查,还需注意如下问题:① 在MRI检查前,要将受检者体外所有不必要的导电材料移除;如果受检者衣服内含有不可拆卸的导电材料,建议为其更换特定的检查服。②只要皮肤表面的金属钉或缝线不是铁磁性的,而且也不在射频辐射区域内或附近,受检者就可以进行MRI检查。③如果成像区域覆盖了大面积或深色的纹身(包括纹眼线),为了减少热量累积,建议在MRI扫描过程中敷上冰袋降温;同时告知受检者,MRI扫描可能会使48 h之内的纹身图案变得模糊。④ 一些药物贴片中含有金属,为避免MRI扫描时贴片过热发生危险,一般可将冰袋置于金属贴片上进行冷敷;然而,这样做有时会影响药物传送速率以及吸收效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昨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5月24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开展一例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心脏”植入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担任助手,成功为一名39岁的重症急诊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这是全国第12例、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又一标志性突破,标志着河南心血管诊疗水平迈上历史新高度。此外,4月28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还成功完成了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不到一月时间,先后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两次登顶心脏外科技术珠峰。胡盛寿院士自豪的宣布:“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还有今天这个人工心脏的使用,都标志着华中阜外医院在心血管治疗技术领域方面走在了国际前沿、走在了国内前列。”患者龚先生,39岁,于5月22日下午5点由急救车从南阳市唐河县急诊转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入院后经相关病史询问、查体和辅助检查,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等,心力衰竭指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病情危重,面临循环崩溃风险,必须紧急救治。经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讨论、共同会诊,决定为龚先生紧急进行“人工心脏”植入术救治。总院长胡盛寿院士是目前国内唯一主刀过此手术的专家。5月24日一大早,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送下,龚先生被推进手术室。胡盛寿院士早早来到手术室,严格按照规范认真清洗双手和手臂,就连指甲缝也用消过毒的刷子仔细刷洗。助手程兆云教授也一大早到达医院,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上午9点26分,手术正式开始,无影灯下静悄悄。上午10点21分,“人工心脏”轻轻放入龚先生胸腔,在胡盛寿院士的精准操作下,缝针和缝线仿佛有了“灵性”,闪电一般来回穿梭,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程兆云教授也是眼疾手快,密切配合,把心外科大专家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10点38分,人工心脏开始工作,迅速迸发出强劲动力。从9点38分人工心脏的血管与患者自体主动脉开始吻合,到人工心脏开始工作,用时正好60分钟。10点43分,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手术成功!胡盛寿院士对这台手术非常满意,他说:“整个植入的过程非常的顺利,手术后患者整个心脏血液供给情况非常的理想。”术后良好的各项技术指标表明,龚先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此前的4月28日,也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多学科专家,为一名26岁心力衰竭患者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从开胸到心脏复跳,仅用时2小时零7分钟!这是河南首例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实施完成的心脏移植手术。作为河南唯一一家省部共建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全面引入“阜外”管理、技术、品牌优质资源,开放引进机构、开放引进平台、开放引进人才、开放引进管理,第一时间把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引入河南。开诊半年来,已经引进、掌握了一系列国内、国际先进技术,造福华中地区亿万百姓。胡盛寿院士说:“这就体现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投入巨大精力来建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是英明的,在河南省建立起一个辐射中原地区的区域性医学中心。提升我们心血管诊疗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不断地引进最新的技术,保证我们过去治疗不好的病,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能够得到救治。今后中原地区各种疑难重症的患者再也不用跑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去做治疗了。”2017年12月30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一名先心病患者实施了华中地区首例“经导管动脉带瓣支架植入术(PPVI)”。2018年5月11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使用国际领先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成功为一名67岁的危重患者更换主动脉瓣,这已经是该院成功实施的第3例TAVI。从PPVI到TAVI,从心脏移植到人工心脏植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飞跃。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引”(开放引进机构、平台、人才、管理)战略的示范性医院,这一系列新技术的成功落地就意味着,河南省引进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医研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成功。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继续下沉,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将着力打造国家心血管区域医学中心,为亿万中原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延伸阅读: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通俗讲就是部分或完全代替心脏功能的机械装置,分为全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装置。其中心室辅助装置将心室内血液抽出,经人工血管泵入到主动脉,达到自身心脏休息和保证脑、肾、肝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目前人工心脏主要有三方面临床应用:①心脏功能恢复:如爆发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心脏移植后供心衰竭等。②心脏移植过渡支持(Bridge to transplantation, BTT),由于供心的短缺,或者患者本身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继续等待心脏移植。③终点治疗(Destination thearpy, DT),用于不适合心脏移植的终末心衰患者,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阜外医院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人工心脏。自2005年开始,卫生部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始凝练方向,重点发展以连续性血流和微型化为特点的人工心脏。研发人员主要是以胡盛寿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团队。目前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患者数量显著增加,每年以新发病例50万例的速度增加。因此人工心脏技术在心力衰竭领域未来前景应用非常广阔。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预约挂号预约电话:118114预约网址:http://www.169000.net/
【一图读懂主动脉瓣狭窄】
众所周知,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石。但二者间的量化关系,你了解吗?近日,《循环》(Circulation)杂志发表哈佛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严格坚持五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长寿命十多年。严格遵循以下5点,寿命延长十余年研究人员分别分析了7.8万余名女性的34年数据和4.4万余名男性的27年数据,旨在分析下列五种健康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影响。①从不抽烟②健康饮食③保持健康的体重(BMI 18.5~24.9 kg/m2)④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⑤适量饮酒(女性5~15 g/day,男性5~30 g/day)研究者发现,上述每条健康的生活方式均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息息相关。做到上述五点者比做不到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4%(HR 0.26,95%CI 0.22~0.3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82%(HR 0.18,95%CI 0.12~0.2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能够遵守上述五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其寿命均大大提高,女性寿命可延长14年(95%CI 11.8~16.8),男性寿命可延长12.2年(95%CI 10.1~14.2)。图1. 个体生活方式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者:纠正生活方式进行疾病预防,综合获益非常明显主要研究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胡炳长教授指出,将健康生活方式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不仅对个体行为因素的改变至关重要,对于健康倡导者及政策制定者也同样重要。应把疾病预防放在首位,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对于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率、延长预期寿命、降低医疗花费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获益。"异曲同工":Life's Simple 7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就曾颁布了理想心血管健康指南,即"Life's Simple 7"。通过7项指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达到理想心血管健康。这一措施的目标是在10年间即到2020年,提高美国人的心血管健康20%,降低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0%。AHA提出的这7项指标如下。(1)戒烟。目标:从不吸烟或戒烟超过1年。(2)测定BMI。目标:BMI小于25 kg/m2。体重与心脏疾病相关,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3)积极运动。目标:一周中等强度运动不少于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不少于75分钟。体力活动不仅能够减轻体重,改善血压血脂,还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控制血糖。(4)更好的饮食习惯。目标:达到AHA饮食项目的4~5项。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以降低血压及减低心脏病的其他发病因素。(5)控制胆固醇。目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200 mg/dl。高胆固醇增加冠心病和卒中发生率。(6)控制血压。目标:血压低于120/80 mmHg。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7)降低血糖。目标:空腹血糖低于100 mg/dl。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如果严格控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来源:Yanping Li, An Pan, Dong D. Wang, et al. Impact of 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on Life Expectancies in the US Population. Circulation. April 30, 2018.
运动手环之类的流行有个好处是:一些平时不怎么运动健身的长辈,也在这种风潮下开始走路运动晒健身。这确实是很好的一个现象,运动健身,本来就不只是年轻人的事情。手环和微信运动的联动,可以很好地呈现出日常走路的步数,对于很多抽不出时间来做有氧的朋友来说,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不过,只看步数的运动就够了吗?就可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吗?现在知乎日报对此作出了解答。其实不一定。目前认为,只看步数去走路,对健康的促进效果是很有限的。实际上,早在微信运动之前,就有很多机构提出了以步数为唯一参照的运动建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有“每日一万步”的口号。包括ASCM(美国运动医学会)和CDC(美国疾控中心),早期也都提出过相似的建议,很多有糖尿病的人也被建议要日行万步。不过,虽然每天一万步,看起来很美,但是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关键点。其一,单纯的步数建议,并不包含运动强度。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实际上对健康没有太大的意义。梅脱(MET):能量代谢当量,是表达运动强度的单位。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ml氧气,被称为1MET。强度大概相当于成年人的静坐状态。简单不严谨的说来,如果一项运动消耗氧气为静坐的N倍,就被称为N梅脱。梅脱越大,该运动强度越大。其二,很多人是从早到晚都佩戴运动手环或者计步工具的,然后记录步数的时候也一起记录。这就导致了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并没有分开。由于我们刚才所说的强度关系,生活中的很多步行,其实是对健康无益的。有很多工作可能要来回来去地站或走(比如一些服务行业等),这些行走大多强度较低,而且由于采用了不正确的站姿或走姿,并不会对促进健康产生任何效果。根据一些研究,成年人一般一天要走8000步左右,而这8000步基本上强度都很低,对健康促进小。如果刨除这8000步,实际上日行万步中,只有2000步左右是比较有效的运动,这个运动量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你一天到晚都佩戴着手环等,可能到晚上一看,发现自己的步数已经超过 1 万步了,结果就放弃了原本计划好晚上的运动,这样对促进身体健康,没有一点益处。所以说,虽然计步工具的确可以很好地计算出你日常的步行量,但是从对健康的增益来看,单纯只看步数,不考虑强度的话,意义并不大哦~那么怎么判断强度呢?关于步行强度,很多人说,虽然知道强度很重要,但是走路并不好确定自己的强度啊!如果是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走,的确会标出时速是多少公里,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外面走,自己去计算时速,应该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的吧?确实,时速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步行强度的好方法,相对而言,步频(每分钟走多少步)是一个能够合理反应走路强度的重要参数。如何测步频:步行1分钟,数一下自己一共走了多少步,就是你的步频;有计步软件的,也可以看一下每分钟走了多少步。PA 指南(体力活动指南 Physicalactivity)曾经建议:“每位成年人,为健康效益,要确保每周5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这个中等强度就是至少3-6MET。另外PA还建议“更大的运动强度会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中等强度运动,用步频来体现的话,大概是每分钟走多少步呢?根据一些研究,我们认为每分钟110步以上,130步以下(4.8km/h-6.4km/h)的步频是比较合理的中等强度标准。可以看到,只有每分钟110步以上,运动强度才达标。确定了运动强度,日常建议的运动量也就比较好确定了。刨除日常行走外,我们每天至少要走3300步以上才会对健康有比较好的益处。运动量=合理步频*运动时间=110*30=3300所以,按照PA指南的建议,有研究认为,国人一般按照110步以上的步频(也就是每分钟110步以上),走3300步(也就是30分钟),就能达到对健康促进的目的咯!此外,不少想通过运动减肥的朋友,也都很关心运动步行能消耗多少热量,那么按照PA指南推荐的步频,我们能消耗多少的热量呢?往下看~(下面的图表中男性体重取80kg,女性体重取60kg)那么日常生活如何落实呢?一般而言,力量训练是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比较好的方式,而中等强度的步行则是比较好的训练补充。由于步行强度本身并不大,想要通过步行来达到比较好的健康增益的话,建议每天都要走够30分钟,大约2公里多的路,年轻人可以选择在上下班过程中多走2站地铁,长辈们则可以专门拿出一段时间来步行锻炼。此外,对于长辈来说,光是通过步行也不能很好地改善身体健康,之后会陆续介绍一些适合年长者做的居家安全小抗阻动作的~转载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2018-03-21作者:阜外华中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3月16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一位特殊的病人刘老先生要出院了,刘煜昊主任和陈慧玲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一大早就来到刘老先生床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刘老先生的顺利康复,标志着3月8日由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实施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完全成功。又一项全球领先技术在河南落地生根,河南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刘老先生今年73岁高龄,儿女孝顺,原本生活十分幸福。但5年前一次活动后的胸闷,改变了他的生活质量。从此,他常常会出现胸闷、气短、背痛等症状。不料一周前病情突然加重,情况变得十分危急!家人赶紧把他送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功能IV级。这么严重的病情,换心脏瓣膜是生存下去的最好办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施行开胸手术,可刘老先生已经73岁高龄,而且身体条件很差,除了心脏瓣膜病和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外,还同时患有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的前降支中段狭窄60%、回旋支中段狭窄70%、右冠中段狭窄40%,心脏血流供应显著减少,已经出现肺动脉高压、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等严重并发症。这样的身体条件,根本就承受不住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如何才能拯救刘老先生的生命,成为摆在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程兆云教授带领心内科、心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经过多次论证及积极筹备,决定在2017年10月成功实施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创新,运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救治患者。3月8日早上7点多,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体外循环科的专家们严阵以待,由留美学者、麻醉科副主任赵亮实施麻醉,无影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任刘煜昊教授等专家全神贯注,精准操作……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创手术开始了。本次手术采用的是经皮入路。像冠脉造影一样,仅在大腿跟部股动脉开一个微小的切口,通过这里,用导管和导丝把人工瓣膜放置到主动脉瓣预定位置,从而彻底解决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的问题。为确保万无一失,术后医务人员把患者平安转运到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主任张静等专家密切监测、及时调控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刘老先生恢复特别快,手术后不到3小时即拔出气管插管。3月10日早上8点,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里,73岁的刘老先生从一夜沉睡中醒来,感觉心情十分舒畅。尽管还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里,他也坚持要做出胜利的姿势,让这个重新走上健康之路的心情表达定格在历史的瞬间。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国际上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有经心尖入路、经股动脉入路等多种术式,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几家医院能够熟练开展。该技术以“微创”而著称,能够为疑难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手术机会。可能大家还记得,2017年10月中旬,程兆云教授团队实施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成功救治一位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72岁老太太的事情(本微信公众号有报导)。这次又是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什么这项手术还被称作是新技术呢?因为两次手术方法大不一样!上次手术是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这次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一个是“经心尖”,一个是“经皮”,都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技术方式,至于采用哪种术式,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与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方式相比,这种手术防范非常先进。传统的开胸手术,术中往往要进行体外循环,术后若需要使用ECMO(体外人工膜肺)辅助,在重症监护室需要7到10天甚至两个星期左右才能转到普通病房。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开展,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带来四大变化:手术难度大大提升!手术创伤大大减小!住院天数大大缩短!恢复速度大大加快!对患者和家庭而言,这就是莫大的福音!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熟开展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标志着河南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再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预约挂号预约电话:118114预约网址:http://www.169000.net/(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挂号页面)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敬请关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总第146期-阅读原文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镶嵌治疗(hybridprocedure)是近年在复杂先心病领域提出的一种新治疗方向。主要指利用介入治疗和传统外科治疗手段,拓宽先心病的治疗指征,使难治或过去不可治的复杂先心病成为可治疾病,提高手术效果。镶嵌治疗的本质是利用外科和介入治疗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最终提高结构性心脏病的总体疗效和成功率。既往复杂结构性心脏病均只能依靠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危险性大,不少疾病还需要二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许多既往需要外科手术方式解决甚至外科手术方式也非常难易处理的畸形,目前却可以通过介入方式部分甚是全部解决。镶嵌治疗主要有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左心发育不良的介入治疗,瓣膜病或血管腔内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术、侧支血管栓塞术和残余分流介入封堵术,小于1岁幼儿的肌部VSD经胸壁介入等疾病。其作用是缓解重症复杂先心病患者危重病情,为进一步手术赢得时间;使某些手术过程简化,降低手术难度,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达到生理的矫正目的;减少病人再次手术的痛苦,处理外科手术后并发症。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能通过介入方式部分或者全部解决,使得镶嵌治疗成为复杂先心病越来越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