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尿液为透明的淡黄色,除了水(95%)以外,还含有其他物质(1.8%的尿素,1.1%的无机盐,0.05%的尿酸等)。当喝水少或者出汗多时,尿液会浓缩,导致尿色加深。当尿液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浓度升高,尿液表面张力增加,就容易产生泡沫。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蛋白尿:这种泡沫细密,持续时间较长(30分钟以上)。2.尿糖升高:糖尿病时血糖升高,导致尿糖排泄增加;或者服用增加尿糖排泄的降糖药等。泡沫较大,消失得也快。3.尿路感染:尿白细胞会升高,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糖等症状, 4.其他少见情况:尿胆红素升高、尿道阴道瘘等。 如果发现泡沫尿,请尽早至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排除上述情况。
1. 选血压计:推荐使用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每年需要校正。使用标准规格袖带(气囊长 22~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不要选腕式的,因为测得不准!去哪里免费校正血压计?请打厂家的热线电话:欧姆龙4007709988,鱼跃4008287768等。为何不推荐水银血压计?因为水银危害环境,将逐步淘汰;另外水银血压计需要用听诊器,测量方法比较复杂。2. 选定手臂:多次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的上臂。3. 测量时间: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应避免饮用咖啡或酒精、运动和吸烟至少30分钟。最佳测量时间是早上起床1小时内,解完小便、服药前、早餐前。血压不稳定者需多次测量(上午、下午、晚上等),并详细记录,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普通人有两个血压高峰,上午6-8点,下午4-6点。4. 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一般认为能塞进2个指头时松紧适度,至少测量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的平均值。测量时不能说话,上臂放松,不要握拳用力,双腿放松、落地,不能跷二郎腿。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 mmHg时,就可以确诊高血压。
50%左右的透析病友都有皮肤瘙痒问题,好发于背部和下肢等部位。有些患者症状十分严重,只能不停挠抓,身上都是抓痕,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最近天气干燥,气温下降,皮肤瘙痒更加明显了,究竟如何是好?1. 缓解皮肤干燥:透析患者皮肤干燥占50%~85%,且干燥的范围和程度比正常人严重。原因可能是皮脂腺/汗腺的萎缩和外分泌功能障碍、皮肤角质层pH的升高和表皮中维生素A浓度的升高等,对策就是每天涂抹尿素软膏、凡士林等润肤剂。大家一定要舍得多涂,瘙痒的地方每天涂抹几次才行。温度太高的热水澡和碱性的肥皂/沐浴露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肪膜,只会加重瘙痒,应避免。日常建议穿棉质的内衣,采用中性的沐浴露。2. 保持透析充分性:毒素越多,瘙痒会更严重。腹透患者必须定期做腹膜平衡试验,Kt/V应>1.6,不达标的话,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腹透方案,比如多做1袋,或者延长留腹时间等。血透患者也需要评估透析充分性(需要透前透后抽血)。高钙、高磷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都会加重瘙痒。因此,要保持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都在合适的范围内。3. 药物治疗: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口服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和嗜睡等,特别适合于失眠的病友,推荐睡前服用。抗过敏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也可以一试,但是效果往往不太让人满意。4. 其他治疗:紫外线光疗和针灸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至皮肤科门诊和中医科门诊就诊。如果想彻底治好尿毒症皮肤瘙痒,那就只能做肾移植。只有肾功能完全恢复,才能摆脱烦人的瘙痒。但是由于肾源受限,肾移植手术目前尚无法大规模开展。
1. 禁用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鱼、贝壳、蟹、浓荤汤汁(火锅汤、肉汤、鸡汤、鱼汤等)、紫菜、香菇、木耳、黄豆、绿豆、红豆、豆苗等。酒精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所以任何酒类都应禁饮。2.少吃中嘌呤饮食:牛羊猪肉、鸡鸭鹅肉、河鱼、河虾、鳝鱼、其他豆类和豆制品、海带、银耳、菠菜、笋、坚果(花生、腰果、栗子、芝麻)等。3. 多吃低嘌呤饮食:鸡蛋、牛奶、主食(米、面、麦、土豆等)、大部分蔬菜和水果、其他坚果、海参、海蜇、海藻、动物血等。4. 是否有降尿酸的食物?:樱桃和咖啡有一定降尿酸作用。还有以下常见问题:a. 豆和豆制品能不能吃?干豆的嘌呤含量比较高,豆腐等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已去除很多嘌呤。临床试验未发现豆类可诱发痛风,因此豆制品不用严加控制。b. 茶叶能不能喝?有研究发现喝绿茶引起血尿酸升高,因此不宜饮浓茶。喝红茶等其他茶叶可能更好。c. 果汁、饮料可以喝吗?不能。果糖或葡萄糖含量高的饮料,都会升高尿酸。d. 每天喝多少水?每日饮水量>2000ml.最后要讲一下体重问题。如果是体重超重者(BMI≥24),不仅需要控制饮食,更重要的是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包括高尿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把体重减下来,以上代谢异常能好转,甚至完全逆转。减重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管住嘴,迈开腿,坚持不懈,才能把体重减下来。如果减重遇到困难,可以挂营养科和内分泌科门诊,获得专业指导,切不可随意服用减肥药物。
尿路感染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还可能引起小腹不适、肉眼血尿、腰酸背痛等。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反复尿路感染(半年发作2次以上或者1年3次以上)的患者往往非常痛苦,甚至不敢出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明确危险因素:泌尿系结石、阴道炎、子宫脱垂、尿潴留、绝经后雌激素下降、糖尿病、泌尿系统畸形等都是引起反复尿感的原因。还有一些患者每次游泳或者性生活后尿感就会发作。仔细寻找这些因素,想办法去除或者避免非常重要。治疗需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规范,不恰当的使用往往会造成抗生素的耐药和病情的迁延不愈。用药前需要做中段尿培养+药敏,针对病原体对症下药。抗生素起效的时间48-72小时,因此建议用药后3天就复查尿常规,如果症状和尿白细胞都没有好转,应该更换抗生素。如果确实是反复发作的尿感,抗生素疗程要足,必要时长程抑菌疗法(每天睡前口服小剂量抗生素,2-4周更换)。联合中成药、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很少影响肾功能:通常所说的尿路感染指的是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的细菌感染(真菌、支原体、结核比较少见),因此一般不会影响肾脏,不会引起肾炎或者肾功能不全。因此不要过度担心,要有信心战胜尿感。是否有药物预防?临床研究证实蔓越莓胶囊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有预防作用。但是喝蔓越莓汁是没有效果的。注意生活方式:多饮水,不憋尿。尿感发作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久站,避免辛辣食物,避免性生活,避免熬夜等劳累,保持外阴清洁。尿感好转后,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洗淋浴,不要盆浴,不用外阴清洗液。 总之,反复尿感患者需要勤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建议找一位固定的医生做长期随访,从而根治或者控制病情。
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阿米洛利、呋塞米等。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文法拉辛、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氟哌啶醇、利培酮等。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加巴喷丁、苯妥英钠等。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贝伐单抗、伊马替尼、甲氨蝶呤、西罗莫司、干扰素等。抗感染药物:伏立康唑、环丙沙星、利奈唑胺、头孢哌酮舒巴坦、利福布汀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抗帕金森药物:左旋多巴、金刚烷胺、苯海索等。其他:垂体后叶素、特利加压素、吗啡、安定、甘露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他克莫司、环孢霉素、胺碘酮、普罗帕酮、茶碱、胰岛素、非甾体抗炎药、聚二乙醇、溴隐亭、免疫球蛋白等。
尿常规是肾内科的常见检查,需要一定的浓度才能保证准确性。晨尿指起床后的第一次小便,已在膀胱停留好几个小时,比较浓缩,结果较可靠。当然少部分夜尿多的患者,晨尿距离前次小便只有1-2个小时,也不能保证没有稀释。如何判断尿液是否被稀释呢?一定要看“尿比重”(4℃下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正常范围为1.010-1.025,如果尿比重<1.01,结果可能不准确,弱阳性就变成阴性了。尿比重通过肉眼也能初步判断,颜色越是淡,比重越是低。如果像水一样的淡,那肯定不合格了。家中小便能否装在容器内带到医院呢?回答是肯定的。普通尿常规不需要无菌瓶子,可以选用干净的药瓶或者矿泉水瓶子,当然用医院提供的尿管更加好。必须记住1-2小时就要送到医院,不然结果也不准确。留尿时最好选用中段尿,女性需要避开月经期。尿常规检查只需要10ml,不需要留很多。总之,尿常规不能送非常稀释的小便,有条件就送晨尿,不方便的话到医院临时留,但是当天不要多喝水。
接到这个求助电话,我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不过,我“咯噔”的原因跟电话那头焦急万分的患者及家属可能完全不同,我担心的是号称“腹透患者生命线”的导管会不会出现问题,而患者焦虑的往往是一肚子“脏水”无处可去,会否导致严重后果。这种情况我们医学上统称“腹透液引流不畅”,包含透析流出液量减少、流速减慢甚至停止,可伴或不伴灌入障碍。事实上,腹透液引流不畅非常多见,在漫漫透析历程中,从未碰到如此尴尬局面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腹透病人了,但最常发生的还是在刚刚接受腹膜透析的3个月内的患者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透出液突然“卡壳”呢?分析下来,原因还真是五花八门。引流不畅常见原因1.外接透析管路异常:包括腹透管腹外段、整个连接系统出现受压、打折,蓝夹子夹闭错误,开关未打开或损坏等等,偶有因废液袋质量问题导致引流障碍的报道。2.空气进入导管过多:此种情况不少见,是因为患者近次操作动作不熟练,接口暴露空气过久,导致空气过多地进入导管。我们知道,腹透液引流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上简单的“虹吸原理”,当导管内被空气部分或全部占领时,腹内液体是不能被引流出来的。3.腹腔中没有液体:此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也确实遇到过几例。可能原因是:①前次操作失误,腹透液根本未进入腹腔或已被引流;②前次透析留腹时间过长且灌注量较少(如<1L),导致腹透液大部分已被腹膜吸收。4.堵管:腹透管腹内段(主干或侧孔)被腹腔内不速之客堵塞时,会造成腹透液灌入和(或)引流障碍,医学上简称堵管。这些不速之客包括:①纤维蛋白,就是患者常常抱怨的有棉絮状物质的析出;②血凝块,因部分病人之前曾有腹腔内出血导致;③腹腔固有内容物,包括肠道、肠系膜、大网膜、脂肪组织等等。5.导管功能障碍:这是医护人员最最担心的事情,常见是导管移位(又称漂管),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导管移出真骨盆腔,导管头端不在液平面以下,当然引流不出液体。6.腹膜炎:腹膜炎一般不至于导致腹透液完全引流不出,但当炎性分泌物多且黏稠时会导致堵管,患者可以“腹透液引流不畅”作为唯一主诉而就诊。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是超滤减少甚至负超滤,这种情况跟患者求助的“不出水”是两个概念,造成的原因与引流不畅有交叉,但更为复杂,有待今后在其他专题继续讨论。引流不畅应对策略遇到腹透液突然引流不畅,患者首先不用慌乱,只要没有容量严重超负荷,腹腔中的透析液会慢慢被腹膜吸收,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作为腹透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患者应有一定应对策略。1.检查管路:确保连接系统完全正确。2.改变体位:包括可以取卧位、坐位、立位,并可做扭腰、行走等动作,部分患者问题可迎刃而解。3.灌注尝试:通过反复挤压透析液袋灌注后,再次尝试引流。有些腹透患者甚至可尝试用充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加压冲洗,但这项操作仅限于经过该项技能培训过的“老司机”。4.暂停腹透、观察:通便、继续运动,有时下一袋腹透液的引流会令人惊喜。 5.求助医护:经以上处理并无丝毫改善的患者需及时咨询医护并就诊,特别是前次引流液有浑浊,无论多少必须携带整袋腹透液来院化验检查,以防腹膜炎漏诊。
腰酸、腰痛的常见病因如下:1.腰肌劳损: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一般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一般为腰背部两侧不适,病情时轻时重。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均可引发。对策:防止受凉和劳累,避免久坐久站和弯腰提重物,规律运动,必要时可行物理治疗(电磁、红外线、推拿、针灸等),如需迅速缓解,可用暖宝宝或者热水袋外敷。2.泌尿系统疾病(1)尿路感染:常合并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检查可明确;(2)泌尿系统结石:疼痛可非常剧烈,可通过泌尿系超声或CT明确;(3)肾炎:常合并泡沫尿,尿常规和尿相差检查可明确;(4)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合并夜尿增多、乏力、血压升高、贫血等,肾功能检查可明确。3.腰椎疾病一般为腰背部正中不适,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椎滑脱等,需行腰椎X片或磁共振等检查鉴别。4.骨质疏松腰酸背痛是常见症状之一,需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密度测定现在非常方便,做完就可以拿报告。中老年妇女是高危人群。5.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等,常合并下腹不适、月经和白带异常等。推荐就诊流程如下:先至肾内科排除泌尿系统疾病,然后至骨科和妇科排除相关疾病,如果上述均无问题,建议至康复科就诊。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排泄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中毒的易感单位,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因此,我们平时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尽量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当肾脏发生病变时,用药更要慎重,以免加重肾脏病情。让我们擦亮眼睛,看清这些肾毒性药物的真面目!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① 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等;② 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阿昔洛韦等;③ 偶见损害类:克林霉素、青霉素、头孢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金霉素、土霉素等;2、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双氯芬酸、保泰松、非那西汀、氨基比林等。很多感冒药都有上述成分,如泰诺、日夜百服咛、克感敏、维C银翘片等;3、肿瘤治疗药物:化疗药物(顺铂、氨甲蝶吟、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靶向药物(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吉非替尼、伊马替尼、PD-1抑制剂等)等。4、造影剂;5、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6、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7、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8、中药:关木通、广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朱砂莲、寻骨风、灯盏细辛等;9、复方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四逆汤、八正散、甘露消毒丹、防己黄芪汤、排石汤、六神丸、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等;10、其它:环孢霉素、阿德福韦、替诺福韦、甘露醇、海洛因、干扰素等。大家尽量少用上述药物,来保护我们的肾脏,如果一定要使用时,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并且密切随访用药期间的尿常规、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一旦出现肾损害,应根据病情减量或停药,并对症治疗,防止肾损害的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