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9%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正常,可能原因是:1.在急性期及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尿酸的排泄。2.在急性期肾脏排泄尿酸增加。3.部分患者在痛风发作时主动减少了一些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因素,如停利尿药、节食和戒酒等。4.发作期患者的多余血尿酸刚变成了结晶,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含量相对减少。大多数血尿酸正常的新诊断痛风患者在1个月左右血尿酸均会升高。
每一个人体内都会有尿酸,痛风患者体内的血尿酸高于正常,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患者查出的尿酸值是血中尿酸的数值,而不是关节间隙中尿酸结晶的浓度,因为大量的尿酸形成结晶后会沉甸在关节间隙中。服药一段时间后停药的结果是由于结晶析出,血尿酸很快又升高。因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使堆积在关节间隙中的结晶完全排除。这好比血中的尿酸是门市部,关节中是库房,门市部的血尿酸正常了、没有了,但库房里还是满满的,需要把库房的血尿酸搬出才可以。一般血尿酸在357mmol/L以下,病情会很平稳。到300mmol/L左右,体内的尿酸结晶开始崩解,到300mmol/L左右可以考虑开始逐渐较少药物的用量,减药过程中,一般建议一至三个月复查一次。初犯者经双源CT检查或彩超检查如无痛风石形成,药物减量过程中血尿酸持续控制在360mmol/L以下且无痛风发作,服用三个月后可以考虑停药,持续控制在360mmol/L左右可以持续停药,已有痛风石或肾功能受损者需长期服用,血尿酸需持续控制在300mmol/L左右。因此,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血尿酸正常了就停用药物治疗。
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通常会有家族聚集性。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总体来说,痛风的发病原因与遗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高嘌呤饮食等许多因素有关。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痛风的概率确实比普通人群高一些。然而,我们应该知道,痛风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平时注意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患病概率可大大降低。
1.肾功能受损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约占20%~30%)。2.皮肤的痛风石破溃并发感染或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3.伴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4.泌尿系统结石或肾盂积水导致反复的顽固性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肾盂肾炎引起的坏死性肾乳头炎等。以上并发症如果不积极处理,病情可进行性恶化,甚至引起死亡。
1、患了痛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答: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通常会有家族聚集性。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发病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 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大约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继发性痛风常继发于肾脏疾病、服用某些药物所致的尿酸排泄减少及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的尿酸生成增多等情况。总体来说,痛风的发病原因与遗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高嘌呤饮食等许多因素有关。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痛风的概率确实比普通人群高一些。然而,我们应该知道,痛风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平时注意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患病概率可大大降低。2.什么是高尿酸血症?答: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影响和经济状况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者者中约有10%会出现痛风。3.痛风与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有何关系?答:痛风与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有相近的遗传易感基因。(1)痛风患者中,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75%~84%、25%~50%和2%~50%。(2)糖尿病患者中,有2%~50%伴发高尿酸血症(其中有0.1%~9%患痛风) 。(3)高血压患者中,有12%~20%患痛风。(4)痛风患者中,48%为肥胖患者,肥胖患者患痛风机率增高。4.痛风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答:(1)肾功能受损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约占20%~30%)。(2)皮肤的痛风石破溃并发感染或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3)伴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4)泌尿系统结石或肾盂积水导致反复的顽固性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肾盂肾炎引起的坏死性肾乳头炎等。以上并发症如果不积极处理,可进行性恶化,甚至引起死亡。5.痛风患者备孕有哪些注意事项?答:(1)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建议停用3个月以上,备育期不推荐应用。 (2)备育期间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使用生物制剂。 (3)秋水仙碱也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有部分研究提示秋水仙碱的应用对于男女生育能力无明确的负面影响,所以男性痛风患者备育期间必要时可使用此药,但推荐每天2~3次,每次1片(0.5mg)的小剂量治疗方案。6、血尿酸正常了就停用药物治疗吗?答:不是。每一个人体内都会有尿酸,痛风患者体内的血尿酸高于正常,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患者查出的尿酸值是血中尿酸的数值,而不是关节间隙中尿酸结晶的浓度,因为大量的尿酸形成结晶后会沉甸在关节间隙中。服药一段时间后停药的结果是由于结晶析出,血尿酸很快又升高。因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使堆积在关节间隙中的结晶完全排除。这好比血中的尿酸是门市部,关节中是库房,门市部的血尿酸正常了、没有了,但库房里还是满满的,需要把库房的血尿酸搬出才可以。一般血尿酸在357mmol/L以下,病情会很平稳。到300左右,体内的尿酸结晶开始崩解,到300左右可以考虑开始逐渐较少药物的用量,减药过程中,一般建议一至三个月复查一次。初犯者经双源CT检查或彩超检查如无痛风石形成,药物减量过程中血尿酸持续控制在360以下且无痛风发作,服用三个月后可以考虑停药,持续控制在360mmol/L左右可以持续停药,已有痛风石或肾功能受损者需长期服用,血尿酸需持续控制在300mmol/L左右。因此,降尿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血尿酸正常了就停用药物治疗。7、中西治疗痛风的优势是什么?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上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并认为人体与外界自然环境也是一个相适应的统一整体,并且这个统一整体必须符合阴阳平衡的原则。中医的神奇其实就在于它调节了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总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不是在单纯地有病治病,而是在帮助患者调整体内的阴阳,从而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就痛风而言中药既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又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减少痛风的复发。8.痛风患者检测血尿酸有哪些注意事项?答:(1)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血送检,抽血前3天避免高嘌呤饮食和饮酒。 (2)抽血前至少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水杨酸盐药、降压药及利尿剂等5天以上。(3)抽血前应避免剧烈活动, 如奔跑或快速登高等。(4)测定1次血尿酸正常不能完全否定血尿酸增高,必要时应重复检查。男性正常值为 3.0~7.0mg/dl(178~416umol/L),未绝经的女性正常值为 2.5~6.0mg/dl (148.5~356.0μmol/L)。9.血尿酸值是越低越好吗?答:不是。高尿酸血症需要降尿酸治疗,需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并非越低越好。因为尿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人体中达60%的自由基,同时尿酸还能有效阻止过氧化亚硝酸盐的生成,防止自由基与过氧化亚硝酸盐对细胞的损伤,特别是对神经元的损伤。有研究显示,尿酸水平过低可使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增高。因此血尿酸并非越低越好,对于痛风患者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左右是合适的。10.为何有时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答:约11%~19%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正常,可能原因是:(1)在急性期及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尿酸的排泄。(2)在急性期肾脏排泄尿酸增加。(3)部分患者在痛风发作时主动减少了一些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因素,如停利尿药、节食和戒酒等。(4)发作期患者的多余血尿酸刚变成了结晶,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含量相对减少。大多数血尿酸正常的新诊断痛风患者在1个月左右血尿酸均会升高。11.有些人血尿酸很高,但没痛风石,而一些患者血尿酸轻微偏高,却有很多痛风石,为什么?答:可能有如下原因:(1)血尿酸增高持续时间:血尿酸异常增高持续比较短,可能在体内还没有形成痛风石,如果数年过后,也许就出现了痛风石。(2)体内抑制结晶的活性酶情况不同:有些高尿酸血症患者即便常年血尿酸偏高,但因为体内抑制结晶的活性酶较多,所以就没有尿酸盐结晶,反之,如果这种抗结晶活性酶的严重缺失,血尿酸不太高的痛风患者也会生成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而在关节各处形成痛风石。12.痛风为什么要做双源CT?答:(1)了解有无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形成;(2)有助于痛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快速简便,无创直观;(3)可鉴定钙盐与尿酸盐。13.如何快速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答:2016年的欧洲抗风湿联盟提出:(1)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是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2)秋水仙碱应在痛风发作12小时内用,首日负荷剂量1mg,1小时后继以0.5mg,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应避免应用,服用环孢素或克拉霉素者禁用秋水仙碱。(3)非甾类抗炎药体消炎药对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和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避免应用,必要时辅以PPI制剂。(4)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当于泼尼松30~35mg/d,共3~5天)口服或关节腔穿刺注射。另外,还应多休息,病变局部抬高,避免负重,不能热敷,而是冷敷。14.痛风患者需控制饮食,如果实在想吃荤食,怎么办?答:(1)荤食用水焯一下,弃汤后食用,因嘌呤易溶于水,能降低荤食中的嘌呤。 (2)选择体积较大的动物肉食用:浓缩就是精华,虽然鸡、猪、羊和牛肉均属中嘌呤食物,在同等重量的食物中,嘌呤在鸡肉比猪肉多,猪肉比羊肉多,羊肉比牛肉多。 (3)荤食与蔬菜搭配食用,而不同时食用多种高嘌呤饮食,如海鲜与啤酒。 (4)总量控制:痛风发作缓解期可少吃一点,1天不超过2两肉,可分到两顿吃。 (5)进完荤食后,多喝水,尤其是碱性矿泉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不熬夜,不劳累。15.哪些属于高嘌呤饮食?哪些属于低嘌呤饮食?答:按照嘌呤含量,可分四类:(1)1类(含嘌呤最多,150~1000mg/100g,痛风发作期和间歇期均禁食):动物内脏(胰,肝,脑,肾,牛羊肚)、鱼虾类(鱼皮、沙丁鱼、鱼子、烤子鱼、牡蛎、鱼卵、小虾)、肉类(浓肉汤、肉馅、肉精)、禽类(鹅,鹧鸪)和含酵母的乳酸饮料。(2)2类(含嘌呤较多, 75~150mg/100g,痛风发作期禁食, 间歇期限制食):鱼类(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鳗鱼,鳝鱼)、贝壳类、肉类(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野鸡,火鸡, 鸽,鸭,兔,鹌鹑,羊肉,鹿肉,淡肉汤,淡肝汤)和扁豆。(3)3类(含嘌呤较少,30~75mg/100g,痛风发作期少食,间歇期可适当食):蔬菜和豆类类(芦笋,菜花,菠菜,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花生)、鱼虾类(青鱼,鲱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鲥鱼,龙虾,蟹,牡蛎)、肉类(家鸡,火腿,淡牛肉汤)、其他(蘑菇,木耳,麦片,麦麸面包)。(4)4类(嘌呤很少,<30mg/100g,痛风发作期和间歇期均可食用):蔬菜类(黄瓜,南瓜,西红柿,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芹菜,茄子,冬瓜,土豆,山芋,莴笋, 葱头,紫菜头)、果酱、可可、咖啡、茶、奶酪、蛋、富强粉、稻米、玉米、糖果、蜂蜜。
这是因为:(1)关节周围本身的神经和血管功能不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对气候不能适应;(2)湿度增加,使关节神经敏感度增高,加上寒冷使血流速度下降、滞留在关节局部的血液和滑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及球蛋白凝聚等,使滑液粘度增高,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关节疼痛加重;(3)气压降低,使关节间隙液体不能压向血液和周围组织,积聚在关节腔中,导致细胞内压升高,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吗?是不能彻底治愈吗?答:类风湿关节炎以往又称“不死的癌症”,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等的涌现,越来越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达到完全的临床治愈,即控制疾病发展,保持病情长期稳定。2.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答:病因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和性激素等有关。包括寒冷刺激、吸烟、过度劳累、潮湿、营养不良和创伤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类风湿关节炎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较久,不易彻底根治。其关节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3.与其他关节炎相比,类风湿关节炎的受累关节有哪些特点?答:(1)为动关节(滑膜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 ; (2)关节病变早期为持续性肿痛和活动受限,伴晨僵,晚期出现畸形和功能丧失; (3)最易受累的关节为掌指关节、跖趾关节、手和足的近端指间关节, 其次为腕、踝、膝、肘、跖趾及颞颌关节等; (4)常出现如下关节畸形及骨质破坏: 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近端指间关节掌侧半脱位、天鹅颈样畸形、钮孔花样畸形,仰趾畸形、拇外翻、拇滑膜囊肿、胼胝形成、跖趾关节半脱位、近端指间关节锤状趾及足跟外翻畸形等。X线片显示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骨侵蚀和骨质破坏。4.什么是关节晨僵?出现晨僵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出现关节晨僵,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答:晨僵指晨起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在适当活动后逐渐减轻的现象。晨僵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晨僵时间(从早上刚醒来到晨僵最大程度缓解之间的时间)是反映全身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有较严重的晨僵,常持续超过1小时;但并非只要出现关节晨僵,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纤维肌痛综合征和骨关节炎也可有一定程度的晨僵症状,但持续时间短,程度较轻。5.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阴雨天关节症状会加重?答:这是因为:(1) 关节周围本身的神经和血管功能不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对气候不能适应; (2) 湿度增加, 使关节神经敏感度增高,加上寒冷使血流速度下降、滞留在关节局部的血液和滑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及球蛋白凝聚等,使滑液粘度增高,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关节疼痛加重;(3) 气压降低,使关节间隙液体不能压向血液和周围组织,积聚在关节腔中,导致细胞内压升高,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6.类风湿关节炎颈椎受累的风险因素有哪些?答:(1)病程长: 随病程延长而增高; (2)45岁前发病; (3)长期用激素; (4)病情严重(最密切):类风湿结节及手足小关节严重进行性骨破坏;RF阳性及发病时CRP高。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高吗?如何预防?答:是的,与普通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更高,高约3倍。为预防该风险,建议如下: (1)尽可能将疾病活动度控制在最低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至少每 5 年行一次风险评估:检测血脂水平,颈动脉超声筛查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应健康饮食、规律锻炼和戒烟; (4)与普通人群一样,可使用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 (5)有心血管病病史或存在风险的患者慎用非甾类抗炎药; (6)糖皮质激素需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应维持在最小剂量,并在疾病缓解或疾病活动度降低时考虑减量.8.如何知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较严重?答:如出现以下情况,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1)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尤其是足部跖趾关节受累,晨僵时间长; (2)关节残疾出现早,早期双手X线片即有糜烂; (3)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低热、疲乏等; (4)有贫血、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 (5)短期应用泼尼松(<10mg/d) 关节炎不能完全缓解;9.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仅有关节受累吗?如果有肢体麻木和间质性肺炎,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吗?答:不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仅仅有关节受累,还可以出现关节外表现,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皮下结节、皮疹、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浅层巩膜炎、贫血、心包炎、间质性肺炎、周围神经病等。一般来说,有关节外表现者,往往提示病情比较严重。如果有肢体麻木和间质性肺炎,也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10.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答:类风湿因子阳性不能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IgM-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为70%~90%,高滴度的IgM-类风湿因子提示有更严重的关节病变。类风湿因子阳性除了见于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见于少部分健康的老年患者,另外感染、肿瘤等情况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而其他的风湿免疫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11.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答:(1)早期治疗:尽早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进展。控制病情的最佳时机是早期滑膜炎阶段(发病前3个月内),一般认为以下情况应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①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②持续滑膜炎,病情活动>3个月;③关节侵蚀性改变发生之前或首次发现;④关节有持续疼痛或关节功能受损;⑤非甾类抗炎药效果不佳或依赖糖皮质激素;⑥无禁忌证。 (2) 联合用药:联合应用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或炎症损伤,使疗效增加,而不良反应较少重叠(药物毒性主要与所用剂量和持续时间相关);对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疗效不佳的患者,可用抗TNF-α生物制剂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治疗; (3)个体化治疗: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功能状态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4) 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保持正常关节功能; (5)达标治疗: 尽量使病情达到缓解,或维持低疾病活动度。(6)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在于在更好的控制病情、减少骨破坏降低、减少西药副作用等方面。12.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有哪些进展?答: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的进展比较多,过去常用的抗类风湿关节炎药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米诺环素及糖皮质激素等,目前增加了如下药: (1)艾拉莫德(Iguratimod):商品名是艾得辛; (2)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文商品名为Enbrel,中文商品名为恩利及国内仿制的强克、益赛普和安佰诺)、培塞利珠单抗(certolizumab pegol,英文商品名为Cimzia,中文商品名为希敏佳)、戈利木单抗(Golimumab,商品名为欣普尼)、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英文商品名为Remicade,中文商品名为类克)、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英文商品名为Humira,中文商品名为修美乐和国产的格乐立); (3)人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Tocilizumab,商品名为雅美罗); (4)注射用重组人CTLA4-抗体融合蛋白:阿巴西普(Abatacept,国外商品名:Orencia); (5)白细胞介素1β重组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英文商品名为kineret); (6)Janus激酶1/3(JAK1/3)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商品名为尚杰)。Janus激酶1/2(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 (7)抗人CD20 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中文商品名为美罗华,英文商品名为Rituxan)。以上药物中,除托法替尼和艾拉莫德为口服药外,其他均为注射用药。如此多的生物制剂类新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挥疗效快,有所谓“标本兼治”的作用,但较昂贵,有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可能带来陈旧性感染复发及潜在肿瘤发生,所以,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13.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或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患者注意事项是什么?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 , 尤其是在活动期更为明显。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升高 , 免疫球蛋白可增高 , 以IgG为主 , 抗核抗体阳性率亦明显升高 , 抗SSA、SSB抗体阳性可作为合并干燥综合征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风湿科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抗核抗体、 抗SSA、SSB 抗体阳性者 , 应常规行眼科及口腔科相关检查以避免漏诊。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加强对本病早期诊断的研究、加强血清抗体检测的开展及多学科协作 , 是有效避免误诊的关键。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均为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除了一般症状外,还会引起其他脏器的损害,包括血液系统受累,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肺部受累、甲状腺功能障碍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国内外报道,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发病率占类风湿关节炎的10%~40%。另外,抗SSA及SSB抗体阳性者的胎儿有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如果既往有心脏传导阻滞病史者风险更高,需要提前药物干预。14.类风湿关节炎是否可以手术治疗?答:可以手术治疗。如出现如下情况,可行手术: (1)病变局限于四肢少数关节,内科正规治疗在6个月~1年以上,关节肿胀疼痛无明显缓解,且病变处在早期,无明显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 (2)虽经正规内科治疗,但病变持续发展,关节肿痛较重,关节病变已属中期疾病; (3)疾病晚期关节呈骨性或纤维性强直,且有明显畸形,或关节活动度<3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或髋关节置换手术前需停药吗?答:(1)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继续使用当前剂量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吡啶,比在围手术期停药预后更好; (2)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在当前生物制剂使用的周期末进行手术,而非长期停药,如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平时为2周用一次,则应在最后一次注射后第3周手术。 (3)对于准备做手术的患者,术前至少停用托法替尼7天。 (4)已做手术且术前停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在伤口愈合(一般未14天)后,拆线后,没有明显肿胀、红斑或引流液,且检查结果未提示手术部位的感染,应立即重新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预后好于停药较短或较长的患者。 (5)接受激素治疗且手术的成年患者,应继续使用当前剂量的激素,预后好于围手术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称应急激素)。
王女士,50岁,诉反复的口干、眼干五六年了,间断伴有皮肤的干燥,双下肢反复的皮疹,妇科也有问题,曾先后到口腔科、消化科、眼科、妇科、内分泌科及皮肤科治疗,服用了不少中西药物效果不佳,病情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尤其是最近进入秋冬季节,症状加重,非常痛苦。其子女在网上查询发现该病可到风湿免疫科治疗,于是就被推荐到我们科室就诊,我根据她的情况做了相关检查,结果发现抗核抗体ANA(+)、抗SSA(+)、抗SSB(+),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最后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经一个多月的中药治疗,口眼干明显改善,其它症状也缓解很多,心情一下子舒畅多了。那么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呢?我今天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可累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以及肌肉、关节等组织,容易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免疫、性激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女性多见,说明与雌激素关系非常密切。患者体内由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人体泪腺、颌下腺、腮腺及内脏等外分泌腺体中,引起腺体破坏,导致腺体分泌障碍而呈现各种干燥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干,有异物感,泪液减少,甚至无泪,视力下降;口干,唾液减少,甚至吃干食必须水送,多发龋齿或猖獗齿;反复的腮腺肿大,关节疼痛,有的会出现刺激性的咳嗽,食欲不振,失眠,月经量少,阴道干涩等等。此病发病率约为 7‰,其中90%患者为女性,年龄在40~50 岁易高发。但误诊率、漏诊率也非常高。北京协和医院曾对已确诊的126 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进行了分析,由最初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这一过程最长的用了20 年,平均为7.8年。可见大部分患者都走了不少弯路,很多情况下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病中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改善患者的外分泌腺病变造成的损伤。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燥痹”范畴,主要是燥邪侵袭,导致五脏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而化火,耗伤阴津。秋季天气干燥,容易诱发或加重。我根据王女士的症状、舌脉,制定了一个益气养阴清热的处方,服用1周即眼干、口干就有好转,我让她坚持服用1个月,症状改善的非常好,并做成水丸巩固疗效。除了服用中药以外,还建议她临睡前用毛巾热敷眼部,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让泪液分泌充足,缓解眼睛干涩。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规律生活,恬淡心态,适当锻炼。这些方面也有利于该病的改善和预防。近期微信联系反应症状基本消失,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鼓励她坚持治疗。 需要告诫大家的是临床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警惕干燥综合征,尽快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一、双目干涩,有异物感,眼角分泌物增多。二、口鼻干燥,进食干食困难,需用水帮忙才能下咽。三、牙龈萎缩,或牙齿发黑,容易片状脱落。四、反复的腮腺、颌下腺肿大。五、长期的乏力、低烧、关节肌肉疼痛。六、阴道干涩、局部瘙痒。七、下肢容易出现紫癜样斑疹。八、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容易引起多系统的损伤。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该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由于家庭的原因,许多女性SLE患者往往有想当母亲的想法。SLE疾病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但由于该病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分泌会增多,对患者的妊娠过程和结局带来很大的风险,如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育不良,或孕妇病情复发或加重。有研究显示在怀孕期间,约40%-50%的SLE患者病情会反复或加重。同时,SLE患者妊娠容易出现新生儿受累,低体重儿出生率明显增加、新生儿狼疮、类狼疮样综合征等。一、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何时可以备孕?需要注意什么?1、要把握怀孕的条件:SLE患者病情稳定半年以上,无SLE引起的重要脏器损伤,停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半年或一年以上。否则不建议怀孕。2、患者在选择妊娠及妊娠过程中,产科医生应和风湿科医生保持密切合作。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检测心电图、肝肾功能、自身抗体(尤其是抗dsDNA、抗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了解SLE病情活动情况。同时通过自测胎动、超声、血或尿雌三醇含量等了解胎儿大小、羊水量、胎盘功能,评价胎儿宫内的安全程度。若有病情活动或胎儿异常,应及时请风湿科或产科医生的作相应处理。二、怀孕期间病情活动怎么办?第四,怀孕期间,若出现病情活动,应及时处理。若炎症程度和脏器损伤较轻,激素增加至中小剂量即可;若炎症程度较重,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可考虑激素冲击治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流产、引产或终止妊娠,然后再进行规范治疗。
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日常饮食有什么注意事项?是患者在临床上项风湿免疫科大夫提出的常见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是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反复,持续进展的饿重要原因,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除了药物控制意外,合理的饮食虽然不能治病,但能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1.饮食方面从西医角度讲,我们倡导以“地中海饮食”为主,那什么是“地中海饮食”呢?“地中海饮食”顾名思义,是为居住在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所特有,其突出特点是饱和脂肪摄入量低,不饱和脂肪摄入量高;膳食富含水果、蔬菜、五谷杂粮;搭配合理适量,烹饪简单;地中海饮食通过降低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无菌性炎症,减轻关节疼痛和疾病整体的活动度,防止病情复发或延迟复发。 2.在中医方面,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痹症”,“风寒湿三期杂至,合而为痹”,痹症的饮食和治疗一样,同样讲究“辨证施治”,在这里我们讲“辨证施膳”。一般而言,风寒湿邪盛者宜用胡椒、干姜、茴香等温热之品,而忌生冷瓜果;风湿热邪盛者宜用苡米、赤小豆、木瓜等利湿之品,忌油腻酒肉,等等……总的原则有一下三条:1.均衡合理的饮食搭配2.清淡简洁的烹饪方式3.避免强刺激或不耐受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