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甲状腺超声纳入常规查体项目和超声分辨率的提高,甲状腺结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查完体没个甲状腺结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查过体。以前靠医生手摸,只能摸到1厘米以上的结节,现在有了高分辨率彩超,1毫米的结节都难逃魔掌。于是,好多人焦虑了,疯狂百度各种科普,然额,看了辣么多甲状腺结节的科普文章,你会看甲状腺超声报告吗?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报告,今天我只划重点,直截了当。 重点:1、结节为囊性还是实性。2、结节是低回声还是高回声。3、边界是否规则。4、是否有钙化。5、纵横比是否≥1。 提示恶性的特征:1、实性结节;2、低回声或极低回声;3、分叶或边缘不规则;4、砂砾样钙化;5、纵横比≥1。 依据上述特征,超声医生会给出以下分类(特征越多,分类越高,恶性可能也就越大): 1类:正常甲状腺 2类:良性结节(0%恶性) 3类:可能良性结节(80%) 6类: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 你读懂自己的报告了吗?
直播时间:2021年04月14日20:25主讲人:冯丽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直播时间:2020年11月15日20:01主讲人:冯丽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直播时间:2020年11月12日20:00主讲人:冯丽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肢端肥大症(简称肢大)是由垂体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症候群,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表现为面容改变、手足肥大、皮肤粗厚、血糖血压血脂异常、心脏增大、心脏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骨质疏松、骨关节病变等。 由于该病相对少见、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原因,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经很大、病程多已长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并发症也较为严重。因此,早期发现、合理科学地诊疗对提高此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肢大的治疗方式有三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目前手术治疗还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肿瘤体积大、侵犯周围组织的、并发症严重的、心功能差的患者需要先内分泌科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并发症改善后再行手术。难治性及复杂垂体瘤往往需要包括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及肿瘤外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多数患者认为垂体瘤只要外科手术切除后就万无一失、一劳永逸,其实不然。垂体瘤的治疗应包括术前评估、手术及术后管理三部分。全面的术前评估有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留垂体功能、降低终生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会在术中更好的保护垂体及毗邻组织,将手术损伤降到最低、垂体功能保留更好。垂体瘤手术后要到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终身随访,即术后管理。术后既要随访垂体瘤是否复发,又要随访生化指标是否达标,还要定期评估垂体功能,及时发现垂体功能低下并积极治疗,因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及尿崩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必须重视。 由此可见,内分泌科医生在垂体瘤的全程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早期筛查和诊断出肢端肥大症患者,比如年轻患者突然出现新发高血糖高血压、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没有原因的腕管综合征等疾病时,都要考虑到是否有肢大的可能。其次,要全面诊断,帮助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做到定性定位和精确并发症评估,同时要做好并发症的控制,术前并发症控制得越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最后,内分泌科医师还要在术后协助神经外科医师来评估生长激素、IGF-1等生化指标是否达标以及并发症控制情况。对于病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我们需要进一步与患者及神经外科医师沟通后续治疗方案,是接受放疗或者放疗结合药物治疗,还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对于完全缓解的这部分患者,我们还要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生长激素和IGF-1、垂体激素及并发症的治疗、评估肿瘤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