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在心内科门诊就诊,病人很多,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高达180/110mmHg,而在家自测血压基本在160/100mmHg,他很困惑:为什么血压差这么多?血压到底怎么量? 血压的测量分为诊室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血压测量即在就诊时由医生在诊室测量的血压,诊室外血压测量指患者家庭自行监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室内血压测量的准确与否非常重要,我个人的体会患者在在诊室就诊的时候,心态往往着急和紧张,这时立即测量血压肯定会很高,一定需要坐下休息5分钟以上再进行血压测量,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但目前诊室常用的仍是水银血压计,测量时首次需要测量双侧上肢血压,以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上肢,测量时,一般间隔1-2min再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两次数值差距很大,再测第三次后取平均值。但门诊患者众多,其实有时候难以完全按照指南实施,但还是尽量保证能够测量双上肢、一段时间休息、测量2-3次等。 老张在医院就诊以后,医生开过降压药治疗之后,回家后按时服用,但未监测血压,这种做法对吗?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控制血压不是单纯药物降压,监测血压异常重要,尤其是院外自测血压。诊室血压水平只反映一个点的血压水平,而且就诊时患者众多、时间紧张,往往影响血压值,难以反映血压真实水平。家庭血压监测即患者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由其他家庭成员协助进行测量,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发现血压规律、评价血压变异及药物疗效,进一步预测心脑血管风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在就诊时,可以把血压测量记录提供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 家庭血压监测如何进行? 建议高血压患者使用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也不推荐水银血压计。 对于初发高血压或者血压不稳定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及晚上测量血压(因为正常人的血压峰值为每天的晨8-9点及傍晚5点左右),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连续测量一周;对于服降压药且控制较好的患者,每周测量1-2天,测量早晚血压,早上一次为服用降压药物前、早餐前及排尿后坐位进行测量。测量数值需要记录时间、日期及数值,并详细记录;对于精神紧张或焦虑的患者不建议反复自测血压。 目前医院诊室常用的及患者使用的自测血压计仍为水银血压计,在使用水银血压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患者来说,单人操作水银血压计难以完成且不准确,并且水银存在毒性,特别是在打气过多或损坏可能造成水银泄露的可能性,故目前已经不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时使用。 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坐位或卧位,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绑好袖带快速充气至桡动脉搏动点消失再次充气20-30mmHg,缓慢匀速放气(2mmHg/s),第一次搏动音及消失音分别为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但对于部分存在心脏病、幼儿、孕妇等在测量时听搏动音即舒张压不消失,需要以声音变音为准。 老张在就诊时血压明显升高,但回去家庭自测血压即轻度升高或正常,且夜间血压较低,再次就诊时告知医生后建议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何为24h动态血压? 24h动态血压是在患者手臂绑上袖带后连接自动血压仪器,仪器大小约巴掌大,放置在患者身上携带,规律间隔的测量血压,通常半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量24小时,记录一整天的血压情况,同样无创伤。目前在临床上多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即真实血压不高,但看见医生的白大褂血压就升高 )、隐蔽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观察异常的血压节律与变异,评估降压疗效、全时间段( 包括清晨、睡眠期间) 的血压控制。本期主要强调控制血压不是单纯口服降压药物,家庭自行血压测量非常重要,能够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很好的参考。
天气变凉,老张因为血压升高至XX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想开一些药物,但是医生问了很多的问题,为什么医生要问那么多问题?可能会问到哪些问题? 患者在就诊高血压的时候,医生可能会问起遗传史、病程(血压增高的时间及血压最高水平)、有无服用降压药;合并症状如有无下肢无力、阵发性心慌或出汗、腹部包块等排除有无其他疾病引起血压升高;有无脑缺血、血糖血脂异常、冠心病、房颤、肾脏疾病、痛风,甚至吸烟、饮酒、食盐的摄入量、体重、打鼾及心理压力等等,这主要是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诊断,并通过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因为高血压的治疗不单单是根据血压数值,需要对不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个体化治疗,比如一个高龄的患者,既往近期有脑梗死病史,门诊测量血压为160/60mmHg,这样的血压可能暂时不需要用药;而另外一个中年患者血压为150/80mmHg,但存在糖尿病、吸烟、腹型肥胖等情况,这时就需要开始药物治疗,且药物需要选择特殊种类。 病史了解之后,医生对老张进行体格检查,最重要为测量血压,测量结果右侧170/100mmHg,左侧160/96mmHg,那么以哪个值为血压值为准? 因为解剖结构不同,正常人双侧上肢血压存在差异,且大部分患者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初次测量时建议测量双侧血压值,以血压值高的一侧为准。如果双上肢血压值差异超过15mmHg甚至更多,就需要考虑进一步检查排除有无血管狭窄、动脉炎等情况。 老张门诊就诊时,医生在问诊、体格检查以后,又开了验血、验尿、心电图等检查,老张很不解,是不是乱开检查? 其实不是,同上面所说,患者在就诊明确高血压之后,需要了解危险因素、合并疾病及有无高血压已经引起器官损害?比如验血之后发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或尿酸异常,治疗方案不同;同样如果发现小便里面存在尿蛋白、心电图有心脏肥大或劳损,治疗方案也不同。如果血钾明显低下,需要考虑有无一类特殊疾病引起血压升高。这些检查主要为了更好的进行诊治。 建议就诊前一天避免饮酒、高脂食物,夜间12点之后禁饮水禁食;就诊当天空腹。 对于年轻患者,可能还需要更为专业的检查如肾上腺、肾血管超声、CT或磁共振,已经更复杂的抽血检查已排除少见疾病引起的血压继发性升高。
先看一个病例:张XX,男性,40岁,单位体检时测血压146/76mmHg,同日至心内科门诊就诊,测血压148/80mmHg,那么他是不是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呢?心内科门诊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就诊血压升高的,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定义是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大于或者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者等于90mmHg。所以上例患者仅单日测量血压升高,不应该诊断为高血压。同样是这一位患者,如果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为148/80mmHg、150/78mmHg及150/84mmHg,能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呢?定义已经明确,如果患者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可以诊断,故本例患者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且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低于90mmHg,诊断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经常可以听到患者说自己是高血压2级或者高血压3级,那么高血压是如何分类的呢?还是开头的病例,天气转凉之后,患者因加班、夜间睡眠差,测血压达到162/110mmHg,高血压几级?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分为1、2、3级,对应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具体为1级(轻度):收缩压为140-159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中度):收缩压为160-179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所以这位患者目前血压162/110mmHg属于高血压3级(重度)。很多就诊患者有这样的问题:我没有遗传史啊、生活方式很健康啊,为什么还会得高血压?所以最后简单提一下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病因,目前2015年调查发现目前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7.9%,即100个人里面有28个人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仅46%得到治疗,17%得到控制。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其中遗传占40%,环境占60%,已经发现高血压与年龄、高钠饮食、超重、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血糖血脂异常甚至气候污染等有关,具体难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