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全麻拔管后的即刻或延迟性意外和并发症啊 就不得不说一下声带麻痹, 其左侧高于右侧,男性远远高于女性。 原因 a.可能是导管套囊充气不规则,使喉返神经分支在套囊和甲状软骨之间受压。 b.也有极少数患者 术前已经有单侧喉返神经麻痹,但是术前没有明显症状而没有被发现,在全麻插管后出现声带水肿而发生声音嘶哑,这个时候就容易被归于气管插管的原因。 预防 a.选用优质的气管导管,套囊质量好,不易发生一侧不完全或少充气而另一侧过度充气形成过高压力。 b.做好术前检查,早期发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防止其出现并发症。 处理 a.术中绝对禁止声带活动。 b.应用皮质激素、抗生素和维生素c和b1治疗 c.中药治疗
长时间脊髓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阻滞可产生膀胱功能失常或马尾综合征。其原因可能: 1.硬膜外阻滞后长时间低血压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二氯普鲁卡因制剂中含高浓度亚硫酸钠及低pH引起的神经损伤。 3.大剂量高浓度的局麻药和药液的高渗透压。 4.局麻药神经毒性,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等,其中利多卡因发生率高。 如何预防? 1.术中防止低血压发生。 2.不选择二氯普鲁卡因。 3.不易使用高浓度局麻药,特别是利多卡因低于1.6%下肢手术用2%也不易大剂量反复使用,如果需要追加药物时要降低浓度使用。 如果发生了,怎么处理呢? 1.使用适量镇静剂 2.膀胱功能失常的患者,实施导尿。 3.应用维生素B1和C静脉滴注,以利于马尾神经功能康复。 4.针刺和物理疗法。 5.对症治疗。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是目前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有关。 1、恶心呕吐 处理原则是:我们首先用氟哌啶,如果不行的话可以减小使用剂量或者更换镇痛药,如果是因为运动出现的恶心可以用东莨菪碱。 2、皮肤瘙痒 轻度的话适当做皮肤护理加用抗组胺药物即可;如果严重瘙痒 就需要停止使用镇痛泵了。 3、呼吸抑制 这个并发症就比较危险了,发生概率大约是1%,特别是老年病人对麻醉性镇痛药敏感性增加更易发生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需要积极治疗包括:①吸氧②纳洛酮拮抗③终止使用止疼泵
全身麻醉时,长期酗酒者或者“海量”选手的确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剂量,特别是在手术室外麻醉 比如门诊人流手术时,因为要考虑快速起效和快速恢复,使用的麻醉药一般都很简单的一两个品种。但是呢也不用担心,具体用量麻醉医生会根据专业指标进行调整,不会出现“麻不倒”的患者,也不会出现“麻药不够”或“麻药给多”的情况。 如果是在手术室内做麻醉 ,那更加不用担心了, 一个全麻下来 会使用很多种麻醉药物,相互协同作用 ,效果杠杆滴,还能减少各种麻醉药的总用量,安全有效,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全身或半身麻醉都要禁食禁饮,这是因为麻醉后意识丧失或不清,可能因为发生呕吐而把呕吐物吸入肺中,引起吸入性肺炎,肺脓肿,严重时窒息缺氧危及生命。为了减少误吸的发生,麻醉前须禁食禁饮。半身麻醉的病人在术中可能因为手术需要、半身麻醉止痛程度不够,或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等原因,而加用辅助镇静镇痛药或者改为全麻。 为避免上述情形发生时额外增加危险,即使半身麻醉的病人也要禁食禁饮。另外,禁食禁饮还能减少半身麻醉时呕吐的发生率。一般来说,任何年龄患者术前2小时以前可进清水,成人和儿童术前6小时以前可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半流食等;术前8小时以前可以正常饮食。 最新的专家共识给出的的意见是468 233 具体什么意思你可以私聊我咯
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30% 原因: 1、麻醉用药如阿片受体药物,吸入麻醉药,一些静脉麻醉药如氯胺酮.依托咪酯.新斯的明的间接作用等 2、麻醉操作 诱导辅助通气后肠胀气,气管导管拔管,吸痰等 3、局麻药于麻醉方式 4、麻醉药剂量与麻醉时间 5、手术因素如 胃肠道手术 ,妇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 ,耳鼻喉手术 ,眼科手术 ,整形手术,急诊手术等 6、患者本身因素如性别 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小儿术后更容易发生呕吐,体重 肥胖患者更易发生 7、术后因素如胃肠道功能紊乱,呼吸和循环功能不稳定,体位改变,阿片类药的使用,术后疼痛 处理原则如下: 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扛组胺药,苯胺类,丁酰笨类,5-羟色胺拮抗剂
腰麻后头痛是最常见并发症,是病人最为烦恼的事情,也是手术医师不喜欢的麻醉方式。发病时间多在术后1-3天病人在抬头或离床活动时候出现,大多数患者一个星期左右消失,个别患者可持续一个月以上。 原因很多: 1、穿刺针粗细 2、局麻药 3、精神因素 4、性别 5、年龄 6、操作者 处理: 1、轻微头疼者,全天卧床休息,多饮水,三天后可自行消失,也可应用解热镇痛药,中医理疗 2、中度头疼者,平卧头低位,充足补液2500-4000ml,加用镇静剂和地塞米松B1 3、重度头疼患,上述方法外结合硬膜外注入自体血10-20ml 该疗效率为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