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所有风湿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差不多每200个人里就有1个RA患者,这意味着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总数是非常庞大的过去,由于诊疗技术的落后及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很多患者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到出现关节畸形才去就诊、得到诊断,导致关节功能无法恢复,发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这种难以扭转的局面为患者带去巨大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综合负担。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曾被认为是“不死的癌症”。从这个称谓上,不难看出人们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畏惧之心。很多不了解这个病的患者,诊断后很容易被绝望情绪笼罩,觉得自己是得了治不好的癌症。其实不然,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癌症的相似之处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呢?1.都是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支威力强大、反应灵敏、分工精细而又协同作战的精锐防卫部队——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功能,时刻监视机体内的组织和细胞,并清除潜在的病变细胞。这种免疫监控能识别并消除绝大多数早期癌细胞及新生肿瘤。如果免疫系统出现功能失调,失去监视和清除的功效,那么侵入人体的一些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就会因为没有被发现而无法被及时清除,导致疾病发生,最常见表现为呼吸系统感染。很多肿瘤的发生也与免疫失调相关,肿瘤细胞可以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异常细胞的监视而在体内快速生长、侵犯正常组织、引起相关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最具代表性。RA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但在发病机制中,因免疫紊乱导致的抗体生成、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等状态,在全身及局部都发挥着关键的致病作用,免疫异常持续存在并发展,最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和癌症的发病机制均与免疫系统相关,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导致从机制调控方面入手进行治疗变得非常困难。2.相似的心理问题类风湿关节炎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2年的致残率可能高达50%。2014年预估的我国RA患病人数大约500万,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类风湿关节炎和癌症的患者都需要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心理上,患者可能出现恐惧、孤独、焦虑等情绪,甚至绝望等心理上问题,这些看不到的伤害是对患者无形的折磨。无论是类风湿关节炎还是癌症,一旦诊断明确,就需要立即治疗,并产生相关的治疗费用、时间消耗、家属护理及陪伴等问题,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如类风湿患者在服药后未出现症状缓解,癌症患者的肿瘤在治疗后没有得到控制,那么对于患者及家庭都会是沉重的打击。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癌症患者在治疗初期和过程中都会经历反复的病情波动和心理波动,但是在医生、护士、社会、家庭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患者最终都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积极接受治疗。3.所用的药品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疗的发展,患者诊断明确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需要的不同,可能接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生物制剂(bDMARDs),靶向药物(tsDMARDs)、短时间激素等药物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患者关节肿痛,这种疼痛感会影响日常生活,就需要止痛药来进行缓解,但是单纯的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一线药物是无法阻止病情发展的,只适用于初发或急性期。抗风湿药物,特别是传统合成的慢作用抗风湿药,是可以减缓骨质破坏、阻止病情发展的一类药物。在csDMARDs药物中,甲氨蝶呤是单药首选,也是联合治疗的核心。但是,甲氨蝶呤最初并不是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其适应症是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而达到阻碍细胞DNA的合成,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与繁殖,最初被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曾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乳腺癌、头颈部肿瘤、骨肿瘤、生殖系统肿瘤、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但在治疗肿瘤时需要的用量很大,可能达到10mg~20mg/日,甚至更多。之后,随着小剂量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的明确,其逐渐成为RA治疗的“锚定药”,对于大多数RA患者,治疗剂量仅需要10mg~20mg/周。甲氨蝶呤从抗癌药物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转变,反映了两类疾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类风湿关节炎并非“癌症”,而是需要合理用药进行维持的慢性病虽然上面说了这么多类风湿关节炎与癌症的相似点,但是这两类疾病在根本上是不同的。RA并不是真正的“癌症”,也没有所谓的“不死”。类风湿关节炎不需要进行痛苦的化疗,只需要坚持积极治疗。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沟通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坚持长期用药和随访,达到治疗目标并持续维持,就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类风湿关节炎带来的疼痛、晨僵等痛苦,并延缓或阻止关节畸形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比肿瘤治疗药更丰富,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病,治疗时间需要很长,治疗过程需要监测病情、调整用药,其治疗目的是达到并维持治疗目标(临床缓解/低疾病活动度)。之前我们重点介绍了csDMARDs中的甲氨蝶呤,其实还有许多其它药物可以用于RA的单药、联合及维持治疗中,如艾拉莫德,羟氯喹、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等。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阻碍叶酸的新陈代谢,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金标准”,但甲氨蝶呤起效慢,有些患者单药治疗无法达到治疗目标。指南推荐,单药治疗不达标时,推荐两个csDMARDs联合,或者加用bDMARD/tsDMARD,其中csDMARD联合的方案更加经济,易被患者接受。在联合用药选择时,需要匹配药物的作用机制,以艾拉莫德为例:甲氨蝶呤是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而艾拉莫德主要通过抑制炎症通路、细胞功能发挥作用,并且兼具一定的镇痛效果,两者联合在机制上是非常匹配的。一项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对符合条件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艾拉莫德25 mg/次,2次/d,口服,联合甲氨蝶呤10mg/w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w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4 w。对两组的6、12、18、24 w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研究证实了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比单用甲氨蝶呤疗效好,并不增加不良反应。从上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描述中不难发现,RA虽然和癌症有某些相似,但疾病特点是不同的:RA一般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只要坚持用药、坚持随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生活质量也可以显著改善。结语类风湿关节炎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其本质与癌症不同。诊断RA的患者,无需害怕或恐惧,要坚持治疗和随访,在药物治疗之余,平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苦中作乐,要相信疾病是会被控制住的。同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吃太酸、太咸、刺激性食物和高脂食物,穿衣方面要注意防寒防湿,冬天衣服要选择轻便保暖的衣服,夏天的竹席和竹床就跟它们说拜拜吧,睡觉时枕头还不能太高,虽然患病了也不能放弃锻炼,但又不能过猛,如果感到疼了就歇息。总而言之,类风湿关节炎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彻底治愈类风湿关节炎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风湿性疾病病因各异,血液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查在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由于风湿病病程长,药物副反应较多,治疗时间也长,定期门诊检测血液中相关指标,对判断疾病活动性以及监测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有重要的意义。风湿病简介与分类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延续下来,至今在风湿病分类上,广义的已有100多种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狭义上应该仅限于内科与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其中有些病还是跨学科的,如痛风,骨关节病,感染性关节炎等。疾病分类如下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关节炎( A),Still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风湿病检查方法有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平片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等,实验室常用以下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风湿病患者病情活动时,ESR增高,但ESR增高不等于患有风湿病。ESR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可以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ESR不是病情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ESR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大意义,阳性率达60%~80%。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RF阳性。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RF也可阳性。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风湿病病情活动时C反应蛋白升高,与病情有严密关系。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溶血素O也称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助于风湿病诊断,可结合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进一步确诊。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在有的医院,风湿全套是一个血液常规检验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上四项: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ESR,抗链球菌溶血素。检验结果对风湿病和类风湿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相关抗体HLA-B27作为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阳性。但需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单凭HLA-B27阳性不能诊断AS,而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AS。抗核抗体(ANA)是风湿性疾病的初步筛选试验,对风湿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因此,大部分风湿病人可出现ANA阳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90%~98%阳性。然而AN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虽然症状缓解,但ANA始终阳性或滴度没有下降,其实,ANA与疾病波动无关,ANA阳性或高滴度并不意味疾病严重。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ENA抗体)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体抗体等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C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R)、硬皮病(SSc)、干燥综合征(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抗Sm是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RNP可出现在MCTD,SLE,SSc等患者血清中;抗SSA阳性则可能提示SS或SCLE;抗SSB是SS的标志性抗体;抗jo-1是PM/DM的标志性抗体;抗Scl-70是SSc的标志性抗体;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则提示SLE。患者应该切记虽然某种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某种疾病,但不是绝对的,临床诊断更重要的依据是临床表现。抗DNA双链抗体(抗dsDNA)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但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抗心磷脂抗体(ACL)作为抗心磷脂综合征中的重要自身抗体,ACL阳性往往提示易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ACL阳性的SLE病人易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但由于试验技术所限,ACL可出现假阳性,某些疾病如感染也可以导致暂时ACL的升高。补体的检测项目包括CH50,C4,C3,B因子,在SLE患者中补体水平降低一般意味着SLE活动,而补体升高往往提示感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ANCA可出现二类抗体:①胞浆型(c-ANCA)或PR3-ANCA: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或MPO-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征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6%~0.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很多人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老年人才会发病,离自己很遥远,这是不对的。某些人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易感性,而且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方式,更会让自己慢慢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患人群。类风关偏爱这6类人群1.居住地潮湿的人群顾名思义,潮湿的环境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潮湿的环境中,“风”、“寒”、“湿”诸邪易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烧的症状。2.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其中更年期达到高峰,妊娠期可缓解,一般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提示雌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初潮年龄亦是危险因素之一,初潮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以上都表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与内分泌系统尤其是雌激素的变化有关,内分泌系统紊乱的女性人群更易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以下药物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提高,包括:保泰松、抗癫痫药、青霉胺、青霉素、利血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肼苯哒嗪、氯丙嗪,上述药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据研究可能是药物改变了抗原,使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自身抗体而引起。4.亲属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人有血液关系的亲属中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会比较高。此外,血缘亲属中患有其他风湿病,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与患者自身携带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该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密切关联,携带该抗原的个体具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5、长期心理压力太大,易激动人群性格开朗是男女共同的保护因素;研究表明,RA多发生在高冲突、低聚集及人际交流少的家庭环境中。6、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人有研究表明,扁桃体切除者患病可能性也大,扁桃体切除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及免疫系统可能会有所改变,相应地容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因此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性也较大。早期类风关如何筛查?1.从临床角度考虑若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胀疼痛(早期可能不对称)、明显晨僵(持续时间可能不足1小时), 除外其他疾病应按类风湿关节炎诊治。2.若类风湿因子(RF)阴性应进行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FA)、抗 类风湿关节炎-33 、抗 Sa 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核抗体、抗 Sm 抗体、抗 RNP 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检测(很多指标用于鉴别诊断),以提高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3.若 X 线检查无异常而症状持续应进行核磁共振(MRI)或者关节超声检查,有可能发现早期滑膜炎改变。4.排除症状类似的相关疾病其他炎症性关节炎(病毒感染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或伪痛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非炎症性关节病(骨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或纤维肌痛);其他:如化脓性关节炎 、风湿性多肌痛、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如发现相关不适,一定要在风湿专科医生指导下,在排除上述疾病的基础上考虑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
白塞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结节红斑”。 还有的患者在输液或抽血针眼局部会出现红肿或水疱或脓疱,多数在注射后24~72小时内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针刺反应”阳性。
本病可并发肌肉失用性消耗和特发性消耗、伸侧肌腱积液、胃肠道淀粉样变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肌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眼部炎症性改变。还可与其他血清阴性的多关节炎相重叠。 据报道,本病可与其他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疾病构成下列重叠综合征: ①银屑病性关节炎-贝赫切特综合征; ②银屑病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 ③银屑病性关节炎-克罗恩病; ④银屑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也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严重感染、消化性溃疡及穿孔等。
“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来看风湿免疫科,如果早点来,或许我的病就不会耽误!”作为风湿免疫科医生,我常常听到患者这样说。在很多老百姓的心目中,风湿免疫科看的就是“风湿”,而“风湿”就是老人家一到刮风下雨腿疼。事实呢,并非如此。风湿免疫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大概有200多种。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骨关节炎等等。风湿免疫疾病≠风湿前面提到的刮风下雨就腿疼,是否属于风湿免疫科的范畴,具体属于哪种类型风湿性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等仔细地鉴别诊断,不可一概而论。风湿免疫疾病虽然认知度低,但如果不积极治疗的话,极有可能预后不佳,危及生命。举几个疾病做例子。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多数早期表现为多关节肿痛,可伴晨僵,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出现关节畸形或关节脱位,还可能会累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而危及生命。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部分患者起病早期只是一些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痛,常常未能引起重视,但一旦病情进展,累及肾脏、肺脏、心脏、大脑,出现狼疮性肾炎、狼疮肺炎、狼疮心脏损害、神经精神狼疮,也会威胁生命安全。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往往可使多个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第二类: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第三类:骨关节炎,可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关节炎。第四类:晶体性关节炎,包括痛风(尿酸钠)、假性痛风(焦磷酸钙)等。对于普通患者,建议了解以下常见的风湿免疫病的特征,进而早就诊、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需要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等其它可引起关节痛的疾病仔细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慢性起病,以对称性的双手、腕、足等多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关节外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皮肤溃疡、指(趾)坏疽、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 类风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治疗中应注意:一、注意保暖:寒冷潮湿的气候或环境中,需注意保暖,夜间亦应注意佩戴手套。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关节:正确的方式可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而错误的姿势或用力不当会使关节疼痛、受损,甚至加重畸形。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方法:1. 拿碗、碟或其他重物时,尽量用双手而不用单手;用掌面和手腕托持,不要用手指拿着。2. 挽购物袋等重物时,避免手指负重,应放在前臂上,以减轻手指负担。3. 对髋、膝和脊椎关节的保护,尽量坐着工作,减少站立干活,尽量减少弯腰,以减轻脊柱的负担。同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并活动时经常变换姿势。4. 关节畸形时,可以适当使用辅具,提高生活质量(如图)。三、科学活动: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炎症消失后,进行适当体育锻练,活动量依照活动后的反应来进行调整。如在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说明活动已过度,应作适当调整。 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通过活动达到增强体质、维持关节活动、改善关节功能以及避免出现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的目的。 四、合理饮食:有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应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的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还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痛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尿酸血症患者越来越普遍,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通常来说,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饮酒等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较多的患者常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临床上称之为代谢综合征。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肾脏损害,甚至出现肾衰竭等。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起病缓慢且隐匿,最常见的症状是口、眼干燥症,如口干、猖獗性龋齿、干燥性结膜炎、腮腺炎等,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出现乏力、皮疹、关节痛、肾脏损害、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可结合以上症状,尽早考虑来风湿免疫科排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介导、以免疫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既有遗传、性激素等遗传内在因素,也与环境、药物等因素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器官,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隐匿起病,早期可仅表现为轻型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等。在鼻梁及双侧面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也可出现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衰竭等)、神经精神损害(头痛、认知障碍、癫痫持续状态等)、血液系统改变(贫血或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肺部和心脏损害等。因早期症状不典型,需结合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协助诊断,所以建议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妊娠,对于育龄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来说,是一种身心、激素水平和免疫调节变化的重大挑战。RA的持续存在,不仅影响女性生育年龄,还会影响妊娠后的不良妊娠结局 (APOs),如流产、妊娠高血压、宫内生长受限和/或早产等。因此,这些患者需要在他们围怀孕期,与临床医生共同讨论,关于疾病的药物治疗、孕前、孕期的管理、产后的管理等策略。 1. RA对妊娠的影响 RA患者比其他正常女性生育能力更低,体现在:身体残疾、脏器功能衰竭、致畸药物的使用、抑郁或疲劳等,这些会导致女性性欲或性功能障碍、母亲年龄的增加、以及卵巢储备和卵子质量的降低有关。特别是环磷酰胺引起的性腺毒性。因此,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前,需要制定一些策略预防生育能力下降。包括精液低温储藏,胚胎或卵母细胞低温储藏,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和子宫卵巢血液流动,以减少暴露于性腺毒性药物,比如环磷酰胺。然而,这些随机试验的数据,来源于接受不同癌症化疗的病人,而非RA患者。 RA也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RA妊娠患者,妊娠高血压、子痫、早产、剖宫产、子宫内膜病变以及住院时间延长等的风险增加。且RA患者的高疾病活动在围怀孕期,都与不良预后有显著关系。 2. 妊娠对RA的影响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如果用DAS28评价疾病活动度,很少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妊娠可以减轻疾病活动度。只有48–60%活动期RA患者在妊娠期间有减轻疾病活动度的迹象,有39-50%患者产后6个月内复发。但如果使用生物制剂治疗,90%RA妊娠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改善。 此外,RA并发的脏器功能障碍,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包括肾炎,肾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严重间质性肺病,晚期心力衰竭和既往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病。 3. 怀孕计划 应向所有育龄期RA患者提供怀孕计划。包括避孕教育,以避免意外怀孕。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忌用正在服用致畸药物,比如甲氨蝶呤,麦考酚酸脂或来氟米特,尽量减少对胎儿的风险。 4. 怀孕时机 育龄期RA女性患者应该在疾病维持3个月的稳定期,可以考虑怀孕,以减少怀孕期间疾病复发的风险。一项来自英国伦敦研究数据表明,204例育龄期RA女性患者中,怀孕后,有60%患者的疾病活动得到改善,但有135例产后RA女性患者中,46.7%患者的病情复发。维持疾病稳定的确切时间,是有争议的话题,EULAR 推荐,在怀孕前6-12个月疾病稳定,仍需要考虑母体的多种因素,如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 5. 妊娠及哺乳期的治疗方案 根据RA疾病活动度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下表Fig1: 6. 妊娠期的药物选择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整个妊娠期和哺乳期都是安全的,口服强的松首选。但会增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骨量减少和感染的风险,并呈剂量依赖性。回顾性研究表明,RA患者孕期≤139天,与不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相比,服用中、高剂量的激素组,早产风险增加。孕期>140天,相当于每天口服强的松?10 mg 的剂量,早产的风险增加;而强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