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复杂性区域疼痛。 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患肢水肿、活动受限等,常被误认为肩周炎、风湿等疾病,被患者忽视,因而延误治疗。 肩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卒中后1~3个月,发病率达12.5%~70%,而且病情发展迅速,病因不明。其中仅有20%的SHS患者能够恢复到之前的肢体活动状态,多数将残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功能永久丧失变为废用手!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为什么会发生肩手综合征? 虽然目前SH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研究发现可能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有关: 外在因素 患肢长时间不活动、姿势不良、机械作用、继发性外伤、肌无力、腕关节强制性掌屈、长时间用患手输液等。 内在因素 以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为主。同时与患者的年龄和肩关节半脱位密切相关。诊断(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2)手和腕部水肿;(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1、良肢位摆放 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良肢的正确摆放,避免长时间手下垂,避免腕部屈曲,减轻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保证患者每天24小时腕关节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如果患者患手肿胀明显,可采用上翘夹板使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以利于静脉回流。 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2、压迫性向心缠绕 对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向心性压迫缠绕法,通常是用直径1-2mm的线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缠绕开始于指甲处,并作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地缠绕至指跟部不能缠绕为止,缠完后治疗师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从拇指开始,每个手指都缠一遍,最后缠绕手掌。该方法简便安全。3、运动疗法 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立即开始进行床上适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尤其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和腕、指关节屈伸。(1)被动运动 小心地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出现肩痛,手和手指的被动活动也应该非常轻揉,不应引起疼痛。在手水肿时,治疗量要适当控制,治疗师应在患者仰卧位,上肢上举有利于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水肿减退,疼痛减轻后门关节活动度会很快恢复。(2)主动运动 治疗中尽可能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即使手完全瘫痪,也应结合有主动功能的肌肉进行锻炼。例如让患者仰卧,上肢保持上举,往往能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良好的泵的作用。4、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性质以及范围,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比如:磨砂板、肩梯、肩关节旋转器、滚筒、肋木等等。 5、物理因子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光疗、超声波疗法、温热磁场治疗、电反馈治疗、气压治疗,以及早起矫形器等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认识了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提高康复水平,鼓励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参考文献[1]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刘燕;丁志清;刘蓓蓓;汤江帆.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2] 老年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闫菁.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3] 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朱韫钰;祁奇;蒋超;罗菁;谢含绮.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邵康.世界复合医学,2020[5] 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侯妮娜;吕晓颖;孙永新;赵帅.护理研究,2015[6]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张小玫;王芬芬.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作者:张少玉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生活中腰痛的病人随处可见,而大部分人去医院拍片后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实际上根据有关研究,只有4%的人群是属于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而96%,绝大部分的腰痛是其它原因。从我们软组织角度上,最常发生长时间腰痛的是腰方肌损伤。 什么是腰方肌呢01 腰方肌解剖 腰方肌呈长方形,在功能解剖上被视为腹肌后群,位于腰大肌外侧,它起于髂嵴,止于第12肋内侧半和L1-L4横突末端。受腰神经前支(T12-L3)支配。02腰方肌功能 单侧腰方肌收缩时,会拉长对侧腰方肌产生同侧侧屈的动作或者使单侧骨盆上提;在吸气和被动呼气时,这块肌肉也能稳定第12肋骨,辅助被动呼气; 双侧腰方肌同时收缩,使躯干伸展; 腰方肌能与对侧臀中肌、臀小肌共同维持骨盆的稳定,当臀中肌无力时,对侧腰方肌就会过度收缩;而腰方肌单侧缩短会引起骨盆的高低问题。03 腰方肌疼痛的症状和体征腰方肌活动性激痛点可诱发以下症状。 1.活动或休息时,剧烈的,深层的疼痛。几乎是任何姿势都会,但站立或坐立时加重。 2.髋关节或骨盆活动时,疼痛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 3.病人坐立或站立时,常用手支撑上半身以保持身体平衡。这是腰方肌活动性激痛点的明显标志。 4.咳嗽和打喷嚏可使疼痛加重。 5.患者早晨起床时,他们几乎用手和膝盖爬行到洗手间。 6.患者仰卧时,无法转动身体。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引起腹股沟,生殖器和坐骨神经痛等。 腰方肌激痛点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如转子滑囊炎等。04腰方肌疼痛的原因 1、任何涉及弯腰或旋转腰部的活动,如从地上捡东西,搬重物,尤其是同时旋转腰部时,可使腰方肌拉伤,或加重腰方肌负荷。通常被诊断为急性腰扭伤。 2、交通意外事故。 3、脊柱侧弯:患者常向一侧歪着,久而久之,腰方肌就收缩而变短了; 4、腰椎前凸变大,无论是腰大肌、竖脊肌还是腰方肌都被长时间牵拉。 5、长时间在斜面上散步或跑步,可能会激活腰方肌的激痛点或加重其负荷。 6、长时间躺在软床中,如睡吊床或躺在软床上。这样,腰方肌处于短缩或被拉长的位置。久而久之,便会激活其激痛点。如何检查腰方肌? 患者直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手臂放在两侧。治疗师站在患者背后,将双手放在患者臀部两侧,稳定骨盆,使其不会旋转和倾斜。 这时嘱患者将手沿腿的外侧自由下滑,不能旋转躯干。 观察患者双手能沿腿的外侧下滑至相同的位置,即膝关节水平。 如果侧弯时出现对侧疼痛、僵直或紧张通常提示着腰方肌的损伤。 如何治疗?01物理因子治疗1.干扰电治疗:将三组电极交叉放于患者的痛点周围,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到放松紧张的肌肉、止痛的作用。2.激光磁场治疗:将电极拍放置于患者腰部痛点,调节治疗强度,以能引起患者周围肌肉收缩为宜,促进局部的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3.DMS:利用频率探头的机械振动,缓慢提升刺激强度直到深层肌肉,同时反复牵拉机体的筋膜、肌肉以及韧带,对肌肉神经元进行刺激。02腰方肌放松训练 患者侧卧,上位腿伸直,下位腿屈曲。嘱患者抬髋以抵抗住其腿的牵拉。即让其用髂嵴的肌肉抵抗住牵拉,向肩的方向收紧髋关节。动作:治疗师握住患者的踝关节上方,并使其外展约20度。嘱患者抵抗住该动作,并告之“不要移动”,持续约5s钟。确保患者的身体保持中立,不向前或向后旋转。患者坚持5s后,将其放松。放松时,拉腿并牵张腰方肌。然后重复此收缩—放松—拉长多次。03巴氏球俯卧抬腿俯卧,腹部置于球顶端,双手向前扶地,双腿向后伸直,脚趾接触地面。呼气,绷直右腿使脚尖保持向后,缓慢抬离地面。吸气,将右腿缓慢放回原位,接着换左腿做上述动作。如此重复五次。供稿:孙艺瑗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01什么是颈椎牵引?颈椎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颈椎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02颈椎牵引的作用①增大关节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压;②缓解肌肉痉挛:通过牵引挛缩或紧张的肌群,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从而缓解疼痛;④改善关节活动范围。03颈椎病的临床特征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主要病变为椎间孔变窄导致颈神经根受压,多见于第4~7颈椎。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脊髓型颈椎病:这种类型比较危险,主要病变为颈椎病变导致脊髓受压、水肿等,高发年龄为40~60岁;交感型颈椎病:主要病变为颈椎病变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高发年龄段为30~45岁;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骨刺压迫椎动脉或血管变异导致供血不足。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04颈椎牵引分类1、机械牵引通过连接绳索的电动装置自动施加牵引力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重量牵引,再根据颈椎受压节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角度牵引。中间随时询问患者耐受。2、自我牵引利用身体的螺旋对角线模式将关节与关节间的缝隙增大缓解压力,以自身感觉舒适度为临界点,持续牵拉2-3s,放松缓解后再向对侧牵拉。3、手法牵引治疗效果的好坏是治疗手法的表现,固定颈椎、施加压力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的情况下完成牵引更能缓解颈椎压力。治疗师要时刻感受患者颈椎关节是否稳定,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以患者感受为准。05颈椎牵引禁忌症及适应症禁忌症:(1)有颈椎不稳、颞下颌关节炎患者。(2)全身状态不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3)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质破坏性疾病患者。(4)脊髓严重受压、明显水肿及变性患者。(5)牵引后有可能症状加重患者。(6)严重感染、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7)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畸形、出血、颈动脉斑块严重狭窄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有外伤史者,应在影像学检查排除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的情况(如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枕颈不稳等)后进行颈椎牵引。适应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牵引治疗的最佳适应证,这种类型的颈椎病因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使颈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高发性颈椎疾病,以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参考文献[1]贺石生,方凡夫.颈椎病牵引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12):1136-1143.[2]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研究专家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1):812-814.[3]参考文献:YangJD,TamKW,HuangTW,HuangSW,LiouTHandChenHC.IntermittentCervicalTractionforTreatingNeckPain: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Spine(PhilaPa1976)2017;42:959-965.[4]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颈椎病牵引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12):1136-1143.供稿:肖凯方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足底筋膜炎 (Plantarfasciitis) 是一种支持足弓的结缔组织疾病,它导致足跟和足底疼痛。之前足底筋膜炎被认为是跟骨附近的筋膜发炎,但最新研究表明,原因在于组织因受创而改变引起退化,而非跟发炎有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消炎药及注射治疗一直不成功。体征和症状 当发生足底筋膜炎时,疼痛通常是尖锐的,通常是单侧的(70%的病例)。长时间休息后,脚后跟承受的重量会使脚后跟疼痛加剧。通常在一天的第一步或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最严重。通过弯曲脚和脚趾朝向胫骨经常引起疼痛。疼痛通常逐渐发作,并且在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影响双脚。如果在足底筋膜炎的情况下足底筋膜继续过度使用,足底筋膜就会破裂。足底筋膜破裂的典型体征和症状包括咔哒声或啪啪声,明显的局部肿胀和足底的急性疼痛。风险因子目前没有单一的因素被认为足以造成足底筋膜炎。疼痛通常由跟骨内侧结节足底筋膜起源处的胶原变性(有时被称为“慢性炎症”)引起。这种变性类似于缺血性慢性坏死,其特征在于胶原连续性的丧失,结缔组织基质和血管的增加,通常在肌腱炎的急性炎症中可见纤维母细胞而不是炎症细胞。退化的原因是跖腱膜重复微撕裂并且超出自我修复能力。足底筋膜是增厚的纤维性腱膜,其起源于跟骨的内侧结节并向前延伸纵向足弓。足底筋膜的功能是提供纵向弓的静态支撑和动态减震。患有pesplanus(低弓或扁平足)或pescavus(高弓)的个体发生足底筋膜炎的风险增加。其他解剖学风险包括过度内旋,腿长度差异,胫骨外侧过度扭转和股骨前倾过度。 功能性危险因素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跟腱和内在足肌的紧张和无力。但是,过度使用是运动员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有负重活动增加的病史是常见的,特别是那些涉及跑步的病史,这会引起筋膜的微创伤并超过身体的恢复能力。 老年人也会出现筋膜炎,在这些患者中,这个问题通常更具生物力学特性,通常与内在肌肉力量差和力量衰减不良相关,这是由于身体的愈合能力降低所致。影像检查足跟骨刺是骨性凸起,可以通过影像学在前跟骨上观察到。保守治疗一般来说,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幸的是,分辨时间往往是6到18个月,这可能导致患者和医生的挫败感。在一项研究中,25%的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休息。拉伸和强化训练图1.小腿伸展的墙壁练习。图2.楼梯伸展。图3.斜板站立 强有力的小腿和足踝肌肉,不仅可以增加跑步的推进力,让你跑得更轻松,也可以充分发挥肌肉在腾空落地时的缓冲作用,减少对于足底筋膜的过度牵拉,所以无论是预防,还是更快地康复足底筋膜炎,小腿和足踝力量训练都十分重要。提踵练习做快起慢落的练习,向上提踵1-2秒,而还原落下6-8秒,每组12-16个,做4-6组;快速勾脚双脚快速做勾脚动作30-40次,做4组,直至小腿前方肌肉疲劳;落地缓冲练习落地缓冲对于训练肌肉缓冲能力,减少足底筋膜受力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动作要领是从脚前掌着地过渡到脚跟落地;抓毛巾练习抓毛巾训练是足底筋膜炎康复的经典方法,因为这一动作可以增强足底肌肉扒地能力,从而维持足弓,减少筋膜负荷,动作要领是先张开脚趾,下压毛巾再用力抓起毛巾,动作速度不可过快;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劳损,出现上文中提到的症状,首先要注意休息,给予软组织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的筋膜;严重情况下向运动医学医生请求帮助。参考文献[1]张琴,王凯,余波等.运动贴扎技术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11):1578-1581.[2]马滨,王家瑞,刘强.推拿手法结合拉伸训练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足部功能改善的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9):21-23.[3]孙晓乐.跑姿再训练对足弓、跖趾关节在体运动学和足底筋膜长度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22.DOI:10.27315/d.cnki.gstyx.2022.000004.[4]刘鑫.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进展[J].黑龙江科学,2022,13(04):92-93供稿:陈昕岩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什么是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是指腕关节尺侧的一组重要结构,包括关节盘,半月板同系物,掌侧和背侧尺桡韧带,尺侧伸腕肌腱鞘深层,尺侧关节囊,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TFCC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多重的功能,使其易遭受外伤并出现退变。易发人群是哪些?长期不合理地压迫腕关节,或是腕关节过度伸展的人群;长期疲劳性旋转腕关节,或是手腕偶然着地受到损伤的人群。TFCC有那些分型TFCC损伤根据Palmer分型可分为I型创伤性损伤和II型退变性损伤。Ⅰ类:创伤性损伤:A:中心穿孔B:尺侧撕裂C:远端撕裂D:桡侧撕裂Ⅱ类:退变性损伤A:TFC磨损B:TFC磨损+月/尺骨头软骨软化C:TFC穿孔+月/尺骨头软骨软化D:TFC穿孔+月/尺骨头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撕裂E:TFC穿孔+月/尺骨头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撕裂+尺腕关节炎TFCC有哪些症状?1.腕关节尺侧的肿胀以及疼痛。2.在腕关节做屈伸或旋转动作时尺侧可能会有咔啦声、砰砰声并伴有疼痛。3.手掌朝上做抬桌子动作时,腕关节尺侧会有疼痛不适感。4.做手腕撑地动作并伴尺侧偏斜时,腕关节尺侧会有疼痛不适感。TFCC的运动康复训练一、放松前臂肌群将筋膜球放于前臂肌群,找到激痛点在疼痛耐受情况下,缓慢前后滚动按压松解。二、腕关节牵伸练习1.健侧手压住患侧手背使腕关节尽量屈曲,维持姿势不动。每天3组,每组3次,每次20秒。2.健侧手压住患侧手掌使腕关节尽量背伸,维持姿势不动。每天3组,每组3次,每次20秒。三、前臂肌群肌力练习1.掌心向上,手握哑铃,匀速用力使腕关节屈曲,然后缓慢放松回到原位。每天3组,每组10次。2.掌心向下,手握哑铃,匀速用力使腕关节伸展,然后缓慢放松回到原位。每天3组,每组10次。3.掌心向下,手握哑铃,匀速用力使腕关节向拇指侧侧屈,然后缓慢放松回到原位。每天3组,每组10次。4.掌心向下,手握哑铃,匀速用力使腕关节向小指侧侧屈,然后缓慢放松回到原位。每天3组,每组10次。四、抓握练习掌心向下,吐气时用力做抓握动作,顶峰收缩2秒,然后缓慢松开。每天3组,每组10次。 特别提醒:以上康复训练动作尤其是尺侧偏动作(偏向小指一侧)可能会激惹腕部疼痛,注意控制动作幅度和速度,在无痛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急性期建议佩戴腕部护具,避免重复损伤。参考文献:[1]滕佩宏,张卜天,杨慧敏,任玲玲,李晓静,白应洁,刘桂锋.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识别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J].磁共振成像,2022,13(09):58-62.[2]李开元,何宇,孙年怡,郑伟虎,刘沙鑫,李浩.关于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相关康复治疗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1):1-4.[3]曲玉磊,刘永涛.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21,27(03):242-246.DOI:10.13795/j.cnki.sgkz.2021.03.011.[4]樊晨,孙海燕,唐金树,侯树勋,李利,秦江,石秀秀,胡鸢.运动机能贴布结合maitland手法治疗II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07):542-546.[5]赵云斐.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5):218-219.供稿:刘平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腰痛(lowbackpain)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诊断,而是以腰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综合征或症候群,其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的症状。 一则流行性病学显示,腰痛非常普遍,90%的人一生中都曾有过腰痛的体验。美国一项抽样调查(10404例)结果显示,在非工业人口中腰痛的发生率为15%,其中单纯腰痛持续两周以上者为13.0%,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为1.5%,据统计,59%的腰痛在六周内自行缓解,但复发率较高。1、认识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是连于相邻棘突之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在儿童时期呈现完整形态,到20岁后韧带中出现裂隙。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2、棘间韧带炎从何而来 腰部韧带甚多,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棘突之间,其纤维较短而弱,易受损伤。L5~S1处棘上韧带缺如,加之该处应力较为集中,因此最易断裂,以至于形成无菌性炎症,棘间韧带炎由此而来。3、棘间韧带炎的临床表现①局部剧烈疼痛;②腰部前屈、后仰时疼痛加重;③压痛点在上下棘突之间,且较深在;4、棘间韧带炎的物理因子治疗① 干扰电疗法 ①镇痛作用:抑制感觉神经,镇痛作用比较明显。 ②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炎症渗出物及水肿的吸收。② 磁热疗法 ①止痛作用明显而迅速:对炎性疼痛、创伤性疼痛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②促进β-内啡肽、精氨酸等加压素增多。③ 超短波疗法 ①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抑制传导。 ②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病理产物的清除以及水肿的消散。④ 石蜡疗法 ①消除炎症:温热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静脉和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及炎症。 ②镇痛:温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5、如何预防棘间韧带炎 ①单腿向后伸展俯卧位,双手垫于额头,单腿抬起、勾脚尖、单腿向后抬起,脚后跟的方向指向正上方(注意双侧骨盆稳定的贴在床面)。 ②臀桥仰卧姿态,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保持躯干更加稳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支撑,头部放松,下巴尽量收紧,保持椎体竖直,坚持30-60s。 ③仰卧抱腿仰卧位,双腿屈曲,慢慢使膝盖靠近自己,感受背部拉伸,全身放松,保持30-60s。供稿:李宁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肩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研究调查显示肩痛的患病率约为7%-26%。出现肩痛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肩周炎”,但临床中,导致肩痛的疾病中,肩周炎大约只占15%。 肩痛的原因复杂多样,随着医学的进步,肩痛的诊断越来越明确、细致;但由于大众认知不全面,仍存在一定的延误诊治现象。01 肩关节解剖肩关节是指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包括上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肩关节由肱骨、锁骨、肩胛骨三块骨构成,组成四个关节,分别是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此外,肩关节周围有重要的肌肉、丰富的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02 肩痛原因肩痛原因主要包括内源性疼痛与外源性疼痛:1、外源性疼痛:神经源性:带状疱疹、脊柱源性肩痛内脏源性:肺源性疼痛、心源性疼痛、横膈下病变2、内源性疼痛:· 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 关节炎症· 肿瘤03 常见原因依据不同疼痛部位大致可判断相应原因:1、肩关节粘连性炎症,俗称肩周炎肩周炎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在此年龄段发病率约为2%-5%。其典型症状为肩关节疼痛伴主、被动活动受限。肩周炎具有自愈性,但若未能及时、准确治疗,极易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2、肱二头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多由于肌腱长期慢性的收缩劳损以及组织挤压导致局部炎性介质沉积,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多局限于肱二头肌肌腱附近,多见于中年人,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减轻。3、肩锁关节炎肩锁关节因过度牵拉或者劳损而出现肩锁关节处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肩关节上举150°以上或在极度被动内收时刻加重疼痛。4、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构成。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在外展、外旋时疼痛加重。年轻病人多有外伤史,年长病人多伴有肩峰撞击症。研究发现:50岁人群中肩袖撕裂发病率为13%,60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0%,70岁人群发病率为31%。大概90%的肩袖损伤为慢性损伤,多因关节肌肉力量薄弱而引起。5、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韧带下面、冈上肌上方。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冈上肌腱损伤或者长期撞击、挤压所致。肩关节、肩峰下等部位有压痛,运动时尤其是肩关节外展、外旋时加重。04 总结 中老年肩痛最常见原因是肩袖损伤,而不是肩周炎,可以通过医生查体以及核磁共振明确诊断。 因此,在未明确是否伴有肩袖损伤前,不能盲目进行牵拉等治疗手法,居家“爬墙”训练也不一定适合你,需要及时就诊,明确肩痛原因,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DivyaB,GeorgeA.Basicscienceofadhesivecapsulitis[J].TechShoulderSurg,2011,12(4):126-129.何勇,刘威,王大明,熊建义,崔家鸣,陈洁琳,段莉,朱伟民,王大平.肩周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10):987-990.NeviaserAS,HannafinJA.Adhesivecapsulitis:areviewof currenttreatment[J].AmJSportsMed,2010,38(11):2346-2356.尚小可,郑君,余子杨等.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解读[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21,9(02):103-111. 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cSurgeons.Management ofrotatorcuffinjuriesclinical[EB/OL].[2019-03-11]. 供稿:丁敬宾 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部受到压迫,从而产生了手指麻木、刺痛或者大鱼际麻痹的一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麻木或者感觉异常。是上肢最常见的压迫性神经疾患。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最初症状表现为间歇性的夜间感觉异常及感觉减退,常伴有夜间麻醒史,适当抖动手腕可以减轻症状。 随着广泛的神经轴突变性,患者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丧失及肌肉萎缩,最典型的是拇指外展和对掌力量减弱,患者的主诉大多为某些日常行为活动困难,如握着物品或解开纽扣等。哪些人容易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好发于30~6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除了工作中常用电脑的白领办公室人员外,出租车司机、教师、编辑记者、厨师、建筑设计师、音乐家等频繁使用双手者都是腕管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此外,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腕部创伤人群、家庭主妇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的人群尤其要警惕。✬保守治疗:早期症状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热敷,并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 ●口服药物:抗炎镇痛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等。 ●局部封闭:非肿瘤和化脓性炎症患者较为适用。 ●物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训练。✬手术治疗:正中神经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经,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压严重,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及早手术,否则难以恢复。(1)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拉伸 上肢伸直,手掌放置于中立位,手向前弯曲,同时另一只手也拉伸患侧手指,使患侧腕关节和指间关节到达终末端,保持5秒钟,向后弯曲,到达终末端,保持5秒。每天4组,一组10次。(2)腕关节屈曲 手掌握住一瓶矿泉水,掌心向上,发力使手掌向上活动,慢慢回到原位。每天4组,一组10次。(3)腕关节伸展 手掌握住一瓶矿泉水,掌心向下,发力使手掌向上活动,慢慢回到原位。每天4组,一组10次。 (4)腕关节桡侧偏 手掌垂直握住矿泉水瓶,掌心朝前,腕关节向拇指侧弯曲,缓慢回到原位。每天4组,一组10次。(5)腕关节尺侧偏 手掌垂直握住矿泉水瓶,掌心向后,腕关节向小指的方向运动,维持5秒,缓慢回到原位。每天4组,一组10次。(6)手指间运动 手掌握住橡皮球,保持5秒钟,慢慢回到原位。每天4组,一组10次。腕管综合征物理因子治疗(1)超声波治疗 通过提高深部组织的温度来发挥作用,持续应用超声波可增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的速度对超声波有强度依赖性。(2)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中小剂量作用于受损的周围神经,可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3)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的机械应力效应、空化效应以及化学效应,短时间内在腕管处产生高振幅的声波从而分离粘连的软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效果。(4)威伐光治疗 威伐光的能量作用于病灶区,可有效降低局部交感神经紧张度,减轻血管痉挛,建立良好的侧枝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作用。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1)工作中放松手腕。如果工作涉及收银机或键盘,请轻按按键,不要用力过猛。(2)适时放松。每隔30分钟-1小时定期轻轻拉伸和弯曲手和手腕。(3)保持手腕水平。避免将手腕屈曲或背伸。放松的中间位置是最好的。(4)更换较好的鼠标。确保电脑鼠标舒适且不会拉伤手腕。(5)保持手的温暖。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则更有可能出现手部疼痛和僵硬;寒冷环境需戴上手套,保持手和手腕的温暖。供稿:张少玉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
踝关节损伤的概述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急性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当会导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复发不稳等症状,并可能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扭伤患者中约有40%在后期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ankleinstability.CAl),日常生活中即表现为习惯性崴脚。踝关节损伤分为六大类型 1:距腓前韧带损伤 2:跟腓韧带损伤 3:距腓后韧带损伤 4: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5:距腓关节卡压 6: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的扭伤原因:骨骼原因1:外踝比内踝低2:距骨体前宽后窄韧带原因1:外踝韧带细而长内踝短而粗踝关节损伤的分期:一、急性期:主要采取POLICE➕LOVE原则第一阶段:急性期肿痛剧烈,可以采取1~3天的制动,适当的冰敷,应避免患肢活动,护具保护,肿胀疼痛减轻后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活动。踝部肿痛进一步减轻,应加强不负重的背伸、跖屈活动,每组10-15次,做3组。趾跖关节活动急性期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每组10-15次,做3组。背伸、跖屈活动急性期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每组10-15次,做3组。踝关节损伤的分期:恢复期:以加强踝关节周围肌力为主,主要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以及双腿的提踵练习。抗阻背伸运动加强胫前肌肌力,每组10-15次,做3组。抗阻跖屈运动加强小腿三头肌肌力,每组10-15次,做3组。抗阻内翻运动加强胫后肌肌力,每组10-15次,做3组。抗阻外翻运动加强腓骨长短肌肌力,每组10-15次,做3组。提踵运动加强小腿三头肌肌力以及稳定性能力加强,每组10-15次,做3组。踝关节损伤分期:恢复期第二阶段:主要恢复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主要采取负重及行走练习,负重又分为双腿负重和单腿负重和正常步态的练习。负重练习双腿负重训练以及重心转移训练,主要加强患侧踝关节稳定性,关节的承重能力从而恢复关节的本体感觉。一次1-3分钟,3-5组。步态练习在加强肌力和稳定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正确的步态行走,避免之后出现跛行以及健侧关节的劳损代偿。文章内容提供者:纪耿轩 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