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秋雨凉。各种呼吸道病毒又开始登场。如果你感冒后出现眩晕症状,如天旋地转、恶心呕吐,那么,你可能是得了流行性眩晕。眩晕也流行?是的!流行性眩晕,又称前庭神经炎(VN),是春秋季节常见的眩晕疾病。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和认识,因为发病前大多有感冒病史,考虑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眩晕为主要表现,所以又被称为流行性眩晕。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这个叫法了,而是称呼其大名:前庭神经炎。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于由前庭系统、视觉、本体感觉组成的平衡三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出现眩晕。感冒后出现眩晕,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了前庭系统导致前庭神经“发炎”所致。如果您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不久,突然出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或为摇摆不稳感,在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当,甚至伴恶心、呕吐,但是没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也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偏瘫等,您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了前庭神经炎。这时如果你自己照照镜子,会发现两个眼球不自主的来回震颤,医学上称之为自发性眼震,那么你可能被前庭神经炎给拿下了!此时,您需要尽快到医院看医生了。挂号时一定要选择眩晕门诊!如果就诊的医院没有专门的眩晕门诊,那就去神经内科或者耳鼻喉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专科查体和前庭功能检查以及颅脑核磁共振等检查,尽快明确诊断,这个病如果晕的实在厉害,那么就需要住院治疗了。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激素,改善前庭功能的药物,虽然是“前庭神经发炎”了,但是一般不用消炎药。另外医生还很强调前庭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平衡非常重要。不过让人放心的是,前庭神经炎虽然起病突然,眩晕严重,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大多数会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渐渐恢复,恢复慢的可能要3个月,一般不会留后遗症。当然啦,前提是好好遵守医嘱,按时吃药,做前庭康复训练,很快你就会恢复一个健康的自己。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如果说通过治疗之后,已经完全恢复,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口服药物,但是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呢?第一,耳石复位之后患者出现残留的症状,如头晕、走路不稳等,这个时候需要适当的用一些抗眩晕的药物。第二,多次反复发作的耳石,这个时候需要口服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改善内耳的血供,尽量减少这种耳石复发的次数。第三,合并其他疾病时,如高血压、抑郁症等,应该同时治疗高血压、抑郁症。最常用的就是甲磺酸倍他司汀,一般每天3次,每次2片(6mg/片)。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以及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是不能用的。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建议饭后服用。另外常用的还有氟桂利嗪,每天晚上吃1-2粒,注意这个药有的人吃了以后会发困,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开车。其他还有银杏叶片、天麻素、平眩胶囊、眩晕宁等药物可以选用。需要指出的是晕车药如乘晕宁也可以短期服用,但是不建议长时间吃,以防抑制前庭功能,妨碍前庭功能的代偿恢复。具体要吃多久?这个已经有用药指南。一般来说,倍他司汀建议服用1-2周,如果症状持续不见缓解,可以继续服用,可以连续服用3个月,以防复发。
如果你睡觉时往床上一躺、一翻身或者早晨起床的时候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时间不长,严重的还会恶心呕吐,那么你很可能是得了耳石症。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症,基本原理就是耳朵迷路里面负责平衡的小石头掉进半规管里,头的位置一变化,这些小石头就在管子里面滚动,从而产生眩晕的感觉。耳石症复位治疗听起来也很简单,就像把迷宫玩具里面的圆珠滚回原处,眩晕就好了。在治疗耳石症时,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都是常用的方法。手法复位是通过医生的手法操作,将脱落的耳石复位到正常的位置,从而缓解眩晕和其他症状。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效果明显,但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机器复位是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复位操作。这种设备可以准确地测量和定位耳石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复位。尤其适合一些症状比较重、复杂的耳石症患者,和一些特殊情况不适合手法复位的患者,比如颅脑或颈椎外伤、严重颈椎病、身材肥胖的患者。总体来说,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手法复位对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但费用较低。机器复位则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治疗,但费用较高。因此,在选择复位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手法复位;对于症状较严重、复杂的患者,或者有特殊情况不适合手法复位,建议使用机器复位。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如果你睡觉时往床上一躺、一翻身或者早晨起床的时候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时间不长,严重的还会恶心呕吐,那么你很可能是得了耳石症。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症,基本原理就是耳朵迷路里面负责平衡的小石头掉进半规管里,头的位置一变化,这些小石头就在管子里面滚动,从而产生眩晕的感觉。耳石症复位治疗听起来也很简单,就像把迷宫玩具里面的圆珠滚回原处,眩晕就好了。很多人得了耳石症以后因为眩晕严重,去不了医院,就问能不能自己在家复位?回答是不建议!我们知道,耳朵迷路的结构很复杂,别看医生复位时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手到病除了,那是因为医生对于半规管的解剖烂熟于心,对于一个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人来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搞明白的。每个耳朵里面的迷路有三个半规管,互相组合成一个立体的结构,石头掉进不同的半规管里面,所用的复位方法不同。如果对半规管的解剖结构不熟悉,是不可能精确判断定位的。假如自己在家复位,有可能石头从一个管子里面滚到另一个相邻的管子里面去,从而将一个简单的耳石症搞成复杂的耳石症。再者,在家复位如果做不好保护,还有可能跌倒摔伤。如果实在来不了医院,也可以在家采取以下方法,可能有效:1、眩晕发作时最好采取半卧位,就是斜卧在被子上或者沙发上,有时候越是平卧位越容易晕。2、假如往一侧翻身就晕的厉害,那么就采取对侧卧位,不要往患侧翻身,有时候,这样坚持几天,一些水平半规管的耳石症也会自己恢复。3、还可以尝试在家做习服练习,如下图:a.坐在床边,平视前方;b.向一边快速侧躺,向上转头45°,脸始终朝向天花板方向;c.保持半分钟后坐起,再向对侧快速躺下,同样向上转头45°,d.保持半分钟后坐起。如此循环大约20-30次,每天练习2-3遍,直到眩晕缓解。当然这个办法并不是对所有的耳石症都有效。如果还是不能缓解,那就赶快去医院的眩晕门诊看看吧!耳石症复位可以手法复位,简单有效,对于一些复杂的、不方便手法复位的,还可以选择自动复位转椅来复位。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个疾病。好多人询问,怎么样在家里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耳石症呢?其实这个病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床、动、短。您只要掌握这三个字就能在家大致判断出自己的眩晕是不是耳石症了。眩晕发作地点基本离不开床。大多数发生在睡觉的时候,晚上躺下、早上起床或者翻身的时候突然发生眩晕,病人被迫卧床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一动就晕,眩晕发作起来卧在床上一动不敢动。尤其是不敢抬头、低头、翻身,否则就会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在围着你不停的旋转,严重的话还会恶心呕吐。眩晕发作一次时间短暂,大约十来秒到几分钟。一阵一阵的发作,一般不会持续地晕下去。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病人一旦得病,应该到有经验的、治疗眩晕的专科医生那里去诊治。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选用正确的复位治疗,使治疗变得简单、有效。一般经过一到两次的复位治疗,病人基本上能够完全康复。
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的病人,医生往往要求去查一下前庭功能,大部分人对于这项检查不了解,今天就来给您解释一下。简单说前庭功能检查主要是查人体的平衡功能。人的耳朵内有一套前庭系统,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平衡,外周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当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出现眩晕,站立不稳,走路偏斜等症状。前庭功能检查一般用于检查前庭功能是否存在受损的现象,比如姿势异常、步伐不稳、眼球震颤、走路平衡障碍、眩晕等。前庭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眼震电图检查,双温试验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甩头试验,摇头试验,转椅试验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评估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的功能,从而判断病变的部位以及病变的性质。病人坐位,戴上眼罩,双眼距视靶约1.2m,眼睛跟随靶点移动,记录眼动轨迹。患者戴上眼罩,躺在床上,分别向耳朵里面吹冷气和热气,有的是往耳朵里面灌点冷水和热水,大部分人会感到眩晕发作,这时电脑记录下眼震图形。将电极贴到胸锁乳突肌上,给予强声刺激,表面记录到短潜伏期双向肌电图(EMG)。患者头戴眼罩,坐于检查椅上,距离注视目标至少一米,操作者站于患者身后甩动患者的头部,电脑记录下眼球移动的轨迹。受检者坐于转椅中,头前倾30°,将头固定于头托上,使外半规管保持水平位置。令受检者闭眼,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旋动转椅。用来检查耳石症的常用检查,患者转头后躺下,头垂下,观察眼震;患者平卧后,向左、向右转头,观察眼震,能够通过眼震的形式推断耳石在哪个半规管。目前很多医院引进了耳石症自动检查复位系统,能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复位。系列前庭功能检查的大部分属于诱发性检查,是通过给予前庭末梢感受器适当的刺激(旋转、变温、变位等)诱发前庭反应,根据前庭反应(主要是眼震)的强弱、有无或特征对前庭功能进行评定。因为部分眩晕患者的前庭呈敏感状态,检测时,可能会伴有程度不同的恶心或呕吐,所以前庭检测要求最好空腹,以免检测中发生呕吐,干扰或影响检测。另外,前庭功能易受大脑高级中枢的兴奋或抑制影响,至少检测前24小时停止服用中枢兴奋或抑制类药物,如:安定、乘晕宁、异丙嗪等。为减少干扰,建议不要涂眼影、假睫毛,不要戴美瞳。中耳炎急性发作期、鼓膜大穿孔、耵聍堵塞患者不适合双温实验。冠心病、严重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全者慎查;如果是年长者,最好有家属陪伴。另外,前庭功能检查比较费时间,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大约需要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所以,请耐心等待。并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要将所有的前庭检查项目做一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其中最基础的是双温实验。(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即删。)
看病经常发生一些奇葩的事。一天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性拿着颈椎片子来找我,说经常头晕1年多了,也拍了颈椎CT片,很多大夫都诊断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自己也上网百度过,方法用了不少,但治疗效果不好,经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痛苦不堪。她听说我院有专门的头痛头晕科,便过来询问有什么好办法治好她的颈椎病。我看了一下片子,有点椎间盘轻度突出、骨质增生,然后询问了她的病史,又做了仔细的查体,发现是右侧的耳石症。但是当我告诉病人这个诊断后,她根本不相信自己耳朵里有什么石头,也断然不接受复位治疗,认为复位会严重损害自己本来就不好的颈椎,随后转身飘然离去。病人走后,留下我独自一人思考了半天,我搞不明白,这颈椎到底得罪了谁?那么多人,包括医生,为什么老爱把头晕/眩晕和颈椎病联系起来,一有头晕/眩晕就考虑颈椎病,难道,除了颈椎病,就没有其他病了吗?上网百度一下,输入“颈椎病,眩晕”,便发现关于颈椎病眩晕的解释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解释都是这样的:颈椎病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眩晕最主要的元凶。其中著名的“度娘”(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关于病因是这样解释的:1.骨质增生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流减少。2.血管病变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3.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相对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发生折叠或扭曲,影响椎动脉血液循环。4.颈椎错位颈椎盘退变时,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颈椎错位,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或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极易造成网络迷信!很多人有问题就百度,认为亲娘干娘不如“度娘”!殊不知,有时“度娘”骗你没商量!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高山教授是国内研究头晕/眩晕的知名专家,近几年她讲的最多的就是头晕/眩晕的误诊问题。在她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拍过颈椎X片的,甚至CT、MR、TCD也做了,尤其是老年人。颈椎X片报告上常出现的诊断有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TCD的诊断往往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些病人自己都会问“大夫,我脑供血不足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高山教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给病人讲解:你的头晕真的和颈椎没有关系!也不是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其实早在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和2009年头晕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中都通过文献复习告诉我们,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在相同年龄的老年人,是否有后循环缺血(PCI)者其骨质增生的程度没有差别,所以,颈椎病不是PCI的主要病因,不能根据颈椎片上的骨质增生就判断病人的头晕/眩晕为颈椎病所致,或颈椎病所致的PCI。其实一细想就明白,老年人谁没有骨质增生呢?但多数病人的骨质增生是不能解释其头晕/眩晕的。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眩晕的70%-80%是前庭周围性,主要疾病包括耳石症(良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其他均较少见。而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中,除近来认识的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外,其他均少见,血管性病因(包括TIA和卒中)最多也不到10%!国际上多个大样本(大到5000余例)的临床连续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中,血管性病因不到5%-7%。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总结的3000多例患者中,也不到8%。头晕患者中,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体位性低血压、感染)和精神疾病(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占1/3)是最主要的病因。了解了上述相关内容,就知道血管性因素不是头晕或眩晕的主要病因,那么由颈椎病压迫血管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又能有几个呢?确实有报道颈椎病导致椎动脉扭转,产生症状,并经过手术而纠正。有些文献称为椎动脉扭转综合症。但请记住,这种情况很少,需要严谨仔细的检查,把许多其他情况排除才能诊断,有的甚至还需要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确实有改善,才能确诊。目前,肯定的病例报道没有几个,还没有较多的证据。其实,那些认为血管受压就会产生脑供血不足头晕的人太小瞧脑血管自身的代偿功能了,学过脑血管解剖的人应该知道,前后循环和左右大脑半球的血管均通过交通动脉等编织成了一张紧密联系的血管网络系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类的进化使然,必须优先保证司令部的血液供应。由此看来,颈性眩晕是一个缺乏统一标准却被滥用的诊断概念。国内很多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0年《眩晕诊断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李焰生教授、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庄建华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崔勇教授、协和医院的蒋子栋教授、北京武警总医院的单希征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于刚教授、301医院耳鼻喉科吴子明教授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近几年也为我国眩晕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使人们重新认识头晕/眩晕! 说到这里,您应该明白,颈椎病很常见,也可以引起头晕/眩晕,但是,绝大多数的头晕/眩晕不是颈椎病导致的!导致头晕/眩晕的疾病有很多,有时候需要仔细鉴别。颈椎病不是垃圾筐,什么病都能往里边装!出现眩晕、头晕的症状,一定要到专业的眩晕/头晕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