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在我国,屈光不正人群已达4.8亿~5.3亿,散光患者便是“主力”,我国目前白内障患者已占据全球总数1/3,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他们的视觉矫正需求,一直是眼科学界的热点和难点。白内障手术患者人群中,约5人中有1人合并散光散光作为屈光不正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变形、视力下降、视疲劳甚至眯眼等症状,尤其是白内障患者更易患有各类散光眼疾。 “饱受散光及白内障双重困扰的患者,就像是看不到实物的真正样子,模糊、扭曲、变形,无法享受大千世界的美好,临床上更有甚者,严重干扰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院长卢奕教授说。 当白内障合并≤150°散光的时候,因为连续视程人工晶体具有很好的散光包容性,仍然可以为患者植入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获得连续流畅的完整视界。而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合并超高度散光白内障患者,只能通过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或接受角膜缘松解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等方式进行散光的矫正,但是,矫正效果因人而异,始终不能达到普遍的理想效果。直到散光人工晶体的出现,使白内障散光、极限屈光度数患者的视觉恢复,出现了普遍明显的提高。人工晶体是一枚微小的镜片,当植入到眼球囊袋后,使原来因散光和白内障等眼病而视物模糊的眼睛,立刻重获光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手术,需满足四个条件那么,有哪些患者适合使用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呢?第一,散光要达到一定的度数范围且规则型散光的患者矫正效果极佳。大多数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情况轻微者不需要矫正散光,可以选择高端人工晶体,例如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获得连续流畅的完整视力。第二,眼部情况要达到一定的手术条件,如果视神经条件较差或患有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的话,光矫正散光的意义不大。第三,患者的意愿。矫正散光可以帮助患者看得见的同时,看的清楚和舒适,如果患者有强烈的矫正意愿,可以帮助其矫正散光,提高术后满意度。第四,晶体价格。散光人工晶体的价格在6000元左右,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功能性人工晶体。晶体没有“使用寿命”之说,只要晶体不发生混浊、移位等变化,就可以永久使用下去,一般来说,晶体使用二三十年后依然是很好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我们每天必须接触的物品,人们用眼的时间和频率都大大超出了每天的负荷,高度近视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而高度近视者比较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病变、视网膜剥离等。当高度近视遇上白内障,我们该如何做出对患者最佳的选择呢?! 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来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同时解决白内障和高度近视两个问题。但是随着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用眼的需求和老年人差异显著,特别对近视力的需求明显高于老年人,但是传统的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一般只能解决患者看远的问题,想同时兼顾近视力,就需要依靠目前比较先进的高端功能性人工晶体。 目前高端功能性人工晶体分为:多焦点人工晶体和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这两种类型的人工晶体,一般都能提供良好的近视力,相比来说,多焦点人工晶体近视力可能略优于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但是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摒弃了多焦点人工晶体带来的焦点分离、夜间光学干扰的困扰,就像自动挡的汽车,视物更加连续流畅,没有跳视感。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眼部条件,和自己具体职业生活要求,经过详细术前检查后,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人工晶体! 当然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即使获得了满意的视力,定期的眼底检查和眼压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发现眼底问题或者眼压问题,还需要早期临床干预,才能长久的维持有用视力!
老花眼又称老视,老视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因为赤道区上皮细胞不断形成新纤维,不断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 老视者的不适感觉因人而异,因为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例如,一位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对老视的主观感觉就会比以观看远距车辆和交通灯为主要任务的交通警察强烈得多。 常见临床表现有:1、视近困难;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3、视近不能持久; 目前矫正老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配戴老视眼镜 这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方法,借凸透镜的力量代替调节从而把近点移到习惯工作的距离以内。 2.手术治疗:按手术部位不同分为角膜、巩膜及晶体矫正老视手术。 2.1角膜手术矫正老视包括: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术、热传导角膜成形术、飞秒激光基质内环形切开术、角膜植入物等; 2.2巩膜手术矫正老视包括:光辅助的老视逆转术和巩膜扩张带植入术等。 2.3晶体矫正老视主要是通过将自然晶体置换为多焦点人工晶体或者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来实现:目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此类人工晶体有双焦点或三焦点人工晶体、强生全视公司的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先进的一款功能性人工晶体,摒弃了多焦点人工晶体带来的焦点分离、夜间光学干扰的困扰,就像自动挡的汽车,视物更加连续流畅,没有跳视感,术后生活体验感更好。 3.药物治疗:目前已经有公司研究出第一个晶体软化的眼药水,目前在进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预计用药后晶状体的弹性能恢复到大约10年前的状态。 总之,现在治疗老视的方法越来越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自身需求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矫正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由过去的复明手术转变为现在的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术后的关注点也逐渐由看得见向看的清和看的舒适持久转变。这些转变得益于人工晶体的不断发展。 人类年轻的时候,眼是有调节力的,就跟一台高端的照相机一样,通过变焦,既可以拍摄远处的物体,也可以拍摄近处的物体;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出现老花的表现,所谓老花就是,人眼变焦能力和幅度的减弱,只能看到一段较窄焦距内的物体。 单焦点人工晶体 一般的人工晶体都是单焦点晶体,通俗点来讲,如果采用单焦点人工晶体,白内障术后,人眼的焦点是固定的,要么看远清楚、要么看近清楚,无法又看远又看近,极少数人因为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的伪调节可能会有一定的同时看远和看近能力,但属于个例。 功能性人工晶体 所谓功能性人工晶体,就是指利用一定的光学衍射或者折射技术,使晶体具有不止一个焦点或者较长的焦点,从而达到兼顾一定的远中近视力的目的,目前中国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人工晶体主要有三种:一:区域折射双焦点人工晶体;二:蔡司三焦点人工晶体;三.AMO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1.区域折射人工晶体优点 眩光等视觉干扰症状较少,主要远视力和近视力。 缺点 中间视力亚于蔡司三焦点以及AMO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适用人群 对远、近视力有要求,对中间视力要求不太严苛的患者。 2.蔡司三焦点人工晶体优点 接近全程视力,视力范围广(远近两端)。 缺点 中间视力一般亚于AMO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适用人群 对远、中、近视力均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3.AMO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优点 以远、中视力为主,兼顾一定的近视力,而且散光耐受较高,视觉干扰较少。 缺点 一般情况下,近视力亚于蔡司三焦点人工晶体和区域折射人工晶体。 适用人群 对远、中视力要求较高的患者,对近视力要求不太严苛的患者。 总之,选择人工晶体的时候,一定要完善必要的相关检查,由医生根据患者眼部条件以及用眼需求,并结合患者特定的社会心理学特点,制定最佳的医疗建议,以期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生活中也许您听说过不少原本已经有老花眼的老人,突然会发现自己看书读报、看近处时不用戴老花眼镜也能看得很清楚,于是就暗自庆幸,自己的视力是不是“返老还童”了? 其实,这种老花眼视力突然变好的“假象”,很可能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出现的征兆,须警惕。 老花眼变好是假象 白内障来袭是真相 58岁的谷阿姨已经戴老花镜有十多年了,最近她突然发现不戴老花眼镜时居然又能清清楚楚地看报纸了,她暗自高兴,难道真有“返老还童”吗?不过,谷阿姨的女儿对母亲的这种想法心存疑虑,带着她去眼科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母亲患上了核性白内障。这是为什么呢? 核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比较常见一种类型,占老年性白内障的20%至25%。谷阿姨之所以突然不老花了,是因为在核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眼睛的屈光间质会发生改变,会产生一部分近视,使患者眼内光线的聚焦点前移从而导致患者近视力提高,其实这正是核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逐渐变得模糊。 出现这种情况后,建议定期到眼科随诊,不能只注意视力问题,还要重点关注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方面的指标,随着核性白内障发展,白内障核的硬度会越来越高,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硬度越高,手术难度越大,术后患者恢复越慢,所以建议患者切莫大意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常言道“人老机器坏”,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常年受氧化和紫外线损伤而逐渐由透明变混浊,大部分人在50岁以后晶状体就渐渐出现混浊,即发生老年性白内障。理论上讲,白内障是每个老人都会发生的疾病,然而,由于很多老人对白内障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是听信了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说法,导致陷入了治疗误区。常见的白内障治疗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误区一:滴眼药水就能治好白内障 正解: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式 一些白内障老年人,看了关于“药物治愈白内障”这些广告后深信不疑,不惜花大笔钱去买药,甚至想通过滴眼药水和贴眼贴来治好病。目前,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面还没有特效药。药物,如眼药水,只能对早期的白内障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但无法逆转病情,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以高品质的人工晶状体替换人眼混浊的晶状体,让白内障患者重获清晰视力。 02 误区二:看不见了才能做手术 正解:晚期手术会增加手术困难 白内障手术是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让患者恢复视力的。随着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因晶状体混浊影响正常生活,矫正视力在0.5以下,即可考虑手术。相反,等到晚期再做手术时,晶状体硬度加大会造成手术困难,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做手术可以减少创伤,此时老人的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也更好,更能保证治疗效果。 03 误区三:年纪过大做手术很危险 正解:完善相关检查 高龄+全身病也能手术 临床发现,有些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或者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对手术存在一种天然的“害怕”心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担心自己不适合做手术,担心手术后恢复慢、效果差。对于高龄患者及合并全身病变的患者,只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控制好血压、血糖,排除相关手术禁忌症,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都是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