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茂说中医49 关注身体的疼痛。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和伴随的症状,一般可以判断原因。如头痛新发,伴随怕冷、发热,一般是外感疾病,分为风寒、风湿、也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胸部疼痛多属于心肺疾病,如发病急,绞痛、刺痛、压榨感,以左侧心前区为主伴随憋气,并且向左上肢内侧放射,常是心脏疾病,必须及时服药,急诊就医。慢性胸部疼痛,伴随咳嗽,吐痰,多属于肺部疾病。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有关,多是胃病。右侧腹部疼痛多是肝胆疾病。肚脐及以下疼痛,伴有大便次数多,多属于肠炎,或者进食变质、过于寒凉的食物。腰部慢性疼痛多是腰椎疾病,急性绞痛可能是肾结石。四肢疼痛常见风湿性关节病。要针对性的检查、预防、治疗。
衡水电视台报道(记者:刘海超 李连水):9月10日教师节之际,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炳茂教授招收徒弟仪式在衡水市人民医院举行,来自我市各医疗机构的5名医生拜李炳茂教授为指导老师。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15号令的要求,这些徒弟将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习中西医基础课程;在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临床学院学习临床课程;在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李炳茂传承工作室临床实践(对于具有理论基础的医生则重点培养临床实践能力)。通过5年(相当于大学本科)系统中西医结合理论学习和跟师临床实践,经省中医药管理局考核合格,直接发给医师资格证书(中医特长),不用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这是国家对发展中医事业,提高中医人才队伍素质出台的优惠政策。李炳茂教授是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门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二级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领域成果较多。
徐风金,李炳茂,韩莎莎,王彦红,刘晓出版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19(5):69-70页。整理缩编:微信公众号:MZYYCZLZX,即:名中医远程诊疗在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典型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西医以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我们应用李炳茂教授的经验方:大黄人参方治疗PSS,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1],经临床症状、Schirmer实验、唾液流率、自身抗体检测或唇腺活检确诊。中医气阴两虚、邪毒瘀滞证的辨证参照 2000年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会议制定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主症:两目干涩,口干咽干;次症:肌肤甲错,或毛发干枯稀疏,皮肤紫斑,或持续雷诺征,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阴道干涩,低热,便秘,关节疼痛,腮腺漫肿,气短乏力,心悸,或齿燥脆;舌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络脉暴露,脉细数无力或细涩。具备主症及次症2 项以上者参照舌脉象即可诊断。1.2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气阴两虚、邪毒瘀滞证 证候诊断标准;③未经治疗或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停药3个月以上者;④年龄18~75岁者;⑤自愿接受治疗,并能配合进行观察及检查者;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③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继发性干燥综合征;⑤有颈、头、面放疗史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艾滋病、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抗乙酰胆碱药应用者;⑥因眼底病变不宜采用羟氯喹治疗者。1.4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眼科门诊、中医科门诊、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1例因路途遥远未继续治疗,对照组3例因经济问题未继续治疗,结果最终完成观察者96例。治疗组49例,男3例,女46例;年龄30~72岁,平均(53.2±8.36)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26年,平均(8.12±6.43)年。对照组47例,男4例,女43例;年龄31~75岁,平均(52.1±9.4)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30年,平均(7.92±6.12)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方法2.1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大黄人参方,药物组成:大黄6g,人参6g,白芍20g,枸杞子15g,甘草20g,当归15g,生地黄12g,薏苡仁20g。合并肺间质病变者加丹参、桃仁;有肾小管酸中毒者加山药、山茱萸;有贫血、瘀斑等血液系统表现者加黄芪、银杏叶;有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损害者加茯苓、猪苓;有神经系统病变者加酸枣仁、益智仁;有淋巴结肿大或腮腺肿大者加玄参、山慈菇。每日1剂,煎汤取汁300 ml,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由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g,每日2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2.2 观察指标与方法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3],治疗前后分别对口干、眼干、便秘、肌肤干燥、关节疼痛等症状进行量化计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唾液流率 在10:00-11:00时用特制的消毒纱布块在精密天平上称重后置患者口中,嘱用力咀嚼2min,让唾液浸湿后取出,再称重,计算唾液流率。在测定前嘱患者清洁口腔并咽干口腔内液体。泪液分泌量(Schirmer实验) 取长35mm、宽5mm的滤纸条,在距一端5mm处折叠,将折叠端置于眼下结膜穹窿的外1/3与中1/3连接处,闭目5min,取出滤纸,从折痕处开始测量湿润长度。≤5 mm/5 min为阳性[4]。免疫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抗SSA、抗SSB。不良反应 观察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视野等变化及不良反应。2.3 疗效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干燥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5]拟定。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ESR、CRP、免疫球蛋白、Schirmer实验、唾液流率)恢复或接近正常,抗SSA抗体、抗SSB抗体、RF由阳性转为阴性。显效:口干、眼干及全身症状好转,ESR、免疫球蛋白、RF、抗SSA抗体、抗SSB抗体5项中有3项指标有改善。有效:口干、眼干症状好转,全身症状好转,上述5项实验室指标中有1~2项有改善。无效:口干、眼干症状改善不明显或不稳定,上述实验室指标改善不明显或不稳定。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干燥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3],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控制: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3.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9例患者中临床缓解3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7%;对照组47例患者中临床缓解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2 2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49例患者中临床控制5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8%;对照组47例患者中临床控制3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6,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3 2 组治疗前后唾液流率、泪液分泌量及免疫指标比较(见 表 1、表 2:省略)3.4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食欲差,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4 讨论PSS属中医“燥证”范畴。《内经》论燥证病因主要为六淫之燥气,病理为“燥胜则干”,认为“阳明燥化,施于厥阴”,“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喉咽干燥,病在土脾”,“肾苦燥”,“肾恶燥”,“阳明所致,为燥生,终为凉”等;张仲景《伤寒论》就燥证病因提出“亡津液,胃中干燥”;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就病因方面提出“风热耗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通利则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喻嘉言《医门法律·秋燥论》提出了精血津液亏虚致燥的“内燥学说”;唐容川《血证论》提到:“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而不得随气上升”。总结古代医家对“燥”的论述,其病机不外乎虚、热、燥、瘀。李炳茂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阴血亏虚为本,热毒为标,燥、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故治疗法则为滋阴清热、益气健脾、养血活血,以大黄人参方治疗。方中大黄泻热解毒、通胃结、救胃阴,且活血化瘀,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祛瘀生新”;生地黄甘寒补肝肾之阴;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肝肾肺阴,三药共奏滋阴清热之功。人参益气生津止渴而不伤阴,古代药性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提高免疫力功效最好;甘草补中益气,与大黄同用能缓和其沉降之性使泻而不猛,与人参同用能缓和其温补之力使补而不骤,使气旺津充;白芍酸甘,既能养血又能敛阴,配合甘草“酸甘化阴生津”之力更强;当归养血活血;本病阴虚尤以肾阴虚为主,唾液为肾所主。滋水涵木,也就补充了肝所主的泪液。病久阴损及阳,易致肾脾阳虚,气化、运化能力减弱,湿气困脾,应用薏苡仁健脾祛湿。全方共奏滋阴清热、益气健脾、养血活血之效,使热毒去,阴血生,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唾液流率、泪液分泌量、ESR 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黄人参方治疗PSS可取得更显著的疗效,显著减少PSS的病情活动。参考文献:省略。
这样的题目或许有些人感觉有点危言耸听,最权威的《实用内科学》2013年第14版的原文就有“女性肥胖者多闭经不育,说明性腺功能异常,有时有多囊卵巢伴月经量少或闭经、多毛、男性化等症群”。肥胖已成当今普遍的现象,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社会人群对肥胖危害性缺少认知,很多年轻女性因肥胖导致不孕。二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认为,女性的不孕应该是到49岁左右,肾气虚,气血少,不能生成正常的卵细胞,月经断绝,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年老体衰状况下,生理性的不孕症。1742年清代官方出版的医学丛书《医宗金鉴》明确指出肥胖、高脂不仅影响全身代谢,也影响子宫周围环境和子宫内膜导致不孕,即“不子之故伤任冲,不调带下经漏崩,或因积血胞寒热,痰饮脂膜病子宫”。这是肥胖导致病理性不孕的经典描述。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肥胖能从多个环节导致女性不孕。第一,肥胖能激活炎症基因网络,导致机体处于持续的慢性炎症状态,不仅影响全身代谢,同样影响子宫内膜的受孕功能。如常见的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子宫颈囊肿、输卵管黏连及阻塞、盆腔积液等,都是影响受孕的常见因素。第二,肥胖影响卵泡的发育与排卵。肥胖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尤其是腹型肥胖常处于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过多的胰岛素刺激卵巢产生过多甾体激素及雄激素,使卵泡过早闭锁,肥胖还可通过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脂肪因子等方面来干扰卵泡与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导致排卵障碍甚至不孕[1]。肥胖患者常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而多囊卵巢激素分泌的紊乱如高雄激素血证等又是进一步加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雄激素过高的内分泌紊乱,会导致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常表现为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第三,肥胖影响受孕及着床。肥胖会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且肥胖患者的子宫螺旋动脉血供少于正常者,而子宫内膜的血供与受精卵着床是否成功关系密切[2-4]。肥胖,尤其是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早孕期HCG水平与体重指数成负相关,肥胖孕妇脂肪组织中的某些因子影响了种植胚胎的HCG分泌。这说明,越肥胖,着床能力越差。第四,肥胖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或停育。肥胖多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子宫内膜的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易导致早期流产[5]。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增高。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有严重的影响,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病率高达15%-30%,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病例临床也不少见。易并发子痫前期,为正常孕妇的3-5倍。羊水过多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 巨大胎儿的发生率高达25%-40%,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21%[6]。现在,年轻女性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明显影响怀孕率。据统计,肥胖症患者的不孕症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7倍[7]。所以采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或者劳动强度,应用降脂化瘀、补肾祛湿的中药调整来减轻体重、改善激素紊乱的状态,从而提高年轻女性的受孕能力,这应该引起社会人群的重视。参考文献:[1]宋荣,蔡霞. 肥胖与育龄期女性生殖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02):9-11.[2]Bellver J, Pellicer A, García-Velasco, et al. Obesity reduces uterine receptivity: clinical experience from 9,587 firstcycles of ovum donation with normal weight donors. Fertil Steril. 2013; 100(4):1050-1058. [3] Zeng X, Pang H, Li X, et al. Impact of obesity on endometrial blood flow in womenwithout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during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3; 11(1):57. [4] Kim A, Han JE, Yoon TK,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metrial and subendometrial blood flow measured by 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pregnancy after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Fertil Steril. 2010; 94(2):747-752.[5]刘萍,刘洋,李彩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表达与早期流产的关系[J]. 当代医学,2013,19(14):29-30.[6]张薇.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与围产结局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7]石波,楼艺,楼向明. 女性不孕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03):105-115.本文系李炳茂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炳茂说中医52 亚健康的表现。1.睡眠少,难入睡,噩梦多,心烦意乱,心慌不安,甚至胸闷憋气。2.平时怕冷,经常感冒,出汗多,白天自汗,晚上睡眠盗汗。3.小便黄,大便干,时间长了,也容易发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4.早晨眼睑浮肿,下午下肢浮肿,常见肾阳虚和心气虚。5.疲倦乏力,手心热,脚心热,心口窝热,如果体温偏高,经常在37-38度左右,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病、血液病、甚至肿瘤等慢性疾病。6.视力模糊,头痛头胀,如果突然视力下降,甚至视野缺损,及时到医院就诊,是否有眼底出血,头部出血,或者肿瘤。7.口吐粘液,呃逆胀满,咽下食物不畅,多是肝火犯胃。如果时间较长,就及时检查,排除消化道恶性疾病。
李炳茂说中医51 关注亚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不是标准的健康,也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导致身体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不平衡.尤其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收入和付出没有成正比,或者感觉没有被重用,烦躁、焦虑,失眠,疲乏。影响身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导致身体不适。2.营养不全面。懒惰习惯不做饭,造成吃外卖多,快餐多,加工食品多,高热量,高油脂,高盐,高添加剂、防腐剂,粗粮少,蔬菜、水果少。容易肥胖,轻者亚健康,重者患病。3。密闭空间生活工作多,四季空调,环境氧气偏低,影响生理机能。4.看手机熬夜。5.缺乏健身运动。
李炳茂说中医50 注意异常的饮食与口味。如果近期喝水异常增多,伴随口干,口渴,多尿,就应该检查是否出现了血糖高的情况,肥胖的人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应注意。如果出现吃的多了,始终感觉饥饿,进食后消化的快,尤其伴随喝水多,尿多,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进食逐渐减少,没有食欲,伴随体重减轻,一般是胃肠疾病。如果消瘦较快,伴随恶心,口苦,厌恶油腻,腹部慢性疼痛,可能有肝胆胰腺等部位的疾病,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儿童自己吃手指,咬指甲,甚至吃纸片,泥土,常见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及时调整补充。口苦常见肝胆疾病。泛酸常见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
精研手诊,坚持为患者减轻负担 我在四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坚持手诊、舌诊、脉诊等相结合的综合方式诊断疾病,目的就是提高确诊率,减少设备仪器的检查,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我认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可以在保障确诊的同时,尽量减少设备检查,这样就减少了部分费用,尽量让患者少花钱,能看好病。如何提高确诊率?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方面采取多方面的方法,综合判断。本来就是要求望、闻、问、切,或者望、触、扣、听的综合方法,养成多动手、动脑分析,练好基本功,必要的检查化验应该做,称为辅助检查。前提是在医生采取多种方法检查、分析判断后针对性的做辅助检查。不能撒大网,开无关的检查,增加患者负担。 诊断疾病,老百姓称为看病,无论中医、西医都是把望诊放在第一位,主要就是看。望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全身望诊、面部望诊、局部望诊、舌头望诊、手部望诊等。由于手诊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不容易掌握,人们重视不够。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手掌的形状、温度、纹理、指甲诊断疾病。“掌中热者腑中热,掌中寒者腑中寒”。我诊断疾病讲究标准,按照李时珍脉学,诊脉要“令仰其掌”,在诊脉的同时就看清楚手掌的形状和纹理了,对于确诊疾病就多了一种方法。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医诊断疾病提供了方便。我通过认证,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名中医远程诊疗在线”,对于外地、个别国外的患者,不能当面诊脉的,就通过看面部、舌头、手掌视频和照片的方式诊断疾病。新华社的中文、日文以及共产党员网、河北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根据全息科学的理论,每个人的食指指腹指纹就是本人的特征,按手印应用了几千年。整个手掌的纹理更是代表了本人的基因图谱,储存着大量的健康信息。古代有些中医名家就擅长分析手诊。国外也有大量手诊研究专家,国外称为“皮纹医学”,还包括脚的纹理分析。中国遗传学会也有皮纹学研究协作组。因为手诊分析方便,不受医学设备的限制,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可以把简单实用的手诊普及大众,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我们不但需要认真分析,还需要应用现代科技微观研究。尽早发现疾病和亚健康的苗头,提前干预、预防、治疗,针对性的利用医疗设备和检验帮助确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就是我研究手诊的宗旨。
李炳茂说中医48 出汗异常要注意。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应该出汗而不出汗,不该出汗而汗多,或者仅身体局部出汗等就是异常的病理现象了,应该引起注意。中医认为“血汗同源”,实际上出汗就是身体皮肤毛细血管渗出来的血浆中的水分,如中暑等大量出汗导致循环血流量迅速减少就导致休克。如果有感冒症状而无汗,中医辨别属于风寒表实证;有汗属于表虚证或者风热证;大汗属于体内热证严重。只有头颈部出汗多见于体内有湿热。半身出汗多见于半身不遂。白天不活动就出汗,称为自汗,一般属于阳气虚。晚上入睡后出汗,醒了就不出汗,称为盗汗,一般属于阴虚内热
李炳茂说中医47 重视发热和怕冷。这是人们最常感受到的症状。也是医生辨别疾病的重要依据。许多疾病开始以发热或者怕冷为临床表现。中医问诊有十问歌诀,第一就是问寒热。中医治疗发热和怕冷,不是一律用退热药物。而是辨别疾病的根源。如同是感冒,分为风寒、风热、风湿、气虚、阴虚等不同的类型,分别应用祛寒、散热、祛湿、补气、养阴为主的方法治疗,都能达到退热康复的目的。体温高于39度,持续不退,中医称为壮热,如果身体虚弱,或者儿童,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尽快退热,避免病情加重;下午或者前半夜发热,称为潮热,多是阴虚;体温低于38度,称为低热,如果长期低热,在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检查身体,排除慢性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