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是用于腹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其实质上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包括腹腔镜、能源系统、光源系统、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在麻醉下应用于外科患者,可直接清楚地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了解致病因素,同时对异常情况做手术治疗。运用腹腔镜系统技术,医生只需在患者实施手术部位的四周开几个小孔,无需开腹即可在电脑屏幕前直观患者体内情况,施行精确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技术目前已在全国的大中医院中广泛普及,而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更是应用范围最广手术之一,其有如下优点:1、多角度“视察”,效果直观,医生的放大镜腹腔镜可以在不牵动腹腔脏器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检查,甚至可以看到一些很深,空间很狭小的位置,达到直观检查的效果,无漏诊,无误诊。直肠位于盆腔内,如按传统的开放手术,需在腹部留下巨大的刀口,而即便如此,仍然无法确保手术医生可以有很好的视野。而腹腔镜则是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镜头可以深入腹腔内,从而让医生更好观察肿瘤情况。2、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腔镜手术在密闭的盆、腹腔内进行,内环境受到的干扰很小,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患者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健康。开腹手术患者由于刀口疼痛,患者往往很晚才下地走动,而腹腔镜手术因为刀口小,术后短时间即可下地行走,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3、腹部美容效果好传统手术疤呈长线状,长度约10-375px,并可能根据术中情况延长,影响外观。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腹部的刀口要显著缩短,腹壁戳孔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不仅如此,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4、盆腔粘连少腹腔镜手术对盆腔干扰少,没有纱布和手对组织的接触,很少缝线或无须缝线。手术中充分冲洗盆腔,因此腔镜手术后患者盆腔粘连远远少于开腹手术。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因素。在明确诊断以及确认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此类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很可能是结肠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S·达梅里博士及其同事对至少62.8万名4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参试者接受了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发现1/3缺铁性贫血患者后来都患上了结肠癌。 据国外资料报道I、II、III、IV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93%、84%、44%和8%。可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而贫血又是肠道肿瘤发出的早起信号,所以,当中老年人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的人,或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特别是喜食高蛋白、高脂肪、少运动的人群,如果出现了无法通过食疗、药补缓解贫血的情况,必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很多人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后非常紧张,担心会变成胆囊癌。其实,体检时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的所谓胆囊息肉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饮食调节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很多胆囊结石的病人对胆囊切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怕影响消化功能,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首先得了胆囊结石,要看普外、肝胆外科医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治疗。一般医师看后会建议或手术或保守治疗或定期复查。这些建议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甚至血的教训。在临床上,开始是胆囊结石,再后来演变成胆囊炎、坏疽、穿孔、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胆囊癌等,甚至死亡者不少,所以一定要重视胆囊结石,听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3、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4、伴有胆囊息肉>1cm ;5、儿童胆囊结石,如无症状,原则上不手术,先观察、定期复查胆囊B超。一旦选择接受手术的建议,很自然就会问没了胆囊会不会影响消化功能?那就要知道胆囊的功能是什么,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存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胆囊发生病变而切除胆囊,产生切除胆囊后会影响消化功能的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器官,有不少高等哺乳动物,比如马、象、鹿、鲸等等,它们天生就没有胆囊,它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并没有区别。再说有少数人,由于先天的胆囊胚胎发育异常,生下就没了胆囊,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胆囊切除术在全世界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年,大多数行了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切除了病变胆囊,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没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病人胆囊切除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差别不大。胆囊结石大多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胆囊切除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逐渐增多,这样就能使术前过饱和的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过饱合的胆汁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切除胆囊时若能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一般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 另外胆囊切除后,由于没了胆囊,胆管会代偿性的扩大,胆管壁会代偿性的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汁经常排入十二指肠,以代偿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同时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油荤,如果人摄入脂肪过少,会对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代偿功能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性脂肪和鸡蛋的摄入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慢慢地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一般说来,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更有可能为恶性。病人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者应警惕癌性结节的可能: ①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单个结节,其中10%~50%是恶性。 ②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 ③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 ④沿海地区居住的患者,单发结节为癌的机会远比来自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患者为高。 ⑤儿童期头颈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甲状腺单个结节应引起注意。 ⑥查体表现结节质地坚硬,固定不规则或伴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者。 ⑦颈部拍片示甲状腺内的钙化阴影为云雾状或颗粒状。边界不规则,甲状腺癌导致的气管狭窄常常是左右径、前后径可以正常。 ⑧B超检查呈实性或囊实性,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和不规则,尤其伴砂粒体、钙化灶和/或血流丰富或异常。
阑尾是人体内很不安分的一个小器官,虽然只有小指大小,发起威来实在可怕,即使健壮如牛的人也有可能被撂倒。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尽管目前医学有了巨大的进步,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仍可达0.1%-0.5%,所以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误认为阑尾炎是个小病,阑尾切除术是个“小手术”。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很高,是引起急性腹痛的最常见原因。一个人一生中患急性阑尾炎的概率大概为12%,大约每1000人中就会有1个人得过阑尾炎。阑尾炎的高发与其解剖学特点密切相关。阑尾象一条迂曲的蚯蚓,盘踞在右下腹,管腔狭长,容易被粪石堵塞,引起细菌滋生化脓感染,导致腹痛和全身炎症反应。阑尾腔内压力越高,腹痛越重,化脓、坏疽和穿孔的速度越快。所以一旦怀疑是急性阑尾炎,就要争分夺秒尽早确诊和治疗。在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首选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清除感染源,从根本上逆转病情,抢救生命。手术越及时,术后并发症会越少。那么问题来了:得了急性阑尾炎,是选择传统的开刀手术好,还是做腹腔镜微创手术好呢?这要从阑尾炎的外科治疗史说起。1886年哈佛大学Regineld Fitz教授首先总结了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的最有效方法,该理念一直沿用至今。100余年来,经右下腹斜切口(麦氏切口)开腹切除阑尾在世界范围内是治疗阑尾炎的经典术式。直到1983年德国Semm教授首次采用腹腔镜技术切除阑尾,阑尾炎手术开始步入了微创时代。随着腹腔镜手术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腹腔镜切除阑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腹腔镜手术通过在腹壁上打5mm和10mm的小孔(一般是3个),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完成全腹腔的探查后,找到感染发炎的阑尾并将其切除。术后伤口的感染率很低,切口微小,术后疼痛轻微,疤痕几乎看不出来,视觉效果美观,对于爱美的人士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多数病人可用小切口完成,但遇到肥胖、阑尾异位或寻找阑尾困难的病人时,往往需要延长切口,造成创伤大、伤口污染率高,术后切口疼痛明显,且容易发生感染。另外通过右下腹小切口,难以对整个腹腔进行全面探查,这对于术中发现阑尾炎诊断有误、需要寻找原发病灶时就非常被动,往往需要延长切口或另行探查切口,才能解决问题,无疑会增加了手术创伤。2010年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AGES)指南指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有明显优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容效果好,术中还可探查腹腔其他器官。因此目前已公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的首选方法。在美国阑尾炎住院病人中,大约60%接受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我国县级医院以上的大型医疗中心中,腹腔镜阑尾手术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当然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当遇到腹腔粘连重、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和二氧化碳气腹的患者,开腹手术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样,对于慢性阑尾炎而言,腹腔镜手术亦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完) 本文系马华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切了左甲状腺,要吃左甲状腺素,为啥切了右甲状腺,也要吃左甲状腺素?近日,我的朋友圈贴出了这么一张图片,大概意思就是甲状腺术后的病人认为切了哪一边的甲状腺就要补充哪一边的甲状腺素,这个疑问还跟帖了若干如神般的回复。起初,我对这些回复嗤之以鼻,都是些“没文化的”搞搞笑,后来,我把这张图片转发给我爱人,一位曾经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后来毅然决然逃离组织的好战友,她看完这张图片向我提问了好几个问题:真的就这一种药吗?有没有右甲状腺素?为啥不用右甲状腺素?。。。我突然发现我也不知道诶,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从未想到,渭水教授作为在医学事业勤勤恳恳耕耘了辣么久的老黄牛,居然也有“牛失前蹄”的时候,免不得抱怨一下学海无涯、学无止尽。但是,面子是必须要拾起来的,知识也是要学习的,接下来就附上我最近做的一些总结,虽然语言浅显了些,但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希望能给同道和需要的人带来一些新的体会和帮助。一、什么是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甲状腺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位置就在颈部正中,形状像个蝴蝶,见图。甲状腺虽然体积不大,但是也有它的职责,功能还挺重要的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碘离子,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分泌到血液里以供人体所需。甲状腺激素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胎儿、婴幼儿都非常重要,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在成年人中,甲状腺激素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或是发动机的一些重要零件,当你需要高速行驶时,光靠踩油门是没有作用的,一定要配合发动机的功能;在儿童中,甲状腺就像蝌蚪生长发育变成青蛙的关键因素一样,如果没有甲状腺,蝌蚪永远变不成青蛙,儿童也永远长不大,还会变成智障。二、甲状腺激素的种类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包括2种(见图)。一种叫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英文名叫Triiodothyronine,简称T3,化学式是C15H11I3NO4;另外一种叫四碘甲状腺原氨酸,英文名叫Tetraiodothyronine,简称T4,化学式是C15H11I4NO4,可以看出,T3和T4仅仅相差一个碘元素,但是活性完全不同哦。T4通常也称甲状腺素,还有个英文名叫Thyroxine,注意:甲状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虽然只有一个“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哦,甲状腺激素除了包括甲状腺素,还包括T3,甲状腺素就是T4。三、甲状腺激素的分布甲状腺滤泡上皮合成甲状腺激素后,并不是立刻都把它们释放到血液里,绝大多数的甲状腺激素都是先存储在甲状腺滤泡内,当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甲状腺滤泡上皮便会“按需求”将甲状腺激素分泌到血液里,发挥作用(见图)。虽然T3和T4都作为甲状腺激素被释放入血,但是T3、T4释放的量是不同的,在血液中,T4的含量比T3高很多,与T3比例为20:1,但是T3的活性比T4强,大概是T4的4倍,也就是说1个T3可以起到4个T4的作用,因此,对人体代谢、发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T3的含量。另外,T4也可以在外周组织中脱去一个碘离子,变成T3再发挥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基本上都与它们对应的转运蛋白结合在一起,超过99%的甲状腺激素都与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这三种蛋白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形式叫做结合型甲状腺激素,而这些结合型的甲状腺激素是无法进入细胞的,所以它们起不到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生理作用。然而,也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甲状腺激素比较调皮,他们不和转运蛋白结合在一起,这一类没有结合的甲状腺激素叫做游离甲状腺激素,英文叫Free甲状腺激素,真正促进机体代谢的便是游离甲状腺激素(见图)。这里要为病人普及一下知识:平时监测甲状腺功能的血液指标中有TT3,TT4,FT3,FT4,这里的T是Total的缩写,就是所有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而F是Free的缩写,代表游离T3和游离T4。四、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甲状腺虽然可以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也要受到领导管制,这里的领导就是人体的中枢神经。例如:如果大脑发现血液中T3和T4的含量已经比较高了,就会发出一个指令,命令甲状腺减少分泌,反之,就会发出相反的指令,命令甲状腺增加分泌。机体的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机制,而TSH(促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发给甲状腺的指令,所以如果T3、T4高了,TSH便会降低,这个降低的意思就是大脑命令甲状腺减少T3、T4的分泌,相同道理,如果T3、T4低了,TSH便会升高(见图)。五、为什么要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前面已经提到甲状腺激素对人体代谢和发育非常重要,因此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甲状腺激素。但是,如果甲状腺生了毛病,细胞功能降低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无法合成、分泌足够人体需要的甲状腺激素,也就是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了,这就会影响到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病人常常会有乏力、怕冷、食欲减退、水肿、脱发等等不舒服的表现,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那么这个时候,人体的发动机已经损坏,又无法自己维修,所以就要补充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需要说明的是: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与人体自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目的,一种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意思就是补充人体正常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不多不少,到量就行;另一种是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意思就是补充大于人体正常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必须要求药物过量,应用抑制治疗的人群是罹患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人,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等等,补充过量药物的目的是降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的生命。如何判断病人补充的甲状腺激素是适量还是过量呢?就像吃饭一样,如果我吃饱了、吃撑了,我的大脑就会给我指令,别吃了,你已经吃的够多了,如果我没有吃饱,我的大脑会对我说:你可以继续吃,还没饱呢。判断甲状腺激素是否过量也需要靠人体的大脑反应结果,也就是大脑对甲状腺下达的指令:TSH。举个例子:刚刚我们讲过,无论人工合成,还是人体自然分泌,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如果补充了过量的人工甲状腺激素,等同的结果也就是血液中T3、T4含量高了,这时大脑误以为是自身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太多,就会降低TSH,减少自身甲状腺的分泌功能,那么自身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就是被抑制的。六、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有哪些?人体自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为T3、T4两种,而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也分为T3、T4两种。许多国外大型药物公司,如默克、雅培、奈科明、葛兰素史克、柏林化工等等,都生产人工T3和T4,如图。虽然每个公司生产的产品有效成分一样,但产品名称不一样。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德国默克Merck公司生产的T4。七、为什么医生总让病人服用T4,而不服用T3虽然T3、T4都是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但是医生更钟爱使用T4,这是什么原因呢?T3虽然有它的优势,前面我们说过,1个T3可以起到4个T4的作用,因此,也就是说吃25ug的T3等同于吃100ug的T4,所以,服用T3的药量要比T4少;另外,T3在血液中和转运蛋白的结合没有T4紧密,因此T3的清除率(半衰期)比较短,说明书是<2天,实际上仅约24小时,T4是7天,所以,服用T3后要比T4消除快。但是,T3的劣势也非常显著,第一:病人口服T3后,肠道吸收的波动很大,可能有病人仅仅吸收了30%,而有病人吸收了90%,不如T4吸收的恒定,约60%;第二:T3的活性很强,病人服用后容易出现心慌、胸闷,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服用T3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第三:口服T3后,血液中的T4水平往往都比较低,如果有些医生不了解病情,按照T4水平来进行药物调整,非常容易出现药物过量。所以,权衡下来,T4比T3更安全,这也是医生偏爱T4的主要原因。当然,有两种情况服用T3更好,一是病人进行碘131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非常迅速,病人耐受能力很低;另一种是是T4转换T3的能力降低或损失了。八、什么是优甲乐药厂生产任何一种药物,尤其是新药,都会给这个药物起两个名字,一个是通用名称,代表了药理性能,另一个是商品名称,可能是直接音译,也可能蕴含着一些厂商更深的寓意,例如: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通用名叫西地那非,商品名叫万艾可。优甲乐也是如此,优甲乐是德国默克Merck公司生产的T4的商品名,通用名是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其有效成分是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也是目前甲状腺术后最常应用的人工合成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优甲乐虽然是人工合成的T4,但它的结构与人体自然分泌的T4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人体的T4也就是左旋甲状腺素。九、为什么叫左旋甲状腺素?说到左旋,必须要先给大家补充一下手性分子及手性结构的概念。手性(Chirality)的意思就是你照着镜子,虽然镜像就是你,但是如果把镜像拿出来,你与镜像却永远无法重叠。拥有这种结构的分子叫手性分子,如图。以此类推:带螺纹的螺丝不能与镜面里面的镜像重合,所以它是手性结构;而不带螺纹的螺丝能与镜像重合,因此它不是手性结构;酒杯、棒球、球棒能与它们的镜像重合,因此它们不是手性结构;手掌、脚掌不能与它们的镜像重合,因此它们是手性结构,见图。T4属于手性分子,存在手性结构,因此既有左旋甲状腺素,又有右旋甲状腺素,虽然左旋和右旋甲状腺素的化学式完全一致,都是C15H11I4NO4,但是它们就像永远不能重叠的双手一样,永远保持着各自的位置,为了表示区分,它们的英文名和缩写也是不同的,左旋甲状腺素的英文名是Levothyroxine,简称LT4,而右旋甲状腺素的英文名是Dextrothyroxine,简称DT4。十、甲状腺术后为什么要吃左旋甲状腺素,而不吃右旋甲状腺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奇怪的,就像机械工业领域,绝大多数机器的安装都使用顺时针(右旋)螺丝螺母,极少机器使用反时针(左旋)螺丝螺母,这个原因无从考究。而人体也是这样,人体内的氨基酸或者氨基酸衍生物都是左旋结构,糖类都是右旋结构,T4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这就注定它的结构是左旋的,可以这么说:地球上的人类生命是偏爱左旋结构的。至于外星球有没有物种偏爱右旋结构,渭水教授表示已经超出个人的知识世界,如果真的存在以右旋结构为基础的外星球生命,我可以大胆预测,这个所谓的右旋外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分子应该都是与地球生物分子同为手性结构。十一、有没有人工合成的右旋甲状腺素?前面已经提到,右旋甲状腺素和左旋甲状腺素同为手性分子,因此无论是左旋还是右旋甲状腺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DT4的空间结构与LT4遵循手性结构。但是,右旋甲状腺素并不能够像左旋甲状腺素一样起到替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最初药厂生产右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看重它的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但就像前面所说,人类生命是偏爱左旋结构的,右旋结构的生物分子往往会成为人体的负担,甚至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事实也是如此,右旋甲状腺素早已停产,就是因为它的副作用太大。十二、左甲状腺素片有哪几种左甲状腺素有很多剂型,口服的片剂和胶囊,静脉用的针剂。临床上往往考虑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此,口服的片剂最为常用,最常使用的便是优甲乐。由于病人群服用的左甲状腺素剂量跨度很大,因此左甲状腺素有很多规格,从25ug到200ug,都有生产。而国内最常使用的有两种规格,50ug和100ug,见图。十三、储存、服用优甲乐有哪些注意事项?优甲乐的储存条件比较简单:室温下闭光干燥保存,15-30摄氏度。所以不要认为将药物放入冰箱便能获得更长的保存期,至少优甲乐不是。口服给药后,优甲乐主要在人体的小肠(空肠和近端回肠)吸收,吸收率为<80%,由于很多食物,如:大豆、牛奶等都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所以推荐病人空腹服用,一般在早餐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另外,一部分药物也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所以推荐病人不要将优甲乐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就像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吸收入血后也是跟转运蛋白结合在一起,很少会通过胎盘,因此,优甲乐对孕妇和胎儿都比较安全。优甲乐属于超慢速消除类药物,每天服用1次最安全,最符合生理,按照一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则,优甲乐连续服用需要7个半衰期后才能达到血药浓度的稳定,由于优甲乐的半衰期是1周,也就是说第一次规律服用优甲乐或者改变优甲乐用量的人群需要在至少8周进行复查,这样才比较准确。也正是这个原因,病人无须担心有少数几次没有按时服用优甲乐,也不需要因为偶然忘记1次服药故意在第二天加倍服用药物,只需要继续按照规律,1天服用1次。许多病人咨询优甲乐是否一定要在早晨服用,因为优甲乐的说明书上是这么规定的,但其实,优甲乐并不一定需要在早晨服用,很多大型的医疗机构都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服用相同剂量的优甲乐,夜间服药比白天服药更有优势,能够更好的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同时也不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和伤害,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