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涂胜V耳鼻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对于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家长可能会有很多的顾虑和问题,如我们几岁做合适?全麻手术会不会导致孩子变傻?术后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术后孩子能正常进食吗?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科普解答。 一、几岁做手术比较合适经常会有家长问到,我的孩子现在才3岁,做手术年龄会不会太小了,腺样体不是可以萎缩吗,那我们等到腺样体萎缩不就行了吗?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腺样体可以萎缩,但是长期夜间缺氧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如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下降、心肺功能损害等,而且长时间张口呼吸引起的牙齿不齐、面容改变等是不可逆的。经常有10岁左右的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此时因为孩子出现了牙齿畸形、嘴唇上翘等面容的改变,才引起家长的重视,这时候再检查腺样体已经萎缩了,但是长期张口呼吸已经造成了面部和牙齿的改变,孩子遗憾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考虑到3岁以下是手术高危因素,但并不意味着3岁以下不能手术。符合OSAHS(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确实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不是问题,腺样体切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全麻手术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吗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虽然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性,但是全身麻醉的风险很低。全麻对大脑产生的麻醉影响也是短时间的,当麻醉结束药物迅速排出体外后,大脑的功能就会完全恢复正常。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婴幼儿中单次、短时间暴露于全身麻醉和神经药物对于婴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不会有负面影响。其实,真正影响大脑功能的并不取决于麻醉,而直接取决于是否发生了脑缺氧。因为大脑对缺氧是非常敏感的。不过,家长们不用担心,在整个全麻过程中,您的孩子会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全程的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还有现代化高科技的生命监测仪的看护,医生能随时了解到孩子体内氧气含量和其他生命指标的变化。全麻可以消除患儿手术时的疼痛和紧张心理,也有利于医生从容进行操作,让手术过程更安全。 三、手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腺样体、扁桃体是构成咽淋巴环的主要淋巴器官之一,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特别是扁桃体在儿童期尤其是4岁以下幼儿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幼儿需要体液免疫活性淋巴样组织来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扁桃体参与正常的免疫过程,因此,腺样体、扁桃体对儿童具有保护作用。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日趋完善,对感染的抵抗力也会增加。在较大的儿童及成年人身上,扁他淋巴器官会迅速地代偿增生,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人桃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被其他免疫器官所替代,并且机体是有适应力的,所以扁桃体切除术不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四、扁桃体术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术后出血一般多发生于手术当天和手术后的6~10天,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由于伤口尚未完全长好,有少量的血液混在口水中吐出,这是正常的现象。术后一周左右如果发现口中不时有血块吐出,说明伤口有出血,最简单的办法是冷敷法:用冰块、冰袋或浸有冰水、冷水的毛巾,贴敷在颈部两侧。如果口中吐出鲜红的血,而且量比较多,应尽快到医院,让医生检查,及时止血。 2、缓解疼痛和关注体温扁桃体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以适当地含用冷饮料,也可以采用冷敷法,还可以口服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疼痛。手术后,由于手术时的组织损伤和伤口处渗出物的吸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正常的情况是体温不会超过38℃,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3、漱口和合理膳食手术后由于伤口处的一些渗出物、口腔的残留食物,口中可能有腥臭味呼出,在手术后用一些含漱液漱口,对伤口的清洁、消炎都有一定帮助。扁桃体手术后的伤口在口腔,由于疼痛,孩子常常不肯吃或者不吃食物,这对伤口的恢复是不利的。一般来说,在手术后的六小时内,可以吃一些温凉流食,如牛奶、豆浆、营养汤、藕粉、雪糕等。术后2周之内进软食,可以吃半流食,如稀饭、面条、鸡蛋羹、软的米饭等,但切忌吃有刺的鱼、有骨头的肉类食品,以免在咀嚼吞咽过程中划伤扁桃体伤口,引起出血。 总之,儿童打鼾一定要引起家长重视,建议有症状的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及评估,尽早祛除致病因素,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改善睡眠呼吸质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涂胜V华容县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孩子感冒后喊耳朵疼,警惕急性中耳炎涂胜V耳鼻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近期,耳鼻喉科门诊中有这样的孩子前来就诊:这段时间由于小朋友患上呼吸道疾病,家长发现,这时候的孩子不仅有流鼻涕、发烧、咳嗽等症状,耳朵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会说话的孩子会形容“耳朵痛”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会出现摇头抓耳、哭闹不安等表现有时家长会当成感冒迁延不愈继续治疗但特别提醒:孩子很可能是患上 中耳炎不要将中耳炎当感冒治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疾病,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儿童。5~16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达3%。 5岁以下发病率更高,达5~10%。 有时可以反复发作多次,非常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儿中耳炎有哪些临床表现?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如果宝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1、“感冒”或呕吐、用力擤鼻涕后出现剧烈耳痛,可为单侧或双侧; 2、耳闷胀、耳鸣、听力下降。小儿不能述说时可影响正常玩耍、进食; 3、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摇头抓耳哭闹不安,常有腹泻、呕吐,可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4、感染4~5天后,疼痛减轻,体温正常,患耳可流出黄色脓液。为什么孩子容易频发中耳炎中耳炎每个季节都会频发,但尤其冬季,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较多,引起中耳炎的就随之增多。1.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咽鼓管感染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 2.不当的擤鼻方式 不当的擤鼻涕方式也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当使劲捏住双侧鼻孔往外擤鼻时,会使鼻腔压力骤然增加,而鼻腔是经过后部的咽鼓管与中耳腔相通的,鼻腔里脓性分泌物带着细菌就可通过咽鼓管在一瞬间被挤压到中耳腔内,于是造成中耳感染。 3.不当的挖耳朵方式有些父母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4.血行感染 还有小儿病理特点是中耳组织娇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感染后易发生充血、水肿和组织坏死,咽鼓管阻塞,影响中耳腔的通气和引流。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与护理1、急性中耳炎 当孩子是这种情况时,其主要症状为疼痛难忍、寝食不安,常常伴有高烧。医生使用耳镜检查时会发现鼓膜充血。★如何治疗:这种情况下,建议遵医嘱可局部用药。 ★ 家庭护理:注意多喝水、卧床休息,多吃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室内清洁。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医生使用耳镜检查时会发现患处会有积脓出现,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尤其孩子疼痛更为明显,其全身症状也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如何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滴耳剂等药物促进粘液排出;必要时可以行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等方法使分泌物从鼻腔内流出。★ 家庭护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定期用棉棒、棉花等物品进行孩子外耳道分泌物的擦洗,使耳道分泌物尽快的排出来,避免在耳道内大量的堆积。避免孩子感冒受凉,避免呼吸道疾病。清淡饮食,避免上火,避免熬夜,洗头发的时候耳朵不要进水了,平常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避免挤压患耳。中耳炎可治愈且不影响未来听力由于小儿鼻咽部及咽鼓管的解剖学特点,决定了小儿中耳炎发病率很高,但是如果早期诊断治疗,可以很容易治愈,不影响小儿未来的听力。日常注意预防1、患病时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当小儿出现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2、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 对婴幼儿来说,妈妈要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防止奶流到咽管里。 3、洗澡时、掏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 给孩子洗澡时,尽量不要让洗澡水进到宝宝的耳朵里,如果进了水要及时用棉签、纱布等轻轻擦拭。 给孩子掏耳朵时要小心,特别是小年龄组的宝宝,避免不小心损伤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而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4、擤鼻涕时要小心 由于感冒,孩子流鼻涕,擤鼻涕方式不当也可能引起中耳炎。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可先吸一口气,再用一个手指轻轻地压一侧鼻翼,然后将气从另一侧鼻孔慢慢擤出,注意动作要轻而慢,不能用力太大。两边鼻子轮流擤,千万不可将两侧鼻翼同时捏住擤鼻。注意:孩子感冒后要留神观察他的耳朵及时就医:如果怀疑宝宝患有中耳炎,家长最好带孩子就医耳鼻喉科,由医生进行详尽的检查。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中耳炎,不仅治疗效果差,更重要的是,如果发展为化脓性、渗出性中耳炎,可严重影响孩子的听力。 因此,孩子感冒后要留神观察他的耳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治疗,以防因为中耳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听力下降。
鱼刺卡喉怎么办?“三忌三建议”请收好!涂胜V耳鼻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鱼刺卡喉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进食时打闹、嬉戏等情况下,导致鱼刺、碎骨梗在咽喉处。鱼刺卡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生活中,常常由于除骨刺的方法不对,损伤咽喉的黏膜或使鱼骨卡得更深,继而发生红肿、发炎、疼痛、吞咽困难、出血等不良现象。 真实案例分享 2019年11月,湖北武汉,50多岁的老林不小心吞下一根鱼刺,卡在了喉咙里。他就吞了两口饭把鱼刺“顺”了下去。谁知,两天后,他突然剧烈胸痛,在当地检查发现是鱼刺刺穿了食道壁,扎进了胸主动脉。胸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血管压力很高,一旦形成破口,就会引发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甚至根本没有抢救的机会。 这根鱼刺就是老林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就是大出血,很难抢救。为了处理这根鱼刺,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几个大主任几乎悉数到场,胸外科、心血管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麻醉科……10个科室的30多位医生紧急聚集在一起,内镜下处理没有找到鱼刺,最后还是开胸探查,才在主动脉找到一个小尖刺,一点点往外拔,竟拔出了一根4厘米长的鱼刺,鱼刺果然是穿出了食道,几乎全部扎进主动脉内。 其实,自然卡住的鱼刺一般都不会太深。如果第一时间去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很快就能搞定。 如果使用了“土办法”,反而可能因为吞咽等外力加剧病情,就需要动用喉镜、消化内镜甚至开胸手术了。不仅费钱费力,人还跟着受罪。 其实,卡喉的异物,鱼刺算好的。吃鱼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鸡骨头和枣核才是医生最“怕”的,这些异物基本都要动用各种内镜才能处理。一旦发生了异物卡喉的情况,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记得及时就医。 (图源:太帅图库) 鱼刺卡喉的急救误区 误区一:饭团吞咽。土方法里面,卡了鱼刺第一步就是赶紧吃大饭团,越大越好,一口吞下去,把鱼刺裹住,顺到胃里。其实,这种方法是很不科学的,吞咽饭团不仅会造成噎住的危险,也会让鱼刺更深地刺入肉中,难以拔除。 误区二:大口喝水。喉咙卡鱼刺后,不要不停地饮用开水或者汤和饮料,因为咽喉里已经卡了鱼刺,再不停做吞咽动作,很容易引起鱼刺位移,乃至鱼刺卡位加深,危害性更大。所以,一般只需要简单漱口后便尽快去医院就诊。 误区三:手指抠挖。鱼刺卡在喉咙里,不要盲目使用工具或用手指抠挖喉咙,这样不仅会造成反胃呕吐,也容易加深鱼刺卡的位置,造成症状加重。 误区四:大量喝醋。喝醋并不能真正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因为醋只能短暂地在被卡的位置停留,不仅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鱼刺卡喉正确急救措施1、被鱼刺卡住,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停止进食,可以试试反复轻咳,也可以张开嘴查看鱼刺卡住的位置。 2、如果位置不深,用肉眼能够看到,就用镊子将其取出,这种方法还是很科学的。 4、千万不要强行大口吞咽蔬菜、馒头,以为能把刺带下食道,这样只会使刺扎入较深的部位,或卡在食道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5、如果看不见鱼刺卡住的位置,鱼刺仍然弄不出来,说明鱼刺扎得比较隐蔽或扎在下咽部以下,且无法判断扎入的深浅程度,这时就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