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的核心切除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手术方式。研究表明,瘢痕疙瘩内存在增殖核心,呈现为细胞具有过度增殖及过度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特点,切除核心可以达到减少瘢痕疙瘩过度增殖的目的。核切多用于两种情况:1、耳廓瘢痕疙瘩,需要保留良好的外耳轮廓;2、基底宽的瘢痕疙瘩,对于面积较大或基底宽的瘢痕疙瘩,完整切除导致切口不能一期关闭,可以采用核切技术。单纯核心切除后瘢痕疙瘩复发率极高,需配合辅助治疗措施:如激素注射、放射治疗等。
临床上,常有患者认为拆线了伤口就长好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同的部位拆线时间不同,面部7天,躯干9-12天,四肢14天,但不是说拆线了伤口就已经长好了。伤口愈合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炎症期3-5天,炎症细胞参与,3周左右进入增生期,之后进入比较漫长的重塑期。拆线后伤口表面长好,但是内部没有完全愈合好,这个过程需要1年甚至2年。在伤口愈合的早期,新生的瘢痕抗张力强度小,在3周左右,才恢复之前的20%,如果遇到暴力的话,伤口可以开裂。在创伤后的一年内,抗张强度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80%。因为组织重塑的时间很长,瘢痕的防治也是一个需要坚持和毅力的综合过程。
治疗前 患者右侧鼻翼基底肿物5年,间断性破溃,并能够自行愈合來诊,初步诊断:基底细胞癌,收住院 治疗中 术中切除冰冻病理证实为基底细胞癌,经过冰冻病理确定切除彻底,形成的局部缺损,采用缺损上下方两个鼻唇沟风筝皮瓣,顺利修复右侧鼻翼部位的皮肤缺损,保证右侧鼻翼无任何牵拉变形,双侧鼻孔对称性良好。 治疗后 治疗后9天 术后9天拆线,观察皮瓣及切口均一期愈合,双侧鼻孔对称无变形。本例患者以基底细胞癌入院,术中切除后形成的缺损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右侧鼻翼的牵拉变形,简单的方法可以采用局部游离植皮,但是局部会有凹陷形成,二期还需要后续治疗,其他皮瓣转移方法可能会对局部美观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局部鼻唇沟风筝皮瓣在确保病变部位切除彻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的鼻翼外观的美学完整,起到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证面部的美观。
痤疮愈合后萎缩性瘢痕俗称痘坑,从形态学上分为冰锥型瘢痕、车厢型瘢痕和碾压型瘢痕三种。 我们在临床上采用脂肪移植来治疗痘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脂肪来源于自身,不会造成排斥反应。脂肪内含脂肪干细胞及多种生长因子,有研究显示一次脂肪填充效果优于CO2点阵激光。 脂肪移植恢复期短,不形成结痂和明显的红斑水肿,无需严格防晒,瘢痕颜色、柔软度、外形及色沉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术后三个月达到治疗最大效果。
卧蚕,是眼轮匝肌的一部分,它的位置紧邻下睑睫毛根下方,大约宽4-6mm的隆起,微笑或者眯眼时卧蚕就会越加明显,形状如同“蚕宝宝”,这也是卧蚕这个名称的由来。卧蚕,作为眼睛的点睛之笔,除了可以扩大视觉上眼睛的比例,显得幼态有亲和力,还可以调整面部的风格,削弱面部的精明感和凌厉感。如何获得卧蚕呢?1、化妆:可以通过对化妆高光及阴影的把控,画出漂亮的卧蚕。2、填充:可以通过玻尿酸或者自体脂肪进行注射填充。3、ADM移植:属于微创手术。
鼻唇部位涉及红唇、人中、口角、鼻翼、鼻小柱等多个美学亚单位,如果损伤超过一定范围,不恰当处理必然导致周围组织的变形。近日,科室收治一名上唇贯通伤患者,清创后上白唇至鼻基底缺损约3CM1.5CM,遂转移同侧鼻唇沟皮瓣进行转移修复,最大限度避免鼻唇牵拉变形。鼻唇沟处的附加切口,远期将隐蔽于自然皱襞中。
根据瘢痕早期治疗专家共识,病理性瘢痕高风险的患者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既往有瘢痕疙瘩病史;术后瘢痕发生率高的手术,比如颈胸部手术;病理性瘢痕家族史;合并危险因素,如创伤较深或面积过大,涉及全层损伤,或伤口反复破溃,愈合不良,感染创面等。对于高风险的情况,应当①规律随访,及时发现病理性瘢痕出现的表现,能够早期处理。②有病理性瘢痕病史的人群,必要时需早期放射或注射治疗。③高张力部位的线性瘢痕早期使用伤口固定技术。④随访过程中,出现瘢痕增生,除了外用药物,压力治疗等,可以考虑给予注射治疗。
瘢痕疙瘩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般与瘢痕大小有关。①小的瘢痕疙瘩,直径<2cm,可以选择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如果瘢痕疙瘩发生在耳部,推荐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②中型及大型瘢痕疙瘩,推荐手术切除或核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包括外用药、注射及激光等。外用药物主要是以硅酮类、洋葱提取物及激素类药物为主。硅酮类药物已逐渐成为手术、注射及放射治疗后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辅助手段。对小型的瘢痕疙瘩和全身广泛性、弥散性的瘢痕疙瘩,优先推荐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注射治疗。目前,A型肉毒毒素注射也被认为是新的有效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脉冲燃料激光也成为治疗瘢痕疙瘩的重要手段,但远期是否降低复发率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中大型瘢痕疙瘩的一线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不适宜手术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早期手术切除联合其他方式,如放射治疗、药物注射、弹力加压等,瘢痕疙瘩复发率显著降低。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反复刺激及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有关。病理学检测中,我们也发现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内炎性细胞明显增多,炎症反应越强烈,后期瘢痕增生就越明显。有学者将增生性瘢痕定义为“弱炎症性瘢痕”,瘢痕疙瘩定义为“强炎症性瘢痕”。以痤疮患者为例,其愈合后瘢痕明显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在痤疮导致的病理性瘢痕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炎症反应在痤疮愈合后发展为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过程贯穿始终,因此,痤疮的抗炎治疗极为重要。体表皮肤张力也是病理性瘢痕重要的致病因素。皮肤拉伸实验表明,皮肤的拉伸会增加血管通透性,表皮过度增生和过多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神经性炎症。所以,瘢痕疙瘩常见于一些张力比较大的部位,比如前胸、肩部等位置,且生长方向多与皮肤的张力方向一致。现有的常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术后放疗、糖皮质激素注射、药物等。通过手术中充分的减张技术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增生发生的机率。折线形的瘢痕能有效改变原有瘢痕方向,将张力进行分散,减少术后瘢痕的宽度及病理性瘢痕复发的可能。术后放疗及注射糖皮质激素也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常用手段。目前,针对病理性瘢痕,我们多根据病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