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好处多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母乳喂养越来越不重视。我国目前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8%,城市中母乳喂养更低,也就是说每6名婴幼儿仅有1名在出生前6个月能够享受纯母乳喂养。另外,政府规定的产假时间过短,对婴儿的哺乳时间相对较短,过早的断奶率高达66%,致使儿童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比例逐年增高。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婴儿奶粉市场。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母乳喂养这个话题越来越多的成为广大育龄妇女和年轻妈妈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科学的进行婴幼儿喂养?如何科学的看待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使孩子得到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营养成分,之后随着辅食的添加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者更长时间。首先纯母乳喂养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如果给予婴儿纯母乳喂养超过4个月,在生后第一年内,因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率下降72%;纯母乳喂养4-6个月比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婴儿患肺炎比率高出4倍;对于4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比奶粉喂养患病毒性支气管感染下降74%;在生后一年内,纯母乳喂养比奶粉喂养婴儿患中耳炎下降23%,在3个月内下降50%;在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患重感冒,咽喉部位的感染下降63%。其次,是对婴儿消化道的影响,纯母乳喂养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消化道感染64%,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可以持续到结束母乳喂养2个月以后,特异性消化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31%。有证据表明,给予早产儿纯母乳喂养可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下降58%。第三,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给予纯母乳喂养3-4个月,可以减少没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儿患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等)27%;同样,可以减少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患过敏性疾病42%。第四,尽管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肥胖,但是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给予母乳喂养,可以减少青少年和成人肥胖发生率15-30%,另有研究表明,分别给予双胞胎纯母乳和奶粉喂养,纯母乳喂养者较奶粉喂养轻14磅,从体重指数(BMI)来看,达不到肥胖标准,而奶粉喂养者则相反。第五,在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纯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奶粉喂养的孩子智力发育方面要超出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第六,纯母乳喂养使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率减少36%;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30%;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白血病的发病率减少15-20%。第七,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这个特殊群体更是至关重要,所有的早产儿均应给予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在短期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在长期减少儿童发育迟缓和脑瘫的发病率,这对于体重低于1.5Kg的早产儿尤为重要。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短期和长期的身体健康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益,而且对孩子母亲在短期和长期的的身心健康同样益处。首先,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奶,孩子的吸允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和加快子宫回缩。产后不给予母乳喂养,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第二,母乳喂养有减肥和恢复苗条身材的作用。在14000个产妇进行研究发现,在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比没有母乳喂养的母亲,体重平均降低1.38Kg。第三,母乳喂养的时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在之后发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越低。第四,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越低。母乳喂养超过12个月,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28%,卵巢癌的发病率下降4.3%。从经济也带来不少的好处,母乳是便捷的,廉价的,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间接地减少了之后可能因患有哮喘,1型糖尿病和肥胖相关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另外,母乳喂养使得母亲与孩子近距离接触,增加了母亲的关爱,孩子也增加了安全感,孩子的吸允也有利于母乳的分泌。母乳喂养对于婴幼儿,母亲都有好处,而且减轻了经济负担,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母乳喂养呢?一般来说,生后应该尽早开奶(生后1h之内),初次开奶不应迟于生后6h。初乳是营养价值最高的“液体黄金”,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够避免在一出生就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之后随着辅食的添加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者更长时间。在哺乳期间,母亲合理的膳食非常重要,每天额外增加450-500Kcal的能量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所需;每天应该摄入一些鱼肉,以保证不少于200-300mg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于早产儿生后一般给予新生儿监护治疗,母乳喂养就显得较难实现,因为现在大多数新生儿监护病房采用封闭式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妇可以将母乳挤出来或者用辅助工具吸出来,4°C专用冰箱保存,最长保存时间可达96h。目前没有数据表明,经过这样处理的母乳有细菌或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生长。虽然说母乳的好处如此之多,当然也会有不足之处。母乳中缺乏维生素K、D和部分微量元素。在生后第一天给予肌注0.5-1.0mg维生素K1,能过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由于新生儿缺乏阳光照射,这样会增加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发生。为了维持血液中维生素D的浓度,从生后第3天开始给予新生儿每天口服维生素D400U。生后6个月之前,可以给婴儿口服铁剂;大约6个月之后,可以从含量丰富的食物中获得锌剂和铁剂。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喂养呢?首次开奶最好在生后1h以内,最迟不应超过6h;每天母乳喂养8-12次;新生儿期间,纯母乳喂养时不需要补充水,葡萄糖,奶粉,其他液体成分。总之,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优质的营养物质,是任何其他奶粉不能替代的;对于婴幼儿和母亲都是益处多多;同样的对于孩子在婴幼儿期,乃至成人都至关重要。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人心也在不断地变化。患者看待医生的态度,医生看待患者的态度,医患关系更是我们当今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记得小时候,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是多么的高尚和伟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人们又是对医生多了几分猜疑,这或许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吧。今天早上有一个微信朋友开始非常客气的说:“医生,在吗?打扰您了,能不能咨询您一个问题?”我很快回复:“当然可以。”然后,她发来孩子的一个照片:显示一侧眼睑蜕皮。我回复:孩子痒不痒。她说:“孩子小也说不清楚,应该痒吧。”我回复:那要考虑过敏引起的,建议试试氟轻松类软膏。她说:“徐医生,你说说我孩子过敏是什么原因呀?”我回复:孩子过敏的原因很多,具体的说不清楚。她说:“是不是羊奶过敏?我给孩子喝的羊奶。”我在想她为什么说羊奶呢?我回复:不好说,因为环境中能够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也不能肯定一定就是羊奶呀。她说:“怎样才能确定什么过敏呢?”我回复:那就要查重过敏源。她说:“我给孩子查过过敏源,对牛奶,蛋清,鱼,黄豆过敏,这些现在都没有给吃呀?”我这下明白了,她为什么只问羊奶的原因了。想想,她已经给孩子在医院就诊过了,这孩子是一个过敏体质,她孩子就诊医生一定给她交代的很清楚;她又来咨询我,实际上是给我出了一道“考试题”,想看看我和她孩子就诊的说的一样不。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像这样给医生出“考试题”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拿着化验单挂了几个医生的号,看了普通门诊再挂专家门诊;看了县医院,再看市医院,最后还是怀疑去省级医院就诊。他们老是在怀疑,是不是这个医生说的不对,是不是诊断有问题呀?是不是治疗效果不好呀?等等这样的怀疑。甚至托熟人找关系要求某某专家给做最后的诊断。我们用的都是一个教材,学的都是一个医学知识,可能每一个医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况且每个人也有个体差异,就像每个人的长相不一样是一个道理,所以说法稍有偏差很正常。但是,患者却不这么认为,总是怀疑的眼光看待医生;有时候把医生看做对立面,这样时长会激起医患矛盾,甚至引起全社会的讨论。想想,医生是多么的无辜呀。哪个医生不愿意解除患者的病痛。如果能够得到更多患者认可,对每一个医生来说,是多么一件高兴和自豪的事呀。医患之间不应该站在对立面,而应该站在一起和疾病作斗争。少一份猜疑,多一份合作,共同面对疾病,共同携手,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