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身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受伤关节之一。骨骼、软骨、韧带和肌腱共同组成膝关节。由于膝盖上的所有运动部件和关节的敏感性,它很容易受到多种伤害。如果你正在经历膝盖疼痛,你很可能患有最常见的膝伤之一。我们将帮助您了解膝盖的组成,以及如何识别膝盖受伤的症状。然而,只有你的主治医生才能确定你正在处理什么伤害。膝盖的组成膝关节组成有三块骨头:股骨、胫骨和髌骨,这三块骨头组成膝关节。关节软骨覆盖股骨和胫骨的末端,以及髌骨的背面。软骨允许膝关节的骨头在弯曲或伸直腿时平滑地相互滑动。半月板软骨缓冲关节,也充当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减震器。有四个韧带连接这些骨头和稳定膝关节。内侧韧带位于膝盖内侧,而侧韧带位于外侧。这些韧带控制你的关节,保护它免受任何不寻常的运动损伤的可能。十字韧带在膝关节内,相互交叉,形成"X"形。前十字韧带a位于膝关节的前面,后十字韧带位于其后面。这些韧带控制膝盖的前后运动。膝盖内的肌腱将肌肉与骨骼相连。四头肌腱位于大腿前部,将这些肌肉与大腿相连。损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膝伤可能发生,因为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构成膝盖。以下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1. 断裂你的小腿,或你的膝盖,保护你的膝关节免受伤害或进一步的伤害。当你跌倒或与物体或人碰撞时,你的膝盖会第一次接触并保护膝盖关节内的不同部位。这使得膝盖容易骨折。膝关节骨折很常见,但也非常严重。膝盖必须固定,使骨头愈合,有时需要手术修复。2. 错位当膝关节脱位时。当膝盖发生较大冲击(如跌倒、碰撞或车祸)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膝盖会自行纠正。它会感到有点疼痛,但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脱位没有恢复,解决的唯一方法是将膝骨重新定位回原位。医生会将骨骼调整回原位,通常是快速、流畅的操作。3. 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在运动中极为常见。当膝盖过度伸展或移动时,它们就会发生。因为韧带有助于保持膝盖的位置,如果他们过度拉伸,就有可能撕裂或者断裂。最常见的受伤韧带包括构成X的十字韧带,前十字韧带(ACL)和后十字韧带(PCL)虽然韧带损伤很常见,但伤势有多严重,程度也不同。4. 半月板损伤在涉及跳跃或扭曲的运动中,如排球,经常出现半月板撕裂。在足球或橄榄球等运动中,半月板撕裂也很常见,运动员在跑步时会迅速改变方向。任何类型的膝盖扭曲、切割或旋转都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我如何知道我是否膝盖受伤?膝盖受伤的两个明显迹象是膝盖疼痛和肿胀。您可能在关节移动方面也有困难。当你弯曲和拉直腿时,它可能会感到僵硬、锁定。如果你听到你的膝盖爆裂,然后在撞击时发出,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种爆裂声可能是撕裂的声音。在膝盖受伤后,你可能会觉得你无法坚定站立,因为你的韧带不稳定。治疗如果你的膝盖疼痛很轻,那你很可能没有伤到它,只是感觉过度劳累有点疼痛。您通常可以使用 RICE(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患肢)方法治疗这种类型的疼痛。如果这种方法适合你,而你感觉恢复正常,你可以避免去看医生。当经历很多疼痛,肿胀,挫伤和不稳定时,重要的是要去看医生治疗。忽视这个问题可能会加重它,把一个轻微的扭伤变成半月板损伤。治疗膝伤的第一步是稳定膝盖。你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个支架,以防止你的膝盖关节移动。你也可能被给予拐杖,以防止你把重量放在你受伤的腿。理疗物理治疗将涉及几个星期的具体伸展和锻炼,以恢复你的膝盖关节的功能。此外,这些练习将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外科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当物理治疗和其他方法无效时,您可能需要手术来治疗,以完全恢复其功能。有些损伤不能自行愈合,如韧带完全撕裂,需要动手术。许多膝关节手术可以微创,并使用微型工具和小切口进行手术。(作者:刘敏。总院门诊时间:周二、六上午,周五下午。)
夏天已经到了,做运动、搞锻炼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不论晚上饭后家人一起夜跑、爬山以舒缓一天的压力,抑或是晨跑唤醒一天的精神,都是很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但可能有人就会发现做完运动膝盖会不适,其实这很有可能是跑步时姿势不正确,从而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匀以产生疼痛。首先,我们要了解膝关节的结构,膝关节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膝关节包括了股骨、胫骨、腓骨以及髌骨,以及半月板和韧带。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导致身体重力施加在膝关节的软组织上,尤其对半月板的损伤极大,这也就是运动膝盖疼痛的主要原因,日积月累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性等严重疾病,到时,极有可能需要手术才能解决。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的跑步错误是怎样的:首先,运动量过大,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很多人一心想着快点瘦下来,突然从不运动的状态到高强度的训练,这样对关节的损伤非常之大。对于普通大众跑步爱好者而言,如果每周跑步超过64公里,伤痛率将会明显的提高。然后,有些人跑步幅度过大,着地点远离重心,脚后跟着地且膝关节绷直。这样极其容易导致重力对关节的作用力不均衡,导致半月板磨损。还有就是准备不足、热身不够就开始跑步。这样很容易扭伤,使软组织受损。再个就是连续跑步缺乏足够时间恢复,运动过后肌肉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损伤,或者乳酸的堆积等等,如果不使肌肉好好休息,很有可能对肌肉造成二次损害。最后就是缺乏力量锻炼,没有强大的肌肉力量,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奔跑。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生认为长肌肉不好看,所以只是单纯的跑步,而不会进行力量训练,这样是无法支撑长久的运动的。......那么,如何正确的跑步呢?·跑步前热身,热身可以让身体从静态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头正直,双眼目视前方,收住下巴·腰部也应该挺直,身体稍微前倾,使重心略微靠前·手臂和肩膀都需放松,屈肘90度,摆臂的幅度要连贯,且不宜超过身体的中线·脚尖向前,膝盖放松,着地时应该使脚底的前中部接触地面,使足较为柔和的落地,避免沉重的脚步声·呼吸时应该以鼻为主,嘴为辅,自然顺畅为原则,不要憋气·跑后拉伸也十分重要,拉伸可以充分恢复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注意跑鞋寿命,正常情况下,一双跑鞋在跑步500-800公里就应该需要更换此外,很多人都知道减肥在于锻炼,但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天气太热不想出门,或者跑了两三天就不跑了,但跑步贵在坚持,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句简单的坚持未必能够持之以恒,我们应该适当的“随性一点”,比如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一下跑步环境、根据自身体制选择适合的步速和距离。切不可好高骛远,刚开始就定很远大的目标。哪怕一圈两圈也好,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找一些你最喜欢的音乐在跑步时听。适合的歌曲可以激励你,让你忘记劳累,心中充满活力,快乐的完成目标。2、与朋友一起跑步。你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被朋友激励,你就不会放弃。找一个喜欢跑步的朋友与你一起跑步,这样既充满乐趣又可以坚持下去。3、选一套比较好的跑步装备。这样可以让你看起来更加专业,也让你充满信心。到超市买一双轻便的跑鞋,运动手表,运动服。穿上这些装备以后,你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钱了吧。4、记录你的成绩。当你看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增加了耐力,肌肉结实了,免疫力增强了。你会更加努力,将成功进行到底。5、跑步中自言自语。积极的自我对话是一种有力的激励办法,当你跑步的时候,自己在头脑里跟自己对话。告诉你自己,等你跑完了,就会觉得很舒服,很有满足感。6、幻想跑得很美妙的感觉,然后将这一幕转化为头脑里的一幅画面。然后思考你跑步的线路,考虑每一段如何跑。计算一下你跑动的距离,想象一下沿途风景,以及你可能有什么收获。想象自己是个优秀的跑手,善用体力。7、记录跑步日志。写下你的跑步时间、里程甚至心情。当没有动力的时候,想想之前跑完每段路程后的喜悦及轻松心情。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你开始跑动了10分钟,便自然会完成整段路线,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在生活节奏紧凑的今天,我们可能都有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坐着工作时间长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转转脖子、扭扭腰或者伸伸膝盖就会发出“咔咔”的响声,很多人不清楚这种声音暗示着什么,有些人甚至怀疑是不是骨折或者关节移位了。其实,人体关节发出的这种声音统称为关节弹响。那人体关节发出这样的声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关节弹响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1、生理性弹响是来自关节腔内的清脆、单一、无痛的爆裂样音响。例如:当人体静止一段时间后突然伸屈四肢、扭转或伸屈躯干时,四肢、脊椎关节常“啪啪”作响。这种弹响也可故意产生,例如在压折手指时。生理性弹响常见于关节发育的成熟期,幼年不发生,少儿期很是少见,中青年期多见,老年则逐渐减少。2、病理性的关节弹响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病理性关节弹响的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二、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的区别1、生理性关节弹响多发生在关节从静止转为突然活动时,关节响声单一、清,短时间内不能多次重复。关节弹响出现前后一段时间内,一般不影响关节活动。2、病理性关节弹响发生时多存在不适感,如疼痛、肿胀。而生理性的关节弹响基本没有疼痛不适的感觉。三、什么样的关节弹响需要就医?关节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关节软骨、关节滑膜等结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但这类原因导致的弹响只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如伴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运动异常。此时就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并确定是否是关节错位或关节受损,以免耽误治疗。
不少病友听说身边的朋友抱怨有“下肢放射痛”时,就习惯性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然后会给朋友推荐一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殊不知,梨状肌综合征也可引起下肢的放射痛,二者需加以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主要症状是腰痛,伴有下肢麻木、放射痛,腰腿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典型的体征有:椎间隙棘突旁压痛和叩击痛,疼痛向患侧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等。另外结合X线片、CT、MRI等辅助检查可诊断。尤其是CT、MRI的临床诊疗意义重大。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梨状肌综合征则是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臀腿痛。大多数患者有过度旋转髋关节的病史。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可向小腹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疼痛多发生于一侧臀腿部,髋内旋内收时疼痛加重。检查患者腰部无明显疼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梨状肌肌腹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直腿抬高小于60°时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加强试验阴性。梨状肌试验阳性(髋关节内收内旋时疼痛加重)。本病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病史及医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意义不大。梨状肌位置示意图 所以,虽然看似“差不多”的症状,实际上是不同的疾病所致,两者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也正是中医“同病异治”的思想。因此,今后遇到身边朋友有类似的情况,应该建议至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专病专治!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膝骨性关节炎晚期的患者均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那么,高血压和膝骨性关节炎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来自美国的Nicola Veronese等给出了我们一个初步答案。Nicola Veronese和他的同事经过1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前瞻性、病列对照研究。在2004年2月指2006年5月,共纳入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非膝骨性关节炎的人群,共3558例,入选时均无高血压。经过连续8年的调查,发现:具有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为什么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呢?推测有一下几个原因:第一虽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调查时虽然不合并高血压,但是细胞外基质已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发生高血压。第二、与细胞外基质相关的分子,如解聚素、金属蛋白酶的重塑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虽然膝骨性关节炎不是炎症性疾病,但是其存在慢性、轻度的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的发病中发挥着作用。第四、尽管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校对,高血压与膝骨性关节炎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如年龄、肥胖、糖尿病、活动减少,这也是原因之一。既然膝骨性关节炎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那么,积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否会因此而降低呢?还需进一步研究。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包括2个关节面,4条主要韧带;膝关节疼痛也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之一。膝关节疼痛不仅与关节内因素有关,还与慢性劳损、外伤、气候变化等关节外因素有关。所以学会如何鉴别常见膝关节疾病,显得尤为重要。一、骨性关节炎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楼时,关节疼痛明显,休息后可缓解。除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之外;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关节间隙变窄、骨刺增生和关节变形。建议:1少骑车、爬楼梯、爬山等易磨损关节的活动;2口服营养软骨药物,如氨基酸葡萄糖;3,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4以上方法不能缓解时,可行膝关节截骨术或关节置换手术。二、慢性滑膜炎表现为膝关节肿胀持续不退,活动增多时加重,休息后减轻。久病者,可扪及到关节囊肥厚感。关节镜下可见滑膜积液、滑膜增生、肥厚甚至发炎。建议:1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3、口服氨基酸葡萄糖药物,疼痛严重可以口服止痛药物;4针灸理疗。三、膝关节内游离体走路时突然出现腿发软、关节卡住感,维持在一个姿势不能动弹,轻轻抬腿并甩一甩,卡住的感觉消失。这是因为关节内形成的游离体被卡在关节间隙中。建议:少量的游离体不用处理;若游离体较大,且膝关节经常出现卡住的情况,则需要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取出游离体。四、腰椎和髋关节病变引起的牵涉痛因为膝关节感觉及活动受腰椎神经和髋关节周围神经支配,因此,某些腰脱或髋关节病变(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等)也可能首先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建议:1.发作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适当进行腰椎功能锻炼;3.腰椎理疗;4.必要时行腰椎手术治疗。五、痛风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首发关节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红、肿、热和压痛。饮酒、暴食可成为发作诱因。抽血检查表现为血尿酸值增高。建议:1.休息,免剧烈运动;2.急性发作期口服降尿酸药和止痛药,待症状平稳后,规律口服降尿酸药物;3.忌烟忌酒,饮食清淡,忌食海鲜、动物内脏等腥膻发物。
门诊中有很多家长对青少年发生膝关节周围疼痛很不理解,认为只有年龄大的才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年纪轻轻的,不应该出现上述症状。其实大部分青少年膝关节痛属于髌股关节疼痛,其在骨科门诊中是下肢最常见的过劳损伤之一。病人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在上/下楼梯、下蹲、久坐、跑步等活动中,膝关节髌骨周围出现疼痛 髌股关节痛主要发生在体力活动较多的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关报道其在膝关节所有损伤中所占比例高达25%~40%。然而正是由于髌股关节疾患的复杂性,长期以来,髌股关节疾患也一直是我们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难点。尽管髌股关节疾患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诸多常见髌股关节疾患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仍尚不清楚,临床治疗也较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髌股关节痛初期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治疗依据损伤诱发机制或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通过改善神经肌肉控制策略来达到治疗目的。迄今为止,髌股关节相关的骨科手术在文献报道中各式各样,当然手术方案越多,证明其原理越复杂,对其治疗的适应症越窄。曾意荣教授建议如有髌股关节疼痛的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行相关专科治疗,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人到中年以后,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所以老年人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活动时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的还会使老年人关节畸形,形成残疾。具体来讲,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慢性滑膜炎表现为膝关节出现慢性疼痛和肿胀。查体可见滑膜积液、滑膜肥厚。2髌骨偏移活动后膝关节酸痛无力,休息后好转,半蹲时疼痛。3膝关节内游离体患者腿打软或有关节卡住感,髌下有摩擦音。4髌前滑囊炎曾有外伤史,引起髌前疼痛,查体局部有压痛。5骨关节病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楼时,关节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6假性痛风男性患者多,好发于膝关节。发作时肿胀疼痛、皮温高、功能受限。X线片表现半月板、关节软骨面钙化。7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病变有膝痛症状。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2015年发布的《中国骨关节炎防治白皮书》提供的数据,国内目前约有1.5亿人患病,其中大多数为膝骨关节炎发病人群,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人群基数会不断扩大。面对如此庞大人群的骨关节炎患者,我们关节科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和理念,积极和正确的治疗膝骨关节炎,为广大民众的健康而努力。虽然膝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治疗方案很早就被提出来,但目前的膝关节炎患者面临两种治疗选择:一、保守治疗,一般适合于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因为软骨的不可再生性,这些患者可能会逐渐因为年龄和病情的加重,不能不接受关节置换;二、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骨关节炎晚期的患者,目前主要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患者术后可以恢复行走和上下楼等日常活动,且无疼痛,且20年的生存率可达到85%。但对于年轻患者而言,过早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可能面临翻修的风险。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始终有部分“等待关节置换的人群”,保守治疗无效,人工关节置换术又年龄偏小,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展,研究发现以胫骨高位截骨术为代表的保膝手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部分“等待关节置换人群”的症状,圆满的填补了这一“灰色地带”治疗的空白。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纠正下肢力线,将力量分散到相对正常侧的软骨,减轻受累间室软骨的压力,从而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环境和促进有效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受累间室的软骨的修复,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随着生物力学研究进展、手术技术进步、内固定材料发展及新型手术器械的发病,其临床治疗价值逐渐得到体现。据研究报道,15~20年的生存率约80%,其治疗效果可以媲美人工膝关节置换。因为保膝手术的确切疗效及其相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优点,目前国内骨科学术界已掀起了一股保膝手术的研究和实践热潮,极大的提高了我们攻关骨关节炎治疗的能力。胫骨高位截骨术示意图
人体的骨架是由206块骨骼组成的,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可见四肢骨占据了60%以上。关节让四肢骨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活动的整体。髋、膝关节是四肢最大的两个关节,也是最容易发生病变的关节。一个正常的关节是确保关节运动功能的前提条件,那么,什么样的关节是正常的关节呢?第一、“无痛”。疼痛是临床上就诊的主要原因,已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可见疼痛给大家了具体影响。疼痛是机体对伤害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当关节出现疼痛时,预示着关节内发生了病变。第二、“无畸形”。正常的关节需要完美的外观,不同程度的畸形会造成不同的功能障碍。畸形的关节往往会造成关节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容易造成应力的集中,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关节退变加速。第三、“活动无受限”。正常的关节确保顺利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但不同原因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均对关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