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结构复杂,分根、干、股、束、支5部分。有腋、肌皮、桡、正中、尺5大分支。臂丛包括5 根3干,C5 —C6 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缘相和,组成上干;C7 组成中干;C8 —T1 形成下干。(位于第1肋骨表面,每干长约1cm)。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 (位于锁骨表面,每股长约1cm);每股组成3 个束,束的长度约3cm,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分为神经支,形成终末神经。臂丛神经全长约15 cm ,约150 000 根轴突。臂丛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肩关节附近,邻近动脉,易造成臂丛神经损害。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我科最近收治一例勉县转来患者,因啤酒瓶致左颈部损伤,外院已行伤口填塞处理,但局部仍出血不止,伤口内具体情况不明,需急诊手术治疗。因入院时诊疗费用不足,医务科雷海春科长亲自下科室为患者联系各项手术事宜。伤情就是命令,骨三科立即成立救治小组。因颈部局部解剖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损伤导致患者死亡,同时神经吻合极其困难。在精心准备下,王盛海率领的医疗小组急诊行颈部血管神经探查,仅用1个多小时就将患者伤情探明,并将损伤的臂丛神经修复。术后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概述 中国内地部分大医院借鉴国际疼痛管理先进经验,开始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无痛病房-简介 “无痛病房”包括无痛治疗、无痛检查。所谓无痛病房,就是在无痛原则下,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无痛病房-建立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国教授2010年10月11日在世界镇痛日座谈会披露,借鉴国际疼痛管理经验,中国将建立“无痛病房”。 他在此间举行的世界镇痛日座谈会上称,从伦理及人道角度看,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欧美发达国家,为患者消除疼痛已经成为医生公认的基本观念,许多医院都有专门的科室对疼痛进行综合管理。目前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在中国内地很多医院得到普及。无痛病房-建立原因 很多人在遭受急性疼痛困扰时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担心止痛药会引起胃肠损伤或者担心服用止痛药会产生依赖性,导致成瘾等,而采取忍的态度。急性疼痛一般是损伤以后所引起的疼痛,常见的如手术后疼痛、创伤疼痛、月经痛等,损伤后持续超过一个月到三个月都属急性疼痛。此外,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也属急性疼痛的范围。 其实目前常用的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新一代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药物,不仅没有人们担心的“成瘾性”,而且大大降低了传统止痛药对胃肠道损害和血小板影响等副作用,已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急性疼痛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可能逐渐转为慢性疼痛,其严重危害不可估量。慢性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其导致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的患者甚至因无法忍受长期的疼痛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急性疼痛务必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就忍着,运用止痛药会成瘾,且副作用很大。病房中,一部分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强忍剧痛。而在临床医学上,医务人员也只是在患者疼痛剧烈时才为他们使用止痛药。 根据这些观念制订的方案已明显落伍。现代观念是不应该熬痛。现在的止痛药物成瘾性小,就算是吗啡、杜冷丁,在适当使用下,也不会上瘾。如果疼痛严重,往往会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失眠、焦虑、内分泌紊乱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现代医学认为,应当积极控制疼痛,以免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人的机体功能。 现在医学发达了,医院有了各种先进的止痛药,同时临床上病人也需要先进的镇痛方案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所以,无痛病房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