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有人情绪抑郁、疲乏无力、兴趣减退,我们一定要重视他,他不是懒,有可能患了抑郁症。抑郁症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远,尤其近些年抑郁症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等,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据报道,随着该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负担,是影响全球健康的最大疾病。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精力不足、兴趣减退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精神障碍。此外,还有思维迟缓、回避社交、注意力下降、认为前途暗淡悲观、不自信、自罪观念、无价值感,以及失眠、食欲下降等,甚至有自残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亲身经历的感受直接相关。如经历了重大损失或生活、工作的压力事件,抑郁情绪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久等,不能从负面情绪中及早脱离。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此时该如何调整心态,避免负面情绪伤害自身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中医诊治“抑郁症”的科普知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身心俱病,中医将抑郁症归属于“郁病”范畴,治疗上应身心同治,以调和脏腑气血、补虚泻实等方法消除身体上的病,以移情易性达到醍醐灌顶之效治疗心情上的病,从而恢复人的神机、激发人体的生机。郁病的病因是七情内伤,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主要以肝、脾、心三脏受累终致气血失调而成。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因此,中医诊治该病时,总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基本原则治疗郁病。但需针对患者个人病因病机,分证施治。验案举例:某女,51岁。2022年2月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不适及胸前区疼痛而就诊,时有呃逆,咽及气道发痒,头懵,胸闷、气短,周身乏力酸痛,颈部不适,纳眠极差,大便2-3日1次,偏干。舌质淡红,苔腻稍黄,脉弦滑。既往史: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1年余,规律服用药物治疗。患者10余年来照顾家中老人及自理能力差的侄女,长期劳累,时常感到心情抑郁、委屈,心情无处诉说。5年前又因膝关节疼痛更觉力不从心,烦躁,悲伤欲哭,时感胸闷、气短、心慌,畏惧心脏疾病,检查心脏造影及相关治疗后自觉症状不减轻,身体乏力,情绪低落,忧虑,近年来反复住院治疗,曾于省级医院精神心理科及某地精神卫生中心服药治疗,仍觉周身不适,胃脘部堵塞感、疼痛,乏力,食欲及睡眠差,症状时好时差。本次治疗上给予抑酸护胃、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中药方以健脾消食、宽胸理气,配合心理疏导治疗1周,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调整中药以内泻热结、疏肝活血行气,并配合针对其身体疾病本身认识的心理疏导及饮食禁忌,余治疗方案不变,患者服药后胃脘部堵塞感明显改善,情绪明显好转,自觉身体状态明显好,后以该中药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好转出院。中医治疗疾病时强调治病求本,一方面要针对患者主要的不适症状分析、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以指导遣方用药,另一方面要给患者讲明目前疾病的原由,既需要对症下药,更需要患者配合。该患者因胃脘部堵塞不适、纳差、大便不畅为主症,患者既往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本次患者因身体不适症状未有明显缓解而加重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因情志不畅出现肝气郁滞,日久易化热,加之饮食不当,食滞胃脘,食与热交结于中焦,故而发病,实热不清,病不易除。2023年9月又因饮食不当出现胃脘部堵塞不适而就诊,特请精神心理科会诊,患者经精神科检查,发现神清,自知力可,未引出幻觉妄想,有较大心理压力表现,但未发现有明显抑郁、焦虑,有躯体化。MMPI测验:可排除焦虑症抑郁症。SAS:无焦虑。SDS:无抑郁。诊断:可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继续以内泻热结为基本法则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自诉,自2022年2月经治疗及沟通后,情绪上已经自我调整好,现情绪开朗,还经常安慰、劝导其他情绪上有抑郁焦虑的朋友。中医治疗该病除中药外,还有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综合疗法、情志疗法、音乐疗法、气功、低阻抗意念导入等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因不同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病因以及就诊时间等,存在差异,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就诊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诊治方案。总之,在预防抑郁症方面,预防要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一些,比如: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经常锻炼身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情绪低落而持续不改善,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民间谚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现今正值冬季,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一下,从中医角度解读冬季吃萝卜的养生方法。萝卜,通常指白萝卜,又称莱菔、芦菔,早在两千年前的《尔雅》中记载“芜菁紫花者谓之芦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对萝卜的栽培方法;唐代苏敬的《唐本草》记载有萝卜味辛、甘、温的药性,具有消谷、下气、祛痰等的作用。《中药大辞典》记载:莱菔(萝卜),性味:辛甘,凉,归经: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等。话说,冬季吃萝卜正当时,那么养生吃法有哪些呢?冬季天气寒冷,人身体阳气的运行,随外界气候变化,阳气敛藏于体内,易生内热。现代取暖设施完备,“冬令进补”、“吃得多动得少”等现象,肥甘厚味摄入过多,积滞胃肠,郁而热盛,易诱发热性类疾病,如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咳喘痰嗽、衄血、便血、口干渴等。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主治“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练五脏恶气,去邪热气”,这正好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去除胃肠积热。可见,冬季吃萝卜正当时哦。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属于低热量密度食物,每100克萝卜含热量约21千卡,含碳水化合物约5g、蛋白质约1g以及丰富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及钾钙锌镁铁硒等。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萝卜中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温馨提示: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胃虚弱易泄泻者慎食或少食;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等患者忌吃。萝卜的养生吃法有哪些呢?明代李时珍赞称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连用九个“可”表述萝卜的做法,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而冬季萝卜炖汤最宜。以下介绍几种萝卜炖汤的吃法。萝卜炖羊肉汤羊肉,性味:甘,温,归经: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冬季吃羊肉具有散寒温胃、补益气血等作用。但羊肉多吃易上火,与白萝卜炖后,食用可泻热、化痰,可谓营养互补。仍需注意: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萝卜炖鲫鱼汤鲫鱼,性味:甘,平,归经:脾、胃、大肠经,功效主治:滋补利水。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牙痛等。将鲫鱼去鳃去内脏洗净擦干水。热锅下油,油热后,下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姜丝煸香后,将白萝卜去皮切丝共炖,白萝卜炖鲫鱼汤有温中下气、健脾祛湿的作用。萝卜姜片葱段汤生姜,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肺胃,功效主治:发表发汗,开胃止呕,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等。葱,性味:辛,温,归经: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等。将葱段、姜片和萝卜片一起煮汤,具有散寒、止咳及预防感冒之功效,在冬季防治风寒感冒,尤宜用于怕冷、怕风、出汗少、鼻塞流涕、咳嗽有痰等风寒征象。另外以下情况应避免与萝卜搭配,如白萝卜与补益药中的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药材及膏方类补益品,否则易降低其补益作用;另外吃白萝卜后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盐,若短期内食用大量含植物色高的果蔬如橘子柿子、梨、苹果、葡萄、芥菜等,其中的类黄酮物质会被肠道吸收分解,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会与硫氰酸盐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诱发甲状腺肿大。(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假期归来,注意防范疲劳综合症假期结束,回到工作和学习岗位的你,是否感觉身体被“掏空”?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伴有头痛、失眠等症状?如果是,那你可能已经被“疲劳综合症”盯上了。疲劳综合症,假期后的隐形“杀手”在假期里,我们的生活节奏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的人尽情享受美食,作息变得不规律,熬夜追剧、玩游戏,早上睡到日上三竿;有的人则选择长途旅行,舟车劳顿,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这些看似放松的行为,实则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假期结束,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时,身体却还没有调整过来,疲劳综合症便趁虚而入。疲劳综合症有哪些表现身体疲惫:这是最明显的症状,总感觉身体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肌肉酸痛,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精神萎靡: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和热情。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变得迟缓,严重影响效率。睡眠紊乱:晚上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极差,多梦易醒。早上起床后,仍然感觉困倦,没有休息好。长期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免疫力下降:身体的抵抗力变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感冒、咳嗽等小毛病频繁找上门来。情绪波动:变得烦躁、焦虑、抑郁,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己也很难控制。如何预防和应对疲劳综合症调整作息:尽快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通过泡热水澡、听轻柔的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帮助入睡。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减少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给肠胃造成负担。同时,要注意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毒素。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缓解疲劳感。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心理调节: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尽快调整好状态。劳逸结合:在工作或学习中,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放松眼睛和大脑。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即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假期后的疲劳综合症虽然让人难受,但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尽快恢复元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中。让我们告别疲劳,拥抱健康,开启新的征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到腰酸背痛、怕冷畏寒,还特别容易疲劳。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很可能是肾虚发出的信号。肾脏在中医理论里,被誉为“先天之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以及整体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就给大家送上一份实用的养肾指南,帮助大家改善这些困扰。一、饮食养肾:巧妙搭配,滋养肾气温补阳气:对于肾虚且怕冷的人群,适当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能起到补肾阳的作用。羊肉,性温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功效。寒冬时节,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既能暖身,又能养肾。《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除了羊肉,韭菜也是常见的温肾食物,它被称为“起阳草”,可炒菜、做馅,常吃有助于温补肾阳。滋阴润燥:肾阴虚者容易出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需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黑芝麻,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肝肾、益精血。可以将黑芝麻炒熟碾碎,加入到粥、豆浆中食用。另外,百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滋养肾阴。可以用百合煮粥,或者与银耳一起炖煮,口感清甜,滋养效果好。黑色入肾:中医素有“黑色入肾”的说法,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对肾脏有很好的滋养作用。黑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能补肾强身、活血利水。可以将黑豆泡发后,与排骨一起炖汤,美味又养肾。黑米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能滋阴补肾、健脾暖肝,煮成黑米粥,口感软糯,常吃对肾脏有益。二、生活习惯:点滴做起,呵护肾脏规律作息,养精蓄锐:良好的睡眠是养肾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夜间睡眠时人体的阴气旺盛,此时休息有助于滋养肾精。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熬夜会损耗人体的气血和肾精,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肾虚症状加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养,肾脏功能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对肾脏健康有益。太极拳是一种非常适合养肾的运动,其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使气血通畅。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腰部的旋转带动四肢运动,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肾脏功能。八段锦中的“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一式,通过前屈后伸,刺激腰部的经络和穴位,起到固肾壮腰的作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长期坚持,能改善肾虚症状。避免劳累,劳逸结合: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会损耗肾精。在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每工作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伸展四肢,放松眼睛和大脑。如果从事体力劳动,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腰部受伤。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让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维持其正常功能。三、中医调理:传统智慧,助力养肾艾灸温肾: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补肾助阳的效果。肾俞穴,位于腰部,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艾灸肾俞穴能直接温补肾阳。操作时,将艾灸条点燃,距离穴位2-3厘米处进行熏烤,每次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周进行2-3次艾灸,可有效改善肾虚怕冷的症状。关元穴,在下腹部,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增强肾脏功能。穴位按摩:按摩特定穴位也是养肾的好方法。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肾经的起始穴位。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后,用拇指指腹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按摩涌泉穴,每次100-200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涌泉穴能滋阴降火、益肾固精,对改善腰酸、疲劳等症状有帮助。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在脚踝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用手指按揉太溪穴,每次3-5分钟,能激发肾经的经气,起到补肾气、壮肾阳的作用。四、情志调节:平和心态,肾安身健情绪对肾脏健康也有影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中提到“恐伤肾”,过度的恐惧会直接损伤肾气。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当感到情绪低落时,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有助于调节情志,使身心舒畅,肾脏功能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肾虚腰酸怕冷易疲劳,通过饮食、生活习惯、中医调理和情志调节等多方面的综合调养,相信大家一定能改善这些症状,拥有健康的肾脏和充沛的精力。记住,养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这些方法,才能收获理想的效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呵护肾脏,拥抱健康生活。
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丁 樱(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永钧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自立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王晞星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皮持衡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孙申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严世芸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文瑞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杨 震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肖承悰(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何成瑶(女)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静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民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彤云(女,回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绍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林 毅(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林天东海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旺 堆(藏族)西藏藏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南 征(朝鲜族)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凃晋文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施 杞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姚希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翁维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黄瑾明(壮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韩明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潘敏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注:国医大师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国医大师”的称号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为推进中医药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相关部门从2009年开始开展“国医大师”的评选表彰,每届评选只有30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https://mp.weixin.qq.com/s/eMJC8D-pjX90N0Eng9Jtog
2022年7月18日上午,郑州的气温高达35℃,河南省中医院21世纪门诊部迎来了一位老人,只见他手拿闪闪发亮的锦旗,面带朴实的笑容,走进了门诊部就诊大厅,仔细一打听,噢,原来是门诊部主任牛朝阳的病人,专程从周口太康送锦旗来的。这位张姓老人今年69岁,2000年时,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胃脘部胀满、纳差、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1.反流性食管炎2.胃炎3.十二指肠炎。治疗后曾一度好转,但服用药物无效。随后,老人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心下异物感,按之硬痛,检查未见实物,进而不能进食,全身乏力,无力行走,影响正常工作,严重时疼痛难忍。多年来,老人辗转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治疗,中医、西医都看过,亦只能部分缓解。后来,老人又经人介绍,专门到广东等地的三甲医院就诊,但始终不能解除病痛,一度陷入绝望。今年3月份,老人听老家一位从新疆回来的亲戚说,他在新疆认识一位河南援疆专家,治疗疑难杂病很有经验,在新疆当地口碑很好,现已回郑,可以带他来郑州看看。但老人历经多次求医的经历,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直到3月底的一天,老人症状再发加重,在家人的劝说下,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河南省中医院21世纪门诊部,找到了牛朝阳主任。就诊时,老人症见心下痞满硬如盘,纳差,胃脘,左腹,脐上胀满,不排气。舌质淡黯,体大有齿痕,苔白滑腻。右关浮数,左关浮。诊断:气分病,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所谓气分病,乃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记载之病,原文载:“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心下,胃之上也。胃中阳气不布,心下乃为水饮之阴占据,坚大如盘,阻其上下出入之坦道,只从边旁辘转,虽总一阳气之权不伸所致。然有阴阳二候,阳气虚而阴气乘之,结于心下,必用桂枝汤去芍药之走阴,而加麻黄、附子、细辛,其散胸中之水寒。以少阴主内,水寒上入,即从少阴温经散寒之法而施治也。牛朝阳主任熟读经典,精研方术,中医功底深厚,经过四诊合参,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老人当晚服药一次后,奇迹出现了,第二天晨起,疼痛减轻,腹部变软,胀满消失,能正常排气。服药两天后,老人可正常饮食,全身有力,可以正常走路。纠缠22年的顽疾终于得到了有效对症治疗。老人怎能不高兴呢!这不,7月18日,冒着酷暑,一家人驱车200余公里,专门来郑州送锦旗感谢来了。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pqZslThThB0xiPcdGslrQ
痛风(Gout)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开始只是一个关节痛,最常见的是第一个脚趾头痛,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注意:不是尿里面的酸,是血液中一种酸性代谢产物)。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痛风患者除了要抵抗喝啤酒吃海鲜的诱惑,还要拒绝饮料和甜品的诱惑。大部分饮料中都含有大量果糖,一次性摄入大量富含果糖的饮料,短时间内明显升高体内尿酸水平,同样可以诱发痛风。即使不吃肉也会诱发痛风,比如毛豆、花生、香菇、紫菜等,痛风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量食用。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而与痛风发病密切相关的是血尿酸,中医认为它属于“湿浊”范畴。由于人体湿浊内生过多,造成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肾不能分清泌浊,则湿浊流注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而形成痹痛,也就叫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痛风需辨证施治,寒、湿邪气都属于“痹症”的病因,寒湿蕴久,结而化热,流注关节,红、肿、热、痛而发作,湿邪偏盛者,治疗要以化湿邪为主;热邪偏胜者,治疗要以清热为主,湿热并重则祛湿清热并用,有医家以五苓散合四妙散加减治疗,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效如桴鼓。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94E7bjcM7nueEBo00Vx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