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说说PPD(结核菌素)试验
在门诊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大夫,给我开个PPD。通常,你会咋样?直接开给他得了,不浪费时间,也免得说错话变成医患纠纷。我却不这样,心里有想法啊,我就是个开药的大夫吗?绝不!通常我会问你得的是什么病?哪家医院在为你诊疗?病人耐不耐烦姑且不管,我是真担心他包括他的诊疗医生不是很了解PPD的真正意义,仅仅凭PPD的结果就去诊断现在得的是不是结核病,那也太草率了!讲真,你了解PPD吗?先说说PPD的历史吧。结核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当然是在人类给它专门做的培养液里了)一点点繁衍,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好多的代谢产物,这些东东是它的废物;但聪明人出现了,他发现这些代谢产物里有结核菌的好多蛋白,而这些蛋白进入人体后,如果你患过结核就会有反应。好了,这个聪明人是罗伯特·柯赫,大名鼎鼎的结核界牛人,具体多牛我不说了,反正如果你搞结核病却不知道他,那你就不会高明,自己上网去查吧。1890年首先公布发现结核菌素。该年4月4日罗伯特·柯赫在第10届世界医学会上讲演发表发现一种可以预防豚鼠结核病,并有治疗作用的物质。1891年柯赫明确这种液体是结核菌的培养滤液,并命名为结核菌素。1908年发现结核菌素试验方法(C.Mantoux)。1928年美国P.B.Seibert从结核菌培养液中制成了一种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1941年美国研制成功一种标准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S)。1958年丹麦研制成了更纯、更浓的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RT23),为WHO推荐制剂。大家注意了,罗伯特·柯赫发现的是旧结素(old tuberculin,OT),是从生长过结核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提炼出来的结核菌代谢产物,主要含有结核蛋白,还有很多杂质,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过敏反应。而我们现在用的是OT的提纯物质,经过数代科学家的提取,形成了目前的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纯结素,当然安全性更高了。PPD在人体皮试后,护士会告诉你72小时才能看结果,等的让人心焦啊,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医学实验都是有道理的。人体对外来的侵入物质(姑且称为异物吧)有两种对抗方法:一种是体液免疫,也就是用化学物质去杀死异物,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知道的抗体,你每年注射的流感疫苗就是这种;另一种是细胞免疫,就是让自己的某些武装到牙齿的细胞把异物吃掉(术语叫吞噬),完成第一次吞噬的细胞将变成人体的正式职工,一直从事吃掉同一种异物的工作,所以,一旦有同种异物(比如结核菌)再次进入人体,这些细胞就会发起攻击,从而引起反应。通常,体液免疫在皮肤表现为红肿,细胞免疫则表现为硬结甚至水泡。结核菌进入人体后的命运是被吞噬,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完成的时间就是48-96小时。所以,皮试后的头2天,你会发现你的皮肤又红又肿,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一般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当然,不正常我们也不用太担心,不用处理会自愈的,多大我们都不去管,因为这不是我们要看的结果;2天后,慢慢出现了硬结,这正是我们要看到的结果-硬结才是硬道理!前臂局部红肿硬块直径反应符号<5mm阴性-5-10mm阳性+11-20mm阳性++>20mm强阳性+++局部发生水泡或坏死强阳性++++结素试验阳性反应仅表示结核感染,并不一定就是现在发病。我国城市成年居民的结核感染率在60%以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故用5IU结素进行检查,其一般阳性结果意义不大,我的临床经验:如果没有症状、胸片等支持,包括++及以下的阳性结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不要一看有阳性就慌张,此时一定要淡定啊,不会判断就来找我好了。但如用高稀释度(1IU)作皮试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或者3个月后再做一次,原先的-或+变成++或+++(少变多)也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因为我国婴幼儿出生时均接种卡介苗(可以认为是没有毒性的结核菌),PPD试验阳性率会增高,因此也更难判断是否有活动性结核。结素试验阴性反应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以下情况:4-8周内新近感染结核菌,结素试验可为阴性。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或营养不良及麻疹、百日咳等病人,结素反应也可暂时消失。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素无反应,或仅为弱阳性,这都是由于人体免疫力连同变态反应暂时受到抑制的结果;待病情好转,又会转为阳性反应。其他如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如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艾滋病等)病人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你看,PPD并不是诊断结核病的万能工具,实际上,PPD在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价值只有1/7_1/14,不要迷信哦!但在没有其他方法时,它也不失为一种便捷的诊断利器。嘿,果真没有其他方法吗?当然不是,下次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