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依次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五项检查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 俗称的“大三阳”即+ - + - +,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见于以下几种可能: ①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乏力、食欲差等症状; ②乙肝病毒耐受期携带者,无明显症状,肝功和B超检查均正常; ③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④乙肝肝硬化,见于少数病毒仍活跃复制的肝硬化患者。 俗称的“小三阳”即+ - - + +,说明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HBsAg携带者,传染性弱。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乙肝病毒感染者经历无症状免疫清除后,进入了病毒残留期,形成乙肝病毒“小三阳”携带者; ②乙肝患者经过一次或多次发作后,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肝功恢复正常,病毒复制也渐趋停止,血液中查不到病毒HBV—DNA,属于慢肝恢复或稳定阶段; ③乙肝病毒在人体免疫作用的压力下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e抗原不能被检出,而血清中抗—HBe阳性,这种患者虽然表现为“小三阳”,肝功能仍然不正常,HBV—DNA(+),病情大多继续进展。可能是CHB,也可能有少数患者已成为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为HBsAg携带者,核苷(酸)类似物(NAs)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HBV药物,分为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后者包括阿德福韦酯(ADV)和替诺福韦酯(TDF)。 由于HBV病毒的高复制力及逆转录酶区校对功能的缺乏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耐药。 TDF是目前耐药基因屏障最高的药物之一,2014年开始在我国临床使用。研究发现在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TDF可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并在8年持续治疗中未发现耐药变异。TDF因其强大的抗病毒能力和高耐药基因屏障,相继被各大指南推荐为CHB患者的一线药物。 在TDF上市后,LAM耐药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为:TDF或LAM+ADV,LdT耐药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为TDF或LdT+ADV,ADV耐药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为TDF或ETV,ETV耐药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为TDF或ETV+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