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到目前无法阐明癌症的确切发病机制但已经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01激素水平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首次怀孕、生产的年龄超过30岁的,或者从未生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上升。怀孕和哺乳减少了月经周期数,继而减少了高女性激素水平的时间。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服用外源激素也可能造成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上升,包括在绝经后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一些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避孕药,均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02家族史对于(1)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2)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3)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这部分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大大升高。家族史无法预防,但有家族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建议提前开始进行筛查(<40岁开始),筛查的手段主要包括乳腺彩超以及双侧乳腺钼靶检查。筛查的意义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的效果较好,治愈率高。03肥胖既往的研究表明,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肥胖会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所以,对于中老年女性,适当锻炼以及合理饮食对于预防乳腺癌非常重要,通过锻炼和饮食的调节,使BMI处于正常范围,可以有效保护乳腺健康。04生活方式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睡眠质量差,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参考文献(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2)SunYS,ZhaoZetal.RiskFactorsandPreventionsofBreastCancer.IntJBiolSci.2017Nov1;13(11):1387-1397.doi:10.7150/ijbs.21635.(3)JonesME,SchoemakerMJetal.SmokingandriskofbreastcancerintheGenerationsStudycohort.BreastCancerRes.2017Nov22;19(1):118.doi:10.1186/s13058-017-0908-本文转载自广州妇儿中心甲乳疾病诊疗中心 2022-12-0120:30 发表于广东
随着乳房体检的普及,大家对乳房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因此,发现各种类型乳腺结节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这就导致很多女性朋友对乳腺结节充满了恐惧。 据新疆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统计数据显示,该院平均每天开展14.7台乳腺良性肿瘤手术,5.6台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同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就有约28万例。女性乳房疾病的检出率也已高达50%,检查出乳腺结节的人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公众人物罹患乳腺癌,从陈晓旭、姚贝娜等因乳腺癌去世,再到安吉丽娜朱莉为预防乳腺癌而切除乳房,更是使得广大女性同胞对“乳腺疾病”耿耿于怀,寝食难安。 乳腺结节可怕吗?简单地说,乳腺结节有的时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而并不是疾病。 乳腺结节类型不同,疾病不同。乳腺结节包括增生性结节、肿瘤性结节、癌结节、炎性结节等等。具体而言,乳腺结节可以见于各种乳腺疾病,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约80%以良性疾病为主。 在门诊中大约八成左右的乳腺结节者,仅仅只是乳腺增生,也就是说不用去看病。只有当疼痛的时间过长、程度过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病理性乳腺增生,才需要进行治疗。这说明了乳腺结节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如何看待乳腺结节的分级1、乳腺结节BI—RADS 2级及以下者,定期复查。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即可。 2、乳腺结节BI—RADS 3级,需要3-6个月复查乳腺彩超, 观察变化。 3、乳腺结节BI—RADS 4级及以上,需要及时乳腺外科门诊进行治疗。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部分乳腺结节BI-RADS3级的患者,如患者比较焦虑且年龄40岁以上可考虑活检;同时,当临床医生认为影像表现和临床不相符时,也可能建议活检。 2、对于处于特殊时期患者,如哺乳期或者孕期女性,乳房结节短期内增大明显,需要注意和孕期乳房增大相鉴别,必要时需要活检以明确性质。 3、长期观察随访的结节,近期内出现体积增大,或者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或者出现细小的沙粒样钙化,需要活检。 乳腺癌的表现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时才发现。 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典型的体征是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有些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就像橘子皮一样。 3.乳头、乳晕异常:肿瘤如果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的话,可引起乳头回缩。 4.腋窝淋巴结肿: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如何选择乳腺检查的方式对于青年女性,彩超更适合,同时也可以评估腋窝淋巴结的情况。5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X线更为合适,尤其是在体检和普查的时候。核磁共振对人体软组织成像效果佳,在检查女性乳腺疾病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能有弥补乳腺X线检查的短板。在确认肿块性质方面比较常用,但是由于需要大型的仪器、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体检时不会使用。 要学会乳房自查首先,我们要知道何时可以做乳房自检,如果您正处于月经期,那么建议您等经期结束后7-10天后再做乳房自检,绝经期妇女则建议选择每月固定的一天。 乳房自查的方法 1. 沐浴时,可以一手检查另一侧乳房,用第二、第三、第四个手指按压乳房一圈,检查时可以采用小圆周螺旋或者上下移动,从而检查到乳房的每一个部分,双手交替进行。 2. 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看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 3. 高举双手,观察乳房的形状,或任何乳头的变化。 4. 接下来,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胯部固定,胸肌肉收紧,观察不对称或变化。 5. 躺下的时候,检查你的乳房就像第一步描述的那样,同时,可以放置一个折叠毛巾在你的右肩,把你的右手放在你的头后。重复这个过程再检查你的左胸。 6. 最后,记录你检查的日期,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乳房自我检查。 注意:如果发现任何变化或乳腺疾病特有的体征,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我们今天讲的堵奶,又叫“乳腺管堵塞”、“乳汁淤积”,是指因为各种原因乳汁长时间没有及时有效排出,淤积在乳腺管某个部位,乳汁越积越多,妈妈突然感觉出现乳房硬块,多数情况下都会伴有乳房局部疼痛,可能还有局部发红,但还没有出现发烧等其他表现。如果出现发烧或全身不适等,就可能是堵奶变成乳腺炎了。1乳汁移出不良最常见原因是宝宝的衔乳姿势不正确,或妈妈一直只用一个哺乳姿势(比如有妈妈一直是躺喂宝宝,就容易出现被压在下侧的乳腺管引流不良而出现堵奶)。2乳汁过度分泌乳汁过量分泌的妈妈最容易发生堵奶问题,而且经常反复堵奶。乳汁过多的妈妈平时避免过度排空乳房。3突然减少哺乳妈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原来的哺乳频率来哺乳,乳房太涨又没有及时排出一些乳汁就可能导致堵奶发生。4妈妈饮食太油腻妈妈进食太多油腻的食物后,会改变乳汁中脂肪成分的构成比,乳汁可能会变得粘稠,容易在乳腺管中形成淤积。妈妈要避免进食油腻的食物。5乳房受压内衣过紧,或乳房被背包的带子勒住,或者妈妈睡觉压到、被宝宝踢到等都可能导致堵奶。我曾经遇到一位妈妈去做背部按摩,趴了40分钟就发生堵奶了。6悬崖式断奶妈妈决定不喂奶了,突然就完全不喂宝宝了,乳房很涨也没有排出少量乳汁,硬生生想把乳汁憋回去,这样也很容易发生堵奶,所以离乳切忌悬崖式,而是要循序渐进的进行。7妈妈疲劳或心理压力大如果妈妈很疲劳,又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很容易发生堵奶。8乳腺管受损伤妈妈曾经遭遇反复暴力通乳、乳房按摩可能会造成乳腺管受损伤,乳腺管壁毛躁,可能是反复堵奶的一个原因。堵奶了怎么办?堵奶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刺激奶阵产生,利用乳汁喷射时的压力疏通堵塞部位。可以分为三步:第一妈妈在家里自救,第二到妇幼医院通乳,第三求助医生。1在家里自救适用时机:妈妈刚刚发现有硬块,无全身不适症状、无高热,可以考虑在家里自救,方法:1.1 改善宝宝衔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有效移出乳汁可以宝宝下巴对着硬块的方向吸也可以宝宝边吸妈妈边轻柔按摩硬块(别忘了哺乳三部曲)1.2 增加喂奶次数在确保宝宝衔乳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堵奶的患侧乳房频繁哺乳,大概2-3小时一次,每次哺乳都优先排空患侧乳房。如果患侧因为乳汁减少宝宝不愿意吸,可以先吸吮对侧乳房刺激出奶阵后迅速换到患侧让宝宝吃。1.3 哺乳前温热敷3-5分钟,有利于刺激奶阵,让乳汁流出。1.4 在充分哺乳后如果还有硬块,可以冰敷或卷心菜敷乳房硬块处。1.5 在充分哺乳后如果还有硬块,可以妈妈或家人手挤奶刺激奶阵产生,让乳汁移出。请注意是请家人帮忙手挤奶,而不是让老公吸,因为吸吮方式不对,成人是吸不出大量乳汁的。妈妈一边洗热水澡一遍手挤奶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奶阵产生的方法。因为妈妈很放松,且有热水在背部淋浴,很容易就奶水哗哗地流。1.6 如果妈妈觉得疼痛难忍,可以服用哺乳期安全的止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1.7 妈妈要多休息,尽量放松,不要有太大精神压力。2找妇幼医院按摩通乳 适用时机:妈妈在家用正确的方法自救24-48小时,硬块没有缩小,疼痛没有减轻,需要及时求助专业母乳指导,通常妇幼医院有专门的乳腺甲状腺外科及通乳门诊。如果宝宝的衔乳姿势一直不正确,妈妈和家人又不会正确手挤奶,那就需要发现堵奶后及时找母乳指导了。专业母乳指导会用正确的手挤奶方法,帮助妈妈无痛按摩疏通乳汁淤积。3求助于医生在专业母乳指导处理后24-48小时仍无缓解,或者出现发烧、疼痛加重等情况,需要及时求助于医生。因为有可能乳房已经出现了乳腺炎或其它性质的包块。医生可以根据乳房B超来初步诊断。文章来源于马蕾孕哺育 ,作者马蕾
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 5 年生存率相对较高。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后,不仅需要长期医疗和康复服务,而且需要接受日常生活指导,以形成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在指导乳腺癌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医生的角色非常关键。那么都应告知患者哪些内容呢?1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1. 每 3 个月评估一次体重,判断体重范围是正常、过轻、超重或肥胖。2.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尽量使体重达到正常范围(即体重指数为 18.5~23.9 kg/m2)。3. 对于已经超重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建议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并接受个体化的运动减重指导。4. 对于积极的抗癌治疗后处于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状态的患者,必须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议此类患者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帮助改善身体机能和增加体重,但应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2有规律地参加体力活动1. 在阶段性抗肿瘤治疗结束后,咨询专科医师,获得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建议,包括何时开始、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每 3~6 个月咨询专科医师或专业体育指导人员,对目前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状况进行评估,获取改善建议。2. 乳腺癌患者诊断后应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尽快恢复诊断以前的日常体力活动。3. 18~64 岁的成年乳腺癌患者,每周坚持至少 150 min 的中等强度运动 (大致为每周 5 次,每次 30 min) 或 75 min 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性训练 (大肌群抗阻运动) 每周至少 2 次。锻炼时以 10 min 为一组,最好保证每天都进行锻炼。4. 年龄 >65 周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应尽量按照以上推荐进行锻炼,如果合并使行动受限的慢性疾病,则根据医师指导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但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状态。3搭配合理的营养和膳食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摄入 12 种食物,每周至少 25 种。(2)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5~8 份(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1~3 份(50~150 g),薯类 1~2 份(50~100 g)。2.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1)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 g 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2。(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g 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3)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g。(4)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3.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1)每周吃鱼 280~525 g,畜禽肉 280~525 g,蛋类 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 g。(2)优先选择鱼和禽。(3)吃鸡蛋不弃蛋黄。(4)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4. 少盐少糖,足量饮水(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g,每天烹调油 25~30 g。(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 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3)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和康复期膳食摄入不足,在经膳食指导仍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时,建议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4谨慎使用保健品乳腺癌患者应尽量从饮食中获取必要的营养素;在临床表现或生化指标提示营养素缺乏时,才需要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当患者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 2/3 时,可以考虑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此类诊断应由营养师进行。5戒烟禁酒建议乳腺癌患者尽量避免吸烟、被动吸烟,并尽量避免乙醇摄入。本文首发:公众号“肿瘤时间”
年轻人得乳腺癌越来越多了么?相对很多癌症,乳腺癌的发病是比较早的。大家也肯定都听过年轻的明星得乳腺癌而去世的新闻,比如: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41岁)歌手姚贝娜(33岁)歌手阿桑(34岁)演员叶凡(37岁)……年轻人的乳腺癌越来越多了么?从统计上来看,是真的。下图是女性乳腺癌各个年龄段的发病趋势。大家能看出,虽然年龄大的女性风险更大,但40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这种年轻化的趋势非常值得警惕。因为和欧美相比,中国乳腺癌高发期本来就早10年左右。美国乳腺癌患者中60岁以上的特别多,而中国女性发病高峰却在50岁左右。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的时候,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是持续升高的。60后比50后风险高,70后比60后风险高,80后比70后风险高,90后比80后风险高。这是为什么?原因并不是特别清楚,但肯定和现代生活习惯有关,比如饮食带来的营养激素水平改变,月经初潮提前,生育年龄推后等。另外,也和更多年轻人注重乳腺癌筛查,发现更早有一定关系。很多人有一个认知误区,就是没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就不会在年轻时患癌。这是不对的。风险是相对的,有家族史风险会更高,但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整体风险变化,即使没有明显高危因素,也不能保证安枕无忧。统计上看,年轻乳腺癌整体预后更差。一方面,乳腺癌有不同的亚型,年轻患者中HER2阳性亚型和三阴亚型的比例较高,这两类相对进展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年轻患者肿瘤容易被拖延成局部晚期,甚至错失手术机会。除了年轻人缺乏肿瘤防范意识之外,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生理变化,乳腺癌尤其容易被忽略。年轻女性需要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每位年轻女性按照指南推荐,做好体检,如果发现异常后及时到专科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年轻乳腺癌该如何筛查?根据2019年最新发表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对女性体检的推荐方式如下:明确遗传高危风险女性,就是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女性,35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乳腺磁共振筛查。其他高危风险女性40岁开始筛查。40-44岁之间每年1次乳腺超声筛查,45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必要时补充乳腺磁共振筛查。一般风险女性45岁规律筛查。推荐乳腺X线为主要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乳腺X线筛查阴性的致密型乳腺女性推荐补充乳腺超声筛查。那什么样的人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呢?是符合以下任一个条件的女性:至少2位一级或二级女性亲属曾患乳腺癌。一级女性亲属包括妈妈、女儿以及亲姐妹,二级女性亲属包括奶奶、姥姥、姑、姨。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有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有一级亲属得了乳腺癌,而且至少符合以下1个条件:a)发病年龄≤45岁;b)发病年龄在45~50岁之间,同时至少另外1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c)患有2个原发性乳腺癌,同时首次发病年龄≤50岁;d)发病年龄不限,同时至少2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e)男性乳腺癌;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一级亲属中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乳腺及卵巢综合征、李法美尼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曾患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曾接受胸部放疗。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乳腺癌高危,最关键的就是看家族病史和遗传基因。了解自己家一级和二级亲属的癌症发生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年轻乳腺癌该如何治疗?如果不幸确实发现了乳腺癌,建议根据指南来进行规范治疗。好消息是,由于乳腺癌是很常见的肿瘤类型,所以医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整体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和其它患者相比,年轻人的乳腺癌治疗也是遵循规范化治疗,但有一些特别的建议。尤其重要的是在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遗传和生育咨询等支持,作为个体化治疗计划一部分。年轻乳腺癌在开始治疗前,优先进行遗传咨询,然后进行遗传检测BRCA1/2,告知基因突变对本人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根据个人及家族史,还可能进行其它多基因检测。在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开始前,需给予生育咨询,并告知可选疗法。除了低复发风险乳腺癌,35岁以下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候,建议同时进行卵巢功能抑制,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年轻患者还特别关心两个问题:1:乳房能不能保?2:以后还能不能生孩子?关于第一个问题,很多人想保,但又担心复发。那到底是不是手术范围越大越好?是不是全切最安全?并不是的。乳腺癌的治疗,不仅仅靠手术切除干净,还同时依赖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手段,共同提高治愈率。随着药物治疗和放疗的不断进步,现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更多了,很多时候可以使手术缩小化、多样化。研究证实,和传统扩大手术相比,保乳手术、乳房再造术等不但不会降低治愈率,还能更好地减少并发症、保持乳房外形、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广大爱美的年轻女性患者而言是个很好的消息。当然,前提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才能够创造足够的手术条件。第二个问题,年轻乳腺癌治愈后能生育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要考虑很多方面,既有怀孕带来激素水平变化对乳腺癌复发风险改变的担心,又有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有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生育并不会增加乳腺癌复发死亡风险,甚至还有“健康妈妈”效应,即生育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因此,年轻乳腺癌治愈后,一样有做妈妈的机会。但也要说明,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年轻乳腺癌有更高比例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亚型,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疾病的特征来判断生育条件和风险,而且必须有专业医生指导,尤其涉及到内分泌治疗停药问题。建议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开始之前,先与主治医生和生殖专家沟通,提前做好生育力保存及卵巢保护治疗。为了降低复发风险,备孕的时间,也建议在乳腺癌复发高峰期之后。 总之,年轻乳腺癌在中国发病率在持续提高,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它是一种可防可筛,可控可治的疾病。通过了解自己的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一旦发现就尽快治疗,获得最佳的效果。致敬生命!参考文献Paluch-ShimonS,PaganiO,PartridgeAH,etal.ESO-ESMO3rdinternationalconsensusguidelinesforbreastcancerinyoungwomen(BCY3).Breast.2017;35:203–217.doi:10.1016/j.breast.2017.07.017BreastcancerscreeningguidelineforChinesewomen.CancerBiolMed.2019;16(4):822–824.doi:10.20892/j.issn.2095-3941.2019.0321HuangY,TongZ,ChenK,etal.InterpretationofbreastcancerscreeningguidelineforChinesewomen.CancerBiolMed.2019;16(4):825–835.doi:10.20892/j.issn.2095-3941.2019.0322Paluch-ShimonS,CardosoF,PartridgeAH,etal.ESO-ESMO4rdInternationalConsensusGuidelinesforBreastCancerinYoungWomen(BCY4)[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2020Mar18].AnnOncol.2020;S0923-7534(20)36363-8.doi:10.1016/j.annonc.2020.03.284AzimHAJr,KromanN,PaesmansM,etal.Prognosticimpactofpregnancyafterbreastcanceraccordingtoestrogenreceptorstatus: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study.JClinOncol.2013;31(1):73–79.doi:10.1200/JCO.2012.44.2285《2000—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年6月第52卷第6期ChinJPrevMed,June2018,Vol.52,No.6·567·本文转自“郝春芳&菠萝“ 菠萝因子 2022-05-2209:37 发表于四川
不同分期以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可能会接受不同的治疗模式,有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还需要化疗、放疗甚至分子靶向治疗。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内分泌治疗5到10年。不管分期的早晚,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很多患者不知道怎么样复查或者忘记复查,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总结,以便患友们及时的复查。 1.第一次复查的时间:一般在手术结束出院3个月左右进行;如果术后因病情需要接着进行了放疗和化疗的,可在放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复查。 2.手术后的2年内的复查:建议每3-4个月复查一次; 3.手术后2-5年内的复查:建议每六个月复查一次 4.手术后满5年了,也就是第六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当然,对于一些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如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Ki67指数很高、Her-2阳性表达、三阴乳腺癌等,医生会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复查时间。 复查时的注意事项: 1.在复查请同时携带手术后病理报告及相关临床病历资料,外地患者不方便到门诊复查的可把抽血化验结果,检查报告和术后病理报告拍照存到手机上方便及时调看,患者自己要清楚记得是否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及何种药物及服用时间。 2.每次复查医生会根据患者上次或者一年内的复查情况给患者开具复查项目,比如超声检查(包括颈部及腋下淋巴结,双侧乳腺,腹部及妇科超声),血液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胸部X线或者CT检查,骨扫描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放射性检查,不能做的太多,比如X线、CT或者全身骨扫描) 注意:对于胸部X线或者CT检查,可一年查一次,或根据有无症状或者病情决定随时复查,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有的患者每三个月就拍一次胸部X线检查,要知道过多的射线也是造成癌症的危险因素。骨扫描同样也是1-2年做一次,没有必要频繁检查,或者是根据患者有无骨痛及时复查。 3.长期口服治疗药物(如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者还需定期复查骨密度,因为长期服用这一类药物容易造成骨质疏松。 赫赛汀靶向治疗期间,建议每三月复查一次心脏彩超。 4.特殊检查:CT增强(多在肺部CT或彩超有异常发现时加做),MRI增强(头部有症状时首选,肝脏结节明确诊断时首选,对于行保乳术或者使用假体进行乳房再造的患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乳腺MRI),PET-CT(怀疑远处转移时进行)。 5.有以下症状时请随时就诊:不明原因手术后胸壁结节、红疹等新生物,或者是腋窝再发肿大淋巴结,或者是颈部肿大淋巴结;不明原因骨痛、头痛、胸痛、胸闷、干咳、咯血等;不明原因体重短期下降明显等。 6.如果有突发特殊情况,请及时到就近的医院就诊。无法来我院乳腺外科门诊或在外地的患者可在好大夫网站咨询我,我一般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以上是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复查注意事项进行的简要总结,需要随时根据病情来医院及时就诊。
「五年生存率」是乳腺癌患者十分熟悉的一个名词,大家也常以五年生存率衡量描述病情严重程度。五年生存率到底是什么?它和乳腺癌的预后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五年生存率表示只能活五年?“五年生存率”是指癌症患者患病五年后的生存比例,常用来反映某种癌症的严重程度、进展快慢,也常以此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通俗来说,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为:乳腺癌在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而不是说只能活五年。临床上常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也用于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治疗疗效差异。这里的五年生存率包括五年内复发转移但生存期均超过五年的患者,既包括无瘤生存也包括带瘤生存。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五年生存率?为什么是五年?五年生存率的时间是从确诊时间开始算起的五年内的生存率。举例假设2020年1月1日,患者在医院拿到报告确诊了乳腺癌,那么就从这一天开始算起直到2025年的12月31日止,为一个五年。那为什么是选择五年作为衡量目标呢?其实除了五年生存率之外还有一年、三年、十年的生存率。大部分癌症复发发生在治疗后3年内,这期间患者的病情不稳定,肿瘤细胞很可能再次活跃,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故一年或三年生存率一般不作为长期生存的指标[1]。三年后病情相对稳定、复发率明显降低;五年后的复发机会更小,如果生存5年仍未复发,一般认为是“临床治愈”。因此常常是以五年为一个分界线。五年生存率和哪些因素有关?1、乳腺癌五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息息相关。根据相关的研究表示:年龄<40岁、肿瘤直径>3cm、淋巴结转移数>3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会更低。根据相关的研究表示:年龄<40岁、肿瘤直径>3cm、淋巴结转移数>3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对会更低。2、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患者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这也提示了早发现和早治疗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2]。3、此外不同分型的乳腺癌对应的五年生存率也不同。随着内分泌治疗的普及和CDK4/6抑制剂的应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更为良好,HER2阳性乳腺癌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治疗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对而言,三阴性乳腺癌由于靶点的缺少,五年生存率相较于另外两类没有更好,但是随着一些免疫治疗和ADC新药的出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3]。怎么做才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指标,并不代表每个癌症患者的预后,而且并不是5年之后,百分百保证不会复发或者转移。因此,五年之后依然不能放纵自己,需根据医生要求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这样即使发生复发转移,也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控制,从而延长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01规范治疗的“方向标”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和复发转移概率,因此做好治疗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综合治疗之前,我们要明确病理学诊断、分期。乳腺癌分期分型不同,术后辅助治疗的手段也大相径庭。分期分型就像治疗前的“方向标”,指导医生根据指南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02复发转移的“拦路虎”治疗结束之后,总会有一部分患者认为手术、化疗都结束了,病就好了,还花什么钱复查?如果你有这个想法请尽早打消。定期复查不仅可以让医生了解疾病恢复情况,还可以根据用药情况、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建议乳腺癌患者的复查频率[4]:术后2年,一般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每1年随访一次,直至终身。遵医嘱定期复查,才是预防复发转移的最佳手段。如果因为害怕麻烦耽误复查,导致病情变化,实在是得不偿失。03增强免疫的“主力军”1、肿瘤本身会增加患者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营养不良等多种症状。而癌症患者的饮食营养与患者生存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应该保证癌症患者的营养摄入。在患者的饮食选择上应该富含蔬菜水果、谷物、鱼肉等丰富的饮食结构,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低脂食物的均衡摄入。2、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至良好的状态。运动讲究适时、适式、适地,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每周进行3-4次30分钟的运动。3、众观抗癌明星身上的一些共同点,他们往往在得知患癌的时候都能平静接受,并且积极乐观的面对。同样的病情出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心理,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就出现了不同的效果。觅友们面对癌症的时候,需要有坚强的抗癌信念,多看待一些美好的事情,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给自己施加过多的精神压力。END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概念,并不指某个患者的生死结局。因此客观看待十分重要,要知道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越来越好,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临床治愈的90%,因此,面对肿瘤,大家要有更坚强的信念,努力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本文转自 原创 觅健科普君 乳腺癌互助圈 2022-04-0617:59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何急剧“升高”?甲状腺超声报告单怎么解读?诸如此类的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来源 | "张征"微信号 无论是医院的门诊室,还是移动医疗平台,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咨询量都在飞速攀升。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手拿一张体检报告单,忧心忡忡地询问:“甲状腺结节是什么病?”“对健康有影响吗?”“会恶变吗?”“需要怎样治疗?” 其实,不光是患者,很多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本文总结了医生在甲状腺结节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1.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何急剧“升高”? 甲状腺结节是出现在甲状腺内部的异常增生的细胞团块。 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已高达30%,从数字上,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出“患病率在急剧升高”的结论。 有人猜测这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但除了极少数辐射异常地区,如核泄漏后的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目前还找不到甲状腺结节与我们周遭环境有确切关系的证据。 还有人认定这是长期食用碘盐所致。过量碘摄入固然有可能诱发甲状腺结节,可是碘盐只提供人体日常所需碘量,少量多余碘很容易经尿排出,即使在沿海等富碘地区,也基本不会造成“碘过量”。反而临床上不乏一些家长自作主张改用无碘盐,结果导致幼儿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的发生。 总结: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升高”,应更多归功于健康体检制度的完善和超声等检查手段的普及。是检出率的提高,使得长期处在深宅大院里的微小结节更容易被发现、从而大白于天下。 2.怎样读懂甲状腺超声报告单?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不具备生理功能(不分泌甲状腺素)、不产生占位压迫效应(直径很小),只要能排除恶性或恶性倾向,就根本无需治疗。 所以,当我们面对甲状腺结节,最需要做的是鉴别其良恶性。 甲状腺超声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毫无创伤、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成为鉴别结节性质的不二之选。 对于所有已知或怀疑存在结节的患者,都推荐进行甲状腺及其周围淋巴结的超声检查。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能力,甚至优于CT与磁共振。 但是,面对超声报告单里聱牙诘屈的文字描述:结构、回声、形态、边界、晕圈、钙化、局灶、血流、纵横径…不要说普通大众,很多非专科医生都难于区别判断。 为了能让报告结果通俗易懂,超声医生参照经典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法,提出了甲状腺超声分类系统(TI-RADS): TI-RADS 1级:正常甲状腺; TI-RADS 2级:良性结节(恶性风险0%) 低或无回声结节,结节内点状强回声; TI-RADS 3级:可能良性结节(恶性风险80%) 等或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包膜,多发微小钙化灶,结节内血流丰富; TI-RADS 6级: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极低回声结节,无包膜,边缘不规整,呈浸润性生长,伴微小钙化灶或周边型粗钙化,结节内血流丰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TI-RADS把纷繁复杂的超声描述转化为清晰明确的定性判断,受检者不需要学习超声专业知识就可以直接对号入座,大致了解结节的风险程度。 能让非专业人士一分钟读懂甲状腺超声报告,这是TI-RADS的突出优点,但也是它难以克服的内在不足—— 由于分类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考量结节直径等重要风险因子,对多种良性表现做加权评分,导致不少良性结节评级过高,患者不得不接受更多本无必要的检查、甚至治疗。 此外,还有少数不典型恶性表现没有被TI-RADS纳入,也会出现将甲状腺癌错判为良性结节的可能。 因此,TI-RADS并未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到现在甚至连具体分类标准都还没有统一。 总结:TI-RADS固然方便,但无法取代专科医生对超声报告的审读。 3.CT/核磁共振对甲状腺结节没价值?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超声的检查效力远不及CT和磁共振,这一规律在甲状腺领域却成了例外。 刚刚提到,甲状腺超声是判断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其鉴别价值优于CT与磁共振。但这里要强调,甲状腺CT/磁共振并不能被超声完全取代。 对于甲状腺结节的一些特殊表现,如结节粗钙化,由于钙化灶会使声波信号显著衰减,超声的检查效果被大打折扣。而CT却不存在声衰减限制,能清晰显示钙化灶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 另外,在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术前评估时,CT和磁共振能更好地显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寻找可疑淋巴结时比超声更具优势。在评估较大转移灶、有周围组织侵犯的甲状腺癌时,强化CT和磁共振也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甲状腺CT/磁共振并不推荐用于结节的常规筛查和评估,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经济的检查方法。 4.细针穿刺活检是确诊结节的终极武器? 无论是最重要的甲状腺超声,还是其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最终确诊“恶性结节”,而只能做出“可疑恶性”或“高度可疑恶性”的推测。 想得到确切结果,还得靠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取得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金标准。 不少人对穿刺心存顾虑,害怕疼痛、出血、甚至担心“癌细胞通过穿刺针转移扩散”。 其实,甲状腺穿刺使用的是直径仅为0.6 mm的针头,属于微创操作,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很低,“促进癌细胞转移”更是仅存在于理论可能性上的极端罕见现象。 实施穿刺,患者只需要承受轻微创伤、承担较低费用,却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无论从临床实际、还是从卫生经济学出发,都是非常“合算”的选择。 但是,穿刺毕竟也是一种有创操作,需要在满足以下指征方可实施: 1.直径大于1cm 2. 直径小于1cm,同时合并下列情况:童年期有颈部放射性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有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的病史或家族史、超声检查怀疑恶性、伴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PET显像阳性、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些指征只是实施穿刺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例如,对于结节直径大于1cm、但超声检查明确提示良性者,完全可以保持随访、定期复查超声,而并非一定要做穿刺。 甲状腺超声下的某些特殊“大结节样表现”,甚至可能还是穿刺的禁忌证。 以“咽食管憩室”为例,它本来只是食管的囊状突起,但由于位置紧邻甲状腺组织,其超声表现很像一个直径大、高回声、伴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此时如果不注意鉴别而贸然穿刺,就可能使食管中的有菌物质进入颈部软组织和甲状腺,造成严重感染风险。 此外,还需要提醒的是:甲状腺穿刺可能会由于穿刺操作、细胞学报告系统等原因,出现“假阴性”结果,仍然需要接受医生的定期随访。 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是确诊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并考虑“假阴性”的可能。 5.甲状腺恶性结节需要治疗吗? 如果甲状腺结节被确诊为恶性,那就是甲状腺癌。抗击癌症最重要的办法不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何会有此一问呢? 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发现甲状腺癌当然也需要及时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多数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有的甚至伴随宿主终生而不引起任何临床后果。 有鉴于此,对于日益增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医生的应对措施更加个体化,总体治疗策略趋于保守、谨慎和规范,对于局灶微小的低危险度甲状腺乳头状癌,甚至主张不予治疗。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同位素碘“清甲”。 结论:新的甲状腺癌治疗理念主张综合评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但绝非不闻不问、任其进展。
原创 丁香园普外时间 2022-03-2719:57在门诊,常常会有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拿着这样的验单来问:「我的甲状腺素片还要继续吃吗?吃多少?」图源:作者提供甲状腺癌术后,很多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这个过程中TSH水平应该如何监测?这是术后外科医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对甲状腺癌术后TSH怎么调整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机制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和滤泡状癌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DTC原发灶的处理一般为患侧及峡部切除、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切。DTC是TSH依赖性肿瘤,TSH能够通过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球蛋白、钠碘同向转运体等)的表达及一系列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2]。导致可能残存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癌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术后(特别是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下限,一方面补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DTC细胞生长,降低癌细胞活性 [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术后TSH<2mU/L者较>2mU/L者DTC相关死亡和复发减少 [3]。DTC术的TSH抑制治疗分初治期(术后1年内)和随访期(初治期后至5~10年)两个阶段。初期目标甲状腺癌术后应该及时进行TSH抑制治疗,抑制目标应基于初始复发危险度分层制定(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维持TSH相应范围。甲状腺癌初始复发危险度分层(1)低危组,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彻底切除;局部组织或结构无肿瘤侵犯;无局部或远处转移;≤5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0.2cm);单灶或多灶的腺体内PTMC(包括伴有 BRAFV600E 基因突变)。注:PTMC: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中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可见肿瘤有甲状腺软组织侵犯;>5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血管侵犯;腺体内PTC,原发肿瘤直径在1~4cm, BRAFV600E 突变;多灶的PTMC伴微小腺外侵犯和 BRAFV600E 突变。(3)高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肉眼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肿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有残留;远处转移;任意转移淋巴结最大径≥3cm;滤泡状癌伴明显血管侵袭(>4个病灶)。DTC术后的TSH初始抑制目标:长期目标部分中高危DTC病人可能长期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带来亚临床甲状腺毒症,特别是TSH需长期维持在<0.1mU/L时,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绝经后妇女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1]。因此,术后1年以上随访期将制定长期目标,其依据是动态风险分层(疗效满意、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疗效不确切)和患者副反应风险 [4](心动过速、房颤、骨质疏松症、骨折等)。甲状腺癌动态复发危险分层疗效满意:无结构异常+无生化病灶影像学检查(彩超,CT,诊断醒全身核素显像(Dx-WBS),PETCT)无异常;抑制性Tg<0.2ug/L或刺激性Tg<1ug/L,TgAb阴性。注:TSH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产生Tg,此时的Tg也称之为(TSH>30mU/L)刺激性Tg;而当TSH受到抑制时,肿瘤细胞产生Tg也会下调,此时的Tg称之为抑制性Tg。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正常+生化异常影像学阴性;抑制性Tg>1ug/L或刺激性Tg>10ug/L或TgAb持续增高。 结构性疗效不佳:结构异常影像学阳性,无论Tg水平及TgAg阳性与否。疗效不确切:无法判断是否有结构和生化病灶影像学性质待定,抑制性Tg<1ug/L,刺激性Tg<10ug/L,TgAb稳定或下降。随访期TSH抑制目标注意:1. 对于初始评为高危,但治疗反应为满意(临床或血清学无病状态) 或疗效不明确的患者,TSH控制在0.1~0.5mU/L最多5年,并随后降低TSH抑制程度 [5]。2. 对于血清学疗效不佳的患者,根据初始危险分层、Tg水平、Tg变化趋势以及TSH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应控制TSH在 0.1~0.5mU/L [5]。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左甲状腺素钠(L-T4)药量取决于目标TSH。术后一年需制定初期目标,依据是复发风险分级(低危,中危,高危)。术后一年后制定长期目标,需要依据动态风险分层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药量调整。
临床上好多病友总是在问乳腺癌术后能做按摩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只要你所按的部位没有复发转移的证据就可以做按摩的。这就需要病友们积极按时复查,排除内脏、骨骼以及术区的转移,因为好多穴位都临近骨骼,不过也要注意用力的适当和适度,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的,可以积极对待。因为现在还没有证据证实按摩对乳腺癌不好,而且全身按摩对机体保健还是有不错的作用的,不用太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