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有家长带孩子来,说小朋友老是不停地眨眼睛,很让人着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眨眼是指双眼睑非随意性的暂时性闭合运动,是正常人的一种眼睑反射,对眼角膜上皮起湿润、保护作用,在自然情况下,正常人眼睑瞬动10~15 次/分钟。明显超出上述频率的称谓频繁眨眼。 儿童频繁眨眼是一个病因较为复杂的眼科常见病,常见病因如下: 1.眼表异常 眼表各结构的异常是引起儿童眨眼增多的主要原因,如:结膜角膜病变 (结膜炎、结膜结石、浅点状角膜炎 );睑缘疾病 (倒睫、睑板腺囊肿);泪膜稳定性异常 。 2.屈光异常 屈光不正的儿童,经常处于调节紊乱状态, 易产生视疲劳、眼部发痒、干涩等症状。为此患儿通过频繁瞬目来尽可能改变其视物模糊和视力疲劳的状态。 3.视频终端综合征 视频影像变化速度快,画面闪烁,加上儿童视发育不健全,长时间看电视可引起视觉高级中枢平衡抑制的超兴奋,引起一种反射性防卫动作,另外长时间使用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及视疲劳症状,在儿童的表现比成人更为明显,且以频繁瞬目为主要表现 。 4.神经系统疾患 瞬目反射不仅能检查出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病变,而且能检查出脑干功能性障碍。因此对于眼部检查基本正常者,特别是伴有挤眉、皱额、吸鼻、咂嘴、注意力分散、多动、自我控制力差等表现的,应至神经内科就诊以排除可能的神经系统疾患。 5.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在眼部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或不自主眨眼,另外还可伴有颈、肩、上肢等多部位抽动。而有眼部不适、好揉眼等症状的,多数或为家长代诉,或为家长暗示而成。一些患儿可因别人暗示、训斥,或注意力过分集中而加重。 6.其他 长期挑食、饮食无规律的儿童会出现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造成体内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出现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频繁瞬目。 总之,儿童频繁眨眼是一个病因较为复杂,受眼部疾患、生理、药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常见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针对性治疗。
危害青少年眼健康的三大杀手“据调查发现,重点中学高中生近视眼患病率为85%以上,一般中学高中生近视眼患病率为70%;重点中学初中生近视眼患病率为55%,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近视已成青少年视力的头号杀手,而危害青少年健康视力的“三大杀手”分别是:近视、斜视、和弱视。” 1 根据调查,中国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患有近视,其中百分之二十是高度近视,他们看不清16厘米外的物体。其中,小学生近视人数增长最快,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近视,这个比例是16年前的两倍,到底是什么,让近视成为影响孩子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一、错误用眼 孩子眼睛使用时间过长,强烈的色彩、光亮固定地、长时间地刺激孩子的视网膜造成孩子眼睛严重疲劳,使眼睛里调节屈光的睫状体过分紧张,从而产生假性近视,不加以控制,就会逐渐转化为真性近视。 二、错误坐姿 看电视、看书时的姿势不对,如趴着、躺着看书.可以导致孩子双眼受到的视觉刺激强度不等,使眼睛视觉发育的程度产生差异。同时还可以造成眼睛外面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运动的不协调,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弱视。 三、课业繁重 现在,几乎每个城市小学生都承担着与自己年龄不符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多的课程、补习、作业,使得他们用眼过度,最终导致近视。 四、用眼时光线不佳 光线过强或者过暗,都不利于孩子眼睛的发育。我们的眼睛仿佛一架精致的照相机,可以精确地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的强度,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线都会使眼睛疲劳程度加大,增加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2 斜视易造成孩子弱视 斜视影响孩子身心发育。您的孩子是否喜欢歪头或斜眼看东西、看东西眼球偏斜定位不准、强光下喜欢闭一只眼……如果有这些现象,说明孩子可能患有斜视。斜视在儿童中占到1%至3%的比例,它将影响孩子眼部的美观、心理和职业的选择。 斜视一般多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斜视发病率是1%至3%。斜视是指两只眼睛的视线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也就是一只眼睛的视线在目标上,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偏向目标外的状态。一般分为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外斜视和上斜视。斜视若得不到正确治疗,很容易造成弱视。斜视对于儿童的危害决不只是外观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视觉发育,拖延治疗,不仅可以导致弱视,最终将丧失双眼单视功能,缺乏立体视觉,给日后的工作职业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由于斜视带来的眼部疾病会造成孩子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提醒各位家长,为了尽早发现斜视,家长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危险信号:儿童在阳光下喜欢闭一只眼,喜欢歪头看东西或看电视,注意力不集中时眼球向外偏斜,发烧或者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向内偏斜,眼球不自主颤动,视物重影,走路不稳、容易摔跤、协调性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你知道吗?眼睛如同我们的身高、思想一样,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爱护眼睛,在不同阶段也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的专家们以人生8个“视力关键期”为轴,总结了一份爱眼手册。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学起来吧~~ 第一关键期:新生儿 关注: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新生儿期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时期,尤其要当心先天性眼疾。 出生一个月后,做次眼底检查,确定玻璃体和视网膜没有先天性毛病。有眼病家族史的孩子、低体重儿、早产儿,更要重视眼睛检查。 如发现有上睑遮盖瞳孔1/2以上、晶体状浑浊,都是异常信号,要警惕。 第二关键期:2~3岁 关注: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两三岁到六岁,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都不太容易被发现。但等到6岁以后有症状再治,疗效就差了。 建议2~3岁时做一次散瞳验光,可准确筛查出是否存在这些隐疾。如果有,及时通过光学等矫正手段进行治疗。 第三关键期:学龄前 关注:眼睛屈光过度发育坚持定期检查视力和验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检查发现没有远视,看东西也挺清楚,你是不是觉得他的眼睛很健康的?错了。 “他的眼睛其实已过度发育。”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解释,一般来说,3岁及以下的孩子有300度左右远视,五六岁的孩子有200度左右远视,10岁的孩子可能还有100度左右远视。 第四关键期:12岁前 关注:假性近视、视力矫正倪海龙经常碰到一种情况:有的孩子视力原本不错,可假期过完,视力突然下降,父母急忙带孩子到眼镜店配眼镜。 这种做法,真有些草率。很有可能,这些孩子只是假性近视。想判断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常规的验光法不太管用,要去眼科做散瞳验光。 另外,12岁前第一次配近视眼镜,也要记得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配合规范的主觉验光综合出的度数,往往比只用电脑或常规插片验光测出的近视度数低,也就是验光更准确,配戴更舒适。 此时也是矫正视力的好时候。8岁以上孩子近视后,可尝试角膜塑形镜。它在夜间佩戴,不是人人适合,需要全面评估近视程度、角膜形态、眼睑大小以及家长和孩子的性格依从性等,还需要经常复查,一年半左右还要重新定做更换,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耐性和决心的考验。但对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帮助不小。 第五关键期:初高中生 关注:高度近视学业压力大,可眼睛不能太“拼”。屈光手术中心主任杨亚波教授指出,近视控制得不好,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话,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黄斑变性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都可能找上门。 虽然近视1000度以下、散光600度以下,激光近视手术都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本身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已无法改变。 所以,一定得有这个意识:保持良好用眼习惯。还没近视的,重视预防;已经近视的,控制度数。 第六关键期:上大学后 关注:近视激光手术等到上大学或毕业工作了,视力已相对稳定,想摘镜可考虑做激光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前需严格筛查,并非人人能做。对手术者的要求有: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不超过1200度,排除手术禁忌症。 第七关键期:40岁后 关注:黄斑变性、青光眼、老花如果将眼睛形容成相机,那么40岁开始,就要关注底片的问题了。除了老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青光眼甚至失明都可能找上门来。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随之带来的眼睛并发症。 如果发现眼睛老花,及时配戴合适的老花镜。长时间硬撑不戴眼镜,会导致严重视疲劳并可能诱发眼部其他病变。 第八关键期:60岁后 关注:白内障对付白内障,别依赖眼药水,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注意,别等晶体熟透了再做手术,否则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手术还可以把白内障、近视和老花问题一次性解决。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人民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