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这样的孩子来就诊,家长开玩笑的说是孩子被掌打的,问问小朋友也没有被揍的经历,实际上这是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皮肤病--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感染(人细小病毒B19)导致的,流行于冬季,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脸颊部融合的红斑,就是所谓的掌击颊,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少部分可能会有轻微发热,当出现皮疹时病毒已经停止排毒,已经没有传染性了,身上也可以出现类似网状的图案。 针对传染性红斑尚没有专门的治疗,一般一两周左右皮疹会自愈,所以没必要过分的治疗,静静的等待就行了,等到好的那一天
痤疮外用制剂大概有两大类:1.粉刺溶解剂(维A酸类药物、过氧苯甲酰凝胶);2.外用抗生素。 标准的粉刺溶解剂 维A酸类药物: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等 维A酸类药物在痤疮治疗中起到三个作用: 1.能清洁堵塞的毛孔(无论是开口粉刺,还是闭口粉刺):如果毛孔堵塞,在使用药物后,毛孔中的粉刺逐渐被提升到皮肤表面,通常表现为粉刺更为严重,直到全部毛孔都被清空; 2.预防毛孔堵塞:粉刺溶解剂进入整个受累区域的毛孔里,能够抑制新皮损的形成,预防毛孔的堵塞,预防形成粉刺; 3.抗炎作用: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炎性痤疮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维A酸类药物应该涂于整片痤疮的易发区域,而不是只涂在皮疹处,无论你得了哪一种痤疮,你至少使用一种维A酸类药物。既然维A酸类药物有预防粉刺形成的作用,作为痤疮治愈之后的维持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痤疮完全治愈之后,每周外涂两次维A酸类药物,还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这个维持治疗可以坚持半年乃至1~2年左右。 过氧苯甲酰凝胶:一种强效氧化剂,具有强效抗菌作用,使用时不会产生痤疮丙酸杆菌耐药,对炎性痤疮效果最佳,同时研究发现其还有溶解粉刺作用。但是用药之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刺激反应,需要根据自己皮肤耐受程度酌情使用。 外用抗生素:外用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是目前市场上治疗炎性痤疮非常有效的外用抗菌药。单独使用可能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故不推荐单独局部使用这些药物,配合阿达帕林凝胶或过氧苯甲酰乳膏联合使用,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增加药物的疗效。 目前来说痤疮的外用药一线选择就是前边这些药物,对于轻度痤疮和中度痤疮外用药治疗是一线用药,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说很多情况下外用药就可以解决痤疮问题。当然重度痤疮需要配合系统用药,我们下一篇来进一步的了解。
门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女性患者来看“脂肪粒”,经常都是美容院给她们的诊断,可实际上我们专业上却没有“脂肪粒”这个诊断,而经常她们所谓的“脂肪粒”其实并不是脂肪,这种情况我们经常诊断为“汗管瘤”、“粟丘疹”、“皮脂腺增生”、“扁平疣”等。这些所谓的“脂肪粒”该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逐个来说。汗管瘤汗管瘤是一种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表现为直径2-4mm的坚实肤色丘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眼眶周围区域,特别是眼睑,通常表现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治疗:汗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不影响健康,可以不治疗,但从美容角度看,可以局部切除,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一般不理想,除此之外激光治疗,如果掌握好治疗深度,可以不遗留明显疤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粟丘疹粟丘疹是小的表皮囊肿,极为常见。表现为1-2mm的白色、淡黄色表皮下丘疹,挑破后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颗粒,40-50%的婴儿有粟丘疹,常在数周内自行消退。成人也很常见,任何年龄、性别都可出现,擦伤、搔抓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也有可能出现。治疗:本病一般不用治疗,如出于美容需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针挑破皮疹,挤压出里面的白色颗粒即可,同时激光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增生相对常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淡黄色丘疹,常位于面中部或上部,通常散在分布,直径约2-3mm,皮损中央有小凹。治疗:可以采用削除、冷冻、激光等治疗,激光治疗是首选,长期局部外用维A酸可能会有一定效果。扁平疣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增生物,好发于颜面、前臂及手背,多呈淡褐色、棕黄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搔抓后皮疹可沿抓痕分布,呈串珠状,是为同形反应。治疗:皮疹数目不多者可以直接采用激光、冷冻治疗,一般不留疤痕;皮疹数目较多者可以配合中药口服及外用治疗,同时可以口服免疫调节剂如斯奇康、转移因子等。目前国内开展的光动力治疗也是非常不错的治疗方法,其他诸如火针、梅花针等也可以选择使用。至此你是否对“脂肪粒”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呢?当然面部问题还有很多其他不常见因素,如果想进一步的了解,还是建议您到医院皮肤科来就诊。
1.什么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可以发现于任何年龄,通常在五岁前发病。典型表现分为三期:婴儿、儿童期及成人期。有渗出的急性炎症,通常见于婴儿期,面部及伸侧常易受累。随着年龄增长,苔藓化及鳞屑性的慢性炎症增多,皮损常局限于屈侧,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皮肤干燥,对刺激物和蛋白变应原的易感性,以及特应性体质,如易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并可能出现IgE介导的系统表现。2.特应性皮炎发生在哪个年龄段?有什么特征AD有三个经典的阶段:婴儿,儿童期及成人期,每一阶段均可以出现急性、亚急性和(或)慢性皮肤表现。婴儿期皮损,以急性皮炎为主,慢性皮损是成人AD的典型表现。AD急性皮损为红斑、水肿性丘疹和斑块,搔痒明显,常有继发的表皮剥脱,也有水疱、渗出和浆液性结痂。亚急性皮疹,表现为丘疹和斑块,有鳞屑和表皮剥脱。慢性皮损以苔藓化、增厚的角化性斑块及结节性痒疹为特征。婴儿期:半数以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婴儿期起病(常在出生后两个月以后),90%患者五岁前起病,在尚不会爬行的婴儿皮损常见于面部、头皮和肢体伸侧,皮肤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但尿布区常不受累。这种分布模式表明皮炎在婴儿皮肤与床上用品接触的区域更重,这可能与暴露于刺激物或变应原有关,也可能与婴儿能通过摩擦减轻这些部位搔痒有关,当婴儿开始开始爬行以后,伸侧的皮肤,尤其是膝盖更容易受累。儿童期(2-12岁):特应性皮炎开始出现于成人期类似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肘窝、腘窝及颈项部的亚急性和慢性皮损,腕部及手部经常受累,踝部及足部也可能受累。成人期:成人期AD皮损主要在屈侧,但伸侧也可受累,有些成人患者头部及颈部皮损最显著,通常眼睑皮损严重,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慢性手部皮炎,常是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眼睑AD肘窝AD3.特应性皮炎有哪些病因?目前未完全阐明。某些家族中存在“特应性”倾向,提示基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另外,患者(儿)皮肤的屏障功能常受损,在此基础上外源性的刺激物质和过敏物质进入皮肤,进而导致皮肤炎症反应发生。4.哪些因素会加重特应性皮炎?常见的加重特应性皮炎的因素包括:1)环境因素:过高的温度、尘螨、过多接触肥皂和洗涤剂等,均可使特应性皮炎加重。2)细菌感染:通常为葡萄球菌,可加重皮肤炎症反应,有时甚至皮损上出现黄色结痂,需要抗生素治疗。3)心理压力:过度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加重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不传染。5.特应性皮炎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异常?1)血清IgE水平常会升高,提示“特应性状态”;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升高,是“特应性”状态的参考性指标3)点刺试验常会发现对食物、花粉、尘螨、动物毛皮过敏,有助于找到或排除过敏性的触发因素。6.特应性皮炎会根治吗?不能根治,但可通过很多方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大部分患者(儿)的皮损随年龄的增长常会有明显的改善,但其皮肤仍会有干燥等不适症状。7.特应性皮炎会遗传吗?会遗传。该病倾向于在同一个家族中发生。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皮炎,其子女有可能发生上述疾病。8.特应性皮炎容易合并哪些疾病?特应性皮炎患者(儿)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的比率显著升高;对某一家族中的成员而言,如一些人罹患特应性皮炎,另一部分人更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在特应性皮炎的基础上,有可能感染其他病毒发生Kaposi水痘样疹,并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特应性皮炎患者(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对外源性物质的接触过敏。一部分成年手湿疹的患者常同时存在特应性皮炎。9.特应性皮炎患者(儿)能够进行疫苗接种吗?目前无明确的研究结果,建议在急性期的时候不要进行疫苗接种。10.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儿)生活上该如何护理?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患者或患儿家长应:1)每日坚持给患者(儿)涂抹润肤剂和/或保湿剂,尤其是在沐浴后应立即使用;2)选用温和、不含香料的洗浴产品;3)避免洗澡过频、时间过长或水温过热;4)尽量选择棉制品宽松衣物;5)避免可疑致敏物质(花粉、尘螨、动物毛皮等)的接触。
1.什么是荨麻疹?荨麻疹是以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性表现的皮肤病。 风团血管性水肿2.荨麻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病史及必要的检查,即使这样,仍有很多荨麻疹不能明确病因。3.荨麻疹有哪些类型?人工荨麻疹4.慢性荨麻疹能“断根”吗?很多患者跑到大医院,寻找大专家,多数是想寻找“断根治疗”的方法,希望治疗后再也不复发,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治愈”。但要知道,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而模糊,很多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情况下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或诱因,这样也就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显然就不能“断根”。事实上,如果一个慢性荨麻疹患者十分肯定其发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荨麻疹。因此,至少目前缺乏明确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因此追求“断根”治疗也就是治愈疗法是很难的。5.慢性荨麻疹多久能好?没有可靠的“断根”治疗,不等于一辈子被疾病困扰。国内外大样本研究证实,慢性荨麻疹可以自行缓解,甚至不再复发,也就是自愈。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以及荨麻疹的不同病情,其自行消失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医学说的病程)是不一样的。如皮肤划痕症、自体血清试验阳性(一种特殊的用于检测慢性荨麻疹的自身免疫方法)、病情较重等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多数在1-2年,甚至2-10年,大约1%的患者可能发作持续10年以上。因此,很多患者经过1-2年后就会自己好,这种情况并非药物能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一定能缩短病程。6.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治疗以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患者常常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其实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医生通常选择的药物)是十分安全的,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起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等副作用小得多,而且通常只需要服用3-6个月,很少服用更长的时间。抗高血压药或抗糖尿病药通常服用终身,甚至药物越吃越多,而抗组胺药通常起效后就可以减少品种或减量维持,为什么很多患者顾忌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呢?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患者应该与医生想到一起,目前治疗的现状就是选择抗组胺药作为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顺便说一句,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更容易复发并更难治。7.长期吃抗过敏药会损伤身体?大家常说的抗过敏药也就是抗组胺药,包括第一代的,和二代的,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更新一代的。大家对抗过敏药的印象可能是:这个药吃了打瞌睡、犯困、影响工作,有时甚至导致排尿不通畅、黏膜干燥、加剧青光眼症状等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引起的,由于我们的国情所致,过去长期的一段时间里广大人民用于治疗荨麻疹的药都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酮替芬等等。这些药的缺陷就是受体选择性不高,容易穿过血脑屏障,所以会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受体选择性更高,还不容易透过血尿屏障,其他方面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改良。基本上克服了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尿性,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少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个药都是可以放心长期使用的,并不会因此损害到你身体的健康。我想说的是,如果不好好服药控制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症状,那才真是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反过来影响身体的健康。8.得慢性荨麻疹是因为免疫力下降吗?免疫力和抵抗力是老百姓对很多疾病发病机制最淳朴的理解,很多疾病都被套上了免疫力低下的帽子,荨麻疹也不例外。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里主要是肥大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免疫力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非要拿免疫系统说事儿,荨麻疹更多的是免疫系统在某种程度的紊乱或者失衡,并没有免疫力的下降,也不是抵抗力降低。荨麻疹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正常的,患者没有因此而容易反复感冒或者患上其他跟免疫力降低相关的感染性疾病。有些医生也受了患者的套路或者别有用心,喜欢给荨麻疹患者打胸腺肽或卡介苗等所谓增强免疫力的药。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使用这些东西的有效性,正规的国内外指南也从不推荐使用这类药物治疗荨麻疹。9.患荨麻疹不能要小孩吗?可能因为荨麻疹这来无影去无踪的怪异脾性,加上看着恐怖的风团皮疹,还有涉及到服药的问题,再加上反反复复发没有个尽头,很多适龄期女性甚至男性考虑要宝宝的时候,首先会恐慌这个问题。其实荨麻疹本身并不会影响生殖系统健康,也不会影响生育能力,可以放心的备孕。除非是症状非常严重或者难治性的荨麻疹正在服用一些可能对妊娠期安全有影响的药物,如大剂量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时需要避开。目前证实,抗组胺药中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用于妊娠期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你怀上宝宝的时候不要担心没有药物控制你的荨麻疹症状了。从社会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在最迫切需要考虑生育问题的时候,恰好碰上了慢性荨麻疹,而这个病病程长短不一,如果想着等病完全好了再去生育,结果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生育时期。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病打乱计划,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下放心的去实现为人父母的梦想吧。10.身上起“风团”、“血管性水肿”就一定是荨麻疹吗?很多皮肤病可以见到“风团”样表现: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可以类似荨麻疹,但皮损持续时间多长于24小时,除了瘙痒外,还可有烧灼和疼痛感,有时皮疹消退后可遗留紫癜,同时也经常伴有“血管性水肿”;成人still病亦可见到荨麻疹样皮疹,同时皮疹伴有发热,游走性关节痛;其他像Muckle-Wells综合征、家族性地中海热等都可见到荨麻疹样皮疹,这必须有专业的皮肤科医师来帮助鉴别。
什么是休止期脱发?正常毛囊周期循环往复,经过生长期2 ~ 8年、退行期4 ~ 6周、休止期2 ~ 4个月和脱出期。脱出期是自毛干脱出后至下一个周期的新毛干长出为止,为休止期晚期和生长期早期。整个头皮有约10万个毛囊,90% ~ 95%处于生长期,5% ~ 10%处于休止期,仅有少数毛囊处于退行期,每天毛发脱落100 ~ 150根。毛囊各自为中心进行不同步的周期循环,正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大量脱发,不同于动物的毛囊会进行同步循环,有明显的脱毛期。如果很多头发一起进入休止期而导致较大量的头发同时脱落,那么临床上就可以称为休止期脱发(telogen effluvium,TE)。休止期脱发是如何发生的?进入休止期后,毛囊根部(毛球)变成了杵状,毛发逐渐脱落,这毛发指的是发杆,而其在皮肤内的毛囊是不会脱落的,这些毛囊会逐渐再次进入生长期长出毛发(毛杆)。在脱落的头发根部可以见到“杵状”结构。这样周而复始,头发从生长到脱落,再从脱落到生长,每根毛发都进行着各自的新陈代谢。一根头发的休止期脱落,只是每一根头发的最终归宿而已,如果许许多多的毛发一起进入休止期,再一起脱落,就形成了休止期脱发。但是,大家不要担心的是,人类的毛发一般不会大量一起进入休止期而脱落的,人类大约有10万根头发,每根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周期。所以,休止期脱落相对比较常见,但并不十分的严重。休止期的脱发一般均可重新生长出来。如我们在生命刚开始不久的婴儿期。每个人的一生均至少要经历一次休止期脱发。婴儿期由母体“带来”的头发多处在同一生长周期。出生后,大量的头发同时进入休止期,然后这些头发又共同经历一个“脱落”的历程。如婴儿的枕后脱发,很多父母以为的缺钙或摩擦所致,其实是一种休止期脱发。婴儿的休止期脱发一般有2波,第1波从额部开始,第2波从枕部开始。休止期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发热尤其是高热过程中细胞因子启动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进入退行期,随后进入休止期。呈即刻生长期释放。2)外伤或应激事件应激事件是TE最常见的病因通常应激后2-3月(即退行期到休止期早期所需要的的时间),外观正常的杵状发开始大量脱落头发呈弥漫性戏剧性的脱落。主要表现为双颞毛发稀疏脱落的发量通常不超过整个头皮的50%。3)新生儿休止期脱发人类毛发生长的第一个周期发生在子宫内,长出纤细柔软,无色素的胎毛,覆盖于胎儿体表,胎毛在出生前脱落,接着进入毛发生长的第二个周期,长出的毛发在出生后不久同步脱落,这是人类最后一次毛囊同步,此后每个毛囊都呈周期性生长,这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后者毛囊彼此保持同步生长。4)产后脱发怀孕期间,尤其是孕后期三个月,循环中胎盘雌激素的水平很高,孕妇毛发生长期延长,表现为一头秀发,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骤降,对毛囊周期的抑制作用消失,大量原本停留在生长期的毛囊突然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进而产生第2-3个月会出现明显的休止期脱发,表现为延迟生长期释放。5)药物文献报道引起休止期脱发的药物有维A酸、抗凝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癫痫药、重金属、卡托普利等,大多数药物主要是由于干扰毛囊生长周期,导致生长期缩短,而导致休止期脱发。6)营养不良、严重疾病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疾病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头发的生长周期中断,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出现TE。此外,营养不良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是消瘦会导致毛发干燥、无光泽变细变直、头发容易拔出。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导致TE,毛发生长周期缩短的同时伴有颜色的变化,如黑色头发变为棕色或黄色,棕色的头发变成金色,产生所谓的标志性营养不良导致的TE。7)铁缺乏、重金属中毒铁缺乏使毛母质细胞的增殖下降,导致TE,有研究认为镉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导致TE。8)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可抑制表皮和皮肤的附属器细胞分裂,患者由于毛囊有丝分裂受抑制而诱导毛囊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并延迟进入毛发生长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休止期脱发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休止期脱发的治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加以去除,由于大多数休止期脱发尤其是于药物或急性生理性事件相关的TE,其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3到6个月会停止脱发,不需要特别处理,消除触发因素之后3到6个月内毛发可以再生,但达到美学要求需要12到18个月。压力是休止期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排减压力是最有效的治疗,应予心理咨询,及时疏导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让患者放心,脱的毛发会重新生长出来。米诺地尔是众所周知的可延长生长期的药物可试着外用米诺地尔治疗TE。
口服抗生素:对于炎性痤疮、外用药无效的中重度痤疮,可以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这些药物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从而减少细菌生成炎症因子,同时这些抗生素本身也具有抗炎效能。米诺环素对皮脂腺有更大的渗透性,它有更强大的功效,对于痤疮理论上来说是最有效的口服抗生素,然而少部分人服药之后可能会发生眩晕。即使如此,有很多病人用药之后,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对于顽固痤疮、重度痤疮、囊肿型痤疮可以尝试口服异维A酸治疗。 口服异维A酸:异维A酸被批准用于严重的囊肿性痤疮,然而较轻类型的痤疮也非常有效。自异维A酸上市后,很快就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治疗痤疮的药物,虽然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这些副作用很容易通过保守的剂量和严密的监测来控制,它仍然是所有痤疮治疗方案中最有效的。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药能够像异维A酸一样对于痤疮如此有效。 异维A酸能够作用于痤疮所有的致病因素:粉刺形成、皮脂产生、痤疮丙酸杆菌定值。使用异维A酸是皮肤科治疗史上关键性进展,是能够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痤疮的唯一药物,不论我们用多么溢美之词来赞美他都不为过。 异维a酸是一种强效药物,必须谨慎使用,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几个副作用 1.胎儿畸形:育龄期女性服药后停药一个月才能妊娠,男性服药不影响女性妊娠。 2.抑郁:有文献认为异维A酸可能会导致抑郁,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青少年痤疮病人有抑郁的心理,服药之后因为痤疮的好转,变得更加开朗起来。 3.口唇干燥:很多病人在用药之后会出现口唇黏膜的干燥、皲裂,这个可以通过涂保湿唇膏来缓解。 调控雄激素:对女性患者使用激素治疗可能有效,对于女性迟发性痤疮、严重痤疮、其他治疗后容易复发的痤疮,尤其是位于面部下方和颈部的痤疮,调控雄性激素可作为这些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 1.口服避孕药:如达英35,能同时阻断肾上腺和卵巢的雄激素,对痤疮有效。 2.螺内酯:螺内酯能对抗雄激素,对大部分女性患者有效,可以与其他治疗痤疮的口服或外用药联合使用。
痤疮常起病于青春期,90%的青少年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影响,常为雄激素合成增加的首发症状,7-10岁就可以发病,虽然说即使不治疗大部分都会自愈,但是对颜值的影响,以及痘坑、痘疤的形成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积极的干预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没有激素就没有痤疮,在雄激素作用下皮脂分泌增多,同时毛囊角化过度,就是毛囊导管堵塞,这样就形成了粉刺。粉刺不能排出会继发炎症反应,一些厌氧菌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作用下导致炎性丘疹、脓疱和结节性囊肿的形成。 简单而言痤疮就是雄激素作用下粉刺的形成,同时继发了炎症反应,这样我们的治疗就有目的性了。目前治疗痤疮大概有这几类药:1.粉刺溶解剂(口服或外用);2.抗生素(口服或外用);3.口服激素(主要是调控雄性激素) 粉刺溶解剂:口服异维A酸胶囊;外用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等。 抗生素类: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外用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 口服激素:螺内酯、避孕药 下篇我们来介绍痤疮的外用药治疗
每次在门诊遇到痘痘病人都忍不住多唠叨几句,还总是有很多患者不明白。今天我们在这里聊一下痤疮的那些发病因素,被痘痘困扰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遗传学 双胞胎痤疮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如果你像99%的人一样继承了父母的痤疮基因,确实很不幸,但基因是不可改变的。 实用方案:如果你想降低下一代患痤疮的概率,你应该留心未来伴侣的基因。 饮食 我们都知道痤疮是由二氢睾酮(DHT)这种雄激素引起的。牛奶和乳制品含有雄激素,并且含有一些能转变成雄激素的激素,同时能激活雄激素受体。糖类在激活雄激素受体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实用方案: 避免一切乳制品食物。 尽量保持“低血糖负荷”饮食。 内分泌 雄激素会引起痤疮,没有雄激素就没有痤疮。但是消除雄激素是不现实的,对于男性而言很少使用控制雄激素的方法来治疗痤疮。对于女性来说,雄激素可以被调整、替换和阻断。螺内酯能阻断雄激素,可几乎改善所有女性的痤疮。 实用方案:痤疮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因此一定要调控好你的激素水平。 压力 压力是痤疮的另一个促发者,压力会使痤疮恶化,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毫无压力的生活是不现实的。目前我们仍没有安全的长期的减压药物。减轻压力是可能做到的,只要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做,比如说瑜伽。 实用方案:有些人在镜子里看到脸上的痤疮就会产生心里压力,应该消除这种压力。 怎么做?请关注后续的其他实用性方案
什么是休止期脱发?正常毛囊周期循环往复,经过生长期2 ~ 8年、退行期4 ~ 6周、休止期2 ~ 4个月和脱出期。脱出期是自毛干脱出后至下一个周期的新毛干长出为止,为休止期晚期和生长期早期。整个头皮有约10万个毛囊,90% ~ 95%处于生长期,5% ~ 10%处于休止期,仅有少数毛囊处于退行期,每天毛发脱落100 ~ 150根。毛囊各自为中心进行不同步的周期循环,正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大量脱发,不同于动物的毛囊会进行同步循环,有明显的脱毛期。如果很多头发一起进入休止期而导致较大量的头发同时脱落,那么临床上就可以称为休止期脱发(telogen effluvium,TE)。休止期脱发是如何发生的?进入休止期后,毛囊根部(毛球)变成了杵状,毛发逐渐脱落,这毛发指的是发杆,而其在皮肤内的毛囊是不会脱落的,这些毛囊会逐渐再次进入生长期长出毛发(毛杆)。在脱落的头发根部可以见到“杵状”结构。这样周而复始,头发从生长到脱落,再从脱落到生长,每根毛发都进行着各自的新陈代谢。一根头发的休止期脱落,只是每一根头发的最终归宿而已,如果许许多多的毛发一起进入休止期,再一起脱落,就形成了休止期脱发。但是,大家不要担心的是,人类的毛发一般不会大量一起进入休止期而脱落的,人类大约有10万根头发,每根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周期。所以,休止期脱落相对比较常见,但并不十分的严重。休止期的脱发一般均可重新生长出来。如我们在生命刚开始不久的婴儿期。每个人的一生均至少要经历一次休止期脱发。婴儿期由母体“带来”的头发多处在同一生长周期。出生后,大量的头发同时进入休止期,然后这些头发又共同经历一个“脱落”的历程。如婴儿的枕后脱发,很多父母以为的缺钙或摩擦所致,其实是一种休止期脱发。婴儿的休止期脱发一般有2波,第1波从额部开始,第2波从枕部开始。休止期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发热尤其是高热过程中细胞因子启动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进入退行期,随后进入休止期。呈即刻生长期释放。2)外伤或应激事件应激事件是TE最常见的病因通常应激后2-3月(即退行期到休止期早期所需要的的时间),外观正常的杵状发开始大量脱落头发呈弥漫性戏剧性的脱落。主要表现为双颞毛发稀疏脱落的发量通常不超过整个头皮的50%。3)新生儿休止期脱发人类毛发生长的第一个周期发生在子宫内,长出纤细柔软,无色素的胎毛,覆盖于胎儿体表,胎毛在出生前脱落,接着进入毛发生长的第二个周期,长出的毛发在出生后不久同步脱落,这是人类最后一次毛囊同步,此后每个毛囊都呈周期性生长,这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后者毛囊彼此保持同步生长。4)产后脱发怀孕期间,尤其是孕后期三个月,循环中胎盘雌激素的水平很高,孕妇毛发生长期延长,表现为一头秀发,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骤降,对毛囊周期的抑制作用消失,大量原本停留在生长期的毛囊突然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进而产生第2-3个月会出现明显的休止期脱发,表现为延迟生长期释放。5)药物文献报道引起休止期脱发的药物有维A酸、抗凝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癫痫药、重金属、卡托普利等,大多数药物主要是由于干扰毛囊生长周期,导致生长期缩短,而导致休止期脱发。6)营养不良、严重疾病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疾病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头发的生长周期中断,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出现TE。此外,营养不良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是消瘦会导致毛发干燥、无光泽变细变直、头发容易拔出。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导致TE,毛发生长周期缩短的同时伴有颜色的变化,如黑色头发变为棕色或黄色,棕色的头发变成金色,产生所谓的标志性营养不良导致的TE。7)铁缺乏、重金属中毒铁缺乏使毛母质细胞的增殖下降,导致TE,有研究认为镉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导致TE。8)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可抑制表皮和皮肤的附属器细胞分裂,患者由于毛囊有丝分裂受抑制而诱导毛囊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并延迟进入毛发生长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休止期脱发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